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师电视剧全集乐视:【诗偈】布袋和尚诗偈中的人生哲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11:05

插秧歌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原文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莫等闲 粉身碎骨都无怨 留得青白在人间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坚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是唐朝的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诗偈中的人生哲理

2008年11月13日 佛教在线 点击:次 .h1 {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h2 {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h3 {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偈,是梵文偈陀(Gatha)的简称,意译为“颂”,是佛教中的唱词。因为偈语句法整齐,末字押韵,朗朗上口,所以也被称为一种诗体,称诗偈,属佛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袋和尚广读诗书,天资聪明,接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群众语汇,所以常常能够出口成偈,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妙语。其中有些偈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和美学价值。试举数例:

布袋和尚曾经作过一首《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布袋和尚作为一位出家人,四海为家,无产无资,只有一只化缘用的布袋。这只布袋,他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从不离身。所以说,“行也布袋,坐也布袋。”因为他的胸怀豁达,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安贫乐道,所以能够“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活得十分快活。这首偈语告诉我们一个哲理:一个人活在世上,只要清心寡欲,就能知足常乐,潇洒自在。反之,如果一味追求欲望,就会追求越多,失望越多,永远处于烦恼之中。

布袋和尚的《插秧偈》,脍炙人口。偈云:“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这首偈语,都是一语双关,实写插秧,虚写修禅,以插秧比喻修禅。“福田”是佛教用语,“种福田”意为做善事。“水中天”,意指做了善事,就能达到心底清净,没有污染,内心就像插秧时见到的水中天一样的清澈明亮。“稻”与“道”谐音,六根清净就能修成正觉。最后一句“退后原来是向前”,插秧看是倒退,其实是在前进,反映了“进”和“退”的辩证法。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为人处世,应当学会宽容别人,有了矛盾,应该礼让为先,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宽容了别人,别人也会宽容你,岂非“退后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的《云游偈》,反映了他旷达潇洒、超世脱俗的云游生活。偈云:“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钵”是和尚化缘的碗。头两句说他行万里路,吃千家饭,是个游方僧人。“青目”是眼珠子放在正中,正眼视人表示对人喜爱和热情,与“白眼”相对。这句是说布袋和尚在化缘中经常遭到冷遇,甚至连问一下路也有人不理不睬。因此他只好向白云问路。这首偈语的人生哲理是:世态炎凉,人在社会,常常会遇到一些惯用白眼看人的人。布袋和尚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与之生气计较,而是用幽默风趣的方式——问路白云头,一笑置之。这样就避开了矛盾,保持了平和心态。 

布袋和尚的《忍辱偈》,表达了劝人忍耐的哲理思想。偈云:“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笑声暗消磨。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能使此心无挂碍,自然征得六波罗(六波罗是六种修持方式)。”这首偈语通俗易懂,中心思想是宽容忍辱。它所包含的哲理是:生活中若能不计个人恩怨,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容之心待人,最终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如果是佛教徒,自然会修成正果。

布袋和尚的《修心偈》,强调了修心的重要。他说:“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他还说:“万物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这里他主张心就是佛,心最多知,只要心真,无须去寻找佛经。这与前年在杭州、舟山举行的世界佛教论坛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何其相似!且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也有相通之处。我们今天理解他这些话的哲理意义是:修身之道,在于修心;既要重视社会的教育,外界的影响,更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自己不努力,不可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