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往事 在线阅读:从老子的《道德经》谈到道德教育思想【原创】 - 蓝蓝泉州湾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4:23:50

从老子的《道德经》谈到道德教育思想【原创】

郭艺声专辑 2010-04-20 11:38:09 阅读463 评论75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文/泉州一中郭艺声 

             黄山图/蓝蓝泉州湾  老子图/中一

 关键词:上善若水,道法自然,明道立德,持以三宝,行不言之教。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哲学全书,是老子的传世之作.。老子高瞻远瞩,深入研究了自然的本质,宇宙的构造,生命的奥妙,人类的秉性,社会的生成。深入解剖人生,积极介入人生;冷静地睿智的把握了宇宙人生的本质与规律。那就是“道”。

为了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法治国,依德治国。提高全国人民的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胡锦涛主席倡导“八荣八耻”。在今年2009年又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心。今天我们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弘扬和光大老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是教育战线的领域和前沿。目前在全国许多中小学校出现了部份学生浏览手机上网中一些极不健康的黄色网页和游戏。许多学生心理偏差,行为出格,打架斗殴,早恋,早孕等现象。引起了高层及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如何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如何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身心能够健康成长。这对老师和家长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以下从五个方面谈述老子《道德经》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上善若水    在道德教育中,老子非常重视“善”字。“善”字有多种解释。比如善良,善长,美好,善于等。“上善”的善字是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它与“恶“相对。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符合其道德原则的规范的行为的肯定评价。深入地说,善的本质规模,层次并不相同。善有真假,有大有小,有偏有正,有丰有满,有难有易,有上有下……。老子形象地教育我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第八章)。老子提倡“上德”,“上德若谷”。(第四十一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第三十八章)最完善的德性,好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争私利。居处众人所厌恶的地方,因此,几乎同于大道。上善之人,如水之性。老子以水的德性。来比喻大道的德性。倡导世人应当向水的德性学习,善利万物。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的高尚精神。是世代人类进步所尊崇的高尚的品质,道德行为。也是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奉献精神。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中,就是体现了这种“上善”的无私奉献精神。老子特别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老师承担着弘扬大道,使百姓民众(包括学生)复归于淳朴,敦厚的重任。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五善”。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就是要像有道的圣人那样;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学生之心为心,像慈爱自己的子女一样。慈爱学生,慈爱被教育的对象。

二.明道立德    老子认为,做一个有道德的真正的人。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宇宙自然永恒不变的大道及其与人的关系。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第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第五十一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老子说的道是宇宙万物本源,同时又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知道,懂得大道的根本规律叫作明白,也就是明道。人类总是在大自然中去探索发现,去实践,去思考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树立这三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懂得如何去处世待物。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与事物与人和谐相处,共创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这就是明道立德。

三.持有三宝    所谓三宝,老子说“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第六十七章)三宝是老子大道的三个根本特性。是出乎自然的本性,出乎“玄德”的显现。慈、爱也,上爱下曰慈。子孝爱父母亦曰慈,凡爱怜他人皆曰慈。慈在现代家庭、单位、学校、社会各界美德规化中,无所不在。如何教育学生要学会尊老爱幼,善于与同学和睦相处,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慈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俭、约也,不敢放侈之意。天下归于俭,则奢侈之风不行。性情归于俭,则六淫之乱不生。故俭者,主收敛节止之义。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毛泽东主席一贯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要艰苦朴素,励行节约,勤俭建国。

不敢为天下先,是有谦让之义。老子不是不要先,而是不敢妄为天下先,是后而不先。“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第七章)“欲先民,必以身后之。”(第六十章)正是圣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天下莫之能先。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大当选总书记后不久,带领中央领导班子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重温毛主席关于“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要把三宝的本性,特征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得到一个良好的启迪。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实践,在实践中体验这种美德带来的愉悦。

四.行不言之教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第四十九章)是老子做人的宗旨。从百姓心出发,要求“以身子为天下,”(第十三章)确定“以道莅天下,爱民治邦”为己任,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辅万物之自然为基本原则。这就是必须深知万物的自然,重视对道 的知。“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把教育,教化人们与处理爱民治邦之事,并列为道治天下不可分割的两大任务。是符合客观教育规律。行不言之教,表明对教育是要求积极可行的。用不言的方法,起到不言的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行不言之教重视实际的巨大教育影响作用。强调在生活,学习中,在实践中认真去观察,去向各种人学习,去伪存真,去之粗粕,取之精华。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榜样。榜样是潜以默化的,榜样具有示范性,它必然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牵引作用。学生对老师、家长的崇拜、尊重。必然会激励、激活学生的潜能。自学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信息,进而净化心灵深处的意识。正确 树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的层次。行不言之教,也是教育本质的效应。

五.遵循“道法自然”的教育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自然,就是宇宙万物最根本的总规律,总特征。自然,就是它自己是这样(自己如此),它本来就是这样(本来如此),它究竟就是这样(究竟如此)。不受外力影响,自然而然,不期然而然。不可分析解释,不能追问究竟。自然是最高的准则,是最根本的终极的规律。自然 是道的最高,最根本,最本质的本性。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说道的本质是自然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效法自然,即效法自然的客观规律)。在教育领域,就是一切按照教育规律办事。道法自然,就要辅其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辅助万物的自然面前不敢妄为。要根据事物本性,把握事物的特殊性,着力于在“辅”字上下功夫。辅其自然,引导事物往好的方面,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首先,教师要深入学习实践教学规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志向、特长、以及后天的主客观因素等)。一切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扬长避短,辅其自然 。善“辅”的结果,必然大顺乎自然。“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则乃至大顺”。(第六十五章)在教育领域,就是要认识事物的本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由必然到自然,到人的自由的飞跃。实现人之所以作为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真正身心的愉悦。遵循“道法自然”的教学规律,有着不可低估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