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朱德评价:中国摄影美学-----龙熹祖(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13:12
中国摄影美学(一)
作者简介:
龙熹祖,著名摄影家,摄影理论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现代图像艺术学院院长。多年从事摄影理论研究并创建中国第一个图像艺术专业,于1994年成立中国第一个图像研究所,2000年创建中国第一所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全方位培养现代图像艺术人才。
学院地址:北京市温泉,现代图像艺术学院 邮编:100095 电话:010-62456644-3288 013910052284
摄影作为艺术殿堂中的一员,当今正在飞速发展。然而,一般来说,摄影艺术的理论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理论队伍的素质也不令人乐观。可能正是因为这样(当然不仅因为这样一个因素)。对摄影艺术的偏见和贬抑之辞,一百多年来不绝于耳。在已出版的有些有关美学概论和原理方面的著作中,在艺术分类的章节时,摄影艺术未被包括在艺术门类之内。甚至时至1980年,有的文化干部还宣称:我们经常讲文艺,这包括文学和艺术两个东西,艺术有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最后是电影,算是第七种艺术,是最年轻的小兄弟云云,他们仍然把摄影艺术排除在艺术之门外。其实,在电影艺术之前,还有一位小哥哥--摄影艺术,电影是摄影派生出来的,也忘了它还有一位小弟弟--电视艺术。
这种普遍忽视摄影艺术的社会原因,是由于摄影艺术太年轻,诞生至今才150多年。摄影技术的迅猛发展,从国内到国外的摄影界,都有重技术、轻艺术;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还未能建立起较系统的艺术理论体系,摄影美学更是空白……我们摄影理论界还处于草创时期,当然就没有自己丰富而完备的艺术理论提供给美学家们研究了。
中国的摄影艺术要求得到大的发展,必须加强自己的理论建设。呼吁建立中国的摄影艺术理论体系,已成为摄影界的共同心声。然而,这又不是一个口头说说而已的事情。中国的摄影艺术理论体系如果建立?这是有许多工作要做的。其中最主要的:一是要组织力量结合实际,总结摄影艺术创作各类题材、体裁、风格、流派的经验、规律;二是要系统整理、研究我国及世界各国的摄影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只有这两个方面都下了功夫,掌握了十分丰富、准确材料,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摄影艺术特征和规律的、具有科学性的理论体系。其中,对中国近代摄影美学思想、艺术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无疑是建造摄影艺术理论大厦的整个庞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基于以上考虑,积历年搜集、钩沉所得,编成:《中国近代摄影艺术美学文选》,它基本上概括、包容了中国摄影艺术有史以来至解放前夕的摄影美学思想和理论成果。
通过这些年来断断续续的发掘、收集、整理、研讨,感到中国近代摄影美学思想及有关著述还是比较丰富的,对摄影美学和艺术的基础理论的问题,它都有所涉及,并有比较深刻、独到的见解。对这门新兴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它起了积极的影响和开拓作用。直到今天它们仍然在学术上闪烁着耀眼的光彩。社会上一些人对摄影艺术的一些漠视、偏见,实在是与他们对我国摄影艺术和摄影艺术理论的了解不够有关。我们队伍中一切疑虑重重、缺乏信心、妄自匪薄的情绪更是不应有的。读了这份远不能说已经收集得比较齐全的我国近代有关摄影美学、艺术的论著,会给我们增添信心和自豪。努力继承这份宝贵的摄影遗产,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彼时彼地的具体历史条件,分析它的利弊得失,必能获得丰富的理论滋补,丰富、加强我们今天的摄影理论建设。
中国近代的摄影美学、艺术理论著作,是哪些先驱者创造的?它有哪些启示和教益?中国的摄影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有哪些重要建树?在我们为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摄影艺术理论体系的宏伟工程中,它将起什么样的作用、占据着何等的地位?这是编者时刻萦回脑际,同时这也会是一切关心中国摄影理论建设的人所希望知道的。下边,试举数端,略加阐发,就教于方家和读者们。
影艺术史表明:一定的艺术是顺应时代审美需要,同时又以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物质技术条件为基础,才能应运而生。摄影艺术是在由文艺复兴创造的西方艺术高峰之后诞生的,但从15世纪到18世纪,它们在造型艺术方面再也没有足以引起狂波巨澜和惊世骇俗的创举、杰作和巨人。在这相对平静、平庸的死水微澜中,1839年法国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宣布的达盖尔摄影的发明,给整个社会和艺术界投掷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极大震惊和强烈反响,不少画家甚至哀叹从此他们将失去赖以糊口以引以自豪的独家垄断的肖像画事业。这种多虑、忧心忡忡当然是不必要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绘画决不会被摄影所代替,然摄影作用也不庸低估。因为摄影将给整个社会生活以及科学技术以至工农业生产以巨大冲击和帮助,对艺术的震荡和影响更是不言而喻。摄影很快风靡一时,风行世界,也传到古老的闭关自守的中国。本来,中国古代科学家对摄影的原理、光学的理论以至现代严格意义上的摄影术,如清未邹伯奇就进行过独创性研究。只是封建社会的桎梏,这些成果得不到支持、推广、应用,才湮没无闻。摄影术公布10年后,开始流行至中国,起初只是宫廷和达官贵人猪奇之物,到本世纪初才被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掌握并运用于艺术创作,产生了美术摄影,即摄影艺术。
丹纳在《英国文学史》中说过:当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新的艺术时,总会有一两个天才人物应运而生。“当新兴的摄影艺术在我国传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时候,确实有批天才的人物和杰出者在为它奔走呼号,摄影创作实践是这样,摄影理论的创造也是这样。在我们纵览中国早期摄影美学、艺术论著的时候,这种感受是更加强烈了。我们感到自豪,我们引为骄傲,国为有这样一些天才的人物和杰出的人物曾经关怀摄影艺术,从美学和艺术学的角度对摄影艺术进行过切实中肯、又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述,特别思想界、学术界、艺术界、摄影界的先贤们的贡献更是我们不能忘怀的。同样也无庸讳言,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摄影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我们不因言废人,也不因人废言。其中有的人后来落伍了、颓废了,个别的甚至堕落了。我们应该整理研究、学习、继承的,是那些堪称楷模的民族精华和艺术先驱者的宝贵精神财富。”
首先要提到的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鲁迅。他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文人、叭八狗,他始终关注改造愚昧落后的“国民性”,为中国的革命文学贡献了毕生精力。同时,他高屋建瓴,目光四射,也写下光辉的摄影篇章。其中最主要的是《论照相之类》、《从孩子的照相谈起》。他不仅描述了摄影刚刚传入中国时各阶层人士的不同照相观,也或褒或贬地对当时的摄影风气进行评介,要主要的是他对摄影创作主体--摄影者的思想、气质、审美理想之不同决定了照片的风格、内涵,做了深刻论述。其中包括了很深广的思想、美学、艺术见解。在《范爱农》和《藤野先生》这两篇文章里,从照片对揭露敌人的实证作用和照片也是激励、鼓舞自己的重要艺术手段这两个方面阐述了摄影作用。在他的《自题小像》的名持:“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革命抱负,他重视运用摄影及运用摄影配诗的形式来传情达意。鲁迅先生的思想遗产,包括摄影思想遗产,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继承的。
其次,我们要讲康有为先生。八九十年前,当我中华民族灾难空前的时刻,当广大人民处于内忧外患的重压之下的时候,是康有为投袂奋进,秉笔疾书,慷慨陈词,号召人民起来革新图存,表现一个伟大爱国主义者的崇高精神。康有为一生为推动和实现戊戌变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不仅是维新运动的领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学问家,在摄影艺术理论上的功绩,也是我们摄影界所不能忘记的。康有为是我国摄影史上比较早地从审美感受和艺术表现角度来评述照片的。1923年,他亲笔为欧阳慧锵著《摄影指南》一书题字、作序,同时,他在这本书里,对13幅摄影作品逐张写了所谓“画意”性评语。正如当时把摄影艺术或艺术摄影叫作"美术摄影"一样,“画意”性评语,即审美的艺术的鉴赏和评论。这些评语虽然都很简短,有的几个字,有的几十个字,但在摄影美学上的开拓意义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