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难优酷完整版:邮票上的中日友好(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4:06:42

邮票上的中日友好(一)

纪114 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 邮票


(362)5-1 欢迎  4分;(363)5-2 团结反帝  8分;


(364)5-3 友好  8分;(365)5-4 联欢  10分;(366)5-5 会徽  22分。

图片为本博主藏品,转载使用请注明出处。

博主按

    在20世纪80年代曾拥有过“蜜月期”的中日关系,如今正遭遇到“寒流”。由于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以及东海油气田资源的纷争,使中日关系面临复杂局面。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日本右翼势力,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以及东海油气田的争端,成为了中日友好外交的阻碍。2010年9月7日的钓*鱼*岛撞船事件,更是迅速演变成中日两国近几年来最大的外交危机。为此,博主选择了我国邮政发行的几套“中日邦交”题材的邮票将陆续刊登,供大家欣赏,敬请关注。

邮票志号: 纪114
印刷版别: 影写版
邮票名称: 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

全套枚数: 5枚
发行日期: 1965.8.25
全套面值: 0.52元。
齿孔度数: 11.5x11度

邮票规格: 26.5x36mm

全张枚数: 50枚(10x5)有背胶
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邮票设计:张克让、万维生、卢天骄、陈晓聪。 

(362)5-1   欢迎       4分   400万枚

(363)5-2   团结反帝   8分   600万枚

(364)5-3   友好       8分   600万枚

(365)5-4   联欢      10分   200万枚
(366)5-5   会徽      22分   120万枚

.................................
邮票资料介绍:
    1965年8月25日,我国发行了纪114《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这是继特52《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之后在“外交邮票”选题上又一个重大突破,我国首次在“国家名片”上友好涉及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是没有外交关系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新中国头30年的历史(1949-1979)中,日本是唯一的一个被新中国邮票选题所友好涉及的“资本主义国家”。
    2002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发行的《中国邮票史》(第七卷)(1949年10月—1966年5月)对这套邮票的论述如下:“1965年夏季在北京举办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是当时中国政府倡导中日之间通过民间渠道,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努力发展两国人民交往和友谊的一次重要活动,邮电部应团中央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办公室要求,于8月25日发行了纪114“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邮票。在这套邮票上第一次用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是设计者别具匠心的选择。依照惯例,邮票上一般是选用各自国旗图案表示两国间的友谊,但是考虑到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心理创伤,设计者避开使用日本国旗,选用长城和富士山以象征中日两国人民和青年间的友谊永世长存。当时的团中央书记胡启立、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等都亲自过问了这套邮票的设计工作,并提出了有益的修改意见。这套邮票用影写版彩印,色彩艳丽,富有青春气息。”
    这样的论述显然是分量不足的,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第一次登上邮票固然值得一提,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没有建交的资本主义国家”破天荒的第一次进入新中国的邮票选题。虽然都为“第一”,但后者的分量显然更为重要得多。该邮票史的作者省略了这套邮票的审批过程的论述,极可能缺少这样的认识与政治敏感。
    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此之前长达20年的时间里呕心沥血实施的中日民间外交水到渠成的结果。“纪114”为中日民间外交之一的“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留影,实属难能可贵。尽管我国的“外交邮票”是我国对外政策和外交方针的体现,但由于邮票身为“国家名片”的特殊性有着相当多的规矩,受到相当多的因素的制约。在“纪114”的发行审批过程中应当有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否则很难有此结果。在胡启立和廖承志的过问后面,应该还有更严格的审批过程!特51“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的邮票审批都先后涉及到国务院、外交部和中宣部,那么“难度更大”的涉日题材应该不会仅此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反动派一贯推选敌视中国的政策,妄图重新霸占我国台湾省。但是,与日本政府亲美反华的态度相反,日本人民反对美国的侵略、压迫、控制,争取独立、民族、和平、中立的爱国斗争却在不断深入发展,日本各界要求日中友好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为进一步表达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加强两国人民和青年一代的团结友谊,从1956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由中日友好协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共同发起,邀请日本各界青年来华参加“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活动。
    由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中日友协联合承办的中日青年间的友好联欢活动。首次活动于1965年8月24日在北京开始,当时中日两国尚未建交。参加联欢活动的第一批日本各界青年代表271人,计23个代表团。联欢活动于当年9月15日在上海结束。
    第二批日本各界青年代表139人共15个代表团于同年11月15日抵京,16日联欢活动开始,12月13日联欢活动结束,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等接见了全部来华参加联欢活动的日本客人。
    1965年8月25日,为了祝贺这次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编号纪114,全套5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