吃播晓晓美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长作业”设计与评价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3:21:18

 

长久以来,在人们认为搞课题是非常正式和严肃的事情,只适合有专业素养的成人去做,我们的学生的学习似乎与探究无关,更不要说是课题了。因此,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极少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他们也因此普遍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当前,进行“小课题”探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教学中布置作业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美国,小课题称为Project,在教学材料中,有很多Project。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地完成这些小课题。在完成小课题时,学生往往通过合作交流能够取得课堂教学达不到的学习效果。目前,我国学生小课题的探究,也受到极大的重视,正逐渐成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法。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布置下去,时间可以延续几周或几个月,这就是“长作业”,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续。本文主要探讨长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关键词:长作业 设计 评价

 

一、长作业的必要性

1、从新课标要求看长作业的必要性

目前,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四个维度。表明新课程把只能意会的知识的学习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小课题长作业的形式就应运而生,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需要看长作业的必要性

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一方面体现为体魄的强健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体现为心智的发展,而心智的发展是以学力的发展为基础的。基础性学力要实现三个目标:价值或信念、态度和方法、知识与技能。而小学生的表现欲都比较强,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和看法,需要有一定的场所、通过一定的途径方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教学工作者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理念和团结合作精神。所以小课题长作业形式特别符合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

3、从转变学习方式的角度看长作业的必要性

学习可分为两种,即接受性学习和感受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学习的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系统来实现;学习的是前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描述解释和经验,是人类经验科学的成果,所以不需要学习者事事亲身经历。

感受性学习,可分为体验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是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通过学习者亲身参与和互动,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掌握某些技能、策略,形成能力和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而发现性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它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事实或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科学实验等科学研究的手段,获得问题的解决,并且进行交流、检验和评价的过程。

虽然当前教学中“接受性学习”还不可能完全否定,但是学生只通过“接受性学习”是远远不能发展个性的,因此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感受性学习”,两种学习的更替更适合当今教学。

鉴于此把“小课题长作业”教学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以充实信息技术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进行长作业设计的方法

对于小课题和长作业的实施,教师不能一放到底,应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序展开。一般过程为:①让学生知晓主题,搜集相关信息,确定自己的专题。②小组合作交流创作技巧。③个人独立创作电子作品。④师生评析作品。⑤学生修改作品,上交作品。教师可用展览作品、奖励学具等方式激励学生。然而课题从何处来?如何有针对性的设计出有意义的长作业呢?

1、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小课题研究

首先,当然是从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中选题。信息技术课的随堂练习一般是让学生模仿练习,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面对新问题时显得手足无措,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差。而“长作业” 可以提高学生学科整合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一定的赏识激励机制下实现教学成果的最优化。“长作业” 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布置,要求学生经过一段实践的工作完成,这段时间可以延续几周或者几个月。可以说“长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

如在学生掌握“文字处理” 单元可用“我与网络世界”、“我的老师”为题目完成习作,输入文字,编辑排版,排印文稿或上交电子文稿。“画图”单元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迪士尼明星大聚会”、“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为主题创作作品。教学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可布置学生用两周时间完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以“环保”为大主题的电子演示文稿,学生为了完成这一课题,查阅资料,确立小主题,编写小文章,绘画小插图(个别同学甚至制作小动画),设计排版,制作幻灯片,在完成过程中,他们或同学间相互讨论学习,或请教不同学科老师,或到图书馆,或上互联网……对于这样的小课题和长作业,学生在参与积极性、

2、在学生家庭或社会生活中选题

在经历了与教材内容项联系小课题研究后,学生已经熟悉这种活动的情况下,可由教师根据对学生课外生活的了解提出研究的课题,这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互相切商,指导学生修改,以达到做一个有意义的小课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前,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选出比较贴近生活并且通过调查询问、查找资料等办法容易完成并确有价值的课题进

另外,结合一年一度的全国电脑制作比赛和南京市网络文明夏令营活动,我们也可以半功利性的带领孩子们制定主题,完成作品制作。这样既让孩子得到了大赛的锻炼,又不额外加重孩子的负担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总之只要注意观察生活,适合做长作业的小课题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当然,从不习惯到熟练掌握出题技巧我们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有心为孩子的发展去努力,我相信坚持下来我们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长作业的评价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克里文(Scriwn)提出评价的定义是:“决定事物、产品或过程的优点和价值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指收集教学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的过程。长作业当然也需要评价,以调节和改进课题设计,使得教学过程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行。

评价时借助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测验调查、观察等几种。而对长作业的评价我更倾向于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面向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当学生利用一切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强化;面向学习过程的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完成以后进行的,评价要给出成绩、评定能力。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形成性评价我们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利用作业分析的方法进行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作业分析这种评价方法由来已久。教师在用这种方法时不仅能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过程,甚至可以评价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并借此改进教学。在信息技术长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个人或小组针对某一主题独立完成任务,并以成果(如电子作品、研究报告)的方式提交作业。在这种学习模式中,作业(成果)分析这种评价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并不只是作业提交上来才开始判别的,其实它贯穿于整个作业完成的过程之中,体现在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完成作业和分析作业的各个环节里。

2、利用学习契约进行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习契约就是一份由学习者拟定的书面资料,清楚载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程序和方法,学习的时间以及评估的方式等,以详细规范教、学者的职责。简单的说就是:学习者与帮促者(专家,教师或学友)之间的书面协议或者保证书。

“契约学习”的主体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契约学习可以说是学习者与教学者双方持续不断,一再商讨的协议过程,特别强调教学双方在做出决策中的相互关系及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定。制订学习契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习者规划学习的能力和加强学习者自我学习的责任心。

学习契约作为一种评价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有效提高教学评价的效度。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化学习评价的有效工具,通常比较关注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产品的评价。在信息技术小课题长作业的学习中,将学习契约运用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将有益于提高评价的效度。如在基于Blog技术的电子学档中引入学习契约,与教师/专家评价、作品提交、自评信息、互评信息、反思信息、网络学习记录等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在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依据学习契约中所确定的目标、依据及标准,结合电子学档的各种学习过程记录,评价反思自己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任务,将获得更高的评价效度。

3、在评价中的注意点

(1) 在教学进行前提出预期

在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任务往往是真实的,而学生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途,在教学进行前,预先通过提供范例、制定评价量规、签定学习契约等方式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将是非常有效的。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主动地使自己的工作与任务的预期要求看齐。

(2)评价要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

在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组织者要尽可能地从“真实的世界”中选择挑战和问题,并在评价时关注学生在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展示表达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热情和纪律、信息规范和准则、诚信意识和行为以及评价的能力。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如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上,而不仅仅是判断学生的能力如何上,真正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和“评价学习过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