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副市长名单分管: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 《葛根泽泻汤》屡用效佳 景岳化肝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8:32:47

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葛根泽泻汤》屡用效佳+景岳化肝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体会  

2011-02-04 08:13:18|  分类: 验方偏方 |字号 订阅

中医是需要辨证论治的,这是中医取效的灵魂。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是理法方药,其中理占首要的地位。“理”是运用中医理论对四诊所得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辨认病证,进而为立法、处方、选药打好基础,因此,“理”最考验医者的功力。辨证论治的本质即在于这个“理”。学生在学校里学了一大堆的理论后,临床上如何掌握这个“理”,从而提高疗效呢?我认为其本质即在于“独处藏奸”四个字。现试着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口腔溃疡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疾病,病人往往因口腔内疼痛而心烦不已,既影响休息,又影响工作,影响心情。特别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内反复发作溃疡,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或溃疡面裂开出血,或旧的刚伏,新的又起,病人极为痛苦。
目前西医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多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局部治疗一般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为主,其方法多为含漱金霉素溶液,或者高锰酸钾溶液或者呋喃西林溶液等。疼痛明显者甚至也会用到普鲁卡因液外涂以暂时止痛,或者也有用烧灼,局部封闭以及激光治疗等,全身治疗会用到免疫抑制剂。中医也有一些外用散剂,如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养阴生肌散、黄连散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这些治疗效果往往不明显,导致病人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彻底。
社会上不少人认为此病为火热,因此,大量地服清热解毒中药,如双黄连,三黄片,牛黄解毒片、排毒养颜胶囊等,结果是大部分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未见减轻,但越吃药食欲越小,越吃药面色越暗,以至于小病渐成痼疾,病人痛苦不已,久年难愈。
从中医来说,此病的关键还在于内治。内因不除,单纯从外治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至于用局部烧灼等损伤性方法来治疗更是误人不浅,根本就不可能治愈此病。中医认为,疼痛皆与火有关,《黄帝内经》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的记载,但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不同。可以用苦寒来清掉的是实火,这种火一般用些清热解毒的中药都会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疾病很容易康复,难以形成痼疾。真正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多是由虚火造成的。其中又有气虚,阳虚与阴虚的不同。
关于气虚阴火上炎,元代名医李东垣认为:“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什么是土位,就是脾胃所开窍的口腔部位。因此,根据李氏的分析,用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并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一般我喜欢用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基础,适当加入一些补气清虚火之药,如黄芪、山药、荷叶、虎杖等,效果十分明显。如果病人出现短气,乏力,大便次数增多等中气下陷症状,用补中益气汤效果也不错。
关于阳虚火浮,病人多表现为上热下寒,既有口腔溃疡的热痛不适,又伴有小便清长,夜尿频频,下肢冰冷,畏寒等阳虚诸症。我在《何为热气》一文中曾经详细分析过此类病症的病因病机,其主要治疗思路在于扶阳、潜阳与引火下行。一般习用方剂是潜阳丹,封髓丹,配合附子理中丸等,临床上多数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此类,用此法治疗效果堪称神奇。
潜阳丹:砂仁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 【用药意解】按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封髓丹:黄柏1两 砂仁7钱 甘草3钱 【功效】纳气归肾,上中下并补 。 【主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痛,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等。
关于阴虚火热,此类病症临床时有所见,一般病人表现为明显的阴虚证状,如口干欲饮凉水,咽干,心烦,舌红少苔,兼见大便干结,尿黄等。但临床所见,亦多挟热湿,其原因或素体阴虚,或常熬夜,或多忧思郁怒,而致营阴暗耗。对于这类病人,如果认证不清,单纯滋阴,或者单纯大剂寒凉中药清热解毒,则效果往往时好时坏,难以根治。对于阴虚伴有湿热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我常用余国俊先生在《中医临证思辨录》一书中所推荐的甘露饮(生地、熟地、天冬、麦冬、黄芩、石斛、枇杷叶、枳壳、茵陈、甘草)为常用之方,随证加减,效果极为显著。以下试举最近治疗的两例,以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阴虚湿热者的治疗思路,学者可以触类旁通。
甘露饮(泻火之剂) 治疗胃中湿热 药物组成:熟地黄、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石斛、黄芩、枇杷叶、茵陈、枳壳、甘草
主 治:治胃中湿热,口臭喉疮,齿龈宣露,及吐?齿血。

加 减:一方加桂芩,名桂苓甘露饮,本事方加犀角。

归 经:此足阳明少阴药也。
方 义 1.烦热多属于虚,二地、二冬、甘草、石斛之甘:治肾胃之虚热,泻而兼补。

2.茵陈黄芩之苦寒:折热而去湿。

3.火热上行为患,故又以枳壳、枇杷叶抑而降之也。

又附方:

1.河间桂苓甘露饮:滑石、石膏、寒水石、甘草、白术、茯苓、泽泻、猪苓、肉桂。治中暑受湿,引饮过多,头痛烦渴,湿热便秘。 2.张子和去猪苓,减三石一半,加人参、干葛、藿香、木香,亦名桂苓甘露饮,治伏暑烦渴,脉虚水逆。
第一例:08年12月29日,卢彩英,女,43岁,罗白人,因口腔溃疡并感染引起疼痛而住院治疗,经抗感染以及补充维生素等西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至今已经两年有余。来诊时病人舌边以及口腔内外上下多见溃疡,色红,部分结痂。结痂部分见开裂出血。伴梦多,烦躁,咽干,口干。自述每当小便变黄,或者大便大便干硬即出现唇部溃疡疼痛,当溃疡发作时一般都伴有排便困难。其脉右关略软,舌淡红嫩,苔小黄。此为阴虚有热,兼有湿滞,当滋阴祛湿为主,兼以清上浮之热。以甘露饮合导赤散、承气辈加减。处方:天冬12,麦冬12,生地20,熟地10,茵陈10,黄芩10,枳壳10,枇杷叶25,石斛10,生甘草5,淡竹叶10,生大黄10。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09年1月16日,病人复诊。自述服上方后,疼痛大为减轻,见陈旧性溃疡面基本上已愈合,但仍见一些新起的溃疡。大便已经通畅,但仍略干。当时我因事不在门诊,我同事见上方已效,即嘱继服上方四付。
1月21日,病人三诊。见旧的溃疡已经全部消失,现仍有新发生的溃疡,略痛,大便仍略干,伴咽干,梦多,舌淡红嫩,苔小黄,脉沉。更方如下:天冬12,麦冬12,生地20,熟地10,茵陈10,黄芩10,枳壳10,枇杷叶25,石斛10,生甘草5,虎杖15,蒲公英15,黄柏10,砂仁10,打后,生大黄10,淡竹叶25。七付。水煎服,日一剂。
2月13日,病人四诊,告知服上方七付后溃疡已经全部消失,口腔内没有任何不适,自述十分爽愉。大便已经通畅,不稀。现口渴欲饮凉水,来治疗视物不清,自述已经两年余。上症既愈,阴亏尚未完全补足,以一贯煎加味治之。
第二例:1月12日,元兰华,女,70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八年余,伴咽喉疼痛。大便干硬如羊屎,两日一次。现病人口腔内红肿一片,已经分不出到底有多少个溃疡面,口腔内壁以及舌边侧都有溃疡,有的已经干燥结痂,有的结痂处又开裂出血,看上去混乱不堪。舌下略见瘀暗,舌淡红略嫩,舌苔黄厚,脉滑有力,不细不软。病人精神倦怠,面容憔悴。曾述及因疼痛剧烈,有过自杀倾向。此病人因我院另一位中医推荐而来诊,来诊时极度怀疑我的技术,反复询问我是否能治好她的病,我有没有治疗此病的经验等等。我回答说我可能帮你治好,但我需要仔细地辨证一下才行。病人不相信我的话,认为我在吹牛,在安慰她而已,自己就离开了。一会儿她又回来了,说想了想,别的中医既然推荐了,还是要试一下。并反复说她已经对任何医生都不信任了,因为她看过无数的医生,从来没有哪个医生可以帮助她,因此,她也不相信我,但还是勉强地伸出了手,让我把脉,并开始絮絮叨叨她的病情。讲述病情的过程中,她不断地唉声叹气。从四诊来看,这是一个阴虚湿滞的证,正好可以用甘露饮,另外心情烦闷是胸气不畅的表现,可以配合半夏厚朴汤。于是处方:天冬12,麦冬12,生地10,熟地10,黄芩10,枳壳10,石斛10,茵陈10,生甘草5,生半夏15,生姜15,厚朴20,苏梗15,茯苓20,全瓜蒌50。七付,水煎服,日一剂。病人虽然十分怀疑,最终在我的劝说下还是不情愿地把方子拿走了。我深怕她不肯服药,反复劝说她一定要服药,有效没效要吃了才能证明。
2月18日,病人又来到我的诊室。看到我即露出了笑容,自述服药后症状大减。查其口腔,已不见任何的溃疡,非常干净清洁。大便已经通畅,也没有了唉声叹气,其舌苔仍黄厚,舌下瘀暗已经消失,脉滑略软。自述现在口腔内稍有疼痛,要求再开药治疗。我问她现在是否还怀疑我的医术,她笑着极不好意思地说不了。上方既效,加虎杖20克,枇杷叶25克,嘱继服七剂。病人拿着处方刚走,旋踵又上来了,说为什么药房划的药价比原来的降低了,是不是抄写漏了哪味中药。我检查一遍,未见错漏,告诉她可能是进药价格变动,不必担心,安心地服药就行了。病人满意而去。此证极重,且持续八年,不想一诊而近愈,辨证之重要,由此可见。
久年大病或者缠绵不愈之症,必有独处藏奸,其关键病机未被找到。临床医生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排除定见,一切从证入手,仔细寻找其病机要害之处。如果能从临床的复杂症状中找到这个关键点,即可切中病机,则必然会走上坦途,疾病从此开始康复。我临床数年,于各种反复发作性疾病所遇不少,其中有所失亦有所得,最特别的体会即在于如何把贯穿“理法方药”的辨证论治用到每个病倒的实处。掌握这个关键的“理”,独处藏奸亦会自然暴露出来。一定要反复临证,反复思考,临床病例既多,慢慢地也就掌握其方法了。中医是能治大病的,这一点根本就不用怀疑,其武器即是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我相信,一位好的中医,不仅要能治常规病,也要能治别人治不好的病,要能治大病重病疑难病以及垂危病。  

含泪献验方之三《葛根泽泻汤》屡用效佳

桃花岛主

0    功效:健脾化饮 镇逆平眩
方药:葛根30克   泽泻30克   炒白术15克   磁石30克(先煎)   生半夏15克   川芎12克   石菖蒲10克   川牛膝10克
' 歌诀:眩晕湿痰蒙上清     菖蒲白术配葛根
       川芎牛膝建泽泻    磁石先煎半夏生
张师按:《金匮要略》的泽泻汤,仅以泽泻为君,白术为臣,2位相伍,功能健脾燳湿,降浊利水。主治: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而见“苦冒眩”的头晕目眩症状。因方简效著,本人业医之初,即用此方治疗内耳眩晕证,每每奏效。为了做到少花钱能治好病,很少用半夏白术天麻类。尔后加葛根以升清阳,扩宽脉道;磁石半夏以降浊阴,平逆缓冲;石菖蒲、川芎辛宣透达,利窍通络;川牛膝活血行滞,导邪下行。观察疗效显著提高,往往三剂而愈,故定名“晕可平”尔后为避免与厌烦的“广告词”重名,故改名葛根泽泻汤。近年来以此方治疗突发性耳聋和脑震荡后遗症的眩晕,亦有良效。
各位爱友,治疗内耳眩晕证,当务之急自然是输液,一则病人此时喝不成药,二则输液毕竟利润大: 不过有的病人输液见效也不明显。此时我们就要有杀手锏,开上一副高效良药,此方不需太多的辩证加减,原方照抄效果理想。小弟所发验方一要求高效,二要求便宜,第三就是辨证不要太复杂。
景岳化肝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显神效 

作者:君子兰


       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症状为口苦、嗳气、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等,西医常用胃肠动力药、制酸剂及黏膜保护剂,效果不甚满意,且复发率高。我在临床上常使用景岳化肝煎加减,抓住肝胃热郁气滞的病机,运用得当,加减得法,疗效神奇。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指胆汁、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下列的一些症状,并导致食管炎和咽、喉等炎症。

主要症状:口苦、嗳气、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胃脘痞胀;有时吞咽困难、吞咽时疼痛及咽部有堵塞感;

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或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镜下见食管下段黏膜充血糜烂,胃粘膜黄染等。

化肝煎组成、主治及意义:  

“化肝煎”为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创,此方列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寒阵》之中,治疗“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分别见于《郁证》、《胁痛》、《血证》等篇。

组成:青皮、陈皮、芍药、 牡丹皮、栀子(炒)、泽泻、土贝母

加减:若大便下血,加地榆;小便尿血,加木通。

主治:怒气伤肝,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动血。

本方的最大特点是善解肝气之郁,平气逆而散郁火。方中青皮善解郁怒,疏肝破滞气为主药;气郁动火,伍栀子清火宣郁;火动而伤血,故用芍药、丹皮入血分,清血热,泻肝火,养血行滞,则郁热自解;泽泻渗水去湿,利小便以泻伏火;陈皮理气化痰;土贝母最降痰气,善开郁结。

化肝煎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案例:

王××,女,38岁。患者口苦、嗳气、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时作已三年,久治不愈。伴胃脘痞胀、胸中痞闷,咽喉有堵塞感,情绪不好时加重。胃镜检查提示反流性胃炎、食管下段黏膜充血糜烂。舌红、苔黄腻,脉弦。此肝胃郁热气滞。治法宜泄肝清胃理气和中,方用化肝煎加金铃子散、半夏厚朴汤加减。服用三贴,证情大有好转,续服二周临床症状消失。

陈××,男,46岁。患者素体阴虚,多思善郁,胃脘痞胀,嗳气泛酸,胸骨后灼痛,大便干,睡眠欠佳,心烦,久治不愈已五年。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舌红、苔薄黄,脉弦。此肝郁气滞热蕴阴伤,治法宜清肝通胃理气益阴,方用化肝煎、酸枣仁汤、沙参麦冬汤加减。服七贴后,病情减半,继服二周后病情控制。

费××,女,28岁。患者阳热体质,平时烦躁易怒,口苦、嗳气,胸骨后灼痛时作已二年。近半月因事心烦,睡眠欠佳,口苦、嗳气频作,胸骨后灼痛,头时痛,满脸好发痘痘,大便干。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肝胃郁热,心阴不足,内热亢盛,治法宜凉肝清心通腑,方用化肝煎、泻心汤、温胆汤等加减,服药七天,口苦、嗳气、烧心、胸骨后灼痛大减,痘痘减少大半。继服三周病情基本控制。

化肝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体会:

胃食管反流病西医认为是胃酸、胆汁、胰液、胃蛋白酶等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反复刺激食道黏膜使屏障受损而发病。它属于中医“反胃”、“吐酸”、“胃脘痛”、“郁证”、“胁痛”、“血证”等范畴。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是反酸、烧心,对此二千年前的《内经》就有明确记载;“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吐酸也。如饮食热则易于酸矣,或言吐酸为寒者误也。又如酒之味苦而性热……烦渴呕吐,皆热证也,其吐必酸,为热明矣。”从此可知本病病位在肝、脾(胃)两脏,病性属热。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使用的古今名方很多,如温胆汤、旋复代赭汤、半夏厚朴汤、化肝煎等,但对于肝胃热郁气滞型,我的经验选用景岳化肝煎加减为理想选择。张景岳说:“凡属有形之证,亦无非由气之滞,但得气行,则何聚不散。”临床使用时还须参合脉证病机,灵活化裁,方能做到郁开气顺,气行血运,水火相安,则诸证自愈。

化肝煎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它不仅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还广泛用于内伤杂病,如失眠、头痛、胁痛、胃痛、腹痛、泄泻、咳嗽、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黄褐斑、青春痘等,只要病机属于肝胃郁热气滞之症,均可选化肝煎加减清肝解郁,理气散结,和胃降逆。只要辨证准确,多能取得神效。




引文来源  【引用】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葛根泽泻汤》屡用效佳+景岳化肝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体会 - 毛毛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您可能也喜欢:
  • 《一个老中医的自述》
  • 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 中药十大元帅
  • 人的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 人的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 网上的中医验方
  • 便秘巧从肝论治
  • 老中医重整【中医入门】
  • 中医妇科专辑
  • 34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
  • 妙用大黄功效多+叶天士喜用熟地 + 肉桂治肠寒胀痛有捷效 +黄芪之妙用
  • 病源略指
  • 中药精华
  • 唇诊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