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球直播的软件:中美关系格局已定领袖会晤建立互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18:17

中美关系格局已定领袖会晤建立互信

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 272   版次:AA17   版名:南方评论 访谈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02-19
作者:李靖云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在这个早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访美国,虽然是既定的行程,但是却有不一样的内容和内涵。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次习近平的访美,本报特地专访了威斯康辛大学史地文博分校政治学系前主任、澳门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王建伟教授。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北京长安街中美两国国旗迎风飘扬。胡庆明/ 东方IC

    南都评论记者 李靖云 实习生 胡晓

    很多北京人都记得40年的早春被发动起来清扫路面积雪,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访问服务的那一幕。北京市民不辞辛劳的友好举动,深深感动了尼克松与美国人民。中美两国恢复正式的外交往来已经40年了,其间的波折坎坷甚多,但是毕竟按照大国外交的逻辑继续前行着。自去年以来,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调整,和中国正在崛起的政治现实不断冲撞。中美两国的关系事实上跌到了十年最低点。但是双方并不像过去那样处于一种冷战的状态,相反,都在尽力调整好关系。在这个早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访美国,虽然是既定的行程,但是却有不一样的内容和内涵。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次习近平的访美,本报特地专访了威斯康辛大学史地文博分校政治学系前主任、澳门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王建伟教授。

    美国战略调整在先,中美关系再改善在后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2011年被很多人认为是中美关系最冷的一年,而今年中美两国都有既定的政治格局的交替换届。这次习近平副主席一行对美国的访问,是否仅仅是换届之前例行的外交活动?

    王建伟:是不是例行的外交活动倒不好说,但至少也是有前例的。2002年,胡锦涛也是以国家副主席的身份赴美访问。应该说这样的访问首先是要让美国方面有机会接触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领导层的世代交替进行得很稳定,否则不会做出这种安排。一般来说,这样的访问美国在整体方面的积极性反而较高,因为美方希望能从中获取很多信息,比如中国领导层的世代交替会不会顺利,以及新一代领导人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观点、看法等。美国很重视这次同习近平的直接接触,一来想要探知他以及新一代领导人的政治倾向,二来当然也想建立个人的关系。

    南都:今年也是尼克松访华40周年,但是自去年以来,美国在外交政策上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外交战略调整,也就是所谓重返亚洲,重返东亚。虽然美国官方一直说这是既定的方针,没有针对哪个国家。但我们在一些具体的举措上发现,美国很多的举措都有针对中国的意图。这是否说明过去十年里的中美战略默契已经发生了变化?

    王建伟:中美关系的大环境实际是双方互动的结果,而非哪一方单方面调整。这主要是由于奥巴马政府对其全球战略作了重大的调整,结束了中东的两场战争,明确地将战略重点从传统上的欧洲、中东转到了东亚、亚太地区。但这实际上也不能完全说是新的东西,因为小布什上台初期也想要做出这种转变,积极发展与日本的关系,试图以强硬的态度遏制中国。但后来因为9·11事件又不得不作出一些必要的调整。奥巴马政府其实是继续被9·11打断的调整罢了。应该说去年美国的战略调整和布局就已经有了大致的安排,战略调整已经完成。所以此次习近平访美应该被看做美国在完成战略调整之后,又试图稳定中美关系的一个动作。(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的战略调整一方面是其自身的筹划,一方面也和中国最近几年的外交作为有关,比如在南海和台湾问题上,表现了更为强硬的外交态度。虽然说中国的外交战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改变,但一些具体外交行为的变化还是引起了美国的一些警觉。中国会把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动作视为针对中方的遏制举措,美国本来也会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在东亚地区的政策,因为毕竟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大国。

    南都:我记得你曾经指出过,如果小布什十年前在东亚地区展开围堵中国的策略的话,当时中国很可能没有太多对抗的余地。但最近十多年来中国迅速发展,可以说已经做大做强,那么面对美国既定的外交战略调整,中国政府可能做出什么样的调整来应对这种挑战呢?(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王建伟:从中国政府高层到相关学者,可能都认识到中国的外交战略需要做一个调整,但具体的做法现在可能还在讨论、辩论之中,难以做出清晰的判断。况且今年将要召开十八大,有政治领导的代际交替,所以主要注意力应该会放在国内问题上,外交战略估计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但是这个问题又很重要。因为过去“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是立足于国力还不强大的现实情况,希望争取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争取国内发展的机会。但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在外交战略方面作出一定的调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已不是大选年话题,而是一个日常话题

    南 都 :今 年 是 美 国 总 统 大 选年,相较于中国领导人的世代交替,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更高。一般而言谁是下一任总统,不到选举结果出来的那一刻都很难确定。整个选举过程中,很多议题也会发酵,以你在华府多年的观察来看,今年中国议题将在总统选战中“发酵”吗?(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王建伟:美国大选中中国问题已经没有以前的热度了,但是部分话题会成为大选中的议题,主要还是经贸问题。以我的感觉和听到的消息,中美关系应该不会是此次大选之中的主要议题。因为那种把美国自身的经济困局归咎于中国的观点,即便在美国国内现在也没有太多人支持。虽然总统候选人可以把中国作为一个因素提出来,但想要凭借这一张牌吸引眼球,赢得选举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竞选的主要角逐领域应该还是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尤其对于奥巴马来说,能否在10月份以前在经济增长率以及就业方面作出一定的成绩是很重要的。

    南都:在20年前,1992年的总统选举中,克林顿是借助热炒中国问题得了不少分。而现在的现状,是否说明美国人逐渐正视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议题也就失去原来的意义呢?

    王建伟:其实对很多有一定教育背景的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的主流精英来说,把2008年金融危机归罪于中国都是不理智的做法。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美国两党在选举中在中国问题上猛做文章恐怕不会有很明显的效果。最近盖洛普以及其他的美国媒体的很多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地位不再持怀疑态度,基本接受了中国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也认识到中美的经贸关系对美国的利益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当然总统候选人可以抓住选民对中国政府在中美贸易中不公平竞争政策的不满来争取选票,但中美的相互依赖达到这样一个程度也是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所以中国议题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发酵,但仍不足以成为左右大选结果的关键性话题。

    南都:近来美国传统上属于左翼政治派系的美国劳工组织和人权组织,开始在中国劳工的工作环境和薪金待遇的问题上制造话题,抗议美国企业压榨中国劳工,同时向中美双方政府提出抗议。是否中国话题会从一个国际问题转变为美国国内的政治话题?

    王建伟:美国出现的这种抗议其实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另一种反映形式,即指责在中国的生产企业劳工待遇标准过低,因为中国允许“血汗工厂”的大量存在,使得美国企业大量去投资,造成了美国在中美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公平处境。但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双刃剑”,因为骤然大幅度提高中国劳工待遇标准对来到大陆投资的美国企业来说也是很难接受的事情。我认为最近出现涉及中国的劳资冲突应该也是一个常态的话题,属于美国政治中经常出现的议题设计。美国左右各派都会设计出不同的议题,但在大选中怎么转化为大家普遍能认同的竞选议题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大部分美国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可能在概念上赞同对人权问题向中国政府施压,但要以美国经济利益受损为代价去保障中国劳工待遇也是非常不现实的想法。

    习近平访美突出个人风格,为中美关系加分

    南都:我们注意到这次习近平访美似乎与之前的中国领导人访问美国的行程安排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他的私人访问数量明显增多了,比如他本人要去N B A现场看球赛,同时还要重访艾奥瓦州20多年前他曾经访问过的一户普通家庭,如此他必然将和美国的普通民众有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你认为这是否一种有意安排,通过公共外交促进双边关系调整?

    王建伟:这毫无疑问应该是有意安排的外交活动,但至于是哪方的提议就不得而知了。中国方面没有给出什么消息,据我的一些美国朋友透露,这一安排很可能是艾奥瓦州州长游说的结果,当然中方也很想借机宣传习亲民、念旧、随和的政治形象,所以双方也就一拍即合了。其实之前胡锦涛访美也有类似的安排,比如在芝加哥访问的时候,特意去周边的工人、农民家庭拜访了一下,但是安排得比较仪式化,所以在行程中相对而言就显得很突兀。但是习近平这次很好地利用了他1985年访美的经历,让这次故地重游看起来非常自然,应该说是这次访美的一个亮点。

    南都:我们都知道习近平是政治世家出身,也曾经在之前的外交访问有过鲜明个性的言论,而这次以比较柔和化但是不乏鲜明个性的形象出访美国。美国媒体议论很多,特别是《华尔街日报》评论称,习近平这次出访是自邓小平戴牛仔帽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以个性化形象出现在美国人面前。这是否更有利于树立中国领导人的国际形象?

    王建伟:肯定有这方面的考虑。如果你细致地比较的话,这其实是一个趋势,现在中国领导人出访已经非常重视公共形象的树立,增加了很多公共外交活动。如果习近平这次出访能把握住这次机会,表现出自己个性化的一面,而不是传统的那种官方的刻板做派,那么对于树立他的领导人形象也是很有好处的。

    南都:其实很多美国人对英国和法国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像丘吉尔和戴高乐这样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影响,基于此双方的关系的改善和互动也更有余地。那么习近平此次的个性访问是否也能有利于美国民众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互信呢?

    王建伟:领导人个人的魅力确实能在外交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其实不仅仅是丘吉尔、戴高乐,像邓小平1979年访问美国的时候,就在美国刮起了一阵邓旋风,对于美国民众对中国态度转变上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上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的友好也有帮助。虽然习近平相比邓来说,个人魅力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政治老练程度上也有差距,但他在这方面的尝试还是有好处的。这次就看习近平能否在与美方的互动中展现出个人魅力,赢得美国民众的好感。

    南都:我们也知道美国人是比较喜欢个人风格的,在中美关系的大格局大战略框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外交活动的政治技巧的使用是否就更有价值?但这样的技巧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能够转变成战略上的资源吗?

    王建伟:领导人的个人魅力还很难说能弥补双方利益上的冲突,但可能对于一些外交矛盾的解决有所帮助。因为一些外交争议确实能在领导人的一念之间得到解决。如果国家领导人之间能建立友好互信的私人关系,对改善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推动作用的。比如小布什在访俄期间就与普京建立了不错的个人关系,这也在美国的国家外交政策上有所体现。当然最终小布什也由于两国利益冲突而在对俄问题上饱受批评,但是这些都是后来人的批评,就俄罗斯而言,确实从这种私人关系中获利不少。可见私人关系确实在外交政策上有一定的影响。像小布什这种比较感性的人就如此评价普京:“我跟他眼睛对眼睛看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人可以信赖。”是不是真的值得信赖不好说,但是关键在于小布什主政期间信赖了普京。如果习近平能与奥巴马、拜登以及共和党的领袖等美国相关政要建立相互信赖的个人关系,对两国的关系也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