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女土匪txt微盘:【马帮兵器谱】评测 SIGMA DP1 整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4:11:34
【马帮兵器谱】评测 SIGMA DP1-拍摄与后期心得

N个第一 先吹吹牛

世界上第一个把单反ASP大小的感光芯片放在小DC里,第一个用X3三层感光芯片、SIGMA的第一台DC、第一台真正让我有可能制作出航拍直升机(航模)的机器,要知道它是用是20.7mm x 13.8mm的X3“胶卷",而普通DC是用1/1.8英寸(理光GRD II搭载了一块1/1.75英寸),我的三洋HD1000号称1/2.5英寸,感光面积差了12倍,一个句话:机器轻小、成像上乘。


SIGMA DP1的详细评测有很多了,一些数码频道也花了十多页来“把脚丫缝”都写出来了,所以这里也不再普及基本知识了,对于完全不知道DP1是何物的,或是不知道X3F芯片是怎么样三层感光,或是不知道为什么600像素的X3比1000万像素的CCD马赛克要清楚之类的问题,请看下面的评测或是我前几年写的《SD圣经》系列,先扫扫盲
http://review.fengniao.com/85/857257.html

大篇的评测是写给没有买机器的或是摄影初哥的,本贴则是写给已经有机器的,共同提高水平的经验共享。

2个出乎意料 :镜头出乎意料的好,机背LCD出乎意料的差

有人问我最常用的拍摄参数,我说90%的时间我固定在A档F4光圈先决、ISO50-100,手持,不使用取景器、镜头套筒、滤镜头任何配其它配件,就当是自动相机使用。

SIGMA DP1机器到手快一年了,拍了超过1万张片子,处理了近4000张,在杂志和媒体上刊登了近百张了,也输出了几十一些A3以上的超大片做展示之类的,这个效率正式超过了我的SD单反机。其实我之前是不看好这台机器的,原因就是它还是沿用了SD14的感光元件,我对SD14不是很喜欢(反而很喜欢SD9)

但是这机器在拍过1000张之后,有两点出乎我的意料,一是镜头出乎意料的好、不仅成像分辨率高,畸变也很小,应当说远超DC级的镜头,单就成像而言,这只镜头如果和单反相机的镜头比起来,都绝对可以列入“红圈”或是“金圈”的行列,一只16mm/F4的红圈镜头应当是多少钱? 尤其是这只镜头在F4时成像最好,真的是让人出乎意料,这就相当于寻常的28mm/F2.8在使用F4-F8最佳光圈的情况(DP1相当于35mm相机的28mm焦距镜头),所以有人说DP1除了X3芯片没有值钱的东西,我说错了,至少您肯定没用过这机器。

再一个就是机背LCD显示,真是出乎意料的差,我还没用过比它更差的机背LCD呢,我刚开始用是在意大利,拍了两张用机背一看,一点再拍下去的愿望都没了,比SD9的那个小玩艺都差,只能用于构图,和我的D3那块机背LCD背,简直是天上地下。还好后来解了几张RAW,发现原来实际成像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差。


1万张片子后的实话实说

DP1因为使用了SD14的芯片,我认为比SD9的色彩要差一些,但由于新的算法和改良,X3原来好发黄的特性,即所谓适马黄得到根本的改善,但带来的结果是整体有微红的感觉,当然比SD14还是有了很大的改善,X3的特别鲜艳的特性受到了弱化,更加让普通人能接受,总体来讲比SD14有所升级,尤其是配合了优秀的镜头,成像绝对是没话说的。

正因为整体仍有微红的感觉的感觉 ,所以拍摄室内和傍晚的确是极好了,在正午的强烈阳光下,色彩也非常漂亮,但是在下午和早上就不如SD9色彩表现的好,但由于有X3,色彩仍然会比99%的DC好,和中高端单反有一拼,加上这么轻巧,也成为我出国旅游的主力相机了。



另外,由于X3的感光性比较“深”,所以SIGMA的机器很适合拍黑白,有X3fill暗部补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当然还需要多多练习。(见黑白调节的参数)

至于这台相机是不是拍人文比较好,我持保留态度,主要是后期工作比较累人,加上近距离用波盘对焦的准确度不让我满意,所以我还是选择用自动对焦,虽然慢,但非常准确,我把它定位为轻便的旅游风光机,而不是人文机,不过,恐怕也是因为我有像EPSON RD1之类的其它选择吧。



贪心不足 & 知足长乐


我一向认为,不拍上几个月几千张片子就写的评测,大多是表面的,好与坏都没有什么发言权,仅就DP1这款机器,无论从相机的功能还是使用的方便,什么微笑检测、人脸识别、触摸屏通通没有,甚至连对焦的速度还是5年前的电子水平,存储的速度就更别说了,一个字慢,这些都不能和最基本的DC相比,但问题是你真是追求些功能吗,如果是,很不幸,你不应当买这台机器,打了眼,也用不着出来骂,你没有买到合适自己的机器而已,要不就看看我这样的贴子多些,要不就卖了重新买其它的,怨天由人是下下策。

我个人认为DP1像一台小厂生产的高端跑车,一年只产几十部,舒适、名牌、复杂的电子设备通通没有,在某些人眼里根本是“垃圾”,10万美金的车连电动座椅都没有,还不如他的帕萨特,但是这种车的某些性能甚至不比法拉利差,我只能说DP1不适合做你的第一部相机,就像有人就适合开帕萨特,你给他顶级小跑车,他连弯都不会过,他有意见,你能责怪他吗,但是,过不了弯是车的问题吗?

在某些情况下,比我的NIKON D3+ 24-70/2.8N的成像还要好,我喜欢DP1和D3一个理由,相对于同价格的机器,感光芯片大,越大就越好。以下是一张D3和DP1同一构图的100%截图,可以看看做个比较,如果SIGMA DP1(6K多RMB)可以达到NIKON D3+AFS24-70/2.8N(我买时 42K RMB)的成像效果的85%,我看就没什么可去抱怨的了, 知足长乐。

海鸥飞过南半球最大最高的天主教堂-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SIGMA DP1抓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电池、脚架和随身包)

A、关于什么时候用三脚架:

一般是1/30s以下的速度就上架子了,不过因为SIGMA的X3芯片的弱感光性,超过3秒一般就不用DP1拍了。所以用架子的时候多是阴天、或是在室内的情况。在长时间感光的情况下,我发现0.6-1s是效果最好的时候, 超过1.5秒成像素质就开始下降了,另外,,尽管DP1最高可以达到800,但我个人认为ISO不应超过200。 这是一张很垃圾的片子,平淡不说,而且由于有雾,只是经过黑白处理+X3FILL后期,就立刻变得生动起来。


 这张照片可见,即使照片是很强烈的色彩,这样的参数也足够用了。而且,在傍晚或是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DP1的粉红倾向,让照片更温暖,请注意,此时的色盘是在0的位置。

 关于SPP后期的参数

其实Sigma Photo PRO是我用过最简单易用、最有效率的RAW格式处理程序(仅针对X3F的RAW格式而言),我不止说过一次,这个程序是我第一次选择SD系列的重要理由,尤其是那个色盘和X3fill功能!

色盘可以非常快的统一成批片子的色调,每个有性格的摄影师一般都有自己的色调,但是通过RGB通道来调节不仅慢,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直观,我后来用过很多RAW处理程序,功能复杂的大把大把的,但就是没这个色盘方便,我看到不少人在到处找其它的RAW程序,其实我是很为其惋惜的,这个SPP的程序,我认为可以占25%的购买理由,如果你没有下功夫就放弃了,相当于你浪费了25%的投资。

再说X3fill功能,这个功能让所有的X3照片有了极大的宽容度,有非常多非常多的网友问我,你的片子是不是几张合成的HDR,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宽容度,我说没有,其实就是曝光和X3fill联合的功能,这是我用其它程序所不能给我带来的效果。

以下可见,SIGMA的片子其实很容易,一共就这么点参数组合,如果你认为我的片子还看提过去,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没有用PHOTOSHOP来做,主要的后期都是在SPP中完成的,而我存下的的SPP的参数,一共不超过8个基本的,无非就是人像、阴天、晴天、日落、黑白等几个,每次拍片一批处理就可以搞定了。

有一点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SIGMA有一种特别的黄色,所以开发人员可能为了抑制这种偏黄的倾向,结果从SD10以后,特别是SD14,照片一律有发粉红的倾向,这点是我最不能满意SD14的地方,好在是SD单反机防尘片参与成像,而DP1则没有,所以DP1的这种粉红倾向就少了很多,我的习惯是将色盘指向4C+4M,来中和这种粉色,这样,整体的颜色就正常多了。

这组参数是用得最多的,只要是睛天,早10点到下午4点前拍的片子,一率这种参数,无非就是根据情况在曝光和X3fill上做轻微的调整,其它的要在拍摄时就搞定。

SPP版本的几点注意

SPP有几个版本,把所有的版本都用过我不敢说,但现在常用的几版本里,SPP2.5最好用,SPP3.0最差,想不到吧,目前最新的版本是SPP 3.5,改进了预览的速度,几乎是一打开就能看图,但是真正处理还是要等好几秒以后。



当SPP3.0双倍输出的时候,最容易出问题,看图例,2.5以前的版本不会有锯齿问题,但是会有色斑,尤其是光线差的时候,就像这张我在巴丹吉林沙漠徒步的时候遇到风雨,色斑特别明显。SPP3.0的双倍输出就根本没法用,锯齿问题结果就是这样,多所实验少动嘴是最好的,有谁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探讨(请注意:本贴不讨论理论问题,只讨论如何解决)


SPP2.5反而没有色斑,而且我做过很多次实验,每张最后都用EPSON4800打印A2全幅看效果,发现用原大输出最好,然后在外部的三方软件里差值效果最好,不要用SPP双倍输出,在SPP2.5的双倍输出和PS的差值没有区别,甚至还差一点。




原则上,所有的照片放得太大和缩得太小都有锯齿现象,就是照片的像素和显示器的像素不能点点对应,你的显器点距不对都可能“看上去有”,打上20张A1就知道了,马赛克CCD的锯齿更严重一些,这比的其实是后期差值软件的水平,和机器没什么太大关系了,另外过分提高对比度、锐度、X3fill都会出现小的锯齿,但还不是主要原因,后期时注意就可以了。

我用NIKOND3和DP拍同一构图的实验超过100次以上,回来一张张比较哪种场景用哪种机器好,应当说,风景上DP1不输于D3,我至少用DP1拍了超过1万张片子才说话,请不要和我说你的Dxxx或者xxxD比NIKON D3还适合拍风景这样的话,我会感觉对牛弹琴的。

 
=====================================
关于SPP版本,09年11月由 [松鼠] 补充如下:

补充一点,3.5处理红色过曝的效果比2.5好很多,黄色也不容易过曝些,2.5解出来的没层次的黄,用3.5解出来有层次,2.5处理整体过曝的能力比3.5强一些,3.5减曝光解出来过曝的地方有明显分界而2.5解的没有。

对比图见462-465楼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B、关于包,其实也挺重要的,DP1的镜头镀膜虽然挺皮实的,但镜头的机构就要小心些,大的包包就不说了,说贴身包,我先开始用了个Canon的小镜头包,但有点大,不方便带,后来就用KATA的DP415,大小正好。

KATA据说是以色列軍用的,传说是防弹布料衍生的,防不防弹不知道,但的确很耐磨,我用了一年,也只是拉链有点掉漆,它前面有个硬块,正好保护镜头、拉链是防水的,小到中雨是不用怕的(没试过掉水里会怎么样),后面是三块式的尼龙拉扣,挺方便,我的DP1放在里面一年,四个角上一点磨损都没有。

我们出门经常喜欢背个马盖先的机动鞍袋(美国警用的),什么护照、钱、手电和随身的GPS、DP1相机、DV、电池、地图和录音笔,加上老婆的防晒爽、纸巾什么的,又轻又方便,还超级防小偷,这个DP415正好可以挂在对讲机的位置,整个马盖先把这些东西全带上,逃亡都够了,呵不过一公斤多一点。有喜欢马盖先和KATA的,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jasonzhu 编辑于 2009-06-21 12:52]
 
再说机身设置,DP1的机身设置特别简单,所以建议一定要拍RAW,不要管其它的设置,就以下几点注意一下,其它的就全交SPP来处理啦。

1.注意色域用AdobeRGB,Photoshop中的设置我会单独起贴子再说
2.自动白平衡,SPP里有其它白平衡的选择
3.平均测光,其它不用管
4.拨盘为了快速抓拍,永远在无穷远(一定要再拨回来一点点)。如图上的位置

其它的设置看都不用看,打开机器就拍就成了。

[jasonzhu 编辑于 2009-06-21 13:17]
 
原文由 我是路人甲 发表
问LZ一个题外话,RD1好吗?我也想DP1配RD1或M8来使用,DP1是广角,RD1或M8是高感,请指教...谢谢


我是极喜欢EPSON RD1的,我用过一段时间的M8,单从手感而言,我喜欢RD1,尤其是旁轴的“稳和润",一般1/6以上手持都不会糊,就像有防抖一样,至于效果,你可以看看我的意大利贴,现在正在贴RD1的扫街片,是我太太拍的,她是喜欢拍时的感觉,不喜欢处理的过程,现在我们俩出去她一般就用RD1或是DV,我就是DP1,回来我的DP1要花半天的时间处理,她的RD1则看都不看,直接批处理缩小完事。

不过高感来讲,因为我有D3,我是感觉不到RD1高感的优势,不过阴天的时候,EPSON RD1绝对对SIGMA DP1来得好用,尤其是有种润润的感觉。
原文由 wow514 发表
请问用MF要往回拨一点点的用意是什么?

风光对焦时虽然应当是无穷远,但是实际上无穷远却不是最清楚的,所以要回拨一点点-----------------------------------------------------------------------------
景深最大吧,应该和用有景深标尺的镜头一个道理,焦点在无穷远时只是利用了前景深,并不是景深最大。-----------------------------------------------------------------------------不光是DP1是这样,我注意到所有镜头手动对焦时好像都是这样,没有深究为什么,只是手动拍风景时稍稍拧回来一点.----------------------------------------------------------------------------原文由 bzbz 发表
请教猪猪为什么色彩用AdobeRGB,而不用sRGB?
sRGB出的天空感觉比AdobeRGB冷,树木的绿色反而比AdobeRGB暖
另外不能在SPP里预览AdobeRGB的片,好像只能导出jpg才能看到?

AdobeRGB色域空间大,虽然工作时要在sRGB,但原始照片的色彩越多越好,就这一个原因。
原文由 bamboo1974 发表
我觉得饱和度加6的话过了,一般我只敢加到3

这要看片子的实际情况和摄影师的风格,不过即使加到9,一般也不会发生色彩溢出,所以这要看实际片子要表现的情况。
我要说的是,不必担心“艳”,会造成所谓的“不真实”,摄影不光是记录,更是创作,不要拘泥任何“条条”。我在国外看了很多摄影展,很多用色非常大胆,其实也是非常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