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侠第二季人工智能:破解“特里芬难题”与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38:21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冲突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动因之一,它对当代世界经济金融造成重创。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破解“特里芬难题”,解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特里芬难题”及其破解之难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黄金与美元危机》-书中提出:“任何一国货币若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值稳定与其供给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各国持有国际货币增加,会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输出货币,但这样做会使该国货币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必须维持其币值稳定,因而该国又不能持续逆差”。此即著名的“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是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产生的一个历史概念,它揭示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以一国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体系必然面临货币供给与币值稳定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弥补的制度缺陷。该命题预见并见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历经“美元荒--美元灾--美元危机”的运行过程及最终的陷于崩溃。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到“牙买加体系”后,虽然国际结算与储备货币开始实现多元化,但美元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该体系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显露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缺陷,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势在必行。然而,当前这一改革面临诸多困难。
  
  一难:美国既得利益难弃。不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在牙买加体系下,美国依靠其经济霸主地位.通过对外投资、资金借贷以及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购买等形式,向全世界发行了大量美元,给其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首先,美国通过发行用作国际货币的美元获得了巨额的铸币税。铸币税是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所取得的利润,在以纸币为基础的信用本位制下,铸币税就等于纸币的印制费与其面值之间的差额。据美国联邦储备机构估计,美元作为国际清算和对外支付的主要手段,目前在全世界流通的现钞总额将近7000亿美元,大约2/3被其他国家所持有。有关资料显示,二战以来铸币税累计给美国带来了2万亿美元左右的收益。其次,货币主导地位使得美国对外举债的权责不对等,便于其转嫁风险。由于美国向别国举债是以美元计值,其可以通过增发美元减轻外债负担,货币贬值也能刺激其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此外,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得美国在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可通过印刷现钞甚至以账面货币弥补赤字,维持本国经济稳定,第三,美元流出与回流的时滞,使得美国获得货币币值变动收益。由于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流出美国在先.回流在后,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国际美元长期流转沉淀于美国之外。这使得美国在经常性保持正的CPI、即货币贬值状态下,获得可观的货币购买力衰减收益,并将通货膨胀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凡此种种,显然会使得美国极力保持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不肯放弃既得利益。
  
  二难:世界各国利益难以协调。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史不难看出,各国在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实践中,都带有鲜明的维护本国利益倾向。而国际货币的形成、发展与衰落,无不是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后盾,在不同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国别利益的剧烈冲突与博弈中演化。因此,如何协调各国利益,选择国际货币或创设世界货币,将是难度极大的问题。
  
  三难:世界货币难产。作为在世界市场具有普遍接受性、发挥货币诸项职能的世界货币,历史上曾由黄金和白银充当。进入信用货币流通时代,美元等可自由兑换货币不过是由国别货币职能的跨国延伸而形成的国际货币,而真正的世界货币尚难形成。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作为1 969年在IMF框架之下由集体创造、中央银行持有的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虽然具有国际货币乃至世界货币的潜质,然而目前SDR的定值标准及其分配方式均存有缺陷,并受到发达国家操控,尚难以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
  
  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然性
  
  (一)世界经济的复苏亟需改变“美元独大”以及少数发达国家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现状
  
  
“特里芬难题”所描述的只是货币现象。从根本上说,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基本推动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尽管在多元化储备的背景下,其他货币的作用得到逐步加强,但一方面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这种绝对权重的局面与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状况益加不相称.导致国际货币体系日趋脆弱,也使得美国的金融危机通过“溢出效应”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另一方面,即使近年来欧元、日元、英镑等其他几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占比有所加大,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由少数国家货币充当全球总体跨国经济交易货币媒介的局限,此种状况不过是缓解“特里芬难题”而已。
  
  此外,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美国为振兴其经济实行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造成美元大幅度贬值,使得各国的美元储备资产相应大幅缩水,将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二)世界各国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平等参与权和决策权状况亟待改善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建立在少数发达国家利益基础上的,未考虑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诉求,后者没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金融衍生品泛滥、杠杆过度使用、评级制度缺乏公允,不仅导致了美国金融风险的积聚与爆发,还借助金融创新将风险扩散到全球,其他国家只能被动地为美国的危机埋单。
  
  (三)国际货币体系调节机制的局限性亟待解决
  
  
IMF作为联合国所属货币金融组织,由于其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等方面不合理,并未能充分代表各成员国的权利。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IMF的各项货币金融决策,使得IMF对美欧的金融风险扩张行为不具备监督和约束能力,对货币体系的调节作用甚微。
  
  三、破解“特里芬难题”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
  

  分析“特里芬难题”的本质不难看出:国际经济金融交易中的货币流动性应由各交易参加国以某种方式共同提供,这将是解决”特里芬难题”的根本途径。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就是要降低对美元等主权货币的依赖程度,分阶段逐步实现以超主权货币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施以有效的货币金融监管,以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
  
  (一)国际货币的改革路径
  
  
第一步:近期目标--逐步增加国际货币资产的币种构成.形成“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在信用货币流通和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态势下,应结合各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所占比重,使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逐步纳入到国际货币的序列之中。在加强国际货币监管的前提下,形成伴随世界经济发展,由相对较多种货币提供国际货币流动性,参与国际货币运行机制的格局,使多国货币政策组合与全球货币政策的目标趋于一致,达成国际货币供求的基本均衡,并相应增强各国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和应对危机的合作力度,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由少数发达国家尤其美国凭借享有国际货币发行特权,攫取国际货币利益,并将其货币政策凌驾于世界各国货币政策之上,对全球货币与金融形成扰动与负面冲击的局面。
  
  第二步:中期目标--建立超主权货币与多国货币并存的二元货币体系。在构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过渡阶段,国际社会与IMF应当着手改造SDR,通过“替代账户( Substitute Account)”及其相关的汇率协调与监管机制,使SDR成为确实可供广泛流通和储备之用的国际货币,并形成由SDR和相关较多国家货币相互融合、共同承担国际货币职能的二元化国际货币体系。
  
  对SDR的改革可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改变SDR定值的货币篮子构成。IMF应尽快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货币纳入该货币篮中,提高SDR定值的代表性、权威性与稳定性。SDR目前盯住的一篮子货币是:美元(占比44%)、欧元(占比34%)、日元(占比11%)和英镑(占比1i%)。改革货币篮子构成应当考虑各大洲国家货币的代表性,并依据有关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对外经贸发展水平、官方储备量和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等因素,选择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有代表性的货币加入该货币篮子。
  
  二是改革SDR的职能作用,将其改革为既可用作官方储备,又可用于各经济体之间交易结算或投融资的货币。要在加大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份额的基础上,将各国的份额货币按照与SDR的折算比率,通过成员国央行在IMF设立的替代账户完成相应金额的SDR替代,以SDR用作国际支付。随之调整相对于普通提款权而言的特别提款权分配额,对于各国分得的SDR,由相应会员国以其“官方储备货币”或现有的国际货币、抑或必要的本国货币,按照这些货币与SDR的折算比率,存入其在IMF设立的替代账户中,完成相应金额的SDR使用权替代。IMF还应根据成员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动态指标适度增发SDR,为各国央行提供本国开展国际交易的流动性。增量SDR发行的货币替代机制同上。各SDR使用国要以一定比率向IMF缴纳SDR使用费,作为铸币税的一部分供IMF用作日常运转费用。此外,IMF亦可向国际收支逆差或遇到有关困难的成员国央行提供SDR贷款,并收取一定的利息.对国际货币供应量进行宏观调控。IMF要在适当时机发行SDR现钞货币,实现SDR由账面货币资产向现钞货币的扩展,形成由国际货币和SDR并存的二元货币体系。
  
  三是通过对定值SDR的篮子货币的汇率套算,确定SDR与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并每日公布于世.并与各国替代账户中所存货币价值挂钩。对于一国在IMF替代账户中的货币降值部分,由IMF收取附加手续费;对于一国账户中的货币升值部分,由IMF退还手续费。当一国替代账户中货币降值达到一定幅度(如4%)时,由该国补缴替代账户资金;反之可退还资金。通过此种对替代账户货币价值的“双重自动平准机制”,促使各国选择持有币值稳定或坚挺的货币,并推动各国保持本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国际货币领域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机制与效应,以此达成有效的国际货币汇率协调机制,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健康运行。
  
  第三步:长期目标--建立单一货币形式的世界货币体系。创造一种超然于主权国家之上、并能够保持币值长期相对稳定的世界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长期目标。从欧盟国家形成的欧元、西非经济货币联盟8国统一使用的西非法郎,以及中非经济货币共同体6国的中非法郎等区域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实践看,由“国别货币一区域货币一世界货币”应当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可依循由SDR渐次替代国别货币与区域货币而成为世界货币的路径展开;另一方面,SDR应依照由替代各国用作国际交易的货币,到替代各国用作国内交易的货币顺序发展。待替代顺序完成,全球只有一种货币-SDR时,SDR即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
  
  (二)国际货币监管体制的改革架构
  
  
1.改革IMF体制,使IMF在货币及汇率政策协调和全球经济风险监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应从根本上改革IMF治理结构,改变现行不合理的份额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发言权、投票权、管理权,加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间的合作,提升IMF公信力和应对国际货币危机的能力。IMF要发挥“准中央银行”职能,调节流通中SDR的供给量,使之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在保持各国国际储备适当增长和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方面发挥调控和稳定作用。
  
  2.世界银行发挥国际投行作用,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世界银行应在国际经济中承担促进经济复兴和发展的相应作用,在致力于金融领域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扶持和技术协助,通过加强对生产与服务领域的投资、鼓励发展国际投资等手段,推动世界经济的稳定运行。
  
  3.推进国际清算银行改革,提升SDR在国际清偿中的重要性。国际清算银行要充分发挥其与各国中央银行间的货币金融交易职能,协助成员国央行办理官方储备货币的转换事宜,逐步加大SDR在各国贸易、货币和金融清算交易中的比例,增强SDR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作用,提升SDR在国际清算体系中的地位。
  
  4.完善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功能,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在金融自由化、全球化和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各国独自监管已无法有效抵御全球化金融风险,世界各国的联合与协调监管势在必行,完善和健全国际货币金融监管体系成为维护国际货币稳定、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保障。应当强化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的职能,充分吸纳各国参与监管,建立并完善国际货币统一监管方式和标准,充分发挥货币金融全球协调和监管机制的作用。
  
  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我国的策略
  

  可以预见,随着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未来美国、欧元区与新兴市场等国家将在促进本国经济增长以及协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多重领域展开博弈,并通过博弈的结果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在日前结束的G20峰会上,IMF承诺将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的投票权,其中中国持有的份额将从3.72%升至6.1 9%,跃居全球第三。虽然这意味着我国在IMF中的话语权有所提高,但由于以往过低的比例,即使是把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金砖四国”改革之后的份额加总,也只有14.18%,在IMF中并不具有类似于美欧的重大影响力。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在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实现提升我国世界经济地位、发挥稳定世界经济发展作用的战略目标,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
  
  (一)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健康较快发展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中国经济整体表现稳定,2008年保持9%的经济增速,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达20%, 2009年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抓住全球经济复苏与平衡的机遇,以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为推动力,依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等举措.提高人民币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改革发展。
  
  (二)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此次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央行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新加坡、冰岛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订8035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定,为抵御危机冲击、服务双边贸易投资提供了货币调节机制。2010年6月18日,国务院决定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至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和贡献度的逐步加大,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和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成为交易中的“硬通货”;白俄罗斯、朝鲜、蒙古等国已将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
  
  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金融中的地位,也是保障和扩大我国在世界经济金融事务中相关权益的有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