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三百首共有多少字?:杨本伦辞职17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20:57:47

杨本伦辞京官 代表了一个方向


   1992年8月,在国家人事部工作的主任科员杨本伦将一封“辞职回家乡务农”的报告递到了部领导的手里。放着京官不做,偏要回乡当农民,这在国家机关尚无先例。在部领导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朱 基到人事部考察工作,部里的领导同志向朱副总理汇报了杨本伦的辞职请求。朱 基当即批示:“本伦的选择代表了一个方向。 1992年,中国迎来了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春天。


这年8月,仕途蒸蒸日上的国家人事部主任科员、硕士研究生杨本伦将一封“辞职回家乡务农”的报告递到了部领导的手里。

消息传出,几乎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

放着京官不做,偏偏要回乡当农民。这在国家机关尚无先例。

部里的领导一时拿不定主意,好心的同学同事都劝他:“千万别感情用事”。

杨本伦笑笑,不为所动。有一天,恰逢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 基到人事部考察工作,部里的领导同志向朱副总理汇报了杨本伦的辞职请求。朱 基听后,当即批示:“本伦的选择代表了一个方向。”

1992年10月,杨本伦终于回到了阔别10年之久的家乡,不是荣归故里,而是扛着简单的铺盖卷儿,顺着当年父亲走过的路,一头扎进了破旧不堪的东北庄村委会。

回东北庄,杨本伦没有给自己留一丁点退路。

他一个电话打到妻子所在的单位,用不容商量的口气告诉她:“我已到沂源,县里照顾咱俩,把你安排到环保局工作。收拾收拾,快把家搬来。”

妻子一路颠簸赶到沂源,一看就傻了眼:“说回山东不假,怎么一杆子下到了底儿?”杨本伦趁热打铁,又提出将两人的户口落到东北庄。这一回,妻子没有同意,县里的领导经过慎重考虑,也没有同意。

对于杨本伦的选择,不但一向支持理解他的妻子感到委屈,年迈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们也无法理解。他的姐姐好心地出起了主意:“本伦,锻炼几年,抓紧回去……

“硕士生干吗到咱穷山沟来当村支书?是在北京犯了错误被贬为民了,还是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是曲线升官捞足了资本再往上爬,还是真心带领老少爷们发家致富?”朴实而又传统的村民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猜疑与敬佩、困惑与观望的目光交织在一起,杨本伦感到了一股压力,沉甸甸的。

杨本伦当村官 舒心的汗痛心的血

    为了建市场,杨本伦把目光盯在了路旁那一二百座坟茔上。他虽然第一个就平掉了自己的祖坟,仍有人要打死这个狗日的!他的衣服被撕破,满脸是血,他依旧摸起铁锨,向那些钉子坟掘去。他申请来了周转金养牛,赴鲁西南买牛时他把驾驶室让给了技术员,自己跳进车厢与牛挤在一起,脚面被牛踩得青一块紫一块。即便是这样,仍有千余人联名告他。在血和泪面前,他唯有对酒哭泣。 杨本伦任职的东北庄距沂源县城足有40多里路。全村2500口人,人均不到一亩薄岭地。为了分地谁都不愿吃亏。没办法,前任支书索性将土地分成三六九等,好中差搭配着分。结果,每一家的地都是东山一块、西山一撮,成了名副其实的“扁担地”。


村两委班子也不团结,仅从1984年开始就换了五茬人,受族性、派性影响,上台的不安心干,下台的不甘心看。大伙勾心斗角,矛盾重重。

怎么办?千头万绪,杨本伦决定从调整土地入手,搞连片承包,为发展高效农业打打基础。

1993年春天,杨本伦经过一冬天的调查研究,推出了土地调整方案:全村2000多亩土地,按春田地、良田地分开,每户一大片,每户两三亩,好地少一点,孬地多一点。连片开发,集中管理。

那段时间,不断有村民找杨本伦要说法,几个钉子户硬是说什么也不让别人在原先属于自己的地盘春耕。


0

  • 2009-12-06 21:07
  • 回复
  • 缘聚南麻
  • biyuhao521
  • 245位粉丝
  • 铁杆会员8

2楼


困难重重,村委主任撂挑子不干了。

杨本伦急火攻心,一下子病倒了。“为了带领乡亲致富,自己没白没黑地干,十天半个月回不了一趟家。老百姓咋就不理解?”杨本伦爬上北山,委屈的泪水刷刷直流:“为什么在农村干点事儿就这么难?”

阵阵凉风袭来,杨本伦从困惑中清醒过来:“这点挫折都扛不住,还配干什么村支书!”

杨本伦下定了决心。有人将村里的高音喇叭线剪断,他找来电工立马接上;有人半夜三更往自己兼作宿舍的办公室扔石头,他将石头拣放一边,倒头再睡。

终于,土地调整如期完成。看着人欢马叫的春耕场面,杨本伦长舒了一口气。

为了尽快发展经济,杨本伦决定建市场。村子本来就人多地少,总不能毁掉良田建市场,怎么办?杨本伦把目光盯在村头那一二百座坟茔上。

搞市场经济就意味着向传统的意识挑战!

不出所料,听说要平掉祖宗安息的老坟,绝大多数村民都反对。有些老人更是指着杨本伦的鼻子直骂:“你小子有种,从北京回来没干多少好事,先灭俺的祖宗?!”

杨本伦第一个就平掉了自己的祖坟。在他的带动下,一户、两户……不少通情达理的村民含泪平掉了自家的坟头。但是,更多的人坐在自家的坟上不让动,被换下来的人乘机煽风点火,“要打这个狗日的!”

倔强的杨本伦火了!他摸起铁锨,向那些钉子坟掘去……

冲突随即发生,杨本伦的衣服被撕破、扣子被扯掉、拳头雨点般打在他的头上、脸上。血,顺着他的面颊流了下来。

杨本伦赤着膊,像一头发了疯的狮子,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铁锨……

人们被震慑了,两天后,最后120座坟头被彻底铲平。一星期后,一座崭新的中心集市出现在博沂路旁。

长期生活在大城市,杨本伦更感兴趣的是“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这种机制在保守落后的农村显然缺乏存在的土壤。因此,在东北庄班子调配上,杨本伦就吃够了“理想化”的苦头。私心重的人,换!缺乏开拓意识的人,换!单纯的杨本伦绝对没有想到,换来换去,竟为自己树起了一个个对立面。“换下去的人都是不行的,可找能力强的又找不到,农村的班子建设太难了。”对此,杨本伦也很苦闷。

也许,正如每一位探索者都会遇到挫折、歧路一样,缺乏农村实际工作经验的杨本伦踏上的这一条村官之路,注定是一条成功和失败交织的路。

好在杨本伦渐渐悟到了更多的“为村官之道”:与其投入大量资金搞见不到多少效益的村办企业,不如将这笔钱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养殖、种植业上去。

1996年,他申请来了周转金养牛,赴鲁西南买牛时他把驾驶室让给了技术员,自己跳进车厢与牛挤在一起,脚面被牛踩得青一块紫一块。回到村里,杨本伦马上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困户一分钱不收。为让大多数村民买得起,他把价格定到了最低,且三年以后再付款。村民田洪海感激地回忆道:“俺家从村里牵回来一头牛,现在已繁殖到六头。就凭这一点,俺从心里感激,是杨书记让我们以前不敢想的事变成了现实。”

1997年底,调任的老县委书记专程赴东北庄看望杨本伦,高兴地勉励:“本伦,好好干!”杨本伦则向老领导汇报了《东北庄2000年开发规划》的进展情况。

5年多的艰苦创业,东北庄的各项基础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均收入也由1992年的不足400元增至1800多元。

就在这时,积淀多年的矛盾爆发了。为了完成乡里的收费项目,村委主任被砍伤了手,原来的村会计又设计抢走了现任会计的公章,杨本伦找到乡里、县里、公安、法院,最后仍是不了了之。一些被杨本伦弃用的人再次拿出上告的“法宝”,联名要求清查杨本伦的账目。

解决矛盾远没有回避矛盾简单,县里决定将杨本伦调离东北庄,去县委党校干副校长。

杨本伦甚至萌生了辞去一切公职,回村务农的想法。他倔强地认为,即使公开选举,自己也能再次当选村支书。


  • 2009-12-06 21:07
  • 回复
  • 缘聚南麻
  • biyuhao521
  • 245位粉丝
  • 铁杆会员8

3楼


最后,他无奈地接受了县里的调动。

离开东北庄的头天晚上,杨本伦喝得大醉。在血和泪面前,他唯有对酒一哭!

几天后,一份“停薪停职”报告摆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案头。杨本伦只身南下,远走他乡。

当16年后的今天,当记者问起他当年的选择时,杨本伦向记者打了这么个比喻:如果一头驴子趴在地上,你怎么打都不起来,那叫固执;而一头驴子的头上放了一堆青草,它拼命地要吃到,那就是执著。我就是后面那头驴子。

杨本伦南下 阵痛中蝶变升华

   是南下让我明白,打工的目的是学习,是完善自身,而不是去改变老板,表现自己。相对于喧嚣的南方沿海来说,寂静的北方更适合反思。太重视自己,反而不能提升自己。悟到这一点的杨本伦彻底成熟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那只空荡荡的行囊,杨本伦已不知收拾了多少遍:一摞煎饼、两袋炒花生、几件换洗的衣服………历史应该记住这个极其普通的日子:1998年4月30日,中国第一位具有硕士学位的村党支部书记,黯然离职,像一只孤独的燕子,飞向遥远的南方,去找寻那片本该不属于自己的天空,踏上另一个别无选择的人生驿站。

杨本伦到南方第一站,一位女老板开着自己的豪华轿车,到深圳火车站来接他这位硕士村官。早先杨本伦从杂志上读到女老板艰苦创业的事迹,深为她的成功经历感染的杨本伦,给女老板写了一封信,女老板回信欢迎他加入企业。

在深圳这个撕毁个人一切虚幻、踏踏实实再造人生的城市,作为总经理助理,杨本伦适应着从硕士村官到企业打工仔的角色转换和人生蜕变的阵痛。遗憾的是,女老板离开了深圳去了美国定居,企业交给她妹妹管理。杨本伦出于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写了一份报告建议老板提高员工待遇和重视员工培训。

可是,报告交上去一个月后,也没见女老板找自己,杨本伦坐不住了,就找到女老板询问。女老板说:“对员工培训的问题我不是没有想过,但是现在员工的流动性很大,我怕辛辛苦苦培训出的员工被别的企业挖走,这样,我的损失就大了。我请你来,没指望你能为我的企业发展带来多少效益。只要你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就会给你涨工资的。”女老板的一席话,让杨本伦失望至极。因为对女老板有了成见,杨本伦对工作产生了排斥心理。1998年7月,杨本伦提出了辞职。女老板劝杨本伦说:“杨先生,你的才华和为人我十分钦佩,不过在市场经济中你应该主动地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或者说一个企业来适应你。”

那天,喜爱游泳的杨本伦,跳进深圳沙头角的海滨浴场,在清澈碧蓝的海水里,梳理着自己的理想抱负:我要实实在在为社会干点事,而非简单重复由打工仔到老板的人生过程。两个月后,杨本伦离开了那家公司。

随后,杨本伦去了顺德一家电器公司,负责公司的产品发布和策划,试用期月工资2000多元。杨本伦觉得,钱并不重要,他希望这一次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杨本伦发现公司存在不足之处,写了一篇《关于推行人本主义管理的思考》交给了老总。老总看了报告后说:“杨先生,你的报告确实很有见解,但是我希望企业能够按照我的思路发展。如果你能顺应我的思路来为企业做事,你在企业里会很有前途。我很佩服你做人的勇气和决心。”

如果杨本伦放弃改变老板的想法,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学习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他打工的路会顺风顺水。但遗憾的是,杨本伦再次选择了离开。他觉得,社会上应该不乏和自己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相符合的老板。如果有,即使待遇再低,他也愿意为这样的老板工作。

1998年9月,杨本伦选中了广州一家生产摩托车配件的公司,很顺利地获得了总务部部长的职位。这一次,杨本伦吸收了前两份工作失败的教训,决定做好本职工作,先适应公司,等自己做到更高的职位再向决策者灌输自己的经营理念。

1998年8月,一位仰慕杨本伦人生选择的青年学子,慕名赶到沂蒙山区,想同他探讨年轻学子的人生追求时,却发现被誉为“一种方向”的硕士村官,背负着许多是是非非,四个月前泪别故乡不知去向。情感上备受打击的青年学生,写了一封长长书信投到新闻媒体。  


  • 2009-12-06 21:07
  • 回复
  • 缘聚南麻
  • biyuhao521
  • 245位粉丝
  • 铁杆会员8

4楼


一石激起千层浪,悄然出走的硕士村官再度成了全国媒体的新闻人物。此时杨本伦在广州。老板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当确认报纸上的杨本伦就是他的总务部长时,与他促膝长谈,并诚邀他将太太和孩子接到广州来安心工作,并将他的工资提高到了5000元。

可不久后,公司让杨本伦去招聘人才。杨本伦看中了几个朝气蓬勃很有上进心的大学毕业生就让他们到公司参加面试。但负责面试的副总却一个也没看中,反而将杨本伦教训了一通,说公司需要的是可以立即创造效益的人才。杨本伦委屈极了,忍不住找老总说明自己招大学生的理由。他原以为老总会支持自己,谁知老总说:“副总的想法没错,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用人原则,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杨本伦的雄心壮志顿时烟消云散,恨不得马上辞职走人。

杨本伦 董事长当的还好吗

   昔日辞京城回农村,杨本伦惊人地果断,而今别深圳到黄骅,杨本伦同样地洒脱。杨本伦又一次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放弃深圳5000元的高薪,去黄骅信誉楼领每个月1200块的薪水,还主动要求把薪水降到800元。从5000到800,这个剧烈的落差有可能灼痛每一位目击者的眼睛,但在杨本伦看来,值。因为那是他放飞理想的地方。 1998年,杨本伦的人生轨迹陡然转折,一篇《硕士村支书 黯然别沂源》再一次将他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各大媒体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这个传奇人物,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书信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与信誉楼的结缘,就从这一站开始。


这一年冬天,北方的气候依旧干冷,杨本伦却从黄骅信誉楼商厦曹经理的信中触摸到一种久违的温暖。信誉楼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以文化亲和力定取舍的用人原则,深深地打动了杨本伦。

很快,杨本伦借着春节回家的机会,专程去了一趟黄骅信誉楼。这一去,他便把心彻底留在了那里。

一个选址偏僻、设备简陋的百货公司,却在全国第一家推出信誉卡,第一个推行退货机制,河北省第一家实行股份制;大胆提出“我们不是卖东西的,而是帮顾客买东西的”;把业余夜校纳入公司章程,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提升与整体素质培训……

千年暗室,一灯则明。

杨本伦苦苦追寻多年的人文梦想,一朝在一个偏远的北方小城,在一个叫做信誉楼的商厦初现端倪。命运之手翻弄的过于仓皇,他甚至有些受宠若惊了。

北方飘雪的夜晚分外宁静,杨本伦和信誉楼创始人张洪瑞促膝长谈,两人很快就惺惺相惜。当杨本伦得知张洪瑞总经理家里没有装电话,自己也不配手机,一辆骑了十几年的自行车,是他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出外办事则坐一辆客货两用车时,杨本伦更加认定张洪瑞是一个真正做事业的人。他当即承诺,回到广州后交接完工作就来信誉楼。

张洪瑞希望杨本伦做他的助理,并许以1200元“高薪”,但是,杨本伦却坚持只拿和张洪瑞一样多的月薪:800元。

1999年3月底,从广东辞掉了月薪5000元工资的杨本伦来黄骅了。张洪瑞借了一辆桑塔纳轿车亲自到沧州火车站接他,杨本伦知道自己人生的春天招手可见了。

杨本伦落户信誉楼再一次引起媒体的关注,一向低调的他跟张洪瑞提出要休息几天,其实,那几天他是悄悄地去了上海,他想知道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零售业是怎样一个境界,上海一百、太平洋广场、八佰半等著名商场都留下过他的背影。如果历史能记住这个时刻,若干年后,当信誉楼商厦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完成从偏安一隅到鼎立全国的转身,杨本伦这趟上海之行,也该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引子。

从上海回来,杨本伦心里有了底数,跟张洪瑞提出先不做总经理助理,想到最前沿做一个导购员。他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各个环节透彻地掌握企业的运转状况。张洪瑞愣了一下当即同意了,拍了他的肩膀说:“本伦,你是咱们商厦级别最高的导购员,我相信你会给商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 2009-12-06 21:07
  • 回复
  • 缘聚南麻
  • biyuhao521
  • 245位粉丝
  • 铁杆会员8

5楼


3个月后,当他从导购员、柜组主任、商品部经理、楼层经理一步步体验过来,正式坐到总经理助理的位置上,信誉楼的性格和气质在他那里已经基本了然于胸了。

一种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一个扎实果敢的人,两者的结合定会促生茁壮的企业之苗。

2001年10月,信誉楼在青县设第一个分店,杨本伦任总经理。

2005年4月,信誉楼在山东桓台设第一个子公司——山东省淄博信誉楼商业有限公司,杨本伦任董事长。

2007年12月,山东省淄博信誉楼商业有限公司莱芜信誉楼商厦开业,杨本伦任董事长。

信誉楼!杨本伦!

这两个名字越来越亲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说当初的信誉楼成全了杨本伦的一个人文主义梦,这么多年智慧与心血一心一意的付出,早已将杨本伦打造成一个以人为本信念的守护者。

信誉楼对“以人为本”有着更为具体的诠释: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在6-7小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商厦一律为员工放假;评价业绩时不看你卖了多少商品,而是看你对顾客服务好坏。干部职工的工资、收入与营业额不挂钩;零售业员工工作中难免出现收错钱、卖错价、收假币或丢失货品,只要发生后主动承认,信誉楼明确规定不予追究,反而给予宽慰,但如发现后不主动上报,甚至个人用自己的钱补上,不仅要承担全部损失,还要给以处罚;再如员工在考勤中完全享有自主权,理由正当的迟到和早退都予以原谅,但如果欺瞒不报或者划成正点,就要严肃追究,甚至除名。信誉楼允许员工犯错误但不允许不认错,不允许不诚实,哪怕一丁点不诚信的问题也要严肃追究。

在信誉楼上级对下级只有培训,没有命令。信誉楼有一句口号叫做“把80%的命令变成培训”,各级主管的第一角色是“教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步骤,把原本平板生硬的指令变得立体丰富,让员工由被动听从变为主动认可并积极维护,是主管们的首要任务。当学习型组织的概念风靡国内外大小企业时,信誉楼却从实际着眼,把自己定位为教学型组织。“追求价值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让股份永远掌握在年轻人手里”……

这些质朴本色的几近于有悖雄心壮志有悖商业常理的企业理念在信誉楼拥有极强的生命力与广袤的生长环境,他们在每一个角落落地生根,继而绿遍整个商城。



【感悟杨本伦】

成就不等于成功

   中国首位硕士村官杨本伦,我们虽洋洋洒洒写了七千言,仍感觉意犹未尽,灯下沉思,再一次想起信誉楼创始人张洪瑞对杨本伦的评价:我的经营理念和本伦心目中的梦想是臭味相投的,这是杨本伦屈就信誉楼的最根本原因。杨本伦在信誉楼9年的点点滴滴,用铁的事实告诉人们,理念和梦想结合是完美的,本伦是卓越的。

当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对杨本伦“代表了一种方向”的评价如今已经变成现实。有资料表明,目前全国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选择了到基层当村官。

从辞京回乡就任村支书,到黯然南下转战商场,再到主动放低姿态进入信誉楼,杨本伦在一次次阵痛中完成了从思想到行动的蝶变升华。6年支书生涯的摸爬滚打磨去了他好高骛远的傲气,1年南下漂泊的坎坷履历强化了他性格屈伸的韧性,9年信誉楼发展之路的身先士卒又锻造了他成熟内敛的睿智,如今的杨本伦,举手投足间彰显出一种自身特有的淡定。

成就不等于成功。杨本伦一直给信誉楼人灌输这样一种信念,成就只属于少数人,而成功却可以人人皆备。一个普通人,可能一辈子无法完成一次科技成果的创新发明,无法让政治与经济因他的思想产生前所未有的转折,甚至无法在历史中留下浅淡的一笔,但只要他是充实的、快乐的、被社会所认可的,他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在杨本伦眼里,人生真正的马拉松才刚刚开始。


  • 2009-12-06 21:07
  • 回复
  • 落水无声
  • 铁杆会员9

6楼

老杨有魄力!


  • 2009-12-06 21:09
  • 回复
  • 沂源老白干
  • 61位粉丝
  • 核心会员7

7楼

大哥好样的,我支持你


  • 2009-12-06 21:45
  • 回复
124.134.86.*

8楼

在杨本伦的内心深处那种酸痛与执着?孰人知晓?我相信其最初的理想与抱负-从农村来回农村去,依旧是他的梦想。而这种梦想的破灭会成为其永远的伤痛!不知道杨大哥还有没有勇气再回到阔别十年的家乡再来一次!


  • 2009-12-07 13:31
  • 回复
  • 大陆歌手
  • 285位粉丝
  • 铁杆会员9

9楼

老杨好样的!


  • 2009-12-07 17:26
  • 回复
  • 沂源老白干
  • 61位粉丝
  • 核心会员7

10楼

我信有很多从沂源走出去的孩子都有着和杨大哥一样的梦想,就是等自己出息了,一定要为养育了自己的村镇,做点实事、好事,让大家都能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可能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那么一些差距吧!只要努力了、付出了你就是好样的!


  • 2009-12-07 17:43
  • 回复
  • kmdiannanze
  • 42位粉丝
  • 核心会员7

11楼

顶,那年他还在东北村时,我就看过他的事迹报导,是金子,不管放哪总会发光的。


  • 2009-12-07 18:27
  • 回复
  • anzaoguangyang

12楼

这么长,都看完了。
人生总是面临很多选择。选择,是满腔热血雄心壮志,是郁郁不得志的无奈。还好,信誉楼里实现了他的梦想。
他辞职回村的事情,在长辈那里已有所闻。书本与实际是有差别的。当真正去干一件事,才会发现其中的困难与阻隔。他的经验教训,后来人应当吸取。
村官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好的。民之素质要提高。这是根本。
佩服他面临选择时的勇气。


  • 2009-12-07 19:15
  • 回复
  • 荷荇清风
  • 20位粉丝
  • 核心会员6

13楼

不知道楼主费尽心思翻出这篇报道,又把它发到贴吧里有什么深意。记得当年“民报”的这篇文章激起千层浪,但是反响和大的。又不知道什么原因楼主把其中描写我县的那一段简化了,其实描写与事实有差距的。
我想说的是:理论与实践是有差距的。理想之所以能成功,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的。
有些时候报道与实际是有差距的,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最有发言权。


  • 2009-12-17 20:53
  • 回复
211.137.199.*

14楼

小时候见过他,现在很想他,听说他要在我们这开店了,到时候一定去拜访


  • 2009-12-18 12:40
  • 回复
  • 缘聚南麻
  • biyuhao521
  • 245位粉丝
  • 铁杆会员8

15楼

老杨心中的苦与酸有些人真的不会彻底的理解。


  • 2009-12-19 02:46
  • 回复
  • sfg0407
  • 71位粉丝
  • 核心会员7

16楼

好样的


  • 2009-12-20 11:20
  • 回复
119.181.188.*

17楼

杨本轮,好样的!你是沂源人的骄傲!你走过风雨,历尽坎坷!金子永远是发光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佩服!!


  • 2010-01-08 17:26
  • 回复
221.2.44.*

18楼

我当年有着与老杨同样的想法,却没有他的才气和勇气。


  • 2010-02-24 10:48
  • 回复
222.134.93.*

19楼

太可惜了!理想主义者!生不逢时
你看人家湖南一个姓吴的北大村官,现在是副省长了

智商不错,情商基本没有!

能力还是有问题哦


  • 2010-02-24 11:24
  • 回复
  • 世事莫测
  • 242位粉丝
  • 核心会员7

20楼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 2010-02-24 16:30
  • 回复
60.210.118.*

21楼

佩服老杨,一直是


  • 2010-03-02 19:13
  • 回复
  • 荷荇清风
  • 20位粉丝
  • 核心会员6

22楼

看过这个帖子了,不明白版主发帖的意思?是抱不平吗?或者是有想法?总之看不懂!我也发了帖子,想说明我的看法,但是被吧主删了,不让说。只是想说:不管干什么,要务实,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不然呢,那就一意孤行,固定的工作没了,房子没了,老婆没了------真的,那会伤很多人,受伤的还有自己。


  • 2010-03-07 21:28
  • 回复
  • 缘聚南麻
  • biyuhao521
  • 245位粉丝
  • 铁杆会员8

23楼

老杨心里怎么想的,咱们猜不出…他现在过的很好了,莱芜信誉楼就是他的,凡事开头难,他那时候的决定真的不可思议,老百姓认为他是笨蛋…


  • 2010-03-07 21:46
  • 回复
  • 缘聚南麻
  • biyuhao521
  • 245位粉丝
  • 铁杆会员8

24楼

老杨心里怎么想的,咱们猜不出…他现在过的很好了,莱芜信誉楼就是他的,凡事开头难,他那时候的决定真的不可思议,老百姓认为他是笨蛋…


  • 2010-03-07 21:47
  • 回复
  • 擦干玻璃看世界
  • 274位粉丝
  • 铁杆会员9

25楼

回复:22楼
晕死,并不是帖子消失了就是吧主删除了!有可能是沉底了!也有可能是有敏感词汇被百度和谐了!这样的帖子任何吧的吧主都不会删除的。


  • 2010-03-08 09:15
  • 回复
218.58.136.*

26楼

你不觉得在沂源,不管你有多高的学历都不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吗?本伦,选择离开,表明你是好样的!


  • 2010-03-08 15:41
  • 回复
  • 骄傲E小女人
  • 43位粉丝
  • 核心会员6

27楼

杨本轮是沂源哪里的?


  • 2011-11-03 12:26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