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珍宝岛老板:清末廣西輿圖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6:32:52
國家圖書館藏清末廣西輿圖概述 白鴻葉內容提要:本文按政區圖、軍事圖、交通圖、名勝圖四大類,介紹國家圖書館所藏清末廣西輿圖三十餘種。關鍵詞:廣西 輿圖 政區圖 軍事圖 交通圖 名勝圖國家圖書館作為國家總書庫,收藏輿圖的歷史已有百年。中文古舊地圖藏量也首屈一指,時至今日,館藏各類古舊地圖已達七千餘種,近十萬冊件。其中涉及廣西輿圖近百種,清末廣西輿圖有三十餘種。本文按政區圖、軍事圖、交通圖、名勝圖四大類,介紹館藏清末廣西輿圖,不妥之處,敬請指正。一、政區圖 根據政區圖區域範圍大小,本文將此圖分成三類:一是反映廣西全境的地圖;二是反映桂林、平樂、修仁縣、富川縣、恩陽分州、奉議州、西林縣、永淳縣、新寧州、隆安縣、鬰林州、柳州、宣化縣等廣西境內的各州、縣地圖;三是將廣西及其相鄰兩省或三省合繪而成的合圖。1.廣西省圖 館藏廣西全省地圖有兩種,一種是《廣西全省地輿圖說》,另一種是《廣西輿地全圖》。《廣西全省地輿圖說》有一個版本,《廣西輿地全圖》有三個版本,分別為不同年代的印本,表現了廣西省圖印本的沿革情況。《廣西全省地輿圖說》,(清)蘇鳳文等編,清同治六年(1867)石印本,4 冊,單色,圖冊縱 38cm,橫 22cm。同治三年(1864),清政府命沿邊各省繪進各省舆图。本圖則是绘呈分省輿圖之一,圖冊首圖為廣西全省圖,其次为桂林府、柳州府、慶遠府、思恩府、泗城府、平樂府、梧州府、鬰林州、潯州、南寧府、太平府和鎮安府各府所轄州、縣圖,共計 83 幅,且各圖附說。有張凱嵩、蘇鳳文序。《廣西輿地全圖》,(清)北洋機器製造總局圖算學堂重繪,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石印本,2 冊,單色,圖冊縱 43cm,橫 31cm。牌記題“光緒二十一年春三月江都張聯桂審檢”。本圖集系根據清會典館規定圖式經實測編制而成,清光緒二十一年三月完成測繪,於上海石印七百部。計上、下二卷,圖凡 104 幅,內有省、府、州、廳總圖及各縣分圖。省總圖前冠《廣西全省經緯度圖》,總圖皆附圖說,分圖皆附表解,內容包括沿革、疆域、天度、山鎮、水道、鄉鎮、職官。《廣西輿地全圖》,(清)周劭本校,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滬江石印局石印本,2 冊,單色,圖冊縱 37cm,橫 31cm。清光緒二十四年,督辦書局鹽法道吳江渠因念輿圖為農田水利施政行政之重要性,善後局籌墊印款命書局提調侯補知府兼襲雲騎尉張薰付滬江石印,且因舊圖有錯訛,幫辦提調周劭本悉心覆校,上卷更正一十五字,下卷更正二十八字。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春,合肥李經羲重印《廣西輿地全圖》,內容與清光緒二十四年修訂本完全相同。兩套廣西全省輿圖,反映出清同治及光緒年間廣西各府建置,桂林府、柳州府、泗城府、2平樂府、梧州府、鬰林州和潯州基本沒有發生變動,慶遠府增設南丹土州、那地土州,百色廳升為直隸廳,上思也升為直隸廳,歸順升為直隸州,南寧府增設歸德土州、果化土州、土忠州,太平府增設上龍土州、明江廳,鎮安府增設鎮邊縣、下雷土州。詳見下表:清同治及光緒年廣西各府建置表 1 桂林府永甯州、全州、龍勝廳、臨桂縣、興安縣、靈川縣、陽朔縣、永福縣、義寧縣、灌陽縣2 柳州府象州、馬平縣、雒容縣、柳城縣、羅城縣、懷遠縣、融縣、來賓縣3 慶遠府同治-河池州、東蘭州、宜山縣、天河縣、思恩縣光緒 -河池州、東蘭州、南丹土州、那地土州、宜山縣、天河縣、思恩縣4 思恩府同治-賓州、百色廳、武緣縣、遷江縣、上林縣光緒 -賓州、那馬廳、武緣縣、遷江縣、上林縣5 泗城府 西隆州、淩雲縣、西林縣 6 平樂府永安州、平樂縣、恭城縣、富川縣、賀縣、荔浦縣、修仁縣、昭平縣7 梧州府 蒼梧縣、藤縣、容縣、岑溪縣、懷集縣8 鬰林州 博白縣、北流縣、陸川縣、興業縣 9 潯州 桂平縣、平南縣、貴縣、武宣縣 10 南寧府同治-橫州、新寧州、上思州、宣化縣、隆安縣、永淳縣光緒 -橫州、新寧州、宣化縣、隆安縣、永淳縣、歸德土州、果化土州、土忠州11 太平府同治-左州、養利州、永康州、寧明州、崇善縣光緒 -左州、養利州、永康州、寧明州、崇善縣、上龍土州、明江廳12 鎮安府 同治-奉議州、歸順州、天保縣光緒 -奉議州、天保縣、鎮邊縣、下雷土州13 上思直隸厅14 歸順直隸州15 百色直隸廳 2.州縣地圖 《桂林省城圖》,清光緒刻本,1 幅,單色,圖縱 135cm,橫 80cm,比例為九十丈方,約合 1:4000。清時桂林為廣西省省會,地東西廣二里,南北縱五里,周十四里七分。本圖詳細繪出了桂林城主要街道、樓閣、營盤、炮臺、書院及河道、池塘、山嶺等地理要素。凡廨署作雙方形,公局作單方形,書院作尖角形,各省會館作橫方形等表示,其中廨署有桂林府署、臨桂縣署、鹽法道衙門、藩司衙門、撫部院衙門等。圖中可看出桂林省城形狀不規則,貢院占圖中比較醒目的位置。《平樂縣輿圖》,清光緒繪本,1 幅,彩色,圖縱 53cm,橫 53cm。全圖採用形象畫法,標示塘、寨、縣城、廟、山、水等要素,突出表現的塘,有黃牛塘、巴江塘、廣運塘、大結塘等十七個塘,並用紅簽標注相鄰各塘之間里程,各寨、墟用墨筆注離平樂縣城里程,如陽安寨離城九十里,同安墟離城八十五里。圖中還用紅簽標注水、陸路八至:“北水路至恭城屬西水河交界六十里、東北陸路至恭3城屬西水村交界六十五里、西北陸路至陽朔屬白麵村交界六十里、南陸路至荔浦屬狗□村交界五里、西南水路至荔浦屬漫灘交界六里,西南陸路至荔浦屬湖塘交界六里,西水路至陽朔屬滑石灘交界三十里,西陸路至陽朔屬桃竹橋交界三十里”。《修仁縣圖》,清光緒繪本,1 幅,單色,圖縱 54cm,橫 63cm。採用形象畫法,村、寨、寺廟、渡口、河流、田地、大山、鋪等要素平面繪製,城樓立體繪製,並標注距修仁縣城里程,如“七里村距城五里”。只有兩處紅簽,分別為“西北與永福縣交界,距城一百二十里”、“東與永安州荔浦縣交界,距城二十五里”。有意思的是在圖中空白位置寫有“修仁八景”:蘇山疊翠、象鼻廻瀾、井眉染黛、仁山聳秀、東山夜月、平洞滌風、文筆淩霄、龍道環雲。《富川縣輿圖》,清光緒繪本,1 幅,彩色,圖縱 58cm,橫 89cm。圖中方位上西下東,左南右北,只標注汛、塘、團的信息。西北接湖南永明縣桃川洞,東北接湖南永明岩口塘七十里,東南接湖南江華嶺東一百八十餘里,接賀縣黃田一百里,南接昭平董家洞一百餘里嶺道,接賀縣謝嶺一百二十里,西南接昭平燕塘一百三十里,正西接恭城界四十餘里山道。圖中可看出,富川縣城是圓形城,富川江流經富川縣東門,出賀縣,通廣東注入西江。現有人稱此江為連接海陸絲綢之路的一條通道。《恩陽分州圖》,清光緒繪本,1 幅,彩色,圖縱 16cm,橫 23cm,比例為十五里方。圖向上北下南。採用形象畫法,繪有墟、卡、江、塘、嶺、汛、溪、山等地理要素,恩陽分州與百色廳、淩雲縣、雲南土富州、歸順州、無保縣、奉議州為界。《奉議州圖》,清光緒繪本,1 幅,彩色,圖縱 31cm,橫 41cm,比例為五里方,圖向上西下東。圖中標四隅,圖例很明顯,州用方塊形,其餘用圓點表示,與向武土州、恩隆縣、百色廳、恩陽州判、無保縣為界,可惜的是百色廳誤寫成了“百色聽”。《西林縣輿圖》,清末繪本,1 幅,單色,圖縱 38cm,橫 36cm。採用形象畫法,繪製寨、里、汛、塘、村、甲等地理要素,標注四至。紅簽標明西林縣土城早經坍塌僅存都司署、典史署、千總署、知縣署等基址,各處塘房早經坍塌僅存縣前塘、那沙塘等基址。圖中還標注上下塘之間里程,有的塘也標示離城里程,如:縣前塘上至那沙塘五十里,下至者邦塘三十里,那也塘離城一百二十里,過至普牙塘十五里。縣境有發源於西隆州的馱娘河、發源於廣南府的馱悶河、□馱河和西洱江,至縣境諸水合流入百色。《永淳縣圖》,清末繪本,1 幅,單色,圖縱 46cm,橫 44cm。圖中採用形象畫法,繪製了塘、墟、村、巡檢、橋、山等地理要素,紅簽標注四至,詳細測繪貼說。縣治在南寧府之東計程一百八十里,水路上通宣化縣,下達橫州,縣北至省城計程一千一百五十里。北至賓州界一百一十里,東北至貴縣境界一百里,東至橫州界二十里,東南到橫州界三十五里,南至橫州界五十里,西至宣化縣界七十里,西北至宣化縣界五十里,西南至廣東靈山縣界八十五里。縣城西南三十里的秋風江,圖中標注其源出廣東靈山縣。《新寧州地輿圖》,清光緒繪本,1 冊,單色,圖冊縱 31cm,橫 31cm。採用形象畫法,繪山嶺、河流、村鎮、碉堡、驛站、險要關卡等地理要素,注出各地距州城里程和方位。圖凡 18 幅,分別為新寧州復寧團地輿圖(坐北)、長安團地輿圖(坐東北)、人和團地輿圖(坐西北)、全良團地輿圖(坐西)、砥柱團地輿圖(坐西)、康良團地輿圖(坐西)、綏靖團地輿圖(坐南)、親良團地輿圖(坐西南)、熙良團地輿圖(坐西南)、安良團地輿圖(坐南)、安安團地輿圖(坐東南)、太和團地輿圖(坐東南)、忠良團地輿圖(坐東)、安全團地輿圖(坐東)、各安團地輿圖(坐東)、保安團地輿圖(坐東北)、貞良團地輿圖(坐東南)、上下四麵團地輿圖(坐東南)。各圖中分別標注該團與新寧州距離及其所轄村落數量。長安團距州五里,轄三村;人和團距州十五里,轄六村;全良團距州二十里,轄六村;砥柱團距州三十五里,轄二十三村;康良團距州八十里,轄十五村;綏靖團距州四十五里,轄二十一村;親良團距州九十五里,4轄二十四村;熙良團距州九十里,轄二十二村;安良團距州十五里,轄二十二村;安安團距州三十五里,轄六村;太和團距州四十五里,轄七村;忠良團距州六里,轄九村;安全團距州十八里,轄五村;各安團距州三十五里,轄十村;保安團距州三十五里,轄三村;貞良團距州三十里,轄三十四村;上下四麵團距州七十里,轄十八村。《新寧州輿圖》,清光緒繪本,1 幅,單色,圖縱 44cm,橫 50cm,每方五里,附圖說。與《新寧州地輿圖》不同,只繪了州境範圍,并標注八至。州治距府城西南壹百三拾伍里,距省一千一百六十五里,距京師八千六百二拾五里,東西一百二十里,南北六十里,東至獨山塘接宣化縣界六十里,以高嶺為界,西至瀨瀘村接太平府土江州境一百二十里,以響水為界;南至金印崗接土忠州境四十里,以便陽村印山為界,北至〓(土+雷)諳石接太平府羅陽土縣境二十里,以岜細山為界,東南至蘇村接宣化縣界六十里,東北至道村接太平府羅陽土縣界三十五里,西南至佛子堡接太平府羅白墟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獅岩峒接太平屬縣二十里。《隆安縣輿圖》,清光緒繪本,1 幅,單色,圖縱 55cm,橫 60cm。採用形象畫法,繪製山、鐵廠、墟、旱塘、驛站、塘等地理要素,有墨寫地名及四至,北至思恩府武緣縣交界六十里,西北至投玉村接歸德土州界六十里,西至坡旺村接果化土州界八十里,西南至吞疊山接太平府都結土州界七十里,西至坡支村接太平府萬承土州界七十五里,東南至橋村界接太平府永康州界九十里,東至鎮南塘接宣化縣界一百里,東北至那潭村思恩府武緣縣接界一百里。不知何故四至又用紅簽複製一遍貼在旁邊。《鬰林州輿圖》,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繪本,1 幅,彩色,圖縱 60cm,橫 62cm。圖向上北下南,採用形象畫法,繪製汛、塘、道路、寨、城等地理要素,墨書四至,北至平陽堡馬村接貴縣界台百貳拾里,南至蓮井汛往陵川縣城九十里,東至寨塘甲歇馬村接北流縣天門山界三十五里,西北至藤龍堡接興業縣城七十里,西南至沙田塘往博白縣城壹百貳拾里。《柳郡暨鄰近州縣輿地新圖》,清光緒三十年(1904)刻本,1 幅,單色有手工設色,比例為十里方,原圖分切 5 張,現合裱成 1 張,裱后圖縱 144cm,橫 87cm。本圖較詳細地標繪了柳郡附近(今柳州市和來賓市)的山脈、河流、道路、居民點及關隘險要。《宣化縣圖》,清光緒繪本,1 幅,彩色,比例為五里方,圖縱 65cm,橫 65cm。採用形象畫法,繪製塘、墟、村、團、山、路、水等地理要素。圖中繪出宣化縣與武緣縣、賓州、永淳縣、永康縣、羅陽土縣、新寧州、土忠州、土思州、欽州、廣東靈山縣為界。并用紅簽注出相鄰各墟、塘間里程。1913 年宣化縣改名南寧縣,1914 年更名邕寧縣。3.合圖 按輿圖之例,有全球地圖、全國一統地圖、各省分圖、府、縣郡邑圖,間有合繪兩省或三省為一督所轄之圖,但卻未有相連兩省合繪之例。《湖南廣西合圖》可謂開相連兩省圖之先例。緣起是粵西匪亂經久不平,其鄰省湖南西南隅與粵西毗連綿亙千有餘里,大道小徑相通之處比比皆是。唯有繪兩省圖才能知其毗連要隘,所以才有此類地圖誕生。《湖南廣西合圖》,(清)湖北官書局制,清同治三年(1864)刻本,1 幅,單色,圖縱52cm,横 57cm,為《湖廣與各鄰省合圖》分圖之一,反映了湖南、廣西兩省的地域範圍。《湖廣與各鄰省合圖》旨在繪出湖南、湖北與其相鄰各省份的合圖,有《湖南四川合圖》、《湖南廣東全圖》、《湖廣全圖》、《湖南廣西合圖》、《湖南江西合圖》、《湖南貴州合圖》、《湖北陝西合圖》、《湖北四川合圖》、《湖北河南合圖》、《湖北安徽合圖》、《湖北江西合圖》共十一幅。《湖南廣西合圖》,清光緒繪本,1 幅,彩色,圖縱 57cm,橫 57cm。圖中範圍也是湖南、廣西二省,著重繪製了兩省交界處之地名、關隘及駐軍情況等,注記較詳細,附圖說。《廣西全省與湖南聯界圖》,清光緒繪本,1 幅,彩色,比例為每方百里,圖縱 58cm,橫 90cm。附紅色圖貼和說明。此圖繪製簡單,謹將廣西全省與湖南聯界各府、州、縣繪成大概圖式,綠色為水道,廣西全省各屬管轄則以紅、綠、黑、紫長方圓圈等分別標注,凡湖5南沿邊各屬道里均有記載。二、軍事圖 廣西沿邊長達一千多公里,沿線山高林密,關隘眾多,為了抵禦外侮,清政府採取了必要的防務措施,比如在沿邊屯兵設防,興建軍事設施,構築工事,安裝炮臺等等。清末中法勘界完成後,法方在越南邊境線部署兵力,並在邊境沿線建築了許多軍事設施,嚴重威脅著中國邊疆的安全。盡管廣西沿邊地形險惡,修築工事非常艱巨,尤其是炮臺、碉堡的修築,更是不易,但這些都是當時邊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圖書館藏三幅廣西邊防圖:《廣西邊軍駐防圖》(清光緒繪本,1 幅,彩色,圖縱 74cm,橫 104cm)、《廣西邊防圖》(清光緒(約 1907)繪本,4 幅,彩色,絹質,圖縱 60 cm,橫84cm)和《廣西邊關地輿圖》(清光緒(約 1893)繪本,1 幅,彩色,絹質,圖縱 83cm,橫108cm),均繪製精緻,并採用形象畫法,繪製出州城、村莊、炮臺、國界、河道、土山、石山、道路以及軍隊駐防位置等地理要素。圖中所繪邊界線範圍東起廣東欽州屬界,西至各達村。根據《中法新約》中“會同勘定界限”的規定勘定界限,廣西全界分為東西兩路,東路以九特(今寧明縣境)的吞倉山起至平而關(今憑祥市境),西路包括龍州、下雷(今大新縣境)、歸順(今靖西縣)、鎮邊(今那坡縣)等州縣。清光緒二十年(1894)桂越分界全線完成,光緒二十二年(1896)中法雙方又簽訂《中越邊界會巡章程》,規定雙方各在邊境口岸對等設立對汛機構,以管理邊境事務。在勘測中越邊界的時候,参与人员不僅进行勘界工作,還随时考察繪製地圖,并以圖為據勘測界線。《廣西中越全界之圖》,(清)蔡希邠制,清光緒十九年(1893)刻本,摺頁 1 冊,單色,圖冊縱 33cm,橫 32cm。圖中範圍東起吞倉山,西至鎮邊縣各達村,詳繪鎮隘、營壘、炮臺及沿界道路河流。蔡希邠(1832-1900),原名蔡有邠,字仲岐,號稼堂,又號孺真子,江西南昌新建人。自清光緒七年(1881)到廣西,歷任廣西太平府龍州同知、太平歸順兵備道、太平思順兵備道并兼任鎮南關監督官、廣西按察使等職。清光緒十五年(1889)清廷設太平歸順兵備道統轄全邊,蔡希邠為首任道員,綜理邊軍糧餉軍火,築龍州城,與法使會勘廣西西段邊界,設立義倉,親歷了中法戰爭、中越邊界會勘等重大歷史事件,是廣西近代歷史上較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清時與越南接壤的不僅有廣西,還有廣東省,所以中越邊境圖,不僅有蔡希邠繪制的《廣西中越全界之圖》,還有包括廣東和廣西在內的中越邊境全圖,如(清)黎中配繪製的《廣東欽州竹山至廣西隘店中越界輿圖》(清光緒(約 1885)繪本,1 幅,彩色,圖縱 45,橫 74cm)和《廣東廣西越南連界輿地圖》(清光緒繪本,1 幅,彩色,圖縱 54cm,橫 35cm)。《永安縣塘汛駐防圖》,清光緒繪本,1 幅,彩色,圖縱 25cm,橫 547cm。永安縣共有粗石坑汛、樟村塘、賀岡塘、中心壩汛、矮嶂汛、龍磜岡卡、鐵籠嶂汛、九未市汛、牛牯石塘、欖溪塘、黃泥凹汛、磨刀灘汛、上義卡、義容汛、苦竹派汛、石公神汛共計 16 個縣屬塘、汛。此圖將這 16 個縣屬塘、汛分圖以“一”字形繪於同一幅面。每幅圖中繪有山水、樹木、房屋、碉堡、主要道路等地理要素。1914 年永安縣改名蒙山縣。三、交通圖《廣西全省道里圖》,清光緒末年刻本,1 幅,單色,圖縱 68cm,橫 118cm,附圖說。圖中郡州、廳、土州、把總、巡檢、遊擊、副將等,水系、陸路、驛路等要素繪畫詳細,與廣東欽州、安南交界處層巒隘口標注詳實,各地間標注里程。如平南縣潯州協把總分防距秦川鄉巡檢陸路三十五里,秦川鄉巡檢距大黃江口巡檢陸路六十五里。粵西疆域南北一千四百6餘里,東西二千四百餘里,水陸迂直。館藏《廣西全省道里圖》有兩本,一本為刻本,一本為繪本,內容基本一致,但究竟是誰先繪製,二者有何關係,有待進一步考證。《廣西省城街道圖》,清光緒刻本,1 幅,單色,圖縱 90cm,橫 62cm。圖中方位上北下南,採用形象畫法,繪出了桂林府城內的主要官府、寺廟、書院、名勝等。街道主要有鳳凰街、學院街、上十字街、南門大街、西門大街、富黨街、水東街、後庫街、全善街,通泉巷、白果巷、斗姆巷等。與《桂林省城圖》相比,所繪內容較少。《廣西恭城縣道里圖》,清光緒末年繪本,1 幅,彩色,圖縱 57cm,橫 59cm。圖中專門用紅點線標示道路,分別從南門、東門和西門有三條大路,其中西門大路直通沙子平樂又通省垣,標明里程。縣城中繪有學署、縣署、書院、明倫堂、城隍廟、文昌廟、城守、捕廳等地理要素。《廣西賀縣道里圖》,清光緒末年繪本,1 幅,彩色,圖縱 68cm,橫 102cm。圖中繪有山、汛、塘、村、路、江等地理要素。方位標示比較特殊,東西南北分別位於四周對角線位置,紅點線表示道路。從賀縣三個城門出發五條道路,分別注明每條路上相鄰汛、塘、司之間里程。如頭塘至賀縣十五里,二塘至頭塘十五里,芳村塘至二塘二十里,謝林塘至芳村塘十五里,龍門塘至謝林塘十五里,羊頭塘至龍門塘十五里,鐘山塘至羊頭塘十里,太平塘至鐘山塘二十里,石壩塘至太平塘二十里,富川塘至石壩塘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