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 死不了:佘宗明:“保护性拆除” 如此荒唐的遮羞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21:43

据媒体报道,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音未了,蒋介石的重庆行营也被拆了。当地文管部门回应,这是“保护性拆除”,将尽量保留精华,在原址原貌复建行营。


  媒体报道,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音未了,蒋介石的重庆行营也被拆了。当地文管部门回应,这是“保护性拆除”,将尽量保留精华,在原址原貌复建行营。


  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乍听之下,还以为是病句罗列。不幸的是,寄寓在这些矛盾句式之上的,是令人痛心的冰冷现实:当“文物保护”沦为实质性破坏的掩体,这岂止是个黑色幽默?


  厚重的历史承载,在政绩“推土机”下,被碾作了尘土;丰富的文化蕴涵,在野蛮的强拆中,留下一地鸡毛。梁林故居、蒋介石重庆行营,都难逃厄运。尽管民情亢奋,痛惜文化坐标、历史遗迹之失,可依旧挡不住强拆的步履。隆隆的铲土机声,掩埋了公众分外失落的叹息。


  舆情激愤,多承载着“珍藏文化”的主张;至于官意,则不在同一频道上,行为初衷往往是经济考量、绩效追求。不过,官方解释总能搬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自我漂白:“强拆是顾全大局”“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不强拆,知识分子吃什么”等,不一而足。


  保护性拆除,无非是这类卸责式话语的标本。其逻辑上的悖论,一戳击破。话语的错乱,只因颠倒了是非,文过饰非的论调太过牵强。


  “保护性拆除”的文本错误,无需多说,“拆除—重建”的除旧布新举动,置于现实语境中,委实让人猜疑。蒋介石重庆行营,终属法定的不可移动文物,不能随意“焚之一炬,再原地复制”。更何况,“修缮为主,拆建为末”是文物保护上的通识。就算重建后的“文物”再绮丽,也是赝品。当地管理部门称,会“尽最大努力恢复”,可若“古董”不古,只是复制品,文化韵味怎能不“雨打风吹去”?并且需要追问的是,在“非拆不可”前,文物修葺何以荒废,以至行营遗址到了残破不堪的境地?


  鲁迅尝言:“墟社稷、毁家庙者,正多无信仰之人”,一语道出强拆者们的症结——正因欠奉文化信仰,他们才一头埋进名利场,投机钻营。而“保护性拆除”等荒诞字眼,不过是一块遮丑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