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列车大劫案强视频:鄂湘赣会商“中三角”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6 13:14:17

 鄂湘赣会商“中三角”战略

2012年02月17日

2月9日晚间,武汉寒风瑟瑟。但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的欢迎宴会现场——新落成的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内却洋溢暖意。

位于长江中游流域的赣湘鄂三省高层领导——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湖南省副省长韩永文、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悉数到场。跟随其间的,还是来自各省发改委、交通厅、商务厅等要职部门“一把手”。

“这是这个会议中心第一次的正式接待会议。”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举杯致辞。作为“东道主”,湖北省是建设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最积极的推动方。

第二天,赣湘鄂三省《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根据该协议,三省将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分工、交通网络、水利工程等多方面,统筹协商,互惠发展——这意味着酝酿多年的中三省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合作背后,博弈犹在。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直言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雷同、同质化竞争激烈,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这无疑将成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的关键所在。

在此背景下,本报了解到,目前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仍停留在赣湘鄂三省地方推进层面。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在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对于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这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应该是支持的,我们有信心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三角”构想

以赣湘鄂省会城市南昌、长沙、武汉为核心,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呈“品”字形分布,构成一个位于中部地区的“中三角”地带。

与此相应,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为核心三个国家战略层面的经济区域发展规划,分布各省各自为阵。“这几年三省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各自成为了发展的利掌。”李鸿忠认为,但要形成更强的集群效应,必须握成拳头。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西部分学者就曾探讨过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汉长昌大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但受限于跨省域合作的种种“壁垒”,长久以来这样的构想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

近年来,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区、到成渝经济区等跨省域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东部和西部地区都有相应的跨省域的区域发展规划,唯独中部地区是一个空缺。”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评价。

直到2011年9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是中部地区的首个跨省国家级经济区域发展规划,但主体则是位于中原地区的河南省。而位于长江流域的赣湘鄂中部三省的跨省区域发展规划,依旧是空白。

魏后凯认为,赣湘鄂三省有着一定的合作基础,首先京广、京九、沪昆铁路和长江水道贯穿三省,在地缘上构成“井”字型交通网络;其次,三省文化相近、人缘相亲。有利于人员、物资、信息和资金的流动;此外,三省在现代农业、制造业和科技教育等领域具备良好发展基础。

更大的合作动力,则来自于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考量。“湖北省致力于打造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武汉也在积极打造国家级中心城市。但如果辐射力仅仅局限在省内,这显然不够。”湖北省发改委一人士坦言。因此,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建设中,湖北的积极性最高。

在湖北省的积极推动下,赣湘鄂三省的跨省区域合作陡然提速。2011年4月和7月,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亲率湖北党政代表团分别访问湖南、江西,积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与合作,并得到湘、赣两省省委书记的表态支持。这也为2月10日,赣湘鄂三省高层领导会商武汉做好铺垫。

而本报记者获悉,此次三省会商武汉的另一个背景,则是为即将展开的全国“两会”做准备。“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将作为湖北代表团的重要提案,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亮相。”多位湖北政界人士透露,湖北方面希望以此尽快让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交通、旅游合作先行

湘鄂赣三省高层领导会商武汉,仅是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的第一步。湖南省副省长韩永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省首先要建立一个协商对话机制,能够形成一个经常的沟通。”

根据前述《合作框架协议》,湘鄂赣三省将建立省际联席会议制度,三省党政主要领导轮流作为召集人,每年定期召开一次省际联席会议,就合作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体磋商,形成决议纪要,统一部署落实。

而在具体的合作层面,本报采访获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共同开发,有望成为三省率先协调合作的重点。

以省际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受制于我国高速公路分省域的建设管理现状,已建和在建的杭瑞、随岳、襄荆、恩来、武英等高速公路,分别在省际交界的岳阳、常德、来凤、岳西等地未能衔接,严重的阻碍了鄂湘赣省际交通网建设。

对此,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表示,要加强三省之间接壤地区城市联接路网建设,抓紧完成跨省断头路连接工程:“要以南昌、武汉、长沙为中心,加快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的协打造2小时城市集群交通圈。”

在此背景下,2月4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聚首武汉,共同签订推进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合作意向书,四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建立协调机制,研究省际不停车收费系统,协调路线布局,合力推进重点项目。

与此同时,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也被三省优先提升日程。湖南省发改委副巡视员唐新华受访时直言,尽管三省交界地带,旅游资源丰富,“但各方沟通协调不够,各搞各的,宣传也不够。”

“因为交通基础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共同的利益较多,因此合作协调的阻力较小,也容易形成率先合作的重点领域。”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评价。

产业分工协作难题

据本报了解,目前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还处在交通基础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领域的“探索式合作”阶段。而合作中最关键的产业分工协作,目前尚未有实质性的展开——这亦是“中三角”竞合的重点。

事实上,在湘鄂赣三省高层会商武汉的背后,其市场竞争从未间断。以卷烟市场为例,湖北和湖南对卷烟市场相互封锁。魏后凯在前述研究报告中直言:“在现行的财政体制和政绩考核制度下,鄂湘赣三省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依然存在。”

更大的障碍,则是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产业层次较低,链条较短、配套能力不足。魏后凯这样评价:“由于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经济和社会文化特点相似,各城市功能定位大体相近,尚未形成合力分工协作和互补关系,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城市间产业结构雷同。”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8266亿元、8929.8亿元和6202.7亿元,工业化率均在41.1%到46.8%之间。魏后凯认为,三大城市群均处于工业化中期。因此在各自的产业布局上,差异化不足。

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武汉东湖开发区是国内重要的光电子生产基地之一,号称“中国光谷”,但江西近年也在大力兴建以LED为代表的光电子产业园。而台资巨头富士康,在武汉和湖南衡阳,均有布局生产基地。在会商现场,一位江西省政府官员直言:“在招商引资中如何平衡各省产业分工,绝非易事。”

对此,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认为:“各个省有不同的区情,各自确定各自的发展重点是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激励和竞争也是可以理解的。关键要在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合理竞争、相互推进的机制。”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是,经济区域合作过程中尚存在另一种竞争。“虽然近年来鄂湘赣三省高层交流增多,但各城市之间尤其是跨省城际合作意愿并不是太高。”魏后凯直言。

这其中湖南的角色最为微妙,因湖南地处广东“北大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一直是湖南招商引资的重点。湖南省商务厅统计,2011年1月至7月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11亿9868万美元,同比增长35.8%。其中,湖南省20个承接产业转移重点(试点)县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6.269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2.3%。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魏后凯在前述研究报告中直言:“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有南下融入珠三角的趋势。”

与此相关的一个细节是,在湘鄂赣三省会商武汉的2月10日当天,珠三角核心城市深圳,其党政代表团访问湖南。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在长沙会见了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一行。周强表示,湖南与深圳经济互补性强,具有特殊的地缘人缘亲缘关系,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