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波罗的妻子马莉莉:【原创】西游记:不在于劝善而在于行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45:36
读《西游记》至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时,总是感到茫然,这孙行者前后三次“借”“调”“芭蕉扇”,在灵吉菩萨及天兵天将的帮助下,斗智斗勇,亦真亦假,最终降服牛魔王,夺得芭蕉施雨露,不仅为三藏解燥除烦,清心了意。同时使自然界“坎离既济真元合,水火均平大道成。”
  这个“调”字,怎么读才符合“大道”?
  读调取、征用之调?
  或是因了“火焰山”的火患造成了风不调、雨不顺,对“生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或是兼而有之?
  总之,是“火焰山”阻住了唐僧西行取经之路,才发生了孙行者几“调”“芭蕉扇”的战事。“火焰山”是因,“调”“芭蕉扇”是果。阻住唐僧取经是因,拯救生民是果。
  那么,孰“调”diao(是“调取”)?孰“调”tiao(是“风调雨顺”)?
  二者互为因果。
  在“调”(diao)与“调”(taio)音同义不同的一字互为因果中,汉语言的精妙之处就为世人展示了它“见证奇迹的时候来到了”。
  调者,调取、征用。在孙行者看来,唐僧师徒四众,既受唐王御命,又领佛祖、菩萨谕旨,在西去取经途中,遇到妖魔鬼怪,或是天堑无涯,凡天山人间可用之物,皆可调用,为取经扫清道路。至于降妖伏怪,孙行者认为,除恶是最大的慈悲。调的另一种字义是调转,它的延伸义为改变。三调者,孙行者三番五次的用(作)“法”才改变了“芭蕉扇”的用途。
  在罗刹女手里,“芭蕉扇”是谋取私利的工具:
  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不送礼,不拜求,就不“施为”。从好处说是“不作为”,从坏处说是不顾百姓死活。
  罗刹(梵名raksasa)
  食人肉之恶鬼。又作罗刹娑、罗叉娑、罗乞察娑、阿落刹娑。意译作可畏、护者、速疾鬼。女性之罗刹称为罗刹斯(raksasi),又作罗叉私。《慧琳意义》卷二十五中记载:“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同书卷七又说:“罗刹娑,梵语也,古云罗刹,讹也(中略)乃暴恶鬼名也。男即极丑,女即甚姝美,并皆食啖于人。”
  罗刹女(异类)食人之鬼女也。罗刹为恶鬼之总名,男曰罗刹娑。女曰罗刹私。
  按这种解释,《西游记》中的罗刹女即“食人之鬼女也。”①
  在孙行者手中,“芭蕉扇”是风调雨顺的利民之宝。“芭蕉扇”的用途经孙行者转变之后,也就是“调”diao义转变“调”tiao义之时。随着“调”diao义向“调”tiao义的转变,罗刹女就由“鬼女”变成了“仙女”。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是《西游记》的一大创意了,它把(罗刹女)被佛感化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了,《西游记》用永绝火患,拯救生民做出了描述:
  行者道:“我当时问着乡人说,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如何治得除根?”罗刹道:“要是断绝火根,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果然是宝贝:有火处下雨,无火处天晴。
  当罗刹女悔过自新后,就变成了魅力十足的铁扇公主。
  此“调”(diao)音字义的作用。
  调,和也。——《说文》
  因为“调”diao才有“调”tiao。
  孙行者“借”“调”“芭蕉扇”,用“作法”(通俗的说,就是打仗。)写出了一个“强”,强字与调字合在一起,乃是“强调”。所谓强调,具有强迫改变的意味。孙行者一请二求三借“芭蕉扇”未果,于是就采取了智赚勇夺的战略战术,在灵吉菩萨及天兵天将的帮助下,斗智斗勇,亦真亦假,最终降服牛魔王,夺得芭蕉施雨露,不仅为三藏解燥除烦,清心了意。同时使自然界坎离既济真元合,水火均平大道成。
  因此,在把罗刹女、牛魔王改变成“善男信女”的同时,更“强调”出一场功德。
  因此,和合总在“调”diao中出。无“调”diao不“调”tiao。
  在“调”daio“芭蕉扇”到“有火处下雨,无火处天晴”的风调雨顺的这一场因果中,与其说是唐僧取经路上的“劫难”,事实上,是一场功德。这种功德,就是唐僧取经的真义。否则,唐僧取经就会有因无果。所谓八十一难,不仅仅只是针对玄奘,对于任何修行者而言,犹如八十一场功课,有一科不及格,就会终止西行路,导致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问世间修行之人,八十一场功课,可有几科合格?
  八十一场功课,不仅与以往的“科举”考试不同,也与当代的升学考试不一样。玄奘的功课,不是来自于学堂和课本,而是用性命做出来的,做出来的功课,远胜于说出来的和写出来的理论。
  九九八十一难,一难一场功课,一场功课一场功德。
  唯此为大,才能功德圆满。
  《西游记》用取经弘扬佛法,用劫难修行大道。用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的功德圆满禅释经文的真义是一种做。故,佛法是一种行为,其宗旨不在于说而在于做。其验证不在于劝善而在于行善。
  一部《西游记》,无非是“变化”二字,在天地人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过程里,人可以变成鬼,鬼可以变成人。从“火焰山”阻路到解救生民于“倒悬”(形如涂炭),既是唐僧的一场劫难,又是三藏的一场功课,更是修行者的一场功德,却用“降妖伏怪”作焦点,看似罗刹女变善,实则以拯救生民为果。因此,凡世间一切修行,应以“和”为本。从“调”diao到“调”tiao,强调着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