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升民简介:持名念佛--明理的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2:57:55

持名念佛

 

《大集经》: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地藏经》: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金刚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净宗经典: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念佛圆通章  十大愿王  往生论 净修捷要

 

师承:释迦牟尼佛  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 永明大师 莲池大师  藕益大师  印光大师       夏莲居      李炳南    黄念祖     净空法师

 

净宗修学是以「净业三福」(《观无量寿经》)为基础。

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落实在《地藏经》,《十善业道经》,《弟子规》。《感应篇》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要学习《五戒相经笺要》和三皈传授。出家要学《沙弥律仪要略》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无量寿经》。

 

佛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多重!多麼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从凡夫修行作菩萨,将来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这三条。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皆以此三条为基础。若无此基础,就不能成就;犹如盖房打地基一样,无论盖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坚固,有了坚固的基础,才能学法门。 

学习大乘之前,先要打好基础,不然肯定会花了时间精力,然后觉得功夫不得力,到时候怀疑佛,毁谤佛,就不好了。

 

大乘是起高楼大厦,建高楼必须有地基,地基扎实,高楼才稳固,地基是小乘佛法。没有小乘基础,高楼是用几支竹竿撑起来的,或者开始挺好看,但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纵观历史,中国小乘佛法式微,是不是佛说的不对呢?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其实中国历代高僧大德,都是以儒家、道家为基础,代替了小乘佛法,所以修行有非常辉煌的成就,值得我们借鉴。

 

李炳南:净土三经,讲的道理都一样,但具体实行时各有重心。《无量寿经》重六度万行,所以详细陈述功过,列举五受、五痛、五烧等等。《观无量寿佛经》重在观想,所以详细陈述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列举观音、势至以及九品莲花等等情况。《阿弥陀经》重在念一句佛号,所以只提阿弥陀佛,而不说其他了。

 

〈华严经〉: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蕅益大师云: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 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

【佛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为什么只教人念佛

《西方公据》中说:各位善人,世间有千条万条路,为什么只教人念佛呢?这是由于人的念头,关系重大。牵魂引魄,造命生身,无不由此一念。念善上天堂,念恶下地狱。一念直则生为人,一念横则沦为畜生。什么是饿鬼?只因贪念不知足呀!念魔还成魔,念佛便成佛。要想免除六道,除非只念佛。若还不念佛,一失人身,万劫难再得。所以释迦如来,教人念佛。远公大师,教人念佛。如果念佛不能了生死,佛祖怎么会误人!凡是念佛不能成佛的,其过错不在佛。口念心不念,虽然念了也和没念一样。纵然你念了一生,也当不了至心念一声。“念”字从“心”,并不从“口”。念佛时要从心而起,声音从口而出。心中的佛,口中的佛,两者都不可偏废。(觉林菩萨偈

 

千佛万佛,为什么只念阿弥陀佛? 因阿弥陀佛发过四十八大愿,誓愿度尽十方众生。这四十八大愿中,有一愿说:“若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能称念我阿弥陀佛名号,而不生我国者,誓不成佛。”西方净土的殊胜妙境详细记载在《阿弥陀经》上,所以名叫西方极乐世界。唉!人间富贵,百岁成空。天上繁华,千年便尽。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无量的寿命,而往生的方法,又是只念句阿弥陀佛。世间既有这样极便宜的好事,却不肯干,还要到哪里去踏破铁鞋而寻求无上道呢?从今而后,急须发下誓愿:“若我不念佛,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则变成鬼而永堕北阴丰都地狱。”罢了,罢了,三藏十二部,让与别人悟。八万四千门,让与别人行。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之外,不用一字。各自去打扫净室一间,供佛像一尊。每日烧清香一炉,换净水一杯,夜来上明灯一盏。不论纸画木雕,如同真佛一样。早晚参拜,必诚必敬。一串数珠不离手,一句弥陀不离口。高声念,低声念,六字念,四字念,紧念,慢念,朗念,默念,合掌念,跪膝念,面佛念,朝西念,敲鱼念,掐珠念,行道念,礼拜念,独自念,同众念,在家念,在外念,闲也念,忙也念,行也念,住也念,坐也念,卧也念,连梦中也念,这才是真念佛。念得心酸泪下,念得火灭灰寒。念得神号鬼哭。念得天喜地欢。地狱在后,莲池在前。那时纵有千万人阻挡我不念,也不可能了。

 

南无阿弥陀佛!

 

不念佛者,极难往生

隆盎  隆萱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定要念佛。”这一观念是不对的,是极其危险的。

 

一、净土法门就是念佛法门

经云:“心净则土净。”一切净心的法门都是广义的净土法门。中国净土宗所指的净土法门,与通途教理所指的净土法门是不一样的,是专指信愿念佛求生极乐的特别法门。

 

印光大师指出:“所谓净土者,即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果能信愿真切,一心念佛,至临命终时,决定蒙佛接引,往生彼国。既得往生,则俯谢凡质,高预圣流,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神通智慧不可思议。然后乘本愿轮,回入娑婆,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如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普令一切众生,同出生死,同成佛道,方可圆证自己本具之妙真如心,方可究竟契合菩萨四宏誓愿,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正编·与心愿书)

印光大师还指出:“ 如来称此法门为难信之法者,以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其圆顿、直捷、广大、简易,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非宿有善根,决难信受奉行也。”(正编·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净土念佛法门,所依经典为净土五经一论。不承认信愿念佛求生极乐,就不是这个特别的净土法门。为什不提倡通途的广义净土法门,而提倡信愿念佛求生极乐这一特别的净土法门?就是有佛力接引,易往生,易成佛。这不是祖师的法门而是佛的特别法门。其道理是“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的。如果没有宿世善根,“决难信受奉行”。信愿念佛是一个统一体,绝对不可分割,分割了就违反净土五经一论。

印光大师指出:“所谓禅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教中明大开圆解,彻证一念灵智本觉理体也。所以要亲见本来面目,方能算有禅,否则不能算有。所谓净者,是净土三经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法门。自心净,则国土净。自力感,则佛力应。第一要信得真,愿得切,行得精进勇猛。所以须有决定不疑的信心,至诚恳切的发愿,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净土,否则不能算有。世人每以为枯坐,看看死话头,就算有禅,悠悠扬扬的念几句佛,就算有净,乃是大错而特错了。总而言之,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这是最要紧的道理。”(三编·居士林开示法语)

我们要坚定相信净土法门就是特指信愿念佛法门,不是求生唯心净土的通途净土法门。信愿念佛人,无一不往生,它是从有门入道的特别法门。我们要谨记印祖“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这一至理名言,不念佛,不相信自己能往生,就是没有净土,就与净土大义相悖离。

 

二、念佛是正行,要坚持信愿老实念佛

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是净土三资粮。只要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人人必定当生往生极乐,住不退转,究竟成佛。信愿是慧行是眼目,若无信愿则必定会走错路,会误入歧途,乃至会坠入深渊。念佛是行走的脚,若无脚不能前行到达往生成佛的目的地。信愿行三者如三足鼎立,缺一即蹶。蕅益大师指出:“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往生极乐必须念佛。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成就了无量光寿一切功德,建立依正无比庄严的极乐世界,也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阿弥陀佛以“名号度众生”。念佛的功德无量无边。众生念佛为有感,弥陀接引为应,这是感应道交,是必蒙佛接引的原理。《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无量寿经》中三辈往生的正因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观经》云:“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持无量寿佛名。”净土三经都提倡称名念佛。反对念佛就是反对净土三经,就是邪说。净土经典都说要念佛,如果不念佛,岂不是应割裂或删去“执持名号”等经文吗?

净土念佛法门,如果不必要念佛,还是净土念佛法门吗?如不提倡念佛就彻底否定了中国净土宗的根基,就彻底否定了佛经和净宗十三祖师的教诫。

有人说:“有的经文并没提到必须念佛呀!比如上三品及中二品,没有明确提到念佛,不是也能往生吗?”

什么是念佛呢?为什么不只提念佛呢?念佛分四种:观想、观像、称名和实相。以称名念佛最易故,故佛言祖语反复强调提倡。心心在佛,念念在佛就是念佛。回向极乐,发愿愿生极乐,就是心在弥陀极乐,就是在念佛。《观经》上三品中二品都有“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就是心心在佛,就是在念佛。中品下生也是在闻善知识开示:“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听闻而信愿,也是心心在佛,念念在佛,因而能屈伸臂顷往生极乐。下三品都是遇善知识后称名念佛往生的。心不想佛,口不称佛,怎么能往生?八哥、畜生乃至三恶道众生都有心识,都可以心心念佛。这就是哑吧等为什么不称名念佛而以观想念佛也能往生的道理。念佛就是今心,就是当下一心住在佛上,住在阿弥陀佛的功德相好及其极乐净土依正庄严上。这就是“是心作佛”,则是心就是佛。心不念佛,即心不作佛,则是心就不是佛。念佛是因,往生成佛是果,这是佛教的最高因果律

《观无量寿佛经》简称《观经》或《十六观经》,以观佛念佛为纲宗,是专讲念佛修行的净土经典。前十三观是入定观想念佛,后三观即九品往生观,是讲观佛念佛而往生极乐的。第十四观叫上品往生观,第十五观叫中品往生观,第十六观叫下品往生观。观佛就是念佛。上中下三品往生观都是在念佛。《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怎么能依文解义地以凡夫心推断上中品往生是不必念佛呢?《普贤行愿品》中普贤十大愿王,愿愿都在念佛,因念佛故“速往无量光佛刹”去疾速成佛的。

 

三、如不念佛,极难往生

有人说:“只要有信愿,念佛不念佛都可以往生。”

净土经论乃至千经万论都在劝人忆佛念佛。若不念佛,就是不念佛法界,就必念六凡夫法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佛法的根本理则。念佛必成佛,念地狱造大恶,必入地狱。念三途,必入三途。念人天行善积德,必生人天。凡夫心必有念,念什么法界就必生什么法界,这是绝对真理,是不容置疑的。               (要在2012年冬至前克期取证)

又有人说:“我不念佛,读诵大乘更能上品上生。”

念佛是净土法门正行,其他一切善行都是助行。助行不能成为净土正行。净土法门的正行只有念佛一行。念佛即是无上深妙禅,念佛即是六度万行,念佛就是发菩提心,念佛就是普贤十大愿王,念佛时念念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契合。念佛能将佛功德转为自己的功德。念佛就是成佛的捷径,念佛就是往生的正因。(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念佛就是诸佛的密藏;念佛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不念佛就会失去无上根本大利。阿弥陀佛普度一切众的根本方法就是“以名号度众生”。否定或轻视念佛,就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悖离。

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提出的“身专礼阿弥陀佛,口专称阿弥陀佛,心专想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经》的纲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印光大师十分赞叹善导大师提出的专杂二修之说。专修念佛则万不漏一,杂修诸善而不念佛,则百中难得一二往生。印祖指出:“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正编·复某昆季书)

印祖谆谆教导我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我们要坚信念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利益,专修净土,老实信愿念佛。一切叫我们不必念佛,或贬低念佛功德力用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四、多多念佛 积习成性

有人说:“我也念佛,乃至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一辈子念了十句佛也就够了,何必那么麻烦,要我们天天念,上万句地念呢?《阿弥陀佛经》那么简单明白,一辈子读一两遍就行了,何必要天天读诵呢?

念佛就是要现今当下之心在佛法界。具体到净土法门,就是要心心在阿弥陀佛及其极乐世界。虽然只要有信愿,一念十念都可以往生极乐,但是凡夫心猿意马,是杂乱不净的。心如不落在佛法界,就容易落在六凡法界。凡夫的信愿也容易退失变换。就是念佛多年的老修行,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比如知道自己已患晚期癌症,也有人不再想求往生,而是千方百计求良药,保性命,只想多活一段时间。怎样才能保任净土信愿坚定不失不变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多念佛。因为若无持名妙行,很难保任体现信愿的坚定。所以,中国净土宗念佛法门要求多多念佛。年青人工作太忙时,至少应每天念几次十口气念佛,有机缘者应多多参加打念佛七,或参加一日一夜的精进念佛,或参加十日闭关念百万声佛号。对于退休人员有时间就多多信愿念佛,每天念五千、一万乃至三万、十万声佛号,更能保任我们能心心在佛,念念在佛。长期坚持多多信愿念佛,烦恼自然更少,心更清净,这样就能“积习成性”,逐步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念佛三昧的高水平境界。凡是提倡一辈只念几句佛号,只念几卷《弥陀经》的说法都是偏颇的,危险的,是对念佛人的误导。我们千万不要听从这些凡夫的师心自用之言,以免误了我们往生极乐、快速成佛的大事。

 

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念佛胜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

 

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是出三界之经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

 

《业报差别经》及《大庄严论》皆以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

 

一、能排睡障,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益信而有征也。

 

《业报差别经》云:“礼佛一拜,获十种功德:

一、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三、处众无畏,四、诸佛护念,五、具大威仪,六、众人亲附,七、诸天爱敬,八、具大福报,九、命终往生, 十、速证涅盘。”

 

净空法师:这个地方特别我们要留意的,这里头一句话,这都好懂,指方立相,摄心专注,即此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念阿弥陀佛,「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这句话重要。念佛什么功德?这就是功德,真实功德。不念佛的时候你有妄想、有杂念,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你就不会有妄想,就把你的妄想、杂念念掉,这叫真实功德。杂念、妄想是在造业,这很多人不知道,「我没做坏事」,动一个恶念就造了。所以持名念佛,直叫你不起恶念。不但恶念你不起,六道里头的善念也不起,你起善念感得的是三善道的果报,恶念是感三恶道的果报,善念恶念都出不了六道轮迴。这一句阿弥陀佛,六道轮迴里头没有,他不在六道,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你得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念佛?念佛不造业,念念是阿弥陀佛,这叫净业,它跟西方净土相应。所以一念佛号与佛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回头想想世尊在大乘教里头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本来是佛,现在念念都是佛,他怎么不成佛!在十法界里取最高的果位,佛果,还要超过!因为在十法界,还没有出十法界,念阿弥陀佛超越十法界,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超过十法界,这个事实一定要知道,捷径!稳当!所以能信、能愿、能行,这是无比的智慧,不是真正觉悟、真正真实智慧,在这一生当中他不会取这个法门。

 

净空法师:诚心诚意的念,就有感应。念佛不是口念,“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学佛的行宜。佛的行宜要怎么学?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的行宜,我们要明了经典所说的道理、教训,依教奉行,真正落实在自己思想、言行之中,这一句佛号就灵了,也就能得到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冤亲债主对你也就不得其便。更何况我们将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代他们求生净土,这个冤结就化解了,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跟人结怨,你的心地才能清净。以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来念佛,自然得法喜。

 

一心念佛即六度

 

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

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

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    一切法无我 得成于忍(金刚经)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  忍辱分为生忍和法忍。生忍即安忍有情之嗔骂捶打或优遇;

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  法忍,即安忍一切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之非情祸害。                                                     

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一句佛号,一部经,反复念,不说话,一生成就—夏莲居

 

觉路进程  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

 

《心经》笔记(黄念祖,www.amtf.cn)夏莲居开示:佛说阿含十二年,续说方等八年,说般若二十二年。《心经》三百字,包括《大般若经》全部。《心经》译本在清以前,可考者有七种,常读是玄奘大师所译。玄奘大师取经时,从玉门关出,有三百余人,归时仅一二人。玄奘出玉门后,困难重重,无法前进,有老人授此经,乃克服困难,到达印度。般若是体,波罗蜜是用,若非波罗蜜,则般若何用?波罗蜜是彼岸到。般若有三:一是文字般若,二是观照般若,三是实相般若。般若译为甚妙智慧,人人本有,不从外来,名为自性、真如、菩提、圆觉、方便均可。乘般若才能渡过生死海波罗蜜是到彼岸。此岸是生死,彼岸是涅槃,中流是烦恼。般若的反面是无明、愚痴。般若既是本有,为什么当前是无明?背觉合尘即无明,转识成智即般若。能参加今日道场,皆多生因缘哪,菩提(善根)、福德、因缘缺一,皆不能参加,此道场真是百千万劫难遇者也。观自在就是观世音,一位菩萨,两个名号。最要注意者是般若,如何下手?实相是体,文字是相,观照是用,由文字而观照,而实相。六度皆能到彼岸,但均不能离般若。多少困难、失败、流泪,不能进门。六祖是一超便入门,这是一个特殊行者第一步以观自在入手,观自己念头在不在,有哪些毛病和习气。最要紧是破我执,根本问题是改造自己,成就自己。不能护疼,哪儿疼,哪儿下针。查过去习毋自欺。渡烦恼,必须般若,观自在在一切时中有无把握。菩萨炼心,如矿师炼矿,矿石成金后,不复成为矿。菩萨译名菩提萨埵,不能观自己,不能自觉,则不能觉他,则不名菩萨。深般若的深字要注意。众生浅思,不深他不能入门。不圆发三心,他不是佛教徒。三心者,一是直心,直中也有方便,不得其直也造业,无般若也不行;二是深心,不能停在表面,深心也离不开般若;三是大悲心,无般若也不能解决问题。三心未发信非深,故不能称为佛教徒。三心都不能离开般若,能行深般若,则照见五蕴皆空。应知是用照,不能用想,照是智慧,不起分别,如镜。如何用照?太未虫能缘一切,唯除火焰。妄想无孔不入,独不能缘般若。起心即错,动念即乖,故不能用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是指的般若。观自在就是看你念的这一句阿。关键提到净土了观自在就是什么呢?就是看你念的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在不在。所以你这儿念佛就是观自在啊。观自在,古佛也叫观自在啊,彼佛何故名为观自在呢?他就是因为亡我嘛,所以到处无碍啊。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所以有人往往就说《金刚经》跟《阿弥陀经》是两回事,这个都是对两部经都不理解的人说的话。这句佛号就是真的般若,这句话十分难懂啊。所以拿几句夏老师的诗,一声佛号一声心,迷时不念悟时念。这句佛号需平平妥妥才算,如与妄想混合则不算。平常即是道,惜君未晓此。分别是业识,识是染,照是净,照才能知五蕴皆空。色即是空,是对凡夫说;空即是色,是对二乘说;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是对大乘菩萨,是大第六菩萨的境界。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如梦幻泡影。物质是由于人类的错觉。能照见五蕴皆空即能除一切苦厄。利根一见五蕴皆空,所以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观自在菩萨。众生有两条路:入苦或出苦,也即是成就自己或毁灭自己,两条道路分明甚,何去何从打一个问号。此回若错真成错。两条道路分明极了,成就自己呢?还是毁灭自己呢?何去何从啊?你挑哪一条路啊?常将有日似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检点起来,自己几十年光阴究竟到哪里去了?取得了什么?每付之一叹!

 

四月初八念佛十万倍功德

黄念祖开示: 腊八到了,密宗的说法,释迦牟尼佛的愿力。腊八是腊月初八。从初一到十五,这十五天,任何做一件事的功德,增加十万倍,你供养一块钱的功德等于供养十万块钱,念一句佛号等于念十万句,四月初一到四月十五,也是如此。这个很妙的。大家要利用好这一个月啊。【恭注: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日,浴佛节;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纪念日,腊八粥的来历。】

神变月功德增十万倍,各师兄应该都知道了吧,晚提醒总比不提醒好,转来此信息,愿共各师兄一起努力:日全食和月全食是平时修行功德的亿倍,积善造恶皆亿倍。

 

念佛是最精微的细胞按摩(水知道答案-水结晶)

 念佛是最精微的细胞按摩,是最妙的音波治疗,开发佛性自然疗能 我自己念佛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成就,因为我懂得很浅,在实行上也没有别人踏实、认真,但是我有一种小小的经验,就是念佛的时候立刻口中有很甘很甜的唾液出来,所以整天即使不喝汤不喝水也不会口渴,就是一直出声念佛,念一天也不会沙哑,有时候感觉到五脏六腑都甜甜的,好像每个细胞都很欢喜。世界上并没有人规定我要念佛,更没有人强迫每天我要念多少佛才可以。但我感觉到念佛实在是最舒服、快活的,超过任何享受,所以我当然选择念佛。心里念佛的心念波以及出声念佛的声波,会给我们全身很微妙的震动,仿佛替所有的细胞作按摩,这种按摩是很轻柔的,很细致的,让它们在舒畅当中能够发挥最好的功能,这种非常精细微妙的波动,只有在身心都放得很轻松的时候才会有比较明显的体会。医学界和音乐界曾经合力研究过,用音乐来作治疗,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疗效,这都有人作实验来证明。当我们放开心,全身很轻松又有韵律地念佛,相信会比一般的音乐更有疗效。因为在佛的名字当中蕴含有「佛要慈悲救度众生的伟大心愿」在里头,也有很深的智慧在里头,佛的名字同时也启发我们—那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光明和德能。德能当然包括治病的能力—治疗心病、身病的能力。我们念佛可以开显自己佛性的力量出来,来解决很多问题。因为佛是已经把自己的佛性开发成功圆满的人,当我们念他的时候,他也会依照自己的誓愿来引导,帮助我们一起到达永远快乐无忧的境界。(念力的超级秘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44873.htm)

 

一切法门  六字全收

 

­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 ­

­  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能以此自利,即能普利一切。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 ­

 

­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共二十五位,不请自来,二六时中,欢喜拥护,令念佛人,离诸恼乱,常得安稳。 ­

­  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 ­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弥陀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故念佛之外,不必改口另外持念其他咒语。

 

《大经》之〈流通分〉佛告弥勒菩萨言: ­

­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

­  故知:「念佛」既是无上大利功德,则一切咒语及诸行门,皆是有上小利功德。故有智之人,当舍有上小利之余行,而专念无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

 

­  又,《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言: ­

­  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

­  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 ­

­  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而说偈曰: ­

­  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 三字之中是具足。

­  舍利弗!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或转短命得寿延长,或怨家变恨,得子孙繁荣,身心安乐,如意满足。如是功德,不可称计。 ­

 

­  故知: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  善导大师云: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 

 

­  元照律师云: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 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 ­

­  又云: 况我弥陀,以名接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圣德,揽入识心,永为佛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

 ­

­ 法位大师云: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 ­

              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决定无疑;称名往生,此有何惑! ­  

莲池大师云: 极乐依正,言佛便周;佛功德海,言佛便周;一切功德,言佛便周。 ­           弥陀万德之名:无一愿不包罗,无一行不体备,无一佛不贯彻。 ­

          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不期于福,福已备矣。 ­

          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举其名兮,兼众德而具备; ­

          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余。 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

 

­ 藕益大师云: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 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无异,则一声阿弥陀佛,悉具多善根福德也。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释迦如来,说此无藉劬(qu)劳修证,但称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

 

­  永明禅师云: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

 

  省庵大师云: ­

­  一句弥陀,是斩群邪之宝剑。 一句弥陀,是破地狱之猛将。 ­

  一句弥陀,是照黑暗之明灯。 一句弥陀,是渡苦海之慈航。 ­

  一句弥陀,是出轮回之径路。 一句弥陀,是脱生死之良方。 ­

  一句弥陀,是成佛仙之秘诀。 一句弥陀,是换骨髓之神丹。 ­

  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 一千七百葛藤,一刀斩绝。 ­

 

­  彻悟禅师云:

­  一句阿弥陀佛: 是阿伽陀药,无病不疗;是如意珠王,无愿不满。 ­

  是生死苦海之慈航,无苦不渡;是无明长夜之慧灯,无暗不破。 ­

  念佛时即见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 ­

 

­  古德云: ­

­   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 ­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

 

  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 ­

  八万四千行,饶与旁人行。 ­

 

莲池大师(明代高僧,净土宗八祖)深感净宗念佛法门乃至简至易,普摄诸根,仰赖佛力,圆证菩提的无上大法,故殷殷普劝念佛往生净土。

  兹录一段法语为例:

  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一人不堪念佛。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以上法语字里行间,洋溢着大师的悲心与智慧,精辟地点示各色人等诸种境遇,均是念佛求生的契机。大师的言传身教,证悟境界,不愧一代祖师的风范。憨山大师曾盛赞莲池大师说:"惟莲池大师的才具,足以经邦济世;悟性,足以传承心印;教理,足以契合根机;戒律,足以护持正法;操守,足以警励世人;规约,足以疗救时弊;若不是法身大士来开朗末世重重昏暗,谁又能做到这些呢?"蕅益大师亦赞曰:"此是云栖老汉,肚里最多思算,谛观末世法门,百怪千奇没干。绕他梵语华言,不出威言那畔。所以旋转万流,直指西方彼岸。只图脚底著实,何必门庭好看,八十余年暗室灯,闻风犹使顽夫惮。"这些恰其如分的评语表明莲池大师的德学风范,堪称净宗八祖的称号。 

 

莲池大师曰:游名山不如念弥陀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者曰观世音在;独不曰西方极乐世界有弥陀在乎?又不曰三大士者徒仰嘉名;阿弥陀佛现在说法,亲炙休光之为愈乎?又不曰跋涉三山,累年月而后到;信心念佛,一弹指而往生乎?大可叹也。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034.htm)

 

彻悟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中国净土宗的十三位祖师,除二祖善导大师和十三祖印光大师是直接修净土法门的,其他的祖师都是禅师出身。清代的彻悟大师也是禅宗出身,因此彻悟禅师说的信愿念佛,尤其令人生信。《彻悟禅师遗稿》开篇这样写道:“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彻悟禅师念佛伽陀教义百偈

 

彻悟禅师.深通教义.彻悟宗乘.晚年归心净土.自行化他.一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主。其所发挥.实为近代所罕见.今录其教义百偈.以为修净业者作一善导。释印光识      

 

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彻五时.横该八教。一句弥陀.意旨如何.知音者少.木耳偏多。一句弥陀.大意分明.蛇生弓影.药出金瓶。一句弥陀. 名异方便。普摄群机. 旁通一线。一句弥陀.开往生门.是多福德.非少善根。一句弥陀.临终佛现.四辩亲宣.六方共赞。一句弥陀.成佛标准.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一句弥陀.证三不退.只此一生.便补佛位。

一句弥陀.如来藏心.水外无浪.器原是金。一句弥陀.妙真如性.春在华枝.像含古镜。一句弥陀.清净实相.绝议绝思.难名难状。一句弥陀.圆融法界.觌体全真.交罗无碍。一句弥陀.大圆智镜.身土影含.重重掩映。一句弥陀.空如来藏.万法未形.一真绝相。一句弥陀.圆满菩提.天更无上.云不与齐。一句弥陀.大般涅槃.一轮明月.万里空寒。一句弥陀.开般若门.十虚万法.一口平吞。一句弥陀.华屋门开.从这里入.快随我来。一句弥陀.入王三昧.似地均擎.如天普盖。一句弥陀.得大总持.转一切物.使十二时。一句弥陀.性本自空.星皆拱北.水尽朝东。一句弥陀.法界缘起.净业正因.菩提种子。一句弥陀.如镜照镜.宛转互含.重叠交映。一句弥陀.似空合空.了无痕缝.却有西东。一句弥陀.一大藏经.纵横文彩.绝待幽灵。一句弥陀.一大藏律.瞥尔净心.戒波罗蜜。一句弥陀.一大藏论.当念心开.慧光如喷。一句弥陀.一藏秘密.发本神通.具大威力。一句弥陀.浑全大藏.戒定慧光.流出无量。一句弥陀.绳本是麻.奈何不会.翻疑作蛇。一句弥陀.罕闻罕睹.影现镜林.响宣天鼓。一句弥陀.无可譬喻.古镜当台.水银堕地。一句弥陀.老婆心苦.运万斛舟.发千钧弩。一句弥陀.明明是有.四辩八音.婆心苦口。一句弥陀.的的是无.镕他万像.入我洪炉。一句弥陀.亦无亦有.梦里山川.镜中华柳。一句弥陀.非有非无.捺著便转.水上壶卢。一句弥陀.第一义谛.尚超百非.岂落四句。

一句弥陀.妙圆三谛.最清凉池.大猛火聚。一句弥陀.得大自在.转变圣凡.融通世界。一句弥陀.有功者赏.王膳盈前.髻珠在掌。一句弥陀.里仁为美.居卜来归.枯桩非鬼。一句弥陀.非难非易.九品莲华.一生心力。一句弥陀.就路还家.可惜痴人.弃金担麻。一句弥陀.横出娑婆.汝信不及.吾末如何。一句弥陀.归元捷径.紧要资粮.唯信愿行。一句弥陀.要在信深。莲芽九品.抽自此心。一句弥陀.要在愿切.寸心欲焚.双目流血。一句弥陀.要在行专.单提一念.斩断万缘。一句弥陀.誓成片段.拌此一生.作个闲汉。一句弥陀.只恁么念.百八轮珠。线断重换。一句弥陀.不急不缓.心口一如.历历而转。一句弥陀.愈多愈好.如人学射.久习则巧。一句弥陀。摄心密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句弥陀.譬犹掘井.就下近泥.价廉工省。一句弥陀.类如钻火.木暖烟生.暂停不可。一句弥陀.全身顶戴.人命无常.光阴不再。一句弥陀.如救头然.尽十分力.期上品莲。一句弥陀。妙圆止观.寂寂惺惺.无杂无闲。一句陀弥.险路砥平.直抵宝所.不住化城。一句弥陀.如水清珠.纷纭杂念.不断自无。一句弥陀.顿入此门.金翅擘海.直取龙吞。一句弥陀.尘缘自断.师子游行.惊散野干。一句弥陀.蓦直念过。一踏到底.香象渡河。一句弥陀.无相心佛.国土庄严.更非他物。一句弥陀.无为大法.日用单提。剑离宝匣。一句陀弥.无漏真僧.雪山药树.险道明镫。一句弥陀。满檀那度.裂破悭囊.掀翻宝聚。

一句弥陀.满尸罗度.都摄六根.圆净三聚。一句弥陀.满羼提度.二我相空.无生忍悟。一句弥陀.满毗黎度。不染纤尘.直踏玄路。一句弥陀.满禅那度。现诸威仪.藏甚枯树。一句弥陀.满般若度.境寂心空.云开月露。一句弥陀.想寂思专.未离忍土.已坐宝莲。一句弥陀.一朵宝莲.唯心之妙.法尔如然。一句弥陀.一朵宝莲.凡情不信.亦宜其然。一句弥陀.一朵宝莲.决定不信.真个可怜。一句弥陀.一朵宝莲.直饶不信.已染识田。一句弥陀.宏通敢惰.入大悲室.坐法空座。一句弥陀.无尽宝藏.八字打开.普同供养。一句弥陀.断诸烦恼.全佛全心.一了百了。一句弥陀.灭除定业.赫日轻霜。洪炉片雪。一句弥陀.能空苦报.世界根身.即粗而妙。一句弥陀.圆转三障.即惑业苦.成秘密藏。一句弥陀.解难解冤.慈光共仰.法喜均沾。一句弥陀.报未报恩.裂缠绵网.入解脱门。一句弥陀.空诸恶趣.万德洪名.那容思议。一句弥陀.机逗人天.参差三辈.掩映九莲。一句弥陀.化兼小圣.回狭劣心.向无上乘。一句弥陀.超然无碍.文殊普贤.大人境界。一句弥陀.微妙难思.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一句弥陀.列祖奉行.马鸣造论.龙树往生。一句弥陀.因缘时节.异香常闻.莲社创结。一包弥陀.利大象龙.永明禅伯.智者教宗。一句弥陀.咸应非轻.少康化佛.善导光明。一句弥陀.有教无类.雄俊入冥.惟恭灭罪。一句弥陀.是无上禅.一生事办.旷劫功圆。一句弥陀.理非易会.百偈俄成.三尊加被。

 

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圆顿法门.以故等觉菩萨.已邻佛地.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逆恶罪人.将堕阿鼻.若能称念洪名.即预末品.法门之妙.无以复加.世每以愚夫愚妇.悉能修持.谓为浅近.致令如来究竟度生之心.郁而未畅.众生现生出苦之道.塞而罔通真歇了禅师云.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机.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入.伏愿一切见闻.同随华藏海会之班.一致进行.回向往生也已.

 

印光大师:念佛最妙一法   以大势至都摄六根之法门修观世音返闻自性之功夫

      

   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中开示:

“此经为对阿难多闻,及娑婆闻性最利之机,故文殊选择,唯取观音。而净土念佛法门,普逗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之机,故列于弥勒之后,观音之前,以密示其普逗群机之意。否则当列于虚空藏之后,弥勒之前矣。刻论普通法门,必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唯上上最利根人,可于现生即了。若非此等根性,则或二三四五生,或二三四五劫,或至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多多矣。以仗自己戒定慧力,断尽贪瞋痴烦恼惑业,故难。况时丁末法,人根陋劣,寿命短促,知识稀少,魔外纵横,正见稍亏,即堕魔梁酢唯净土特别法门,仗弥陀慈悲誓愿,与自己信愿忆念之力,于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俾上上根人,速证无生,即下下根人,亦预圣流。其为利益,何可名言。此义乃华严末后归宗之一著,切不可以光之人微,而谓为谬妄也。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有缘遇者,幸勿忽诸。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文钞三编卷一《复明性大师书》:

“又楞严经势至圆通章末后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无选择者,遍用根尘识大以念佛也。念佛仗佛力了生死。禅仗自力了生死。今人能悟者,尚不可多见。况证四果(藏教)及七信(圆教)乎。(四果七信,方了生死。)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文钞三编卷二复张曙蕉居士书八:

  今修念佛法门,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果能死尽偷心,则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视为易易。纵不即得,当亦相去不远矣。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即见鼻端,则眼鼻二根亦摄。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故知都摄六根,下手在听。能都摄六根,则心识凝静而不浮散,便名净念。以六根既摄,杂妄等念潜消故也。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无或间断。则念佛三昧,可即得矣。故下曰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大势至菩萨,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者。实三根普被,有利无弊也。果肯依之而修,当必有观行相似等利益可得也。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乃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虽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忆念。故云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无念,不可认做不念。无念而念,谓无起心动念之念相,而复念念无间。此种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会。

  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著力。

  今修念佛法门,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果能死尽偷心,则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视为易易。纵不即得,当亦相去不远矣。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即见鼻端,则眼鼻二根亦摄。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故知都摄六根,下手在听。能都摄六根,则心识凝静而不浮散,便名净念。以六根既摄,杂妄等念潜消故也。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无或间断。则念佛三昧,可即得矣。故下曰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大势至菩萨,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者。实三根普被,有利无弊也。果肯依之而修,当必有观行相似等利益可得也”。

 

截流大师:凡欲与期念佛。令功行不虗者。当发三种心。以为方便。第一发痛惜光阴心。虽约三年。光阴无几。古人喻如连日疟。发三度寒热。期即告终。若非勤策身心。寸阴是竞。未免见以为长。若见以为长。则悠悠岁月。罔罔襟怀。疲厌易生。净功莫克。岂不大可惜哉。况命在呼吸。安保三年。纵越三年。岂能长久。所谓如囚趣市。如羊诣屠。但得前行步步近死。直须孜孜昼夜。矻矻暑寒。一句洪名。无时间歇。不用弥陀接引净土。决定可生。凡我同行。慎勿锐始怠终。当视三年。如一日如一剎那可也。第二发专求出离心。夫此三年功行。非但不求世间福报。亦并不求功德智慧辩才悟解。与夫世世为僧兴显佛法等愿。惟愿命终得生彼国。脱生死苦。此愿直须刻刻现前。如昔人被覆。在千尺枯井中。受野狐诀。注视磨孔。一心欲出。视之既久。孔不加大。身不加小。任运飞出。念佛亦尔。专念彼佛。一心求生。念之既切。佛实不来。我实不去。自然得生。得此一愿。则见佛闻法。断惑证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百千三昧。应念现前。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大愿。同时具足。所贵谛信力行。惟专惟一。始克有济也。第三发和顺守约心。堂中既无多众。早晚共住。称同行善知识。各宜防身护口。谦恭巽顺。互相砥砺。互为标榜。此三年内。例如掩关禁足。当以山门为界。不得出外行走。虽亲友病亡大故。亦不得破例而出。开他人效。尤自便之端。每日恒课。不得懈怠废缺。惟除病患。不能饮食。然或坐或卧。亦须默默念佛。葢病患中。尤当急切也。恒课外有余晷。须自检点。勿放身心空过。不得闲谈杂话放逸戏笑。误己妨人。更不得披览外书吟咏诗偈。非唯唐丧光阴。亦乃孤负檀越。

南师开示念佛一心不乱的窍诀:妄想尽管妄想,念佛尽管念佛

但持正念 莫问黑烟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句偈子,作为同学们的参考:“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下句则是成就真正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有时且念十方佛”,说明全心全意念佛,将佛深深印在心上。“无事闲观一片心”,念佛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杂想空,佛号也空。此时真正进入念佛境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同于维摩经云,“心净则国土净”,净土自然现前。

  那么,念佛如何一心不乱呢?我们大家念佛时,几乎都是边念边打妄想,妄想多了就自怨自艾,以为罪过。不念还好,越念越想,越想越气,越气越念。最后胡思乱想克服不了,干脆放弃,自己讨厌自己,念也白念。一般念佛的情况,大致不离此等现象,落在贪、嗔、痴、慢、疑、悔诸种恶习中。

  其实,念佛别怕妄想,不要后悔,不要怀疑。首先应相信自己念佛一定成功,绝对往生西方,什么妄想不妄想的,何足挂虑?!

  现在我们点根蜡烛,大家看看,这根蜡烛在亮,同时冒这黑烟,亮光愈大,黑烟也愈大。我们心念的状况正是如此。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一边习惯性地乱想,乱想等于黑烟,南无阿弥陀佛则是光明。光明不畏黑烟的存在,乱想无碍正念的延续;黑烟尽管冒,光明一直没有熄过,这不也是一种一心不乱吗?为什么要大惊小怪,疑悔交加呢?如此一讲,可以安心念佛了吧!

  例如,我们上街走路时,道路两边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这对你有无妨碍呢?没有。所以,你念佛只须一路念去,其他妄想杂念,哎呀,今天股票不晓得跌价没有?阿弥陀佛;明天房子卖不卖得出去?阿弥陀佛;李大婶那边的利息下次应该收回来,阿弥陀佛。这样,又想专心,又打妄想,一边惭愧,一边盘算,反正只要你中间这条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路前去,向着目的地,不管街上人多人少,规规矩矩直往前走,终会到达。念佛之理就是这么简单,毫无难处。

  所以念佛,任何人都可做到一心不乱,本来已是一心不乱,何必另外苦苦追求?!至于全然炉火纯青的一心不乱,有如火光到达最强烈的高温,变成青色青光,没有馀烟。功夫深时,一下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就突然定住不动了,再也不需要第而句佛号。“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忘记身体感觉,或者知有身体,但动不了。此时,有些人竟然害怕,咦,身体怎么没有了?怎么不能动了?又自我故障,自寻烦恼起来。何苦嘛!既然念佛,还管身体如何如何,要死便死,一念往生西方正好。其实这是念佛得力气正常现象,非关死亡,何足怪哉!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我经常告诉许多朋友,求生不易,求死也难。上吊、跳水、切腹、吃安眠药,没有一样好死。“千古艰难唯一死”,谈什么学佛做功夫,念佛打坐,多了不起,别吹牛了!生时没有痛苦烦恼,快快乐乐,穷也穷得心安理得;死时不拖累自己,不麻烦别人,这已是世上第一等人。

  我看到许多财势两全的人,躺在医院两三个月,吊个氧气筒,颠颠倒倒,半死不活,苦了自己,也累了别人。至少朋友得来来回回,多跑几次医院探望。其实,看也死,不看也死,但是又不能不看,不是做给死人看,是做给活人看哪!这就痛苦了。对不对?我讲的是实在话。所以,我如生病不希望别人来看我,别人生病即使去看他,也不多留恋。一到医院,看看好了一点,那么,再见吧,自己好好保重。若是不行了,还得赶快回去准备挽联。生命就是这样,要放下,看开。

  因此,念佛不可有任何挂虑。这一念,念至最后没了,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忽然空了,这时正是真正念佛,穷紧张个什么呢?“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一心清净空灵正是净土初相,道理不明者,反而大惊小怪,心生恐惧,自毁功勋,与“叶公好龙”同样好笑。叶公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王,一生好龙。他皇宫的柱子墙壁,雕的画的,都是龙,连睡觉的床铺也刻龙,真是迷恋得不得了。结果感动了真龙显形,特地现出原形来与他相见,叶公一看一条活生生的大龙飞到他面前,哎呀,一吓便吓死了。

  所以,念佛念到一念清净,身心俱忘,不要怕,继续定在此种境界,愈定功夫愈纯熟,念念清净,念念你在佛心中,佛也念念在你心中,久而久之,无相的无量净光自然现前。所以,一心不乱怎会达不到呢?凡夫皆可做到。只要好好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念头一现,已是一心不乱了,何必再求,只是功力火候不纯熟而已。

  念佛时旁边起杂念,杂念同你有啥关系?!妄想尽管妄想,念佛尽管念佛。念佛和妄想等于两兄弟,老弟再怎么调皮捣蛋,只要这个大哥哥自己一路照应好,老弟如何作怪都无妨碍。即使乱想想到坏事,阿弥陀佛的正念已经叫醒了它,已经自觉,何必担忧呢?

此等一心不乱的境界,其实不难。至于念到究竟的法界一心不乱,那便是智慧成就,大彻大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在佛心中,佛也在一切众生心中,心、物、众生、佛,四无差别。修到、悟到、证到如此境界,非但天人合一,虚空即我,我即虚空,而且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才是真正的法界一心,一心法界。念佛能念到此等地步,不一定学禅,不一定学密,不一定研究什么天台、华严,一路到底就行了。

净空:诸佛的密藏是什么?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名号功德的究竟,知道的人实在太少。像善导大师讲的,许多菩萨都不知道。他要知道了,他决定念佛,他为什么还要修其他的法门?不知道!不晓得这个方法是成佛最快速、最稳当、最圆满的方法。是因为不知道,他才不肯修。知道了,谁不愿意修这个法门?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你看看许多不是净土宗,其他宗派的祖师大德们,到晚年对于这个法门了解了,认识清楚了,他全心去念佛,把其他的统统放下,专心念佛,求生净土。到晚年,他们真的搞明白,真懂了。真懂,没有一个不修这个法门。这是“诸佛密藏,究竟明了”,死心塌地念佛求生,决定没有二念,这是搞清楚了。

一句“阿弥陀佛”,叫自己从凡夫圆满成佛。成佛之后,普度众生,用什么方法?还用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大势至菩萨的法门。

 

所以,夏莲居在《净修捷要》里面,提出净宗初祖是大势至菩萨。这是我从前没听说过的,我看到这一句,我非常佩服。他能说得出来,不简单!真的,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这个初祖,是法界初祖,在虚空法界里面第一个提倡专修的,成功最快的,就是这个法门。

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这大家知道,菩提树下二七日中宣讲《华严经》,佛示现成道讲的第一部经。

《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净宗初祖。东晋时代,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念佛堂”,领导一百二十三个人专修念佛法门,是我们中国的初祖。都是讲专修专弘。纯到极处,是大势至菩萨,那叫真精进!

我们把这些事理都搞清楚了,我们“疑”才真正能断掉。断掉之后,现相是什么?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统统都不要了,这个才叫你“疑”真正断掉了。

还想念个《金刚经》,还想去拜个《大悲忏》,给诸位说,这都叫杂修,这不是精进。天天很努力很用功,我常说这叫杂进,不是精进,是杂进。换句话说,你的成就,就要打一个问号了;换句话说,没有把握。

你要是精进的话,在一般人来讲,三年到五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是真有把握。我这一生没有白过,我这个事情办成功了,就是经上讲的“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两句话真能做到。

但是诸位要晓得,学大势至菩萨才行,你才真正在这一生当中“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你要是搞杂进,就靠不住了。那就要看临命终时,你的机缘如何;没有把握。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留意的。

我们现在念佛,没有尝到法味,念念就念忘掉,念念“阿弥陀佛」就想起别的东西去了。这个不要紧,功夫不得力,你要继续努力的去念,要继续努力、要认真。刚才讲的,凡是障碍的东西统统要舍弃;换句话说,要专心、要一心、要清净心、要真诚心、要恭敬心。这样去念,你念个半年,在一般讲的时候,需要半年就能尝到味道,尝到法味。

法味尝到之后,往生西方的信心就有了。自己就有信心,你愈往下去念,信心就愈坚强,所以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

功夫要是更深更好,那就不是“预知时至”,是可以“随意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早去也行,想晚去也行,也可以,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生死自在」。

所以,功夫深的人,可以达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说老实话,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肯不肯专念。

最怕的就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所说的,念佛最忌讳的是夹杂。所有一切功夫不能成就,都坏在夹杂上。夹杂,简单讲就是不专心。

刚才讲,一面念佛,一面想念咒,一面还要看别的经,这叫夹杂,所以你功夫不得力。怕夹杂,这是一定要晓得。

“度诸有情,演说正法”,诸佛菩萨教化众生,虽然说一切法门,我们要晓得,他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诱导大众;换句话说,都不是正说,是方便说、是诱导你。真正的“正说”是什么?正说就是教你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才是正说。

所以《华严》拐弯抹角,费那么多事情,到最后还是叫你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一般凡夫要不经过那一番说,他不相信!你直接跟他讲念佛就行了,不信!不能接受!所谓“难信之法」,就难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要晓得佛菩萨慈悲,苦口婆心,善巧方便,种种方法诱导,让我们入这个境界。真正入这个境界了,明白了,对于佛菩萨的恩德才真正生起感谢的心。不是这样委曲婉转,怎么能够认识?怎么能够死心塌地去学这个法门?唯有这个法门一生成就。不用这个法门,这一生在佛门里面种一点善根而已,来生还照样搞轮回。底下这一段,很值得我们做参考的。

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念佛求生净土,他修这个法门。

但是参学呢?什么法门他都参学。参什么?如如不动!

我还是念我的阿弥陀佛,你参禅,我并没有跟你学。你那个禅我都懂得,我念我的阿弥陀佛。

你那个密,我也都懂得,我还是念我的阿弥陀佛。绝定没有受干扰!这是“定”,就是念佛三昧成功,一心不乱!

我去参访,我样样清楚,样样明白,这是“慧”。

有定有慧,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不是说我跟那个学,就跟那个走了!不是的,他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

我们怎么知道他是念佛的?

我过去讲《华严经》讲了十六年,我这个念佛法门,是从《华严经》上学来的。难信之法!我从前也不相信。我对净土的信心,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

有一天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想到什么?善财学什么?他修哪个法门?

仔细把《华严经》从头到尾细细看一遍,才恍然大悟,他修的是“念佛法门”。

怎么知道的?他的老师是修念佛法门。他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在《华严经》上念佛求生净土,文殊跟普贤两个人都发愿求生净土,善财是他最得意的学生,最得意的学生,一定传授最得意的法门。

 

文殊菩萨发愿求生净土,文殊是菩萨当中智慧第一,他选择的法门,一定是第一殊胜,传给他的学生。所以,我们就知道善财必定是跟老师一样,念佛求生净土的。

然后我们再细细看,看他参学,第一个是德云比丘。德云比丘这第一个善知识,教给他的是念佛法门。我们中国人常说:“先入为主”,第一个老师很重要!

再看最后的一个,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就晓得自始至终,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我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个事实,才知道这个法门不可思议,重新来观察,重新来肯定,这才真正发心念佛了。

以前,虽然在李老师会下十年,天天劝我念佛,我也不敢违背,但是不甘心,不情愿,所以真的叫“难信之法”。我还是要把这个事情真的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才肯相信,才肯把这些经教舍弃掉,专修了。

 

为什么是福慧双修?

你想想尽虚空遍法界这些人,哪一个人的智慧能比得了阿弥陀佛?哪一个人的福报能比得上阿弥陀佛?我们在净土经论里去观察,阿弥陀佛的智慧、福报,不得了!

连释迦牟尼佛都赞叹他,“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光就是智慧,“光中极尊”,就是智慧里面极尊;“佛中之王”,所有一切诸佛里面,智慧、福报最大的是阿弥陀佛。

念阿弥陀佛的人,若能真心念、诚心念,真诚就能感应道交。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一念相应”,把阿弥陀佛的智慧,变成我自己的智慧;把阿弥陀佛的福德,变成我自己的福德。

佛念久了,不知不觉,阿弥陀佛的福慧我们都沾上光了,都跟他融通变成一体了。

所以念佛人修行的时间短,成就不可思议,道理在此地。把阿弥陀佛无量劫所修行的变成自己的,这个方法妙极了。所以,“寂定明察”(也就是福慧双修),我们在一句佛号当中就能完成。

 

净空法师:有几个人把念佛放摆在第一重要

弥陀名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表法不可思议,名号的利益不可思议,名号实在讲说不尽!千经万论都从一句名号所流出,不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大圣是佛,大贤是菩萨、是世间的圣哲,他们所修、所悟、所证、所教无不皆是从弥陀名号所流出。为什么?你把名号翻成中国意思就明白了。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无量觉,你看他这里说一正觉,一正觉不就是无量觉吗?无量觉中流出来的,就是一正觉善巧庄严,就是一正觉流入。我们对於这句名号不认识,也不知道这句名号与我自己有什么关系,所以把它放在旁边不理会它,不知道那是宝,世出世间第一法宝。世出世间所有佛法珍宝都从这一句名号流出来的,你能相信吗?什么时候你真的相信了?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时候你就相信了,没到这个时候你还不能相信,到这个时候彻底相信了。为什么?你亲证的境界,你证得了。所以,「遍标念佛最为亲」,这句话说得好!我们能不能直下承当?在这一生当中,不要再迷了,往后生生世世,谁跟我最亲?念佛最为亲。念佛,我的父母、我的祖宗在里面吗?在里面,一点都没错。无始劫来我们的始祖全部都在佛号里头,念佛就是念祖先,念佛就是念师长。弥陀一一愿悉为念佛,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也是悉为念佛也,再广义,那就没有一样不包括在里头。

 

  「又《往生论》谓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念公在这个注解里,这一句引用得非常多,我们常常念到,念得都很熟了。三种庄严是什么?是佛、菩萨、国土,我们现在换一个名词来说,大家就更亲切。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国土是学校,我这个说法,大家听起来就更亲切。这三种庄严,老师庄严,庄严用我们的话来说是完美,完美是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老师像个老师,师道没有一毫欠缺;学生像学生,求学之道具足完美,没有欠缺。学校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但是课程的内容、课程的标准、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学一切的设施,样样完美,找不到欠缺;乃至於包括学生,无论是物质、精神,这些设施也都完美没有欠缺。所以诸佛赞叹,诸佛赞叹这两句话完美到极处,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要想做一个好学生,希望早一天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大圆满、成就究竟圆满,不进这个学校那你就难了,你能进这个学校,你就成就了。我们在经论上看到很多,甚至於说只要你进入这个学校,就是你往生净土,什么样的级别?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诸佛菩萨都赞叹你,你已经圆满成就了。这还得了吗?这真叫难信之法!你是个博地凡夫,业障深重,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你就证得究竟圆满?这个时间短到什么程度?一般讲来不过三年。上小学三年,还没毕业,你就成佛,你就证得大圆满了。诸佛如来跟我们说难信之法,我们听了能体会得少分的意义,这真难信!

 

  为什么这么多想学佛的人没成就,原因在哪里?原因还是难信。天天念《无量寿经》,天天听《无量寿经》,听上几十年你还没想去,难信!你还没听明白。真听明白了他就真干,没有真干还不明白,不知道这个法门是这样殊胜,这么容易去的,去了就成就。不能去的这些人,一般说法你业障太重,也没说错,殊不知那一句佛号是消业障的。经上讲得很清楚,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前头有至心,就是真诚恭敬心,真诚到极处、恭敬到极处,用这个心念一声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念一天还得了吗?打个佛七念七天佛,什么样的罪业都消了。你说我打佛七也不止参加一百次了,为什么业障没消掉?你不会念,这个不会念就是古大德讲,你错用了心。这句话讲得好,你错用了心,你不是用真心,你用妄心。妄心念也有功德,不是没有,功德很微弱,不强,所以你念了很多年,功夫都不得力。这桩事情,自己冷静的去想想就明白了。日常生活当中,摆在我们眼前的,你认为哪桩事情对你是最重要的,你就明白了。现在一般世间人,把什么认为最重要的?钱财第一重要,享受五欲六尘第一重要,还有人认为我身体第一重要,健康长寿第一重要。很少人把念佛摆在第一重要,如果把念佛摆在第一重要,你就成就了。你去问问看,有几个人把念佛摆在第一重要,他万缘放下,一心一意去念佛。我们细心去思惟、观察就全都明白了。当然,这里头还有困难,因为对念佛没有认识,不知道它是宝,只认为念佛跟我什么关系?来生来世的关系,不是现前的关系。真的没想到念佛与我现前生活有关系吗?能帮助我解决眼前事情吗?你真念佛就真帮你解决。为什么?至诚感通,至诚就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这就通了,阿弥陀佛真能加持你。加持你什么?「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这桩事情你又要晓得,如果你所求的不如理、不如法,你就没有感应,你所求的如理如法,我应该要得到的,感应不可思议。我在年轻时候,我三十三岁出来讲经,那时候跟我们同辈分,年龄也差不多的,德融法师,现在都不在了。我讲经讲到这么一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下了讲堂之后,他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说的这句话我有怀疑。我说:什么话?就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说:为什么你怀疑?「我求了三年,没有感应。」我说:你求什么?他说:我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一点感应都没有。我问他,我说:请教你的道场住众多少?他说就他一个人。这我都不晓得,一个人住个茅蓬。我说:一个人何必要电冰箱?我以为你的庙不小,人众挺多。我才晓得他一个人住一个小茅蓬。我说这你没有必要,佛不给你,我说我这么多年来真有求必应。他说:你求什么?我求经书,没有我求不到的,我想找一部参考资料,心里想著想著就会有人送给我。只有一部书,时间很长,半年,有人送给我了,《中观论疏》,我求这部书是时间最长的,半年。通常求一般的我所要的这些参考资料,大概都不超过三个月,就有人送给我,而且版本都非常好,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我说真有感应!最近我求的两部书,不是为我,是为众生。我求唐太宗的《群书治要》,不为我,这书对我没用处,《国学治要》,这是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也不搞这个,这不是为我求的。这是为有志於「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仁人志士,我为他们求,求到了。求到了赶快印,我第一次印一万套,赠送给有志的年轻人他们去学,我还是念阿弥陀佛,还是讲我的《无量寿经》。不为自己,为别人,也能够求到,不可思议,真正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我为世人求,求什么?求化解冲突,求社会安定,求世界和平,求我们居住的地球健康,不要出毛病。会不会应?会应。问题我们居住在地球上人,如果像美国布莱登先生所说的,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人,从今而后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就应了。诸佛菩萨、古今圣哲都这个说法,连美国的科学家也是这个说法,回头是岸,不要依靠别人,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我这个小团体做起,就行了,用真诚恭敬心去做。要真正学习《还源观》上讲的四德,「随缘妙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注意功德两个字,功德是什么?不著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不著相。随缘妙用是随缘不著相,像《金刚经》上讲的不著四相、不著四见,随缘,「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样随缘就对了。把古今圣哲的教诲落实在生活当中,「威仪有则」,则是原则,是个标准,我们把标准做到。用中国传统的话来说,这个标准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还没有让别人感动,是我们做到得不够,我们做到位了,一般人就会有感动。善根深厚的人先感动,善根比较轻一点他后感动。我们不能瞧不起鸟兽,不能瞧不起花草树木,为什么?有些时候它们比人感觉还敏锐,人没有感动,它们感动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它们感动了,我们就知道天地鬼神有感动。所以这个地方的三种庄严,确确实实是真实智慧,是无为法身。

 

净空法师:净宗同学修行守则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一、教依
           (1)總依淨宗五經一論
           (2)專依無量壽經夏會集本

                        佛說阿彌陀經蕅益要解

                        普賢行願品清涼疏鈔
           (3)淨宗祖師語錄 印光大師文鈔

二、理依

 (1)信依要解六信,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2)十界一真,世出世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觀法如化,三

      昧常寂,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3)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惠以真實之利,於諸众生

,視若自己,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覺海。
    (4)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之心,以看破、放 下、自在、隨緣之行,破除一切妄想執著。
     (5)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決定一生往生不退成佛。

三、行依
           (1)觀經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

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

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2)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

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3)三無漏學:起心動念,遠離三毒惡惱,必與清淨

(戒)、平等(定)、正覺(慧)相應。
           (4)菩薩六度: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智

慧,六度之行,教化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5)普賢十願: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一禮敬諸佛,二稱讚如來,三廣修供養,四懺悔業障,五隨喜功德,六請轉法轮,七請佛住世,八常隨佛學,九恆順眾生,十普皆迴向。

學習菩薩,修此大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四、果求

           (1)實踐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成就

自身,莊嚴眾行,規範具足。

        (2)效法華嚴五三善友,誓作世間眾生、家庭、工作、社團

之好模範。
        (3)和睦各各族群、宗教、文化,存異求同,共存共榮。
        (4)安定社會,崇德興仁,互助合作,人皆均富樂利幸福

美滿,勸諭策進世界永久和平。
        (5)深信因果,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共諸上善,同會彌陀一乘願海。
                                                                                                                                    以上四綱要謹貢獻給
    
                                                                                                                                    首屆淨宗聯誼會諸上善人參考指教
        
                                                                                                                                     釋淨空敬獻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净空法师:真入佛们的基础

我们淨宗成立的时候,我写了个缘起,提出淨宗同学修学五个科目,淨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后面是普贤十大愿王。这就是以前­面四科,三福是最高的指导原则,三福裡面说了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有这三个根才能够落实六和敬,没有这­三个根,六和敬是假的,不是真的。有三福、六和,这个人可以称得上佛经上常说的多善根、多福德。《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就晓得,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多善根、多福德。善根是智慧,没有善根、没有福德的人不能往生,经­上把这个条件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所以,我们有了三福、六和的基础,才能入佛门。修戒定慧,修菩萨的六度法,戒定慧是小乘,­六度法是大乘;具足小乘、大乘的基础,再向上提升,如来乘,那是什么?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普贤十愿是如来乘。所以住真实慧,庄严­妙土,这个妙土要记住,庄严自心,内裡面庄严自心,外面庄严妙土。自己内心要没有,外面妙土就没有,境随心转,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首先要庄严自心,庄严自己至少你看经题上给你讲的清淨心、平等心、觉心,无上正等正觉,没有这个心怎么行?

 

净空法语

1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示现,夜睹明星,豁然大悟。他为什么能悟?他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

 

2 我们烦恼习气太重,想放下,放不下,为什么?想就是烦恼,就是分别执着。用分别执着放下分别执着,不可能!那你怎么能放得下?

 

3 所以,放下的人怎么放法?修定,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念,时节因缘成熟,就豁然大悟。

 

5 我们该怎么做?我们把念头集中在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心想,想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6 你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自性弥陀。你看见性,生净土了,唯心净土。所以,见弥陀、生净土就是明心见性,这是换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是万修万人去。

 

9 什么叫功夫成片?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功夫成片。口念不念没有关系,心里就是阿弥陀佛,绝对不会有其他的念头。

 

10 这一句阿弥陀佛,还是有分别、有执着,但是不要紧,它跟极乐世界相应,它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生到极乐世界品位并不高——凡圣同居土,可是怎么样?不但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了!

 

11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谁教你?阿弥陀佛是老师,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是同学。所以,你一生稳稳当当成无上菩提。

 

12 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的,你是真心学佛;不是这样的,你不是真心。所谓不是真心,你学佛里头夹杂着妄念、夹杂着分别执着。

 

14 真学佛的,真修净土的,真想在这一生成就的,没有别的,只要把阿弥陀佛抓住,其他统统放下。真正能够做到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做到这九个字,没有不成就的。

 

15 我再也不执着,再也不分别,我就专门分别执着阿弥陀佛,专门执持名号。佛晓得你放不下分别执着,他就教你分别执着用在一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16 我们念佛求什么?《弥陀经》上给我们讲,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智慧现前,这是福慧双修,这个成就是无量功德,这是真干,这不是假干。

 

六种真正觉悟的人

 

1.佛见一切众生本性都是佛,所以佛对于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恭敬。只有迷惑颠倒的人,他对一切不恭敬;真正觉悟的人,对一切人事物恭敬,平等的恭敬,决定恭敬。

 

2.真正觉悟的人,一定是老实人,他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将这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死心塌地修这个法门,这是真正觉悟,真实觉悟。

 

3.真正觉悟的人,一定晓得人生苦短,知道六道轮回的恐怖,心心想出离。真正觉悟的人,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的心,他一定是认真努力念佛,心是定的,不会随外面境界转。

 

4.觉悟的人不怕死,真正觉悟的人常常把“死”字挂在头顶上,警惕自己:我马上就要死了,只有这一句佛号能救命。

 

5.真正觉悟的人,心一定清净。真正想往生,要记住: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舍弃、要放下。这个世间是假的,真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要彻底放下,要舍得干干净净,不能有丝毫留恋。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们要想求生净土,一定要看破、要放下,一定要觉悟!

 

6.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见性的人,没有一个不求生净土。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晓得只有这桩事情是这一生当中最要紧的事情,除这桩事情之外,更没有一桩事情比这个要紧

 

诵持《无量寿经》的意义

 

净土法门之所以这么殊胜,完全是以阿弥陀佛“一乘愿海”。 ‘一乘’是佛乘,是成佛。乘佛陀的大愿,是遇到最好的老师,把他最后得到究竟圆满的成果,贡献给大众。换句话说,我们不需要麻烦,不要再修因证果,修因证果之路很长,直接就在佛果上修。所以,他不是从因到果,他是从果上修。‘果’就是‘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加上‘南无’就是六个字。

 

“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诸位晓得,要把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讲清楚,就是这部《无量寿经》,因为《无量寿经》也叫《阿弥陀经》。‘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是题目,而《无量寿经》就是六字名号的注解。又《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全部的《大藏经》概要,而《大藏经》也就是《华严经》的注解。你要是把这个关系搞清楚,就发现原来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整部《大藏经》,就是佛的一切教法。不单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这一句阿弥陀佛全包括了。因为它是‘果法’,不是因法,所以“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这不是方便果。

 

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皆是方便果,乃至于藏、通、别都是方便果。究竟果是圆教的佛果,圆教佛果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老师将之贡献给我们,作我们“众生之因心”。所以,我们今天修的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是一点也不差。这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法门。“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这就是念佛,念这部《无量寿经》。

 

我劝大家念《无量寿经》,每天念的遍数愈多愈好。这是三学、六度、十愿圆修的方法,何况又是果觉。或有人说,直接念阿弥陀佛不就好了,何必要念《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这话说得没错,直接念阿弥陀佛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的老实念,你自己决定往生,但不能利益众生。因为一般人总认为这是老太婆教,很难信受,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老实念。又以社会大众对念佛法门存有种种误会,没有人瞧得起这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你劝别人念,也劝不了。念《无量寿经》就不一样了,因为《无量寿经》里的理论、境界、方法、事理、因果,样样圆满,绝非迷信,才能带动社会,人人生起信心,大家才真正认识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的无量功德。

 

不念《无量寿经》,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谁也不认识,它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它到底好处在那里,也说不出来,所以必须用念经的方式,既自利,又利他。好处在此,能自度度他。大家能这样念,能带动全省;全省这么多人读诵、受持,这个地方不遭难,人人有福。大劫难来了,我们台湾不遭难。凭什么?有这么多人在受持《无量寿经》。因为你念经,依教修行,念这句佛号,念念相应,十方诸佛护念,一切菩萨龙天善神都来保护这地方,功德不可思议。

 

“心作心是”。‘心’就是真理。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观经》里告诉我们:‘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的心就是佛。学佛学什么?学佛就是修心,修养真心。真心是佛。真心没有妄念,妄念就是妄心。妄念没有了,真心现前,就是成佛。妄念没有了,就是‘觉、正、净’现前。

 

我们今天念《无量寿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是‘是心作佛’。这佛是究竟圆满佛,真不可思议。如果诸位说念这部经还不够,还要念别的经,我从前讲过:第一等人就念一部经,这是上上根人,一切诸佛都向他致敬,因为太难得了。一生念一部经即是专精。第二等人,念两三部经。第三等人念五部、六部经。念得愈多,等级就愈往下降。

 

劝大家修净土,如果你是第一等人,一生就受持一部经,《无量寿经》或是《阿弥陀经》。若是第二等人,就劝你受持《净土五经》。若是第三等人,再加上《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如果还觉得不够,那我就不说了,因为你这一生不一定能往生。

 

如果我教你们再走我从前的老路,就对不起你们。将来你要是真正觉悟了,会骂我,会觉得我太可恶,明明有一条近路不教你,还教你走好多迂回路。你会恨透我,是我对不起你。就像一切诸佛把成佛的路子找到了,他今天告诉我们,我们要是立刻接受,诸佛菩萨都佩服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太好。他要用无量劫,我们却不费功夫立刻就有成就,成果立刻就跟他相等,佛菩萨也佩服,的确是不可思议。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11146.htm)

 

 

净空法师法语精华录-加持篇

 

◎ 我们的修学、教化,一定要得佛力加持,不得佛力加持,经教义趣你不懂,别人给你讲你也不懂,说、听都要得佛力加持。

 

凡夫往生不是靠自己,完全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一心称念也要求佛加持,佛不加持,我们一心不容易成就,心不颠倒更要求佛加持。我们对经教要能看得懂、看得深入,靠自己不可能,一定要靠佛加持。我们在讲台上,能把经讲得清楚、明白,也不是自己能力,得不到弥陀本愿加持,不可能!这个法门虽说是二力法门,仗佛力加持得多、成分多,我们自己只具足深信切愿,依教奉行。其他的完全要靠佛力。

 

◎ 念佛人,日常生活中,心心念念不违背佛陀教诲,也要靠佛力加持,才不被世间境缘诱惑。其他宗教也求神、求上帝保佑,不被魔鬼扰乱,不被外境动摇。凡夫不得佛菩萨诸神威德的加持,靠自己成就,决定不可能。末法时期,我们习气很重,外境诱惑力大,所以我们求佛菩萨也求护法神,来帮助我们,希望我们心不颠倒,希望真正得一心称念。

 

◎ 没有佛的护念,没有众神拥护,你不会开悟,你还是每天烦恼增长,不是智慧增长。末法时期学佛,念念当中都要求三宝加持。

 

◎ 求佛力加持,天天在佛菩萨形象面前祷告,那也是攀缘。努力充实自己,念念不舍为众生服务的心愿,就是求佛菩萨加持。

 

◎ 只要你真正相信,真正发愿,发愿依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方法来修学,你立刻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

 

◎ 一切诸佛都念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人,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得一切诸佛的护念。无量菩萨、无量天神,必定护持你。

 

◎ 发心续佛慧命,佛菩萨必定加持,必定把他当宝贝看待。你要传法利生,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严重的障碍,抗拒了佛的慈悲,使佛力加不上,特别是严重的执著我与我所,要破除。我所有的,任何人都可以拿去、都可以享受,你的心量就开了。

 

◎ 真正发心念佛往生的人,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这个心一发,境随心转,你相就变了,变成佛相,体质也变了,变成佛身,这个相跟身都放光。一般人见不到,佛菩萨见到,鬼神见到。退心,光就没有了,你心动摇,你光大小、颜色也变了。

 

◎ 讲经,舍己为人,为佛法、为众生,只要你发心,三宝自然加持。我在讲堂上是把这个身体借给佛菩萨用。要发这个愿心,自己要舍得干干净净,恢复清净心,恢复到清净寂灭。愈清净,愈寂灭,诸佛菩萨加持的力量愈显著、愈殊胜。讲经要为自己的名闻利养,就得不到加持,会很累,讲多了疲倦会生病,为什么?你有“我”,无我、为人,不会累。

 

◎ 真发大心是什么?我要自度度他,我懂一句讲一句。喜欢帮助人,法缘就殊胜,就能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老说:“我不行,我不敢教人”,就得不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

 

◎ 真正立志做世间第一等的善人、好人,认真去做。一切时、一切处,点点滴滴都能与佛陀教诲圆满相应,你是真佛弟子。你身善、语善、意善,不是说天天念,你要把它真正做到。受用无穷,你的性德会往外流露。你得一切诸佛护念,跟佛感应道交,你得一切龙天善神赞叹、拥护。在这世间,一切灾难你都遇不到。这是你自己的德行感召,龙天善神帮助你。

 

◎ 念念为佛法、为众生、为无上道,就得诸佛护念。

 

◎ 怎样跟阿弥陀佛沟通?心里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没有界限,畅通无阻,起一念分别,就有障碍,阻住了,就不通。所以念咒、诵经、祈祷,要用真诚心,诚就通。

 

◎ 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我们想转,自己功夫道力不够,转不过来。至诚心祈求佛菩萨感应,诚则灵,真诚到极处没有不能感通的。真诚里不可以夹杂丝毫不善。真诚心才能感动诸佛菩萨,感动一切众生。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境界自然就能转。

 

◎ 有人求佛菩萨、求神明,也很诚心的去祷告、供养,没有感应,什么原因?你有心,没有行。一定要有断恶修善之行,以真诚心行,才能得到感应。

◎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如理如法,从至心上求,从自己心上求,没一样求不到的。从外面求,就“内外双失”。佛门讲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世俗讲求福、求寿,没有求不到的。“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就能感应道交,有求必应。

 

◎ 凭什么得佛力加持?就是一个恭敬心,这恭敬能感,诸佛菩萨就有应,一分诚敬得一分加持,十分诚敬得十分加持。做人诚诚恳恳,老老实实。诚实的样子是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老实人佛光常常照他,他不学佛也照他。

 

◎ 人心清净、真诚、慈悲,冤亲债主见到也不敢随意杀害,为什么?有护法神保护你,有些善神照顾你,他不敢贴近。如果你心地不清净,还有自私自利、贪嗔痴慢的念头,冤亲债主就有隙可乘,没有善神保佑,没有护法神照顾。

 

◎ 你还会为这世间的名闻利养所动,不会得诸佛如来加持。功夫得力时有护法神保护,一个妄念起,护法神就走了,冤家债主找上门。

 

◎ 只要你肯学,佛菩萨就帮你,正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有好学的一念,这就是感,你就会遇到善知识。感不是天天跪在佛菩萨面前烧香、礼拜、祷告,那没用。感应是一念真正好学好善之心。好学是希望成佛道,好善是希望普度众生。像佛菩萨一样服务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一念就是能感,诸佛菩萨就有应。

 

◎ 你能自己修行,自己成就,就是帮助别人。为什么?你是真正有道德、有福报的人,你所居住的地方,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这一方人冥冥中受你的福荫,你的福报帮助他们。如果你积极帮助、教化大家,功德就更大了。

 

◎ 五戒十善不缺,这个人就是“戒德之人”。“道护为强”,什么人保护你?道德。你所感应的,“诸天”,天神,“天龙鬼神”,这是讲八部护法神,天神护法,没有不尊敬你、不敬佩你的,他们冥冥中加持你、保佑你。纵然遇到些艰难障碍,自然就化解了。

 

◎ 天龙鬼神是护法神,你是好人,真正有觉悟的人,天地鬼神一切众生都对你尊敬。恶鬼、罗刹都尊敬好人,尊敬有道德的人,都不会伤害他。

 

◎ 同修要真干,不怕苦,不怕难,舍己为人。真有这样善心,就得三宝加持,你学习的进度就很快。有一点私心,那就是障碍,业障!你得不到三宝加持,你没有法子开悟。学习当然困难。

 

◎ 你做的都是好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事,你会得许多善缘帮助,会遇到好人帮助;冥冥中,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也在帮助。你做事情就很顺利,哪有不吉祥的道理?

 

◎ 贪嗔痴是业障,勤修戒定慧,业障就渐渐少。业障少了,你能感觉到有佛菩萨加持、龙天善神保佑,功夫愈往上提升就愈明显。

 

◎ 处事待人接物,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烦恼习气,一切随顺经典上的教诲,这就得佛力加持。

 

◎ 我们的心念跟佛菩萨的心念要相应,就很可能避免劫难。我们心里发出的思想波,跟佛的心波频率接近、相同,就得到他的帮助、保佑、加持。

 

◎ 三皈你要真正做到才算皈依,那真是诸佛护念,龙天善神赞叹。真正皈依三宝的人,昼夜有三十六位护法神保护,你决定遇不到妖魔鬼怪,决定不会着魔。家里供养阿弥陀佛,十方法界无量不同维次空间里的众生,都合掌赞叹欢喜,还礼敬。

 

◎ 你要冒充弥陀弟子,护法神就不饶你,你要做真正的弥陀弟子,诸佛对你都恭敬。

 

◎ 真正道德之人,心地纯净纯善,就会感动天人供养,天人来照顾你。

 

◎ 纯善无恶,天地鬼神都尊敬你,你这一生决定遇不到凶灾。“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什么道理?心之所感,你是纯善之心,你心里没有恶。如果心存恶念,所遇境界明明是好的、吉利的,你就碰到祸害,逢到吉得凶,逢到福得祸,你这一生事事不如意。吉凶祸福都在一念间。都在自己的存心、用心。一定要用纯善之心,纯粹利益众生的心,不可以自私自利,自私自利造无量无边罪业,三途苦报你永远不能脱离。

 

◎ 有人念佛时见到很多佛,是怎么回事?一念相应。这一念他确实万缘放下,心地清净。虽然时间很短,一刹那就有感应,就见到无量无边诸佛,听到无量无边诸佛念佛的声音。得不到感应,也不必求,有求那个念头是妄念,障碍感应,不要求,自自然然,心地清净,境界会现前,现前也不要欢喜,一生欢喜心,你又起心动念了,马上就堕落了,就回头了。

 

◎ 任何一个念头,念头一起就周遍法界。所以能与诸佛菩萨立刻感应道交。起一个善念跟佛菩萨、善神感应道交;起一个恶念,跟魔王、妖魔鬼怪也起感应。善人念念为社会、为众生,所以“非人”也得福,他们不但不害你,还来保护你。有人念佛、诵经时,感觉旁边有非人,甚至自己也毛骨悚然。有这种感觉不要害怕,旁边确实有,这时,真诚念佛诵经给他回向,你就是在超度他。念经给他们听,他们听了会觉悟。鬼神中喜欢听经的很多,所以你常常会得到天地鬼神的守护,护法神会保佑你。

 

◎ 如果常常有瑞相,那就是魔境现前,魔现的时间长,佛所现的时间短,几秒钟、一两分钟就很长了,不会再长了,而且灭之后不会再遇到。

 

◎ 若能不执著身相,任何阴魔贴不上身,冤亲债主也找不到你。

 

◎ “疑心”招来“妖魔鬼怪”。

 

◎ 把圣学舍掉,去奉祀妖魔鬼怪,“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善神看到你舍弃正法,去信邪法,护法神自然离开。他们走后,一定又有一些鬼神来到你身旁,做你的护法神,对人威胁利诱,最终目的把你送到地狱。

 

◎ 怎样安抚鬼神?真修。假修鬼神瞧不起你。诚则灵,要用真诚心,夹杂一丝毫妄心就不灵,真修行,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纯善,天地鬼神都尊敬、拥护你。

 

净空法师:现代人比过去人决定聪明,为什么成就不如古人?方法错了,自作聪明

 

1 菩萨法无量无边,六度是把无量的菩萨法归纳成六大类。第一类就是“布施”,布施是舍、是放下,绝对不是说一看到布施,我们就舍一点钱财,这个错了!

 

2 你把钱财舍掉,你能成菩萨吗?你能成佛吗?你能明心见性吗?不可能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

 

3 布施最重要的是要把你的烦恼舍掉,布施掉、舍掉,放下,把你的习气舍掉。

 

4 《华严》第六回向品给我们讲了七十多种布施,讲得非常详细,那七十多种是提纲挈领,还不是细说。第六回向这一章,我整整讲了一年。

 

5 修行,诸位一定要晓得,我们自己哪一种烦恼最重,哪一种习气最重,先从这里下手。

 

6 就跟治病一样,你身上害很多种病,不止一种!哪一种是要命的病、致命的病,先把这个治好,然后再治其他的,再治轻的。先对付最重的,这才是办法。

 

7 如果你本末颠倒,先治轻的,重的还不要紧,轻的还没治好,重的发作,已经呜呼哀哉,你没法子治了,死路一条!一定要先找到自己最重的毛病,从这里下手,从这个地方先舍掉。

 

8 所以,要把烦恼布施掉,把生死布施掉。烦恼布施掉,你就没烦恼,生死布施掉,你就不生不灭。这两样你都舍不得布施,你天天生烦恼,你还有生死轮回!

 

9为什么不把生死轮回放下?能把这个放下,佛门叫大丈夫,这个了不起!这些东西都放下了,何况身外之物?身外之物那都是鸡毛蒜皮,哪一样放不下!念佛堂里面,佛七里头主七师常说:放下身心世界。这就是真正的布施。

 

10 要放下,你心里才得清凉自在;换句话说,你心里面有忧虑、有牵挂,这都是病,都是六道轮回的病根,你要把一切牵肠挂肚的东西统统舍掉,舍得愈干净愈好。

 

11 六祖说,你的清净心里头“本来无一物”,那才是你的真心、才是你的本性。你要不舍得干干净净,你的真心本性就透不出来。禅宗讲明心见性,你决定明不了心,也见不了性,为什么?你不肯放下,你没有把这些东西舍掉。

 

12 可见得菩萨法门里,这个法门叫根本法,菩萨修什么?自始至终,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修布施,也就是修的放下。你说佛法繁琐,佛法不繁琐,简单的很!

 

13 我当年见章嘉大师,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他给我开示的就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放得下就是布施,看得破就是般若、就是智慧。

 

14 智慧从哪里开?必须放下,智慧才开。智慧开了,你就真正肯放下了,所以这两个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愈肯放下,智慧愈增长,智慧愈增长,放下愈彻底。

 

15 菩萨跟我们不一样,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他认真地在做;我们凡夫不晓得这个道理,也不肯做。初学的人说业障重,重在哪里?晓得这个道理也不肯做,真的业障重!

 

16 道理晓得,这就是现代学说所谓“知易行难”。其实真正的道理是“知难行易”,知道难,做不难!知道这个原理原则、事实真相,这个很难,佛要不出世,我们怎么会知道?

 

17 真正知道这个道理,这个人马上放下,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个屠刀是比喻,屠刀是造业的,就是你放下一切的造业,这就成佛了,是这个意思。

 

18 这个实在讲,还不能不略说说,总希望大家明白。我们的确要把佛法用在生活上,我们才真正能离苦得乐!换句话说,使我们这一生的生活真正的幸福美满。

 

19 如果学佛的人这一点都做不到,其他的不要谈了,极乐世界你决定没分,你现在学,学得苦的这个样子,你还能到极乐世界去?

 

20 极乐世界都是欢欢喜喜去的,没有一个是愁眉苦脸去的,所以一定要觉悟,就是要修六度,首先要懂得放下,要懂得舍。

 

21 “持戒”,就是守法。大家不要死在戒条里面,那个没用处的。戒就是法,国家的宪法、法律我们要遵守,决定不犯法。

 

22 除了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这些法律,我们要遵守之外,还有一些不成文的法、没有文字的法,这什么?风俗、习惯、礼貌,这个也要守。

 

23 诸位要晓得,持戒并不是“我守个五戒、十戒”,这么呆呆板板地做,你这个佛法学了之后没用处!在你生活方面,家庭、事业,处事待人接物统统用不上,换句话说,佛法的利益你都得不到。

 

24“忍辱”,忍辱就是培养自己的耐心,世出世间法,你要没有耐心,你就不会有成就。“忍辱”,也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恒心、毅力。你要有恒,“有恒为成功之本”,忍辱波罗密就是培养恒心。

 

25 佛法的修学要相当长的时间,绝对不是短时间能成就的。现在一般人学佛,说实在地,比不上前面一代,绝对不是说我们这一代人聪明智慧不如古人,你这样说法就错了。

 

26 现代人比过去人决定聪明,为什么成就不如古人?方法错了,自作聪明,不肯依照传统的方法来修学,自己另外去创一个方法,这就是所谓“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可惜了!

 

27 古人老实,他能遵守老师的教训,能遵守从前人的经验,他很容易成就。

 

28 以前人,实在讲没有别的本事,他的本事就是专。《三字经》上说“教之道,贵以专”,教是教学,教学的道理就是个“专”。

 

29 现在人出了花样,现在教之道是“贵以博”。一“博”,一切都完了!

 

30 现在学校里,一天要上好几堂不同的课,一个学期要学好多样东西,这是古时候没有的。古时候教学,天分非常高的人同时只能学两样,两样还不同时,顶多是隔一天换一样。

 

31 譬如一天读经、一天读史,他这一天心是专的,他不分心。第二天才换一个科目,绝对不会在一天里面去学两个科目,不可能的。

 

32 如果中等以下的天分,不可以同时学两样,只能学一样。这一样东西学好了,才可以再学一样,专!这是中国几千年教学的经验、心得,成果摆在面前。

 

33 现在人不相信,他要搞博,实在那个博就是杂、就是乱,说博好听一点!现在是杂乱,杂乱就无章,怎么能成就得了?所以忍辱就是个“专”,就是这个意思。

 

34 “专”,那就要忍,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看到人家学那么多,心里很难过:“你看他学那么多,我就学一样,枯燥无味!”

 

35你要没有耐心,怎么行?你这一样如果学个三年,你就出人头地,为什么?专家一个。他学三年学了很多样,他样样都懂一点,样样都半通不通,他没办法出来,你学一样可不得了!

 

36 譬如,这么多的佛学院,哪个佛学院出人才?为什么出不了人才?因为他所学的杂乱。我过去也办过佛学院,之后我觉悟了,我才晓得这个毛病,对不起学生!

 

37 以后再不敢办了,不但不敢办,佛学院请我去教学,我都不敢去,我觉得到那里去上课是扰乱学生。已经那么多人在扰乱他,我再去扰乱他一下,于心何忍!所以我就不去了。所以一定要专,专学。

 

38 我劝诸位同修,要在佛法上真正把基础奠定好,基础打好之后,不但在佛法上贯通,世间法也通了,为什么?你有定有慧,你在世间做任何行业都是第一,都是出人头地。

 

39 你遇到任何一个境界,心里有主宰,不动心,你的看法、见解就比别人高明。修学的方法就是三年到五年,你去念一本经书,就这个办法,多简单,非常管用。

 

40 你要是信了,那你有福;你不信,那是你没有福报,你还要搞杂搞乱,那就没法子。就这么容易,这么简单!

 

41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都非常之好,如果你要想长一点,你就念净土五经,那分量就够了,这个对你决定有好处,这叫忍辱。

 

42 唯有忍辱才叫“精进”,进是求进步,进步里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纯而不杂。

 

43 我天天念,这就是进;天天念一种,就是精。我念很多种,虽然进,精没有了,进要精进。

 

44 后面这两种,禅定、般若,就是你的收获。前面放下、守法、耐心、求进步,精进,你会得到定,你会得到智慧,后面“禅定、般若”自自然然得到。

 

45 我这样跟大家解释六度,你就好懂多了,不至于看这六度,不知道是什么回事情?也不晓得怎么修法?

 

46 好像看到布施,赶紧到庙里送几个钱。如果这个庙不是佛法的,你帮助他造恶,你这个钱舍了之后还要背因果,将来还要堕落。

 

47 你不舍这几个钱还不堕落,舍这个钱还堕落,为什么?帮凶,帮他做坏事!

 

48 看到持戒,就赶紧想到我要不杀生、不偷盗。虽然天天那么想,一样也做不到,这是不了解它的意义!

 

净空法师:不发脾气是功德,你受的那些委屈是消灾

为什么听了学了做不到?那就是你没有能力降伏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什么?贪瞋痴慢疑,你降伏不了它,怨恨恼怒烦,你控制不了它,它常常会发作,常常起活动。

­1 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世间人总是会发脾气,总是会不高兴,他不知道这个伤害之大。­2 佛门当中常说“火烧功德林”,我们自性里面的功德,这一发脾气就烧光了,就没有了。­(火烧功德林念佛功德如食金刚不矛盾。犹如银行存款被冻结

3 如果你在临命终时那一刹那还发一次脾气,那什么都完了,那火烧功德林!所以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嗔恚,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所有一切障碍统统都来了,业障都现前了。­

 

4 可是几个人能不发脾气?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这一发脾气就不行了,就成了障碍。­

 

5 念佛人真正觉悟之后,这个世间一切人事随他去!他好也好、坏也好,反正与我不相干。要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经上常讲“积功累德”,你那个功德才能够累积。­

 

6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可怕!嗔恚一起来之后,谁受害?自己受害。别人有没有受害?别人决定不受害。你要觉悟,你发脾气受害的是自己,与别人不相干。­­

 

7 在逆境里头千万不能生气,要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利害得失看明白,你要生气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个事情决定干不得。­

 

8 “火烧功德林”,那个功德不容易修,积功累德,一发脾气就烧光,就没有了。所以你要问问,你有多少功德?­

 

9 你要想一想,我什么时候发了脾气?发脾气之后到现在没发,所修的就那么一点功德,因为前面所修的都烧光了。­

 

10 诸位要知道,功德是定、慧,三学你要是得到定、得到慧了,那个戒也是功德,戒定慧统统是功德。如果你持戒持得很好,没有得定,这个戒算福德,不算功德,所以功德是定慧。­

 

11 人一发脾气,定就没有了,慧也没有了,所以定、慧很不容易培养。这一生气、一发脾气统统没有了。所以我们讲修福德容易,福德你发脾气没有关系,那个福德在,不会烧掉的,功德就没有了。­

 

12 平常修积功德,无论你是用读诵,或者是用参禅,或者是用持咒,或者是用种种其他的行门,无非都是修戒、定、慧三学。­

 

13 好不容易天天在积功累德,一旦一桩事情不称心、不如意,发了一顿脾气,你的戒、定、慧三学完全没有了,无明嗔恚之火把你所修学的功德一下就烧光了。­

 

14 我们要克实而论,我所修的功德有多少?那你就想想从什么时候起到现在没发过脾气,你的功德就是这么多。­

 

15 昨天发了一场脾气,那么从昨天到今天,你的功德累积只有一天,如果前面一、两个小时又发了一次脾气,你的功德就完全没有了,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16 福德是烧不掉的,功德一发脾气就没有了。功德跟福德不同,福德是感得三界的福报,功德是了生死,超三界,证大菩提的,这是我们要分辨清楚的。­

 

17 我们自己生生世世修行所以不能成就,与这个有密切关系。不但我们不能动气,不能生气,心里面有小小不如意都不可以;小小不如意,也会把功德烧掉。­

 

18 不要说我心里小小的不高兴、不如意没有什么大关系,关系很大。诸位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我劝诸位同修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不能忍也得要忍,你不忍就不能往生。­

 

19 在不如意的事情现前的时候,自己要很冷静去想一想,我要不要求生净土?如果要求生净土,那就不能起嗔恚心。小小的嗔恚,决定障碍往生。­

 

20 佛常常教诫我们要修忍辱波罗蜜,《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法得成于忍”,一切法的成就得利于忍。­

 

21“不能忍辱”,这是大病,不晓得“不能忍辱”这个烦恼的严重,可以说是非常猛烈的伤害。­

 

22 一念嗔心起来,功德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一般学佛的人修福德容易,修功德难,几个人有功德?­

 

23 功德是定慧,积功累德好不容易,一发脾气,嗔恚之火把你的功德烧掉了,你的功德就没有了。你要是修行一辈子,到临命终时发一下脾气,整个就完了,太可怕了!­

 

24 凡是逆境现前,不如意的事情现前,自己要特别觉悟,我已经有一些功德了,现在那个人来劝我赶快把功德烧掉,我不做傻瓜,我不烧掉;这样,你的功德就能保全。­

 

25 你如果很听话,他一叫你生气,你马上就生气,他叫你把功德烧掉,你乖乖地赶快烧掉,这是愚痴,这不是聪明人。­

 

26 要晓得功德是定慧,你想想看,一发脾气,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念佛人的功德,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诸位想想,一发脾气,你的一心不乱就没有了,你得从头慢慢再修,这很可怕!­

 

27 同修们常常感叹到,自己的烦恼习气控制不住。知道自己有很多不好的习气,像常常喜欢发脾气,知道这个不好,但是不能不发,还是一样照发。这原因是什么?习气太深了!­

 

28 虽然晓得念佛,这个佛号压不住习气;发起脾气来,还能念佛吗?念不下去了。­

 

29 虽然念佛,一发脾气,佛号也没有了,佛号也不晓得跑哪去了!这就说明我们烦恼习气太重,佛号太生疏了。­

 

30 烦恼习气太熟了,为什么?天天在薰习,年年在薰习,生生世世在薰习,它怎么不熟?当然熟,熟透了!所以才搞六道轮回,永远不能出离。­

 

31 佛经、名号太生疏了,虽然念经、念佛,压不住烦恼。压不住烦恼,就不能往生,临命终时,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这个事情麻烦了!­

 

32 嗔恚心要不得,一定自己要警觉,要提醒自己,在最不如意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不管受什么样的委屈,也不发脾气。­

 

33 不发脾气是功德,你受的那些委屈是消灾,消掉你的业障。这一发脾气,不但灾没有消掉,又增长了恶业,你看看这不是很糟糕!­

 

34 譬如说,人家侮辱你,人家欺负你,他是来替你消灾的,我们应当感谢他把灾消掉了。他替我消灾,我不但不感谢,还要去报复他,那好了,自己罪上再加罪,这就大错特错了。­

 

35 一发脾气,清净心没有了。我们念佛第一步的功夫,是要求得功夫成片;一发脾气,成片没有了,功夫马上丢掉了,这就是所谓“火烧功德林”。­

 

36 我们好不容易修积一点功德,魔看了不顺眼,魔没有办法破坏你的功德,所以他只好找这些境界让你心里看了不如意,让你发脾气,为什么?一发脾气,你的功德就烧掉了,魔就合掌哈哈笑了。­

 

37 你把功德烧掉了,魔就自在。魔没有功德,不希望你们有功德。如果魔去逗你的时候,你还是不发脾气,魔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没有法子,倒过来佩服你、恭敬你,他也变成你的护法神。­

 

38 魔就是这样子,他不能整你,他就捧你,他就是这个性情,所以妖魔鬼怪都变成护法神了。只要你如如不动,你不怕他,不要怕他挑拨。­

 

39 所以自己要常常提高警觉心,不管什么境界,决定不干傻事。最傻、最愚痴的事情,就是发脾气。­

 

40 可是有些同修说:有些事情不发脾气不行,不能办事。那个脾气可以发,释迦牟尼佛也发脾气,菩萨们也发脾气,但是他是表演,他不是真发脾气。­

 

41 一拍桌子、一瞪眼,把别人吓到了,乖乖地办事。其实他心里头如如不动,并没有真发脾气。那是唱戏、表演,面孔上发脾气,心里清净。­

 

42 如果外面发脾气,里头也发,那就坏了;里面不发,外面发,不相妨碍。外头是形式,无关紧要。­

 

43 我们要想往生,最低限度要做到许哲居士的标准:一生没有发过脾气。从今天起,就不要发脾气,一直到你往生不发脾气,你才能真的往生,见得了阿弥陀佛。­

 

44 你常常发脾气,换句话说,你这一生见阿弥陀佛的机会没有了,你等来生来世,哪一生哪一世你不发脾气,不怨恨一个人,不埋怨一桩事,你念阿弥陀佛才有资格到极乐世界去。­

 

45 学佛修行修什么?放下而已!天天学着放下,得真干!把烦恼习气放下、把贪嗔痴慢放下、把自私自利放下、把是非人我放下。­

 

46 特别是发脾气、心里不高兴,一定要放下,为什么?对自己的身心伤害最大的就是发脾气。看到别人不好,要惩罚自己,你是个聪明人吗?­

 

47 发脾气,是以别人的不善与过失来惩罚自己!别人好不好,与我有什么相干,何必要惩罚自己?可是惩罚自己的人很多,常见。所以你要学聪明,不要再去惩罚自己。­

 

48 别人无论做得对也好、不对也好,与我都不相干,没有必要去惩罚自己,所以发脾气是严重的惩罚自己。惩罚自己,这大错特错!­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8268.htm)

 

念佛能不能得到真实利益的关键

 

我们今天要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从哪里学?就从四十八愿学。从哪里扎根?从这部经里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个六品经文扎根。这六品经文是讲什么?讲的是五戒十善。认真修学,你所得的是功德;你要是违背了,业因果报都讲得很清楚。这六品经要熟读,我们把它编在《净宗朝暮课诵》本上,早课就是这一品四十八愿,我们要学阿弥陀佛就从这里学,要想学得像、学得好,根要扎稳。晚课这六品经要熟,要常常去核实自己的心行,去对对我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背?佛在经上教我做的,我有没有去做到?这六品经是《无量寿经》上的戒律,这叫真念佛人!机缘非常难得,大家要珍惜。

 

 学佛,经教一天都不能离开,离开一天你这天没福,离开半年那你问题就严重,你肯定走入歧途,肯定堕落,那多可怕。果然能做到分分秒秒你都不舍阿弥陀佛,你这一生就决定得生。

 

所以分开来四十八,有四十八愿。合起来这一法句,一法句是什么?一法句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就这一句,这一句就是清净句,这一句就是真实智慧。所以你念这阿弥陀佛,问题是你是不是真诚恭敬心执持?关键在这个地方。

 

你说我天天念阿弥陀佛,我没有发现它是真实智慧,我每天还是胡里胡涂的。那是什么原因?你是用胡里胡涂的心去念,念到的结果也是胡里胡涂的阿弥陀佛,就这么回事情。这不就是印祖所讲的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你是一分诚敬心都没有,有口无心,对这个佛号有怀疑,又有夹杂,所以你不是真念,你念得不如法。

 

如理如法的念,大势至讲得非常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教给我们方法,教给我们的心态,都摄六根是放下。放下什么?眼放下色,耳放下声,放下色声香味触法这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个净就是真诚恭敬心,没有怀疑、没有夹杂,那是清净心,就是此地讲的清净句,要用这样的心态才行。你不能把心用错了,你没有得到真实利益,你不能怪经,你不能怪佛,你不能怪别人,只能怪你自己错用了心,所以你没有得到殊胜的利益。

 

如果你真正会用心,真诚恭敬,这个真诚恭敬心是不太容易。为什么?果然对阿弥陀佛真诚恭敬,对《无量寿经》真诚恭敬,我会知道,你那个真诚恭敬心会对一切人事物。真正像《礼记.曲礼》里面所说的,「毋不敬」,没有一样不恭敬,那是你真的恭敬心现前。我念阿弥陀佛恭敬心,干别的事情没有恭敬心,那是假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这个道理你要不懂,你永远不得入门。对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都要用恭敬心,一味恭敬,你真实智慧得到了,无为法身证得了,无为法身是什么?你证得不生不灭。这部经上讲的三种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你全都得到。如果不用真诚恭敬心,你什么都得不到,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还是继续搞六道轮回,这是不能不有高度警觉心的。还干这种傻事吗?不能再干了,要回头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9506.htm)

 

【信谓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

  这再给我们详细说明,这一定要相信,要相信众生与阿弥陀佛与十方一切诸佛是一不是二,为什么?全是自己真如本性变现之物。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是《观无量寿经》的经文,也是净土宗它的理论依据。这个心是真心,就是真如本性,禅家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因为心性就是佛。「是心作佛」,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念佛的心。诸位要知道念佛的心是真心,你念其他的是妄心,是妄想心,唯独念阿弥陀佛这个心是真心。这个真心是什么?你具足信愿,念阿弥陀佛这个心是真心;如果没有信愿,或者有信无愿,或者有愿无信,念阿弥陀佛不是真心。你具足真信切愿,这句阿弥陀佛是真心,是始觉,才能说始觉合本。所以『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

【愿谓厌离娑婆。欣慕极乐。如子忆母。必欲往生。】

【行谓从愿起行。一向专念。无有间断。

 

禅定,诸位要知道,我们一说到禅定,大家头一个观念就想到盘腿面壁,那叫参禅,那是禅宗初学的方法。你必须知道,禅定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禅定,修学禅定的方法不一样,门道不一样,叫法门!它不是修禅定,那就不是佛法;它要是修禅定,这就叫佛法。净土宗,我们现在用什么方法修禅定?我们现在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执持名号的方法修禅定。怎么个修法?你先要懂得禅定是什么意思,禅定两个字怎么讲法,什么叫禅?什么叫定?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八万四千法门全是修这个方法。我们才有一点执着,才有一点分别,阿弥陀佛!宗门祖师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禅定是觉,念头才起,不管是善念是恶念,念头一起就错了。为什么?清净心里头没有念头。念头一起怎么办?归到阿弥陀佛,统统落在阿弥陀佛上。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没有了,你就明心见性。这是用这一个念头把所有的念头都打掉,净宗是用这个方法,这叫会念佛。用念佛这个方法达到明心见性,达到大彻大悟。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这段指示非常重要。佛在世时没有问题,任何一个人遇到释迦牟尼佛,你向他请教,你向他要求,他一定会教给你修学的方法,满足你要求的愿望。但是现在佛不在世,去我们太远,释迦牟尼佛入灭按照中国历史的讲法,今年是三千零二十年,外国人的讲法是二千五百多年,出入有六百年这么大的数字,这个我们都不必去考证它,总而言之,去我们已经很远了。佛不在世,佛留下这些经典,诸位要晓得,这些经典都不是教我们的,就好像一个大夫给病人看病一样,每个人生的病不相同,他的处方当然不一样,当然不相同,这一点诸位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经典,就是这个大夫留下他生前替病人开的处方,我们都把它当作宝贝,都用这个方子来治病,诸位想想危险不危险?如果这个处方跟我的病不一样,吃了不但不能好,恐怕马上就会要命。所以佛法要修学,真的要认真、要仔细,要是学错,那个亏就吃大了,问题就非常严重。所以要晓得,这不是替我们开的处方。

 

  我们看经典,每部经它有启请的人,在中国,《金刚经》大家都很熟悉,《金刚经》是谁启请的?须菩提尊者启请的,是释迦牟尼佛对须菩提讲的。我们的病跟须菩提的病不一样,所以须菩提听了《金刚经》就开悟,就证果,我们《金刚经》念一百遍、一千遍都开不了悟,把时间都浪费了。什么原因?药不对症。决定不可以听说《金刚经》好、《法华经》好,是!哪一部经都好!这跟药店一样,药铺里那么多药,哪一味药不好?每一味的药都好,可是你要对症才能治病,不对症是病上再加病,这就是佛法的难处。

 

  今天蕅益大师为我们介绍的是“净土念佛法门”,这个法门特别是在这部经,我们看到这部经没有人启请,释迦牟尼佛开这一付药方时没这个人生病,他开了这付药方。这一付药方是所有一切病统统都治,这个跟其它的方子不一样,可以治当时所有众生的病,也可以治未来一切众生的病,未来就包括我们;这就搞清楚了,原来这个法门才是佛对我们说的。佛对我们说的,为我们开的,我们采取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49173.htm)

 

自他不二,把弥陀功德变成自己功德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要解【佛及声闻菩萨。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能令信愿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竟。】

 

  ‘佛及声闻菩萨,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佛是阿弥陀佛本人,声闻、菩萨是十方世界去往生的这些人,统统都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中所发的四十八愿,愿行的圆满。他发四十八愿,有一愿不圆满,他誓不成佛。他今天成佛了,说明他发的这个大愿,愿愿都兑现,没有一愿是落空的,所以阿弥陀佛成佛了。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无论是什么身分,十方世界上至等觉菩萨,像文殊、普贤,下至地狱众生,能信能愿,肯念佛的,都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到达极乐世界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就像四十八愿所说的,像《无量寿经》、《观经》、以及本经,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明的,人人都有不可思议的成就,这是弥陀本愿功德。所以,也是果上一成一切成,“一”是说佛,阿弥陀佛,“一切”是说的大众。

 

  ‘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怎么说“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这在现在我们的智慧、常识当中,是很不容易理解的,所以这个话听不懂。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这是事实。这种话,什么人才能听得懂?在他方世界,明心见性的菩萨就懂了,为什么?一切诸佛、一切众生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之物。从自性上来说,就非他;从相上来讲,就非自。也就是说,从性相两边去观察,性是一体的,阿弥陀佛的自性跟我们自己的自性,是一个自性,不是两个。从自性上来看,阿弥陀佛非他;非他就是自己,阿弥陀佛也是自己。一切诸佛、一切众生、一切依正庄严都是自己,自性变现之物。但是从相上讲,阿弥陀佛跟我们从现相来讲,就非自,他是他,我是我,就不是一个。为什么?他的性德圆满显露出来,我们烦恼盖覆了自性,自性性德透不出来。自他不二,性相一如,这是事实,所以众生跟佛不二。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的明白,真的搞通,给诸位说,又有一桩事情我们可以信得过,什么事情?我们可以把阿弥陀佛无量劫中所修行的功德,变成我自己的功德。为什么能变?自他不二,生佛一如。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变?会变的,真的把他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他无量劫的修行,我们只要修行几天跟他就平等了。为什么?他的功德变成我的功德。怎么变法?“真信切愿,执持名号”。这里面最重要是信要真,决定没有一丝毫怀疑,愿要切!世尊在经上常跟我们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也包括在一切法之中,“切愿”就是纯一的心想,纯而不杂,一心一意就可以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所以这个方法就是“深信切愿,老实念佛”,这个法门实在不可思议!

 

  ‘能令信愿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这一句可以说是总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而我们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也就是这一句名号。能念是我们的心想,所念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一切法。现在理论我们懂得,事实也晓得,转变的方法也知道,这善根、福德、因缘,因缘这一项可以说我们是圆满具足。我们肯不肯去做,那就是福德,肯去做是世出世间第一福德,没有比这个福报更大,第一善根!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你要问,信心、愿心、真正实行的那个心,从哪里来的?就是理论、事实、方法你统统明白,信心生了,愿力现前了,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竟’,这一段经文,讲到这个地方告一个段落。下面是正宗分第二大段,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2755.htm)

 

成佛之门

三福第二条,你看「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出世法。受持三皈,正式拜老师,拜释迦牟尼佛为老师,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释迦牟尼佛教什么东西?教三皈,这是佛教里的,三皈是学佛最高的指导原则。你怎样才能成佛?成佛的方法无量无边,所以讲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到最后、到真正成佛,归纳起来只有三门,这三个门无论从哪一个门,你只要得到一门你就成佛。无量法门就好比无量的道路,不管你从哪个地方来,到达佛的大殿,这个大殿只有三个门,任何一门进去,一门进去,门门你都得到,这法门平等。这个法门就是三皈教给你的觉正净三门。皈依佛,佛是代表觉这个门,能成佛,觉而不迷;第二个门是法,法是正门,正知正见;第三个门是净门,心地清净,净而不染。这三门是成佛之门。

  

 

从哪个门入?各人根性不相同,觉门是一般讲最难,上上根人,禅宗走这个门,性宗走这个门,上中下三根都没分。那怎么办?上中下三根一般走正门,就是皈依法,法是正而不邪。这个门像办学校一样,它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你可以慢慢的来、慢慢的学习;觉门没有,觉门是一步登天,它当中没有阶级,能上去就成佛,不能上去,你什么也成不了。好像上楼梯一样,我们在年轻时候学佛,老师告诉我们,那个觉门是什么?觉门好像搭电梯,你进去之后,电梯一直到顶楼,门打开你就到了。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是上中下三根,怎么样?爬楼梯,法门正门是爬楼梯,你可以一层一层往上爬,也能走到顶。第三个法门是比较特殊,净门,专修清净心,心地清净也能到达顶层。这个净门两个宗派,净土宗是走这个门,密宗是走这个门,密宗是修清净心的。都是修清净心,修行的方法不一样,净宗怎么样?它是远离染污,所以它修的比较容易;密是不离染污,所以密得清净肯定比净要高,为什么?在染污当中修出清净,叫真清净。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所以现在修密法的人成就的少。

 

一生就一个方向目标愿望如何解决深信的问题

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念佛法门确实是第一。可以说它没有任何条件,你看就那么简单,你一点不能怀疑,深信不疑。你发真正的大愿,我这一生什么都不求,只求往生极乐世界,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一个目标,极乐世界,一个愿望,亲近弥陀,你看就这么单纯。行是什么?六字洪名,净念相继。这个念叫净念,为什么?没有怀疑,没有夹杂,这叫净念。半信半疑,念佛里头夹杂着许多妄念,这就不行了。为什么会有杂念?因为你有怀疑,因为你没有放下,你的心不专。如果果然你就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其它都不要了,统统放下了,那怎么会夹杂?那就不可能了。一心称念就是净念,你二心、多心称念,念佛还想别的,所以你念不清净。这个法门叫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头一个就要讲清净心,不许你有杂念。我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遇到这个法门,没遇到这个法门不知道,那真的叫没福,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经典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要不能依教奉行,那不是错过了!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这话是真的。善导大师,在日本有很多人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中国古时候有这个传说,我到日本访问,问日本这些净土宗的大德们,你们知不知道这回事情?他们知道,他们相信。日本人对善导大师非常崇敬,很多净土宗的寺庙叫善导寺,所以你看到善导寺,那是净宗道场。「万修万人去」是阿弥陀佛亲口所说,善导是弥陀再来,不是弥陀亲口所说吗?我们还能不信吗?真干就是真信。你说我真信,没有真干,信愿有问题,这是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他老人家告诉我,佛法知难行易,你没有能够真正去行,你知上有问题,他说不在行,在知。这是属于哲学上的一个问题,知难行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的信心为什么不那么坚决,愿心也不坚定,我们也很想,我们有想过去这些大德们那样的深信切愿,怎么办?多学经教,我们信才能真,愿才能切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为什么?我们渐渐体会到了,无非是帮助我们深信切愿。这是信解,后头行证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老师帮助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真信,真正明白、理解了,然后我们从行当中去求证,这个法门临命终时佛来接引,这是证。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1194.htm)

 

净空法师:为什么专念阿弥陀佛而不念其它佛菩萨名号?

 

要知道佛是很多的,但是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菩萨,罗汉.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大乖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都说得很清楚,这是以理上讲.阿弥陀佛是能现能变.真心自性的本名.本来的名号这四个字阿弥陀佛四个字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如果把它的意思翻译出来.实在讲并没有困难.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智翻作觉.你们想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智,这不就是佛佛道同,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统统念到了.不要一个个念,念其它的名号是念别名,念这个是念本名,本名不变,别名千变万化,为什么?别名称释迦牟尼佛.佛到这个世界来教化众生要契机,这个世界众生需要什么,你一定要晓得.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对自己心不清净.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对人家对一切众生没有慈悲心.佛就是抓到教化娑婆世界众生,这两庄事情.是教化的宗旨,是课程的中心,所以就提出释迦翻作能仁,用仁慈对待别人.别名牟尼翻作清净,就是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是针对我们这个世界教学用的别名.如果释迦牟尼佛.要到别的世界去作佛教化众生.别的世界跟我们情况不一样他要换名字.但是阿弥陀佛是本名.无论到哪能个世界,无论在什么地方对什么样的众生决定不变,不但释迦牟尼佛要我们念阿弥陀佛,你们在<阿弥陀经>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十方一切诸佛都是要我们念阿弥陀佛.道理在此地,这是一个解说.诸位一定要懂得这个名号殊胜,它是一切佛的本名.一切佛名号都是别名.佛有能力化无量无边身这是帮助无量无边的苦难众生.佛教我们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要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现在讲移民,我们这个世界生活环境不好.我们得移民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在十方诸佛里头是最好的一个环境.怎么去?你跟佛要有联系,这一句名号从你心里头念出来.心里生出来这是心的波动.我们现在知道科学家讲所有一切的物质是波动的现象波动速度最快的是念头.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念阿弥陀佛这位导师就收到这个讯号.他就会非常关心你,到什么时候你的寿命到了.他就来接你,无比的殊胜.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众生.他听到也跟着一起念佛.这就是我们讲的自行化他.所以念出声会有许多的众生听到,就是自度度他.如果不出声念.那只有自度.不能度他.我们的念头,震动的波当然就是比较小.但是佛菩萨知道.因为他们的感应非常灵敏.极其微弱的波他都能收到.可是六道里面的众生,像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他们感应就比较迟钝,所以我们念佛出声音的时候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我们的心量要拓开要能够包容.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桩事情.念佛是直接成佛的方法.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都是你心里念头想的一般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他天天念的是什么?念的是财富,念的是五欲六尘的享受,所以他的念不外乎贪嗔痴.他念这东西.他天天念贪,贪得无厌,念到将来就到饿鬼道去了.如果见这个不高兴看那个不满意,心里面愤怒嗔恚.人有这个心.一切邪正,真假,是非,利害,没有能力判别这叫愚痴.愚痴是畜生.所以贪嗔痴.念贪嗔痴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他到那里去了.一切法,既然从心想生,所以六道轮回谁主宰,是你自己念头主宰.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既然我们有佛性,有佛性就是你本来是佛.你现在又念佛.那怎么不会成佛了.所以我们把念贪嗔痴的念头转过来.我不再念贪嗔痴.尤其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当然这一生当中就成佛了.所以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我们一定要懂得.念头比什么都重要.就像我刚才跟诸位讲的.你的信念非常强.自信心非常强.世出世间法都容易成就.念佛的好处就太多了.经上给我们讲的上百种.最大的一个好处.无量寿.十方世界都是业报身.唯有到西方极乐世界转业力不但是愿力,是自性本具的德行现前.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所以你一身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看四十八愿里面跟你讲的.不要说别的就是这几条.我们看到后心里无限的向往.无量的寿命.无量的相好,你的相跟佛菩萨的一样.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身是真金紫磨金身金刚不坏身.永远没有生老病死.没有这些苦.无论什么样的需求,譬如饮食,其实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饮食,但是初行生的人饮食习惯没有忘悼,到那里想怎么很久没吃饭了.念头一动百味饮食已经在你面前了.变化所作无需要经营,你不想要了,不要去收拾碗筷,支洗这些碗筷,马上就没有了.这个是现在科学把能量转变为物质,你享受不需要的时候,一无所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科学家天天的向往,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样样都办到了.,没有一样不是事事如意.随心所欲这是在其他世界里头找不到的.

 

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

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

 

  《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个好办法。但是《无量寿经》教导我们往生的条件,要记住,前面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你只做到一向专念,而没有发菩提心;换句话说,你的功夫只有一半,另外一半缺了,那往生就难了。什么叫菩提心?要是依照经论那个名相来解释很麻烦,许多人听不懂。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得好,容易懂。他怎么说的?我们发一颗真诚求愿往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如来,把现前身心世界那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这样就能往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不是去避难的。这世界灾难太多、太苦了,听说那个地方是极乐,我要到那里去享福,那你就错了;这是个避难的心,是个逃避现实的心,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福的这个念头,你不能往生。为什么?净土大法不是小乘,阿弥陀佛发的心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是要普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个个圆成佛道。这个心许许多多诸佛如来都不能相比,这是真正名副其实的无上菩提心;他为一切众生,我们为自己,这个心不相应,不相应就不能往生,只能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

 

  那要怎样才能往生?我们的心不是自利,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福,去干什么?去作佛。在这个世间,第一、我们自己烦恼习气太重,没有能力断烦恼;第二、外面五欲六尘诱惑的力量太强,我们没有能力抗拒。在这个世间修行,我们不能成就,所以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希望换一个环境去修行,到那个地方亲近阿弥陀佛,弥陀天天为我讲经说法,还有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帮助阿弥陀佛教导我们,我们容易成就。自己成佛之后,就像阿弥陀佛一样,到十方世界去普度一切苦难众生,是为这个去的,那这个条件具足了。你要发这样的心,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这桩事情绝对不是口里说说就算了,口里说说不行,要有真正的心,真正的行持。真正的心行就是只有一个念头利益一切众生,绝对没有一个念头还利益自己;利益自己就变成了业障,利益众生就变成功德,你们看看,一念之差!这要在我们日常生活行为当中做出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都是为了利益众生,绝对没有一念是为自己。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一切随缘而不攀缘,绝对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而把读经、修行放在心上,修行是修正我们自己对人对事对物一切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错误的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修行的标准是经典,所以经不读,你标准没有了,你怎么知道哪个想法是对的,哪个想法是错的,你怎么能知道哪个做法是对的,哪个做法是错误的,经教是标准!

 

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念佛灭罪得福,关键是怎样念佛

  【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这一段话许许多多同修读到之后都未免怀疑,世间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一生的罪业念几尊佛的名号,就能不堕恶道了吗?念佛的人多,古人常讲‘往生的人少’,念佛的人堕恶道还挺多?谚语里面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你说那些僧人难道他一生没念过佛吗?不知道念了多少声佛,为什么还堕地狱?那不是跟此地讲,“终不堕恶道”完全相背了吗?关键就在‘念’字,口念不行没有用处。这个念字,念字是会意,中国文字充满智慧,这个念字什么意思?今心,今是现在,你现在心上真有佛,口里念佛心里头没有佛,那有什么用处?那就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念得再多也枉然!是要你心里头真正有佛,那就起作用了,真的“生时死时,自得大利”,决定不堕恶道,你心里头真有,所以不是口上有。口上有,那就讲的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现在得不到利益,该堕地狱还是要堕地狱,得不到利益,如果你心上真有,你现在就得利益了。

 

  由此可知,这个念不是指的口念,是指的你心上真有。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忆佛念佛’,也是这个意思,忆是常常想、常常思惟,念就是我们一般人讲挂念,常常把佛挂在心上。想佛的相好、想佛的功德、想佛的存心,能够这样想,当然你就能一心一意去效法向佛学习,能够学个一分、两分,那就是大利益,那就不堕恶道。佛的行表现在外面就是六波罗蜜,佛喜欢布施,而我们喜欢悭贪,我们念佛,那是念施。佛家有六念法,六念法就是教我们存心,常存布施的心;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这是真正的念佛。所以念佛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只有口念而心不行,口念弥陀,心里面还留恋娑婆世界,还有深重的情执,这就大错特错了!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说到念佛灭罪,这桩事情我们要仔细体会佛在经中所说的,决定不可以粗心大意望文生义,那就错了。其实世尊在本经前面,给我们举了二个很好的例子: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的先人都是造作极重的罪业,堕落在地狱,承蒙孝顺的女儿来帮助他。用什么方法帮助?佛的教诲都是用念佛法门。是不是像我们平常这样念念佛就可以灭他的罪?就可以让他从地狱里面超生?不可能的,这是决定办不到的。要怎样念佛才真正有效果?要像婆罗门女、光目女那样念佛才管用。所以我们去助念,助念是有口无心,没效!助念的人在助念当中能够得功夫成片,能够得一心不乱,那个人就被超度了,道理在此地,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如果这个人不造业、不堕落,帮他念佛的人心就没有那么虔诚,因为看到他造罪业、看到他堕落,以极虔诚的心来念佛给他回向,来帮助他,这样自己把自己境界提升,自己原本是个凡夫,现在做了菩萨。你为什么作菩萨?是因为造作罪业的人帮助你,给你做增上缘,你想想看光目女、婆罗门女她的母亲要不造罪业、不堕落,她怎么会有成就?她不可能有成就。所以这个成就的缘是造作罪业的人帮助她,帮助她超凡入圣,你说这个功德多大!

 

  所以这个地方劝勉我们,趁著自己身体健康强壮‘自称自念’,称就是口念,念是心里头有,心里面真正有佛叫念,念是今心,称是称名,是口里头念出来,称跟念不一样。称跟念相应就有利益,称跟念不相应,那就常讲有口无心,有称无念,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胡思乱想,有称无念,这个不行。称念合一就是心口合一,心口合一,那“获福无量,灭无量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的功德在哪里?全部的经文,名号是个题目。《无量寿经》,古人翻译的五种原译本里面,有一种名字就叫《大阿弥陀经》,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经的题目,他的功德全部经文所说的。念这句名号心里面就要想到这部经里面的教诲,佛给我们讲的道理,给我们说的教训,教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处事、怎样待人接物,一句名号统统想起来,这才管用。如果单念这一句名号,跟自己生活言行毫不相关,那这个名号就没用处,正是古人所讲‘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古大德常讲要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什么相应?跟经义相应,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跟《弥陀经》经义相应,跟《无量寿经》经义相应,这叫真念佛,所以他真的得福、真的灭罪,福报真是无量。

 

净空法师:净宗以念佛消除淫欲烦恼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楞严经》

 

交光大师这个科判就是注解,注得很清楚。这四重戒,他老人家首先为我们说明:“戒是定、慧的前方便。”也就是修定开慧的基础,如果没有“净戒”,就没有办法得定发慧。这个净的标准,要依佛在本经所说的。

 

我们学佛的同修,在此地是修念佛法门的占多数;念佛为什么不能得“一心不乱”?甚至于我们把标准往下面再降一点——工夫成片。

 

念这么多年的佛,工夫成片也没有得到;参禅不能得禅定,学教不能得圆解,这原因在什么地方?

 

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古来那些大德,无论出家、在家,似乎修学得这些境界好像都不难,时间也不太长,利根的人三、五年就得到了,钝根的,十年八年成就的很多很多;为什么我们今天得不到?细细的去追究其原因,就不难明白,是我们自己基础的工作没有做好。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没有打好,虽然拼命往上盖,总是盖不成功,道理就在此地。

 

尤其是现代人,学佛很时髦,不但在国内,就是在国外也挺时髦的,对于经论很喜欢,谈到戒律就摇头了;而且对于戒律,还有一种误会。什么误会呢?认为戒律是生活的规范。说到戒律就会想到;这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不适合现代人。因此,把戒律就舍掉了。纵然留一点形式,也没有认真去体察,当然更没有认真去修行,这是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得工夫成片,参禅不能得禅定的根本原因。所以交光大师的注解,一开端就给我们说出:戒是定、慧的基础;“前方便”就是基础。

 

通常说到戒律,总是说杀、盗、淫、妄,把“不杀生”摆在第一条;五戒它是第一,八戒它也是第一,菩萨戒它还是第一。但在“楞严”会上,佛为我们宣说四重戒,是把“淫戒”摆在第一,它的次第是:淫、杀、盗、妄。为什么排列顺序跟通常戒律不一样呢?交光大师在此地也为我们说明:诸佛菩萨接引一切众生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为本,“不杀”是真实的慈悲,所以将不杀生摆在第一条。本经的情形不一样,这部经它的因缘很特殊,教起因缘跟其他经不一样,是阿难启请的,与阿难的修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本经第一卷里面,说得很详细。

 

这部《楞严经》怎么来的?发起的因缘是什么?

 

阿难,我们知道他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在佛诸大弟子当中,他是“多闻”第一,又是佛法的传承之人。我们今天有缘读到许许多多的佛经,这些经典都是阿难尊者集结流传给后世,他对我们后世众生的恩德,实在是非常非常之大。由于多闻,对于修行就疏忽掉了。诸位要晓得,佛法是解门、行门并重,阿难着重在解门,着重在经教,把真正修学疏忽了。

 

这个行门修的是什么呢?

 

这一点无论在家、出家的同修都要搞清楚。佛法修学都是一个定字,无论是哪一个法门,哪一个宗派,统统修的是禅定。所以大家不要误会禅宗才修禅定;那其他的不叫禅定了吗?都是一桩事情?只是各宗各派,他用的名称不一样;禅宗叫定,净土宗叫一心不乱,教下叫做止观。你看天台宗,有天台摩诃止观、天台小止观;贤首华严宗有法界观,这是名称不一样,其实都是修定,换句话讲,统统修的是一心,“一心”就是定。楞严会上我们看二十五圆通章,这二十五位菩萨,代表着不同的宗派,虽然宗派不同、方法不同,他们所修的都叫做首楞严大定。这个是明白告诉我们,佛法修学的中心是定,戒是帮助我们得定,是重要的手段,舍离戒而得定,绝对不可能;如果有可能,佛不必对我们这样的强调戒律,不必对我们如此严格的要求;可见得戒是修定惟一的真实基础,我们不能不重视。

 

阿难对于理论非常有兴趣,天天在研教,疏忽了修定,于是乎这一次遇到了摩登伽女就遭了难,其实这是他自己工夫不够,如果自己有定、有慧,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就拘束不了阿难。世尊知道这个事情,在王宫里面应供之后,来不及说法,赶紧回去帮助阿难,解除他的困难——佛顶放光,光中化佛,化佛说出五会楞严神咒,佛派文殊师利菩萨,将这个楞严神咒带到阿难处,把阿难救回来。于是阿难尊者这才真正觉悟:有解无行,没用!这才要求世尊教导他真正修行。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在戒律当中,淫戒是第一。

 

所谓“一切众生”,这是讲六道里面的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你为什么会在六道里面投胎、舍身、受身呢?

 

就是这个淫的念头没有断。换句话说,这个念头不断,就出不了三界。诸位要记住,淫的事没有,仍然不行,你有淫的念头就不行;粗的念头没有,有细的念头还不行。

 

佛在经论上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淫欲是色。五欲里面的“色”,跟五蕴里面的“色”不一样;五蕴的色是代表整个物质界,五欲里面的色,是指男、女色。一切六道众生,不能超越三界轮回,佛跟我们说:决定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这个经上有个譬喻说:“头出头没。”把三界比喻做苦海,头出——从海底头升出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这个时间短;栽一个筋斗又到下面去了,这个时间长。下面是三恶道,上面是人、天二道。这个比喻就是告诉我们,六道众生在人、天二道的时间很短,机会很少,在三恶道时间很长,机会很多。原因在哪里?贪著财、色、名、食、睡,贪着五欲、六尘。五欲里面最严重的是色,所以佛在此地,第一个就把生死的第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为我们提出来了。教导我们:如果你真的想在这一生当中,要超越六道轮回,那你就必须要遵守不淫戒。念佛求生净土,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这个淫的念头不断,你念佛的工夫再好也不能往生。什么原因呢?因为有一条绳索绑在娑婆世界,这个绳索没有解开,阿弥陀佛在招手接你,你去不了啊!这个地方有人拉着你,就是这个念头妄念在拉住你,使你不能往生;所以说必须要把它断得干干净净。因此,佛在此地,一开端就把生死根本说出来。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这一句我们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的看过。“诸世界”,不只是我们娑婆世界,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界,只要有六道众生都是这个情形,都离不开这一个原则。佛讲“其心不淫”,心里头真的把淫欲的念头断干净了,那他就“不随其生死相续”。“生死相续”就是六道轮回;他“不随”,就超越六道轮回了。由此可知,只要这个念头不断,他就决定出不了三界,决定还要受“生死相续”。这是佛把这个真相为我们一语道破。这个事实真相,晓得的人太少太少了。诸位一定要知道,世尊开门见山的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汝”,是叫着阿难,同时也是叫着我们。我们今天念佛,希望得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叫做念佛三昧;实在讲工夫浅的——工夫成片,都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总名称,以工夫浅深来分,通常分为三等,最浅的是工夫成片,其次是事一心不乱,最高的叫理一心不乱。

 

我们也在修念佛三昧;修念佛三昧的目的何在呢?

 

是要超越三界。

 

“尘劳”是三界六道的代名词。“尘”是污染,三界六道都污染我们的真心本性,所以用一个尘来做代表;“劳”是烦恼,我们晓得三界之内,充满了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就出不了三界。我们晓得小乘阿罗汉超越三界了,《楞严经》上讲,他们的定功很深——九次第定;世间禅定(四禅八定),那个定功虽然是很深,出不了三界,一定要到第九定把见思烦恼断掉了,这才超越三界。也就是本经里面讲杀、盗、淫、妄,他连念头都没有了,真的这个妄想断掉了,这样才能够超越三界。如果“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换句话说,出不了六道轮回。

 

或许有同修要问,这个事太难啦!

 

是难。

 

净土宗讲的带业往生;我这个念头没有断,能不能往生呢?

 

我在此地老实告诉诸位:断有二种,一种叫灭断,一种叫伏断。伏是把它伏住,虽有这个念头,它不起作用。灭断难,伏断容易,这部经上讲的是灭断。为什么呢?这部经不是专门对净土宗讲的。换句话说,修其他的法门要灭断,才能出三界;修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灭断也行,只要伏断。

 

伏断是什么呢?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念头控制住了,有人比喻叫石头压草;其他法门斩草除根,那当然是很彻底;净宗不必斩草除根,用石头把草压住就行了,看不见了,它不起作用了,这样就能往生。所以净宗的成就,比其他法门真的来的容易。我们说老实话,这个净戒,我们一生当中不容易成就,五欲、六尘这个妄念要断是真难;但是这一句佛号,念得工夫得力把妄念伏住,我想每一个人都做得到,这是净宗法门无比殊胜之处,古德讲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们明白事实的真相,努力在断除这些烦恼,你断得愈干净,当然愈殊胜。我们把烦恼伏住,带业往生是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我们能将烦恼断掉,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生到实报庄严土。这不一样,修学其他法门,将妄念断掉了,像经上讲的真正清净了,灭性亦无了,他的境界才是方便有余土的境界,我们净宗要有了这个境界就到实报庄严土的境界,这个不能相互为比的,这就显示出净宗修学是真的是叫“易行道”,比起一切法门来说——容易、稳当、快速,一生圆满成就。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这五句话,诸位同修一定要多念几遍,牢牢地记住,这是佛对于这一生当中,想圆成佛道的人,提出他的要求。不但是“淫机”,“机”就是动机、念头。不但身要断,心也没有,身心俱断;如果真的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念佛“事一心”决定可以证得;如果达到下一句的境界——断性亦无——那就证得“理一心不乱”了。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是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我们纵然不能做到“断性亦无”,一定要做到“身心俱断”。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原因在哪里呢?原因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淫欲,我们学佛的人知道不好,很想把它断除,它偏偏断不了,偏偏有这种意念现前,这就是无始劫的烦恼习气在作祟,不是自己的能力能控制得住的;但是它危害有这样的深,怎么办呢?净宗,佛教我们念佛,佛号不夹杂、不间断,佛号有力量能够把这个烦恼伏住。何况大经里头常说:“我念弥陀,弥陀念我,我想弥陀,弥陀想我。”自自然然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使我们无始劫的烦恼自然不生。这都是真心专念,必然得到的感应;感应的大小,感应的明显与否,是在自己信愿的坚定恳切。如果一心要离开娑婆世界,一心求愿往生净土,那这个感应的力量就大了,就显著了。能符合这个标准,那于佛菩提我们就有希望了。“斯可希冀”就是有希望、有指望;用在净宗里头,就是“决定得生”。至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下呢?那是你自己修持工夫的浅深。所谓“工夫的浅深”,实在说就是你清净心的纯度,心愈清净,工夫就愈深,品位就愈高,这个事实是如此。

 

 

终日念佛,往生为何未有把握者?截流大师告诉你答案

 

人们常说,终日念佛,往生为何未有把握?截流大师告诉你答案!截流大师洞悉净业行人虽终日念佛,往生成就者鲜少的原因,对症投药,婆心切切。

 

往生未保的原因是:爱桩未拔,情缆犹牢。唯贪爱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但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于生死岸头庶得解脱。

 

今之富贵利达者,或贪粗敝声色,不知苦本;或著蜗角勋名,不悟虚幻;或复爱殖货利,会计经营,现在碌碌一生,将来随业流转。阿弥陀佛刹中依正庄严,无量胜妙乐事,不闻不知,从生至死未曾发一念向往之心;反不如穷愚困厄之夫,多能念佛,从冥入明,转生胜处。故敬劝净业行人具真实愿,发欣厌心,视三界如牢狱,视家园如桎梏,视声色如鸠毒,视名利如缰锁,视数十年穷通际遇如同昨梦,视娑婆一期报命如在逆旅,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务。果能如是,若不生净土者,诸佛皆成诳语矣,愿共勉之。

 

大师的开示,确实点出了末世净业行人的通病。具真信愿,欣求极乐与厌离娑婆心缺一不可,真信切愿生不起欣慕净土厌离娑婆之心;无欣厌心亦不能圆满真信切愿心。

 

惠律法师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一年、两年。诵《无量寿经》诵了十年、二十年一直烦恼,她没有找到佛教的根本,她以为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或者一部《无量寿经》就可以解决,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就可以解决,或者一部《无量寿经》就可以解决,每天都诵《无量寿经》每天都是这样用功,用功这样搞,这样搞搞。。。搞了几十年烦恼一样存在,为什么?没有回到佛教的根本精神,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就可以解决你生命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要面对的是现实,你要面对的是缘起缘灭的种种生灭,生灭的法则,简单讲一个修行人你首先要遵守大自然的游戏规则,就是因缘生因缘灭这种游戏规则,要先体悟到生命的大自然的法则,就是缘生缘灭,缘起缘灭的真理,再来接近一步,继续就叫做照见五蕴皆空,如果你没有如实知,如实见,不了解生命的游戏规则,你的强烈的执着意识形态,你没有办法接受,突发状况的人生跟宇宙所产生种种的逆境,什么叫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就是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空间发生任何事,他都很平淡。因为他了解这是生灭,佛陀所悟到的生灭的自然的大自然的法则就是缘生缘灭,记得!你必须要接受任何一个时间、空间所发生的不幸,如果我们能够彻底的体悟到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如果你今天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我告诉诸位,你的苦还有得吃!什么叫做五蕴皆空?照见一切色法决定是苦、空、无常、无我、不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摘自惠律法师《八关斋戒开示》。所以在念佛念经的基础上真正做到都摄六根,让六根不攀缘执着外境很重要,多学习《金刚经》等般若经作为修净土的辅助,才能真正放得下,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懂得如何都摄六根等,很多人专修转念净土几十年还是不懂得如何放下身心世界,极乐世界就去不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34722.htm)

 

持名念佛的五种层次

唱佛號:

嘴巴跟著念,心里在打妄想,這不是在念佛,而是叫「唱佛」,但唱佛也比说闲话好多了,因为口中唱佛,还是有功德的。

散心念佛

知道自己在念佛,一边念佛,心里还是有一些妄想和杂念,杂念还满多的,但心里知道自己是在念佛,許多人把念加上口字成为唸,好像对又好像不对,如果沒有用口念,默念算不算念佛呢?应该是算,散心念有出声念与默念,出声念用口,默念用心。事实上念佛的念是念念不忘的意思,每一个念都想著佛,都跟佛相应,這才叫念佛。

專心念佛:

心无杂念妄想,不断的在同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上面,每一句每一字都清清楚楚,沒有妄念,如果有妄念,馬上高声、大声念佛,用耳根听到自己细细的声音,也注意听大众的声音,渐渐地妄念就会消失,自我执著心也会慢慢減少,烦恼也会慢慢平息。念佛就能念得非常舒畅、沒有阻碍。這种舍己从他的态度是修行的基本态度,也是消除业障的好方法。

 

一心念佛:

念佛念到不念而自念,念念相续,继续在念,不管有声无声,心里有佛号或沒佛号,都沒有离开「阿弥陀佛」的佛号,白天念、晚上念、走路念、吃飯也念,有時候佛号在口中或心里,但有沒有念出四字或六字佛号,己不是重要的,而是心不断的都在阿弥陀佛的佛号上。

无心念

这己经開悟了,不管心中有无佛号,念念時時处处都跟佛的悲愿与智慧完全相应。禪宗叫开悟,淨土宗叫亲见自性弥陀。快速念佛止靜后,还是继续不断的默念,虽然这時已经沒有人在念,但要記得刚才大众念佛的声音,心里继续不停的念,不要分心或打瞌睡。如果默念時,心里妄想很多,那就要数数念佛了,念一句佛号数一个数目字,从一数到十,念十句佛号,数到十以后,再从一开始,念一句佛号数一个数目。如此反复的知道自己在念佛,知道自己在数数目字。如果快速念佛停下来以后,心还是非常集中的、稳定的快速念佛,就不用数数念佛。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一、国无恶道愿  二、不堕恶趣愿  三、身悉金色愿  四、三十二相愿  五、身无差别愿

六、宿命通愿    七、天眼通愿    八、天耳通愿    九、他心通愿    十、神足通愿

十一、遍供诸佛愿    十二、定成正觉愿     十三、光明无量愿      十四、触光安乐愿

十五、寿命无量愿    十六、声闻无数愿     十七、诸佛称叹愿       十八、十念必生愿

十九、闻名发心愿    二十、临终接引愿     二一、悔过得生愿       二二、国无女人愿

二三、厌女转男愿    二四、莲花化生愿     二五、天人礼敬愿       二六、闻名得福愿

二七、修殊胜行愿    二八、国无不善愿     二九、住正定聚愿       三十、乐如漏尽愿

三一、不贪计身愿    三二、那罗延身愿     三三、光明慧辩愿       三四、善谈法要愿

三五、一生补处愿    三六、教化随意愿     三七、衣食自至愿       三八、应念受供愿

三九、庄严无尽愿    四十、无量色树愿     四一、树现佛刹愿       四二、彻照十方愿

四三、宝香普熏愿    四四、普等三昧愿     四五、定中供佛愿       四六、获陀罗尼愿

四七、闻名得忍愿    四八、现证不退愿

 

【按语】(阳光师姐评论: 下面的按语写得非常好,大力推荐!)按语作者:佚名

 

一般认为,往生净土纵然不是圣人,也要是智慧高超、精进勇猛的大修行人;纵然不是大修行人,也要是多善根的人。但经中说一生造恶无善的人,将来必堕三恶道受苦,在其临终将堕未堕之前,一念念佛也能往生,实是不可思议!

 

而今件往生案例,更是奇而又奇:

1. 往生者是鸡,而非人。

2. 鸡本身没有念佛,而完全由他人为之念佛。

3. 为鸡念佛之人并非高僧大德,也非久修功深,只是初学甚至不懂佛法之儿童。

4. 念佛者只是诚恳哀怜而散心称念,甚至心中默念,并非凝心定神清净观想等。

5. 念佛人数只是一、二人,并非多众。

6. 念佛时间很短,不过数声、数十声,数分钟而已。

7. 念佛正在鸡临受宰杀,恐怖万分,痛苦至极之际,完全没有平时悠闲安然。

8. 同天两件杀鸡案,同遇念佛,同蒙佛迎,效果全同。可见并非偶然,而有其必然因素。

 

此件奇特往生案例,是记者个人当日亲闻,且小孩子单纯质朴,童稚无欺,自然可信。何况三恶道众生念佛往生之事,古今多有记载。以今证古,古载不虚;以古证今,今事不谬。虽古今时异地异,而弥陀救度永无变异,佛法真理超越时空。

 

此件案例对我们有很多启发,也成为经文祖释的有力事证。

一、足证弥陀救度之殊胜、容易、不可思议!冥顽不灵之畜类,没有任何佛法听闻与修持,仅在临终被宰杀时,遇到有人为它念佛,即被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则任何人念佛皆能往生。

 

二、畜类众生,本来业力深重,难得解脱,但每日宰杀亿亿畜类,唯此一二能遇人为之念佛,可见自有其过去善根,显现今日因缘成熟,如《往生论》言:「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又因为畜类众生没有如人类之强烈分别念,所以当其受宰杀之时,有人为它念佛,阿弥陀佛当下来现之际,反而容易随顺彼佛名号愿力、光明摄取,直下随佛往生。如经言:「道之自然」,又言:「自然之所牵」。又言:「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这当然不是畜类众生有何修行力,而完全是随顺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之道自然之所牵的结果。

 

如《无量寿经》言: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得解脱。

《庄严经》言: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三、人道众生,因其思惟力、造作力强盛,如果趣顺善法,即容易超升;如果趣于邪思惟,造诸恶业,便直下堕落;但顺趣善法者少,邪思造恶者多,所以经说得人身如爪上尘,失人身如大地土。又虽修佛法,如果强烈执着于自己的分别心念,而不能遂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之救度,以为必须如何如何才可以往生,则于此最极殊胜法门,反成障碍。现前可见有些人满腹经论,但因不信阿弥陀佛救度法门,临终往往一塌糊涂,反而不如彼畜类众生庄严往生,此真大可哀者。经言:「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又叹「易往而无人!」当即指此种现象而言。所以得难得人身,应当趣顺善法,特别要随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之救度。

 

四、有三恶道众生素无修行而往生极乐,有人道众生种种勤修而难得往生。原因何在?唯在随顺与不随顺佛愿而已。可知,虽愿往生,而不信彼佛誓愿,强烈分别以为必须如何如何才能往生之念,实是障碍往生之罪魁祸首。若无此念,则一切人皆可念佛,念佛皆得往生。

 

五、阿弥陀佛名号与阿弥陀佛本身一体之故,如昙鸾大师说「名即法」,所谓「名体不二」,称名之时,佛即现前,善导大师说「应声来现」。又因名号与光明一体,所以称名之人必被佛光摄取,善导大师依《阿弥陀经》及《观经》解释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所以不论何人,只要称名念佛,则佛身即现,佛光即摄。如此例中,鸡虽不会念佛,但因有人念佛之故,阿弥陀佛立即显现,佛身既现,佛光即照,消除业障,施与安乐,即虽三恶道众生,见此光明,众苦皆息,一念回心,即生安乐。这是阿弥陀佛名号法尔自然的功能。

 

六、可知,为人助念,或超度生西,一切佛事皆不如念佛。因念其它经咒或观想,如果不是久有修持,心力集中,凝神不分,效果便大打折扣,甚至有负作用,而念佛只要开口,佛身即现,佛光即照。如本例为鸡念佛之人,只是初学佛者,或只是儿童根本不了解什么佛法,不过随口散心称念,甚至心中默念,弥陀同样前来迎接;并不要求是大法师,或老修行、功夫很深,因为阿弥陀佛「名体不二」、「光号不二」故。

 

七、也可知为什么身在危险急难处、黑暗恐怖处,只要念佛便立即消灾免难,恐怖消除,因为念佛佛即现前保护、佛即放光摄取的缘故。

 

八、凡是屠宰场、医院、火葬场、墓地、事故多发地等阴森不净场所,往往多业障戾气,使人心生不吉之兆,恐怖之感,这时若能念佛,不仅自身得佛身现前,佛光罩顶之保护而毫发无损,还能顺便利益有缘众生,度脱它们出苦,让它们心生感激。要知道在这些场所的众生往往很怨、很苦,如果人入其境而不念佛,就像一个人没有任何防护走在枪弹横飞的大街上,很容易中弹一样而被怨戾缠上。所以这些场合尤其要念佛,能避大灾难,积大福报,有大功德,有大利益。

 

九、遇到饭桌上有肉食,或口称或心中默念阿弥陀佛给这些被宰杀烧煮的众生,能减轻它们的痛苦与愤恨,甚至超生净土。所以最好吃素,如在有些场合不能全素,一定要心怀忏悔、慈悲,为这些被宰杀的众生默念佛号。如果毫无顾忌,一边大吃大喝,一边评点好吃不好吃等,这样被宰杀烧煮的众生一定痛苦不堪又愤恨难平,所有食者也就不可避免要受深重的业

 

十、总之,在任何场合下都要记得念佛,而不要有所顾忌,往往人有所顾忌的地方,也是造罪造业、不吉不净的地方,也即是最需要念佛以得佛助的地方,这时反而放弃念佛是不应该的。念佛要从平时养成习惯,愿生净土之人,不能自设条限,认为必须如何如何才能往生,而应当无条件随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之救度。

 

宣化上人开示:老子、孔子都是菩萨应化人间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提倡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可是,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达到的,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法。

  

孔子是中国空前绝后的大圣人,是先知先觉者,他有相当的来历。

 

孔子为什么生在中国?本来孔子前生是佛教里边的水月童子,也就像善财童子一样;

 

而中国的老子——道教的祖师,就是佛教老迦叶的化身。

 

孔子是水月童子化身;颜回呢,就是佛教里头的明月儒童化身。

  

为什么迦叶祖师化身成老子?为什么水月童子化身做为孔子?为什么明月儒童化身成颜回?这就是因为佛教大乘根性的因缘到了中国,所以这一班佛教的菩萨就争先恐后地到中国,为的就是给佛教开路。他们把佛教的马路先修好了,那么等佛教传到中国,这一些大乘根性的人就容易接受。

 

不然,佛教传到中国时,一般人也没有学道教,也没有学儒教;那么佛教虽然高深,也没有人懂,也没有人接受,是很费力的。

 

于是老迦叶也不辞辛苦,先到中国化身做老子。怎么叫老子呢?因为他一出生头发也白了,胡子也白了,一出生已经就老了,所以叫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音“单”),他到中国来,不断地努力提倡道教,而不说是佛教;水月童子呢,就提倡儒教,就这么开了两条平坦的道。所以等到以后佛教传到中国,就水到渠成,很多人都接受佛教的道理。

 

中国的儒教,就譬如小学的学生刚刚入学门,所研究的都是小孩子容易懂的道理。那么以后就升到中学,中国道教的道理就譬如中学的课程。中学读完了,就要读大学,那么,佛教的课程就是大学的课程。

 

所以儒、释、道三教是三而一,一而三。小学是为中学预备的,中学是为大学预备的,大学是为所有想要深造学问的老百姓而预备的,所以有小学、中学、大学。佛教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一所大学。

  

虽然这所大学在这儿,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进大学,还有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的,所以有很多人不认识佛教,不知道佛教是什么,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虽有小学也有中学,可是所有的小孩子不一定都能进得小学;所有该读中学程度的学生,也不一定完全会进中学,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中国来讲,儒教是小学的课程,其它的宗教可以说都是中学的课程,而佛教是包罗万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教的大学。那么其中不认字的人、不能进大学、不能进中学、不能进小学的人还是很多。

  

儒教的孔子也有五眼六通,他也具足相当的智能,智能渊博,所以孔子出生的时候有麟吐玉书的祥瑞之相。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学习了生脱死的法,可是虽然有这个志气,还没有真正下决心。

  

“三十而立”,等到三十岁时,才下了决心,一定要修行了。

  

“四十而不惑”,等到四十岁的时候,他一切的怀疑、疑惑、迷惑都断了,所以说不惑。不惑就是不动心了,也就是孟子说他四十不动心一样的道理。什么事情不动心?财、色、名、食、睡不动心了。财,他也不贪,适可而止;色,他也不贪;名,他也不贪;食,好东西他也不贪;睡,也不贪睡觉。不惑,也就是不迷惑了,般若智能现前了。

  

“五十而知天命”,等到孔子五十岁,真正得到宿命通了。这个天命也就是宿命通,他能知道做人的生命哲学是什么;也知道人的宿命——人的过去生是怎么回事。

  

“六十而耳顺”,等到六十岁时,他有耳顺的功夫了。耳顺,在一般世俗人所讲,可以说是有天眼通、天耳通了。一般世俗人说千里眼、顺风耳,也就是天耳、天眼的作用。

  

“七十而从心所欲”,等到七十岁了,他得到了漏尽通。得到漏尽通,那么这时他的工作完成了。他为了把佛教的路给铺好,所以要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德;又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又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三纲领,把佛教的路给开了一半。

  

格物,什么叫格物?我们一般老学究、老读书人都懂的,就是要把自己的物欲革去,革除你的习气毛病,你的妄想。

 

这物欲,就包括你的嗜好,包括你所放不下的东西,这些都是一个欲,都要革除去。你能革除物欲,然后你的智能才能开朗,才能现前,所以要致知。

 

致知又要诚意;你诚意了,然后就正心;你能正心,然后修身。你心若不正,身就不能修,意若不诚,心也不能正,这是一套的,一步一步的。身修,然后家也齐、国也治,这就是孔子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可以说包括世间法和出世法的意义。 (止定静安虑得

  

不过儒家只知道世间法,而不注重出世法,所以它是个小学;它讲五伦八德,兄弟父母祖有五伦,八德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就把佛教的路给铺了一半。

 

道教呢,又把佛教的路铺了一半;道教就叫人去欲断爱,不过没有像佛教说的那么肯定。

致虚极,守静笃

道教说: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无,惟见于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的这个神是好清净的,可是人这个心就不老实,像只马猴,跳上跳下,向南跑向北跑,所以说“心马意猿猴”,心像匹马,意像只猿猴,它是不老实的。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人这个心是好清净的,可是欲念在那儿牵着它,叫它不清净。“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就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等到这个“寂无所寂”了,欲岂能生?你清净到极点,澄清到极点了,自然就没有欲了。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清净。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提倡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这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达到出世法,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法。

  

所以一般人都赞叹孔子,无论是他的学生也好,或是一般的社会人士也好,都说他德配天地、道贯古今,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博学多能,学的也多,能力也广。

  

所以各位学佛法的人,先要把道教、儒教的道理也弄通了,然后你对佛法的道理,自然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