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附中李明霞: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教程 作者:王瑞亭师傅 南京全国师资培养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13:52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教程  (一)
作者:王瑞亭师傅

普及功法
一、概述
中华气功门派众多,在练功的方法上也各有千秋。中华气功的功法不仅各派之间差异大,而且在同一个派系中也有所不同,甚至因人而异。这是丰富的中华气功源远流长的历史写照,也是地域环境、天人合一诸因素的共同集合。
“内劲一指禅”功法,是我国福建少林寺特有的练功术。它历经数百年十几个朝代的提炼、充实,成为武术界推祟的上乘功法。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动功,也不同于一般的禅林静功,而是一派包括动功、静功、“竞技”、“技击”等功法的独特门户。“内劲一指禅”功法繁多,训练方法也奇特。训练中虽不强调入静和意守,但对姿势的正确性,动作的先后次序要求特别严格。它能疏通经络、调整人体的气血,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从而起到祛病健身,益智延年,精、气、神、力合一的作用。坚持练此功法,功底随时间而深厚,不仅可以“外气内收”积蓄“内劲”,而且可以“内气外放”为患者导引治病。本功法的“外放气”,对骨伤科、神经科、内科等疑难杂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内劲一指禅”的“内劲”,是指人体活动的能量,是蕴藏在人体内的潜能,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禅”,是梵语,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一指”,通常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必须再加上一个特殊的、关键性的训练方法,即十个手指与十个足趾有系统、有规律地扳动和按动的锻炼。十指与十趾,分别为人体十二正经的起点或末端。手指的扳动和足趾的按动,不仅可以积蓄“内劲”、调节释放“内劲”,而且还简便易学,可以提高练功的效能,使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的传人——阙阿水先师是江苏省苏州人。他家境贫寒,七岁就被送入寺门当苦行僧。他随福建少林寺武僧杜顺彪法师习武,学得“内劲一指禅”绝技真功。那时,佛门戒律森严,功法秘不外传,一切动作、功理,全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和心记,所以懂得此功法的人很少。解放后,他在党和政府的教育下,觉悟不断提高,于是开门纳徒授教,将长期埋没的国宝——“内劲一指禅”功法公诸于世,造福人民,从而受到党和人民的赞誉。
十年动乱后,阙阿水先师出任上海中医学院气功研究室顾问,与科技工作者合作,开创了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气功的新纪元。1980年中国科学院出版的大百科全书年鉴记载了他及其儿子阙巧根关于“内劲一指禅”气功“气”的实验成果,使气功载入了科技史册。
“内劲站桩功”功法,是“内劲一指禅”普及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独具特色的“内劲一指禅”功法,结合中华武术内家拳的内功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而形成的动静相济,不要意守,无需入静,以气带力,气感快、足,没有偏差等特点,使初学者易于接受,从而受到了气功界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称赞。
内劲站桩功的特点
动静双修  动以炼气  静以养气  互相配合
动静相济  坚持锻炼  效果显著  内劲桩功
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静为基础  动为功用
马步站桩  上虚下实  十趾抓地  如树生根
无需意守  气大力粗  以势运气  循环如常
以气推力  有松有紧  以气带力  收放自如
有收有放  功力倍增  双目贯注  气息如生
有形无形  力随气生  发挥运用  内走经络
外走皮层  气走骨髓  节节相通  骨坚筋健
扳动手指  充实调动  各经经气  五脏六腑
滋润旺盛  阴阳平衡  气血畅通  四通八达
扶正祛邪  百病少生  益寿延年  大功乃成
二、热身法
“热身法”是本功法练功前的一套准备动作。汉代大医学家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比如户枢终不朽也。”根据这一认识和本人二十多年的练功实践,从“心意六和”(“心意六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和气与力合的“内三合”,及手与足合、肘与膝合和肩与胯合的“外三合”的总称。)拳之精粹中总结出了摇、摩、转、压、提、拉、搓、曲、摩丹田等一套动作,并把这些动作联系起来,使之既可作为练本功法前的准备动作,又可成为一套独立的体育医疗方法,名为“热身法”或“丹田功”。
“热身法”动作简单,锻炼时节奏明快,姿势潇洒,舒展大方。在动作形状上模仿“心意六合”十大形中的一些基本动作;在步法上有虚、蹬、前、后、鸡、熊步等基本步型。锻炼时要求动作协调、配合呼吸,做到既不松软飘浮,又不僵硬呆板,而是灵活自然、轻松自如;目视前方,炯炯有神,周身充满力量;下步有力,敦实像棵苍松,显示出很沉稳的气度。
“热身法”与一般体育运动又有所不同,它不是短期内身体的激烈运动,而是以特定的动作,循序渐进地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晋代许逊在《灵剑子》一书中说:“气若功成,筋骨和柔,百关调畅。”练此法是以锻炼全身关节为主,并以此带动四肢乃至全身关节骨骼,进而牵动内脏各器官运动,逐渐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全身肢体关节、韧带、骨骼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使初练本功法者,在站桩时减少出现上身关节僵硬、肌肉不能放松的现象,同时也可使训练有素者在站桩时能更快地进入“气功态”,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热身法”之所以能成为一套“体育医疗”方法,在于它可以防治许多疾病。《灵枢·邪客篇》说:“肺心有邪,其气留滞两腋;肝胆有邪,其气留滞两肋。”热身法的前两节(摇膀子、摩肩),不仅可以活利关节,防治“漏肩风”,而且还有祛除心肺和肝胆邪气的功用。因此,练这两节动作后,往往感到心胸分外舒畅,并能消除疲劳,增强肩、臂、肘、腕、腰、胯、膝、踝的蓄势和发内劲功。第三节至第九节的转、压、提、拉、搓、曲、磨丹田等动作,名称通俗形象。如“鹰爪恨天无环”(即压丹田),意思是说天若有环则要将“天拉下来”。它的功用是增大肺活量,增强胸肌、三角肌和腹肌的力量,锻炼肩、肘、胸等各部关节,同时有补心、益脾、和胃,使之气血充盈流畅无阻、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治疗肩、胸、肘、肋各部损伤的后遗症,以及矫正鸡胸、背前躬、辅助治疗慢性气管炎等均有很好的效果。而搓、曲丹田,实际上是练腰和肾。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腰为肾之府。因此,无论什么拳种和体育运动,包括生产劳动,一个人腰杆不硬就要逊色。实践证明,练这两节动作有利于通带脉,通腰背气血,强腰固肾,增强呼吸系统和肠道系统的功能,而且还有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作用。“热身法”的医疗价值,概括起来说是:“活利关节,按摩内脏,疏经活血,平秘阴阳。”患者可根据各节动作的不同保健作用,选做或重点做若干节;每节动作锻炼的次数,则应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而定,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留有余劲”。
1.摇膀子——摇丹田
预备姿势:直立。先将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前弓步;右手在右膝外侧,掌心向前,手指并拢;左手掌心向上,放于左腰际;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1)。
动作:右臂向前上方绕环至肩上时,掌心外翻向后,同时转腰,带动手臂继续向后下方绕环,经体侧复原(图2)。手臂成车轮状旋转一圈为一次,做20次。右侧做完了再做左侧,要求同上,全做完了恢复直立。
要求:动作时手臂要伸直,速度先慢后快;目视前方,上身保持正直,勿前俯后仰;腿保持弓步,重心要平稳,脚跟不抬起,自然呼吸。
功用:打开“气门”——极泉穴、章门穴、京门穴;沟通、接收宇宙相应“信息”;活利关节,疏通手三阴、手三阳经络,对防治肩周炎、骨质增生等肩部疾患有疗效。
2.摩肩——摩丹田
预备姿势:直立。两脚打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重心在两腿之间。转腰屈膝下蹲。身体向左转体90°。右肩在前下沉,右臂自然下垂于两膝之间;五指松直,拇指朝内,掌心内转向右;左手置于左腰胯后外侧,掌心朝外;左肩高于右肩,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3)。
动作:右肩带动肘和手直线向上拎起(似从井里打水上拎状),屈肘过头顶到最大限度,顺势向右转腰带动胯、膝、踝关节向右移动,右手臂经腋下沿右背部下行至右腰胯后外侧处,掌心向外,同时左肩下沉,向右转体至最大限度。左手臂沿左腿后侧下行,再前移到两膝之间,五指松直,拇指朝内,掌心内转向左,左臂自然下垂于两膝之间(图4);再似右臂那样上提,并顺势向左转腰带动胯、膝、踝关节向左转动。反复练习,左右各做20次后,恢复直立。
要求:动作时注意保持头、颈、脊柱中正,目视前方;肩、肘、腕、胯、膝、踝各关节同时转动,但脚不移动;自然呼吸;手上提、下行时动作要协调。
功用:活动六大关节,故又叫通“六关”(即肩、肘、腕、胯、膝、踝)。它不仅能促进气血流通,对关节痹痛、腰背酸痛有防治作用,还能内练五脏——又叫练“内五行”(即肝、心、脾、肺、肾)。即通过腰部及各大关节的转动,各内脏器官也得到有节奏的牵动和按摩,因此,对腹胀气滞、食欲不振、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患尤为有效。
摩肩动作,是模仿“心意六和”拳的熊形,练习它可为以后练行功打好基础。
3.猫洗脸——转丹田
预备姿势:直立。左脚向前方跨出半步,成左前虚步;右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右腿上;以腰为轴,转腰带动右肩向左转90°;右手掌心向内,手指朝上,距左“太阳”穴10厘米处成保护状;左手掌心向内并屈肘向后方拉足,护于左腰际;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5)。
动作:以腰为轴,转腰带动右肩向右转动90°,右掌随势下行似“猫洗脸”状,经左胸腹划弧至右腰际,右肘向后方拉足成三角形,手心向内成护腰状;同时左肩亦随之向右,左手掌心向内、向上划弧至距右“太阳”穴10厘米处(图6)。两手像“猫洗脸”似地频频在左右面部及胸腹成圆形轮番转动10次;换成右前虚步再做10次后恢复直立。
要求:动作时注意保持上身正直,上虚下实。以腰带肩,肩随腰转,手随肩转,收腹提肛,目视前方,自然呼吸。
功用:本节动作对内脏的按摩作用同“摩肩”。转丹田仿生于猫洗脸,可活动带脉,同时对肩周炎、颈椎病、腰扭伤等疾患有防治作用。
虚步站桩的练习,有助于增加下肢的力量,为以后锻炼提高功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动作柔中寓则,刚柔相济,用于技击则有防身进敌之功。
4.鹰爪恨天无环——压丹田
预备姿势:直立。
动作:右脚向前跨半步,屈膝,同时右手五指并拢,经右耳侧向上将臂举直,使右肋全部伸张开,似手风琴样地拉足;左手掌心向下,随势置于右肘下作保护势,同时用鼻吸气(本功法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基本原则是:“开吸合呼、升吸降呼。”)(图7);接着右手成鹰爪用力抓物势卷掌成拳,直线向下猛拉至拳与肩平,好似抓住“天的环”把天拉下来一样,肋骨此时就像手风琴似地合拢;同时两腿用力蹬直,挺胸,顶住上面向下的压力,使内脏受到上下两个力的挤压作用,左手护右肋,并用口迅速呼气有声(图8)。
要求:手臂上举要尽量伸直,下拉时要迅速有力,动作要清楚,一下一下地不能拖泥带水,动作过程中身体要保持正直,目视前方。右手右脚做完了再换左手左脚,重复交替进行,左右各做7次后恢复直立。
功用:锻炼“内五行”。通过上下肢肌群的相对力、腹肌的收缩以及深吸气后的突然快速呼气,使膈肌得到大幅度运动,从而扩大肺活量,增强胸肌、背阔肌、肱二头肌和腹肌的劲力,并对减肥(皮下脂肪)有成效,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注意:高血压和内脏下垂患者禁忌。
5.野马奔槽——提丹田
预备姿势:成立正势站立,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两臂伸直在左腿上方,十指松直,手背相靠,上身倾向出腿方向;目视正前方(图9)。
动作:两臂随掌心向下、向侧后方拉至最大限度,同时用鼻吸气,重心随势后移,右腿屈膝,左腿伸直,上身略后仰(图10);两臂继续下行,两手由掌变拳,经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冲提,同时用口迅速顺势短促呼气有声。上身亦随势前移,右腿用力蹬直,但脚不离地。两拳眼向外翻转,左拳在前与眉齐,右拳在后,靠近左手腕处与鼻平。头颈直正,目视正前方(图11)。做完7次后换右脚在前,再做7次,而后恢复直立。
要求:在两臂向后拉至最大限度时,前腿要蹬直,与上身、头颈在一直线上;冲拳后,头颈、躯干与后腿成一直线。
功用:加速吐故纳新。对治疗肺气肿、胸膜粘连、肠粘连、胃下垂、肾下垂等疾患有疗效。
通过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肘、肘推手连贯动作的导引,以提升中气,同时也有效地锻炼了下肢、腰背和上肢的劲力。本动作有较大的技击实用价值。
注意:高血压患者禁忌。
6.扁担——拉丹田
预备姿势:直立。左脚向前跨出半步,两脚尖朝前,重心在两脚之间,两手臂自然下垂。
动作:向右转体90°,掌心向上,两臂冉冉向上成侧平举(扁担式),左臂在前,右臂在后,转颈目视右手“劳宫”穴(图12)。两手翻掌向下划弧,下落于大腿两侧,重心下降并随势屈膝,向左转体至最大限度,随即直立,两臂平举,掌心向上,右臂在前,左臂在后,并转颈目视左手“劳宫”穴。做完10次后,换右脚在前,再做10次,然后恢复直立。
要求:两脚站立要稳实,转动时脚不要移动;动作要缓慢,协调、柔和,上身转动要以腰为轴,头随上身转动;两臂前后平举一定要像“扁担”那样尽量做到与肩成“一”字水平。两臂不能横举像门闩,或高举过肩,或低垂倾斜;头颈一定要转动目视后掌“劳宫”穴,自然呼吸。
功用:颈椎、腰椎为人之枢纽,经常练习本节转腰回顾动作,可使督脉、任脉、带脉通畅,脊柱灵活,增强平衡性。对眩晕症、咽喉炎、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椎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而展臂扩胸及两腿的屈伸,可增强上下肢肌肉的弹性,使血压降低,所以本节动作对防治高血压、肩周炎、胸膜粘连、肺气肿等疾患也有一定的作用。
7.搓草绳——搓丹田
预备姿势:成立正势站立。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左手掌心向上,置于左膝上,右手合于左手上,手指松直,头颈、腰、背均自然放松(图13)。
动作:收腹提气,右手用内劲沿左臂内侧向上提经胸前至右肩上,同时用鼻吸气(图14);接着右手用内劲再沿原路下搓复原,同时用口呼气有声。上提下搓各一次为一遍,做完7遍后,换右脚在前,再做7遍,然后恢复直立。
要求:上提时上身随势向侧后转动、扩胸,手尽量上提至肩上,前腿随势伸直,后腿略屈;下搓后,上身和两腿随之恢复原势;上下搓动时两脚均不得移动;一提一搓走内劲,气贯五指;呼吸要“细、匀、深、长”。
功用:本节动作又称“吐纳功”,一提一搓走内劲,有疏通手三阴经和壮大脏腑之气的作用。通过细、匀、深、长的呼吸,吐尽浊气,纳入清气,故名为“调息功”。可增强肺部和机体的气体交换功能,提高血液的含氧量,保证了对大脑和各脏腑器官氧气的供应,进而可消除脑部的淤血现象,振奋神经系统机能。本动作的前俯后仰,不仅对腰、腹、肩、背是良好的锻炼,而且可以锻炼提高胸腺的免疫功能。神经衰弱、失眠、眩晕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经常伤风感冒的虚症患者,可多练本节动作;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尤为适宜。
8.乌牛摆头——曲丹田
预备姿势:直立。左脚向左侧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腿之间,目视前方;右臂屈肘,前臂上举,掌心向后,手背靠腮,左手手心向下护档(图15)。
动作:屈右膝、左腿蹬直,重心右移,上身向右侧下方倾倒至最大限度,吐气(图16);随后立直身体,同时吸气,右手经胸前换成护裆掌;左手经胸前向面部划弧,掌心向后,手背贴近左腮;重心左移,上身向左侧下方倾至最大限度,屈左膝,右腿蹬直(同图16,惟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做7次后恢复直立。
要求:上身侧屈时、不要前俯后仰,头颈、躯干与腿成“拱形”曲线;目视前方;自然呼吸。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做。
功用:本动作较大幅度的左右侧弯运动,不仅可以加强腰腹、背部、脊柱、肌肉韧带的锻炼,而且还可以调理任脉。“腰为肾之府”,“肾主腰腿”,故本动作有外健腰腿,内固肝肾之功。亦属武术防护技击法之一。
9.磨豆腐——磨丹田
预备姿势:成立正势站立。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右前弓步;右手掌心朝下,五指松直,置于右胯前10厘米处;左手置于左胯旁,掌心向下;头颈正直,目视右手“外劳宫”(图17)。
动作:右手向左→向前→向右→向后成推磨状水平划圆至右胯前(图18、图19);腰随势转动,先向外转再向内转各划圆5次。换手、换脚后同上再各做5次。然后恢复直立。
要求:全身放松,动作要缓慢、柔和,上下协调,呼吸自然;划圆时手平带脉,做到“圆、大、松、平”;目视“外劳宫”。
功用:本节动作有启动带脉、平肝顺气和平衡阴阳及沟通、接收大地相应“信息”之功效。它也是为实现“外气内收”、“内气外放”打基础的必不可少的锻炼项目之一。可单独在花木丛中或空气清新之地反复做,持之以恒者,必将受益无穷。
“热身法”整套动作锻炼至此,周身会微微出汗,掌心会有不同程度的胀、麻、冷、热之感,神清目明,筋骨柔软,关节灵活,实为全身气机通畅之征,从而为练功者在马步站桩时尽快地进入“气功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马步站桩功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筑基功。
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支。它们遍布全身,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沟通内外,联系表里,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特的功能体系,使肌体内外上下统一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有“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之说。马步站桩功的机理,类似于“体外反搏”的原理,它通过调整和保持特定的“上虚下实”姿势,以增加心脏气血的回流量和上身各部的气血通量,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和改善微循环,使周身的经路畅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人老先从腿上老”,祛除疾病,健身益寿的目的。
预备姿势: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左右;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图20)。
起势:掌心相对,两臂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图21);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向外、再向前划弧(图22);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式(图23)。
站桩要领:
1.两脚与肩同宽;
2.两脚尖内扣10°左右;
3.十趾抓地,但不要过分用力;
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
5.收腹、提肛;
6.圆档、松腰、松胯;
7.含胸拔背;
8.虚领顶劲;
9.舌舐上腭;
10.目视前方;
11.鼻尖与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2.百会与会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3.虚腋;
14.沉肩坠肘;
15.前臂与地面平行;
16.两前臂互相平行;
17.中指根部与前臂成一直线;
18.手掌成瓦状;
19.手指成阶梯形,拇指与食指成鸭嘴形;
20.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
21.马步站桩时要做到“三个不要”和“一个强调”:不要入静;不要意守;不要将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
22.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
要求:每次站桩的时间不宜少于30分钟(初学者时间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架势可随着体力的增强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围内,架势越低,“体外反搏”的作用越强,“爆发力”越大)。

四、扳指(趾)法
扳指(趾)法,既是本功法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功法的关键所在。
练功中,当我们在马步站桩20分钟左右后,按照“2、4、1、5、3”的顺序,有规律地扳动手指(同时也尽可能地随之按压相应的足趾)时,体内会有温煦之感,手上的“气感”亦随之增强;有的人还会出现随着指、趾的扳动,身体也不自主地前俯后仰的微动,甚至剧烈地震动,并感到有一股热流在体内循环,周流不息。坚持练功3~6个月者,不仅能很快地祛除疾病,体力大增,而且会变得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全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其功力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气功师的水平。
“扳指(趾)法”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作用?
(一)在人类的发展中,人们靠手脑并用改造了客观世界,也改造了自身。在实践中,手与脑的进化互相促进,形成了密切的联系。现代的解剖学、生理学也告诉我们,人体各部在大脑皮质都有相应的机能定位,在手上亦有其代表区。“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这里所说的“心”,并非指解剖学的“心”,而是中医概念的“心”,它包含了大脑的功能)这两句俗话,就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手与大脑的密切关系。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也指出,人的十指与十趾,皆为人体十二正经交接之处所,并与奇经八脉相关联。就手而言,拇指为手太阴肺经之末端,食指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起点,中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末端,无名指为手少阳三焦经之起点,小指则既为手少阴心经之末端,又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起点。而手三阴、手三阳经脉,与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之间,又存在着“同气相通”的关系。加之我们训练中,在扳动手指时也尽可能地同时按压相应的足趾,因此,当我们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在气功状态下有目的、有规律地扳压指、趾所产生的“脉冲”信息,不仅会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手指运动能更多地给大脑细胞增加活力,而且还可同时作用于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以及相关的脏腑。“手针”的发现和应用,以及有的人会看“手相”,能用手诊病等,就是基于这一基本原理。
(二)手指和足趾的下按与上抬,可改变相关经络之气常规下流注的规律。因此,我们有规律地扳压指、趾,就可直接调节人体各经络之气的流量及其速率,从而促进气血的运行,疏通经络,激发、蓄练“内劲”(人体内在的潜能),起到加快练功进程的作用,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经络与脏腑是密切联系的,同时由于“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的关系,故气血运行之流量和传注,随着有规律地扳压指、趾而发生异变。因此,我们通过有目的地扳压指、趾,就可使脏腑气血充足,使病变之组织因得到濡养而得以修复,阴阳平衡。无病者,则可增强肌体的免疫力。这同针灸、推拿等通过刺激四肢末梢而作用于经络、脏腑的机理是一样的。
(四)“劳官”穴和“涌泉”穴(另还有百会穴)是人体与天地阴阳之气交换的三个主要“通道”或“窗口”中的两个;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十二正经又互相牵连,因此,我们无论扳压哪个指、趾,都可直接影响“劳宫”穴和“涌泉”穴之启闭;而“劳宫”穴和“涌泉”穴之开合,则可进一步强化其在采收和发放“气”的过程中的作用。
(五)天地是一大磁场,人体是一小磁场,手足又是人体中的小磁场。人体的磁场通常有序性较差,磁场强度较弱,其手上的磁场,一般仅有0.38高斯左右。而通过我们的特殊训练——有规律地扳压指、趾,因直接反复地切割其磁力线,就可使之逐步成为有序化,使磁场增强。据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专家组李梦华测试报告(《中华气功》1987第一期有报道),在学练本功法并受试的69人中,有14人从未练过气功,手上的磁场平均为0.38高斯,而练本功法12天后,手上的磁场平均提高到1.13高斯。可见,凡坚持练本功法半年者,其手上的磁场均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气功师的水平。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是“内气外放”型的功法,它有一整套的“练气”、“养气”、“采气”、“催气”、“聚气”、“放气”的方法,而“扳指法”,则是实现这一目地的手段。我们通过“扳指”,可激发经气的运行,祛病健身;通过“扳指”,可蓄练“内劲”,提高功力;通过“扳指”,则又可调节、控制“内气外放”的流量。它的道理,好比手电筒聚光,又像锁与钥匙的关系一样。通过“扳指法”这一特殊训练的人,在实施“内气外放”为他人导引治病时,无需作任何准备,随时可以“发功”,也可随意控制“气”流量的大小,甚至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随意调动相应的经络脏腑之“气”,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一到无所不到”的高级阶段——融合天地之精气与人体精、气、神、劲互通的奇妙境界。不仅如此,实践证明,通过扳指,还可开聪益智,延缓大脑细胞的衰老。
起势:继马步站桩10~20分钟后开始扳指
扳指顺序:1.食指;2.无名指;3.拇指;4.小指;5.中指。
扳指要领:两手放平,掌心朝下,手指放松伸直(此时脚趾亦同时放松),屈食指指掌关节(指间关节伸直),慢慢地压下食指;停1~1.5分钟后,食指慢慢抬至略高于原位后复原。停1~2秒钟后,再用此方法依次扳动其他各指(图24~图28)。五指均扳过一次为一遍,如有时间可连续扳3遍或5遍,再继续马步站桩5分钟左右即可做收势收功,或做后面的动功。
要求:
1.扳指时各指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
2.不可漏扳或多扳;
3.手指压下和抬起的速度要缓慢,以免发生意外;
4.扳指时要尽可能地同时按压相应的脚趾;
5.如发现有头晕现象,不必害怕,做收势休息片刻。喝点热茶即可消失。

五、动功
动功又称“内劲站桩功”,它是在马步站桩基础上及马步站桩后进行锻炼的桩势。它仍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并讲究以势运气,以气助力,以力带气,从而达到“气血并练”、“劲气并练”、“表里并练”,使气、力倍增,促进全身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它主练能量的贮存和释放,增强双手“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功能。
1.双臂揽月
预备姿势:继马步站桩姿势。
动作:双手向胸前慢慢揽拢,中指相对,两臂交错,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互相干行,相距约1O厘米;掌心朝下,手指成阶梯形;右手“劳宫”穴对准左臂的“曲池”穴,左手的“外劳宫”对准右臂的“少海”穴(图29)。揽月5分钟后手指松直,随即两臂向两侧同时缓缓拉开,如同大鹏展翅——谓之“拉气”(图30);略停1~3秒钟,然后再沿原路复原——谓之“进气”。反复做7次。
要求:不要耸肩缩颈,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揽月时自然呼吸,拉动时开吸合呼;拉开后,两臂不伸直,两手的“合谷”穴相对。
功用:通过“劳宫”穴作用于“曲池”和“少海”两穴,使两臂的经气互相渗透,气血贯通,并调节其平衡。而通过两手臂的“拉气”、“进气”,则可疏通手三阴、手三阳经脉。
2.抱球
预备姿势:继“双臂揽月”后。
动作:右手在上平“膻中”穴,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阙”穴,翻掌朝上;两手“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图31),距身体约10厘米。抱球5分钟后,两手同时缓缓地上下拉开,右手拉至平“百会”穴,左手拉至平“会阴”穴(图32)——谓之“拉气”;到位后停1~3秒,再缓缓地合拢——谓之“压气”。停1~3秒钟后再拉……如此反复拉压7遍。
要求:手势同马步站桩时要求,抱球时右手拇指不得指向胸部,自然呼吸;拉动时开吸合呼。
功用:两手“劳宫”穴相对在体前成“抱球状”,通过内外感应以强化中焦之气;当两手在胸腹前上下拉动时,则导引三焦之气贯穿带脉并作用在任脉的承浆、天突、膻中、中脘、神阙、关元等穴,调理并强化任脉、冲脉(因其夹行于中脉两侧)和带脉之经气。久练之可促进“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并可防治月经不调等妇科病及内分泌失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3.十字手
预备姿势:继“抱球”后,直立,两手在胸前10厘米处交叉成“十字手”,上缺口平“天突”穴(图33)。
动作:十趾抓地,收腹提气,腿部发力,推动腰、背、肩、臂、十指朝上成立掌,两臂同时用内劲向前推出,将劲气推运至掌根,推到尽头后放松(图34),将手收回胸前。十字手推出时吐气,收回时吸气,一推一收为一遍,做7遍。
要求:力发于根,自下而上节节贯通。前推时填背,收回时坐背。前推时不要耸肩缩颈,头颈切忌用力,以免血压升高。
功用:两臂用内劲尽量前推时,背部肌肉、韧带亦受到牵拉,脊髓也随之上升,劲气亦由下而上贯通督脉;放松收回时,劲气仍循督脉而回。这样,一紧一松,久练之则劲气相随,气大力粗,督脉自然通畅。
4.丹凤朝阳
预备姿势:继“十字手”后,双手成仰掌护腰待发势(图35)。
动作:右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劲自下而上发于脚跟而贯通至掌指,用内劲向前平推,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图36);向左手方向划弧,在左手上约10厘米处两手“劳宫”穴相对(图37),停2~3秒钟,然后沿原路返回,至手臂伸直时再翻掌向上,收回腰际仍成待发势。右手动作同上,一左一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7遍。
要求:前推时,头颈正直,忌用力,目视前方。动作要节奏分明,不要“拖泥带水”,自然呼吸。
功用:手前推时,劲气由脏腑而出“内气外放”,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而达掌指;收手时则“外气内收”,气循原路而回。练此功气的脉冲量很大,久练之则气大力粗。
5.仙人指路
预备姿势:与“丹凤朝阳”预备姿势同(图35)。
动作:两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掌、肘、肩运动,均匀地用内劲向前平推,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图38),蓄劲而收回腰际(图39),再恢复原待发势。做7遍。
要求:推手时劲气的走向是以脚为根,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臂,臂推手。推手时呼气,收手时吸气。头颈忌用力,目视前方。
功用:本桩势将全身的劲气运至双手,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而发、由“章门”穴而回。外练之不仅可以增强肩、臂、掌、指的劲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双手“内气外放”的功能,达到能双手“发气”的目的。
6.力劈华山
预备姿势: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脚之间;两腕交叉于胸前约10厘米处,指尖朝上(图40)。
动作:手指朝上,用内劲向上举起直插云霄,双臂伸直(图41),同时吸气;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图42)。同时呼气;放松,略停1~3秒,双手从裆下直线缓缓向上提至胸前,同时吸气;直腰,两手松直,指尖朝上,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呼气。做7遍。
要求:下劈时腿要挺直;劈下后不低头,目视前方。
功用:本动作劲发于腰部,力运四肢末梢,气走手、足三阴三阳经。久练之则气走全身、百脉通畅。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忌用力过猛。
7.海底捞月、怀中抱月
预备姿势:同“力劈华山”的预备姿势(图40)。
动作:两手掌心朝前,成拉幕状缓缓向左右水平分开,坐腕,用力向两侧平推成“大字桩”(图43),贯气于掌根,同时吸气;松腕,手放平,弯腰,手缓缓下落捞月(海底捞月),屈腕,指尖相对(图44),同时呼气;向上捞起,上身随势而起,直腰屈肘,两臂运动,掌指着力,似抱重物状缓缓端起至胸前(怀中抱月),同时吸气(图45);两手交叉于胸前,同时呼气,恢复预备姿势。反复做7遍。
要求:弯腰捞月时两腿要挺直,不低头,目视前方;上身随势而起时,要垂肩坠肘,颈部不僵直。
功用:海底捞月,气贯掌指,蓄劲待发;向上捞起,则锻炼腰背,通手六经脉,并可提升“中气”。故对内脏下垂疾患有一定疗效。
8.霸王举鼎
预备姿势:继“海底捞月”中的“怀中抱月”势(图45)。
动作:接上式,两手缓缓用力上托至锁骨处放松,前臂内旋,翻掌向上,中指相对,用内劲徐徐上举,腰、腿、臂均用力挺紧勿松,成“举鼎”状(图46),同时吸气;随即两臂放松,向外划弧至与肩平时坐腕,运劲外撑成“大字桩”(图43),停1~3秒钟,再放松,徐徐下落,恢复原势,同时呼气。做7遍。
要求:上举时臂要挺紧,并保持指端相对;成大字桩时,要收腹挺胸,两腿夹紧,劲往下沉至足心。上肢用多大力,下肢亦用多大劲。
注:第七、八两节通常在一起练习。
功用:双手托起上举,则导引气在胸腹中运行,以升举阳气,充养髓海,调理三焦。

六、调气功
1.拉气
预备姿势:两脚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两手在腹前约10厘米处“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左手在下,平“神阙”穴,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与左手相距约10厘米(图47)。
动作:滚气:左手在里,向内、向上滚动,右手在外,沿左手背向下滚动(图48),滚至右手心向上并与“神阙”穴平,左手心向下,在右手上约10厘米,两“劳宫穴”相对;拉气: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下方同时缓缓拉开,停1~3秒(图49);压气:两手按原路线缓缓合拢,恢复抱球状。然后再“滚气”、“拉气”、“压气”,要领同上。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做3~5遍。
要求:两手成斜对角拉开后要注意保持掌心相对;拉开时吸气,合拢时呼气。
功用:久练之则手掌“气感”日益增强,蓄积内气,导气至掌指,即能“内气外放”,为他人导引治病。
2.转气
预备姿势:同“拉气”预备姿势(图47)。
动作:右手心向外、向上,左手心向里、向下一齐翻转,右手向上推成“托天势”,左手向下成“按地势”,两手再用力一下推按到尽头,同时吸气——谓之“顶天立地”或“金刚托天”(图50);向左体侧弯腰,打开气门——谓之“转气”(图51);放松,直腰,右手从右侧向下转,左手在左侧向上转——谓之“八卦圈”,同时呼气;两臂转至与肩平时掌指上翘90°,用力向左右平推,气贯“大陵”穴,同时吸气——谓之“大字桩”(图52);放松,同时呼气,“八卦圈”——右手向下转,左手向上转,成左手托天,右手按地势;向右体侧弯腰——“转气”;再放松,直腰,“八卦圈”——左手向下转,右手向上转,至两臂与肩平,坐腕,掌指上翘90°,左右用力平推成“大字桩”……做3~5遍。
功用:调整阴阳,练气、练力。久练之自能运气外放,造福人民。

/P>
七、收势
1.导气
动作:接“转气”结束时的“大字桩”势(图52)。前臂外旋,掌心向上,屈肘,手向头前上方划弧,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吸气;掌心向下,经头前慢慢下落,同时呼气,导气至“涌泉”穴(图53、图54),提手、落手反复做3遍后恢复直立。
要求:1.收势是防偏、纠偏的基本方法,因此,每次练功完毕,都必须认真做好收功导气动作。如选练本功法中的某桩势,在结束时先将左脚收回,手心向上,从两侧提起至与肩平,然后再按上述动作做即可。2.两手内收时,手心不可对着耳朵。
2.雷声——压气
动作:做完收势导气后,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在挥右臂用手猛击左手的同时,舌舐上腭,收腹提气,发出一声短促有力的“咦”字声(图55、图56)。随即全身用劲,两脚用力抓地,后腿猛蹬起,瞪眼,直颈,大有怒发冲冠、排山倒海之势,其情形好似战士在演练刺杀中的“跃进刺”一样,表现出一股神威。
功用:虎有抖毛之威,每次练功完毕,大喊一声“咦”!不仅有先声夺人之感,表示练功完毕还有余力——振奋精神。更重要的是使你的五脏六腑震撼一下,从而避免有气阻、气塞现象留在体内,以防止出偏差。同时,这也是“内练一口气”。

/P>
八、坐功
1.平坐式
平坐于凳上,两脚交叉;起势及其他有关要求同马步站桩一样(图57),在练功中也可做扳指法。
收势:站起,同七、收势。
要求:凳子不宜过高或过低,两脚不能悬空;背部不靠椅背;不要意守,无需入静;自然呼吸。
功用:其作用同马步站桩,惟得气较慢。适合于体弱而无力练站桩者,也适合于坐着看电视等情况下练功。
2.单手合十式
动作及要求:平坐或盘坐于凳上,两脚交叉;右臂屈肘内收,掌心朝左,拇指对准鼻尖,相距约10厘米,其余四指松直朝上;同时左臂屈肘,前臂与地面平行,五指放松,掌心朝上,其劳宫穴对准右肘尖,成单手合十式(图58)。两眼睁开,目视前方,虚领顶颈,舌舐上腭,含胸拔背,自然呼吸。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两手可交换。
收势:站起,同第七章收势。
功用:本功主要用于养气、练气。几分钟后,下面一手的掌心可有明显的“气感”,或觉得有股气从肘尖向下面手的劳宫穴压进,手掌可有冷、热、麻、胀之感,甚至有撕裂感。上面手的指尖亦有胀、麻之感。久练可疏通经脉,打开“劳宫”穴,不仅可以养气健身,而且可为“内气外放”打下基础。
3.双手合十式
动作和要求:平坐或盘坐于凳上,两腿交叉。上身自然松直端正,虚领顶颈,舌舐上腭,两眼睁开,目视前方。两手臂(手心向上)从两侧缓缓地抬起,略过头顶,随后从头面前慢慢地下落至中指约与鼻尖同高处,双手轻轻地合拢于面前,成“双手合十”式(图59)。练功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收势:两腿分开站起,两脚并拢,两手顺势而下,导气至“涌泉”穴,接着再按第七章收势做。
功用:本功是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的功法。两手相合,则使用两臂之经络、穴位完全相对,从而不仅有利于疏通经络,充养内气,而且还有助于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4.盘坐式
动作及要求:两腿交叉,自然盘坐(单盘或双盘皆可)于普通床或炕上(床面铺坐垫,或自做一矮木方凳),臀部可稍垫高一些,上身自然松直端正,虚领顶劲,舌抵上腭,双目睁开,松肩含胸,肘可置于腿上,两手掌心朝上,重叠于腹前,拇指相对或相接,另四指并拢,自然呼吸,深、细、匀、长。时间要30分钟以上(图60)。
功用:本功主要用于养气。室外气候不适时或年老体质虚弱者,均可锻炼此功。
九、卧功
预备姿势:仰卧,两腿伸直,双臂置于体侧。
动作及要求:宽衣解带,全身放松。舌抵上腭,双目睁开。两脚交叉。两前臂屈曲,大小臂间夹角大于90°。手势同马步站桩时一样(图61)。自然呼吸,深、细、匀、长。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收势:两脚分开,双手由两侧向头顶划弧,再沿任脉向下,将气导至“涌泉”穴,反复做3次。不需马上入睡时,可站起来收功,方法同七、收势。
功用:卧功主要用于养气。室外气候不适时或体质虚弱无力练站桩功者均可进行卧功锻炼。年老体衰、气血两亏者尤为适宜。有失眠现象者,亦可借助卧功诱导入睡,当练至睡意袭来时,可任之睡去。

/P>
十、保健按摩功
保健按摩功俗称“开七窍”,是吸取山东谷岱峰老人保健按摩的精华而编排的一套随时可练的头部保健按摩功。坚持习练者,可达到“头脑清醒,耳聪目明,齿坚舌巧,少生疾病”的目的。
1.柱头
动作要领:两手指弯曲成“梳子”状,轮流分别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各梳36次(图62、图63)。
2.开印堂
动作要领:双手拇指分别按于两“太阳”穴,两食指弯屈成“勾”状(其余三指自然弯屈),从两眉间向外同时按拉至眉梢后抬起复原,再按拉……共36次(图64、65)。
3.揉眼睛
动作要领:双手拇指分别按于两“太阳”穴,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同时从两眼的“目内眦”沿下眼睑抹至“目外眦”,抬起后复原再抹,共揉36次(图66、图67)。
4.搓鼻子
动作要领:用两手的大鱼际沿鼻梁两侧,一上一下地反复搓,一上一下为一次,共搓36次(图68)。
5.揉人中
动作要领:用一手的拇指或食指按住“人中”穴,按揉36次(图69)。
6.揉承浆
动作要领:用一手的拇指或食指按在“承浆”穴,按揉36次(图70)。
7.推地仓
动作要领:以任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端,分别置于嘴角旁的“地仓”穴,同时向上推后即放松复原……如此反复做36次(图71、图72)。
8.叩齿
动作要领:嘴不张开,上下牙齿要叩36次(图73、图74、图75)。
9.舌刷牙
动作要领:以舌尖沿上下牙龈之内、外侧反复转刷36次(图76、图77)。
注意:“刷牙”时所生之津液切勿吐掉,应徐徐咽下。
10.揉颊车
动作要领:以双手食指端按揉面颊两侧的“颊车”穴36次(图78、图79)。
11.干洗脸
动作要领:两掌手指朝上平贴于脸上下颌处,然后,同时向上搓至前发际,再分别经两耳下搓复原……如此反复搓擦36次(图80)。
12.搓颈椎
动作要领:两手重叠于颈椎处,左右来回搓擦颈椎36次(图81、图82)。
13.鸣天鼓
动作要领:以双手中指分别插入两耳孔内,用拇指和食指相弹36次;再用两掌心紧按耳孔,然后向外猛拔,连做3次(图83-图86)。

十一、快速得气功法
“快速得气功法”由“振抖催气功”、“益智功”、“双龙戏珠功”和“三元灌气功”组成。这套功法,有的是先师阙阿水所传之传统功法,有的是受王友成教授启迪而新编,同时也融会了师门同道和我本人多年学练、传功的经验与体会。
近年的实践证明,这套功法既有得气快的特点,又具有开窍益智的功效;加上适当的准备(热身法)动作和“收势”后,既可自成体系单独习练,又可插入普及功法中合练。为此,我们这次在审理教材时,特将其收入本书。
1.振抖催气功
“振抖催气功”,是本师门的传统功法之一,是练功者在经过半年至一年马步站桩训练的基础上,为了把气“练活”(先师阙阿水语)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练功法。
动作要领:练功者,按照马步站桩的要领调整好基本架势(图23)后,在两脚不离地的情况下,两腿有规律地上下“抖动”,犹如骑在跑动着的马上一样。
功用:本人从几十年的练功实践中体会到,就某种意义上说,“久卧不如一坐,久坐不如一站,久站不如一抖”。在马步站桩中,通过两腿有规律地上下“抖动”,致使腿上的肌肉产生规律性的收缩、放松,这不仅强化了马步站桩的“体内反搏”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活跃全身气机,疏通经络,“打开”穴道——特别是劳宫穴等,而且还有利于加快体内生物分子和磁性物质的有序化,从而达到增大功力,增强“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功能。
要求:振抖的频率、幅度的持续时间,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2.益智功
“益智功”,是在本功法“内劲站桩功——动功”中“双臂揽月”及“扳指法”的基础上新编的功法。
动作要领:练功者,在马步站桩的基础上,两臂频频地反复交叉——分开,两手指亦不停地抖动,连续做1~2分钟(图87);再两手心相对,两臂上(至百会)、下(至会阴)交替运动,同时手指亦不停地抖动,连续做1~2分钟(图88-图92)。
功用:现代人体科学揭示,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左脑支配右手,右脑则指挥左手;而手指又与六脏(含“心包”)六腑密切相关联。因此,练功者在气功状态下,在有目的地抖动手指的同时,又让两臂作有规律的交叉、相对运动,不仅可以活跃各脏腑之气机,使其平衡协调,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使左右脑产生“交缘”,从而达到平衡小脑和开发大脑智能的目的。
要求:两臂的展收、交叉,应舒展、自然;手指的抖动,要快、灵、匀、柔。
3.双龙戏珠功
“双龙戏珠”,是“一指禅”的传统功法之一。
动作要领:继“益智功”结束后,两手心相对,如同抱着一个“大气球”似的,像“太极云手”那样左右盘旋,腰亦随势自如转动(图93、图94)。连续做1~2分钟。
功用:练功者通过两手的“自我导引”及转体运动,不仅可以激发“下焦”与“中焦”之气机,而且可以疏通任脉、带脉及手三阴经脉,增强双手“内、外气”交换的功能。
要求:下面的手向上转换是沿任脉而行的;手、腰、腿动作要柔和、协调、绵绵不断,不“虚头晃脑”,目视上面的手,呼吸自然。
4.三元灌气功
祖窍(印堂)、膻中、神阙三穴,古称“三元”,对该三穴“灌气”,谓之“三元灌气”。它是“一指禅”的练功法之一。
动作要领:继“双龙戏珠”结束后,两手“捧气”对准“祖窍”——印堂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三圈;接着顺势而下,对准膻中穴转三圈;再顺势而下,对准神阙穴(即肚脐)转三圈;然后顺势而上,先后对准膻中穴和印堂穴各转三圈;再顺势而下,先后对准膻中穴与神阙穴各转三圈……如此上下反复做3~9遍,最后在神阙穴结束(图95-图101)。
功用: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是其能量的集聚点和内气运行的“转换站”,而印堂、膻中、神阙三穴,则是人体的三大窍穴,故气功界有人将其分别称之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当练功者经过马步站桩振抖催气、益智功、双龙戏珠功等锻炼后,全身气机已充分发动。因此,我们这时用劳宫穴对这三大窍穴进行“自我灌气”,就不仅可以增强其“内、外气”的交换与集聚能量的功用,而且可以有利于开发人的体能与智能。
要求:转圈要以相关穴位为中心,圈子不宜过大。
十二、自我排打功
前“内劲一指禅”排打功乃武术格斗的需要,它可使人练就一身能抗击击打的能力,使人体如铜墙铁壁。现根据中、老年人的需要,为了提高免疫力,强身祛病,延年益寿,创编了一套简易可行的自我排打功。经过两年的推广实践,是符合“大道至简”的原则的。

1.排打头部
1.动作要领:用双手十指弹打头部,弹打路线是由天庭经额盖、后脑至颈椎,不少于20遍(图102)。
2.功用:防止脑血管硬化,提高脑部供血供氧,延缓脑细胞衰亡。治疗老年性痴呆症,预防脑溢血。
2.搓脸
1.动作要领:双手从下颌顺脸由下往上再绕耳搓下,不少于20次(图103)。
2.功用:永葆面部青春,防止面部肌肉松弛、下坠。搓颧骨就是导引肺经,顺着“降压沟”搓耳朵有降压作用。
3.排打双肩
1.动作要领:左脚向左跨一大步,用两掌左右排打双肩三角肌,以腰为轴心,右手心排打左肩,左手背排打右肾,似拨浪鼓样,左右旋转排打(图104)。
2.功用:治疗肩周炎、漏肩风、肩粘连、活络肩关节、祛风和防止老年性的肩头肌萎缩等症。
4.排打两臂
1.动作要领:两臂伸直肩平,用右手拍打左膀,由臂内侧从上往下排打至手心,然后从手背由下往上打至肩头,排打20下后,再用同样方法排打右膀与右臂(图105)。
2.功用:疏通手三阴、手三阳经络,调节两臂气血。
5.拍打胸部
1.动作要领:双手由上(锁骨处)排打胸部,经腹部绕到臀部,拍打时可伴随发“哈”声。共20遍(图106)。
2.功用:增大肺活量,吐故纳新。
6.排打腹部
1.动作要领:双手轮换排打腹部,不少于20下。每次排打同时可伴随发出“嗨”声(图107)。
2.功用:增强腹部肠胃蠕动,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疗效,排除腹部寒气。
7.兜肚子
1.动作要领:双手捧住小腹下沿,往上捧,双膝同时震荡,也就是提肛收腹,将腹部向上提(图108)。
2.功用:防止内脏下垂,全身颤抖震荡,有活血散淤、加快血通量的作用。
8.揉腰
1.动作要领:两手相叠,手背贴在腰椎处,搓揉腰背,左右划圈,不少于20下。顺势可作上、下震荡姿势(图109)。
2.功用:暖腰、强肾,对腰椎病有疗效。
9.排打双膝
1.动作要领:抬左腿,用右手心排打左膝,左右交替往复排打。要求膝盖超过肚脐,效果更佳(图110)。
2.功用:治疗膝关节疾病,祛寒散淤,增加横膈膜运动,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疗效。高抬膝可使人步履轻快,着地有根、稳妥。
10.旋膝
1.动作要领:两脚并拢,弯腰,双手交叉按于膝盖上,旋腰旋膝划圈。左右各旋20次(图111)。
2.功用:治疗膝关节疾病,使你步履灵活轻松。
11.鹰爪
1.动作要领:两臂伸直与肩平,手心朝下,用力猛抓十指,一抓一放,不少于20次(图112)。
2.功用:活络指掌关节,是本功扳指法的升华。有益智、开“气门”、温煦脏腑、通经络、活气血的作用。
12.太极圈
1.动作要领:两臂朝前方伸直,一手心向上,一手心向下,上下划圈,成阴阳太极圈,上下交替变换,要求尽量划圆(图113)。
2.功用:平衡大脑阴阳,开发大脑,起到脑平衡的作用。
13.开智功
1.动作要领:双手拍掌,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揪捏鼻尖,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揪捏捺右耳、再拍掌,再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揪捏住鼻尖,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揪捏左耳,依此重复、左右交换、动作由慢到快,共20次(图114)。
2.功用:防止老年痴呆症,有益智健脑作用。

提高功法
概述
“提高功法”由第二套热身法、九个难度较大的独立桩功、催气法、辅助功法、采气法和“内气外放”法等组成。所谓“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它旨在提高练功者的功力,增强其“外气内收”和“内气外放”的功能。其中的桩功,练功者在一个阶段(3~6个月)只宜主练一个,甚至长期坚持只练某一两个与自己相适应的桩功,其他的,则可根据各自的条件和体会,有目的、有计划地选练。
一、热身法
“热身法”,是习练提高功法前的准备动作,为了与普及功法中的“热身法”相区别,我们常称之为“第二套热身法”它和第一套热身法一样也源自武术,其作用与功理亦与之相同。所不同的是,其动作更精练,运动量也大为增加,且练的是“螺旋劲”,从而有助于提高练功者的身体素质和增大功力。
1.双摇臂
预备姿势:右脚向前跨一步;两手向前平举,左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上;目视前方(图115、图116)。
动作要领: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同时摇转,腰亦随势而转,并转头目视左手心,做20次。换左脚在前,再做20次,要领同上。
注意事项:全身放松,两臂伸直,两脚不移动。摇臂时身体不得前俯后仰,动作要柔和、协调。
2.托盘运手
(1)单手托盘
预备姿势:两脚分开,左手心向上置于左胯旁,右手掌心朝上层平,似托住一碗水一样(图117)。
动作要领:扭转右手臂,使手向内经腰间带脉处向外划弧,继而绕过头顶,再呈螺旋式顺势而下恢复原状(图118)。做7遍。左手再像右手那样也做7遍。
(2)双手托盘
预备姿势:两脚分开,两手心朝上层平,似分别托住一碗水一样。
动作要领:扭转两臂,双手同时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划弧。随势前、后弯腰,使两手心尽量保持水平朝上,呈螺旋式绕过头顶,再顺势而下恢复原势(图119、图120)。
注意:年龄较大和腰椎病变者,要量力而行,以防扭伤腰及加重病情。
3.排打提气
预备姿势:身体正直,屈膝下蹲成大马步桩势,两臂在胸前平举,手背相靠。
动作要领:展臂扩胸,两手臂向后,向下划弧且由掌变拳,同时用鼻吸气;经腋下再由拳变掌在胸前猛烈向上冲提至指与鼻平,同时快速用口呼气有声(图121~图123)。做7遍。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该动作不练。
4.持重运手
预备姿势:两脚分开站立,两手同握重量相等之器件(如铁环、哑铃或砖头均可)。
动作要领:上身正直,两腿屈膝下蹲成大马步桩势,两手像做太极拳“云手”那样运手(图124)。
注意事项:①全身放松,动作要柔和协调,做到“含而不露”,使暗劲而不用明劲。②手握之器件的轻重,要视自己的体力大小而定,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5.桑棒排打
(1)桑棒的制作
在春季,取筷子粗,40厘米左右长的桑枝一束,先用丝线捆扎成约30毫米直径的棒,再在棒上包3层桑皮纸,最后用丝绸缝扎好即成。
(2)排打的方法
1.从百会穴开始,自上而下地按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经、督脉及两胁肋的顺序,顺经排打。
2.用力要适度、均匀。
3.若无桑棒,也可用空心掌自行(或互相)循经拍打。
(3)功用
激发气机,疏经活血。

二、扳指法
第二套扳指法
扳指顺序与次数:
1 拇指:连续扳动3次;    2 中指:连续扳动5次;
3 小指:连续扳动3次;    4 食指:连续扳动7次;
5 无名指:连续扳动9次;  6 中指:;再次扳动1次。
扳指时间:
每扳动一次手指的前后时间约为15秒,即手指扳下,时间为10秒;手指复原,时间为3—5秒。
(意义在于增大功力)
扳指的顺序、方法、要求和机理,与第一套相同。扳指的时间和第二套扳指法一样,所不同的是扳指的次数变了。
1 食指连续扳动5次;2 无名指连续扳动7次;
3 拇指连续扳动9次;4 小指连续扳动11次;
5 中指连续扳动13次。
三、行功
行功又叫“熊步动功”,它是在“摩肩”动作的基础上,模仿熊行走的一种练功方法。习练时,要身正不歪,转动自如。步伐要稳健,“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两臂要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像从井里打水似的节奏鲜明,朴实无华。步伐与动作的配合上,要做到上下协调,左右对称,前后兼顾、连贯,一气呵成。“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腰如蛇形、脚赛钻”,姿势舒展、凝重,似熊那样“外笨而内灵”,看了惹人发笑。
习练本行功时,全身上下、内外都在微动不息,这不仅有助于“活利关节,按摩内脏,疏通经络,治病健身”,锻炼人体的协调平衡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而且也是锻炼“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极好方法。
四、铁环功
铁环功又叫铁臂功,其架势、功理、要领均与马步站桩功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站桩时两臂上加重物,以便更好地锻炼两臂的悬劲(即暗劲、内劲),从而调动人体的潜能,提高功力,增强“内气外放”的渗透力、贯穿力(图125)。
五、蛇形桩
蛇形桩又叫“一指功”。
预备姿势:直立、两脚跟靠拢,脚尖分开成90°角;右臂上举伸直,左臂屈曲在里与右臂交叉于右胸前。
动作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小步,屈膝下蹲成“左虚步”,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与此同时,左手向左前方伸出,右手向下划至前臂在胸前与肩平,两手均成“打手枪”状——食指伸直,其他四指屈向掌心。右手食指对准左手“劳宫”穴,相距约一尺半;上身正直,目视前方(图126)。站累了,可以换腿换手,方法同上,惟方向相反。站桩时间不少于30分钟,收势同马步站桩。
要求:上虚下实,收腹、提肛、坐臀。屈向手心的指头不要压住“劳宫”穴。后面手的食指约平“承浆”穴,前面手的食指约平“人中”穴。自然呼吸。
六、龙形桩
预备姿势:直立,右臂上举伸直,左臂屈曲在里与右手臂交叉于右胸前。
动作要领:右手向下划至右胯旁,掌心朝下,成“龙爪”形“抓地”;左手向上划至头的左前方,掌心朝上,成“龙爪”形“抓天”势,同时,尽量向右转体,左脚向前跨出一小步,并屈膝下蹲成前虚步,重心落在右腿上,双目炯炯有神,经左手“虎口”向前方看去(图127)。站累了,可以换手、换腿,方法同上。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收势同马步站桩。
要求:上虚下实,收腹、提肛、坐臀。自然呼吸。
七、虎形桩
预备姿势:同龙形桩。
动作要领: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右腿成蹬步,右脚尖稍内扣;与此同时,右手向下划至距右大腿约10厘米处成“虎爪”形,“劳官”穴对准“髀关”穴;左手向左前方划至与头顶平成“虎爪”形,“劳宫”穴对准右手的“合谷”穴。双目有神,平视前方。上虚下实,势如“打虎”状(图128)。站累了,可左右交替轮换。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收势同马步站桩。
要求:上虚下实,收腹、提肛,自然呼吸。
八、金刚桩
金刚桩又名“金鸡独立桩”。
预备姿势:同龙形桩。
动作要领:右手向下划至右大腿前约10厘米处,“劳宫”穴对准“髀关”穴;左手向左前方划至与头顶平,“劳宫”穴对准右手“合谷”穴;与此同时,左腿抬至大腿与地面平行,脚尖朝下;右腿直立,上虚下实,目视前方,自然呼吸(图129)。站累了,两腿及两手可同时交换,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收势同马步站桩。
九、罗汉桩
1.单手合十式
动作要领:同坐功“单手合十式”,不同的是单腿屈膝下蹲,另一腿抬起搁在下蹲的大腿上(能悬空更好)(图130),站累了,两腿可以交换,收势同马步站桩。
要求:上虚下实,目视前方,自然呼吸,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2.双手合十式
预备姿势:双手合十于胸前成“拜佛”势,其他均同于第一节“单手合十式”(图131)。
十、一字桩
一字桩又叫“顶天立地桩”。
动作要领:脚尖朝两侧,两脚跟相对成一直线;两腿屈膝下蹲成“大马步桩”势;按坐功“单手合十式”出手方式,一手掌心朝上成“托天”势,另一手距大腿约10厘米处,“劳宫”穴对准“髀关”穴(图132)。两手可以互换,收势同马步站桩。
要求:身体正直,上虚下实,目视前方,自然呼吸。
十一、虚步桩
预备姿势:同龙形桩。
动作要领:在左脚向前跨出一小步,右腿屈膝下蹲成“虚步桩”的同时,左臂向前伸出,手成“剑指”式直指前方。右臂向下划至胸前,手成“剑指”直指左手的“列缺”透“合谷”穴(图133)。站累了,手、脚可以同时交换。收势同马步站桩。
要求:身正、坐臀,上虚下实,目视前方,自然呼吸。站桩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十二、莲花座
“莲花座”又叫“歇步”,是蹲着练的一种功法。
动作姿势:右脚提起,从左腿后插向左脚的左边,同时下蹲成“莲花座”式。手势可以是“顶天立地”式,也可以是“单手合十”或“双手合十”式(图134、135)。若蹲累了,可以站起来,在原地向右转体约360°,然后再蹲下,手势同前。
要求:上虚下实;目视前方;自然呼吸;练功时间不少于30分钟,收势同马步站桩功。

十三、催气法
此法取材于浙江寺院内“雷、雨、风、云”四大金刚佛像。四大金刚是分别“主管”雷、雨、风、云的“神”,其寓意是“扶正祛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我们模拟演变成一套“催气”的方法。实践证明,练之可激发内气,增大功力。经络敏感者,在练“雨、风、云”三节动作时极易出现“自发动”故需注意安全。若出现大动不休现象时,可双手握拳,并顺势收功,导气到“涌泉”即可平安无事。
1.雪——自我贯气法
动作要领:全身放松(站着或坐着均可),右手握拳,举起与头平——谓之“金刚举臂”;左手在下,手心与右拳相对。右手由拳变掌向左手心击去——谓之“金刚洒电”,被击之手即会有麻、胀等得气之感。击发次数不限,两手可以轮换。
2.雨——细雨绵绵
动作要领:全身放松站立,两手伸出,掌心朝下,分别交替从两侧由外向内划圆,同时不停地抖动手指,犹如下“毛毛细雨”状。
3.风——春风荡漾
动作要领:全身放松站立,似怀抱琵琶在弹奏势——左手上下滑动“按弦”,右手在平带脉处左右移动“拨弦”。敏感者,身体即会像风吹柳枝似地摆动,全身气血充盈。
4.云——腾云驾雾
动作要领:全身放松站立,两手心朝上,手指相对;两手在体前由下而上,再向外、向下往返不停地划圈并抖动手指,幅度由小到大,身体飘飘然随势而动,犹如“翩翩起舞”之态。
注意:血压高者忌练。
十四、弹子功
动作要领:选用10~14毫米直径的钢珠两只,分别置于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端,用拇指端带动钢珠不停地在三个指端旋转,手腕不动。
功用:①经常习练,不仅可以锻炼手指关节的灵活性,而且可以强化剑指放气、点穴疗疾的功能。②此功是武术中三十六暗器功之一,外练自如后,亦可用于防身御敌。
十五、弹指功
练习弹指功,旨在强化手指的功力,系搞“点穴放气”疗疾之必要的锻炼方法。
1.弹铜钱
将一铜钱用红丝线悬吊于无风的空间,人站在离铜钱丈余远之处,抬起一手臂似手枪射击势,无名指和小指屈向手心,用食指和中指对准铜钱猛烈弹射,直练至弹射时铜钱能随之摆动。
2.弹丝棉球
将一10~20毫米左右直径大的丝棉球用红丝线悬吊于无风的空间,人立于离丝棉球丈余远之外,用上述方法练习弹指,直练至能弹动丝棉球。
3.弹火功
用上述方法先练习到能弹灭面前点燃的蜡烛,再练习到能隔着玻璃弹灭点燃的蜡烛。
至此,大功乃成。
十六、一指禅功
一指禅为练手指的武功。此功与朱砂掌有相似之处,运气于指端,指不触物便能击物(发功)。
一指禅气功的练法简单,需日久天长,有“铁杆磨成针”的决心才行。先在每日进出门道口悬挂一块铁板,高及人胸。练者每经过此道便出左手食指戳之。戳时全凭指力,而不是以臂力带指。开始一指戳去不能动铁板分毫,后逐步能使之摇晃摆动。当练至一指能将铁板击出数尺时,食格刚力已不同寻常。此时应运气手指端,每日再戳时不是单凭指力,而要借助内力。手指也由戳改为点。所谓点就是手指轻轻触铁而击之,在指尖刚碰到铁板时狡然发力,力随气而达指端。初时铁板不动,而后随着指点击而摆动,最后一指点去,指未及铁板而铁板已被击出。此后可选一无风的静室,靠墙置条几(长桌),上放九根蜡烛。每至夜深,练者点燃蜡烛,立于条几前二文(约7米)开外,以指点烛,此时更强调运气发功。人、烛相距甚远,初时指点出之后烛焰不动。依法日日苦练,可见烛焰微微摇晃,如被微风所拂。练到一定程度便能一指点去,蜡烛应手而熄,如中箭一般。这时可在烛外罩以纸罩,罩呈长方形,如灯笼罩。练者仍依上法日日习练,待一指能点熄烛火而纸罩不破时,可弃纸罩而代以玻璃罩。当练到烛光应指而灭但玻璃罩不碎时,一指禅功可谓大成了。
一指禅功用内力去人,因此在练此功的同时须练内功。内功不能急于求成,能练至运气自如时更非易事。故一指禅功若练成,日日不辍,最起码要十年时间。此功比朱砂掌更高一筹,即可隔墙发功击人或治病。
十七、插绿豆
将15公斤左右的绿豆盛于一口较大的容器内,人站成大马步桩势,用两手指轮番向下猛插。久练之能大大地增强指掌的功力而又不会“上火”。
十八、采气法
采气法是本功法在特定的情况下,用一定的姿势、方式,有目的地采收宇宙间各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能量,来充实自身内能的一种方法。
1.采太阳之气
一、“三点一线”式
当太阳刚出来还不耀眼时,全身放松站立,伸出一臂竖起食指,双目通过食指端“瞄准”太阳的下缘,以练己之眼神。
二、马步站桩式
当太阳耀眼时,背对着太阳马步站桩,用“命门”穴采气。
三、自由式
面对或背对着太阳放松站立,用双手“劳宫”穴对着太阳采气。亦可在太阳下练行功。
2.采月亮之气
采月亮之气,只宜在每月农历十五前、后三天内(即满月之时)进行。其方法有:
一、望月式
当月亮从东方升起来时,面对月亮全身放松站立,举起双手,“劳宫”穴对着月亮,眼睛亦望着月亮。
二、自由式
当月亮已升到头顶或“望月式”手臂举累了时,可以翻掌朝上,仍将“劳宫”穴对着月亮。亦可背对着月亮马步站桩,用“命门”和“百会”穴采气。
3.采树木之气
在有阳光的天气,选择枝叶茂盛的树木(最好是常青树),全身放松站在树朝阳的一面,一手心轻贴于树干上,同侧的脚踩在树根部,另一手放于背后,手心朝着太阳即可。
4.采花草之气
在健壮无毒的花草或冬青树前放松站立,或取马步站桩势,手心对着花草采气。
十九、“内气外放”的方法
内气(精元之气),有意识、有目的集中循经运行指掌(或穴位、部位表体),运用发功的方法发出来,即是“外气”。通过患者经穴位和病灶,达到治病目的,这就是“气功外气治病”。
外气的功能作用:
学练“少林内劲一指禅”的气功师,发放的“外气”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三重性。经科学测试,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人体场、次声波、红外辐射、微粒流等。“外气”是具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气功信息和能量。
1.外气的功能
(1)外气的五种作用:
①推动作用;
②温煦作用;
③防御作用;
④固摄作用;
⑤气化作用。
(2)经医疗实践证明,外气具有以下功能:
①补育真气;
②舒筋活血;
③排浊(病气);
④祛风排寒;
⑤散淤;
⑥镇痛;
⑦接骨。
这种“外气”效应,能调节、改善、治疗自身和他人机体肌肉、经络、脏腑器官、循环和神经系统的机能,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活血化淤,扶正祛邪,平衡阴阳,增强免疫作用。使机体的兴奋与抑制协调有序化,有利于提高强身健体的效能。中医认为:气滞则血淤,血淤则气结,气不顺则痛,气不通则肿,“气血淤阻,病由之生,气血通则病自愈”。这就是“外气”的功能作用。
2.外气治病的机理
“外气”治病所以显效,具有以下机理:
1.人与人之间相应部位都有气血运行。“同步共振”是外气治疗的基础。
2.元气(先天之气)依赖于后天之气充养,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也是外气治病的物质条件。
3.归纳起来,外气治病是功力“磁场”的结果,即排除病气,使疾病转愈。
气功师排拿病气,就是凭借平时修炼具备的功力“磁场”。功力越高,“磁场”越大,引力就越大,排拿病气即治病效果就明显,也称之为高电位的生物疗法。
3.发放外气的方法
1.手法:剑指,鼎立指,劳宫穴。
2.其他:肘、脚(涌泉穴)、胸、背。
4.外气施治的原则
在定位(病灶部位)、定脏(哪一脏腑患病)、定性(患的是什么性质的病)的基础上,弄清疾病的原因、病位的表里、病症的寒热、病体的虚实等情况下,提出治疗法则和推测预后的吉凶。
病从气生,在治病时也要先调气。气血运行畅通,疾病即会好转,这就是外气治疗的机制。在治疗中,辨证施治、因症施治是外气治疗的关健。
1.虚实病症:
实证:病气较大;虚症:正气不足。在施治中应采取虚补实泻、有余则泻,不足则补的原则予以调理,促使体内阴阳平衡。
2.表里俱病:
若在病状上没有缓急之分,在治疗上可表里双解;在病状上有缓急的区别,在治疗上有先急后缓,不可倒置。
3.不适之症的处理:
在“外气”施治中,极少数人对外气特别敏感,会突然发生心慌、眩晕,继而冷汗淋漓呈现虚脱现象,严重会发生休克。此时,不要惊慌失措,而要镇静。将患者处于半卧位,用中指在“百会穴”转三圈,可以双手沿病体两侧向下导引,或者患者处坐势,可顺督脉向下导引,稍缓后,嘱咐患者喝少许温开水,有条件者可配合点穴、针灸进行医疗急救处理。
5.外气施治八法
这份材料是适应学者要求而作。外气施治是指施者运气于掌指或特定部位,离病体遥治疗法。
外气施治,由于施治者、患者各异,病情多样,制约因素尚多,故不可能完全定论,只是感觉与经验之谈。所以,在施治中要根据病情、病位以及病体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法方能奏效,切不可千篇一律,从简单、实用、有效出发,概括为:疏、烤、补、和、推、镇、拔、泻外气施治八法。
①疏
施治者运气于掌指,用双(单)手劳宫穴朝病体,手掌稍侧,指尖略向病者,从病者颈项部自上而下至足踝,然后,施术者的方向不变,手背朝前,自病人与自己身侧收回原处,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顺经全身性的布气疏导,一般用于施治前的舒经活血,为治疗者开路。
②烤
施治者用双(单)手劳宫穴对着病位或有关穴位发放外气烘烤。若病位于深处,可用剑指。在治疗中,可不时伸屈指头,以增强外气强度和发射力。
③补
施治者用双(单)手劳宫穴或剑指发放外气,在病者的病们或穴位顺时针方向缓慢地旋转循经放气治疗。
④和
是手补手泻:施治者用双(单)手劳宫穴或剑指在病区或穴位先顺时针方向施转发放外气,然后逆时针方向旋转,但顺逆次数要相等,如果顺多逆少是补中有泻,逆多顺少是泻中有补。
⑤推
推包括拉,也有三种手法三种作用。施治者运用双(单)手劳宫穴或剑指,在病区或循经上下、右左推拉,推与拉次数相等,即手补手泻,推多拉少或拉多推少是补中有泻或泻中有补,循往为补、逆往为泻。
⑥拔
此法只用于热、实、湿、邪气过多。施治者立于患者足后,用鼎立指(拇、食、中指)在患者涌泉穴捏住病气撂下入地,如此反复几次,注意不能过多(10次),防止过极。
⑦泻
补的反方向,即逆时针,逆往为泻。
⑧镇
也是震荡。施治者掌心成瓦状朝向患者病位,离体约一尺,向下猛打似用气镇,离体五厘米处停止,手掌猛然撑手压气,然后手握拳上提原处,如此往复多次。
这八法归纳起来为补、平、泻三法。“补”、“烤”为补法。患者—般有温、热、涨和舒适感觉,有温经散寒、补充患者元气、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
和、推、疏、镇为平法。旋转、提、拉、推、压、顺逆次数相等即平补平泻。患者一般为酸、麻、痒、虫爬感串通,有活血、散淤、祛风、消积解郁,行气止痛的作用。
泻、拔为泻法。逆往方向推拉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泻,患者有凉或沉痛的感觉。有泻火退热、镇静、祛除体内经络及脏腑内的实热等作用。概括地说一分为二:补法适应虚症、寒症、阳症。在治疗中要服从需要,有的病用一种治法即可,有的则需要几种治法方能奏效,所以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应用。疏法只能开始治疗时使用,镇法只能在补、烤合法的基础上运用。在一次治疗中泻法只能用一次,以防止过极。在治疗前根据病体、病情,周密制定医案,认真施治,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
几点注意事项:
①在施治前要诊断正确,同时要问患者是否穿有丝绸物,因外气不能穿透丝绸物。要观察患者面色,时间不少于15分钟,结束前从头至足在背后拉三下气,即收功。
②对患者进行卧位治疗,施术者要站后为宜,从上而下发气,施治者与患者要形成一个水位差。
③施治温度,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较为理想,不宜开空调和电扇及吃冷饮。
④疗程一般为七天,每天一次,七天中要休息一至二天再进行。一般三天后即有明显感觉。
注意修德:具有奉献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外气治病是能量物质的转移,需要补充营养、休息,收费要合理。
初练气功者不得放气治病。
自身体力虚弱者不得放气治病。
上了年纪者不得放气治病。
6.外气调频七法
调频七法是临床实践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1)手控法
术者一只手施放外气给患者治病,另一只手置于自己身后(胯后,掌心朝后),有节奏的一捏(紧),一放(松),如捏“橡皮圈”似的,如此反复进行。
(2)足压法
在施治中,术者一只脚站立,足趾抓地,另一只脚足趾点地,后跟抬起来,有节奏的一踏(紧),一抬(松)如此反复进行。
(3)肩摇法
术者一只手发放外气治病,另一只手像火车轴连杆似的向前、向下、向后做摩肩动作,反复进行。
(4)添温法
施治中,术者一边施治一边喝热水,以及营养冲剂、红参、蜂蜜等,热量高的为宜。
(5)腹鼓法
术者在施治中,将自己小腹有节奏地一吸一鼓,以调动带脉之气。如此反复进行。
(6)采气法
施治中,术者背朝太阳或背朝月亮,用一只手施治,另一只手置于自己身后,用手心和后背采太阳之气。
(7)眼视法
在用一只手施治时,术者用眼睛从自己治病的这只手的肩上开始,从臂上缓缓向下扫描至外劳宫穴,以意领气的收视,重复进行。
以上是我的经验之谈,也可以说是我的成功之谈,但不是定律。气功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我们是人,不能把自己标榜是神、救世主,故此仅供参考。本功的每节动作,就是康复体疗自治的方法。“健康长寿何处求,一指禅功解君愁!”
7.外气施治的临床经验
给患者治病,首先要让病人放松,根据病情采取病灶局部治疗,循经导引或按经穴治疗,采取相应的手段。
(1)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病,要学点心理学,要当“灭火队”,不要火上加油,使患者有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治病。待患者心静下来后,取坐势,双手搭在膝盖上,脚超过膝盖放松,气功师站在患者旁边或身后,用“劳宫穴”在患者“百会穴”贯气,用下压之势。对于严重者要用鼎立手法,从脚心涌泉穴向外拉气。收功时,食指在百会穴转三圈,然后用手掌从头顶背后缓缓拉至长强穴。
(2)气管炎
用指功对天突穴发功,放气前,先用拇指在天突穴顺时针按摩50下。
(3)聋哑
①鸣天鼓以震动,时间可长一点。
②烘法,两边耳朵内放一小钢球用劳宫穴放气,两耳同时烘烤。
③在哑门穴放气。
④在百会穴放气。
⑤骨导:用中指插入患者耳孔,在手臂上打击进行测试(辅助动作)。
⑥语言口型训练。
(4)面部神经麻痹
嘴歪,用劳宫穴烤患者两颊车穴、地仓穴,5分钟后用一手推一手拉,如此反复进行。要拉得过一些,即矫枉过正。
(5)偏头痛
①疏导法:一只手托住患者后脑,用另一指手从患者前发髻往后梳,或用双手劳宫穴发功往后梳。
②振烫法:用一只手盖住患者百会穴在百会穴用手背击外劳宫三下。
(6)脑溢血
即半身麻木(指头痛),用劳宫穴在患者头部麻木的另一侧烘烤,然后按揉抬肩穴、举臂穴并用剑指发气。
(7)手麻
手麻一般是颈椎引起的,先治颈椎。
(8)漏肩风
指肩髃穴、肩井穴,先按揉后烘烤。
(9)心闷
用劳宫穴在胸前后对称地从上至下来回缓缓拉(往下平行)。
(10) 胃痛
用劳宫穴发气,前后烘烤胃部以及前后平拉。肚子痛烤神阙穴。
(11)胃下垂
用手往上托。
(12)腰腿痛
腰腿痛,“委中”求,下腿痛,在腿肚上“承山穴”贯气。
(13)坐骨神经痛
患者手朝后,在环跳穴、风市穴治疗。
(14)脚踝痛
指昆仑穴,配合按摩推拿。
(15)瘫痪
先在头部烘烤,左侧偏瘫在右边头部烘烤,右边偏瘫在左边头部烘烤,然后点穴拔经,抬肩、举臂,曲池穴、合谷穴用剑指贯气,并配合推拿手法。下肢点穴痹关、迈步。
①金属球导入法
适应症:较严重的下肢瘫痪症等。
治疗时,置于患者下肢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穴位。施治者手掌上放置若干个金属球,手心成正状,托住金属球,手指自然伸屈对着患肢部位,手掌上的金属球越多,效果就越好。
②铜线导入法
适应症:骨不连(骨折后不能愈合)。
治疗时,在患者骨断外用铜丝缠七八圈,施治者用食指、拇指分别捏住铜丝两头,放气导入。但施治前要查看片子诊断清楚,不能盲目治疗。
注意:内气外放气功师必须注意自身保护和保健。古人云:“放气等于放血,是能量的转移,黄金有价气无价。”气是人的生命之源,不能过量,适时进补。要学会采气法:向大自然索取能量;采太阳气、月亮气、树木花草气等。睡眠休息要好,注意养身之道,收入和支出要平衡。
8、何谓“养”
练养结合是本功法练功基本原则组成部分,练养不可分割,而是相辅相成的。光练不养,不能巩固练的成果,光养不练,而无有可养。练是为养提供物质条件,养又为练提供保证。所以,养必练,练也要养,两者不可偏废。
怎样养?养的着眼点是精气神,气功称之为三宝、三奇,是人体生长的能源,生命的根本。所以,一是养精,包括血、津、液三个方面,这是构成人体的基础,是营养身体、使之成长的物质。通过练功以滋生补充,保证体内精的相对稳定,在养中“益精保精”、“保精练液”。同时,要慎房事,节性欲,以防精泻。二是养气,这指的是元气和宗气,合二为—为“真气”。真气运行升降,出入于肺腑、经络中,分布在全身各器官、组织之间,气聚则形成。“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我们要在练功中练气,在养生中保气,最根本的要防气散,“气散则形亡”。在练功中要改变性格,进行“禅修”,止息杂念,修心养性,涵养道德。三是养神,神是物质细微精深的结构和脑的生理活动,人体居首要位置。一为心神,藏于心。二为脑神,藏于脑。脑神是元首,统帅五脏之神(即心神、肝魂、肺魂、脾意、肾志)。养神历来被气功家列为首要问题,“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所以要控制和调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以防七情过急或失禁,保持“神清意志,淡泊宁静”。
练功中重视“禅修”。
禅修:练功中进行思维训练,做到静虑,心的清静功德,“止息杂念”,“修心养性”。所以“禅”不只是功法名称,同时是修炼方法和修炼内容。通过禅的修炼,使修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保持生理和心理的逐步平衡,强身,以逐步实现“禅定”,即外离相曰禅,内不乱心为“定”。结论:外离诸相,则外不忧,一心安稳为定,“无我”、“忘念”解决好做人的根本问题。
怎样进入“禅修”,松、静、呼吸、意念四个方面。
禅修就是使人做一个正大光明磊落的人。
凡是不好说的话就坚决不说。
凡是不可做的事就坚决不做。
恩怨不计就是禅,
静下心来体安然。
名利地位似浮云,
淡泊宁静保太平。
功理论述
一、本功法功理浅谈
人生存在宇宙间,是在其自身的及其与外界关系不断的矛盾统一中生存的。例如,呼吸、饮食、排泄、血液循环、津液的运化和输布等,就是人体自身矛盾运动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过程,祖国医学认为,是通过“气化”作用来实现的。有了这种“气化”作用,才能除旧更新,才能延长生命。运用“外气”除了可以达到通过呼吸、动作姿势的锻炼来加强人体的“气化”作用外,还可以起到中医针灸和养生功能达不到的作用。由于“气化”的加强,就可以对机体起到“平秘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育真气”的效益,从而使患者得以康复。人们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理论是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高的,“外气”在治疗中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我从事气功活动多年,亲身体验到,气功有:1.健身功能;2.娱乐功能;3.社会感情功能;4.教导社会规范化,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的功能;5.可以提高适应能力、免疫能力、修复能力;6.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运动成绩的功能。因此,本功法把健身和医疗集于一体,不吃药,不打针,不开刀,就能起到强身健体之作用。
1.本功法是根据中医学说、经络理论、人的机体内部各功能系统、各部门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运动规律而练功的,符合生命物质运动规律,并且掌握了这一规律而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内在的潜力——内劲。
2.本功法安排顺序合理,先紧后松产生劲。紧、松也是提高功效的方法之一。身体各部松紧互相交替,可以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在运动中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
本功法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活、协调等身体素质,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站桩是基本功,训练精神和肢体的松紧,一般先放松,进一步再练松紧的互相转换,从而达到松紧协调。人的精神和肢体放松可促使气血通畅,新陈代谢旺盛,调整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使其匀称平衡,从而增强体质。站桩还能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肢体间处处互相通连,构成一个整体,互相呼应。即所谓:“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此外,通过松紧转化,训练整体的弹力,做到“无点不弹簧”。通过站桩的训练,可为拳术和各项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运动中的走内劲发力体验,在肢体有位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匀整得力和运用自如。发劲(走内劲)是拳术有效的打击动力。站桩走内劲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例如打气筒、风箱、手风琴也都是松紧的转换产生功效。
3.本功法有三个不要,一个强调的原则。三个不要:(1)不需入静,(2)不要意守,(3)不要将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一个强调:强调动作姿势的正确(调身)。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妙就妙在姿势的正确。因为本功法属调身型,姿势正确是全身放松,全身功能系统各部门就能正常运动,畅通无阻,不重意念和不强求入静是本功法独到之处。本功法之所以不出偏,是因为它像大禹治水那样,遵循往下流的规律。
4.动功动作科学易学,它从实际需要出发,不追求花架子,不拘一格,练习时表现劲力雄厚,动静相济,节奏分明。动作严谨,劲力充实,气力结合。潇洒利落,舒展大方,全身每一处都能练到,完整饱满,稳固沉着。本功法动作简单,但缔造者是通过前辈呕心沥血,长期磨练,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去粗取精,创造了这套健身术。它根据生命物质运动规律,利用升降开合、阴阳虚实、八卦图和缠丝劲,对平秘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活利关节、培育真气和锻炼内劲等都能起重要作用。
5.本功法是以练内五行(心、肝、脾、肺、肾)为主,内外(里表)兼练,气血并练,练、养、聚、调、转、收、采、放气,有步骤练功就能壮脏腑,健筋骨,活气血,洗骨髓,使机体各功能系统从有序化达到更有序化,使体弱者无序达到有序,提高机体素质,扶正固本,进一步最大限度地调动内在潜力,达到“内气外放”。
内劲一指禅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如手指(趾)扳动法,是利用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与内脏的联系而活动的。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说明十指和十趾与人身经络、奇经八脉有联系,在练习扳指(趾)时,十指和十趾有规律地扳动,打通八脉,全身血液流行无滞,疾病就无从产生,并能达到平衡阴阳、蓄积内劲、适时外放的目的。扳指法是本功法的最大特色和关键,它的主要目的是打通经络。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关节,网络全身,沟通人体表里内外;它的作用是行气血,调阴阳,调养周身,保卫机体,抗御病邪。所以说,扳指法是本功法关键的关键。宇宙在乎手,手可以改造大千世界。扳动手指可以开发智力,使人长寿。大凡手指灵敏者均长寿、灵敏,如书法家、画家、提琴家、钢琴家,能穿针引线的老太太等。
6.本功法以站桩功为基本形态,以《内经》“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为根据,马步站桩、龙形桩、蛇形桩等桩法就是“独立守神”的练功方法,是我国南少林独特的练功术,与众不同。主要以调身为主,不强调入静和意守,不出偏,有“快速得气法”之美称。本功法仅公诸于世几年,从学人数已达250万之众。练功原则是:“立足于地,长劲于身,练气脏腑,营养天地。”
二、扳指(趾)法是本功法的关键
1.以手指扳动来维护身体健康。
扳指法是一指禅师门独创的健身祛病延年的好法宝,是本功法最大的特色。它是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验所获得的经络(穴位通路)和穴位方面的知识为基础,经过几十代人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所得到的结晶。经过了众多养生家、练功前辈们演练实践,方有这个奇特的扳指法。“一指”就是有规律、有次序、有时间地扳动十指、趾,也就是说以手指和脚趾的运动方法来得到治病防病最有效的方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维护自身健康,发挥自身的本能。
祖国医学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活力,最注重的是气力和体力,精力充沛。从扳指活动的角度来看,就是充分运用自身的生命力和潜力,以活动手指来引导全身的经络流通。扳指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来维护健康,对人的生命具有重要功能。心、肝、脾、肺、肾以及心包通称六脏,除此之外,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支配内分泌系统的三焦为六腑,一并称为十二脏腑,而供给这些脏腑所需的热能循环系统,就是经络。它布满人的全身,给予经络多点刺激,促其活动,就是扳手指和脚趾法治疗手段的根本原理。因为十个手指和脚趾都和十二正经脏腑有密切联系,每条经络都和手指、脚趾关联,这是经络的起点和终点。扳动手指就是启、闭的关系,一扳一开就能产生脉冲,使气血加快流量,和手压井的水泵原理相似,大拇指属肺经,食指属大肠经,中指属心包经,无名指属三焦经,小指属心经和小肠经。在扳动指法中流通经络的热能,称做气血营养热能。事实上就是气血加快,循环不已。为十二脏腑运输气血营养能量的通道,就叫经络。倘若气血的热能无法在体内经络顺利循环,就会生病,也就是中医的口头禅“气血不和,经络不通”。中医经络学说,十指和十趾与人身经络和奇经八脉有联系,练功扳动十指和十趾,就可以加速全身血液流行无滞,疾病就无从产生,并能达到平衡阴阳,主要目的是打通经络,加快血通量。经络内属脏腑,外络关节,网络全身,沟通表里内外,作用是行气血,调阴阳,营养全身,保卫机体,抗御疾病。
2.手指是人的第二头脑,扳动手指可以开发智慧,延缓衰老过程。
我从1965年开始潜心扳指法研究和实践,使我精神抖擞,精、气、神旺盛。我深深体会到,人的命运掌握在手中。它具有治病功能,非常奇妙,有“手巧心灵”、“手是人智慧的门户”、“手能改变大千世界”、“宇宙在乎手”、“妙手回春”……之说。手指接到脑意识传达来的指令之后,就能正确活动,也能表现人的行为。对哑巴来说,手就是表达语言的最佳媒体,至于盲人的手更能起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手取代了他们的视觉器官。钢琴家、提琴家、电报员、音乐指挥……都是靠手指的变化而达到追求乐感和所需的作用,画家、书法家、雕刻家、魔术家,都是利用手指来表现他们的才华和智慧。练扳指法证明,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工学院、安徽医学院的大学生们减轻神经衰弱,改善了睡眠状态,记忆力提高,考试成绩上升。所以说手指扳动的训练能开发智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手,其实是表现于外界的脑髓。根据这个经验,要开发幼儿智慧,就得从训练儿童的十个手指开始,推广积木、魔方、珠算、劳作以及拆卸拼装之类的玩具和剪纸、雕刻等,手指确能有巧夺天功之力。
目前,老年人喜爱玩的手中转铁球和捏橡皮圈,就是由扳指法的原理而演变的。
可以说,扳指法在人体生命科学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钱学森同志说:“气功可以开发人体智慧。”这是对气功的社会价值的恰当评价。
三、马步站桩是本功法的基础
内劲站桩主要着重于力量的培训,第一步功夫是“筑基功”,“筑其基,壮其体”,使肢体坚如铁石,为提高功夫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家功法,首先提到足、腿、膝是练功的根本问题。本桩的架式锻炼着眼在根基,根于脚,发于腿,足的旋,腿的行,膝的蹲。树老先老根,屋的基、人的腿就是基础。本桩有沉气、落根、旋脚、灵膝、活腰的严要求;有上下配合、四肢百骸紧密配合的联系。练功形式,基本是采取大肌肉、大幅度和最大限度“圆”的运动,以热身法的摇膀子为代表的运动形式最典型。每一项动作都采取由慢到快、由轻而重、左右对称、上下交替、前后兼顾、由表到里、放松与紧张相结合,一张一弛,具有完整的系统性,是人体肌肉包围在骨骼周围的结构的基本运动规律。
根深叶茂,叶茂方能花盛果繁。练功有素者都懂得下盘松散一切落空。根深蒂固,才能处处落实到节骨眼上。本法的真缔是重视根部锻炼,由下而上地爆发出来,这就是“筑基功”的原则,架子越低根子越实,练者的身体就越健康,气感越强,并且能达到两脚、两膝、两腿、四肢百骸发功。
由于一指禅功法重视内外兼收、动静相济,故暗合金丹大道。简单的24个初级动作,一招一式,无不在自然规律之中,决不勉强逆行,而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所以修炼本法,越练身体越强。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时间+汗水=功夫。“人老先从腿上老,背驼弯腰手杖添”,产生这种老年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骨质疏松,肌力下降而颓萎,蹲马步站桩对下肢和躯干的肌肉有很大的刺激性,并加强血液循环,保持关节的灵活性。由于姿势低下,加强了心脏搏动和呼吸深度,对心肺功能是很好的锻炼。由于低矮的马步站桩把意、气、力三个方面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在连贯的站桩支撑肢体和走内劲的运动中,达到外静内动、意气相随的境地,气沉而不浮,久而久之,精神和肢体都获得最高的呼应,临床治病“内气外放”时可得心应手。同时,因虚浮之气已被练下去,歇尽了心中的火性(对肝有益),眼光即可渐渐明亮,炯炯有神。
四、马步站桩类似医疗上的“体外反搏”
马步站桩类似“体外反搏”。“体外反搏”装置是通过“控制套”,在病人下肢和臀部的气囊充气和排气而和病人心电信号同步。当心脏舒张时,由远端到近端向气囊迅速充气,向下肢和臀部连续的加压,迫使下半身的血液迅速回流到躯干和头部,使血液在心脏舒张期集中贯注于上半身,并大大地提高主动脉的舒张压,使它比心脏舒张收缩期的血压升高,从而促进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中的血流灌注量,井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微循环系统),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在心脏收缩时,气囊迅速排气,使血管复原,一方面可以降低主动脉的收缩压,另一方面又可减轻左心室的负担。“体外反搏”就是利用和正常心动周期相反的充排气动作来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动脉栓塞和脑血栓后遗症等疾病治疗的目的。
马步站桩功由于下蹲膝关节弯曲,膝盖不准超过脚尖,似坐式,下肢和臀部肌肉收缩,整个体重落在两条腿上,同时迫使下半身的血液通过微循环系统迅速回流到躯干和内脏、头部,有助于侧支循环,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现已证实,站桩功能使肢体容积增加,区域血流相应变化,皮肤温度升高,体表红外辐射增强。因此,可以说站桩功类似“体外反搏”机理。
举实例说明:1988年5月5日在西安空军招待所,由《气功与体育》杂志社主办气功学习班期间,中午有一7岁男孩溺水20分钟后,救起已奄奄一息,部队医院和地方医院抢救无效。经我根据“体外反搏”原理,有规律地捏压腓肠肌,只花了10分钟时间,小孩就脱险得救了。因为小孩溺水后,水灌进了所有的脏器器官,虽将大量水排出,但由于水压造成内脏各部窒息,产生了大脑缺血缺氧,致使休克。我就采用了马步站桩即“体外反搏”机理,用双手捏压小孩的小腿肚(腓肠肌),通过有规律的一捏一放,使腿部的血液迅速上升回流到各脏器中去,仅10分钟,小孩的心脏由弱到强,一起一伏,恢复了功能。苍白的脸渐渐转为红润,紫了的嘴唇也转为红色,眼睛睁开,手脚动了起来。奇迹出现了,气功学习班近千名学员为此而雀跃欢呼!
五、马步站桩功的医疗作用
国内医学家对练站桩功人的实际测试表明,当病员练站桩一小时后,他的每一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红血球的数目比未站桩时约增加125万个,白血球约增加3650个,血红蛋白约增加3.2克。血液中这些东西增加,并非身体及时产生出来的,而是将“存仓”的储备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应用的结果(摘自于永年著《站桩》一书的科研数据)。
根据医学文献证实,白血球和血红蛋白在血液循环中增加,就必然会给各组织器官带来较多的氧气和养料,从而使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的新陈代谢获得改善。血红蛋白是血液的供氧者,供给脏腑各器官的热能,滋润、温煦内脏,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据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本功法的实践效应证实,符合科学的客观自然规律和医学康复的道理。据练站桩功的人证实,站桩功毕后,觉得头部和胸部十分轻松舒畅。因此,凡不宜跑步和运动的老年体弱者及各种慢性病患者,做力所能及的站桩功锻炼是行之有效的。
马步站桩功是肌肉的一种训练,可以起到对全身多相调节作用,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
中枢神经系统是全身的主宰,马步站桩功通过有效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而从根本上治疗许多疾病。因为站桩功的这种静力训练,支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必然有相应的兴奋和抑制活动,使它们适应于体力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笔者观察高血压、低血压两个截然不同的病人,通过练习站桩,半个月后,高、低血压病人都下降或升至正常,机制是站桩功恢复大脑皮层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双相调节作用。
实践证明,站桩功对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两个截然不同症状的病人也能起到双相调节作用。站桩功治疗溃疡病的机理是,有利于恢复迷走神经的正常功能,调整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活动,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消化和吸收功能。
站桩功使练功者处在气功态之下,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全身不同步不对称调到同步对称,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发挥身体代谢作用。对保持各系统器官的正常营养,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功能强直,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都是有益的。对部分神经、外伤瘫痪、小儿麻痹和某些肢体或胃、肺等脏器破坏及切除的病人则有利于身心康复和劳动力的恢复。许多人反映,练了此功就提高了情绪,病也好了,是有科学道理的。
站桩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据上海《新民晚报》1988年3月1日和11月27日两次报道,上海流行“甲肝”期间,检查万名“少林内劲一指禅”练功者,无一人得“肝病”。肝脏是新陈代谢的总枢纽,具有制造和储藏营养物质,参加代谢,调节血量,解毒等作用。站桩能促使血液循环和代谢,加快适应血液循环的重新分配,有利于肝脏的代谢,调节血量解毒功能。站桩要求提肛收腹,并自然形成腹式呼吸,这就对内脏起着按摩作用,从而增进食欲,提高消化功能,有利于肝脏制造和储藏物质的功能。我们曾临床观察患肝病20人,练站桩功两个月,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而对未患肝病者则能起预防作用。站桩时能产生大量的热,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脂肪的氧化消耗,因此,站桩也可以减肥,对老年人因脂肪过多引起心脏负担带来的疾病行之有效。
讨论:
1.肌力的增加取决于肌肉负荷的强度、时间和反复条件,与肌肉进行动力性工作无关。既然如此,站桩功就有它的优越性:(1)它不须要专用工具;(1)它没有受伤、出偏的危险;(3)它作为医疗体育来讲,是一种老少皆宜不拘体质强弱均可接受的运动方法。
2.生理学认为,肌肉收缩时发生一系列的肌电变化,因而也就产生了热能,通过手脚等处的麻胀感,皮肤上有蚂蚁爬行感,全身发热。在体内产生的这种热能,总要以一定方式散出体外。从现象分析,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热,可以认为就是气感(或是内劲、气力),这就为“内气外放”奠定了基础。
3.当代医学中,除了第一医学(治疗)、第二医学(预防)、第三医学(康复)外,以后又产生第四医学——智能医学。本功通过用站桩方式进行特定训练,从而达到治疗、预防、康复、开发智能的目的。所以说,站桩功包括四个医学方面的内容。
六、振抖催气功——快速得气法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经过30年的练功教学实践,大彻大焐,深深体会到“久卧不如一坐,久坐不如一站,久站不如一行,久行不如一抖”。因此谐振荡颤抖是缩短练功的进程,快速进入“气功态”打通全身经络、穴位、气门的钥匙。
1.谐振动(荡)颤抖运动的由来:
物质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地往复运动,就是振荡性的运动,颤抖运动就是振荡。
自然是一切都在变化,物质和物质紧密接触就是摩,加上推就振动。世界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振动。乌云的相撞就产生闪电,发电机转动就能发电,古代的钻木就能取火,地壳内的岩浆流动就产生火山爆发、地震、地陷。这个原理,我们的祖先早就不自觉地运用到有益于健康运动了。
振动运动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举目皆是,如本功法中的开七窍中的叩齿、鸣天鼓、干洗脸(振荡头部神经)热身法的各节活动,无不都在振动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例如提高功法的提气排打功,有利于心肺功能,脑组织结构强化。人体本身就是由一系列的振动系统构成的。如胃有规律地收缩,肠不停地蠕动,心脏不停地搏动,肺脏不停地呼吸吐纳。目前世界上兴起的振荡治疗方兴未艾。我国的神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以及气功中的“自发动功”,推拿疗法中往复手法,摆抖、颤抖,又如日本采用的振荡座、床……都借助外力使患者各部振抖来治病。如跳绳、踢毽子,目前流行的迪斯科,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手段。本功法以桩功著称于世,站桩的原理相似现代医疗上的“体外反搏”原理。在站桩的基础上再加振抖,就等于加上一个加速器,如虎添翼,更近似“泵”的原理了,促使血液循环加快。根据中医学说“以通为用”的道理,“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血液循环畅通,脏器各部得到气血的滋润,有了营养热能,疾病就无从产生了。由马步站桩加上“振抖”动作就应了“一动无处不动,人身无处不丹田”的“全息论”的观点,全身表里,甚至每个细胞、毛发、穴位、经络……都受到内气的辐射波及。
2.人体内振抖现象与推理:
已知人内部有多种周期性运动形式,心有规律地舒张与收缩;肺大约3至5秒钟交换一次气体,正常心电图和脑电图一般形式都表明人体是一个振荡源,含有多种振荡过程,包括生物振荡等等。这种振荡作为脏腑活动的特殊标志,必然和中医学维持生命根本的“气”有着某种联系,和本功法“马步站桩”有血缘关系的振抖催气功就是马步站桩再配合两腿上下自然顺势抖动,与“泵”的工作原理相似。我们知道人体的气血贮存在皮肉里,人体90%的肌肉是在下肢及臀部,经过马步站桩再加振抖,像水泵工作原理一样,等于腿上安装了一个第二心脏,上下有节奏的“搏动”将库存的气血顺着皮部(微循环)由下而上导引到头部及全身,循环无端,周而复始,很类似一般水面波。夏颖辉的文章提出:这种波叫“阴阳波”。马步站桩两脚与肩同宽,两臂微屈,两前臂与地面平行,手心朝下,两腿屈蹲,膝不超过脚尖,两腿下颤抖振荡,两前臂随身体的起伏而随之波动,俗称“动马步桩”。像骑在马背上,马在奔跑行走,人随之上下起伏。手心“劳宫穴”立即就有麻、酸、胀、热等感觉。根据推理,这种振荡波不断蔓延扩大,渗透到头部和五脏六腑,促进全身各部供血供氧,这就强化了细胞的活跃、变化、气化过程,大大加速了血流量,因而起到了消炎、镇痛、通经活络、活血散淤的生理效应。
功法解答
为什么说本功法是上乘功法
上乘又名大乘,是佛教教理性宗派名称。《空积经》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正,真也,觉,明心见性之意。(宗指功能)
《少林拳术秘诀》指出:“所谓中乘如何?即别于上乘之谓也……中乘之术,不过偏于刚多柔少之弊。”故而刚柔并济才是上乘。本功法松紧结合,动静相兼,刚中寓柔,柔中寓刚,是一种上乘功法。这是从《少林拳术秘诀》所说刚柔角度来谈。
本功法自1983年公开传授以来,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生根、开花,并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据有关方面1988年初步统计,全国已有200多万人习练本功法。群众的练功实践充分证明,本功法是祖国气功百花园的一颗瑰宝,是人们强身健体益智延年的好功法。凡学练本功法的人,都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有与之“相见恨晚”之感。被国家教委定为在大专院校推广的重点功法。
近年来,许多人习练本功后,普遍反映具有开发人体特异功能,提高人体智能的作用,这就更说明本功法是上乘功法了。
本功法的特点是什么
它以站桩为主而著称,以扳指(趾)法为其最大特点,而与其他功法相区别。本功法主张;“一调代三调”,这种不同于其他功法之处是,“不要入静,不要意守”,因而容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便于推广。但是本功法特别强调动作姿势(调身)的准确。这种独特的练功方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还以“得气快,功力大,疗效好,不出偏差”和“一人练功,全家得益,四邻沾光”的社会效益而得到各方面重视与好评。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的历史渊源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又叫“罗汉神功”,它出自福建少林寺,是武术气功。它是“功力型”、“内气外放型”的佛门正宗功法。它没有文字记载,它的传播全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和心记。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养生功、强壮功,又有技击功和医疗功等,它的训练方法也很奇特,练功时既不要入静,也不要意守,但对架式、动作的准确性(即调身),要求十分严格。
有关“一指深”的渊源,综合上海交通大学的沈汉昌教授经过近三年的调查和考证,钱珍发同志1988年3月在我国的佛教圣地之一的江西青原山向该寺主持照禅法师的请教,以及武术家徐清祥老师所著《中国武术之谜》一书中所说的少林武术气功,系由嵩山少林寺二祖稠禅师和达摩所传。稠禅师与达摩同为少林寺第二代(第一代住持是跋陀)住持,稠禅师为正传,并精通武术,少林武术即由他所传,达摩并不懂武术,他在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时号面面观”。他只传了“禅学”。
本功法始创于六祖(实际应为七祖)惠能。后来,由于朝代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一些不满朝政的文官武将,以及一些养生家、医学家等,或为了免遭朝廷的迫害,或为了躲避战乱,或暂栖佛门伺机再起,于是削发为僧,先后到了少林寺。他们在先人成就的基础上,吸收各家所长,逐步丰富、完善了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由此可见,当今有些人将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改称为“达摩一指禅”,显然是不合适的。
佛门功法,本无“气功”一词,本功法的名称,是随着气功的不断发展而由后人来命名的。
何谓“内劲一指禅”
“内劲”也可称之为“暗劲”,系指人体内在的潜力、能量。在武术中,把“明劲”称“力”,而“暗劲”则称为“功”。
“一指”有三层含义,即:①“以一代十”。代表了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在训练中有规律地扳动和按动。②“以指代针”。③“一指独认”或“认主独一”。通俗地讲,就是不要见异思迁,你既选准了“一指禅”功法,就应该持之以恒地练下去,不要半途而废。“禅”是“禅耶”的略称,即“禅修”、“悟”、“修心养性”、涵养道德。
为什么练功必须同时修德
《说文》释“德”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已”。它是规定心、身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也是调节心、身本能活动的根本动力。
自古以来的气功家,都十分强调在练功的同时必须注重功德的修炼,并把道德涵养看成练功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以佛、道、儒三家为例:佛家非“持戒”不能入门;道家以“清静”为原则,把修德视为“成仙”的必要途径;而儒家则以“仁、义、礼、智、信”为原则……等等。各家各派都认为“德高才能功深”,因此有“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的说法。在这方面,我们的先祖阙阿水给我们树立了练功修德的良好榜样。这几年,我们的队伍里出现了一些违背我们的宗旨而令人遗憾的事:如有的人将本功法“初级班”的内容分成“初、中、高”三级来欺骗群众;有的人在教功时“以动作论价”——即我教你一个动作,你就得给多少钱;有的人“以气谋利”(按:我们不反对教功或治病收费,我们历来认为,合理收费不仅是应该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学了就卖”甚至“边学边卖”,而且还漫天要价;有的人刚学了点东西,有“名气”了,就自我吹嘘什么他是“祖传的”……更有甚者,竟公然篡改本功法的名称和自己学功的历史,以抬高自己的“身价”,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①这些人经不住社会上出现的“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影响,成了金钱的俘虏;②这些人忘记了阙老的三大精神,忽视了功德的修养;③因为本功法好,老师在群众中的威望高,又不保守,他学会了,就成了他谋取私利的“资本”。我们诚恳地希望这些人不要当“气功商”,我们都是“二传手”,应该把老一辈交给我们的“接力棒”传下去,但绝不能搞“投机倒把”,否则到头来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弄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我们认为,仅从“练功健身”的角度来说,在练功的同时也必须注意“修德”,陶冶个人的情操。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活动、活动,要想活,就得动”,这些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认为这些说法尚不全面,因为它忽视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我们以为应该这样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更重要的是在于人们对自身心理和生理平衡的自我调节与控制。”基于人们对健康的片面理解,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郑重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指出:“精神内伤,身必败亡。”中医学者也着重指出:“一切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而夭亡的是不良的情绪。”在劳动人民中也流传着许多生动的谚语和有趣的故事。如“莫道喜怒不伤身,七情过极百病生”;“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历史上气死人的故事就不少,《三国》里的周瑜就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喜则气缓”,过分高兴,同样也会使人丧命,据说历史上就有个“笑死了程咬金”的故事。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对“精神因素致病”的危害性作了不少的调查研究,其结果很值得人们深思。
在国内,据有关方面曾对山西、河北、山东三省的癌症患者的病因作了调查分析。据说:山西有30%的食道癌患者精神上有过创饬;山东省有30%的癌症患者脾气不好;河北省有30%的癌症患者情绪不稳定。
在国外,英国的一位教授(汉斯艾吉克),经过40年的调查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的性情,如情绪、对待压力和困难的态度,是导致心脏病和癌症的主要原因。”在他调查的对象中,10个死于肺癌的人中只有一个吸烟者;而在10个烟瘾极大的人中,最后死于肺癌的只有一人。因此,西方医学界认为,人类患病有50%以上(有的讲是70%,佛家则认为是100%)是身心失调所致。情绪的变化,作为心理变态的一个部分,常是疾病的症状或先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而这一点对于练功的人来说甚为重要,因为练功人的不良情绪对自身健康的危害,要远比不练功的人大得多!事实告诉我们,练功可以防治许多疾病,甚至包括一些疑难杂症,但气功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是包医百病的,任何一种医疗方法都不可能完全代替其他医疗方法,世界上没有万能的东西;气功可以使人益智延年,但它还不是长寿的决定因素。影响人的寿命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遗传基因,一般说,父母早亡的,子女长寿的可能性不大(当然不是绝对的);二是自然因素,如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成熟得早,而长寿的不多;三是社会因素,人们情志的变化多半与此有关;四是人们对自身心理和生理平衡的自我调节——这是决定的因素。这也是我们提倡在练功的同时必须加强功德修养的原因所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善于“自寻乐趣”,而不要“自寻烦恼”。弥勒佛前“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对联是颇发人深思的。另外,延安地区有一位长寿老人,将他长寿的经验总结成的四句话值得我们考虑。这四句话是:“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若能跳出墙而外,不变神仙也寿长。”
为什么要讲究练功者的素质
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禀性”、“脾气”而言。素质不等于能力,但它是能力发展的前提。素质与练功息息相关,决定练功的效果。练功者应讲究的十二条素质是:
1.练功作为日常生活的需要。
2.自己能做的事,不要麻烦别人,凡事要首先替别人想一想。
3.今天能干的事情,决不推到明天,不达目的不罢休。
4.不勉强练功,只有心甘情愿,才能水到渠成。
5.良好的练功仪表。
6.幽默感和友善的练功态度。
7.尊重每一个练功者。
8.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卑不亢。
9.练功是一种享受感,可解一切烦恼。
10.练功多问几个为什么。
11.良好的修养,不骄不躁。
12.讲究科学的练功方法。
素质不等于能力,但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意志是练功的关键,理智把握练功,思维方法决定提高功艺。
如何理解本功法要经过“禅”的过程
“禅”是梵语“禅耶”的略称,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这岂不是与我们反复强调的在练本功法时“不要入静,不要意守,也不要把别的功法概念带入本功法”的提法相矛盾吗?是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每一次都反复强调“不要意守,不要入静,也不要把别的功法的概念带入本功法”,并且反复说明练功时“在动作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可以讲话,唱歌,可以看电视,听音乐……”,但并没有叫大家不讲意念,而是用动作姿势和准确的意识把大家尽快带入“气功态”。事实正是这样,开始时谈笑风生,但过不了多久却语声寥寥,显得很安静,这是因为人们要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架式”,中枢神经系统必须进行支配,加上已经得到的“气感”,自然“站中自静”,自然入静,甚至会有“飘飘若仙”之感,而达到“独立守神”的境界,这也就实现了“安定,止息杂虑”的目的,即所谓的“禅”。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初学者无法入静的苦恼,而且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出偏差,同时这样练出来的“劲”也大,“气”也足,“出气外放”时,也无需作什么准备动作。
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本功法的“口号”
本功法提出来“勤练功,身体好,不称霸,为‘中华’”的口号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内涵是丰富的。
1.突出了我们的基本观点。我们认为,“功夫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功夫=时间+汗水”。
2.阐明了我们的主张和愿望。我们认为,不论张家派,还是李家派,都属于“中华气功”这个大门派,各家各派都有其长处,它们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说明它们对人民健康都有益处。因此,各家各派之间都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求共同发展,而不应搞“门户之见”。我们只宣传本功法的长处,而不去评论其他功法的长短(当然学术之争是另一回事)。一个功法的好坏,应让群众在实践中去鉴别。
3.表明了我们的态度。众所周知,本功法功力大,在气功界和武术界均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我们决不以此作为“称王称霸”逞强凌弱的资本,我们应有“骨气”,但不应有“傲气”,应平等待人,团结各家各派共同为弘扬祖国的气功事业而努力。
4.体现了我们的目的和宗旨。我们传授和学练气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和他人的健康水平及培养修养,以便更好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当“气功商”。
为什么说本功法练功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的
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本功法练功的基本原则是:“松紧结合,动静结合,练养结合,立足于地,长劲于身,练气于脏腑,营养于天地,一切顺其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也就是练功家所说的“功到自然成”。
气功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本质——气与神的关系,它没有具体的形式,直接感觉不到它,科学仪器也难以测出,我们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来阐释。古代练功者提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即以天地自然存在和变化规律作为练功的理论依据。人生活在天地之气中,因此在对待天与地之间层次的关系上,正如《道德经》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清清楚楚地告诉人们,人的一切活动(包括练功)首先应按照地球运动的客观规律办事,而地球又是宇宙的一部分,它依据宇宙的自然规律运行。而宇宙运动是有规律性的。总之,人们按照自然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自由。
对于人来说,脚是地,头是天,科学的练功规律应该是首先练脚。俗话说,人老先从脚上老。脚跟要稳,根基要牢,这就如建筑物的根基一样,如果脚跟不稳,不能把握自己,控制自己,光练天(大脑),会产生根基不牢,头重脚轻之弊。这是练功出偏的一个重要原因。气功讲究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而这种自控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应体现在根基上。
所以,许多有造诣的气功家,养生家都非常重视根基的训练,“入门先练三年桩”,正是本功“立足于地”的体现。
为什么本功法适合在学校中推广
1.本功不意守,不入静,要求练功中动作姿势准确,这些很适合青少年活泼爱动的心理特点,全国已有近百所大中学校传播本功法。
2.本功热身法中对全身肩、肘、腕、髋、膝、踝六大关节进行同步训练,适合现代体育运动的特点,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要求。
3.马步站桩对肌肉的训练,就是对神经的训练,在进行身体训练的同时,又起到锻炼意志、自控能力的心理作用。
4.扳指(趾)法,可以开发智慧,增长才干,是一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功法。
5.收功以强劲有力的“咦”字声结束,可以振奋学生们的精神。
6.本功符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安全不出偏。
7.身心俱练,陶冶情操。
为什么本功法适合在体育教学中选用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现实及气功健体强身的作用,国家教委非常重视发挥民族体育(气功)保健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体育与气功的区别,请参考表1。
比较是为了鉴别。有鉴别、有继承,才能发展。从运动学角度,体育与气功两者都是保健强身、祛病延年的运动方法,已劈普遍地为人民所接受,但是,由于它们分别来自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背景,所以气功与体育之间仍有深刻的区别。
表1 体育与气功的区别
体育
气功
来源
西方
东方
特征
针对性、客观性以运动为主,以成绩为衡量尺度
整体性、唯象性内运动为主。以柔弱为衡量尺度
调形
着重于调形
调形、调心、调息三者有内在相互依存的联系,其中有一个失去它的作用,三者都将受到损害。调形调息是调心的基础。调心主导调形调息
调息
保证调形锻炼得到充分发挥
调心
保证“调形”的完美发挥
要求
短期、激烈(耗能为主)
身心双调(储能为主)
目标
运动成绩、健体强身
开发人体自身潜能,身心并练
技术手段理论
已具备相当规模基础
刚刚起步,尚待深入研究
生命认识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调节人体心理和生理平衡
我们了解了体育与气功的区别后,再谈谈气功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及健康。综观四十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正如全国高校保健气功讲习班研讨会纪要所指出的:“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体育思想主导着学校体育工作,因此,中国学校体育的民族特色失去了,脱离社会,脱离自然和切身的需要,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笔者曾对一所1400多人的中学调查,全校近视眼400人,砂眼125人,龋齿125人,肝大15人,心脏病4人,其他6人,天津市塘沽区总计5万名学生,其中近视眼占1万人。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单靠学校目前体育技能力量是不够的,而目前的学生锻炼标准又只重视学生的形态与功能,忽略了人的身心整体性、动态平衡性的特点。所以不完全合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需要。
因此,国家教委将气功列入体育教学大纲是切合实际的,同时,也是有长远眼光的。
另外本功适合体育教学,也是可行的:
1.全套功法适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如热身法是准备活动,马步站桩是基础,扳指(趾)法是关键,动功加强,最后调气收式,并以响亮有力的“咦”字声结束,振奋精神。这些都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
2.学生坚持练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又能体会出气感,从而增加练功信心及效果。
3.安全不出偏,全套功法安排严谨,符合人体运动生理学的科学理论。
4.全国习练本功法已近200万人,许多大专院校已经引进了本功法,受到普遍欢迎。
5.本功法已经有近8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教材及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6.运用本功可以做到:①提高健康水平;②提高智慧;③提高修养水平;④提高运动成绩。
可以看出,本功法是一种适合体育教学、简便易学、收效显著的功法。
如何通过函授习练本功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习练本功法的人数至今已近200万。随着本功法的进一步的发展与推广,将会有更多的人参加到习练本功法的行列中来。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较高水平的本功法气功教师的指导。因此,通过函授学习本功法,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如何通过函授学习达到预期目的呢?
1.对本功法要有全面认识,如练功口号、练功原则、本功法特色、功法安排顺序及功用等。在认识到本功法是上乘功法的基础上,就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明确学习目的。比如用于健身治病,在全面掌握本功法前提下,就要有选择地多练些针对性较强的动作(但要注意,站桩功、扳指(趾)法是必练项目)。
2.要诚信,“诚则灵”、“信则灵”。不论面授,还是函授,能否有所收获,关键都在个人。要把习练本功法作为日常生活的需要,刻苦操练,就能掌握好本功法,达到预期目的。
3.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本功法无论从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哲学角度都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在掌握本功法的同时,要掌握住功理,尤其是掌握好松与紧的关系,要作到上虚下实、松静自然。
4.要专,既学本功法,就要专心,持之以恒,不能朝秦暮楚,一曝十寒。
只要持之以恒,讲究练功者十二条素质,本功法定会给函授学员带来福音的。怎样认识“诚则灵”
“诚则灵”的诚,指心意。也就是一心一意。灵,即“灵验”也就是效果。中国古代教育家苟子指出:“君子壹教,弟子壹学,极成。”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用两种不同的态度来学习12个无意义的音节,一种态度是一心一意学习,一种态度是随便看,其效果则大不一样。
心理学认为,在建立条件反射时,人的各种感觉传送到大脑都有特殊的神经通路,听有听的通路,看有看的通路,动有动的通路……人在练功时,通过这些不同的通路,将来自不同感受器的信息传送到大脑相应的区域,这些区域之间发生同步的相互联系,使大脑皮质各区域之间的暂时联系多次重复、强化,建立起“动力定型”,才能产生练功效果。
由上面所述可以知道,“诚则灵”的观点,是有科学道理的。其重要之处是强调,一心一意是练好气功的关键。那种认为,“诚则灵”是迷信的说法是不妥的。
为什么说“人身无处不丹田”
丹田,是练丹家藉以修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处所。因其具有稻田般天生含义和面积特征,故以田名之。“丹田”仅是练功者在“得气”时的一种感觉部位,每一个练功者都有自己的感觉部位,暖烘烘的,让人乐滋滋的,沉浸在轻松愉快得气之中为快。这种得气感觉部位,每一位练功者由于采取不同的方式,运用不同的功法,所以感觉部位也不尽相同。正因为这样,所以各家都有各自的理论,都有各自的练“丹”部位,众说不一。仅就“丹田”的别名就有近200之多,分别见于近千种气功著作中,说它是非常玄妙难知的。而有关“丹田”的部位,则又是众说纷纭,叫习练者莫衷一是,如坠五里云雾中,难以把握。
“丹田”是练功者在“得气”时的一种感觉部位,而气功是练气的。气是生命形成的物质基础,气在人身上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到的。只有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锻炼,气在人体内的运行,就可以集中于一点或一定部位,就可以得“丹田”之气,并在瞬息间转化为能量而发挥出来,即所谓“意到、气到、劲到”。人体有巨大的能量,光靠骨骼和肌肉的屈伸张弛所发挥的能量是有限的。气功调动人体潜在的能量,并积聚能量的表现方式,一种是向外释放,比如硬气功,耳朵功,嘴功、辫子功及各种方法的内气外放等;一种是自身的感觉,这种感觉正像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所说的,“气功”即生理练丹学,是想用人体内本来就有的各种体液器官和身体产生出的东西,来练就长生不老的“丹”。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解释说:“练功(练内丹)无非是让人的身体进入一种特别健康的功能状态。”
根据全息论的观点,取生物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按比例(缩小)而测知和治疗生物控体的疾病。每一个局部,对生物体的本身来讲,都是整体的,都是相关的,都可以在这里修炼人体“精、气、神”,调动人体的潜能,并积聚能量。就本功来讲,修炼到一定程度可以用眼,手,脚,肘,背处的能量给人发放外气。所以说“人身无处不丹田”、“人身处处能发气”。
练功中禁忌事项有哪些
1.禁忌大温大寒。系指练功场合的温度不要过热或过冷。
2.禁站坐当风。指站、坐功的场合不可有风直吹,尤其要避免背后吹风。古有防风如防箭之说。
3.禁紧衣束带。指练功前要宽衣松带。
4.禁忌搔抓痒处,指练功中气脉流注时,身上若出现动触,绝不可用手去搔抓痒处,以免妨碍气脉周流与交汇。
5.禁忌功后久着汗衣及冷水冲洗和吃冷饭。
6.禁忌饥饱上坐。即过饥过饱均不宜练功。
7.禁忌天地灾怪。指突然有狂风暴雨,迅雷闪电,骤冷突热等,不要在这样气候中练功。
8.禁忌大怒入坐,以免诸脉紊乱。
9.禁忌大乐入坐,以免诸脉紊乱。
10.禁忌久忍二便。指练功时要排清大小便。
习练本功为什么不会出偏
这是因为本功有其自己的练功方法:而练功方法不妥是出偏的一个重要原因。
调心(作为练功三要素之一)的目的,是调整出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称无意识或下意识)。本功属内气外放型功法,练功练到调出原来没有意识到的气来,用气力(内劲)的实践,作为检验本功调心的一个标准。
讲究意守、入静进行调心是常用的手段,但不是惟一的手段。从运动学角度看,意识是一种物质的运动又是物质的反映。采取入静的方法进行调心,仅是相对而言。这个相对的尺度,初学者不宜掌握,加之气血郁滞、经络不畅,弄不好容易出偏。从运动学角度看,人的矛盾心理、性格、思维方式、控制意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产生的后果也就不一样,过分的意识,又不能自调,这正是练功出偏的主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本功法是以调身为主的功法。而在意识(意念)交配下的动作姿势是有形的,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规范化,使练功者有章可循——这是习练本功法的人不会出偏的根本原因。
本功采用准确意识下的动力定型反射运动进行调心,目的是调出气感(内劲)。这种当时虽然意识不到,但经过注意和努力可以觉察到,心理学称为“前意识”,本功就是属于这种意识训练。前意识也是意识,而无意识到意识是很困难的。我们多次观察大家站桩5分钟后,练功场就十分安静,大家平心静气进入气功态。全国已有200万人习练本功,我们教功时无一人出偏。本功堪称快速得气法,这种调心训练是有实用价值的。
调形本身有助于达到“调心”目的的实现,这一点,已被现代学者认识。法国18世纪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生命在于运动”,认为运动是使人形体冷静与自强的良剂。“冷静”、“自强”正是“调心”的主要目的之一。
如何选择好自己的练功方向
人体气血循环流注,脏腑功能活动,不仅受时间的影响,而且还受着方向的制约。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磁体,因此决定了小磁针固定的指向,但由于它的磁场强度很弱,仅有0.5高斯,所以很难被人感知。然而科学家们的研究证明,地磁场对生物(包括人在内)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甚至是生命攸关的。例如鸽子和许多鸟类,为什么能在长达千里之外的飞翔中辨认方向,并准确无误地飞往目的地,就是因为在其头部有一“磁性组织”。除了鸟类,小小的蜜蜂也不可小看,它能对0.5高斯地磁场的千分之一的刺激产生“定向反应”。科学家们的实验还证明,把老鼠置于磁屏蔽的环境里,其寿命会明显缩短;而在人造的磁场中,蝌蚪的寿命可延长6天,植物也会提前结果。
那么地磁场对人类有何影响?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并研究了这一问题,“指南针”的发明,就是一个例证。祖国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八卦图”均指出了“方位与人体的内脏相对应”,即人体的五脏六腑与某一特定的方位息息相通,如“东为肝,西为肺,南为心,北为肾,中央为脾”等。人们还发现,少数对地磁先天敏感者,朝南北方向就睡得着,而东西方向则会失眠。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有这样的发现:当一些敏感者随意取向练功时,会不由自主地扭转身体或面向南,或面向北。
我们知道,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近年来,国内外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体有许多“电磁聚焦点”,并与人体的经络穴位相符,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人体不仅存在经络和穴位,而且还具有“电磁特性”。
物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在外磁场作用下,铁磁性物质的分子电流可以从杂乱无章到有序化排列而呈“铁磁性”。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结果也证明,生物体中大多数分子和原子也具有“铁磁性”,可见我们练功时如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球这个“天然磁场”,就可以增强人体经络穴位的“电磁特性”,缩短练功的进程这就是古往今来的练功者都很重视方向的原因所在。
练功者如何选择练功方向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背对太阳”练功。这样,除了练功本身就是“采气”外,还可以利用“命门”采太阳之气。
2.考虑到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而保持人体与宇宙的“顺磁性”,既可面向南而背北,也可随日出月升而面东背西,因为东、南为阳,西、北为阴。
3.我们知道,八卦的八个方位与人体的内脏相对应且息息相关,而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之相互平衡和协调是相对的,不平衡、不协调则是绝对的(相生相克关系)。为了能适应人体中这种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深化练功的进程,我们亦可充分利用上述的自然规律而因时、因地选取练功的具体方位。
如果我们把面向南北顺地磁练功称为对方向的“粗调”,那么,随着你练功的深化和自身体内矛盾的发展,还要向对方进行“细调”。
“细调”的具体做法是,先面南而立,全身放松,并伸出一只手。如果上午时刻,你就慢慢地在原地“顺时针”方向转动身体(下午则是逆时针转动身体),细细体察哪个方向的“气感”最强,耶么“气感”最强的这个方向,就是你体内所需要的最佳方位。
4.由于“五行相生”的关系,我们也可在选定的理想场地,坚持定向(如面向南)练功。
如何选择好自己的练功时间
人体气血循环流注和脏腑功能活动,以每日十二时辰为单位,表现出有规律的时相性活动。这种规律性时相性活动,就是选择自己练功时间的依据。
关于练功的时间,历代的气功家多是主张练“子午”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对于尚在职学习和工作的人来说则难以坚持。后来有的气功家提出了一个“活子时”,以便灵活运用。我们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练功主要是为了保健,为了不打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规律,每天于5:00至7:00之间练一次也就可以了;若是从治病的角度考虑,也可以按照“经气流注”盛衰的规律(表2)来安排练功。
例如:心脏功能不全的人,可以在22:30后开始练静功(即本功法的坐功),以补其不足;若心火过盛,则可在11:00至13:00之间练动功(如本功法中的“抱球”等),以提肾水,降心火,而促进“水火既济”。
表2 脏腑经气流注盛衰时辰表
脏腑
经气最盛
练功最佳方向
经气最弱
练功最佳方向

3:00-5:00(寅)
东南
15:00-17:00(申)
正西
大肠
5:00-7:00(卯)
东南
17:00-19:00(酉)
正西

7:00-9:00(辰)
西北
19:00-21:00(戌)
东北

9:00-11:00(巳)
西北
21:00-23:00(亥)
东北

11:00-13:00(午)
正东
23:00-1:00(子)
西南
小肠
13:00-15:00(未)
正东
1:00-3:00(丑)
西南
膀胱
15:00-17:00(申)
正西
3:00-5:00(寅)
东南

17:00-19:00(酉)
正西
5:00-7:00(卯)
东南
心包
19:00-21:00(戌)
东北
7:00-9:00(辰)
西北
三焦
21:00-23:00(亥)
东北
9:00-11:00(巳)
西北

23:00-1:00(子)
西南
11:00-13:00(午)
正东

1:00-3:00(丑)
西南
13:00-15:00(未)
正东
*督脉:正南    任脉:正北
为什么本功法适合于老年人习练
老年人(指60岁以上)衰老变化的主要生理表现是:
1.从体表最容易看到的是,头发变白,稀疏脱落,由于皮下脂肪减少,身体的水份减少,颜面及全身的皮肤松弛,缺乏弹力,发生皱摺,出现老年斑,牙齿脱薄,脊椎弯曲。
2.在骨骼方面出现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骨纹理减少,相应的骨骼弹性和韧性减低,因此容易发生骨折。由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化,关节软骨附近常有骨质增生,故易感到腰腿酸痛,关节发僵,患骨关节病。
3.在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发展,血管弹性减退,心肌收缩力减弱,外围血管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增大,血液搏出量减少,使得各脏器的血流量减少,组织供氧受到影响。
4.呼吸功能减退也很明显。肺活量下降,加上免疫功能低下,肺部容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患病率比年轻人高。
5.消化功能减退,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
6.脑血液循环缓慢,脑部血流量减少,容易出现脑血管阻塞疾病。此外,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的反应也较为迟钝。
7.肾功能减退,容易出现尿失禁现象。
本功立足于地,以马步站桩功为基础,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肌肉及骨骼的功能,防止骨质疏松。站桩有体外反搏的作用,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热身法中压丹田、搓丹田等动作,进行细、匀、深、长呼吸训练,有利于增强老年人呼吸功能;站桩功提肛、收腹、缩肾,按摩肠胃、强肾,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增强肾功能;通过热身法中的惯相运动与逆相运动的交替训练,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注意力;通过扳指(趾)法的训练,可以激活脑细胞,抗老益寿,提高老年人的反应力和记忆力。本功是动静功,在全身锻炼的同时,又不增加心、肺负担。本功要求作到“三个不要,一个强调”,练功不出偏差,这就消除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所以本功适合于老年人习练。在全国200万人习练本功中,老年人就占了1/3。
每天练功强度应如何掌握
掌握练功强度总的体会,概括以下十二个字:吃的好,睡的香,有精神,不感冒。这四句话是掌握运动量的自我感觉,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
1.如果身强体壮,练功为了提高功力,那就应该加大运动量,每天练功不低于三小时。
2.心肺病患者练本功,要多练静功,站桩功,练功以病症改善为标准,以上四句话作为掌握练功的尺度。练功时心率不宜太快。
3.神经衰弱等病症患者练此功,每天练功要微微出汗,也要有一定强度,这样才能改善病情,收到效果。
4.运动系统患者如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练此功,初练时可能有患部疼痛感觉,坚持一段时间病情就能改善。这样的病例很多。
5.初练本功的人,腰酸无力,四肢胀痛,这是正常现象,坚持一段时间,就能进入身体最佳练功状态,从而收到练功效果。
此外,收功一刻钟后方可进水进食,夜晚收功后,不要马上入睡。
练功中有口水怎么办
有痰可以吐掉,但口水不能吐掉,要咽下,这是津液。古往今来,凡是养生家与武术家无不注重“舌顶上腭”,因为人口上腭处有“天池”穴。当用舌尖顶住此穴时,口内即生津液。此津液属于消化液,不但能助消化,且咽下丹田可化为气血,练功时切不可吐弃。
日本的西冈教授经过试验发现,口腔内的唾液是一道防癌线。唾液中的氧化酶及过氧化酶能消除某些致癌物质的毒性。唾液中除了多种酶以外,还含有维生素、激素、无机盐、蛋白质等与人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营养物质。
习练本功后睡眠相对减少是什么原因
中医认为,“神”足不思眠。“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习练本功后如觉“神”足,是本功取得收效的显著标志。睡眠时间虽然短了,但精神反而感到旺盛,是正常现象,不必疑虑。但应注意,对练功后所出现的这种“神”足现象,不要过分欣喜,更不要有意识地去追求,一切要任其自然。
少林一指禅气功教师的作风与要求有哪些
1.懂多少、讲多少,不要吹牛,实事求是。
2.诚恳待人。
3.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要仁义为本,不欺弱者。
5.要有骨气学习阙老三大精神。
6.教学要耐心、细心,教案准备要细致,讲解要用群众易懂的语言。
7.不要以气功书籍、文章中无关的理论来卖弄自己的才华。
8.乐于给人做一种愉快的事,也就是说善于为人民服务。
9.要为人师表,注意仪表和语气,声音要洪亮,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练功、教功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对人要有负责精神。
10.不要骄傲自大,要谦虚谨慎,要胸襟开阔。
11.忍耐为本,能忍自安。这是坐功“禅”养性,修身之道。要以制怒作为座右铭。
12.学无止境,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功力,不能仅仅以我会放气而满足。要钻研中医基础理论和人体科学理论。练气功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钱学森教授说,与气功有关的学科有四十多种,包括医学、物理学、电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天文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许多领域,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成不了一个好的气功教师。
当好气功教师三个基本条件和四个必须做到是什么
三个基本条件是:
1.有坚实的基本功(内气外放的本领)。
2.有表达及临床治疗的技能。
3.有必要的基础知识(气功、中医学、心理学、古文等知识)。
必须做到的四要是:
1.要在“专”字上下功夫。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首先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2.要在“钻”字上下功夫。不能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刻苦钻研,认真思考,反复探索。
3.要在“参”字上下功夫。要博览群书,参考各家学说文献资料,博采众长。一切有价值的资料都应参考,以便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囿于一孔之见。
4.要在“攀”字上下功夫。要树雄心,立壮志,须知学无止境,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由浅入深,由粗而精,做到精益求精。
本功法教学中十个结合是什么?
1.功法和功理相结合。既教功法,又讲功理;既有实际,又有理论,是我们一贯强调的气功教学原则。除了随教随讲之外,杨浦公园练功场地,还规定了每星期日专门上一次气功理论课。每逢上理论课时,除了学员之外,好多公园游客也来旁听,起到了宣传作用。
2.教师与学员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毛泽东同志倡导过的“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官教官”的教学方法,我们请老学员教新学员,从学员中培养、提拔辅导员。在举办辅导员培训班时,有时也请学员来谈意见,谈体会。在我们这里,教师、学员打成一片,不分彼此。
3.新课与旧课相结合。每次上新课时,都要复习旧课;在复习旧课的同时,也都有一些新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一指禅功的一些老学员长期学练而不感到厌倦的原因之一。一位练了两年多姓杨的老学员说:“我每天来杨浦公园练功,经常能学到一些东西,旧的动作又不会忘记。因此,我的身体好起来了,情绪也比两年前活跃多了。”
4.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我们在杨浦公园及其他教功点教功,一般是采取集体上课、集体练功的形式,但也不忘对个别特殊学员的辅导和关照。如在演练九节热身法时,对其中四、五、八节必须关照部分学员不要操练;又如对高血压患者的马步站桩姿势和收功动作,都须个别辅导。对于八节动功也是如此。总之,要因人而异。
5.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公园练功点,每天集体上课练功的时间是一小时。每次下课以后,总会见到学员们三个一堆,五个一群,在互相切磋功法,交流看法,互相纠正动作。在气功教师或辅导员的周围,更是围满了学员,在向老师提问题,听老师解答问题。这样,就把当天或从前学到的内容,更加消化吸收。同时也起了增进感情、活跃情绪的作用。
6.表扬示范与批评纠正相结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上课讲评时,表扬往往是指名的,也往往让学员来现身示范;而批评和纠正动作,从来是不指名的。对于姿势和动作,则采取“公开示范、个别纠正”的方法。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不挫伤学员的练功积极性。表扬与批评,虽然是结合采用,但还是以表扬为主。
7.教功和思想工作相结合。来练功的学员,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其中有的学员疾病缠身,有人竟生轻生之念。学员刘某、赵某刚来学功时就是如此。也有的学员在练功过程中气冲病灶,或产生了一些困难,就想打退堂鼓。我们的气功教师和辅导员,对这些学员,总是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的疑虑,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使他们思想问题解决,练功信心增加,更容易产生练功效果。
8.练功与医疗相结合。对于某些带病练功的学员,如某些患偏瘫症的学员,我们动员他去接受气功外气治疗,以期加速病好转。对于那些来我站气功门诊接受治疗的病员,我们则动员他们去练功,自己锻炼。在这两方面,我们坚持“练功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9.经常上课练功与搞其他活动相结合。我们除了在固定时间,经常上课练功之外,还不时地搞些丰富多彩的其他活动,以提高学员练功兴趣,增强练功效果。如听录音、看录像、每逢星期日举行大会操,开展义务咨询、义务诊疗活动。
10.气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我们曾因陋就筒,搞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如用温度计测练功前后的手温差,用指北针测试练功时的磁场等。专题讨论研究,也经常进行,如对“马步站桩两脚内扣13°作用”、“楼上楼下练功的差别”等,组织学员进行过专题讨论。
本功法关于通周天问题的观点是什么
关于“周天”之说,是气功界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人离母体之后,身上的经脉,特别是任、督两脉,就被“隔断”或“阻塞”了,只有练功的人才能“打通”,使人从“后天”返还“先天”而“长生不老”……近年来,由于气功的迅速普及推广,这种说法也就更为盛行,以致许多初学者盲目追求打通“大周天”、“小周天”,并由此还派生出什么“意通”和“气通”之别,甚至以“通”为荣,“不通”为耻,于是闹出了不少“以讹传讹”的笑话和弊端。而实际上,经过十月怀胎,胎儿在母体里早已发育成熟,有了口鼻和二阴,只不过胎儿在出生前是通过脐带和接受母体输布的气血获取营养,出生后,婴儿靠口鼻和二阴直接与自然界进行的物质交换。因此,确切地说,婴儿出生后截断的只是和母体的气血通道,对婴儿体内真气循行的经脉并无什么影响。
诚然,我们过去也曾有过类似的说法,甚至在我们的教材里也出现过(尽管我们没有强调它),但学习和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在本功法的训练中,反复地强调“不要把别的功法的概念(即不要以意引气,通什么‘周天’)加入本功法”的要求。我们认为,功夫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功夫=时间+汗水。
我们认为,人体内的气血,不仅一刻不停地在经脉中运行,而且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人为地去干扰它,否则,在人们尚未弄清它的种种规律的情况下就来个“瞎指挥”,是难免不出乱子的。我国气功经典著作之一《性命圭旨》(全称为《性命双修万坤圭旨》)中生动形象地指出:“人生气血本通流,荣卫阴阳百刻周;岂在闭门学行气,恰如头上又安头。”再说,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内经》也没有一处讲过这种“人离母体后经脉就不通”的说法,恰恰相反,论述经脉与人体生命密切关系之言随处可见。如《灵枢·本脏》篇指出:“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血和则经脉流行,阴阳营复,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此人之常平也。”《灵枢·经脉》篇说:“谷入子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真气者经气也。”《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机孤危……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所有这些都说明,真气的运行是不能停止的,无论是十二正经或奇经八脉,都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的上下、表里和脏腑之间,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信息传递等等,全有赖于真气通过经脉及其穴道,以“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来实现的,这是生命得以存在的根本保证。祖国医学还指出,“任脉是阴经之海,督脉系阳脉之总汇”。由此可见,任、督两脉在十四经脉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试想,如果任督脉真的被“隔断”或“闭塞”而不通,真气又何从“升降开合”、正常循行?人的生命又怎能得以维持?!
那么气功界某些流派的“周天”之说为何会流传如此之盛,并为众多的练功者所追求?正如庞祝如老师所说,主要是由于一般常人不能觉察经气运行的情况,只有练功到一定阶段才能有所感受之故。其原因是:第一,常人的真气不足,运行无力,通过练功,真气得以培育、充盈,运行就强而有力。第二,常人由于七情干扰,六淫侵袭,以及他伤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致使气血郁滞,真气运行不够畅利,而通过练功,则可使其气血调和,“内能”增加,经脉畅达。第三,练功对于大脑皮质起到内抑制作用而使之得良好的休息,这样不仅使脑细胞的寿命得到延长,而且还增强了大脑与躯体密切的信息联系,使下意识过程深入意识领域,而这对于潜在的“周天”意识较重的练功者来说,当其体内真气充盈时,在“气功态”下,就较易出现所谓使任、督脉“打通”的“周天”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承认“意”在练功中的作用(因为本功法的每个架式动作,就是在“意”的支配下完成的),承认真气运行对“意识”的作用,同时也承认人的本体“意识”对真气运行的反作用,并且这种“反作用”的大小与练功者的功夫深浅成正比。因此,练功者(尤其是初练功者)一味追求“通周天”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是有害的;只有顺其自然,坚持练功,才是祛病健身,益智延年,由“后天”返还到“先天”的正确途径。
“丹田功——热身法”的来历
“丹田功——热身法”的来历及其功用是:“丹田功”通俗的称之为“热身法”。它本不是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的内容,而是王瑞亭本人吸取回族同胞练的“心意六合拳”的精华,并结合自己多年练功习武的经验而总结创编的一套功法,它体现了我们“人身无处不丹田,时时处处收发气”的观点。
“丹田功——热身法”的功用是什么
一、启动气机。用以作为本功法的“准备”动作,可以使练功者更快地“得气”,从而有“事半功倍”的效用。
二、治病健身。它的每节动作,都有防治某种疾病的作用,其医疗价值概括起来说是:“活利关节,按摩内脏,疏经活络,平秘阴阳。”
三、防身自卫。它是武术的精华,经常习练“热身法”,必要时可用于防身御敌。
从运动学角度来看,热身法是全身性的运动,肩、肘、腕、髋、膝、踝六大关节同时得到训练。前三节着重上下肢的同步训练,后三节在全身训练中又配合深呼吸运动,以气助力,增强“热身”效果,最后以摩丹田向外(惯相运动)、向内(逆相运动)的交替运动结束热身法。全套热身法只需6分钟,做完后,练功者会微微出汗,掌心可有不同程度的胀、麻、冷、热之感,这样既提高练功者的情绪,又将全身各部位活动开,为下一步的“马步站桩”后尽快进入“气功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热身法中压丹田、提丹田、搓丹田
为什么要深吸深呼
本功是“内劲”功,是中国气功体力与气力的集中体现。气力就是力气,气是力的基础,呼吸(古称吐纳)是练气的重要手段。本功压丹田是锻炼“内五行”;提丹田,提气上行,可打通督脉,并有效提高上下肢的劲力;搓丹田走内劲,促使丹田之气壮大。以上三个动作功用的实现,就需要深吸深呼,以气助力,使之达到练功效果。
通过科学试验证明,练功做深呼吸运动,胸部肌肉经常活动,胸腔扩大,呼吸肌力量加强,肺扩展能力提高,从而有利于呼吸系统能力的提高,深呼吸还能使心脏得到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深呼吸对膈肌运动范围扩大,对肠胃肝脾起到按摩作用,能促进消化、吸收和排泄。
以上三个动作,在热身法中占有重要位置。
为什么说“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医疗价值看,它不仅是延缓“人老先从腿上老”的积极有效的措施,而且因为站桩时的架式姿势符合“体外反搏”的机制,坚持习练对建立“侧支循环”,增加各脏腑、经络里的血通量,从而对调节各脏腑的功能及其平衡协调起到有效的作用。
2.从在本功法的地位看,它是学练本功法的“入门”功、基础功。众所周知,本功法是以“站桩”为主而著称于世的,只有经过“马步站桩”的严格训练,把“根基”打牢了,才能为下一步学练高一级功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盘松、全盘空”,以及“入门先站三年桩”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在练马步站桩功时
为什么反复强调“三个不要”和“一个强调”
“三个不要”,是指在练功时“不要入静、不要意守、不要将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一个强调”,是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三个不要”和“一个强调”,是学练本功法的人不出偏差的根本保证。我们强调它的根据是:
1.本功法是调身型的功法,是以“一调(调身)代三调(调心、调身和调息)”,是“形于体外,练于体内”,靠动作姿势来开发人体“潜能”的,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
2.我们的观点是“人身无处不丹田”,因此“无处可守,无处需守”。
3.我们认为“功夫是靠练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功夫=时间+汗水”。
马步站桩时为什么要脚尖内扣式站立
桩功主要是脚与腿的训练。脚和腿是整个身体的支柱。因此,所有流派的桩功架式锻炼都有“着眼在根节”的特点。桩功的姿势与要求,因流派不同也各有不同之处,大体分为站式、坐式、行走式、半伏式等。另外,从脚型来看,大致分为脚尖内扣、外展和平行三种。其中脚尖内扣式,练功者付出的力量最大,练功效果最好。
从力学观点看,两脚尖内扣增大了膝关节内旋运动范围,两脚尖形成梯型支撑面,增大了身体重心的稳定程度。习练者站桩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时所受的力,为地面对两脚的支撑力,即地面对脚的反作用力。人体重力等于地球对人体的吸引力,即W=mg。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以上三力W+F左+F右=0。维持人在脚尖内扣姿态下的平衡(也就是要求动作姿势的准确),重心越低,稳定性就越大。也就是站桩架式越低,越能产生爆发力(即内劲)。
如何体会马步站桩“上虚下实”的意义
从中医八纲辩证的理论观点来讲,虚指正气不足,实为邪气有余。本功中的虚实是指动作特点而言,与八纲辩证中的虚实截然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上虚下实,老子《道德经》:“虚其胸,实其腹。”系指胸以上要虚,腹以下要实。站桩虚处体现:虚领顶颈,虚腋,松腰松胯等;站桩实处体现在:屈膝下蹲,十趾抓地,收腹提肛等,站桩上虚下实的意义有以下五点:
1.体现本功自下而上训练特点;
2.产生内劲(能量、潜能);
3.实则斥,虚则吸。虚与实作为一对矛盾,有斥必有吸,有吸必有斥,是物质运动的特性。站桩所产生的内劲(能量),总是要向虚的方面运动与释放,这种运动特点就为内气外放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4.上虚下实,实的运动是形成体外反搏的依据;
5.运动生理学认为,肌肉收缩时发生一系列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可用电子吸负学说论证。电子吸负学说认为练功练的是体内生物电。练内功出现内气现象的时候,大脑皮层产生新的兴奋灶,形成电流。新的电流作用在人体虚的部位上,作用在人体经络穴位上,导致体内体液中的蛋白质胶体微粒接触电流后发生特殊的改变,发生带电的胶体微粒出现集合,在电流冲击下,又释放电流,新的电流又不断加强。所以练功练到一定时候,人身上可以发生麻感、电感。有人研究认为,这种电流的现象是有内气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现电流形成以后,进行方向运动,什么地方有毛病,它就冲向那个地方去,它是自动化的定向运动,所以气功能治病。定向运动的带电微粒流在体内运动,体内出现很多粒子流运动,这样就给人体增加了能量(内劲),增加了物质,改善了功能。
“马步站桩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笔者总结“马步站桩功”有以下十大功能:
1.能增强对机体的双相调节能力。我们通过三对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病人的观察,练功一个半月后,血压及心率均恢复到正常。这说明,对调节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平衡效果明显。
2.可发挥身体代偿作用,减轻残废度,防止肌肉萎缩。有一名经CT检查为额叶脑软化症的病人,练功前左上肢呈痉挛性肌强直,腱反射不能引出,左上肢肌肉较对侧萎缩5厘米。站桩两个月后,肌肉萎缩消失,上下肢痉挛明显好转,走路较前方便多了。
3.能提高人的情绪作用。据对900名练功者统计,90%的人站桩10分钟后出汗,站桩七天后产生特别舒服感觉。有的练功者说:“提高了情绪,病就好了一半。”
4.能防治肝病。据上海《新民晚报》1988年3月1日报道,当时上海流行“甲肝”,经检查,万名习练本功者无一人患此病。这是因为本功能促使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加快,从而有利于肝脏的代谢。
5.具有规律减轻和增加体重的作用。有三名肥胖症的人,练功一个月,体重减轻了3公斤。这是因为,有氧训练+肌力训练+韧性训练是减肥的关键,站桩是有氧训练并产生大量的热,增加了脂肪的氧化消耗,站桩架式越低,就越增加下肢及腹部肌肉的训练,同时还可增加韧性。另有五名消瘦的人,习练本功两个月体重平均增加2.5公斤。这是因为站桩提肛收腹,对内脏起按摩作用,增进食欲,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结果。
6.能防治痔疮。站桩需进行“提肛运动”,这样可使肛门肌肉经常得到锻炼,增强其力量,改善肛门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状况。
7.能康复假性近视,20名假性近视学生,练功半个月后视力平均提高0.3。
8.能促进体外反搏。这种下肢及臀部肌肉收缩的形式,能迫使血液迅速回流到头部,这样就有利于建立侧肢循环,以改善心、肾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9.能开发人体智能。站桩利于自控力及意志力的培养,并且有利于提高记忆力。还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情绪。
10.能快速得气。据《中华气功》1987年第1期报道,在习练本功法受试的69人中,有14人过去未练过气功,仅练本功12天后,手上磁场平均提高1.13高斯,习练本功在半年者,其手上磁场均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之气功师水平。
此外,对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慢性腰疼、痛经、子宫肌瘤、手淫、阳痿等也有明显效果。
为什么说“马步站桩功”是
肌力静力性训练,有哪些优越性
任何一种运动都是由一些肌肉收缩同时另一些肌肉舒张,从而相互协调同时牵拉骨骼而产生的结果。肌肉收缩产生运动,同时也产生制动,运动与制动相互制约,从而使动作协调、恰当、准确。
就调身性气功对肌肉的训练方式来说,一是动力性训练,一是静力性训练。静力性训练是指肌肉长度不发生变化,但却付出内能的一种训练方法。少林气功内功一指禅(以下称本功)属于调身性气功,其中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精华即筑基功(或称暗功、玄功、站桩),也是产生内劲的所在。习练站桩功时,两臂与手及两腿膝足都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弯曲,肌肉骨骼都要保持相互交叉力和收缩作用。这种训练形式,就肌肉的工作性质来说,属于静力性训练。此种训练形式得气快,健身快,不出偏,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体育、为竞技体育服务有现实及深远意义。
为什么说“马步站桩功”具有“体外反搏”的作用
1.如何理解“体外反搏”的原理
要理解“体外反搏”,应首先明了何谓“搏”,所谓“搏”即搏动之意,而一缩一舒谓之一搏(此为心脏之“搏”)。只缩不舒或只舒不缩皆不能谓之“搏”。
2.“体外反搏”的装置
体外反搏这种装置通过与病人心电相互同步,以控制套在病人下肢和臀部的气串充气或排气,当心脏舒张时,由远端到近端向上肢迅速充气,向下肢和臀部加压,迫使下半身的血液迅速回流到躯干和头部,使血液在心脏舒张期集中灌注于上半身,并大大提高了主动脉的舒张压,使它比心脏收缩期的血压还要高,从而促进了心脏、肾等重要生命器宫中的血液畅通,并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微循环系统,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在心脏收缩时,气串迅速排气,使血管复原,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主动脉的收缩压,另一方面又可减轻左心室的负担。体外反搏就是利用与正常心动周期相反的充气排气动作来增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对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动脉栓塞和脑血栓后遗症等疾病的治疗目的(体外反搏装置由广东中山医学学研制,现已推广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
3.马步站桩具有“体外反搏”作用的原理
马步站桩时要求上虚下实,十趾抓地,这样,下肢肌肉处于—定的紧张收缩状态,也就是处于“搏”里的“缩”的状态。在“缩”状态中,下肢的部分血液被迫挤入头面躯干和上肢部,使该处血流压力和流量大增,使平常关闭着的微细血管网(平时只开放一小部分),形成被动性的扩张,血液流进血管网,并形成了许多的侧支循环,使头面躯干上肢尤其是五脏六腑和大脑血量大增。在“缩”期中的下肢则主要起到肌肉静力训练的效果(即锻炼肌力)。
在站桩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内,由于下肢肌肉突然由紧张到放松,也即“舒”的周期中,这时全身的部分血液(主要是头面躯干和上肢)快速冲进下肢,下肢的血量比平时增加,因而促进了下肢的营养和健康。
从一“缩”一“舒”的一个搏动周期来看,马步站桩确可增加全身气血的流量和流速,使周身的经络畅通,气血调和,具有“体外反搏”装置的作用,是调动自身力量,不用任何装置的“体外反搏”。
为什么说“马步站桩”要持续一定时间
本功要求习练马步站桩功时,至少不低于30分钟。其道理是,依照生理学的观点,刺激必须持续一定时间,并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组织的兴奋(兴奋是指活组织在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伴有电活动变化的反应过程),而体内生物电的产生与加强恰恰是组织兴奋状态下的产物。从运动生理学观点来看,刺激时间+强度=兴奋。这就是说功夫、气力靠练,而人体生物电的产生与加强,正是时间加汗水的产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站桩30分钟左右对功力增加及练功健身比较适宜,也是绝大多数练功者一致反映的。
如何体会“松腰松胯”
“松腰松胯”,即在做马步站桩功时,腰部肌肉放松,两胯放松自然展开向下坐屈,松腰是做好松胯的关键。因为松胯向下坐屈,取决于骨盆的位置,而骨盆与腰椎相连,腰肌紧张收缩,松胯也就很难做到。
怎样才能做好“含胸拔背”
对于一个初学本功的气功者来说,做好马步站桩功中的“含胸拔背”的动作十分必要,它可以加快练功进程。含胸是与挺胸相对而言,只要不挺起胸部,就可以认为是“含胸”,含胸时胸、背及肋间肌肉是完全放松的,两肩下沉微向前含,使“撑”起来的胸廓“塌”下去。如果此时呼出一口气,便是含胸的最佳状态了。
在含胸合肩的同时,会感到整个背部皮肤绷得很紧,好像拔火罐一样,又像被人捏着鼻和脖往上提,使你自己不由自主地直起腰来。这种感觉就叫“拔背”。另外,做好含胸拔背要用腹式呼吸,否则,就会出现挺胸仰身。
为什么说扳指(趾)法是本功法的关键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扳指(趾)法”,是祛病健身、开聪益智、延缓脑细胞衰老的好法宝。
2.“扳指(趾)法”是增大功力、缩短练功进程的好措施,故有“快速得气法”之美称。
3.“扳指(趾)法”是“打开”劳宫穴和涌泉穴,实现“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一把钥匙。
扳指(趾)法中,为什么要两手足指(趾)同时扳动
人有左右两手,脑有左右半球。在一般情况下,经常使用右手,能促进大脑左半球的功能,使左半身器官老化过程得以延迟,并锻炼了右侧肢体的工作能力。因此,加强左手和右脑的活动训练就是非常必要的。经常进行左手的运动,可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功能,适时取代大脑左半球的工作,使其得以休息,又使右半身老化过程得以延迟,同时,可改善左侧肢体的乏力和防止发生废用性萎缩。综上所述,应鼓励天生的左撇子使用右手,又不限制继续使用左手;而惯于用右手的,也应注意多用左手。这样,两手并用,可以使大脑左、右半球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超量”锻炼,从而使人脑的潜能在训练实践中得到发掘。而手的功能,集中在手指上,人类手指动作的每一进程,都与大脑发育程度息息相关。国外一位学者在对手与脑的关系作了多年研究后指出,对大脑来说,最重要的是手指的运动。通过活动手指给脑细胞以直接刺激,可以增加大脑的活力,阻止和延缓脑细胞的退化过程,从而有利于保持大脑功能的健全。
可见,两手手指的同步运动是开发人脑潜能的有效方法。
第一套扳指(趾)法中
为什么先扳阳经指(趾),后扳阴经指(趾)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指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而经脉则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由于它们隶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主体,故又称十二正经。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所以,通过气功锻炼,加强十二正经及其络系脏腑的功能,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是有重要意义的。
经络学说是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阴阳之称起于《周易》。《周易》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爻分阳爻(—)、阴爻(一一);其中总论全部易理为《系辞》(传为文王所作的卦辞)。《系辞》主要说明“变化之道”,观察天地、日月、四时、昼夜、寒暑、男女等自然现象,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变化的发生,是在于阳、刚、动与阴、柔、静性质相反的两个方面“相摩”、“相荡”的结果,主动的力量是阳、刚、动,手足食指(趾)、无名指(趾)是阳经,是主动力量。所以,本功法扳指(趾)法先扳阳经指(趾),以强化阳刚、阳动之力。
第一套扳指(趾)法中为什么先扳食指、后扳中指
食指是手阳明大肠经之起点,交于足阳明胃经。《灵枢·五味》:“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足阳明胃经络于脾,与脾互与表里,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故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中焦(脾胃)又主气,气属阳,主功能。故应先扳食指强化功能,增加胃气,以营养全身。中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末端,《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应最后扳动中指以统摄平衡全身。另一个原因,从协调平衡角度,中指位于五指中间,并且左右两指又又各有一阴一阳经,最后扳动中指有利于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的平衡。
扳指(趾)法的中医理论依据是什么
首先明确一点,本功法扳指(趾)在中医理论来看,手十指与足十趾,均视为四肢的末端(简称为“四末”)。中医认为,手足的阴阳经脉是血气会合联络的部位,与全身密切相关。如《灵枢·动输》篇说:“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卫气失常》篇又说:“皮之部,始于四末。”人身“阴气从足上行到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到头,而下行至足。”(《素问太阴阳明》)十二经脉脉气的散布,以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称为“根”或“本”,它与躯干的“标”“结”等部位相对应。这种对应是互为反射的基础。这种手足互为反射,存在着“同气相通”的关系。这样四末运动所产生的“脉冲信息”就可以同时作用于经络及相应的脏腑,从而达到健身医疗的目的。
扳指(趾)法抗老益寿的依据是什么
有机体的衰老是由于组织、脑细胞衰老的结果。防止脑细胞衰老的关键,是使神经细胞处于活动的状态,促使神经细胞的代谢,这样不但不会促进神经细胞的老化,反而会延迟其衰老过程。从肌肉系统来看,要根据自己体力条件,多运动,使肌肉保持弹力,血液流通,畅通无阻,各种细胞得到微血管提供的营养热能,保持了内部微循环稳定,细胞也衰老的慢。根据生物全息律的理论,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相对独立部分,都是整体的、成比例地缩小,并且含有有机整体的全部信息。手指足趾运动规律地启动手足三阴三阳经的脉冲(需养)信息回搏于脑,而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而营养脑细胞。手指足趾运动更能有效保持上下之肌肉弹性。所以能达到抗老益寿作用。
扳指(趾)法为什么能强化原有体外反搏,
加快练功进程
在站桩基础上,又加上规律性的手指足趾运动,使原有体外反搏更有其针对性。从解剖看,手足在大脑皮层中投射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其中手指运动区在大脑中所占区域量最为广泛。例如,大拇指运动区就相当于大腿区10倍。这样在接受同等刺激时,肢体远端传入冲动要比其它部位强,对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影响也大,四末这种针对脑的运动,就能激发、调动更多脑细胞。神经反射和神经体液调节各种功能活动就会活跃与广泛,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激发、蓄练“内劲”、加快练功进程的作用。
扳指(趾)法开发智慧的依据是什么
俗话说:“心灵手巧”,说明智慧与手相关。有人作过估计,人的双手能够做出几十亿种不同动作。这是因为支配手肌的神经在大脑皮质中具有广泛的代表区域,就拇指在皮层所占面积而言,几乎比整个躯干面积还大。活动手及发展手的小肌肉,使操作能力得到加强,还能经常刺激神经末梢,不断强化神经传导,活跃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促进脑的发育及表达能力的发展。现在医学研究还发现,脚部共有61个反射区,而双足十趾就有9个反射区,而双足大拇指就各占7个,其中就有4个反射区与脑有关,这说明运动足趾对脑也有作用(图136、137、138)。
图136             图137 躯体感觉皮层定位示意图
右腿
1.头(脑)、左半球 2.额窦、左半边 3.脑干、小脑 4.脑垂体 5.颞叶、左,三叉神经 6.鼻 7.颈 8.眼(左) 9.耳(左) 11.斜方肌(颈、肩部) 12.甲状腺 13.副甲状腺 14.肺和支气管 15.胃 16.十二指肠 17.胰脏 18.肝脏 19.胆囊 20.腹腔神经丛 21.肾上腺(右) 22.肾脏(右) 22.输尿管(右) 24.膀胱 26.盲肠(兰尾) 27.回盲肠 28.升结肠 29.横结肠 36.生殖腺(卵巢或辜丸)
/P>
图138 脚部反射区示意图(左右脚同)
扳指(趾)法中,扳指时要尽可能地同时按压
相应的脚趾,脚趾应该怎样按压
人体有十二正经,除手三阴、手三阳外,还有足三阴、足三阳。因而只扳手指,不扳脚趾,就不能起到打通奇经八脉的作用,脚趾比手指扳动更困难,一般练功者很容易疏忽。在做十指扳动时,十趾可按十指的动作和次数相应扳动。某些不易扳动的脚趾可以意识调动。十趾扳动应在平时用手进行扳动练习,以求熟练和准确。
扳指(趾)法扳动手足五指(趾)的意义是什么
扳指(趾)法是一指禅师门独创的增长功力、健身、祛病延年的法宝。这可从以下三方面阐述:
1.从祖国医学经络理论看。人体气血在经络里的运行分大循环、小循环、卫气循环三个周而复始的线路,其中大循环与扳指(趾)法关系密切,大循环系统路线如下:

图139 大循环系统线路示意图
从图139看出,肺经和大肠在食指端相接,心经和小肠经在小指端相接,心包经和三焦经在无名指端相接、脾经和胃经在足大趾端相接,膀胱经和肾经在足小趾和足心(涌泉穴)处相接,胆经和肝经在足大趾丛毛处相接。其它各经交接地点都不在指(趾)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①扳动大拇指主要影响肺经;②扳动食指既可影响大肠经、肺经,更进而影响整个大循环;③扳动中指主要影响心包经和“劳宫”穴(因“劳宫”穴为心包经和荥穴);④扳动无名指,既影响三焦经、又影响心包经和整个大循环;⑤扳动小指则影响心经、小肠经和整个大循环。手足五指(趾)与各经关系及手足(趾)的主要穴位详见图140、141。

图140 足趾与经络关系示意图                              
图141 手指与经络关系示意图
2.从脏腑之间的关系看。①扳动大拇指(趾)主要影响肺经,心主血,肺主气,两脏同居上焦而“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上就指出了心与肺在生理上与病理上的密切关系。心血与肺气是相互依存的,血的运行有赖气的推动,而气的转输也需血的运载。所以,前人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扳动大拇指既影响肺经又影响心经,所以手纹学认为,五个手指以拇指最为重要。扳动大拇指对开发智慧,改善心功能、肺功能有益,同时,对半身不遂、运动平衡失常、某些脑病症均有益处。②扳动食指(趾)主要影响手阳明大肠,本经从手走头交足阳明胃经,胃与脾又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与胃两者共同来完成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气的传输。扳动食指又影响肺经和整个大循环。所以,扳动食指主要影响人体消化循环及新陈代谢的功能,对于肺、胃、肝、胆等脏器官的病变,如:少气无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发热、烦热、心烦、易怒、胁肋痛等病症,均有很好的改善效果。③扳动中指(趾)主要影响心包经和“劳宫穴”。心包是心的外膜,附有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能代心受邪。“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主要荥穴,手厥心包经从上肢内侧前缘走手,交于三焦经。三焦经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扳动中指有益于心脏的保护和利于三焦经功能的发挥。所以扳动中指对气虚无力、憋气、心痛、心悸、胸闷、面赤目黄、精神失常、上肢痉挛等病症改善有益。④扳动无名指(趾)主要影响三焦经、心包经,也影响整个大循环。无名指属三焦经之通道,即手少阳三焦经从上肢外侧前缘走足,交足少阳胆经。所以扳动无名指,对往来寒热、偏头痛、耳聋、咽喉肿痛、下肢浮肿、运动障碍、疼痛、妇科等病症改善有益。⑤扳动小指(趾)主要影响心经、小肠经和整个大循环。从大循环流注次序:心经、小肠经,又与脾经及膀胱经有关,所以扳动小指对耳聋、目黄、肩臂痛、心痛、手足心热,运动障碍、半身不遂、倦怠无力、不思饮食、病症改善有益。
俗话说:“十指连心”,由以上叙述可知,扳指(趾)主要以“心”为中心来影响和制约人身其它组织器官。所以习练扳指(趾)法,应该十指(趾)全练,在这个基础上参阅各种指(趾)的主要功能,有选择地多练相应各指(趾)。
3.从生物全息医学理论来看,新兴的生物全息医学理论认为,取生物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按比例缩小地测知和治疗生物整体的疾病,耳针、鼻针、手针,脚部按摩的原理就起源于此。根据生物全息医学理论,五个手足指(趾),同气相通,也可以代表人体的整体。五个手足指的划分,即:大拇指(趾)主头部;食指(趾)主上焦;中指(趾)主中焦;无名指(趾)主下焦;小指(趾)主次下肢。
教学与临床体会,扳指法主要用经络学说来指导,在全面学习扳指(趾)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可以针对性的练习。
本功法动功的意义是什么
本功法的“动功”又称为“内劲站桩功”,是在“一指禅”有关功法的基础上改进和创编的一套“催气”功法。其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动静结合”、“松紧结合”的动作导引,来进一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以达到:“劲气并练,表里并练”,使“劲气相依”,“意、气、力合一”,从而为实施“外气内收、内气外放”打下基础。
“抱球”为什么右手在上,平“膻中”穴,
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阙”穴,手掌朝上
由“膻中”穴至“神阙”穴,是上腹腔部位,这个部位正是中焦。中医理论认为,中焦的主要功用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化生的来源。《灵枢·营卫生会》中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及化为血,以奉其身,莫贵于此。”
“抱球”时,姿势与马步站桩功的要求相同,上下手对着中焦部位,在五至十分钟“抱球”中练气在中焦,久之可使中焦部位得气。“中焦如沤”,“中焦如化”,中焦功能加强后,两手同时缓缓地上下拉动,则导引三焦之气贯穿带脉,作用于任脉上的玉堂、华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从而使三焦功能得到锻炼与加强。
本功法盘坐式有哪些好处
本功盘坐式要求是两腿交叉,自然盘坐(单盘或双盘均可)于普通床或炕上,要求上体自然伸直端正,虚领顶颈,舌舐上腭,双目睁开,松肩含胸,肘置于腿上,双手掌心朝上,重叠于腹,拇指相对,另四指并拢,自然呼吸(深、细、匀、长)。时间要30分钟以上(图142)。
现代科学证明,盘腿直坐静功有以下三个好处:①有利于血的回心。当我们盘腿直坐时,缩短了人体上下距离,从而减少了血管壁的负荷与能量的消耗。有利于血液流入下腔静脉,可增强心脏的给血功能。这无疑对练功是有益的。②有利于肺的换氧。由于进行意识训练,消除紧张情绪,可使胸部肌肉放松,使肺充分吸氧,肺换气越充分对体力越有益。③进行这种训练,要求舌顶上腭,舌体上卷,舌下腺受到牵拉,与此同时,金津玉液等穴开露于口,这样促进了唾液的分泌。唾液中含有许多种酶和杀菌的物质,这样有益于练功者的身体保健。
本功“提高班”的意义及其练法是什么
我们所说的“提高”,主要是通过高难度桩架的训练,来提高我们的功力,以增强“内气外放”的渗透力。
提高班的桩架很多,但每一个桩架都是独立的功法,习练者不需要、也不应该像广播体操那样,一个早上把所有的功法都轮流做一遍,而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素质和习练后的实际效应,一个阶段(至少3~5个月)选练一功架,而后再分阶段、逐个地习练其它功架,否则收效是不大的。
怎样习练好提高班功法
初级功法的习练是一贯制:热身法之后,马步站桩,然后扳指(趾)法,八节动功,调气法,最后收势,雷声。而提高班功法的习练则不同。
由于提高班的时间有限,我们要把习练和锻炼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是在提高班内习练,内容进度是:
第一个月,蛇形桩,龙形柱,开七窍,保健功。
第二个月,虎形桩,热身法1~5节,第三套扳指法。
第三个月,金刚桩,行动,铁环功,功理探讨。
第四个月,罗汉桩,催气法,采气法,临床应用。
第五个月,一字桩,中医基础理论。
第六个月,虚步桩,弹子功、弹指功。
在提高班结业后经常锻炼时,就应该在一个阶段内(至少三个月)习练一个功架,并同时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功理的探讨。提高班中的开七窍、保健功、热身法、第三套扳指(趾)法、行功等内容,则应该经常习练,不属于某一个阶段习练一个桩架的范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个月上半月,保健功、蛇形桩;第一个月下半月,保健功、龙形柱;第二个月下半月,热身法、虎形桩;第二个月下半月,热身法、虎形桩、第三套扳(趾)法;第三个月上半月,热身法、铁环功、第二套扳指(趾)法;第三个月下半月,热身法、金刚桩、行功;第四个月上半月,热身法、行功、金刚桩、催气法;第四个月下半月,热身法、行功、金刚桩、采气法;第五个月上半月,热身法、行功、一字桩;第五个月下半月,热身法、行功、一字桩、保健功;第六个月上半月,热身法、行功、虎形桩、保健功;第六个月下半月,除上半月动作外,加上弹子功、弹指功、插绿豆。
(注:一、提高班的功法的学练,与初级功法不完全一样。除开七窍保健功、热身法、行劝等需要经常练习外.其余的桩法,只需一个一个地练。在一段时间内只站一个桩,练一段时间再换。二、心血管病患者,身体特别虚弱者,对提高班功法中的一些桩法,可以选练)
选用桑枝做成桑棒进行排打有何益处
据《本草纲目》记载,桑之功最神,对人资用尤多。桑枝,气味苦干,入肝经。李时珍认为,本药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桑枝不冷不热,可以常服,久服可收到轻身、聪明耳目之效,令人光泽,又可终身不患偏风。取桑枝通经络利关节,用其有光泽、轻身、聪明之气,故本功法采用桑棒进行排打。
桑棒的制作,取筷子粗的桑枝约40厘米长的六七根,用丝线捆扎成约30毫米的直径,包三层桑皮纸,用丝绸缝扎好,桑棒即做成了。
排打方法有两种:一是互相排打;二是内外排打。其要领是:①贯气于手掌至桑棒,运用手腕的弹力,用力要均匀适度,以他人或自己感到舒服、轻快为宜。②顺手足三阳经、三阴经的经络自上而下地进行排打。③再排打两肋气门。④健身治病的排打宜轻,练功的排打则可由轻到重。⑤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钟。
怎样练好行功(熊步动功)
熊步动功是根据心意拳十大形中的熊形功改编,并经多年演练而有显著功效的功法,在实践中很受学员欢迎。
预备姿势:左脚向前跨步,然后转腰屈膝,上体向左转体45°,右手掌心朝右,自然下垂于前阴,手指松直,拇指向内;左手置于左腰胯后外侧,掌心朝外;头额正直,目视前方。
动作:右肩带动和手直线向上拎起时,顺势转腰,右脚抬起向前跨步,右手背经腋下沿右背部下行至右腰胯后外侧处,掌心向外;同时左肩向右转体45°,左手背沿左右腰前移到前阴,再似右臂那样上提,前顺势转腰,左脚抬起向前跨步……如此反复动作、走步。
要练好行功,关键是掌握住“摩肩”的要领,“摩肩”加上“走步”也就大致等于“行功”了。
摩肩时掌心朝外,能起到布气的作用。
习练“铁环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气场中具有“磁效应”。金属制品在气场中易被磁化,磁化后又形成一个自身的“磁场”,这个磁场又反作用于练功者的“磁场”,而使场强增大,加快了练功效果。负重训练,增加了增功强度,从而有利于内劲功力(悬劲、膝劲)的提高。有“小小秤砣调千斤”之说。有利于意志品质的增强。
蛇形桩中为什么一手食指对准另一手“劳宫”穴
本功上虚下实,坐臀,又形成一个体外反搏架式,而其形成的能量,又在蛇形桩中的环形气功中运动与释放。根据“阳刚阳动”的理论,食指为阳经,本经具有调整消化系统、强化胃气功能的作用。“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经,属阴经,按照阴阳互补之说,在蛇形桩这个环形气场中,强化后的后天水谷之气,贯入“劳宫”穴。增强“劳宫”聚气功能,这样就能增强“内气外放”效果。
龙形桩为什么掌心向上,曲指抓天
本桩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练骨聚气,贮藏能量,进而达到提高功力的目的。而习练本功时要求上下手曲指抓天、抓地,使肌肉扭紧的本身,就是利用“体外反搏”的原理,强化下肢的“反搏”作用,对已调动的气血进行第二次加压,而加压的气血内走筋膜骨骼,则可起到了练骨聚气的作用。
另外,习练本功时上下手抓紧、闭梢锁节,也是肌肉的静力训练,故能起到提高上肢“内劲”的作用。
虎形桩为什么上手“劳宫”穴对准
下手“合谷”穴,下手“劳宫”穴对准“髀关”穴
本桩首先向左成大弓步,左手成虎爪,与头顶持平,手心朝下;右手下按,手心对右腿“脾关”穴处,约距10厘米。左手的“劳宫”穴对准右手的“合谷”穴。上述的动作过程首先是形成了一个相对的闭合气路。在虎形桩这个气路中,加强了内气外放的能力;另一方面,人体外气在此桩路线运行,又不断地与自然之气交换,采集外气为己用,与人体融为一体进入体内。
“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要枢、“髀关”穴则位于足阳明胃经上。虎形桩的全套动作,以两对阴阳经相对(即手阳明之阳对手厥阴之阴、手厥阴之阴对足阳明之阳),而它们又被气场所沟通,这就增强了阴阳互用的作用,强化了练功效果。
“金刚桩”为什么上手“劳宫”
穴对准下手“合谷”穴
“劳宫”按《穴名选释》说:“劳”指劳动,“宫”是王者所居之室,本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穴,位于手掌中央,手为劳动之器官,故名为“劳”;心包为心之外卫,性属相火,火经火穴是心火的代表,故尊称为“宫”。劳宫者,意指位当手心,心神所居之宫阙。“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大指次指间。《中国医学大辞典》:“合,经络衍接处。”穴当手太阴与手阳明脉衍接处,故名“合谷”。由上“劳宫”与“合谷”作为阴经的要穴、阳经的要枢。“金刚桩”这个特定的“体外反搏”桩式中,阴阳两穴相互为用,强“劳宫”心神所居之力,状“合谷”衍接处之能,就能增强练功效果。笔者平时偏于练这个桩功。
“罗汉桩”双手合十时两手手指
对准头部的正中有何意义
根据许多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脑是由100亿到140亿个神经元、9000万个辅助细胞组成。一生中人脑能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所储藏各类知识总量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里面所藏1000多万册书的50倍。这个能力连现代最大型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人脑又是由两个半球构成的系统,两个半球之间通过胝肌体大约2000万条左右的纤维结构互相紧密联系着。控制人类高级神经现象——语言这一功能的部位,有98%的人位于左侧半球,只有2%的人位于右侧半球。所以,一般将左半球称“优势脑”,右半球称为“非优势脑”(大脑两半球机能分工见图143),所以亟待开发的是右脑的功能。

图143 大脑两半球机能分工示意图
1.双手合十双手手指相接间(正对准脑的胝体)形成一个闭合的气场,这个气场作用于脑的胼胝体,加强大脑两半球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脑功能的发掘与开发。
2.双手合十处正是任督两脉交接处,在这个闭合气场作用下,会强化任督两脉的功能。
3.双手合十双手十宣穴相对还有利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气血运行,从而加速末梢的血液循环。
一字桩为什么上掌朝天托举、
另一手“劳宫”穴对“髀穴关”
上掌托天,掌心为阴;掌背为阳,掌心朝天,就是利用人“三个窗口”之一的劳官穴,与天相依,进而采集天阳之气,达到以阳补阴的目的。
下掌心对“髀关”穴,是一种自我导引。《灵枢·经脉》中讲:“因足阳明之脉从此入髀,犹如髀界之关门,故名髀关。本穴可以促进胃经内气血运行,使气化作用加强。”
从整体上看,上掌托天,下掌对“髀关”,两臂形成一个“S”型,与太极图中阴阳交界的分界极为相似,它象征着阴与阳的相互运动与沟通。所以两臂的“S”型姿式,是沟通天地人之气,平秘人体内阴阳的重要方式。这种姿势形成气路与站桩相得益彰。所以,一字桩增强功力的效果特别明显。
虎步桩为什么后手剑指对准前手“列缺”穴
列,分解也,缺,器破也。按《广雅》云:列缺,古谓天上之裂缝。列缺穴属手太阴肺经,肺位于五脏之上,有天之象,肺经主气,肺为藏之盖。列缺穴在腕上一寸五分,手太阴自此分支别走阳明“甲乙”,脉气由此别裂而去,故得名,由于列缺穴在气血运行中起关口作用,本功又上虚下实,这样,就能对调动自己下肢的气血(能量),在上肢这个相对环形气场中(指后手剑指穴对准列缺穴所形成的气路),使列缺穴气血运行通关,使我们发放外气的能力增强。
怎样习练好“催气”法
使事物的产生和变化加快,谓之“催”。催气法的目的是加快练功进程,通过“雷、雨、风、云”四种姿势进行催气练习。
“雷”是自我贯气法,通过“金刚举臂”由拳变成掌击,强化“劳宫”穴的放电量。练好这个动作要全身放松,目视掌心,举臂时轻轻吸气后握拳,掌击时要快,要用力,睁大眼睛对准“劳宫”穴。
“雨”是∞圈抖松法,放松时才会有力量,才能加快练功进程。做“雨”这个动作时全身放松,伸出双手,手心向下,成∞字圈,手指抖动,左右划∞字圈。手指在这个环形气场中抖动,一是增加手指的气场强度,二是十指连心,增强十指的敏感度。做这个动作时要目视双手上“劳宫”穴。
“风”是琵琶滑动法。做这个动作时,似怀中抱一琵琶,左手在上按弦,右手在下拨弦,左手上下按弦滑动,右手在下左右拨弦滑动。通过按弦、拨弦的练习,实际上是对手指感应力的练习。随着拨弦的动作,全身要放松像风吹柳枝那样摆动,特别要体会手指拨动动作,手指拨动要快,但动作不宜太大。
“云”是双环翻滚法。做“云”这个动作时,手心朝上,中指相对,手指抖动,由下而上向上翻滚,两手向外划圈,由小到大,身体随势而动。双手手指抖动并向外翻滚,这实际上形成两个环形气场,这样就有益于气血充盈全身,强化了练功效果。
做“风、雨、云”三式中,往往会产生自发动功。如果大动不休,就要停止练功,此时双手紧紧握拳,并咬紧牙关,随后放松肢体,并做收势动作。
提高班功法中,插绿豆有什么意义
据《本草纲目》记载,绿豆气味甘寒无毒,行十二经脉,能补益元气,调和五脏,安精神,去浮风,退火、明目健肝、润皮肤,可解一切药草牛马金石诸毒。经现代科学分析,绿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尼克酸及磷脂等。借绿豆润皮肤之功,取绿豆行十二经脉,调和五脏,补益元气,含多种营养素物质之用,相互为用,又重点开发十宣穴,定会使练功者的指掌功力大增,而又不致“上火”。经航天部某所和南京气轮机研究所用瑞典产的AGA780热象仪对练功者的手进行测试摄影,照片上照出有锯齿形的光弧。
经电业专家评定手指上出现的光弧,类似高压电线的光弧现象,在电学上称为“电晕”。
不同体质的练功者如何选择采气方法
“采气”在本功中属于“养”的范围,是练功者通过采用采太阳、“命门”采、采月亮、采树木、采花草等方式,以手掌、脚掌、前胸、后背、命门相协,在进入气功态后,摄取大自然中的精华之气,获取自然界能量并借以提高功力的一种手段。
1.采太阳元气:太阳为天阳,含紫外线和红外线热粒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射线。有万物生长靠太阳之说。本功采太阳元气是在当太阳露出地平线时,全身放松站立,伸出一臂伸直,食指对准太阳,三点成一线势,随太阳冉冉上升,练眼睛之神。太阳刚露出地平线时,此时称天阳中元阳之时。根据阴阳互补及平衡理论,太阴之人素体阴虚者应着重采太阳元气;练功疲劳、外气治疗耗气过大也应采太阳元阳之气。时间20分钟左右为宜。
2.“命门”采气:“命门”素有关乎生命之门说法。穴在第十四椎节下间,当肾中间。马步站桩要领中的一条就是含胸拔背,实质就是打开命门。本功法“命门”采气,就是当太阳升至三竿高、呈乳白色时,马步站桩,背靠太阳(实际上也是采太阳之气的一种)。根据阴阳理论,腹为阴,背为阳。“命门”采气是以阳助阳,适合于少阴体质、阴虚寒盛、命门火衰病人,也作为补气的重要手段。时间不宜过长,以微做出汗为宜。
3.采月亮之气:月亮为天阴,月光是大阳光反射的射线,就能量来讲远不及太阳光射线。本功法采月亮之气是在每月农历十五前后三天内(即满月之时,称月盈)进行。其方法是当月亮刚从东方升起时,面对月亮全身放松站立,举起双手,“劳宫”穴对着月亮,眼睛亦望着月亮。当月亮升到头顶,可以翻掌朝上,亦可对着月亮马步站桩,用“命门”和“百会”穴采气。根据阴阳互补理论,太阳体质的人宜在月亮升起时采气,少阴体质的人宜在月亮升到头顶时采气,而阳盛火旺的病人,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人,宜多采月亮之气,以阴平阳秘。
表3 物种阴阳分类示意图
树 名
属性
备注
松树类
柏树类
桐树类
丁香树
苹果树
梨树类
枣树类
杨 树
柳榆树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中性
梨树、李于树、葡萄树属阴不能采。
花草名
月季花
玫瑰花
菊 花
夜来香
金银花
阳性
阳性
阴性
中性
中性
而对阴阳平和体质的人应太阳、月亮之气均采。
4.采树木花草之气。根据阴阳平衡及互补理论,采树木花草之气,不同体质采气方法选择同上(物种阴阳分类见表3)。
我国战国时代的《内经》对人的气质的分类提出了阴阳五态人的观点,其分类及其特征详见表4。
表4 阴阳五态人分类与特征示意表
分  类
特  征
相  当
太极——水形人
(为阴气之极)
经文:“好内而恶出,心抑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解:沉溺于内心体验。沉着、持久。
抑郁质人
少阴——木形人
(为阴形人)
经文:“立而躁险,行而似状。”解:感情比较稳定,迟缓安定,具有内倾性。
粘液质人
太阳——火形人
(为阳气之极)
经文:“好言大事,举指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解:外倾性,迅速冲动,变化剧烈。
胆汁质人
少阳——金形人
(为阳形人)
经文:“好而外交,而不内附。”解:情感兴奋,多变好动,乐观善交。
多血质人
阴阳和平——土形人
(为阴阳平和)
经文:“其状委委然、随随然。”解:各种气质均具备。
均衡气质人
气功“外气”治病取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气功“外气”治病取穴的基本原则有三个方面:
1.“以痛为输”取穴法。所谓“以痛为辅”取穴法,就是患者哪里不舒服,你就对哪里“放气”(当然“禁区”除外)。这是一种无需多动脑筋、就是不懂医学理论的人也可以办到的最简单、而又可以解决不少问题的办法。
这种办法有无理论根据呢?有的,就是《千金·灸例》里讲的“阿是穴”、《灵枢经筋》里的“以痛为输”以及《玉龙经·玉龙歌》里讲的“不定穴”或“天应穴”。
2.辨证取穴法。气功“外气”治病与针灸治病取穴的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其前提是准确诊断。这里的“证”是中医概念的“辨证论治”的“证”,是从病理学角度来全面分析人体功能状态的结果。而“症”,是西方医学概念的具体“病灶”。
我们这里讲的“辨证取穴”,是以脏腑为病位,结合病因、病机,判明“证型”,而后在此基础上制定“治则”,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施治,使病人从不正常的病理状态调整到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如疏肝取太冲、宣肺取列缺、化痰取丰隆、利湿取阴陵泉等等。
取穴的方法很多,除了辨证取穴外,还有“循经取穴法”“本经取穴法”“阴阳表里取穴法”“同明经取穴法”“远近配穴法”“同类经取穴法”,以及病在左者取之右,病在右者取之左;病在前者取之后,病在后者取之前;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上等等。要能准确取穴,以求满意的治疗效果,就要求术者(气功师)懂得比较多的医学理论,如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针灸学说、诊断学以及阴阳五行等。
3.经验取穴法。所谓经验取穴法,就是经实践证明,某些穴位治疗某些疾病具有特殊作用,并以此作为选穴依据的方法。
我国历代医学家在这方面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编成了歌谣。如《针灸大全》里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短短的几话,既容易记,用之亦可解决不少问题。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临床体会,我们选编了一首《十总穴歌》供大家参考。
头项后溪取,面口合谷收;小腹三阴交,脑脊取水沟;心胸内关穴,肚腹三里留;两臂曲池妙,两腿肩井搜。胁肋阳陵泉,腰背委中求。
气功“外气”治病疗疾的机理是什么
气功“外气”治病疗疾的机理是:一切活着的人都有经络存在,经络对人体生命的意义是无可置疑的,它的功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行气血,调阴阳,二是反映病候的窗口,抗御病邪的通道;三是联系内外环境,沟通大小宇宙。
气功治病离不开经络,气功治病与针灸治病疗疾之经络原理大致相同之处有两点:(一)针灸是以“外源性”(机械能和热能)刺激来通经活络;而气功则是以“内源性”(气功师健康的生命信息和能量)刺激来达到同一目的。(二)气功可以弥补针灸不足之处,如“神阙”等某些“禁针”的穴位,我们就可以“以指代针”施治,而且可免除患者的针刺之苦,故男女老少皆乐于接受。
气功师发出的“气”为什么能治病?主要是因为:第一,人与人之间有“共性”,其信息密码有相通之处,“外气”作用后就会产生“同步共振”——这是治疗的基础;第二,人与人之间的相应部位都有气血运行、气体交换和新陈代谢——这是治疗的内核;第三,每个人都需要大自然之“气”(包括水谷之气、宇宙万有能量)来充养内气——这既是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也是“外气”治疗的物质基础。
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行之外”。人体内的疾病总是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或以不同的脸色、舌苔色泽及形态的变化,或以异常的气味,或通过经络系统表达于体外。
经络是“五脏之道”、“行气血”之隧。因此,当脏腑有病时,自然就会通过经络——穴位,这一“点线结构”而在体表透出某些“信息”,如相关穴位生物电的异常;由于气血阻滞不通,有关部位出现的疼痛;由于经络气血运行不足,有关部位会“麻木不仁”或功能减退……而经络穴位的症候,却又反映着相应脏腑的疾病。
经络→穴位既然是反映脏腑疾病的通道和窗口,因此,当我们对穴位→经络→脏腑施以“健康的、具有生命信息的能量流”——“气”,也就一定会因“气至病所”而起到通经活血而治愈疾病的,这就是“外气”治病疗疾的机理。
本功“外气”的主要医疗保健作用是什么
本功“外气”的主要医疗保健作用有:
1.镇痛解痉;
2.疏通经络,活血化淤;
3.消炎杀菌;
4.抗风湿、祛“六淫”外邪,帮助患者祛除疾病;
5.接骨;
6.补充真气、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7.调节血压;
8.镇静、催眠。
本功得气后手上有哪些感觉
有以下四种感觉:1.手掌及指头发胀,手心发热。2.在双掌之间,似乎能感觉到稍带凉意,或温热的气流,与你掌背后之气流有所区别。3.双掌似乎感到某种无形压力,这种掌感往往与磁的效应相似;即有被迫向外拉开或向内聚拢的感觉。4.手指或掌心某部分并有微弱电流通过的触电感。
本功法“外气”治病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本功法“外气”治病常用的方法有:
1.手发。常用的基本手法有:①“剑指”,即食指和中指发气;②“鼎立指”,即拇指、食指和中指成“等边三角形”发气;③“满掌”,即用劳宫穴发气,其手形同马步站桩时一样。
2.目发。实际上通常是两眼与祖窍(印堂)同时并用。
3.特殊发气法。如用肘、脚趾、涌泉、命门、膻中等处发气。
本功法“外气”治病中补、泻等
手法的应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1.使用补、泻手法的前提是“正确诊断”。因为一切虚症、寒症和阴症均适用“补法”,而一切实症、热症、阳症则需用“泻”法。
关于什么是虚症、寒症、阴症,什么是实症、热症和阳症,我们在这里不作细论,建议大家以诊断学为指导,在临床中去辩证分析。因为这些问题的判断,没有现成的公式好套用。如同是“头痛”,就可分两大类(外感类、内伤类)计25种之多!具体地说,既有“风寒头痛”、“阴虚头痛”,又有“阳虚头痛”,此外还有“风湿头痛”……若以经络分,还有“少阳经头痛”“阳明经头痛”“厥阴经头痛”等等之分别。
2.要更好地运用“补、泻”,还需要懂得经络的走向、循行部位及经气传注的规律。有关经气传注的规律,这里就不具体叙述了,请大家自己去研究。我们只给大家介绍几种有关经络走向的简易记忆法。
①经络走向循行部位示意图(图144)。

图144 经络走向循行部为示意图
②自我演示法:直立,双臂上举,这样,正好是“阴升、阳降”。
③歌诀记颂法:手三阴胸内手,手三阳手外头;足三阳头外足,足三阴足内腹。
3.几种常用的方法
①补法:顺着经络的走向为补。具体方法有两种:
(1)在相关的穴位,顺着经络的走向“放气”;
(2)顺着经络的走向,边移动边“放气”。
②泻法:逆着经络的走向“放气”为泻。具体方法有三种:(1)在相关的穴位,逆着经络的走向“放气”;(2)逆着经络走向,边移动边“放气”;(3)在相关的穴位,用“鼎立指”向外抽拉。
③平补平泻:我们在给“风湿”病人治病时,常令其两脚稍前伸(脚尖超过膝盖),双手抬起成马步站桩时姿势,然后对命门处用“满掌”给其“放气”,即属于“平补平泻”,以补促泻,补泻结合。
④散法:对局部疼痛(如气滞血淤)的患者,根据中医理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精神,我们可对其患部一面“放气”以增加“内能”,促进行气活血,一面使之向四周散淤。具体方法是:用“剑指”或“满掌”对患部边顺着经络的走向疏导,或者以患部为中心,边放气,边由小到大地划圈,淤血向周围扩散,从而达到“活血化淤”的目的。
本功“外气”发放治病时常用穴位有哪些
“外气”就是运气疗法的内气外放。穴位是人体生物场的中心,按穴位发功,可激发和增强体内能量,产生治病所需的信息,变为治病能源,因此选择好穴位,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功常用穴位详见表5)。
表5 常用穴位示意图
病证
穴名
定位
呼吸
系统病
气户
(受纳气之门户)
在乳中线上,锁骨中点之下缘仰卧取穴。
消化
系统病
关元
(元气之关隘)
在脐下三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生殖
系统病
大赫
(精气之阜聚)
在横骨上一寸,中级(任胰) 旁开0.5寸处,仰卧取穴。
泌尿
系统病
水道
(膀胱出水道)
腹正中线脐下三寸,旁开二寸处。
筋病
承筋
(承于上肉之力筋)
于腓肠肌肌腹中央取穴。
血病
血海
(生血之海)
于髌骨内上缘上二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气病
公孙
(肝木为公脾土为孙)
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距太白一寸。
骨病
悬中
(尖骨下外躁形如悬中)
外踝尖上三寸动者脉中。
真心痛
内关
(关于内脏心胸)
腕横纹上二寸。
咳嗽
中府
(脾肺合气聚此)
在胸壁的外上部,平第一肋间隙,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喘息
天突
(人之呼吸通天从上而降突然而动)
胸骨上窝正中。
头痛头晕
率谷
(率领凹陷之谷)
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凹陷处。
头重目眩
强间
(穴在枕骨刚强之间)
后顶后一寸五分。
肺感染
肺俞
(肺的背俞)
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肾水肿
肾俞
(肾气转输输注)
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呃逆
少商
(肺音为商)
位于手大拇指端内侧。
月经不调
气海
(膻中者,气之海)
两乳间凹陷中。
耳聋耳鸣
听会
(耳听之窍会)
耳前凹者中张口得之。
上牙痛
上关
(耳前为关在上)
位于耳前上廉起骨端,开口有孔。
下牙痛
下关
(耳前日关在下)
耳前动脉下空下廉。
上肢麻痹
肩贞
(贞者正也)
肩曲甲下两骨解间肩髃后陷凹者中。
下肢麻痹
髀关
(髀界之关门)
于膝上伏兔后交分中。
肘臂手痛
曲泽
(曲泽者水也)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突侧缘。
颈椎痛
天柱
(擎天之柱)
侠项后发际,大筋外康凹陷者中。
眼睛痛
睛明
(主目视不明)
目内眦外。
咽喉痛
关冲
(心包到此之关合)
手小指次指端。
腰背痛
大杼
(背中大脑杼骨之端)
项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凹陷者中。
腰痛
腰俞
(腰之输气处)
第二十一椎节下间。
腰腿痛
环跳
(单足跳跃之状)
脾枢中,侧卧伸不足,屈上足取之。
鼻炎
正常
(足少阳阳经两脉之气所营)
目窗后一寸。
鼻塞
迎香
(鼻塞不闻香臭)
鼻下孔旁。
肩不能举
大椎
(骨会骨病可炙之)
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眼嘴歪
四白
(使目明四方而光明)
目下一寸。
必 用 穴
百会
(人头者,诸阳之会)
前额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施气中。
涌泉
(涌泉者,足心也)
足心凹陷者中。
足三里
(诸筋总会也)
膝下三寸,(月衍)外廉。
本功法手上与身上常见的“气功效应”有哪些
1.手上的四种效应
①热:气血运行加快,“红外”线辐射增强;
②凉:寒气外排;
③胀:气血充盈,微循环加快;
④麻:生物电升高。
2.身上的五种效应——“五气朝元”
①身体有跳动现象,为心经气血充足之故;
②身上有“抽筋”或“窜动”现象,为肝经气血之精华在运行;
③身上肌肉有跳动感,为脾经气血之精华在运行;
④身上有虫爬、蚁行之感,为肺经气血在运行;
⑤练功中骨节作响或阳举,为肾气充足之征。
本功“外气”治病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诚则灵,信则灵
这样说并非是在宣扬唯心主义,因为气功师所发出的“气”是物质的,但这种物质不是一般概念的物质,而是生命信息、物质和能量三者复杂的有机综合体,是受人(尤其是训练有素的气功师)的思想意识支配的特殊物质。陕西省的科技工作者与气功师配合,所做的气功外气对大肠杆菌等细菌具有杀伤与增殖的“双相”作用的实验,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据报道:他们让气功师对大肠杆菌发放带有杀伤意念的外气一分钟,最高杀伤率竟达到95%,最低的也有37.09%;而当气功师对同类细菌发放带有增长意念的外气一分钟时,细菌却又可以继续增殖,最少的增殖1.3倍,最高的达到一千倍以上(与气功师功力大小有关)。
大家知道,气功外气治病,是气功师将其自身的健康生命信息和物质能量向患者的转移。实践证明,如果气功师(排除功力大小之外)对治疗缺乏信心,或心不诚(不是真心诚意给患者治病),治疗就会无效或疗效甚微,如存心不良,甚至还会起反作用;同样,如患者不相信气功或对某气功师不信任而存有抵触情绪,就会产生“排他性”(在医学上称之为“保护性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当某一位医生医德高尚、医术高明而为患者所信任时,尽管他给病人开的药很普通,但却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相反,一个医生的医术再高超,但患者对他不相信,甚至对他很反感,他开的处方再好,也不一定能奏效。由此可见,人的精神因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信仰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综合上述可见,我们讲的气功医疗中存在着“诚则灵,信则灵”,绝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什么唯心主义。
2.要讲功德
作为一名医生要讲医德,同样,作为一名气功师也要讲功德,要待病人如亲人,治病要“先治心”,要因病施功,而不要见利忘义。我们多次讲过:“一名气功师,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是无法用金钱来估算的。”因此,作为气功师,不仅要加强功德修养,还应学点“心理学”。
3.姿势、位置要正确
①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水位差”。当你为患者治病时,你自己的位置应高于患者,而你放气的手则最好低于你心脏的部位。大家知道,心脏为人体气血运行动力之所在。因此,如果你的位置低于患者,你放气的流量就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其道理就好比水塔(或水箱)的位置必须高于建筑物一样。
②自己要保持处于镇静、轻松、经络顺畅的姿势。
③自己要处于背朝阳的位置,以便能边放气、边补充能量。
4.对“急腹症”病人,要在明确诊断是“内科性急腹症”,还是“外科性急腹症”的前提下,区别对待,而不要盲目地急于先用气功外气处理,以防“好心办坏事”。
5.对有传染性质的疾病,如肺结核、急性肝炎等,我们认为不宜用气功外气治疗,而且这类病人也不宜参加集体练功。
6.对孕妇,我们认为不宜用气功外气治疗;另外,对心脏、肝区、太阳穴等部位,当你还不能自主地控制你“放气”流量大小时,也不要对这些部位施放外气,特别是不要用“剑指”对这些部位放气。
7.为了对病人负责,确保疗效,每次放气治疗的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8.当自己情绪不好或感到饥饿、疲劳、身体不适时不要放气;冬季室温太低(低于15℃)时不要放气。
9.用“外气”给人治病时,应谢绝围观者,尤其背后不宜有人,以便减少无意义的消耗。
10.“放气”后应及时加强练功,以“补正去邪”,同时要注意适当加强营养。
11.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要吹牛,说大话,正如世界上没有万能的东西一样,气功也不是万能的。
12.初练气功者,在3~6个月之内不要“内气外放”给他人导引治病,以免一害自己,二害别人。
13.为了“省气”和提高疗效,我们在给患者放气治病前,可施以必要的推拿和按摩;但你如果舍不得放气,则你的功力也难以上去——正如舍不得给乳牛挤奶,反而会使牛奶的产量下降是一样的道理。而适量的放气,可加快你的“新陈代谢”,促进你的功力增长。
14.我们认为: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了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就“气功治病”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说,我们应立足于更大范围的普及推广群众性的气功锻炼活动和培养更多的气功师,以便让更多的人得益。而以气功外气治疗为辅——因为就一个“内气外放”的气功师来说,即使你的功力再大,其能量总是有限的,面对全国十一亿人民医疗保健的需要,更是微不足道的。这是我们一贯的观点和主张,这也是“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近几年得以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
本功法加大气量的方法有哪些
本功法加大气量的方法有:
1.大拇指连转三圈,与中指相对,再拉回原处。
2.一手放气,另一侧摩肩或握放手指。
3.放气的同时注意及时补充热能,如喝点热的富于营养的饮料。
4.放气时注意背朝阳,以使边放气、边采气。
习练本功为什么能提高“内气外放”的水平
天地是一大磁场,人是一小磁场,手足是人体的小磁场。人体的磁场平时是无序化的,磁场强度较弱,其手上的磁场一般仅有0.38高斯左右,习练本功后,通过我们的特殊训练——有规律地扳压指、趾,因直接反复地切割其磁力线,就可使之逐步成为有序化,使磁场增强。据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专家组李梦华测试报告(《中华气功》1987年第1期),在学练本功法并受试的69人中,有14人过去未练过气功,手上的磁场平均为0.38高斯,而练本功法12天后手上的磁场平均提高到1.13高斯。可见,凡坚持练本功法在半年者,其手上的磁场均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之气功师的水平。
本功法“外气”治疗运动损伤的手法有哪些
笔者临床体会,本功的练功及外气手法效能对运动损伤的治疗及康复是一大特色,深入研究之,对运动员的训练及运动损伤的保健有现实意义,其常用外气手法更现实,更直接,损伤部位当时就有感觉:
1.直接烘烤法:是术者用双手掌、单手掌或单脚掌、双脚掌,对运动者损伤部位进行直接烘烤的方法。本法具有温经、镇痛、消炎作用。
2.手指穴位注入法:分剑指穴位、中指穴位注入外气的方法,本法有舒通经络、镇痛的作用。
3.压放法与震颤法:是用手掌与脚掌压放在损伤部位或穴位上,震颤法是通过手与脚的震动对准患者的损伤部位,此法有舒通经络、活血化淤之作用。
4.爪形法:单手或双手成爪形,对准损伤部位,前后左右拉动旋转的方法,本法有消炎、活血化淤、舒通经络的作用。
5.肢体导引法:是用手、眼、脚或手眼脚同用,将损伤部位的肢体引动起来的方法,本法有营养肌肤、活血化淤及心身治疗的双重作用。
“外气”治疗运动损伤的手法
如何进行选择
手法的选择
1.烘烤法:烘烤的目的主要是使局部发热、血循环加快,主要是适用于慢性损伤或慢性损伤的急性发作;如肌肉劳损、骨膜炎、骨劳损、腱鞘炎等。
2.手指穴位注入法:主要运用于肩、肘、腕、髋、膝、髁六大关节肌肉、韧带损伤的疼痛。其中肩部的疼痛,取肩贞、肩髃等穴。急性腰扭伤取阿是穴,华佗(下)穴(第一至第五腰椎脊中旁)
3.压放法与震颤法:主要适用于急慢性劳损有出血及红肿的病人。术者的单、双手或单、双脚先轻轻压放在患者损伤部位或震颤。压放的力量由轻到重或揉搓、旋转也是由快向慢或由慢向快。
4.爪形法:主要适用于运动损伤急性发作期已过、损伤部位仍有淤血、红肿现象的病人。有活血化淤、止痛之作用。
5.肢体导引法:引动上肢,打通肩贞、肩髃、肩俞、肘髎、合谷等穴,引动下肢,打通环跳、髀关、阳关、犊鼻、委中、承山等穴。
临床病例
[病例一]腰扭伤:段xx,女,23岁,篮球运动员,素有腰痛史。自述1989年6月20日训练后到宿舍抬箱子,搬完后,腰觉不适,有疼痛感,随之腰有“折断”之感并疼痛加重。当即卧床。
查:不能弯腰,起身困难,疼痛部位有轻度肿胀,腰椎间盘突出,无阳性发现,腰回旋试验及直抬腿试验呈阳性。令其俯卧,术者双脚涌泉穴对准腰俞烘烤5分钟后,患者自述腰觉热感。15分钟后令其直立,腰觉轻松,让其弯腰当腰弯至疼痛时,令其处于静止状态,双手扶住椅子靠背,术者改用剑指穴位注入法,剑指对准阿是穴,华佗(下)穴分别注入5分钟。患者自述,腰有酸感。10分钟后,又改用压放法,双手对准损伤部位,压放5分钟,然后轻轻揉搓3分钟。述后连续三天患者投入正常训练,患者自述,外气治疗较以前治疗方法疗效快两天,心理负担较前轻松多了。
[病例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李x,男,17岁,摔跤运动员,体重110公斤。患者自述,1989年春季以来,自觉右膝关节无力,4月20日训练后,右膝关节活动受限,伴疼痛。
查:损伤部位轻度肿胀、淤血,右膝关节活动时有响声,右股四头肌较对侧股四头肌萎缩,半月板摇摆试验、浮髌试验、重力试验呈阳性。
令患者处于少林一指禅马步站桩姿势,站桩5分钟后,术者站桩并用剑指手法对准膝关节两侧5分钟后,然后应用震颤法,对准损伤部位,10分钟后,患者感觉膝关节有热胀感。然后,让患者坐在椅子上,两脚平行与肩同宽,术者双手变成爪形手,左手置于膝关节内侧,右手置于膝关节外侧,指间相对后,呈旋转式拉动。3分钟后,患者自述,好似有一根线在牵动膝关节,并看到一股气团旋转拉动。10分钟后,术者双手缓缓压放在膝关节内外侧,10分钟后,双手轻轻揉搓患部,两天做一次。令其每天早、中、晚双脚分别做金鸡独立桩2分钟,马步站桩功15分钟,20天后,淤血肿胀消失,各种检验转为阴性,股四头肌萎缩明显好转,一个月以后萎缩消失。
[病例三]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张xx,女,18岁,中长跑运动员。自述自1989年春季以来,中长跑训练后,右侧胫骨疼痛。1989年4月10日查右侧膝骨面出现疼、肿胀,并呈指压性凹陷性水肿,足尖向后蹬地时,疼痛加重,X线检查未见异常。
令患者俯卧位,全身放松,术者呈马步站桩式,双手劳宫穴对准损伤部位,自上而下进行烘烤10分钟后,患者自述有一种蚂蚁感在损伤部位窜动;然后术者双手紧紧压放在损伤部位10分钟,让其直立后,脚跟离地,术者改用爪形法,对准损伤部位进行前后引动,引动3次后,患者自述,损伤部位好像有一根线牵动,身体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两天一次,连做7天痊愈。
“外气”治疗运动损伤有哪些体会
1.“外气”就是运气疗法的内气外放。外气具有物质基础,并被他人所感知,这已被现代技术所证实。从5年中对外气治疗运动损伤的观察,除具备按摩、点穴的作用外,外气治疗还可以减轻、改善运动员的心理负担,可以起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如配合练功治疗,将有事半功倍之效。
2.对气功理论的研究。电子吸附学说理论认为,练功练的是体内生物电,这种生物电作用在人体虚的部位上和人体经络穴位上,而且进行的是方向运动,什么地方有毛病,它就冲向那个地方去。它是自动化的定向运动。定向运动的带电微粒流在体内运动,体内出现很多粒子运动,这样就给人体增获了能量(内劲)物质,改善了功能。运动生理学认为,体内生物电的产生恰恰是组织兴奋状态下的产物,而机体处于肌力的静力训练状态下,最容易引起组织兴奋,在体内很快产生生物电。临床体会,损伤部位处于静力状态下进行治疗与练功可以加快治疗进程。
3.运动损伤由于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对外气敏感性较强,如再配合练功,这种敏感性会更强,这就提示练功对运动损伤的治疗具有现实意义。
为什么说本功在疗疾中能有规律地
减轻与增加体重
观察3名肥胖症者,练功一个月,体重减轻3公斤。这是因为,有氧训练+肌力训练+韧性训练是减肥的关键。本功站桩是有氧训练并产生大量的热,增加了脂肪的氧化消耗,站桩架式越低,就越增加下肢及腹部肌肉的训练,同时还可增加韧性。5名消瘦病人,习练本功两个月,体重平均增加2.5公斤,这是因为站桩提肛收腹、对内脏起按摩作用、增进食欲、提高消化与吸收功能的结果。
[例一]刘xx,男,38岁,天津塘沽建筑公司工人,身高1.72米,体重110公斤。血压高,动则气喘,无力。1988年5月参加一指禅气功学习班,练功三个月,体重降至95公斤,身觉有劲,走路较前方便多了。至今体重已降到90公斤,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例二]xxx,男,60岁,退伍军人,天津人。身患胃溃疡、慢性肾炎、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1989年2月开始练功,练功前体重47公斤。1989年4月参加天津全国一指禅气功师资培训班,练功3个月后,体重升至52.5公斤,1990年5月又参加气功班学习,体重已升至57.5公斤,其他疾病已经治愈。
为什么说本功法能发挥人体代偿作用
这是因为,本功使练功者处在特殊状态(气功功能状态)之下,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不对称调到同步对称,最后完全对称,此外,练功过程中,机体处于贮能状态,体内能量经过激发、调整和再分配达到新的动态平衡。这样就有利于发挥身体代偿作用,减轻残废,保持各系统器官的正常营养,防止萎缩破坏,对部分神经外伤进行性营养不良、婴儿麻痹、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功能强直和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都是有益的。而对某些肢体或胃、肺等脏器的破坏及切除的病人则有利身心康复及劳动力的恢复。笔者曾观察一名经CT检查诊为额叶脑软化症的病人,练功前左上下肢呈痉挛性,肌强直,腱反射不能引出,左上下肢肌肉较对侧萎缩5厘米。练站桩功两个月后观察,肌肉萎缩消失,上下肢痉挛明显好转,走路较前方便多了。
为什么说本功法能防治肝病
据上海新民晚报1988年3月1日报道,当时上海流行“甲肝”,经检查,万名“内劲一指禅”练功者无一人得此病。肝脏是新陈代谢的总枢纽,具有制造与贮藏营养物质、参加代谢、调节血量、解毒等作用,站桩功能促使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加快,适应血液循环的重新分配,站桩功还能提高基础代谢和提高情绪,这样有利于肝脏的代谢,调节血量解毒功能,站桩功要求提肛收腹,这样对内脏起着按摩作用,从而增进食欲,提高消化功能,有利于肝脏制造与贮藏物质的功能。站桩功的这种功能对患肝病者,观察20余人练功两个月,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而对未患肝病的人则能起到预防作用。
为什么说本功法能防治痔疮
痔疮的病因,是肛门肌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管淤塞曲张而形成的静脉瘤,这种静脉瘤在直肠内部叫内痔,破裂后血液在肛门下凝成血块叫外痔,习练本功需进行提肛运动,这样可使肛门肌肉经常得到锻炼,增强力量而改善肛门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状况,而达到防治作用。
患有痔疮的同志习练本功后,如能经常进行提肛收腹,不但能够防治痔疮,而且还能减肥健美,笔者就是习练本功后,痔疮才完全消失的。
为什么说本功法能防治假性近视眼
1988年5月,在西安举办全国少林气功一指禅学习班时,陕西、山东学员在学习班上发言,列举了本功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视眼有效。笔者也观察20余名假性近视眼患者,半月练功视力平均提高0.3,81%以上的同学可以用气功给自己治眼病。这是因为,对肌肉的操练,既然能达到神经操练的目的,这就能使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整个机体处于低代谢状态。这样一方面使来自体内的代谢产物减少,另一方面则由于血液循环的改善,加速了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使眼睫状肌肉的“紧张代谢产物蓄积”的恶性循环中断,睫状肌调节能力得以恢复,整个视觉器官的功能得到协调,从而就能使视力逐步恢复正常。
根据本功扳指(趾)法作用于脑的原理,在用本功治疗近视眼时,可在站桩功基础上,竖起右手拇指,手臂向前方伸直,并抬至与眼同高,然后凝视拇指10秒后,大拇指向左右各转动5圈,眼随大拇指转动而转动,凝视,然后再用左手进行,方法相同。或在站桩功基础上,小指和小指、拇指与拇指密接,而使小指、拇指尽量张开30次(取名少林增视功)。观察天津市四十八中学、九十二中学、大港石化二中近二百名近视眼同学;总有效率达91%。石化二中初二班张x同学说,练功不仅治好了他的眼病,而且学习成绩和体质也提高了。
本功法为什么能开发人体智能
智能是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是人的记忆力、自控力、意志力、思维想像等多种能力的综合。
钱学森教授说:“气功可以开发人体智能”,这是对气功社会价值的恰当评价,山东学气功的同志反映,站桩功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笔者观察40名学生练功者,也发现学习成绩、身心健康明显提高。练功为什么能开发智能?这首先是它有利于意志自制力的培养,本功站桩功是意、气、形的综合训练,而练意是气功作用的关键,实际上是神经系统,尤其是对高级神经系统进行调整,体现着主观能动性的力量,实际上自控能力强了,学习自觉性也就强了。正如孟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其次,练功有利于提高记忆力,大脑皮层的额叶及颞叶和记忆力关系密切,实验表明,气功状态下的脑电变化特征是以额叶开始而渐至整个脑皮层的活动处于有序化。此外站桩功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情绪。
手之所以称智慧的门户,这是因为支配手肌肉的神经在大脑皮质中具有广泛的代表区,活动手及发展手的小肌肉,不仅使操作能力得到加强,还能经常刺激神经末梢,强化神经传导,活跃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促进脑的发育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而马步站桩时的手形,始终保持经络相对,穴位相对,以自身内气来刺激神经末梢,这显然对于开发智力、强化神经传导具有现实意义。
习练本功时出现打嗝、虚恭是怎么回事
本功法热身法及站桩功中,如压丹田,提丹田,搓丹田,按摩腹部,可增强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所以消化功能不良的人,习练本功后出现打嗝、虚恭现象,这说明脾胃消化功能增强,这是正常现象。有人说:“练功中不能出虚恭,否则伤气。”这种说法不适用于本功法。本功法认为,练功后,脾胃(中焦)功能增强,对体内的浊气用虚恭方式排除体外,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此外,练功到一定阶段,腹中咕噜作响,但不出虚恭,这是真气运动的反映,叫做“雷鸣”,说明练功有了进展。
如何按照四季养生规律进行练功
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适当进行养生调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借以提高人体对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求得健康长寿的方法,谓之四季养生法。
如前所述,本功练功基本原则是要顺应自然规律的。习练本功讲究四季养生的规律是:
春季从立春开始到立夏为止。春季的气候特点是:春气始发,万物复苏,二气当令、温暖之意渐盛,自然界阳气升发,天地之间充满欣欣向荣生机。这种气候最有利于人体化生精血津气,充实组织器官。珍惜春季大好时光的养生原则,《内经》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春季练功应该维持较大的运动量,以做动静功或动功为主。运动之后最好出现腠理开发、出微汗的现象,以宜泄郁热,适应春生之气,加快人体气化功能,从而使机体在严冬季节大量消耗的阳气得以补充,并为其适应炎夏储备充足的津液。功的选择如:热身法、站桩功,内劲站桩功、提高班功法。时间应在一个半小时以上。练功后身上要出汗。
夏季是从立夏开始到立秋为止。夏季的气候特点是:阳光普照,地气开始蒸腾,是自然界万物繁荣、争芳斗艳的季节。当此之时,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练气采气,使机体积累充足的阳光,为适应冬季的严寒做好准备。
夏季练功应以动静功及静功为主,“汗为心之液”。夏季练功不可出汗过多,尤其是体质虚弱者及老年人练功更应注意掌握练功的运动量。功的选择如各种站桩功、扳指(趾)功、坐功等。此外,还要注意多采树木花草之气。
秋季是从立秋开始到立冬为止。秋季的气候特点是:阳气开始收敛,阴气逐渐凝集,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气候变化比较剧烈。更兼之经过酷暑炎夏人体津气大量亏耗,适应能力及抵抗能力均已下降,顺应自然界阳气的收敛,立秋之后睡眠应逐渐增加,“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精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秋季练功运动量应较夏季加大,应以动功、动静功为主,并应注意养气,每次练功出汗后,不要遇风、遇寒。不可在秋风中练功。
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冬季的气候特点是:风速较大,气候严寒,阳气闭藏。其养生主要原则是敛阴护阳。冬季练功应避免风寒,尤其是体质虚弱及老年人。练功应以动功为主,先动使机体发热后,再练各种站桩功。冬季不宜在室外做静功。
妇女月经期间是否可以练功
妇女在月经期间一般是可以练功的。但有一部分女同志在练功后月经发生变化,例如经期缩短或延长甚至月经量增加,这些现象大部分是正常的。我们经过练功者统计,虽然有些妇女月经有所变化,但是大部分自我感觉良好。对部分经量过多者,可暂停数日练功或强度相应减轻些。
习练本功如何对待性生活
中医认为,“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精”是先天之精,《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形,是谓精。”所以主张练功期间要节制性生活,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本功也主张练功期间应克制自己,夫妻双方相互体谅,节制性生活。
1.如果自己体格强健,习练本功为提高功力,所以在最初练功期间(百日),为“练精化气”就应力求避免性生活。
2.夫妻同住一处的情况下,应依据身体情况,应做到性生活恰当而有节制,应自我感到无疲劳感为宜。
3.如果身体较差,体质欠佳,练功为增强体质,应尽量减少性生活次数,以不影响练功为宜。
4.如果病情较重(如心、脑、肾病变),身体虚弱,习练本功为改善病情,增强体质,则应暂时停止性生活,这样有利于增强练功效果,早日恢复健康。
习练本功怎样做到循序渐进
1.不能急于求成,不要设想在几天之内就运用自如。
2.做到动作姿势的准确,把基础打牢。
3.讲究练功者素质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地训练,运动量由小到大,尤其应用本功健身治病的练功者应适当掌握运动强度。
4.自我感觉,以吃得好、睡得着、有精神、不感冒为练功强度的标准。
5.总结经验,尤其是要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及时查找原因,以利再战。
6.深刻领会本功法基本原则,练功方法,练功素质,立足于地,气力俱练,身心双修,要坚信功夫是练出来的。坚持不懈,定能成功。
我的武术禅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武术以实战威猛、博大精深,早已饮誉天下,“拳以寺名,寺以拳显”。今日,少林弟子遍布全球。
少林武术的发源和发展,离不开嵩山的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嵩山处中原腹地,紧傍九朝古都洛阳通向东南广阔平原的咽喉,轘辕关是秦汉八大关之一,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盛世时,嵩山是帝王游赏、文士登临的胜地;乱世时,嵩山则是兵家出入、强人会集的所在。
少林寺位于嵩山中心,皇家敕建大寺,统辖嵩山地区所有寺院,寺产庞大。为了保证安全,经朝廷认可,寺院拥有自己常备武装力量,即历史上有名的少林寺僧兵。少林寺僧兵的存在,是少林武术发源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而少林寺作为皇家寺院,与朝廷的关系和社会地位,是少林武术达到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少林武术历史故事非常多。据史载和传说,世人皆知的有: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秦王,紧那罗变形退红巾。少林寺僧兵为国立功最为人乐道的是在明朝,也是少林武术发展鼎盛时期。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少林寺僧兵多次应诏出征,威猛骁勇,为国捐躯。朝廷为嘉其义烈,在少林寺山门前立旗旌表,遗石尚在,塔林有铭可考。
少林武术因禅武合一而博大精深,以禅入武,习武修禅,绝非自卫强身小技;退则参禅养性修道行,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故少林武术又称为“武术禅”。
永信法师论武术禅
武术禅是提供一个人人可以亲自去做,最终"见性成佛"的参禅路径。什么是武术禅,无法直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但是只要你一步一步练下去,就知道什么是武术禅了。少林武术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动作、套路。动作、套路,只是少林武术的外表。少林武术的核心是功夫。动作、套路,只是获得功夫的阶梯;如果没有动作、套路,功夫又无从学起,无从表现。少林功夫的极致是练就不动心。练就不动心,就不再贪生怕死。不贪生怕死,并不是不热爱生命,相反更热爱生命。学会热爱生命,才是学禅的真正目的啊!什么样的生命才值得热爱?只有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生命才值得热爱。要想达到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只有练就不动心。武术禅就是通向不动心的一条大道。
佛经篇首第一句:「如是我闻……」
武术禅就是提供一个人人可以亲身去做,最终「见性成佛」的参禅路径。甚么是武术禅?无法直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但是只要你一步一步练下去,就知道甚么是武术禅了。」他简单扼要点出了题,接着又说:「少林武术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动作、套路。这些只是少林武术的外表。少林武术的核心是功夫。比如刚开始练习罗汉拳,与你练了廿年以后的罗汉拳相比,尽管套路外形仍然差不多。但功夫却天壤之别,同样是一拳一脚,功夫完全两样。动作、套路。只是获得功夫的阶梯;如果没有动作、套路,功夫又无从学起、无从表现。少林功夫的极致是练不动心。内心不乱,「内心不乱为定」。表现在外,就是「外不着相为禅」。外不着相。才能变幻莫测,博大精深。如果练不到不动心,在生死关头:心乱,则手乱脚乱,学了功夫等于汲学。武术禅,就是通向不动心的一条大道!
这位少林武僧一番话,道出了武术禅的精髓所在啊!
少林武僧谈「武术禅」
谈禅的人,从古至今难计其数。就以中国古代禅宗典籍,卷帙浩繁,卷数以千万计,字数粗略估计达三千多万,多么骇人听闻的数字啊!奇怪的是,禅宗的根本宗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既不须文字,却又要那么多文字来噜苏一番!岂不是极大的矛盾?用个不伦不类的比方来说,一个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他写下的是些简单的符号,或者是些数据方程式;科学家都能看得懂,也知道怎样去做;如果碰上不是科学研究的人,而是一般的俗人!能用那些科学符号和数据吗?当然不行啦!就得靠科学家要用数万或数十万的文字来阐述了。但这数十万文字对研制核武器来说,一点也不沾边,毫无用处,只是说给别人听听罢了。
禅,跟那些研制核武器者颇有点相似之处;历代的高僧禅师在参禅时完全跟「语言」、「文字」绝缘的!凡用「语言」、「文字」来说「禅」,就不是「禅」!离「禅」十万八千里了。
这次,碰上这位少林寺永信大师时,他跟我又谈起「禅话」来了,困为少林寺是禅宗的祖庭,当年(梁代)达摩祖帅由印度来中国弘法,就是住在少林寺,既立禅宗,又创少林拳。而这位永信大师大谈「武术禅」,可谓别具一格。
「天下功夫出少林」
最近,我去河南嵩山少林寺拜访了方丈和尚永信大师,他名闻遐迩,有一日永信大师说起武术禅来,劲头十足!说到精采处,他起立两手一挥,就将长僧衣脱掉,两指一滚,僧袍卷成一团放在椅子上,似乎表演他动作干净俐落与众不凡!他与致勃勃地说道:「武术禅并不纯粹是拳脚,否则就不叫武术禅,而叫武术。纯粹的武术是不可能练就不动心的。武术禅作为学佛的一个法门。是要求用一颗参禅心去练武,离开了这颗参禅心就无从谈起。」如此说法,若是俗家弟子,是谈不到这一点上来。唯有僧人,三句不离禅,离禅谈武,境界不高,俗人俗语。大师说:「武术禅不是纯粹每天习武。而是也要念佛念经,甚至也要结合其它法门,如坐禅。」大师深怕别人误解他的意思,连忙说:「不要以为少林武术加念佛诵经就行了,不是的!少林寺一千五百年来,早已把武和禅融化在一起了,每一拳、脚在运动中,已含有禅意了,所谓「念念不忘禅」,达到物与我双忘的境界,故能出神入化,淋漓尽致。故我称它为「武术禅」。」
听了这位大师的解说,使人对少林拳有了一番新意。无怪乎有人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名闻天下。这就是「武术禅」的特色!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既是「功夫」,又是「神通」啊!
一、习此技术者,以强健体魄为要旨,宜朝夕从事,不可随意作辍。
二、宜深体佛门悲悯之怀,纵于技术精娴,只可备以自卫,切戒逞血气之私,有好勇斗狠之举,犯者与违反清规同罪。
三、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
四、对待侪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勿欺;不得恃强凌弱,任意妄为。
五、于挈锡游行之时,如与俗家相遇,宜以忍辱救世为主旨,不可轻显技术。
六、凡属少林师法,不可逞愤相较;但偶尔遭遇,未知来历,须先以左手作掌,上与眉齐,如系同派,须以右掌,照式答之,则彼此相知,当互为援助,以示同道之谊。
七、饮酒食肉,为佛门之大戒,宜敬谨遵守,不可违犯。盖以酒以夺志,肉可昏神也。
八、女色男风,犯之必遭天谴,亦为佛门之所难容。凡吾禅宗弟子,宜乘为炯戒勿忽。
九、凡俗家子弟,不可轻以技术相授,以免贻害于世,违佛氏之本旨。如深知其人,性情纯良,而又无强悍暴狠之行习者,始可一传衣钵。但饮酒淫欲之戒,须使其人誓为谨守,勿得以一时之兴会,而遽信其毕生。此吾宗之第一要义,幸勿轻视之也。
十、戒恃强争胜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世之以此自丧其身,而兼流毒于人者,不知凡几。盖以技击术之于人,其关系至为紧要,或炫技于一时,或务得于富室,因之生意外之波澜,为禅门之
败类,贻羞当世,取祸俄顷,是岂先师侧立此术之意也乎。凡在后学,宜切记之。
少林十八门
提起少林功夫,人们都会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天下功夫”与“少林”有何关系?有人说,少林是武林中最大的门派,弟子众多,遍布天下,故云。这只是原因之一。
少林功夫博大精深,形成完整、系统的禅武文化体系,拳路广,功法多。且任一拳种或功法都是禅武心法的表现,既可独立,又与少林功夫融为一体。为某些功法传至某人,或流入社会,加以发展,便形成新的武术流派。故云“天下功夫出少林”。
少林功夫传流派主要有十八支,称“少林十八门”。
少林十八家武法
太祖长拳起首  ,韩通通臂为母;郑恩的当门缠封,温元的短拳快攻
马籍的短打截法,黄佑的贴身靠打;孙恒的穿山拳  ,锦盛的迎面掌击
金箱的盖手通拳,刘兴的勾搂探手;谭云的漏滚手法,孟苏的七式连拳。
燕青的擒拿摔法,林冲的鸳鸯腿。崔通的窝里炮锤,相滚的捆掠直入。
王郎的螳螂总攻,怀德的摔掠硬崩。
少林六合拳
少林六合拳朴实无华、刚健有力、重在实战,有利於护身自卫。其特点如下:
(1) 套路组合周密
少林六合拳的套路从起势到结尾,布局合理,结构谨严,节奏分明。
(2) 攻猛招连
六合拳的套路中,凡出招攻者一是猛,二是连,既攻则猛,攻则必破。如拳打足踢加冲肘,使对方措手不及,此谓猛。如连环脚、连三捶,使对方喘不过气,无招架之力,此谓连。
(3) 攻防兼顾,利於实战
六合拳的各路套路每一势都含两招,一是攻招、二是防招,既打人还要防人,谓之攻防兼备。如此演练日久者,便能运用自如,若遇歹徒恶人之犯,皆可应战胜之,谓利於实战。
(4) 步法简单,进退自如、
少林六合拳从头至尾的步法比较简单、多用弓步、虚步、马步三种。弓步大多用於向对方正面进攻,如冲拳、推拳、踢、弹、飞脚等。马步多用於架棚、侧击、后撞等,虚步多用於退、避、闪、躲和变招势的过渡及临时步法。以上三种步法,既简单易练,又进退自如。
(5) 声东击西,指上打下
六合拳在技法上常用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如三路中的“浪子弹球”、“仙人摘茄”等先出手打面是假,下用足踢是真。又如“红猴束身”,使对方误认战负败逃,他若麻痹大意,我却急速反攻,使对方难以招架。
(6) 近敌厮缠,富含技击
在六合拳一、三路中,多用近敌斯缠法,尽量接近对方,偷袭对方要害部位或抓住对方某部,然后推打或致残之。如此不仅系统地练了手足身眼法,而且验证了每一招一势用法,还提高了技击水平。如一路的“扳肩”、“进肘”,三路的“小鬼推磨”、“巧施阴阳”等,都是鲜明范例。
(7) 灵活多变,技智兼施
六合拳演练中,首注目灵,先识其技,后施其智,技智兼施,无不取胜。如三路中,甲以“双杯送客”向乙扑去,乙识甲猛,即转身以“红猴束身”躲之,然后再伺机反攻,则定胜之。又“大仙御臂”等,都是以技合智,攻破对方。
附录一:
怎样当好气功(教)师
王 瑞 亭
(1987年6月在兰州全国内劲一指禅气功学习班上的发言)
同学们好:
我愿借此办班的机会,谈谈学气功、当气功师的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供同学们参考。
今天,学习的条件不知比过去要优越多少倍。过去学气功,不外师传、家传、自学三个途径,都是靠口传心记。哪像现在有这么多的气功杂志、书籍供你参考、借鉴,就是跟老师学也没有什么理论可谈,老师教你怎样练,你就怎样练就是了。
一、根据我多年的实践经验,要当好一名合格的临床气功师,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坚实的基本功(内气外放的本领)。
2.临床治疗的技能。
3.基础知识(包括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治疗方法并能卓有成效地用于治病防病)。
只有这样,才能在生存中求发展,发挥气功治病的优势,为人民的保健事业作贡献。
气功学是中华民族在气功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实践中发展的,古代医家学说来源于古人的气功实践和临床实践。古代医学家著作有很多关于气功的论述,而历代医学家的实践也丰富了气功学的内容,医学与气功学是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我认为当一名中医不懂气功不是一名好中医;同样,当一名临床气功师不懂中医也算不上一名合格的气功师。古今不少有名的气功师出自老中医,如峨嵋十二桩的周潜川,真气运行法的李少波,形神桩的庞鹤鸣,六字诀的马礼堂,动静功的胡耀贞……历史上的华佗、扁鹊、李时珍等。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气功理论这一伟大宝库的大部分内容都藏在历代医学书籍中,储藏在目前正在防病治病的气功师头脑中,储藏在广大民间。目前还有许多内容尚未挖掘出来。气功这门科学是独特的,因此首先要我们作为气功故乡的人必须以酷爱气功的热情和弘扬气功事业的决心去继承并开拓她,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有积累自己气功实践和临床实践经验并随时吸取别人的经验的求知欲望,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最主要的是要有:①扎实的基本功;②长期坚持临床实践。
二、我深深体会到:能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必须要做到四要:
1.在“专”字上下功夫。要专心致志地学,才能学有所得,首先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2.要在“钻”字上下功夫。不能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刻苦钻研,认真思考,反复探索。
3.要在“参”字上下功夫。要博览群书,参考各家学说文献资料,博采众长。一切有价值的都应参考,以便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自然思路广阔,而不囿于一孔之见、一技之长。
4.要在“攀”字上下功夫。要树雄心,立壮志;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能有“差不多”的思想,不仅要由浅入深,由粗到精,而且还要精益求精。
三、要当好一名气功师和优秀气功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有良好的动机。所谓动机,是指一个人对待事业的态度。气功师的价值是什么?我认为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他留给人们的东西是花钱买不到的。
自己认为有社会价值的工作,而且想拼命达到优异的标准,这就是动机,就是内力,就能调节内在的潜力,产生内在的推动力。能不能成为气功师,能不能成功,必须有一个比较高尚而良好的动机。有了它,你就会产生较大的活力,前进的步伐就会加快。从我这几年气功实践和社会活动的经验来看,起初并没有当气功师的欲望,而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的强烈愿望将我推向气功,并发展为以气功为业,以气功娱晚年,以气功了却残生,以气功云游天下,在气功的浪潮里邀游五湖四海,以气功为生涯。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功机会较高的人,一般具有下列几个特征:
第一,具有明确的目标,有较高社会价值的目标,并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决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为一桩美好的事业而奋斗,才能给生活带来美好无穷的乐趣。
第二,在完成这个目标时,要有较好的计划性,不能有一步登天好高骛远的思想,而要像马步站桩那样,十趾抓地如树生根,不偏不倚。像走熊步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
第三,为完成这一目标,可以忍受较大的挫折,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不轻易宣告自己的失败(如社会上冷嘲热讽的遭遇)。有建树的人,并非具备了比一般人更优越的条件,相反要经过更多的磨练,走更艰辛的路!牡丹花开满树红,后来结果几个成。很多人都因为受到了打击而终告失败,甚至因受到打击生气忧虑而死。
第四,为完成这一目标,富有创新精神。不照他人的路子走,依样画葫芦;要思想解放,决不因循守旧。只有不断地改造、改革,事业才能永无止境地发展。有这么句古话:“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世界上夺标拿世界冠军的都是青年一代,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第五,希望出中间成果,但决不因为这些中间成果而沾沾自喜,而是把这些成果作为反馈信息,激励自己继续前进。要知道一个人、一个事业获得荣誉和成功。都离不开他人援助。一个人及其事业的失败则通常是由个人造成的。
第六,在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你的助教(助手)要以才量人。培养接班人,要不偏于私情,要着重于德才。
第七,工作节奏非常紧张而协调,时间利用率很高,具有不停顿的工作作风。也就是要有连续作战的长期战斗意识。
第八,每当自己的一个具体目标完成以后,就致力于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经验介绍报道、开班教功……)。使其见益于社会,为更多人受益而扩大战果。气功战线应面向全国,夺取全省、全国的胜利,而不在一城一市之得失。
第九,喜欢同行之间的竞争,而且是有非战胜他人不可的人格特点(这里不是妒忌,也不是称霸之意)。强者的标志是,遇艰难与挫折毫不动摇,具有“人生难得几回搏”的“拼搏”精神,要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魄。而且情绪稳定,积极乐观,一个人之所以令人信服,不仅是他的宏伟理论感染人,更因为是他的实际行动感动人。身教重于言教。
凡是自学成才者,大器晚成者,古今中外均具备有不折不挠的毅力和拼搏精神。而在事业上有造就的人都有几段自我奋斗和坎坷的经历。英雄自古多磨难,曾经龙困沙滩虎落平川,一朝得逢春雷动,功成一指禅,创业与万代,身无彩凤双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虽无壮志亦凌云,发扬一指禅精神,练好气功报春秋,一生不虚度,坚信有超人的毅力,才能干出超人的事业!
四、备课九问
气功课如同其他科目一样,同样在课前要做好各种工作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我在以往的教学中很注意这一点,尤其是在备课时,总要问问自己:
①教学目的任务是否明确:学员中高、中、初程度不同,年龄不同,需要不同,要尽量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②教学的方法是否明确:教学的方法,必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举例富有生活气息、趣味化、形象化、幽默化,不要把人们讲得睡着了。振兴中华,首先要振奋自己,什么样的官就带什么样的兵。要讲的话是振奋人们精神的话,要能使每个学员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收到一定的效益。
③课的结构、教材、训练场地是否合理。
④运动量、理论课和练功时间是否合理。
⑤动作示范正确,我的经验是可以对着大衣橱镜子练,自我修正。
⑥自己对功理是否清楚,讲的是否流利。不能照本宣读,要多读、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要积累感性知识,并掌握功理与气功词汇、语言的特点,“腹有文章才自华”。
⑦突出重点,处理教材要明确要点,缩短战线。
⑧要从学员实际出发,从实际材料出发。要精讲,不要像王大娘的包脚布又长又臭,不拖堂,抽出时间让学生当堂巩固。
⑨扩大学员的知识面。
五、对气功教师作风要求
1.懂多少,讲多少,不要瞎吹,实事求是。
2.以诚相待。
3.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要仁义为本,不欺弱者。
5.要有骨气。学阙老三大精神:①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②伟大的硬骨头精神;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6.教学要耐心、细心,教案准备要细致,讲解要用群众的语言。
7.不要把气功书和别人文章中无关的理论,搬来卖弄自己。
8.为人做一件愉快的事,也就是说怎样善于为人民服务。
9.要为人师表,注意仪表和语气,声音要洪亮,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练功教功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对人要有负责精神。
10.不要骄傲自大,要谦虚谨慎,要团结所有的同志。
11.忍耐为本,能忍自安。肚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才是练气功的本质。
要学无止境,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功力,知识面要广。不要认为我会“放气”。你往什么地方放,知道吗?如果不知道,那你仅仅是个打气筒,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人体科学理论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钱学森教授说,与气功有关的学科有四十多种,包括医学、物理学、电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天文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六、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气功专业人才是目前当务之急,又是弘扬祖国气功事业,发扬祖国传统气功,为人民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业。共同的事业共同办,群策群力,万众一心。能说的说,能教的教,能写的写。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同志,老有所为,余热发光,老有所乐,益寿延年。我们有党的领导、群众的支持,一定要把气功事业搞上去。将气功办成全民性的群众运动,气功也是一大精神文明建设。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气功的前途一定更加光明。
附录二:
“应知应会”是做一名合格气功教师的必备条件
谈“传道”“授业”“解惑”能力培养。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传、帮、带的作用。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尽管在不同的社会里,教师起着不完全相同的作用。但有一点都是共同的,这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乐以传道:
“内劲一指禅”功派传的是什么道?健身之道,养生之道,做人之道。传道是气功教师的第一职能,道具有不同的内容。韩愈时代的道,是指封建礼教的儒家之道,孔子、孟子传的就是儒家之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之道。我们现在要传的是气功的健身、养生、做人之道。这也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精神文明教育,也就各家功派所提出的练功先修“德”。孔于曰:“诲人不倦”。孟子曰:“得天下而教育之”。高尔基说过:“天才是由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当一名合格的气功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春蚕”“红烛”的精神。阙阿水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楷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乐”是一种情感,也是传道的动力。
善于授业:
随着气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迅猛发展,内劲一指禅气功教师授业的内容和方法必然要不断地丰富和创新。我于1993年元旦贺词中提出了八字方针:“严谨、友爱、创新、求效”。所以我们今后在培训骨干队伍中,所要传授给学员的不仅仅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还要传授给学员以传授气功的教学方法,像师范学院培养师资一样,也即教其善于授业。“善”是方法和技巧,也即授业的手段和能力,照本宣读,壶里有饺子倒不出来不行。要想把气功课上好,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除了思维能力,在黑板上的书写能力(字迹端正)、分析能力、示范动作标准外,还应具备备课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审美感染力等。气功教师在讲台上做学术报告或上课应富有技艺性的指导和传授本功法的功理,怎样提高功力,怎样应用于临床,不要去追求江湖上一套故弄玄虚,自吹自擂,背离原则,自我标榜,切莫去充当“东施效颦”模仿别的功法大师们的装腔作势做所谓的“带功报告”。应该让学员的学习避免在扑朔迷离的探索过程中走曲折道路。从而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上一堂课使学员感到是一种精神享受,这一堂课就算是成功的。
“资以解惑”:
“解惑”是气功教师的第三职能,问题答辩是帮助学员解决疑难,扫除障碍,从而启发他们的智力。“资之深,则取左右逢源”孟子的话告诉我们,没有雄厚渊博的知识基础就不能解其之惑。现在练功者生活在新时代,他们见识广,听得多,各种气功杂志,功派大师纷纷出山,生活接触面广,求知欲也很强,他们随时都可能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不可能避而不答或转移话题,或吹胡子瞪眼一吓了之,如果老师没有“解惑”的本事和知识,就会大大挫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只用你们自己去“悟”来搪塞、窒息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也会降低本功法和自己的威信,失去学生的信赖而产生离心作用,从而影响本功的推广。
对气功教师的要求:
第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传道之乐。
第二,要认真研究气功教学,讲科学,懂得并且掌握教学规律——授业之术。
第三,要有渊博的知识——解惑之能。
气功面授教学中的12个要点:
1.重、难点 2.连贯性 3.针对性 4.拔高性 5.可理解性 6.可消化性 7.趣味性 8.条理性 9.启发性 10.阐发性 11.科学性 12.“实事求是”地宣传气功。
一、知识的重点性
正确地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有侧重地进行教,做到全局在胸,一掷即中,重难留我,轻易予人。
二、知识的连贯性
无点则泛,无线则乱,以线串点,以点坠线,知识的要点和连贯性,其关系有如瓜与藤,结与线。
三、针对性
学有所得,怎么不高兴呢?因此,注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乃是面授教学中注重实效的一种表现。
四、拔高性
要处处注意有所提高,有所精进或估计能懂得的就少讲,不讲或改换角度去讲,而对那些不懂难懂的内容则多讲、精讲、巧讲,使学员感到已曾学的见精进,未曾学的见新颖。如果不是这样,教师娱己之所好,逞己之所能,自己懂得感兴趣的就大讲特讲,不懂的就回避敷衍,那就可能使学员感到原地踏步,竟日无功,因此,提高学习兴趣,只有学有所进,才能长乐不衰。
五、可理解性
讲授时要尽可能联系学生既有知识,陈陈相因、层层相生,循序渐进,逐步加深而可懂,兴趣自生。
六、可消化性
在面授期间,尤其是初学者,当然难以全部消化,要尽可能照顾学员消化程度,比如九节热身法,先教四节,到操场练半小时,再教下面五节。要考虑到光讲理论不练,内容过多,食而不化,时间一长,就可能“糊汤”或“腻食”,要做到哺喂的食物是精的,哺喂的节奏是好的,食而可消化能吸收、兴味就更足,使学员感到我要学,对我有用,有相见恨晚之感。
七、趣味性
面授固然以“灌”为主,但灌与启发思考并不是绝对矛盾的。趣味性是表达的一种艺术,讲气功课应学习相声大师侯宝林的风格和演讲技巧,了了数语,使你枯木逢春,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滋补品,是理解功理的捷径。因此讲授时,要用生活语言,能趣则趣。若是一味追求趣味,迟滞进程,扰乱整体就不好。难深之处,能浅出则浅出,抽象之处能具体则具体,平易可近,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直观示法等。此外,语言的纯净流利、顿挫抑扬,表情的自然洒脱,落落大方,都是增加学员学习兴趣的一个方面。
八、条理性
内容一多就要特别注意条理,条理一乱学员就进入云里雾中,方向莫辨,只有任教师摆布,在零碎中迁延,成为学习的被动者,在这种情况下,被动与乏味几乎是同步的。
九、启发性
面授教师在讲授时,要以知识的逻辑性、条理性、趣味性、渐进性去诱发学员思考,引导学员思考,还要以富于启发的语调和其它表达方式去促成学员思考,也要解决实际问题,用练功做作业写练功日记去衡量和提高学员的思考能力,又如课前问答、组织小组漫谈、写心得体会等。学员不应是檐下的盛水器,这功理和气功知识应是老师开启的河流,学员沿着水流,主动地捕食,吞吐,在这知识的长河里自由游泳。
十、阐发性
面授内容,当然以教材为依据,但也并不排斥必要的补充和阐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可参照互见,扩展知识面,加深理解。
十一、科学性
什么是科学?恩格斯说:“科学就是研究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否认几年来气功传播中的宗教思想的影响,但气功是科学不是神学,气功科研尽管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它越来越显示出气功活动的物质运动规律(如气功外气问题,人体各种场、波、流、能的运动轨迹以及它与外界的关系等等),是有科学根据的,要教育人们把着眼点放在科学方面,而不应该放在神学一边。我们也不否认佛、道学在其原始思想中也存有正确的东西,如佛教的宇宙无限性,道教的宇宙物质的一些假说是有道理的,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认识气功,解释气功,随着科学的发展,一些看来神秘的问题是会逐步说清楚的。
十二、实事求是地宣传气功
……“气功”到底是什么?是科学事业还是迷信活动?不管别人怎么说,首先我们自己是不是界限分明?是不是理直气壮?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是任其自由发展还是导向?是因噎废食还是总结经验?……只有解决好认识、立场、观点问题,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在宣传讲学中,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科学实践的关系,把社会效益落实到科学依据上(在普及功法中要大量积累实践中的原始数据,以便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本功法功力效果宣传报道中要留有余地,不要说过头话,犯浮夸风,越是实事求是,越老老实实,人家越相信。对气功机理,能说得清就说清,说不清的就是说不清,不能乱解释,要抱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不能搞自欺欺人的鬼把戏,把江湖上惯用的骗术引进来,要科学地普及推广本功法。总之一句话:“实事求是”是气功宣传的灵魂(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张健)。
参考资料:陆九州是个好老师
陆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正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正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下手处。格物是研究事物,其意思是只有先学习知识,接触实践,研究事物的本身道理,才能够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须立志,学贵疑,熟读精思。指出教学要狠抓根本,要因材施教,强调教态仪表,虽盛暑,衣冠必整,注意师生关系,和气可掬,正因为这样,四方学徒大集。
——气功教师培训班心得和守则;
——坚定的办学指导思想;
明确的培养目标——多才多艺的教练;
优选培养对象——高质量的学生来源。
建立再教育体系,坚持多渠道、多规格的教学体系和布局,从基础抓起,从起点抓起,面向边陲、中小城市,偏僻地区气功开展落后、真空地区,面向厂矿大专院校,稳步前进,扩大战线,着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内劲一指禅气功师的特征和守则:
1.具有明确的目标,有较高社会目标,并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2.在完成这个目标时有较好的计划性,不希望一步登天,而是脚踏实地地去一步步完成。
3.为完成这一目标可以忍受较大的挫折,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不轻易宣告自己的失败。
4.为完成这一目标,要有创新精神,不照他人的路子依样画瓢,不人云我云,我行我素,要有个性,思想解放,决不因循守旧。
5.喜欢出中间成果,绝不因为这些中间成果而沾沾自喜,而是把它作为反馈信息,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6.在教学或治病中,对自己严格要求,要一丝不苟,对你的助教以才量人,能者为师,而不偏于私情。
7.工作节奏非常紧张协调,时间利用率很高,具有不停顿的工作作风(连续战斗的作风)。
8.当自己的目标完成以后,就致力于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让成果见益于社会。
9.活到老、学到老,力求不断更新自己的面貌和教学业务水平,不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10.得之于社会的还要还之于社会。让自己的技艺学识尽可能交给后一代,不要带去殉葬,要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培养好接班人。要把历史看成是没有止境的接力赛跑的跑道,上接下传,乐在其中。要有超人的毅力,才能干出超优的事业。愿与同道们共勉之。
1993年3月于南京全国师资培养班

马王堆墓出土的手诊功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