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花生哪里产的最好:新方案的实质是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24:52
新方案的实质是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兼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刘伦旭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即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发展在数量上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后的任务就是要在总体上促进全国高职院校踏踏实实搞好内涵建设,迫切需要将评估作为手段来引导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从而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满足学生及家长的愿望,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推进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结论为“通过”和“暂缓通过”,对于现阶段全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采用新方案评估是更为适宜的。有利于引导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有利于引导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有利于克服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追求优秀的浮躁心态,有利于鼓励院校锐意进取、注重内涵、注重实效的务实作风。从这一点说,新评估指标体系对院校的要求、对领导的考量,不仅没有降低标准,而是要求更高了。      一、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2004年的评估方案是以规范高职办学为目的,推动高职办学条件从硬件到软件建设,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我省从2004年起启动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该评估工作对完成其历史任务,推动我省高职教育发展贡献是巨大的。几年的评估实践,我们看到了评估的导向作用、评估的规范作用、评估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以教高[2006]年l6号文件为依据的新的评估体系,旨在引导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我省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评估达到如下目的:对于已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院校,要引导其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建设时间较短,尚未进行评估的院校,要引导其遵循高职教育规律,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对少数尚不达《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指标》的院校,要促进主管部门加大对学校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要通过评估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评估的指导思想       新旧评估指标体系指导思想的最大区别,新评估方案不是通过评估选拔优秀,而是通过评估帮助学校科学定位,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促进学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通过评估,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为全面贯彻教高[2008]5号文的评估精神,被评院校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评估理念,转变思想、自觉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宗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      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的质量工程。高职新评估方案的实施目的就是让以往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我让你评”的行政行为转变为“我要评估”的自觉要求。我们要通过新方案的实施,规范评估工作,规范专家组进校考察工作,规范参评学校的评建工作,切实把高职院校的评估工作做好。       三、评估的基本任务围绕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的分析,加以现场的重点考察、深度访谈、专业剖析等,全面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对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的任务之一是促进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引导高职院校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带动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等。任务之二是促进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引导高职院校集中精力办好全日制普通高职教育,在校生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务之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引导尚未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高职院校尽快达到有关要求。      通过评估,要发现并肯定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成绩与特色;以资推广;通过评估,专家发现的问题要准确,使被评学校心服口服;通过评估,专家提供的建设要有可操作性,让被评学校心存感激;通过评估,专家要留给学校良好的形象,以自己严肃的工作作风让被评学校肃然起敬。通过评估,要找准人才培养丁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改进的思路。推进具有实力、富有活力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      四、评估的原则      新的评估方案特别强调评与被评双方平等交流、共同协商、注重实效。原则之一是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原则之二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原则之三是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原则之四是评价与引导相结合。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更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和方法。原则之五是客观、科学、民主、公正,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五、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      高等职业院校自有毕业生起至有三届毕业生前,必须参加一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已进行过评估的院校,须参加2010年后的第二次评估。申请评估的学校须符合以下条件:(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须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有关要求。其中:1.首次评估院校五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须达到“合格”标准;民办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在不低于“限制”招生标准前提下,经批准方可评估。2.申请第二次评估的院校,除五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外,七项监测办学条件指标要基本达到“合格要求”。      (二)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含学校自建和校企双方有明确经费、土地、设备、技术等投人的合作共建)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平方米/生)须达到教育部[2008]5号文的规定。不具备申请评估条件的院校,应尽快加大投入,在有五届毕业生前须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参加一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六、评估指标体系解析      (一)更加明确了领导作用 新的评估指标体系,领导作用的重要性提升了。按照关键评估要素,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结构,看学校领导的决策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从在校生结构,看学校领导对办学目标与定位的思考;从学校投入、对师生的重视程度,看学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实效,看学校领导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校园稳定和文化氛围,看学校领导把握全局、执行政策、管理学校的能力水平。      院校领导能力称职是建设一所合格学校的重要条件,院校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应该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具有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具有很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一个称职的院校领导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明确定位,就找到学校的发展空间,这对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新评估方案将领导作用作为主要评估指标,其重要意义就在于此。      (二)更加看重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建设      新的评估指标体系,兼职教师的重要性提升了。兼职教师应该是从行业、企业聘请的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他们承担实践技能课的比例要逐渐提高,最少不能低于20%。对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要注重对他们教学能力的培训,明确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教学基本方法,确保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核对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等非专任教师按每学年160学时为一名教师计算。对于基础课专任教师,强调要具有专业背景、注重学历、职称提高;专业课专任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专业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级职称比例应达到专任教师的20%以上。      学校应注重对教师教研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制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训机制,加强青年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三)更加注重课程建设新的评估指标体系,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提升了。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关于课程内容,要求多数专业能够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主体专业的主干课程能够根据教学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关于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教学设计的研究,能有效开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积极探索考试方法的改革,考试方法灵活、多样。      关于主讲教师,基础性、理论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由兼职教师讲授为主。要求教学资料、教学大纲齐备,课程标准适宜,并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注重选用高职优秀新版教材,能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新教材,包括实训教材;教辅资料充足、手段先进;题库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质教材建设有计划、有措施、有政策、有保障。      (四)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      新评估指标体系实践教学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化了。关于定岗实习,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定岗实习的学生人数要占到毕业年级学生的50%以上。关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明确要求实践教学要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要把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并明确要求行业、企业要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关于实践教学管理,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考核制度健全,要有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管理,能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监控措施可操作性强。关于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教学计划的安排,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有机制保障。关于学生双证书获取率,新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规定有相应资格证书的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人数要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      (五)更加强调特色专业建设新评估方案,关于特色要求更加具体化,就是专业建设要有特色,或者说要建设有特色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包括,专业建设目标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构建、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建设。专家进校考察,对学校推荐的专业进行剖析,发现和推荐一批省级精品专业,以推动我省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加强省级精品专业的示范作用。      (六)更加规范学校管理      新评估方案,特别强调教学质量监控多元化。关于规范教学管理方面,新评估方案要求教学管理机构健全,人员数量、素质满足工作需求;教学管理制度要完备、规范、可操作性强;教学运行平稳、有序、信息化管理水平高。关于学生管理方面,要求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素质满足工作需要;学生管理制度健全,且有考核措施保证,制度落实;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氛围良好。关于质量监控,明确要求各主要教学环节均有质量标准,并能认真执行;多元化的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完善,机制运行与效果良好。      (七)更加重视社会评价      新评估方案,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学生选择率、学生就业率、学校为社会的服务能力是反映社会和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程度。因此,从生源分析,要看近三年第一志愿上线率是否逐年提高,近三年学生报到率能否达到70%以上。从学生就业分析,近三年毕业生当年年底就业率能否达到70%以上,就业质量能否达到学生及家长期望值。关于社会服务,学校是否能够面对行业和社会开展各种培训和技能鉴定,社会对这种培训的认可程度如何?结合专业开展的技术服务能否满足企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能对生产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上手快的高技能人才是标准,社会认可、行业认可、用人单位回头客多是标准,学生就业率高,这些都是社会评价的标,是学校良好社会声誉的最重要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z].教高[2006]16号. [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z].教高[20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