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護法之黑花生在线:益肾化瘀法治老年癃淋症(尿潴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3:01:59
查看文章
益肾化瘀法治老年癃淋症(尿潴留)
2012-02-19 18:04
益肾化瘀法治老年癃淋症
□王勇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
老年人由于阳气衰减而气化不及,最易导致水湿的停滞,水浊潴留和凝聚便可循三焦下注前阴,湿郁膀胱,而见少腹坠胀,小便频急、点滴而出或刺痛,轻者多成淋证,重者可致癃闭。中医认为此系本虚标实,多与肾气衰弱这一内因有关。笔者临床多采取益肾、化瘀、通淋法治疗。
案例:牟姓男子,68岁,患老年痴呆、前列腺肥大3年,曾因尿淋、癃闭住院导尿治疗缓解。半月前夜尿频,每晚近10次,白天亦尿频而不畅通,每次尿约3分钟左右,淋漓不尽,小腹胀痛,近两月尿频不畅而癃闭。查:舌胖大,苔白润,脉沉缓稍弦。证属下元亏虚,气化不利,湿郁血瘀所致。法以益肾化瘀通淋法化裁诸证平。
基本方:淫羊藿30克,黄芪30克,制附片15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金钱草30克,石苇15克,茯苓15克,琥珀3克(冲服);甘草梢5克,白术30克,香附12克,陈皮5克,水煎服。临证加减:中气下陷者,可选升麻、黄芪;膀胱气化不利者,可选肉桂、石苇;湿热阻滞者,可选扁蓄、瞿麦;肾虚湿热者,可选知母、黄柏;血淋可选小蓟、大黄、牛膝;石淋可选三金;气机郁滞可选香附、郁金。总以益肾为体,化瘀通淋为用。
老年癃淋证与现代医学老年人尿路感染、前列腺肥大、泌尿系结石等病症有关,多为本虚标实,常与肾气衰弱这一内在因素关系密切;其病位在下焦,与脏腑、肺、肾、膀胱气化相关。临床见肾虚者当予补肾,肺气虚者当益气,肺气不降者当降其气,脾阳不升者当升阳益气,膀胱气化不利者当温阳化气,湿热阻滞者当清热利湿。
年老者肾气多虚衰,因此用淫羊藿、黄芪、制附片扶阳补肾固本培元,湿热内蕴,易郁遏气机而致气滞血瘀,故用桂枝、赤芍、琥珀温经活血化瘀,用香附、陈皮理气机,金钱草、石苇、茯苓、甘草梢合琥珀通淋化湿。全方标本兼顾,总在益肾化瘀通淋,气化湿亦化,针对老年人发病的病机特点,方证合参而取效。         (中国中医药报)
艾灸治疗急性尿潴留
急性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常由于膀胱颈部以下严重梗阻突然不能排尿,使尿液潴留于膀胱内,由于膀胱过度充盈,逼尿肌发生弹性疲劳,暂失尿功能,也有因腹部、会阴手术后切口疼痛,不能用力排尿而致者。选用艾灸治疗疗效较好。
穴位:以气海、关元、中极为主穴,三阴交、次髎为配穴。
操作:患者平卧或侧卧,双腿屈膝,暴露施灸穴位。点燃清艾条2~3根,将燃着的一端靠近穴位距离2~3厘米处施灸,以温热舒适、略有灼痛为度,轮流悬灸,每穴灸10~20分钟左右,每日灸1次,1~2日为一个疗程。
作用原理:中极系膀胱之募穴,关元系小肠之募穴,均为任脉和足三阴经之会穴。加上气海穴都位于腹部下1.5~4寸处,有补肾培元,清热利湿,益气和血之功。三阴交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之会穴,为治泌尿生殖系统和妇产科疾病的主穴,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之功。次髎为膀胱经穴位,有壮腰补肾,清热利湿的作用,温灸此穴可兴奋骶髓排尿中枢,促进尿道平滑肌收缩,以利排尿。
(家庭医生报 南昌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宋南昌)
大葱熨敷疗法治验二则
大葱熨敷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是将大葱炒热后在体外热熨、热敷,使药力、热力从毛窍透入体内而达到祛邪治病的目的。近几年来笔者应用此法治疗腹水、小便潴留等收效满意,仅简介如下:
施术准备及用法:大葱白颈250g,去外皮并洗净,用刀纵切成条状,横段成1cm长度,放入炒勺中加热,用竹筷搅拌以利加热均匀并防焦糊。炒至半熟时放入白酒30ml左右,搅拌炒热,装入布袋内。熨者,将葱袋在腹部从左至右移熨;敷者,将葱袋直接敷在脐部(神阙穴),每次30分钟,一日2次。
病例1张某,男,48岁,2003年11月4日初诊。患者肝硬化2年,近期腹水难除,腹部膨隆胀急,小便量少,经中西医保肝、利尿、逐水、输血和白蛋白等,腹水难消,采用大葱热熨疗法,3日后小便渐增多,腹水逐日消退如常,后经调补,停服利尿药物,半年腹水未复作。
病例2戴某,男,66岁,2004年6月23日初诊。患者小便二日不通,原有前列腺轻度肥大,诊查形寒肢冷,小腹胀急膨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辨证属肾阳虚衰,温化无力,予葱敷法30分钟后,小便得通,量达1500ml,配服金匮肾气丸调治,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葱白辛散温通,能宣通上下,通达表里,外可散寒以解表,内可通阳以止痛。白酒活血通脉、温阳化气。酒拌热葱,于局部热熨、热敷,功效相得益彰。再者腹壁较薄,肚脐为腹腔之外窍,故凡寒凝气阻,阳气郁闭,气不化津之尿闭胀急等,应用此法以行气散结通阳,则寒凝得散,郁阳得伸,腹胀尿闭之疾无不迎刃而解。          (中国中医药报   李祥农山东省沂南县中医院)
尿潴留外治法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本病属中医“癃闭”、“淋浊”范畴。其主要病变在膀胱,治宜调畅三焦气机,通利膀胱。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简单有效。
按摩法:取仰卧位,在神阙穴(脐中)与曲骨穴(耻骨上缘)中间的阿是穴上撒少许滑石粉。按摩者站在患者右侧,用右手中指腹,在阿是穴上逆时针方向转动,每秒点击一下,一般转60次左右;用右手掌轻压膀胱底部,使尿液排出。
针灸法:取中极、关元、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穴,行捻转提插法,以得气为度,留针15~30分钟后排尿。或以艾柱灸肾俞、足三里、气海、关元等穴,也有效果。
纳鼻法:取牙皂3克,研极细末,装瓶备用。治疗时取少许吹入患者鼻孔取嚏,通常尿即随嚏而下。
脐疗法:取30~40克食盐填满脐孔及周围,将纱布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折叠后敷于脐部,上盖棉垫保温,每3~5分钟更换一次,保持敷布温度,避免烫伤;取小茴香100克,粗盐粒500克,炒热后放入布袋,热敷于脐下,可解除膀胱括约肌及尿道痉挛,使尿路畅通,促尿液排出。
敷足法:取白矾30克,研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糊状,包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一次。
药浴法:取皂角、葱头各60克,王不留行籽20克。水煎取汁置浴盆中,浸洗小腹及下肢,久之热气内达,小便即通。
(中国中医药报 郭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