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钢锯岭:规模化猪场的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3:55:39

目    录
第一章 生猪养殖企业(小区)建设标准化管理 1
第二章 生猪养殖企业(小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6
第三章 生猪养殖企业(小区)技术标准化管理 7
第四章 生猪养殖企业(小区)疫病防控标准化管理 14
第五章 生猪养殖企业(小区)财务标准化管理 19

 

 

 

 

 

 


第一章 生猪养殖企业(小区)建设标准化管理
随着养猪生产向工厂化、规模化的发展,猪场日常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其重要性也更加突出,科学管理受到普遍的重视。因此,为了在现有条件下实行最大规模的生产,取得最高的生产率,以最经济的饲料消耗生产高质量的胴体,就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猪场的管理,保证各种技术措施落到实处,提高工作效率,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一、猪场建设场址的选择
1.地形地势
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2.交通便利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3.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4.场地面积
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划。
二、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猪场一般可分为4个功能区,即生产区、饲养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兽医室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2.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
3.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4.生活区
生活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5.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6.水塔
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7.沼气池 
(1)猪场沼气池容积以现存栏“一头大猪一立方”,来确定猪场规模和沼气池容积的问题。
(2)猪场沼气池可采用“连体多级发酵隧道式”,只有这样才能采用沼液冲圈。
(3)猪场沼气池可采用“水压间气室一体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投资成本。
(4)沼气池一定要采用“多级连体结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单一小气室”连体大容积。
8.弃尸井
弃尸井要严格密封、消毒,建在远离生产生活区域。
7.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
三、猪舍的建筑设计
猪舍是猪场的核心部分,为猪群的繁殖、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是获得高利润的前提。猪舍的设计和建筑,首先要符合猪的生物学特性,其次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气候地理条件,以便于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1.猪舍的形式
(1)按屋顶形式
猪舍有单坡式、双坡式等。单坡式一般跨度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光照和通风好,适合小规模猪场。双坡式一般跨度大,双列猪舍和多列猪舍常用该形式,其保温效果好,但投资较多。
(2)按墙的结构和有无窗户
 猪舍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无墙,通风透光好,不保温,造价低。半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半截墙,保温稍优于开放式。封闭式是四面有墙,又可分为窗和无窗两种。
(3)按猪栏排列
 猪舍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2.猪舍的基本结构
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
(1)墙壁 要求坚固、耐用,保温性好。比较理想的墙壁为砖砌墙,要求水泥勾缝,离地0.8~1.0米水泥抹面.
(2)屋顶
比较理想的屋顶为水泥预制板平板式,并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目前,采用空气仓缓冲技术,房顶单顶,由约10cm泡沫板组成,起到夏天隔热,冬天预热的作用。
(3)地板
地板的要求坚固、耐用,渗水良好。比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缝平砖式(属新技术)。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水泡粪技术地面为金属网地面。
(4)粪尿沟
开放式猪舍要求设在前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冬天扣塑棚)猪舍可设在距南墙40厘米处,并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至少有30厘米宽。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厘米。目前提倡标准化猪场采用水泡粪技术,舍内金属网地面下约1.5m深,底倾斜,在低的一端设有排污管道。
(5)门窗
开放式猪舍运动场前墙应设有门,高0.8~1.0米,宽0.6米,要求特别结实,尤其是种猪舍;半封闭猪舍则与运动场的隔墙上开门,高0.8米,宽0.6米;全封闭猪舍仅在饲喂通道侧设门,门高0.8~1.0米,宽0.6米。通道的门高1.8米,宽1.0米。无论哪种猪舍都应设后窗。开放式、半封闭式猪舍的后窗长与高皆为40厘米,上框距墙顶40厘米;半封闭式中隔墙窗户及全封闭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下框距地应为1.1米;全封闭猪舍的后墙窗户可大小,若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
(6)猪栏
除通栏猪舍外,在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隔栏材料基本上是两种,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纵隔栏应为固定栅栏,横隔栏可为活动栅栏,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
 3.猪场设计
(1)公猪舍
公猪舍多采用带运动场的单列式,每栋猪舍设计50个栏位,猪舍长30m,跨度13m。公猪栏、、配种栏这两种类型的猪栏一般都位于同一栋舍内,面积一般相同,栏高一般为1.2~1.4m,每个栏位面积为7~9m2。
(2)空怀母猪舍、妊娠舍
空怀母猪栏、妊娠猪栏有两种:一种是单体栏;另一种是小群栏。单体栏栏长2m,栏宽0.65m,栏高1m。小群栏栏高一般为1~1.2m,每个栏位面积为7~15m2。空怀、妊娠母猪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圈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栏栅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置多为单走道双列式,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
(3)分娩舍
分娩舍采用双列式,每栋设计24个栏位,猪舍长24m,跨度8m。分娩栏长度一般为2~2.2m,宽1.7~2.0m;母猪限位栏的宽度为0.65m,高1.0m。仔猪活动围栏宽度一般为0.6~0.7m,高0.5m左右。
(4)仔猪保育舍
保育舍每栋设计10个栏位,可容纳200头仔猪,猪舍长17~18m,跨度4m,平均0.35m2/头。多采用网上保育栏,用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栏舍一般由金属编织网漏缝地板、围栏和自动食槽组成。相邻两窝共用一个食槽,每栏设一个自动饮水器。栏高一般为0.6m,栏栅间距5~8cm,面积因饲养头数不同而不同。
(5)生长育肥舍
每栋设计20个栏位,20头/栏,每栋长80m,跨度6m,平均1m2/头。
(6)饮水、饲喂设备
猪用自动饮水器有鸭嘴式、杯式、乳头式等,目前普遍采用鸭嘴式自动饮水器。饲槽有方形和圆形自动落料饲槽。
第二章  生猪养殖企业(小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第一节 养殖场有关要求
一、养殖场生产环境
 养殖场应建在水源保护区、交通要道、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禁养区域以外。生产和建筑布局应符合相关工艺要求,有防疫隔离设施,生产区、生活区、缓冲区。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应符合养殖业环境质量要求。即符合GB/T 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评价要求》、农业部NY/T 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和NY 5027-2001《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等标准的规定。
二、养殖场生产工艺和养殖规模
     养殖场应具有合理的生产工艺、先进的养殖技术,符合养殖品种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流程,按照全进全出等合理的饲养工艺进行生产;应养殖符合市场需求、生产性能优良的品种;自留种苗要符合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要求。记录和技术资料齐全。符合农业部NY/T 5033-2001《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标准的规定。
三、养殖场规章制度
    养殖场应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应建立、建全相应的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张榜明示,各项生产指标与岗位责任制明确。整个生产过程应严格遵守养殖技术规范。所有记录档案保存完整,并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应在清群后仍保存2年。
四、投入品使用规范
    (一)饲料及原料:饲料及原料应符合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要求。执行标准GB 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NY 5032-2001《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所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必须是农业部公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所规定的品种和取得试生产产品批准文号的新饲料添加剂品种,并由取得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产品。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农业部发布的《饲料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牧发[2001]20号通知”)和无公害养殖对药物使用的要求。按国家要求增加或减少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品种,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饲料中直接添加兽药用于疫病治疗和防治,要严格遵循兽药使用规范;不得添加国家严禁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
    (二)药物的使用:对动物疾病进行预防、治疗、诊断所用兽药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和《饲料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的相关规定。所用兽药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所用兽药的标签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购进的兽药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药物的使用严格遵循NY 5030-2001《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规定的药品名录、制剂、用法与用量、休药期,禁止使用未经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和违禁药品。
五、饲养管理规范
    饲养过程中应按GB 8474《猪的饲养标准》和NY/T 5033-2001《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等标准进行管理。饲养人员应定期应进行健康检查,并依法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饲养工作。技术人员应有专业学历证明或经过职业培训,并取得绿色证书后方可上岗。饲喂应按养殖技术规范进行,每次饲料添加量要适当,防止饲料污染。根据饲养工艺进行转群,做好生产计划安排,创造适宜养殖的生产环境,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
六、防疫检疫规范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定期做好养殖场所、环境和生产用具的消毒工作;实施动物免疫登记证制度,对国家和北京市兽医管理部门确定的必须免疫的动物疫病严格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积极配合动物疫病检测机构对疫病进行检测和监督。确保全年无一、二类传染病发生。
   七、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应符合DB11/ 154《猪肉安全卫生要求》的规定。并通过生产环境、疫病、药残全过程的检测和监测,取得绿色或安全食用农产品认证。
第二节 生猪无公害饲料的标准化要求
无公害饲料是指以提供畜禽营养为目的,能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免疫力,无农药残留,无抗生素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无治病微生物,霉菌毒素不超过标准,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人体健康,其技术指标符合有关质量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一类饲料。
各种饲料感官要求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饲料原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 13078的要求。
第三章 生猪养殖企业(小区)技术标准化管理
第一节 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满足猪只营养需要
二、控制种猪膘情
三、提供良好的猪舍环境
四、减少应激
五、做好日常观察
第二节 种公猪饲养管理技术
一、合理配种
根据公猪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本地公猪6-7月龄,外来公猪7-8月龄时开始训练配种。初配到一周岁,每周配种1-2次。1-2岁或4岁以上,每天配种一次,每周不超过五次。2-4岁的公猪,每天配种不超过2次。正常的配种可利用4-5年。
二、适度运动
运动能促进公猪食欲,使猪的四肢和全身肌肉得到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性欲和精液品质。运动的方法最好在运动场周围进行驱赶。夏季运动可按排在早、晚凉爽时进行。冬季在中午进行。自然交配的公猪赶去配种也相当于运动。同时做好公猪舍防暑降温,经常供给清洁饮水,绿化环境等。
三、营养需要
根据公猪的生理特点,日粮宜采用高能量,富含蛋白质饲料。每公斤饲料中含消化能12.55-12.97兆焦、粗蛋白质16%、粗纤维4%的营养水平,能使公猪维持性欲和产生精子,且体重增减不大。配种旺季可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矿物质。同时要满足维生素尤其是A、D、E等和微量元素的需要。公猪日粮中钙、磷比例以1.5:1为宜。
种公猪的饲料配方举例(%)
 玉米 四号粉 麸皮 豆粕 鱼粉 骨粉 石粉 食盐
后备公猪 40 35 10 10 3 1.2 0.5 0.3
配种公猪 57.4 18 8 12 3 1.0 0.3 0.3
非配种公猪 58.4 20 10 10 - 1.0 0.3 0.3
注:(1)在100公斤饲料中加:硫酸锰5g、硫酸亚铁10g、硫酸锌10g、硫酸铜2g、无青绿饲料需加多维素。
 (2)中等体重的(160kg)公猪,每头每天应加维生素A7600国际单位,维生素D380国际单位,维生素E42国际单位。
四、饲喂方法
定时定量,要求饲料新鲜适口,日粮精料喂量根据年龄、营养状况、配种频率、气温高低随时进行调整。本地公猪1.5-2.0公斤/天,外来品种2-3公斤/天。日喂三餐,夏季早晚多喂一点,中餐少喂。
第三节 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母猪的配种
在正常情况下,母猪每隔18-23天就发情一次,平均为21天,发情持续期2-5天。初配月龄地方良种在生后6-8月龄,体重50-60公斤;培育品种和杂交种母猪在生后8-9月龄,体重达到80-110公斤时配种较为合适。母猪最适宜的配种时间,在允许公猪爬跨后半天到一天配种最好,正好处于用手按其背站立不动之时。一般掌握在发情开始后1-2天(24-48小时),即在外阴户开始收缩,外阴肿胀,由红变为紫红时,配种最适宜。发情期配种两次的,间隔12小时配一次。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变动范围106-121天。
二、空怀母猪饲养管理
空怀母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青年后备母猪,二是哺乳断奶以后的经产母猪,通过精心饲养都能正常发情,顺利配种,使它具有不肥不瘦的膘情和体况。饲料营养水平可消化能11.7-12.13兆焦/公斤,粗蛋白质的含量12%-13%,钙0.7%、磷0.5%。饲料多样化,尤其是维生素A、E等,多喂优质新鲜清洁的青绿多汁饲料。一般采用湿拌料(料水比为1:1-1.5),定时定量,日喂2-3次,按不同体重投放精料,90-120公斤、120-150公斤、150公斤以上分别日喂精料1.5-1.7公斤、1.7-1.9公斤、2-2.5公斤。较瘦弱的空怀母猪,在定量基础上增加10%-15%。在管理上可3-4头一个栏,适当运动,及时供水,防暑降温,清洁卫生。当哺乳母猪在断奶后10-15天内不发情,可采用孕马血清、促排3号催情、促排法。
三、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已配种母猪,一旦妊娠,精神表现安定,食欲增强,采食增加,被毛逐渐光滑而有光泽。在妊娠期,不论是母猪本身的增重,还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速度,或胎儿体组织的变化,都有前期慢后期快的特点。因此,在妊娠前的饲料营养水平每千克饲料应含可消化能11.7兆焦、粗蛋白质为12%、钙0.67%、磷0.60%。妊娠后期的饲料应含,可消化能12.13兆焦、粗蛋白质14-15%、钙0.78%、磷0.69%。采取“前粗后精”、“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将母猪妊娠期分为前期和后期,妊娠后的前80天称为前期,80天后称为后期,妊娠期间除喂精料外,还要增加优质青粗饲料。母猪妊娠前期(1-80天)饲料配方例举:玉米42.9%、四号粉20%、麸皮15%、米糠10%、豆粕6.6%、菜籽粕4%、骨粉1.0%、石粉0.5%;妊娠后期(81天-出生),玉米42.3%、四号粉20%、麸皮10%、米糠10%、豆粕8.8%、鱼粉3%、菜籽粕4%、骨粉1.1%、石粉0.8%。另外添加适量微量元素,若无青绿饲料需添加多维素。在管理上供给充足饮水,严禁喂发霉、腐烂、有毒的饲料,防止猪与猪挤、打、咬、跌等现象,以免发生流产。妊娠前期分群饲养;后期单栏饲养,同时要防暑降温,降低胚胎死亡率。做好特定疾病预防,如猪乙型脑炎病,首次配种母猪在3月底4月初注射猪乙型脑炎疫苗一次;猪细小病毒病,配种前一个月给母猪肌肉注射猪细小病毒灭活苗一次;预防产后仔猪黄痢,在产前14-21天皮下注射K88-K99二价或K88-K99-98TP三价基因工程苗一次。
四、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目的是提高母猪的泌乳量,提高仔猪成活率、仔猪断奶窝重以及断奶后母猪能正常发情、排卵,延长育龄年限,保持适度体况。
母猪在其哺乳期大约平均泌乳达330公斤,平均每天泌乳5.5-6.5公斤,仅泌乳每天需要37.66-41.84兆焦可消化能,再加上母猪本身维持的需要,总共每天需54.4-62.7兆焦可消化能,大约折合4-5公斤饲料。每天需采食760-800克蛋白质才能维持泌乳蛋白质的需要。每公斤饲料中需含钙0.9%-1%、磷0.7-0.8%。根据以上对哺乳母猪营养需要,必须使母猪的日粮含可消化能12.96-13.8兆焦/公斤、粗蛋白质16%-18%。配方举例:玉米48%、大麦15%、四号粉10%、麸皮9%、豆粕10%、菜粕3%、鱼粉3%、骨粉1.5%、食盐0.5%。另添适量微量元素、青绿多汁饲料,若无青饲料应加多种维生素,如另加维生素A、D3、E粉50克。
分娩当天可停喂,分娩后6-8小时,给喂益母草煎汤加红糖,以后再喂0.5公斤麸皮加5公斤水的麸皮汤或稀粥料,产后3天加至原量,适当喂青料。母猪每100公斤体重喂量1.1公斤,每带仔猪一头加喂0.25公斤,如带10头仔猪需喂饲料3.6公斤/日。产后30天,母猪泌乳量下降,仔猪能吃料后,逐渐减少饲料喂量。日喂4次,对带仔数多或泌乳高峰期的母猪在夜间应加喂1-2次。合理用料,保持繁殖膘情,哺乳期减重控制在15%-20%为宜。给予充足清洁的饮水。在管理上多运动,冬天猪舍要保温,栏内垫草要求干燥、柔软、暖和,夏天防暑降温,防、灭蚊蝇。猪栏保持清洁卫生,搞好仔猪调教,保持猪舍安静,母猪哺乳时,禁止扫栏、大声喊叫和鞭打,保证母猪正常泌乳。
第四节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生长发育速度、个体均匀度、健康活泼和断奶窝重为最终目的。
一、仔猪的护理
首先要搞好室温控制。初生仔猪调温中枢尚未发育完全,加上被毛稀少,皮下无脂肪层,体表相对面积大,环境温度高低对仔猪影响很大,尤其天冷更应加强护理,仔猪生活最适宜温度为:初生时32-34℃,1周龄时28-32℃,3周龄时28℃,4周龄时26℃,以后为20℃。可采用仔猪保温箱,远红外线灯作为热源,灯泡要距仔猪40-50厘米,严禁与水滴接触,否则易引起爆炸伤害仔猪。其二及时吃到初乳。母猪产后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即?-球蛋白,仔猪及早吃到初乳,就能提高仔猪的抗病力。其三做好防病工作。主要是彻底消毒,勤换垫草,保持床面清洁卫生,清除粪尿,严防地面潮湿,并提早补料,不可对猪舍内忽冷忽热,防止母猪料的突然改换。
二、仔猪的饲养
关键是“抓三食、过三关”,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抓旺食,过好断奶关。根据母猪泌乳规律和仔猪生理特点,仔猪应在10日龄左右(冬季7-10日龄,夏季5-7日龄)开始引料,以促使仔猪早期进料,为30日龄旺食打下基础。方法是将补料栏打扫干净,每只乳猪放50-100克乳猪全价料(如:上海大江551),同时撒上切碎的鲜嫩青饲料,然后把全部仔猪赶入补料栏内,每天3-4次,经3天训练,一般在10-15日龄即会吃食。仔猪30日龄后,消化机能逐渐完善。35日龄后采食量明显增加,应采取定时不定量,少喂勤添,吃饱饮足,每次饲喂以吃净为原则,进入旺食期,所需营养70-80%来自饲料。饲料新鲜适口性好,易消化,每餐加一点切碎青饲料,加一点酵母粉,以帮助消化。全天投料6-7次,其中晚上21:00及凌晨2:00左右各补饲一次不可少。  
三、仔猪的管理
首先,调教仔猪三角定位,做到在指定地点吃、睡、拉,这样做有利于清洁卫生,使仔猪健康生长。其二,仔猪产下后,当天每头腹腔注射葡萄糖10毫升,或灌服葡萄糖、白糖水15毫升。其三,产后第三天给仔猪肌注右旋糖酣(补血灵)注射液2毫升(每毫升含铁50毫克)。补硒方法:仔猪出生后第三天肌注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毫升,隔10天再注射一次。其四,为了预防猪瘟,在仔猪20日龄时,仔猪肌注猪瘟弱毒疫苗一次。
第五节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育肥猪的饲养技术
根据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的生长规律和猪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前高后低,脂肪沉积前低后高的规律,把猪的生长发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小猪阶段20-35公斤,中猪阶段35-60公斤、大猪阶段60-90公斤,这三个阶段又可划分为两期,60公斤以前为前期,90公斤为后期。前期日粮蛋白质要高些,一般要求占日粮的14-18%,后期占日粮的12-14%,但能量供给要相应增加。直线育肥猪5-6个月体重达90公斤以上,瘦肉率达50%以上,料肉比3.3-3.7:1,使猪快速生长,节约饲料增加瘦肉、提早出栏。
目前饲养方法很多,大致可分“吊架子”育肥法和直线育肥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是:
    1、饲养上:直线育肥没有明显的阶段性,而吊架子育肥是先吊架子后催肥,有明显的阶段性。
   2、在饲料上:直线育肥以精饲料为主,整个育肥期饲料变化不大,始终保持合理的营养水平,而吊架子育肥在吊架子期以青、精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饲料,营养水平低,采用稀汤灌大肚的饲喂方法。
    3、在育肥方法上:直线育肥采用的前期催肥方法,如仔猪断奶后到60公斤前喂以富有蛋白质的能量饲料,这个阶段催肥催而不肥,反而促进猪的躯体迅速发育,肌肉丰满,多产瘦肉。吊架子育肥是采用后期育肥法,当猪架子长成后,大量的喂给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饲料,结果越催越肥,不利于瘦肉型猪生产。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直线育肥增重快、育肥期短,饲料利用率高,一年可养两茬猪,但需精饲料较多。“吊架子”育肥增重慢,育肥期长,一年一茬猪,但充分利用大量的青、精饲料,节约精饲料。生产实践证明,在经济效益上直线育肥好于或高于吊架子育肥。所以,用先进的直线育肥代替传统的吊架子育肥是今后提高出栏率、商品率,促进养猪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育肥猪的管理要点
 1. 进猪前做好准备工作。
 2. 按大小强弱再次分群。
 3. 进猪后1天-3天限料饲喂,只吃八成饱,以防拉稀。
 4. 定位:进猪后3天内严格调教,防止咬架,做到吃住便三定位。
 5. 通风换气:既要舍内空气新鲜,又要温度适宜,以18℃-21℃最适宜。
 6. 控制饲养密度为1.08平方米/头。
 7. 搞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定期消毒工作。
 8. 抓好卫生,注意观察猪群,水、料要充足。
 9. 及时隔离与治疗病猪,及时挑出弱猪。
 10. 出栏最佳体重85公斤左右
第六节 生猪企业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
一、全进全出的猪群周转制度
二、多点生产技术
多点生产是把一条龙式的工艺分成三或四点饲养,各区相距一定的距离,相对独立、互不交叉,并且实施早期断奶,各阶段猪群严格全进全出,配以彻底的清洗消毒,有效的切断病原的传染。
三、分阶段饲养
母猪阶段可分为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和哺乳期3个阶段。
断奶仔猪可分为断奶过渡期、保育前期和保育后期。
育肥期分为生长期、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
四、分胎次饲养技术(SPP)
分胎次饲养技术(SPP)是将不同胎次的母猪分开饲养,根据不同胎次母猪的需求来分配员工、设备和饲料,可有效地提高母猪的生产水平和猪场的经济效益。
五、早期断奶技术
六、建立健全的兽医卫生体系和饲料生产体系。
第四章 生猪养殖企业(小区)疫病防控标准化管理
第一节 养猪场疫病控制制度
一、引进猪管理
引进种猪以前,对所引猪场进行疫情调查,必要时进行血清生物学检查,必须来自健康猪群。
    运输工具要严格消毒以后方可使用。
    种猪进场先转入隔离舍饲养2-3个月,由兽医主管亲自临床检查,隔离期间按本场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免疫合格后,方可转入生产区种猪舍。
    二、出场猪管理
    出场猪首先查阅生产记录、日龄、生长发育情况。
    对猪只的免疫情况、疫病发生情况进行临床检查,无任何传染病、寄生虫病症状和伤残情况;运输工具及装载器具经消毒处理,符合动物卫生要求,严格禁止带病猪出场。
    检查、审阅允许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休药期,并将情况填表登记。
    装运时本场财务人员和育肥生产区兽医主管必须亲自到场,仔细检查、过磅收款。
    经当地动物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开据相关证明后,方可出场。
三、疫病控制
  1、根据平顶山市重大疫病控制目标,猪场应制定相应的控制疫病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2、日常健康检查
  (1)对于群饲和舍饲猪,饲养员和兽医每天必须对所有的猪只进行检查。所有疑似发病或受伤猪必须立即接受诊断、治疗。
  (2)对疑似发失传染病的猪只,必须立即隔离,通知动物防疫机构,并将疫病确诊所需样品送往指定实验室进行诊断。
  3、日常清洗和消毒
  房舍、圈舍、设备和器皿必须易于清洗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积聚。粪、尿和饲料残渣必须经常清除,以防异味以及苍蝇和啮齿动物革生。
    4、制定猪常见寄生虫的驱虫方案和驱虫程序,应选用高效、安全、广谱、低残留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对不同猪群实施驱虫灭虫。
    5、严禁出售、加工染疫病死和检疫不合格的猪只及产品。
四、免疫
   1、 根据本市疫病的发生的种类和特点及市、区(县)动物防疫部门制订的免疫程序,结合本场实际情况,确定免疫接种内容、方法和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猪群应作详细记录和标记,并仔细观察免疫反应情况。
   2、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对重点疫病实施强制兔疫,并需接受有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的免疫监测、疫病监测和监督检查。
  3、养猪场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免疫接种结合其他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4、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疫苗应现用现配,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作无害化处理。
 五、疫病监测
 1、 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农业部颁布的《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及每年动物疫病的流行状况制订疫病监测方案,养猪场必须配合进行疫病监测用样品的采集工作。
 2、 养猪场常规监测疾病的种类至少应该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和布鲁氏杆菌病。
  对于上述疾病的检测、应定期进行,怀疑发病时,应尽快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将病料送达指定的兽医疾病诊断中心确诊。
 3、引进的猪只必须来自非疫区,隔离观察45天以上,并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选择所需监测的疫病项目,证实无病后才可混群饲养。
第二节 猪场的消毒制度
一、日常消毒
1、脚踏消毒槽至少深 15 cm,内置 2-3%的碱水,消毒液深度大于3 cm。药液3-4日更换一次,换液时必先将槽池洗净再换装消毒液,雨天或热天时可酌情增加浓度或提早一天换液。进入猪场者脚踏时间至少 15 秒。
    2、车辆入口消毒池池长至少为轮胎周围长的1.5倍,池宽与猪场入口相同,池内药液高度不小于15cm,同时,配置低压消毒器械,对进场车辆喷雾消毒。消毒池内放置3%烧碱或1:300菌毒灭。车身、车轮可使用1:800消毒威喷雾。有重大传染疫情时,严禁车辆进入,不可避免要进入的,可用0.5-1%碱水对车辆全面喷雾。
    3、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在消毒间经紫外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先淋浴、更衣后进入生产区。外来参观者也同样必须按这个程序进行,并提前确定参观路线,参观时绝不随意更改线路。
    4、进入场区的所有物品,要根据物品特点选择使用消毒形式进行消毒处理。如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消毒药液喷雾、浸泡或擦拭等。
    5、猪舍
   (1)空栏时,猪舍清洗干净后以 2-3%碱水浸渍 2 小时以上,先用硬刷刷洗,再用水清冲洗。放干数日后,关闭猪舍门窗,用速灭5号或过氧乙酸熏蒸12小时。最好再用1:300菌毒灭或1:800消毒威喷洒消毒一次。雨季,放干后建议用火焰消毒。
   (2)猪在圈时,清洗后用0.1%过氧乙酸、0.5%强力消毒灵溶液、0.015%百毒杀溶液喷雾或1:1200消毒威药液对猪圈、地面、墙体、门窗以及猪体表喷雾,一般每平方米用配置好的消毒液300-500ml,每周一到两次。
   (3)对产房,先将地面和设施用水冲洗干净,干燥后用速灭5号或福尔马林薰蒸2小时,再用1:300菌毒灭或1:1200消毒威溶液消毒一次,事毕用干净水冲去残药,最后用10%石灰水刷地面和墙壁。
    6、对母猪体表消毒,可以用1:500强效碘或1:1500的速灭5号消毒。进入进入产房前先把猪全身洗刷干净,再用1:500菌敌消毒全身,下腹、会阴部、乳房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抹拭。
    二、疫病发生时紧急消毒
    1、猪舍
空圈后先用3%碱水充分消毒后,放干,再用次氯酸钠 100 倍复式消毒,注意地面、天花板、柱梁、墙窗、沟道均要消毒。对器械、衣物、废弃物,可焚烧的尽可能烧毁,也可用3%碱水浸泡24小时后丢弃。对还能使用的器材,可用湿热灭菌 (煮沸或高压蒸气灭菌)消毒,也可浸于1:200次氯酸钠倍或0.5-1%碱水至少一夜。
    2、运动场、放牧场
每批猪出圈后,每平方地面洒生石灰1kg,一周后洗刷、清理,等疫情稳定后再进猪。
3、堆肥尿沟、尿池
可以洒生石灰或2-3%碱水。粪便可用发酵池法或堆积法进行消毒,或用5%氨水喷洒;污水可用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消毒。
    4、死猪
最好焚烧,否则用深埋。深埋时穴深 1米以上,尸体先浸消毒水 ( 如 3%碱水 ),掩埋时要厚洒生石灰。运尸器材最好焚烧,如还要使用,则可用次氯酸钠 200 倍液浸泡至少12小时。运尸车辆用 0.5-1%碱水喷雾。
第三节 猪场的免疫程序
一、后备猪免疫
后备猪在配种前1个月、经产母猪断奶后要接种如下疫苗。
    (1)猪瘟疫苗,每头4头份。
    (2)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每头1头份。
    (3)猪乙型脑炎疫苗,每头1头份。
    (4)猪细小病毒疫苗,每头1头份(灭活苗可接种两次,间隔15天)。
    (5)猪伪狂犬病疫苗,按说明书使用。
   二、临产猪免疫
    临产母猪在产前15~40天要接种以下疫苗。
    (1)仔猪大肠杆菌四联苗(K88、K99、987P、F41)。
    (2)猪萎缩性鼻炎疫苗,产前35天、15天每头各2毫升。
    (3)猪链球菌疫苗,产前30天、15天每头各1头份。
    (4)猪伪狂犬病疫苗,产前40天每头2毫升。
    (5)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可在每年9月开始接种,翌年3月底结束,也可全年接种)按说明书使用。
三、哺乳猪免疫
(1)猪瘟疫苗,乳前免疫,每头2头份,1小时后吃奶;倍量免疫,20日龄每头4头份。
(2)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断奶前2~3天每头1头份。
(3)仔猪副伤寒疫苗,断奶前2~3天每头1头份。
(4)猪伪狂犬病疫苗,28日龄每头2毫升。
(5)猪萎缩性鼻炎疫苗,5~7日龄、30~35日龄各1次,每头2毫升。
(6)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断奶前5~10天肌注,每头2毫升。
四、育成猪免疫
    育成猪(60~70日龄)可视实际情况接种如下各种疫苗。
 (1)猪瘟疫苗,每头4头份。
 (2)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每头1头份
(3)仔猪副伤寒疫苗,每头1头份。
(4)猪链球菌疫苗,每头1头份。
(5)猪伪狂犬病疫苗,每头2毫升。
第五章 生猪养殖企业(小区)财务标准化管理
一、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为了搞好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应重点抓好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否则将造成核算数据不真实,资金利用效率低,账面失真,提供错误信息,导致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1)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收支活动的依据,是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准则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这些制度一般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用资金、成本和利润管理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务计划、预决算、原始记录,物质出入库手续、计量与验收、财务收支标准与审批、财务检查与分析等。
(2)建立健全必要的原始记录项目。原始记录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表格形式,连续记载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真实情况的最初书面文件,是反映猪场生产经营全面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是其他一切检查、核算、分析判断的基本依据。没有真实完善的原始记录,猪场的财务管理将是混乱和无效的。
猪群存栏占用绝大部分流动资金,由于生产的动态变化,不同阶段的猪群存栏数及总存栏量的变化也是经常的,由此而带来的流动资金占用量的变化是经常的,有时数额是很大的;由于猪群存栏的变化而带来的各项物资,尤其是饲料消耗的变化也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全面的原始记录,就不能定量检查,就不能进行必要的统计核算和经济核算,这对于一个企业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养猪场应根据其自身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管理特点,建立一套既能够全面、真实反映生产经营过程,又简单实用的原始记录表,分发到相应的岗位并按要求及时认真准确地填写。对这些原始记录要定期回收,集中进行检查与核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具体表格应分为三大类。①实物管理表。例如饲料原料出入库及库存管理表、药品出入库及库存管理表、低值易耗物品出入库及库存管理表、猪群存栏变化表、商品猪及其他猪只出栏记录表和固定资产管理表。②收支管理表。将各项收支合理分成必要的科目,分别记录其收支情况,分科目可按成本核算的收支项目设置科目,分别记录其收支情况,分科目可按成本核算的收支项目设置科目。③期末报表。是指依据上两类原始记录整理后得到的、能够反映猪场全面生产经营状况的报表,其用途是对期内生产经营情况做出准确、正确的评价。    在设计其他表格时,要注意结合猪场生产实际,目的和要求明确,重点突出,表格简洁,资料共用,通俗易懂,应避免过于简单和繁琐。
(3)建立健全科学的定额管理。财务上的定额管理是猪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的基本方法。例如,每生产一头商品猪所应占用的猪舍和设备、人工、饲料数量和饲料成本、其他成本,每出栏一头商品猪应得的利润等。这是猪场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没有定额猪场的财务管理就会失去其合理性,使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
(4)切实做好计量工作。计量工作是猪场一项重要而经常的工作。对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和产出进行准确的计量,不仅为生产管理、科学试验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的经常工作。猪场使用或消耗的财产物资、各种消耗性原材料都必须进行实物计量,才能确定其价值,才能够记录。没有完善的评价计量制度就不会有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同时也不会有整理分析结果,这会使财务管理失去其真正的意义。尤其是小型养猪场一般不重视此项工作,这应引起猪场经营者的注意。
      做好计量工作的关键是有专门制度、专人负责、专用工具和专用表格,并经常检查。
二、资金核算 
资金核算是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相关的指标计算衡量固定资金、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同时找出资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固定资金的核算:分为固定资金的利用核算和固定资金的折旧核算。利用计算的主要指标有设备利用率、设备生产率、固定资金产值率和固定资金赢利率。其计算方法如下:
猪舍、设备时间利用率=(每年使用总天数/365)×100%
猪舍生产量(头/平方米)=计算期产品产量/猪舍面积
固定资金产值率=(总产值/固定资产平均原值)×100%
固定资金赢利率=(全年赢利总额/固定资金占用总额)×100%
年基本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更新时残值+更新时清理费用)/使用年限
年大修理折旧=(每次大修理费用预算×使用期大修理次数)/使用年限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计算,也可以采用综合折旧率计算折旧费,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折旧率=(每年提取的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综合折旧率(或某项固定资产折旧率)
(2)流动资金的核算 流动资金的核算反映猪场流动资金的占用和利用效果。主要指标有3个:流动资金周转率、流动资金赢利率和产值资金率。计算方法如下:
流动资金周转率=期内销售总额/期内流动资金占用额(单位:次/期)
式中计算期一般以年计算(360天)。此指标也可以按每次周转所需天数表示,更方便、更直观。
流动资金赢利率=(期内赢利总额/期内平均流动资金占用额)×100%
产值资金率=(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总产值)×100%


猪场建筑物的设计
12th June 2003.
[author: test ]
Designing Swine Buildings Gray Riskowsky 博 士 著 上海奶牛研究所 董德宽 译 美国大豆协会 施学仕 校

在建筑物内实行舍饲猪的主要理由是通过为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来提高生产力和改善其健康和舒适状况;建筑物还可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利于粪便管理和防治鼠、虫害。建筑物是控制诸如太阳辐射、降雨、泥浆、风、温度、相对湿度和污染物这些重要环境因素的第一道设施。
对场地的需求
建筑物需有一定的大小,以给猪群(圈栏空间)、猪的运动区域(通道)、冲洗猪的区域、病猪隔离区域、饲料贮存地和办公地点等提供足够的空间。猪圈的面积过小会导致应激,从而降低动物的生产力,恶化健康和舒适状况。表20.1和表20.2列出推荐的完全舍饲猪舍内每头猪需要的圈栏面积。表20.3列出带室外运动场的开放式猪舍所推荐的猪圈面积和室外场地面积。表20.4列出为减少应激问题而推荐的每个圈中可饲养猪数的最大限量。每间猪舍允许饲养的最大限量猪数为300头,以减少疫病传播之虞。猪舍通道通常宽约0.9米,但用于喂料车的通道宽度可定为1.2米。根据上列表格推荐的母猪产房、保育猪、生长猪和肥育猪建筑物的布局图例示于图20.1。
表20.1全漏缝或部分漏缝地板饲养生长猪所需要的圈栏面积
猪的生长阶段  猪的体重(千克)  地面面积(平方米/头)
培育前期仔猪  5.5~13.5  0.18~0.23
培育期仔猪  13.5~34  0.28~0.37
生长猪  34~68  0.56
育肥猪  68~100  0.74
表20.2  种猪所需的圈栏面积
种猪类型  猪的体重
(千克)  实体地面总面积
(平方米/头)  全漏缝或部分漏缝地板面积
(平方米/头)
繁殖后备母猪  115~135  3.7  2.2
繁殖母猪  135~225  4.5  2.8
公猪  135~225  5.6  3.7
怀孕新母猪  115~135  1.9  1.3
怀孕母猪  135~225  2.2  1.5
表20.3  带运动场的开放式猪舍所需的猪舍及运动场面积
猪的种类  猪的体重
(千克)  猪舍面积
(平方米/头)  运动场面积
(平方米/头)
培育期仔猪  13.5~34  0.28~0.37  0.56~0.74
生长、肥育猪  34~100  0.46~0.56  1.1~1.4
怀孕母猪  148  0.74  1.3
公猪  182  3.7  3.7
配种母猪  148  1.5  2.6
表20.4  每圈养猪数的最大限量
培育前期仔猪  10~16
培育期仔猪  16~20
生长猪  20~25
肥育猪  20~25
种母猪  6
怀孕母猪  6~12
公猪  1
在一个系统生产的猪场里,所有的建筑物都需要按一定的规格营造,为的是每幢建筑物容纳家畜的能力都与整个猪生产系统的家畜容量匹配,否则猪场内就会有某些建筑物的尺码太大,而另一些建筑物则偏小。精确地决定每幢建筑物容纳的动物数量需要对猪由小到大辗转各级猪舍的过程作非常详尽的分析,并准确地估计猪的受胎率、出生率、生长率、死亡率及测定诸如清洗等管理操作所耗费的时间。猪场每座建筑物在动工之前应对其容量精确的大小作出详细的设计规划。然而,由表20.5能够粗略地估测各猪舍的动物容量。
表20.5列出的每月分娩计划,每期每10头分娩母猪需要一间有10个产仔栏的产房。按每周的产仔计划,可能至少需要4间(总共40个产栏)这样的产房。有5 间(每个产房10个产栏)可能更好,以便在每两批分娩期间有一星期的清洗消毒期。“乘数”可以用来乘以这些数值以确定每间产房所需的产栏数量。
表20.5猪舍容纳动物数的估算表
每期每10头产仔母猪所需的动物容量
这些数值应用的“乘数”
分娩
计划  怀孕母猪
容量  公猪
容量  培育猪
容量  生长猪
容量  育肥猪
容量  每年
每月  48  6  160  160  160  960
每周  168  7  640  640  640  4160
〔注〕本表设受胎率为80%;每窝育成出售8头猪;猪出售时平均为26周龄;管理方式为“全进全出”。猪在培育、生长和育肥猪舍内各待8周左右。因为采取“全进全出”管理,即使猪生长缓慢,也不能将它们留下;因此,某些猪从一间猪舍内迁出时,全群同时迁出。
“乘数”是将每期实际的产仔母猪数除以10得出。例如,若按每周产仔计,每星期实际产仔母猪为12头,并非表20.5中的基数10头,因此,乘数为12/10=1.2。为了估计猪场内其它建筑物的动物容量,表列出的数值均应乘以倍数1.2:妊娠母猪的容量=1.2×168=202;公猪的容量=1.2×7=9;培育猪的容量=1.2×640=768;生长猪的容量=1.2×640=768;肥育猪的容量=1.2×640=768;每年出栏猪数=1.2×4160=4992。本例的设施可能需要一幢至少有4间、每间应有1.2×10=12个产栏的产仔舍。更佳的设计应为一幢5间产房的产仔舍,每间有12个产栏,这样在两批产仔间有一周的清洗消毒时间以减少猪病问题。按照表20.4所列,保育舍内每两窝仔猪并一栏(2×8=16头),而生长肥育舍内可3窝猪并一栏。若遵循图20.1的推荐,每个宽1.83米×长3.20米的圈内能放16头猪,则每周每断奶96头仔猪就需6个圈。6个保育猪圈需要一间宽7.31米×长5.49米的猪舍。每个面积为宽2.44米×长7.62米的生长猪圈或肥育猪圈能放3窝猪(3×8=24头),则每间猪舍需有4个圈。这4个圈需有一间宽8.53×长4.88米的猪舍。
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不同年龄的猪群并不放在同一间猪舍里。因此,同窝内所有的猪都养在一起;同样地,它们被一起转移至保育猪舍、生长猪舍和育肥猪舍。结果,为了将所有的不同年龄组的猪分隔开,总共需要保育猪舍、生长猪舍和育肥猪舍各8间。
配置猪场内各建筑物时,须考虑猪舍间猪群搬迁的便利性。母猪的周转是从配种怀孕猪舍迁到产仔舍,然后返回配种舍。仔猪则从产房转到培育舍,再到生长舍、肥育舍,最后被出售。建筑物和各间猪舍的布置即需符合这种动迁流。产仔猪舍通常置于配种妊娠猪舍与保育猪舍之间,以有利于母猪和仔猪分别向两个方向迁移。
每个圈总应提供至少两个饮水器,以防止某头猪独霸一个饮水器。对于体重达34千克的仔猪, 每个圈应安装足够的饮水器,应使每个饮水器负担的猪不超过10头。对于体重34~100千克的,每个饮水器负担的猪不超过15头。为减少采食时的竞争应激,每个圈应配置的饲喂器(槽位),数量请参见表20.6。
表20.6  每个圈推荐的饲喂器槽位数量
  自动饲喂器每头母猪的槽位宽度0.3米
 群饲时每头猪的槽位宽度0.6米
培育前期仔猪(5.5~13.5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2头猪
培育期仔猪(13.5~23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3头猪
培育期猪(23~34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4头猪
生长、育肥猪(34~100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4~5头猪
环境控制
人们根据养猪的需求和本地的气候来设计不同环境控制水平的猪舍。各生长阶段的猪,为获得最佳的生产力,需要不同的环境;因此,每幢猪舍,都需要专门设计,以适合其所养猪的类型。越年幼、越小的猪对环境越敏感;在提供更精细环境控制的、高度绝热并实施机械通风的猪舍里的生产成绩最好。较大的、成熟的猪养在未绝热的、较敞开的自然通风的几乎无气温控制的猪舍里常常也能获得优良的生产成绩。炎热气候中的种猪群是个例外,尤其是种公猪,热应激会大大降低其受精率,对它们往往要用降温系统。中等大小的猪群常饲养于良好隔热、自然通风的猪舍里,在这里对气流稍加控制,从而使气温也稍受调控。由猪舍提供的环境控制越精细,则购置设备及维持其运转就越费钱。当地当时的气候对控制环境到何等程度有重要的影响;越是严酷的气候,与温和的气候比较,就越需要环境控制。
生长猪、肥育猪、母猪和公猪在气温16~20℃左右表现的生产性能最佳。保育前期仔猪(3周龄)在断奶后常圈养于约30℃温度中数天。保育仔猪(约5周龄)养在约26℃温度中较好;然后的数周内保育温度应逐渐降低,直至8周龄时降至约21℃为止。如用褥草,舍内温度可降至约5℃。流经猪体的风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控制参数。小猪应该置于风速很低的环境中,尤其是当气温较低时。较大的猪在温热天气里需要一定的风速流经身体以散体热。猪越大和/或天气越热,需要的风速越大。大猪在热天需要高达每秒1米的风速。为提供约40~70%的相对湿度,还应调整通风率。相对湿度较高会促使病原体的生长,并引起建筑物表面的冷凝作用。相对湿度高对炎热气候中的猪特别危险。相对湿度低于40%,则空气中的灰尘量容易增多。
隔热
控制猪周围环境的首要手段之一是在猪舍的屋顶、天花板、墙壁及地基装置隔热层。在想要控制温度的地方,诸如寒冷气候中饲养小猪和中猪的猪舍,总是需要隔热的。隔热可将猪体散发的热量留在猪舍内,有助于增温。隔热对饲养成年猪的猪舍也是有帮助的,因为它减少辐射热对猪的负担,并减少水汽冷凝在猪舍的内表面上。从屋顶或天花板投射到猪体的辐射热是个重点问题,特别是在炎热的烈日当空的天气。当太阳照射到屋顶表面时,可使屋顶表面温度达到65℃之高。这种热量传到屋顶内面,然后直接辐射到猪的身上。如在屋顶下面安装隔热层,就能大大减少抵达猪体的热量。假如猪舍有天花板,则屋顶将热量辐射到天花板,天花板还会将热辐射到猪体;除非天花板是绝热的。
表20.7列出推荐的不同猪舍类型和不同气候的绝热水平。除了屋顶、天花板和墙壁的隔热之外,猪舍周围的地基设置隔热层也是有帮助的。对隔热来说,这是个重要的区域,因为猪就生活在这个区域而混凝土或砖块地基的隔热性能很差。在紧靠地基外侧地面下约60厘米处设置防水泡沫绝缘体(厚约5厘米)有助于使猪的睡眠区域保持一定的温度。在猪睡眠的区域上方约1~2米处安置一套保温器,使得猪在寒冷的气候中更为舒适;这样可减少贼风及减少冰冷建筑物表面辐射给猪体的寒气。
表20.7  推荐的猪舍绝热水平(绝热值为所示建筑物部位的传热系数)。单位:W/(m2-°K)
气候  无温度控制的
完全敞开的猪舍  带温度控制的
自然通风的猪舍  机械通风的猪舍
冷  屋顶=0.91  屋顶=0.23  天花板=0.17
  墙=0.48  墙=0.29
温和  屋顶=0.91  屋顶=0.33  天花板=0.23
  墙=0.91  墙=0.40
热  屋顶=0.91  屋顶=0.40  天花板=0.26
  墙=0.91  墙=0.40
通风
所有的猪舍都需要不断地通风,以移除热量、水汽、灰尘、气体及病原体;在寒冷的气候中亦然。欲达到良好的通风设计,需考虑两个重要的因素:(1)通过猪舍的恰如其分的气流(通风)速率;(2)均匀地散布清新空气到猪舍的所有区域,并使新鲜空气与室内原有空气充分地混合。通风率必须足以移除热量、水汽和污染物,而又不至于使室内气温降幅过大。换气率取决于舍养猪的种类、大小和数量,以及外界气温。
换气靠两种方式实现,一为自然换气(风及温差气流),二为机械换气(电风扇)。自然换气的猪舍,建造和运作的价格较底廉,但不能精确地控制猪的环境。自然换气的猪舍对进出建筑物的气流率控制较少;与机械换气的房舍相比,建筑物的绝热性也可少讲究些。其结果,温度和气流速率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剧烈变化,这样,对幼年娇弱的猪是有害的。机械换气的猪舍具有精细的气流控制,良好的隔热性,并往往拥有加热和/或降温系统,因此能够提供均匀和精确的环境条件。当然,机械换气的猪舍建造和运作时费用多一些。所以,机械换气的建筑物仅用于产仔猪舍和培育仔猪舍内幼年娇弱的猪;有时也用于炎热气候中的配种猪。带有若干可调节通风孔门、它们启或闭可调控气流的、绝热良好的自然换气猪舍被典型地应用于生长猪和育肥猪,特别在严酷的气候中。隔热性很差的或根本无隔热的敞开的自然通风的猪舍可用于配种猪群。
自然通风的设计
自然通风猪舍主要依赖于穿越建筑物的气流,即风,所以猪舍设计和安置必须考虑充分利用自然风,尤其是在炎热的气候里。猪舍要安置在开阔的高处,远离任何可能挡风的高大障碍物。建筑物、墙及树木等障碍物会大大地减少气流,直接影响到障碍物下风处距离相当于障碍物高度2~3倍远的地方,在距离相当于障碍物高度的地方风速降低达10倍。例如,一道高3米的无缝隙的栅栏将影响远离至少6~9米的猪舍之自然通风,甚至会影响远离30米的猪舍。在经济上可行的前提下,应把猪舍设置得尽量隔开些,猪舍之间的距离较大既可改善自然通风,并可减少不同猪舍之间疾病传播的机会。应将猪舍的方向定为:使其长轴与当地的主风向相垂直。为增加炎热天气时穿越猪舍的气流,这一点尤其重要。自然通风的猪舍宽度应不超过15米。如果猪舍太宽,处于下风侧的猪群就会比上风侧的猪接受更多的热量、水汽和污染物。
通风口的设计至关重要。通风口的大小务必合适,以给猪群提供适量的空气;并且必须安置在正确的位置,以便进入的新鲜空气均匀散布,并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对于寒冷天气的通风,最好沿着屋顶脊部和屋檐两侧连续设置较小的换气孔。吹经屋脊的风将猪舍内高处的空气抽出,而猪舍高处聚集了舍内温暖和潮湿的空气。接着新鲜空气就沿着屋檐两侧的孔道被吸入猪舍;屋檐两侧的孔道应该开得高些,以令进入舍内的冷空气与舍内温暖的空气混合之后再沉流到猪体。如果猪舍有隔热良好的天花板,则可不开屋脊换气孔,整个冷天的换气就只得靠屋檐侧开的孔列来实现。
对于温暖和炎热天气的换气,则由沿着两边墙壁连续开的风槽来实现。在炎热的天气里,沿着端墙开孔也很有用。应用表20.8可设定换气孔的尺寸。屋脊和屋檐侧开孔通常没有门或其它可调节其大小的关闭物。但若年幼的小猪舍养于自然换气的猪舍内在冷天可能需要某些类型的关闭物,以减少寒冷且风大的日子里穿越猪舍的气流。切勿完全关闭所有的换气孔,即使在寒风凛冽的日子里;因为要移除热量、潮气和污染物,一定程度的换气总归是需要的。边墙的大开孔应该有门或幕帘,以便对开孔进行调节或关闭,请参见图20.2。在温暖的气候里舍养成年大猪是这种情况的唯一例外。这些换气孔随着外界温度和风势的变化需要经常地调节。已有自动窗控制系统,可使调节更为精确。
表20.8  自然通风猪舍的最小通风开口
猪舍宽度(米)  屋脊开孔(厘米)  屋檐侧开孔(厘米)  边墙开孔(厘米)  边墙高度(米)
6  10~15  6  76  2.5
7  13~15  7  92  2.5
9  15  8  108  2.5
10  18  9  122  2.5
12  20  10  150  2.75
13  22  11  154  2.75
14  23  12  180  3
15  25  13  185  3
为了把新鲜的空气均匀地散布到所有的猪身上,进风口应尽可能做成连续的。像窗户之类的间断开孔,相隔较远地排列,靠近窗孔的区域会换气过度,而两窗之间的区域则通风不足。如应用窗户,所有的细纱窗都应撤除;因为细纱窗可使气流减少达50%。纱窗对猪舍控制苍蝇侵袭没有多大裨益,反倒会使猪舍过热。大网眼(1.5~2厘米方孔)纱窗常被用来防止鸟类的入侵,鸟类可能携带病原体;而且这样的大网眼纱窗不会阻档气流太多。绞链式翻窗必须能够对着猪舍的墙壁转向180度。如果只能转向90度,则它们会在相对于猪舍的某个角度阻挡风的进入。最好有围绕换气孔的光滑的圆形边缘的窗缘。可转到相反方向的窗缘(半径至少5厘米)比直角窗缘可增加穿过换气孔的气流达35%。
为了在热天让畅通的风吹遍猪身,务必限制猪舍内的各种障碍物。温暖天气时从一侧边墙开孔流入的通风气流穿越猪舍的宽度直达对侧主墙的开孔。任何沿着猪舍长轴走向的实体圈壁或大型饲槽,都会减少靠近猪体的地面区域之气流量。要有直立的钢管制成与猪舍长轴平行走向的开放式的圈栏,以让气流轻易地穿越右猪圈。与猪舍宽度平行走向的圈栏可以是无缝隙的,除非使用管道式通风降温装置。
机械通风的设计
机械换气系统需要适当地选择风扇,以提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通风率;适当地选择进风口,以令进入的新鲜空气均匀地散布和混合。通风率必须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动。外界气温低时,风扇或风扇组应该如表20.9所示,实施最低的通风率,以移除舍内的湿气和污染物,但不至于丧失大量的热量。随着外界气温逐渐上升,需要较多的换气以使猪舍凉爽,因此应开启较多的风扇组,逐渐地将换气率从最小增至最大。通常选用1台或2台较小的风扇实施最小的换气率,全年连续运转。另需2台或更多台的温度调控电扇,其启闭由恒温自动控制装置来控制。当舍温超过所需舍温约2℃时,第一台温度调控风扇即行启动,所有其余的风扇随着舍温每升高约2℃逐一被开启。当猪舍内所有的风扇运转时,其总气流应该符合或超过表20.9所列的最大通风率。恒温自控启闭装置应放在接近猪舍中部高于地面约1.5-2米处;这样,它们就能测得具有代表性舍内温度。不要把恒温自控启闭装置放在墙上或天花板上。因为墙面或天花板表面的温度有别于猪舍内的气温。所有的风扇和控制器都需要精心设计,以对付猪舍内恶劣且具腐蚀性的环境。对于用于贮粪区排气的风扇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风扇的功能和能量转化效率可能变幅颇大,甚至是同样大小的风扇。我们宁可使用被某单位试用过的风扇,不要单凭制造商的担保,仅按其说明书的指示来操作而使用其风扇。
表20.9  机械通风系统的通风率
猪的类型  猪的体重(千克)  最小换气率,(立方米/小时、头)  最大换气率(立方米/小时、头)
带仔母猪  180  34  850
培育前期仔猪  5.5~13.5  3.5  43
培育期仔猪  13.5~34  5  60
生长猪  34~68  12  130
育肥猪  68~100  17  205
怀孕母猪  145  20  255
公猪及配种母猪  180  24  510
* 对于母猪和公猪,应有较高的通风率上限,以便让这些成年猪在热天降温。对于成年母猪和公猪,若除了换气系统之外,还提供了良好的降温系统,则表列的最大换气率可降低至如下数值:如果猪舍内安装了合理设计的空气循环风扇系统或蒸发降温系统,其最大换气率可降低至40%;对于带机械空调空气的局部降温系统,其最大换气率可降低至50%。
现有的用于猪舍的进风槽在市场上有多种类型,选择一种优良的进风系统是很不容易的。进风装置务必能将新鲜的空气分配到整幢猪舍,使得每头猪都能获得等量的清新空气。它们也必须使进入的空气先与舍内的空气充分混合,然后才抵达地板上的猪体,以减少寒冷天气时凉气直袭猪群。进气口还必须是可调节的,如此就能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需改变通风率时可控制不同的气流速率。气流速率从最小至最大可提高10~20倍。一种常用的进气孔是沿着猪舍两边侧墙天花板上的连续式进风槽,在风槽的上方有可调挡板,如图20.3。进风槽通常安置在猪舍的两侧,这样可均匀地将空气分布到整个猪舍。调节进风槽挡风板使得进入的空气沿着天花板以高速(3~5米/秒)产生许多乱流,并与温暖的舍内空气相混,然后再沉降到猪在地面居住的区域。这些挡风板必须很易调节,以便进气孔的开张程度能随换气率的变化而调节。每次通风速率改变时调节进风槽是很重要的。否则,从进风槽出来的气流速度不正确,从而导致空气混合不良和/或直吹猪身。挡风板必需是隔热的,以减少水汽凝结在挡风板上,此处为外界冷空气与舍内暖湿空气的交会点。不要把灯、进料器、管道或其它天花板上的障碍物置于进气孔的前方,因为这些障碍物会将冷空气直接偏转吹向猪体,使猪受冷。任何天花板上的阻挡物应该放在离进气孔至少2米远处。
另一类常用的进风孔是一系列断续的箱式进气口,均匀地安置在天花板区域的周围。这些箱式进风口让空气从猪舍的顶室进入舍内,并沿着天花板使空气分布至四面八方。许多这类进气箱装有有挡板,挡板上挂有起平衡作用的重物,从而挡板能随着换气率的变化自动调节开口的大小。箱式进气口的主要缺点是顶室的空气被屋顶上的太阳照热。还有一类进气口是带孔眼的薄壁塑料管道,空气沿猪舍的长度轴降下。管道内有一风扇,将进入的新鲜空气与大量舍内空气相混,然后再吹入管子去分布。这些管子是非绝热的,这样,进来的冷空气就需与部分舍内空气充分混合,以增高气温和减少水汽冷凝。
加热与降温系统
加热系统通常提供给较小的猪,特别是在寒冷气候里。较大的猪需要降温系统,即使是在暖和的气候中。给猪加热和降温的第一步是提供隔热良好的猪舍和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加热及降温系统可以是整舍式,也可以是局部式。全舍系统依靠房式加热器或湿帘降温系统控制整个舍内的温度。局部系统包括箱式或辐射加热器,它们只控制猪周围的环境而不是整幢猪舍,因而显得更加有效。对较大的猪可能只需要取暖器、垫草和/或舍式加热器就行了;而小猪最好是其全身表面(背部和腹部)都被加热。地板加热或垫草,从上投下的辐射热和小室圈栏等都能给小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使猪降温的首要步骤之一是通过合理设计的通风系统,可能是空气循环风扇,为猪提供流经其身体的足够的空气流速。空气循环扇可以悬吊在天花板上,把风水平方向横吹到猪身上;它们也可以是天花板上的桨片状风扇,把空气向下吹到猪体。水平状风扇可使猪舍的空气流动循环。这些风扇之间所留的间隔应为风扇直径的25倍左右,直径约1.25米的天花板浆片状风扇能够增加风扇周围半经约4米处的气流周转率,因此,全方位上能波及约8米的区域。当应用空气循环扇时,应尽可能地减少气流吹向猪体的各种挡风物。
纵向通风降温系统
纵向式通风是一类并非全年运行换气的降温系统。装有纵向降温系统的猪舍还需把换气系统与寒冷天气时猪舍内的换气区分开。在同一座猪舍里往往是自然换气系统与纵向降温系统联合应用。某幢猪舍在一年的冷季和温和季节用自然换气;当天气趋热时,即关闭自然换气的开口,令纵向降温系统运转,以提供流经猪体的高速气流使之凉爽。
运用纵向降温系统,即在猪舍的一端装有几台大型风扇,而在猪舍的另一端设置几个大开口。空气以高速沿猪舍的长轴流动,犹如气流穿越隧道一样。当这种气流穿越猪舍长轴时,它带走了热量、湿气和污染物;因此最靠近排风扇的猪比靠近进风孔一端的猪要经受较高的温度相对高的湿度和较严重的污染。如果某猪舍太长和/或没有足够量的空气吹遍猪舍,那末,上述三种状况就会发展到不可忍受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纵向降温系统不能用于冷天猪舍换气的原因。在暖和(或)寒冷的天气里所用的气流比热天要少得多,因此就没有足够的气流穿越猪舍来控制靠近风扇端的温度、湿度和污染水平。纵向降温系统的气流速率在夜间或较凉天气时不应降至最大速率的50%以下;当外界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用另一类换气系统了。纵向降温系统对无分隔间的长猪舍最适用,因此对全进全出管理系统不能用。全进全出管理系统需将猪舍分隔成若干小室,以减少猪群间的疾病传染。纵向降温实际上会增加病原体的传播机会,因为它通过气流将病原体遍布到整幢猪舍。
选择用于纵向降温系统的风扇,要使吹到猪身上的风速约为每秒1米。家禽的纵向降温系统常提供比推荐给猪的高3倍的风速;但研究证明,猪对高于1米/秒的风速并未获得多少额外好处。在地面水平靠近猪体的风速由于磨擦而降低,所以流经猪身的风速比整个猪舍横截面的平均风速要慢些。平均风速至少要提高10%,如此,靠近猪体的气流速率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此外,沿着猪舍长轴的任何漏洞(墙帘、窗户)都会降低猪舍进气孔一端的进风速率。猪舍末端接近排风扇处的风速会提高,因为更多的空气穿越漏洞进入猪舍。对于还有自然换气系统的猪舍来说,通风孔应尽可能地密闭,以减少空气渗漏。为了补偿空气渗漏,可能不得不增加风扇的功率。许多隧道降温系统将风扇尺寸加大,以使猪舍横截面的平均计算风速达每秒1.5米,以弥补磨擦和渗漏。
建议换气率为每分钟1~1.25个猪舍容积的空气量;即使在较寒冷的天气里,决不应该把这空气交换率降至50%以下。进气口要建得足够大,以限制通过进气口的风速为2.5~3米/秒,以避免压缩气流。为了减少温度、湿度及污染物的升高,要使气流被运送的距离不超过150米,最好是纵向降温猪舍的长度不超过150米。在较长的猪舍里实施较高的空气交换率有助于减少温度、湿度和污染物的升高。气流通道要尽可能地建造得平直,以避免产生对猪有害的空气呆滞死角,最好把进风口开口和风扇安置在猪舍的端墙,而不要安置在边墙。从边墙进入的空气都会转向猪舍的长轴向。因而就增加了呆滞区域。将风扇安置在边墙也阻碍连续的自然换气开口。
实体隔栏和大型饲槽会大大降低纵向降温系统的有效性。任何横断猪舍宽度的隔栏均应用栅栏制作,而不要用实体混凝土隔墙。饲槽应使其长轴与猪舍的长轴平行。纵向降温系统如能与滴水或喷淋降温系统联合应用,则效果更好;因为高速气流大幅度提高猪皮肤水分的蒸发率。
喷淋/滴水降温系统
当气温开始趋热,猪就必须加强蒸发途经以散发其体热。猪不象人那样会大量出汗,因此必须依赖喘气或设法用外界的水分将皮肤弄湿来散热。在自然界里,猪感到热的时候就会找水或到泥桨潭去纳凉。当猪不得已用喘气来散热时,它们食入的饲料能量就要增加15%以支持喘气过程,所以这种散热方式是非常不经济的。因而,当猪群被圈养于猪舍中时,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把它们的皮肤弄湿。喷水系统是把猪皮肤弄湿的最佳方法之一。下述方法是非常有用的,即当猪被喷淋时,已有高速气流吹经其身,因为这样可提高水分的蒸发速度,并直接使猪散热。诚然,在猪圈中喷水时,总要考虑多余的水如何排出圈外的问题,尽管避免产生不卫生状况。
喷水器的喷嘴需要产生较大的水滴,这样水才能透入猪毛渗到猪的皮肤上。喷雾器对猪没有多大作用,它们有助于降低气温,但不能像喷水器那样直接使猪散热。间歇开与关的喷水器系统效果最令人满意,也就是让喷水器开启仅约2~3分钟,接着关闭半小时,任水蒸发。许多养猪场主用温度自控喷淋器系统。无论何时当生长肥育猪舍的气温到30℃时,或配种舍气温达到24℃时,温度自控仪就会启动喷淋系统。定时器则操纵喷淋系统每隔半小时开启2~3分钟。每个猪圈用一个喷淋器,置于离地面上方约1.75米处。位置应放在能使多余的水容易排走的地方,如漏缝地板上面。对于每圈养10头猪的圈要用一个每分钟喷水1.7升的喷嘴,每圈20头猪,用每分钟喷水3.4升的喷嘴,每圈30头,则用5.1升的喷嘴。
应用滴水系统可以弄湿禁锢于圈栏中的母猪或公猪的皮肤。供水管道铺设于圈栏顶部,其开口位于离圈栏的前缘后退约50厘米处的圈中央上方。这样能让水滴到每头猪的颈部。颈部有大量的热血流过,颈部是猪降温的非常有效的部位。水滴必须要大,滴水速度应该是以保持猪的颈部湿润,却又不至于使过量的水流淌到地板上,至关重要的是多余的水尽快自圈中排出,尤其是带仔的母猪圈。长期潮湿的地板会导致疾病蔓延或使十分幼小的仔猪寒颤。

图20.1 猪舍建筑设计图举例
 
设计图取自《猪舍及养猪手册》
 
 
图20.3 机械通风猪舍的带可调节挡板的连续式漏缝进风槽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建筑规模和对建筑设施的技术要求,确定了猪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中、小型集约化自繁自养的综合性商品肉猪生产场。其他种类的养猪场建设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82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
GB/T17824 2—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经济技术指标
GB/T17824 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
GB/T17824 4—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与及环境管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集约化养猪场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实行高密度、高效率、连续均衡生产的专业化养猪场。
3 2 自繁自养的商品猪场种公猪及后备公猪从种猪场引进,后备母猪可从本场所产仔猪中选留培育,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商品育肥猪。
4 建设规模
4 1 集约化养猪场的建设规模以该场年出栏商品猪头数表示。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饲养量按 GB/T17824 2执行。
4 2 养猪场的建设项目按功能分为:
a)生产建筑:配种猪舍(含种公猪),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和装卸猪斜台;
b)辅助生产建筑:更衣、淋浴消毒室,兽医、化验室(含病猪隔离间),饲料加工间,变配电室,水泵房,锅炉房,仓库,维修间,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及焚烧炉;
c)生活管理建筑:办公室,生活用房,门卫值班室,场区厕所,围墙大门等。
4 3 养猪场的生产建筑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需0.8-1.0平方米计算。
4 4 养猪场的辅助生产及生活管理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的规定。
生活用房按劳动定员人数每人4平方米计。
5 场址选择
5 1 根据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便于排污的地方建场。
5 2 在城镇周围建场时,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5 3 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5 4 场址应选择在位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以防止因猪场气味的扩散,废水排放和粪肥堆置而污染周围环境。
5 5 养猪场总占地面积参数应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不超过2.5-4.0平方米计算。
6 总体布局
6 1 猪场生产区按夏季主导风向布置在生活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焚烧炉按夏季主导风向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各区之间用绿化带或围墙隔离。
6 2 养猪场生产区四周设围墙,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人员更衣消毒室,车辆消毒通道和装卸猪斜台。
6 3 猪舍朝向一般为南北向方位、南北向偏东或偏西不超过 30 ,保持猪舍纵向轴线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呈 30-60 角。
6 4 猪舍间距一般为7-9m,猪舍排列顺序依次为配种猪舍、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和育肥猪舍。
6 5 场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开,利用绿化带隔离,互不交叉。
7 猪舍建筑
7 1 猪舍建筑形式可选用开敞式或有窗式两种。开敞式自然通风猪舍的跨度不应大于15m。
7 2 猪舍的饲养密度用每头猪占猪栏面积表示,各类猪群饲养密度均不应超出表 2的规定。
7 3 猪舍的栏面积利用系数用猪栏总面积与猪舍总面积之比表示,各类猪舍的栏面积利用系数应不低于下列参数:配种、妊娠猪舍,65%;分娩哺乳猪舍,50%;培育猪舍,70%;育成、育肥猪舍,75%。
7 4 猪舍围护结构应能防止雨雪侵入,保温隔热,能避免内表面凝结水气,猪舍内表面应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7 5 猪舍屋面必须设隔热保温层,猪舍屋面的传热系统 k应不小于 0.23W/(平方米?K)。
7 6 各类猪舍内小气候环境按 GB/T17824 4执行。
7 7 猪场防火等级按我国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级三级设计。
8 饲养设施
8 1 饲养管理设备的选型配套应符合 GB/T17824 3的要求。
8 2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最大限度降低人为传染的危险,应尽量选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饲喂设备。
8 3 任何种类的猪舍,都必须设有通风换气设备。
9 劳动定员
9 1 养猪场的劳动定员按每人每年平均可生产商品猪头数确定:小型猪场为 225-250头 /(人?年);中型猪场为 275-300头 /(人?年)。其中饲养员应不少于全场定员总数的 70%。
9 2 养猪场一般可按年每出栏2500头商品猪配备一辆机动装载车计算全场需配备机动车的数量。
10 公用工程
10 1 养猪场可选用水塔、蓄水池或压力罐给自来水管网供水,保证供水压力为 1.5-2.0kg/cm2。
10 2 养猪场平均日供水量按表3给出的参数估算。
10 3 场区内的生产和生活污水采用暗沟排放,雨雪等自然降水采用明沟排放。
10 4 养猪场粪尿排泄量计算按日饲养的繁殖母猪总头数乘以48kg/(头?日),即为全场平均日排泄量的估算值;计算每栋猪舍平均日排泄量按该舍养猪总活重乘以 0.065kg/日估算。
10 5 养猪场电力负荷等级为民用建筑供电等级三级。电力负荷计算采用需用系数法,需用系数为 0.4-0.75,功率因数为 0.75- 0.9。
11 防疫设施
猪场防疫设施按 GB/T17823执行。
12 环境保护
猪场环境应符合 GB/T17824 4的要求。
猪场建筑物的设计
12th June 2003.
[author: test ]
Designing Swine Buildings Gray Riskowsky 博 士 著 上海奶牛研究所 董德宽 译 美国大豆协会 施学仕 校

在建筑物内实行舍饲猪的主要理由是通过为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来提高生产力和改善其健康和舒适状况;建筑物还可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利于粪便管理和防治鼠、虫害。建筑物是控制诸如太阳辐射、降雨、泥浆、风、温度、相对湿度和污染物这些重要环境因素的第一道设施。
对场地的需求
建筑物需有一定的大小,以给猪群(圈栏空间)、猪的运动区域(通道)、冲洗猪的区域、病猪隔离区域、饲料贮存地和办公地点等提供足够的空间。猪圈的面积过小会导致应激,从而降低动物的生产力,恶化健康和舒适状况。表20.1和表20.2列出推荐的完全舍饲猪舍内每头猪需要的圈栏面积。表20.3列出带室外运动场的开放式猪舍所推荐的猪圈面积和室外场地面积。表20.4列出为减少应激问题而推荐的每个圈中可饲养猪数的最大限量。每间猪舍允许饲养的最大限量猪数为300头,以减少疫病传播之虞。猪舍通道通常宽约0.9米,但用于喂料车的通道宽度可定为1.2米。根据上列表格推荐的母猪产房、保育猪、生长猪和肥育猪建筑物的布局图例示于图20.1。
表20.1全漏缝或部分漏缝地板饲养生长猪所需要的圈栏面积
猪的生长阶段  猪的体重(千克)  地面面积(平方米/头)
培育前期仔猪  5.5~13.5  0.18~0.23
培育期仔猪  13.5~34  0.28~0.37
生长猪  34~68  0.56
育肥猪  68~100  0.74
表20.2  种猪所需的圈栏面积
种猪类型  猪的体重
(千克)  实体地面总面积
(平方米/头)  全漏缝或部分漏缝地板面积
(平方米/头)
繁殖后备母猪  115~135  3.7  2.2
繁殖母猪  135~225  4.5  2.8
公猪  135~225  5.6  3.7
怀孕新母猪  115~135  1.9  1.3
怀孕母猪  135~225  2.2  1.5
表20.3  带运动场的开放式猪舍所需的猪舍及运动场面积
猪的种类  猪的体重
(千克)  猪舍面积
(平方米/头)  运动场面积
(平方米/头)
培育期仔猪  13.5~34  0.28~0.37  0.56~0.74
生长、肥育猪  34~100  0.46~0.56  1.1~1.4
怀孕母猪  148  0.74  1.3
公猪  182  3.7  3.7
配种母猪  148  1.5  2.6
表20.4  每圈养猪数的最大限量
培育前期仔猪  10~16
培育期仔猪  16~20
生长猪  20~25
肥育猪  20~25
种母猪  6
怀孕母猪  6~12
公猪  1
在一个系统生产的猪场里,所有的建筑物都需要按一定的规格营造,为的是每幢建筑物容纳家畜的能力都与整个猪生产系统的家畜容量匹配,否则猪场内就会有某些建筑物的尺码太大,而另一些建筑物则偏小。精确地决定每幢建筑物容纳的动物数量需要对猪由小到大辗转各级猪舍的过程作非常详尽的分析,并准确地估计猪的受胎率、出生率、生长率、死亡率及测定诸如清洗等管理操作所耗费的时间。猪场每座建筑物在动工之前应对其容量精确的大小作出详细的设计规划。然而,由表20.5能够粗略地估测各猪舍的动物容量。
表20.5列出的每月分娩计划,每期每10头分娩母猪需要一间有10个产仔栏的产房。按每周的产仔计划,可能至少需要4间(总共40个产栏)这样的产房。有5 间(每个产房10个产栏)可能更好,以便在每两批分娩期间有一星期的清洗消毒期。“乘数”可以用来乘以这些数值以确定每间产房所需的产栏数量。
表20.5猪舍容纳动物数的估算表
每期每10头产仔母猪所需的动物容量
这些数值应用的“乘数”
分娩
计划  怀孕母猪
容量  公猪
容量  培育猪
容量  生长猪
容量  育肥猪
容量  每年
每月  48  6  160  160  160  960
每周  168  7  640  640  640  4160
〔注〕本表设受胎率为80%;每窝育成出售8头猪;猪出售时平均为26周龄;管理方式为“全进全出”。猪在培育、生长和育肥猪舍内各待8周左右。因为采取“全进全出”管理,即使猪生长缓慢,也不能将它们留下;因此,某些猪从一间猪舍内迁出时,全群同时迁出。
“乘数”是将每期实际的产仔母猪数除以10得出。例如,若按每周产仔计,每星期实际产仔母猪为12头,并非表20.5中的基数10头,因此,乘数为12/10=1.2。为了估计猪场内其它建筑物的动物容量,表列出的数值均应乘以倍数1.2:妊娠母猪的容量=1.2×168=202;公猪的容量=1.2×7=9;培育猪的容量=1.2×640=768;生长猪的容量=1.2×640=768;肥育猪的容量=1.2×640=768;每年出栏猪数=1.2×4160=4992。本例的设施可能需要一幢至少有4间、每间应有1.2×10=12个产栏的产仔舍。更佳的设计应为一幢5间产房的产仔舍,每间有12个产栏,这样在两批产仔间有一周的清洗消毒时间以减少猪病问题。按照表20.4所列,保育舍内每两窝仔猪并一栏(2×8=16头),而生长肥育舍内可3窝猪并一栏。若遵循图20.1的推荐,每个宽1.83米×长3.20米的圈内能放16头猪,则每周每断奶96头仔猪就需6个圈。6个保育猪圈需要一间宽7.31米×长5.49米的猪舍。每个面积为宽2.44米×长7.62米的生长猪圈或肥育猪圈能放3窝猪(3×8=24头),则每间猪舍需有4个圈。这4个圈需有一间宽8.53×长4.88米的猪舍。
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不同年龄的猪群并不放在同一间猪舍里。因此,同窝内所有的猪都养在一起;同样地,它们被一起转移至保育猪舍、生长猪舍和育肥猪舍。结果,为了将所有的不同年龄组的猪分隔开,总共需要保育猪舍、生长猪舍和育肥猪舍各8间。
配置猪场内各建筑物时,须考虑猪舍间猪群搬迁的便利性。母猪的周转是从配种怀孕猪舍迁到产仔舍,然后返回配种舍。仔猪则从产房转到培育舍,再到生长舍、肥育舍,最后被出售。建筑物和各间猪舍的布置即需符合这种动迁流。产仔猪舍通常置于配种妊娠猪舍与保育猪舍之间,以有利于母猪和仔猪分别向两个方向迁移。
每个圈总应提供至少两个饮水器,以防止某头猪独霸一个饮水器。对于体重达34千克的仔猪, 每个圈应安装足够的饮水器,应使每个饮水器负担的猪不超过10头。对于体重34~100千克的,每个饮水器负担的猪不超过15头。为减少采食时的竞争应激,每个圈应配置的饲喂器(槽位),数量请参见表20.6。
表20.6  每个圈推荐的饲喂器槽位数量
  自动饲喂器每头母猪的槽位宽度0.3米
 群饲时每头猪的槽位宽度0.6米
培育前期仔猪(5.5~13.5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2头猪
培育期仔猪(13.5~23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3头猪
培育期猪(23~34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4头猪
生长、育肥猪(34~100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4~5头猪
环境控制
人们根据养猪的需求和本地的气候来设计不同环境控制水平的猪舍。各生长阶段的猪,为获得最佳的生产力,需要不同的环境;因此,每幢猪舍,都需要专门设计,以适合其所养猪的类型。越年幼、越小的猪对环境越敏感;在提供更精细环境控制的、高度绝热并实施机械通风的猪舍里的生产成绩最好。较大的、成熟的猪养在未绝热的、较敞开的自然通风的几乎无气温控制的猪舍里常常也能获得优良的生产成绩。炎热气候中的种猪群是个例外,尤其是种公猪,热应激会大大降低其受精率,对它们往往要用降温系统。中等大小的猪群常饲养于良好隔热、自然通风的猪舍里,在这里对气流稍加控制,从而使气温也稍受调控。由猪舍提供的环境控制越精细,则购置设备及维持其运转就越费钱。当地当时的气候对控制环境到何等程度有重要的影响;越是严酷的气候,与温和的气候比较,就越需要环境控制。
生长猪、肥育猪、母猪和公猪在气温16~20℃左右表现的生产性能最佳。保育前期仔猪(3周龄)在断奶后常圈养于约30℃温度中数天。保育仔猪(约5周龄)养在约26℃温度中较好;然后的数周内保育温度应逐渐降低,直至8周龄时降至约21℃为止。如用褥草,舍内温度可降至约5℃。流经猪体的风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控制参数。小猪应该置于风速很低的环境中,尤其是当气温较低时。较大的猪在温热天气里需要一定的风速流经身体以散体热。猪越大和/或天气越热,需要的风速越大。大猪在热天需要高达每秒1米的风速。为提供约40~70%的相对湿度,还应调整通风率。相对湿度较高会促使病原体的生长,并引起建筑物表面的冷凝作用。相对湿度高对炎热气候中的猪特别危险。相对湿度低于40%,则空气中的灰尘量容易增多。
隔热
控制猪周围环境的首要手段之一是在猪舍的屋顶、天花板、墙壁及地基装置隔热层。在想要控制温度的地方,诸如寒冷气候中饲养小猪和中猪的猪舍,总是需要隔热的。隔热可将猪体散发的热量留在猪舍内,有助于增温。隔热对饲养成年猪的猪舍也是有帮助的,因为它减少辐射热对猪的负担,并减少水汽冷凝在猪舍的内表面上。从屋顶或天花板投射到猪体的辐射热是个重点问题,特别是在炎热的烈日当空的天气。当太阳照射到屋顶表面时,可使屋顶表面温度达到65℃之高。这种热量传到屋顶内面,然后直接辐射到猪的身上。如在屋顶下面安装隔热层,就能大大减少抵达猪体的热量。假如猪舍有天花板,则屋顶将热量辐射到天花板,天花板还会将热辐射到猪体;除非天花板是绝热的。
表20.7列出推荐的不同猪舍类型和不同气候的绝热水平。除了屋顶、天花板和墙壁的隔热之外,猪舍周围的地基设置隔热层也是有帮助的。对隔热来说,这是个重要的区域,因为猪就生活在这个区域而混凝土或砖块地基的隔热性能很差。在紧靠地基外侧地面下约60厘米处设置防水泡沫绝缘体(厚约5厘米)有助于使猪的睡眠区域保持一定的温度。在猪睡眠的区域上方约1~2米处安置一套保温器,使得猪在寒冷的气候中更为舒适;这样可减少贼风及减少冰冷建筑物表面辐射给猪体的寒气。
表20.7  推荐的猪舍绝热水平(绝热值为所示建筑物部位的传热系数)。单位:W/(m2-°K)
气候  无温度控制的
完全敞开的猪舍  带温度控制的
自然通风的猪舍  机械通风的猪舍
冷  屋顶=0.91  屋顶=0.23  天花板=0.17
  墙=0.48  墙=0.29
温和  屋顶=0.91  屋顶=0.33  天花板=0.23
  墙=0.91  墙=0.40
热  屋顶=0.91  屋顶=0.40  天花板=0.26
  墙=0.91  墙=0.40
通风
所有的猪舍都需要不断地通风,以移除热量、水汽、灰尘、气体及病原体;在寒冷的气候中亦然。欲达到良好的通风设计,需考虑两个重要的因素:(1)通过猪舍的恰如其分的气流(通风)速率;(2)均匀地散布清新空气到猪舍的所有区域,并使新鲜空气与室内原有空气充分地混合。通风率必须足以移除热量、水汽和污染物,而又不至于使室内气温降幅过大。换气率取决于舍养猪的种类、大小和数量,以及外界气温。
换气靠两种方式实现,一为自然换气(风及温差气流),二为机械换气(电风扇)。自然换气的猪舍,建造和运作的价格较底廉,但不能精确地控制猪的环境。自然换气的猪舍对进出建筑物的气流率控制较少;与机械换气的房舍相比,建筑物的绝热性也可少讲究些。其结果,温度和气流速率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剧烈变化,这样,对幼年娇弱的猪是有害的。机械换气的猪舍具有精细的气流控制,良好的隔热性,并往往拥有加热和/或降温系统,因此能够提供均匀和精确的环境条件。当然,机械换气的猪舍建造和运作时费用多一些。所以,机械换气的建筑物仅用于产仔猪舍和培育仔猪舍内幼年娇弱的猪;有时也用于炎热气候中的配种猪。带有若干可调节通风孔门、它们启或闭可调控气流的、绝热良好的自然换气猪舍被典型地应用于生长猪和育肥猪,特别在严酷的气候中。隔热性很差的或根本无隔热的敞开的自然通风的猪舍可用于配种猪群。
自然通风的设计
自然通风猪舍主要依赖于穿越建筑物的气流,即风,所以猪舍设计和安置必须考虑充分利用自然风,尤其是在炎热的气候里。猪舍要安置在开阔的高处,远离任何可能挡风的高大障碍物。建筑物、墙及树木等障碍物会大大地减少气流,直接影响到障碍物下风处距离相当于障碍物高度2~3倍远的地方,在距离相当于障碍物高度的地方风速降低达10倍。例如,一道高3米的无缝隙的栅栏将影响远离至少6~9米的猪舍之自然通风,甚至会影响远离30米的猪舍。在经济上可行的前提下,应把猪舍设置得尽量隔开些,猪舍之间的距离较大既可改善自然通风,并可减少不同猪舍之间疾病传播的机会。应将猪舍的方向定为:使其长轴与当地的主风向相垂直。为增加炎热天气时穿越猪舍的气流,这一点尤其重要。自然通风的猪舍宽度应不超过15米。如果猪舍太宽,处于下风侧的猪群就会比上风侧的猪接受更多的热量、水汽和污染物。
通风口的设计至关重要。通风口的大小务必合适,以给猪群提供适量的空气;并且必须安置在正确的位置,以便进入的新鲜空气均匀散布,并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对于寒冷天气的通风,最好沿着屋顶脊部和屋檐两侧连续设置较小的换气孔。吹经屋脊的风将猪舍内高处的空气抽出,而猪舍高处聚集了舍内温暖和潮湿的空气。接着新鲜空气就沿着屋檐两侧的孔道被吸入猪舍;屋檐两侧的孔道应该开得高些,以令进入舍内的冷空气与舍内温暖的空气混合之后再沉流到猪体。如果猪舍有隔热良好的天花板,则可不开屋脊换气孔,整个冷天的换气就只得靠屋檐侧开的孔列来实现。
对于温暖和炎热天气的换气,则由沿着两边墙壁连续开的风槽来实现。在炎热的天气里,沿着端墙开孔也很有用。应用表20.8可设定换气孔的尺寸。屋脊和屋檐侧开孔通常没有门或其它可调节其大小的关闭物。但若年幼的小猪舍养于自然换气的猪舍内在冷天可能需要某些类型的关闭物,以减少寒冷且风大的日子里穿越猪舍的气流。切勿完全关闭所有的换气孔,即使在寒风凛冽的日子里;因为要移除热量、潮气和污染物,一定程度的换气总归是需要的。边墙的大开孔应该有门或幕帘,以便对开孔进行调节或关闭,请参见图20.2。在温暖的气候里舍养成年大猪是这种情况的唯一例外。这些换气孔随着外界温度和风势的变化需要经常地调节。已有自动窗控制系统,可使调节更为精确。
表20.8  自然通风猪舍的最小通风开口
猪舍宽度(米)  屋脊开孔(厘米)  屋檐侧开孔(厘米)  边墙开孔(厘米)  边墙高度(米)
6  10~15  6  76  2.5
7  13~15  7  92  2.5
9  15  8  108  2.5
10  18  9  122  2.5
12  20  10  150  2.75
13  22  11  154  2.75
14  23  12  180  3
15  25  13  185  3
为了把新鲜的空气均匀地散布到所有的猪身上,进风口应尽可能做成连续的。像窗户之类的间断开孔,相隔较远地排列,靠近窗孔的区域会换气过度,而两窗之间的区域则通风不足。如应用窗户,所有的细纱窗都应撤除;因为细纱窗可使气流减少达50%。纱窗对猪舍控制苍蝇侵袭没有多大裨益,反倒会使猪舍过热。大网眼(1.5~2厘米方孔)纱窗常被用来防止鸟类的入侵,鸟类可能携带病原体;而且这样的大网眼纱窗不会阻档气流太多。绞链式翻窗必须能够对着猪舍的墙壁转向180度。如果只能转向90度,则它们会在相对于猪舍的某个角度阻挡风的进入。最好有围绕换气孔的光滑的圆形边缘的窗缘。可转到相反方向的窗缘(半径至少5厘米)比直角窗缘可增加穿过换气孔的气流达35%。
为了在热天让畅通的风吹遍猪身,务必限制猪舍内的各种障碍物。温暖天气时从一侧边墙开孔流入的通风气流穿越猪舍的宽度直达对侧主墙的开孔。任何沿着猪舍长轴走向的实体圈壁或大型饲槽,都会减少靠近猪体的地面区域之气流量。要有直立的钢管制成与猪舍长轴平行走向的开放式的圈栏,以让气流轻易地穿越右猪圈。与猪舍宽度平行走向的圈栏可以是无缝隙的,除非使用管道式通风降温装置。
机械通风的设计
机械换气系统需要适当地选择风扇,以提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通风率;适当地选择进风口,以令进入的新鲜空气均匀地散布和混合。通风率必须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动。外界气温低时,风扇或风扇组应该如表20.9所示,实施最低的通风率,以移除舍内的湿气和污染物,但不至于丧失大量的热量。随着外界气温逐渐上升,需要较多的换气以使猪舍凉爽,因此应开启较多的风扇组,逐渐地将换气率从最小增至最大。通常选用1台或2台较小的风扇实施最小的换气率,全年连续运转。另需2台或更多台的温度调控电扇,其启闭由恒温自动控制装置来控制。当舍温超过所需舍温约2℃时,第一台温度调控风扇即行启动,所有其余的风扇随着舍温每升高约2℃逐一被开启。当猪舍内所有的风扇运转时,其总气流应该符合或超过表20.9所列的最大通风率。恒温自控启闭装置应放在接近猪舍中部高于地面约1.5-2米处;这样,它们就能测得具有代表性舍内温度。不要把恒温自控启闭装置放在墙上或天花板上。因为墙面或天花板表面的温度有别于猪舍内的气温。所有的风扇和控制器都需要精心设计,以对付猪舍内恶劣且具腐蚀性的环境。对于用于贮粪区排气的风扇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风扇的功能和能量转化效率可能变幅颇大,甚至是同样大小的风扇。我们宁可使用被某单位试用过的风扇,不要单凭制造商的担保,仅按其说明书的指示来操作而使用其风扇。
表20.9  机械通风系统的通风率
猪的类型  猪的体重(千克)  最小换气率,(立方米/小时、头)  最大换气率(立方米/小时、头)
带仔母猪  180  34  850
培育前期仔猪  5.5~13.5  3.5  43
培育期仔猪  13.5~34  5  60
生长猪  34~68  12  130
育肥猪  68~100  17  205
怀孕母猪  145  20  255
公猪及配种母猪  180  24  510
* 对于母猪和公猪,应有较高的通风率上限,以便让这些成年猪在热天降温。对于成年母猪和公猪,若除了换气系统之外,还提供了良好的降温系统,则表列的最大换气率可降低至如下数值:如果猪舍内安装了合理设计的空气循环风扇系统或蒸发降温系统,其最大换气率可降低至40%;对于带机械空调空气的局部降温系统,其最大换气率可降低至50%。
现有的用于猪舍的进风槽在市场上有多种类型,选择一种优良的进风系统是很不容易的。进风装置务必能将新鲜的空气分配到整幢猪舍,使得每头猪都能获得等量的清新空气。它们也必须使进入的空气先与舍内的空气充分混合,然后才抵达地板上的猪体,以减少寒冷天气时凉气直袭猪群。进气口还必须是可调节的,如此就能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需改变通风率时可控制不同的气流速率。气流速率从最小至最大可提高10~20倍。一种常用的进气孔是沿着猪舍两边侧墙天花板上的连续式进风槽,在风槽的上方有可调挡板,如图20.3。进风槽通常安置在猪舍的两侧,这样可均匀地将空气分布到整个猪舍。调节进风槽挡风板使得进入的空气沿着天花板以高速(3~5米/秒)产生许多乱流,并与温暖的舍内空气相混,然后再沉降到猪在地面居住的区域。这些挡风板必须很易调节,以便进气孔的开张程度能随换气率的变化而调节。每次通风速率改变时调节进风槽是很重要的。否则,从进风槽出来的气流速度不正确,从而导致空气混合不良和/或直吹猪身。挡风板必需是隔热的,以减少水汽凝结在挡风板上,此处为外界冷空气与舍内暖湿空气的交会点。不要把灯、进料器、管道或其它天花板上的障碍物置于进气孔的前方,因为这些障碍物会将冷空气直接偏转吹向猪体,使猪受冷。任何天花板上的阻挡物应该放在离进气孔至少2米远处。
另一类常用的进风孔是一系列断续的箱式进气口,均匀地安置在天花板区域的周围。这些箱式进风口让空气从猪舍的顶室进入舍内,并沿着天花板使空气分布至四面八方。许多这类进气箱装有有挡板,挡板上挂有起平衡作用的重物,从而挡板能随着换气率的变化自动调节开口的大小。箱式进气口的主要缺点是顶室的空气被屋顶上的太阳照热。还有一类进气口是带孔眼的薄壁塑料管道,空气沿猪舍的长度轴降下。管道内有一风扇,将进入的新鲜空气与大量舍内空气相混,然后再吹入管子去分布。这些管子是非绝热的,这样,进来的冷空气就需与部分舍内空气充分混合,以增高气温和减少水汽冷凝。
加热与降温系统
加热系统通常提供给较小的猪,特别是在寒冷气候里。较大的猪需要降温系统,即使是在暖和的气候中。给猪加热和降温的第一步是提供隔热良好的猪舍和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加热及降温系统可以是整舍式,也可以是局部式。全舍系统依靠房式加热器或湿帘降温系统控制整个舍内的温度。局部系统包括箱式或辐射加热器,它们只控制猪周围的环境而不是整幢猪舍,因而显得更加有效。对较大的猪可能只需要取暖器、垫草和/或舍式加热器就行了;而小猪最好是其全身表面(背部和腹部)都被加热。地板加热或垫草,从上投下的辐射热和小室圈栏等都能给小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使猪降温的首要步骤之一是通过合理设计的通风系统,可能是空气循环风扇,为猪提供流经其身体的足够的空气流速。空气循环扇可以悬吊在天花板上,把风水平方向横吹到猪身上;它们也可以是天花板上的桨片状风扇,把空气向下吹到猪体。水平状风扇可使猪舍的空气流动循环。这些风扇之间所留的间隔应为风扇直径的25倍左右,直径约1.25米的天花板浆片状风扇能够增加风扇周围半经约4米处的气流周转率,因此,全方位上能波及约8米的区域。当应用空气循环扇时,应尽可能地减少气流吹向猪体的各种挡风物。
纵向通风降温系统
纵向式通风是一类并非全年运行换气的降温系统。装有纵向降温系统的猪舍还需把换气系统与寒冷天气时猪舍内的换气区分开。在同一座猪舍里往往是自然换气系统与纵向降温系统联合应用。某幢猪舍在一年的冷季和温和季节用自然换气;当天气趋热时,即关闭自然换气的开口,令纵向降温系统运转,以提供流经猪体的高速气流使之凉爽。
运用纵向降温系统,即在猪舍的一端装有几台大型风扇,而在猪舍的另一端设置几个大开口。空气以高速沿猪舍的长轴流动,犹如气流穿越隧道一样。当这种气流穿越猪舍长轴时,它带走了热量、湿气和污染物;因此最靠近排风扇的猪比靠近进风孔一端的猪要经受较高的温度相对高的湿度和较严重的污染。如果某猪舍太长和/或没有足够量的空气吹遍猪舍,那末,上述三种状况就会发展到不可忍受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纵向降温系统不能用于冷天猪舍换气的原因。在暖和(或)寒冷的天气里所用的气流比热天要少得多,因此就没有足够的气流穿越猪舍来控制靠近风扇端的温度、湿度和污染水平。纵向降温系统的气流速率在夜间或较凉天气时不应降至最大速率的50%以下;当外界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用另一类换气系统了。纵向降温系统对无分隔间的长猪舍最适用,因此对全进全出管理系统不能用。全进全出管理系统需将猪舍分隔成若干小室,以减少猪群间的疾病传染。纵向降温实际上会增加病原体的传播机会,因为它通过气流将病原体遍布到整幢猪舍。
选择用于纵向降温系统的风扇,要使吹到猪身上的风速约为每秒1米。家禽的纵向降温系统常提供比推荐给猪的高3倍的风速;但研究证明,猪对高于1米/秒的风速并未获得多少额外好处。在地面水平靠近猪体的风速由于磨擦而降低,所以流经猪身的风速比整个猪舍横截面的平均风速要慢些。平均风速至少要提高10%,如此,靠近猪体的气流速率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此外,沿着猪舍长轴的任何漏洞(墙帘、窗户)都会降低猪舍进气孔一端的进风速率。猪舍末端接近排风扇处的风速会提高,因为更多的空气穿越漏洞进入猪舍。对于还有自然换气系统的猪舍来说,通风孔应尽可能地密闭,以减少空气渗漏。为了补偿空气渗漏,可能不得不增加风扇的功率。许多隧道降温系统将风扇尺寸加大,以使猪舍横截面的平均计算风速达每秒1.5米,以弥补磨擦和渗漏。
建议换气率为每分钟1~1.25个猪舍容积的空气量;即使在较寒冷的天气里,决不应该把这空气交换率降至50%以下。进气口要建得足够大,以限制通过进气口的风速为2.5~3米/秒,以避免压缩气流。为了减少温度、湿度及污染物的升高,要使气流被运送的距离不超过150米,最好是纵向降温猪舍的长度不超过150米。在较长的猪舍里实施较高的空气交换率有助于减少温度、湿度和污染物的升高。气流通道要尽可能地建造得平直,以避免产生对猪有害的空气呆滞死角,最好把进风口开口和风扇安置在猪舍的端墙,而不要安置在边墙。从边墙进入的空气都会转向猪舍的长轴向。因而就增加了呆滞区域。将风扇安置在边墙也阻碍连续的自然换气开口。
实体隔栏和大型饲槽会大大降低纵向降温系统的有效性。任何横断猪舍宽度的隔栏均应用栅栏制作,而不要用实体混凝土隔墙。饲槽应使其长轴与猪舍的长轴平行。纵向降温系统如能与滴水或喷淋降温系统联合应用,则效果更好;因为高速气流大幅度提高猪皮肤水分的蒸发率。
喷淋/滴水降温系统
当气温开始趋热,猪就必须加强蒸发途经以散发其体热。猪不象人那样会大量出汗,因此必须依赖喘气或设法用外界的水分将皮肤弄湿来散热。在自然界里,猪感到热的时候就会找水或到泥桨潭去纳凉。当猪不得已用喘气来散热时,它们食入的饲料能量就要增加15%以支持喘气过程,所以这种散热方式是非常不经济的。因而,当猪群被圈养于猪舍中时,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把它们的皮肤弄湿。喷水系统是把猪皮肤弄湿的最佳方法之一。下述方法是非常有用的,即当猪被喷淋时,已有高速气流吹经其身,因为这样可提高水分的蒸发速度,并直接使猪散热。诚然,在猪圈中喷水时,总要考虑多余的水如何排出圈外的问题,尽管避免产生不卫生状况。
喷水器的喷嘴需要产生较大的水滴,这样水才能透入猪毛渗到猪的皮肤上。喷雾器对猪没有多大作用,它们有助于降低气温,但不能像喷水器那样直接使猪散热。间歇开与关的喷水器系统效果最令人满意,也就是让喷水器开启仅约2~3分钟,接着关闭半小时,任水蒸发。许多养猪场主用温度自控喷淋器系统。无论何时当生长肥育猪舍的气温到30℃时,或配种舍气温达到24℃时,温度自控仪就会启动喷淋系统。定时器则操纵喷淋系统每隔半小时开启2~3分钟。每个猪圈用一个喷淋器,置于离地面上方约1.75米处。位置应放在能使多余的水容易排走的地方,如漏缝地板上面。对于每圈养10头猪的圈要用一个每分钟喷水1.7升的喷嘴,每圈20头猪,用每分钟喷水3.4升的喷嘴,每圈30头,则用5.1升的喷嘴。
应用滴水系统可以弄湿禁锢于圈栏中的母猪或公猪的皮肤。供水管道铺设于圈栏顶部,其开口位于离圈栏的前缘后退约50厘米处的圈中央上方。这样能让水滴到每头猪的颈部。颈部有大量的热血流过,颈部是猪降温的非常有效的部位。水滴必须要大,滴水速度应该是以保持猪的颈部湿润,却又不至于使过量的水流淌到地板上,至关重要的是多余的水尽快自圈中排出,尤其是带仔的母猪圈。长期潮湿的地板会导致疾病蔓延或使十分幼小的仔猪寒颤。

图20.1 猪舍建筑设计图举例
 
设计图取自《猪舍及养猪手册》
 
 
图20.3 机械通风猪舍的带可调节挡板的连续式漏缝进风槽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建筑规模和对建筑设施的技术要求,确定了猪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中、小型集约化自繁自养的综合性商品肉猪生产场。其他种类的养猪场建设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82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
GB/T17824 2—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经济技术指标
GB/T17824 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
GB/T17824 4—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与及环境管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集约化养猪场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实行高密度、高效率、连续均衡生产的专业化养猪场。
3 2 自繁自养的商品猪场种公猪及后备公猪从种猪场引进,后备母猪可从本场所产仔猪中选留培育,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商品育肥猪。
4 建设规模
4 1 集约化养猪场的建设规模以该场年出栏商品猪头数表示。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饲养量按 GB/T17824 2执行。
4 2 养猪场的建设项目按功能分为:
a)生产建筑:配种猪舍(含种公猪),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和装卸猪斜台;
b)辅助生产建筑:更衣、淋浴消毒室,兽医、化验室(含病猪隔离间),饲料加工间,变配电室,水泵房,锅炉房,仓库,维修间,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及焚烧炉;
c)生活管理建筑:办公室,生活用房,门卫值班室,场区厕所,围墙大门等。
4 3 养猪场的生产建筑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需0.8-1.0平方米计算。
4 4 养猪场的辅助生产及生活管理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的规定。
生活用房按劳动定员人数每人4平方米计。
5 场址选择
5 1 根据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便于排污的地方建场。
5 2 在城镇周围建场时,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5 3 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5 4 场址应选择在位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以防止因猪场气味的扩散,废水排放和粪肥堆置而污染周围环境。
5 5 养猪场总占地面积参数应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不超过2.5-4.0平方米计算。
6 总体布局
6 1 猪场生产区按夏季主导风向布置在生活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焚烧炉按夏季主导风向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各区之间用绿化带或围墙隔离。
6 2 养猪场生产区四周设围墙,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人员更衣消毒室,车辆消毒通道和装卸猪斜台。
6 3 猪舍朝向一般为南北向方位、南北向偏东或偏西不超过 30 ,保持猪舍纵向轴线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呈 30-60 角。
6 4 猪舍间距一般为7-9m,猪舍排列顺序依次为配种猪舍、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和育肥猪舍。
6 5 场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开,利用绿化带隔离,互不交叉。
7 猪舍建筑
7 1 猪舍建筑形式可选用开敞式或有窗式两种。开敞式自然通风猪舍的跨度不应大于15m。
7 2 猪舍的饲养密度用每头猪占猪栏面积表示,各类猪群饲养密度均不应超出表 2的规定。
7 3 猪舍的栏面积利用系数用猪栏总面积与猪舍总面积之比表示,各类猪舍的栏面积利用系数应不低于下列参数:配种、妊娠猪舍,65%;分娩哺乳猪舍,50%;培育猪舍,70%;育成、育肥猪舍,75%。
7 4 猪舍围护结构应能防止雨雪侵入,保温隔热,能避免内表面凝结水气,猪舍内表面应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7 5 猪舍屋面必须设隔热保温层,猪舍屋面的传热系统 k应不小于 0.23W/(平方米?K)。
7 6 各类猪舍内小气候环境按 GB/T17824 4执行。
7 7 猪场防火等级按我国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级三级设计。
8 饲养设施
8 1 饲养管理设备的选型配套应符合 GB/T17824 3的要求。
8 2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最大限度降低人为传染的危险,应尽量选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饲喂设备。
8 3 任何种类的猪舍,都必须设有通风换气设备。
9 劳动定员
9 1 养猪场的劳动定员按每人每年平均可生产商品猪头数确定:小型猪场为 225-250头 /(人?年);中型猪场为 275-300头 /(人?年)。其中饲养员应不少于全场定员总数的 70%。
9 2 养猪场一般可按年每出栏2500头商品猪配备一辆机动装载车计算全场需配备机动车的数量。
10 公用工程
10 1 养猪场可选用水塔、蓄水池或压力罐给自来水管网供水,保证供水压力为 1.5-2.0kg/cm2。
10 2 养猪场平均日供水量按表3给出的参数估算。
10 3 场区内的生产和生活污水采用暗沟排放,雨雪等自然降水采用明沟排放。
10 4 养猪场粪尿排泄量计算按日饲养的繁殖母猪总头数乘以48kg/(头?日),即为全场平均日排泄量的估算值;计算每栋猪舍平均日排泄量按该舍养猪总活重乘以 0.065kg/日估算。
10 5 养猪场电力负荷等级为民用建筑供电等级三级。电力负荷计算采用需用系数法,需用系数为 0.4-0.75,功率因数为 0.75- 0.9。
11 防疫设施
猪场防疫设施按 GB/T17823执行。
12 环境保护
猪场环境应符合 GB/T17824 4的要求。
猪场建筑物的设计
12th June 2003.
[author: test ]
Designing Swine Buildings Gray Riskowsky 博 士 著 上海奶牛研究所 董德宽 译 美国大豆协会 施学仕 校

在建筑物内实行舍饲猪的主要理由是通过为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来提高生产力和改善其健康和舒适状况;建筑物还可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利于粪便管理和防治鼠、虫害。建筑物是控制诸如太阳辐射、降雨、泥浆、风、温度、相对湿度和污染物这些重要环境因素的第一道设施。
对场地的需求
建筑物需有一定的大小,以给猪群(圈栏空间)、猪的运动区域(通道)、冲洗猪的区域、病猪隔离区域、饲料贮存地和办公地点等提供足够的空间。猪圈的面积过小会导致应激,从而降低动物的生产力,恶化健康和舒适状况。表20.1和表20.2列出推荐的完全舍饲猪舍内每头猪需要的圈栏面积。表20.3列出带室外运动场的开放式猪舍所推荐的猪圈面积和室外场地面积。表20.4列出为减少应激问题而推荐的每个圈中可饲养猪数的最大限量。每间猪舍允许饲养的最大限量猪数为300头,以减少疫病传播之虞。猪舍通道通常宽约0.9米,但用于喂料车的通道宽度可定为1.2米。根据上列表格推荐的母猪产房、保育猪、生长猪和肥育猪建筑物的布局图例示于图20.1。
表20.1全漏缝或部分漏缝地板饲养生长猪所需要的圈栏面积
猪的生长阶段  猪的体重(千克)  地面面积(平方米/头)
培育前期仔猪  5.5~13.5  0.18~0.23
培育期仔猪  13.5~34  0.28~0.37
生长猪  34~68  0.56
育肥猪  68~100  0.74
表20.2  种猪所需的圈栏面积
种猪类型  猪的体重
(千克)  实体地面总面积
(平方米/头)  全漏缝或部分漏缝地板面积
(平方米/头)
繁殖后备母猪  115~135  3.7  2.2
繁殖母猪  135~225  4.5  2.8
公猪  135~225  5.6  3.7
怀孕新母猪  115~135  1.9  1.3
怀孕母猪  135~225  2.2  1.5
表20.3  带运动场的开放式猪舍所需的猪舍及运动场面积
猪的种类  猪的体重
(千克)  猪舍面积
(平方米/头)  运动场面积
(平方米/头)
培育期仔猪  13.5~34  0.28~0.37  0.56~0.74
生长、肥育猪  34~100  0.46~0.56  1.1~1.4
怀孕母猪  148  0.74  1.3
公猪  182  3.7  3.7
配种母猪  148  1.5  2.6
表20.4  每圈养猪数的最大限量
培育前期仔猪  10~16
培育期仔猪  16~20
生长猪  20~25
肥育猪  20~25
种母猪  6
怀孕母猪  6~12
公猪  1
在一个系统生产的猪场里,所有的建筑物都需要按一定的规格营造,为的是每幢建筑物容纳家畜的能力都与整个猪生产系统的家畜容量匹配,否则猪场内就会有某些建筑物的尺码太大,而另一些建筑物则偏小。精确地决定每幢建筑物容纳的动物数量需要对猪由小到大辗转各级猪舍的过程作非常详尽的分析,并准确地估计猪的受胎率、出生率、生长率、死亡率及测定诸如清洗等管理操作所耗费的时间。猪场每座建筑物在动工之前应对其容量精确的大小作出详细的设计规划。然而,由表20.5能够粗略地估测各猪舍的动物容量。
表20.5列出的每月分娩计划,每期每10头分娩母猪需要一间有10个产仔栏的产房。按每周的产仔计划,可能至少需要4间(总共40个产栏)这样的产房。有5 间(每个产房10个产栏)可能更好,以便在每两批分娩期间有一星期的清洗消毒期。“乘数”可以用来乘以这些数值以确定每间产房所需的产栏数量。
表20.5猪舍容纳动物数的估算表
每期每10头产仔母猪所需的动物容量
这些数值应用的“乘数”
分娩
计划  怀孕母猪
容量  公猪
容量  培育猪
容量  生长猪
容量  育肥猪
容量  每年
每月  48  6  160  160  160  960
每周  168  7  640  640  640  4160
〔注〕本表设受胎率为80%;每窝育成出售8头猪;猪出售时平均为26周龄;管理方式为“全进全出”。猪在培育、生长和育肥猪舍内各待8周左右。因为采取“全进全出”管理,即使猪生长缓慢,也不能将它们留下;因此,某些猪从一间猪舍内迁出时,全群同时迁出。
“乘数”是将每期实际的产仔母猪数除以10得出。例如,若按每周产仔计,每星期实际产仔母猪为12头,并非表20.5中的基数10头,因此,乘数为12/10=1.2。为了估计猪场内其它建筑物的动物容量,表列出的数值均应乘以倍数1.2:妊娠母猪的容量=1.2×168=202;公猪的容量=1.2×7=9;培育猪的容量=1.2×640=768;生长猪的容量=1.2×640=768;肥育猪的容量=1.2×640=768;每年出栏猪数=1.2×4160=4992。本例的设施可能需要一幢至少有4间、每间应有1.2×10=12个产栏的产仔舍。更佳的设计应为一幢5间产房的产仔舍,每间有12个产栏,这样在两批产仔间有一周的清洗消毒时间以减少猪病问题。按照表20.4所列,保育舍内每两窝仔猪并一栏(2×8=16头),而生长肥育舍内可3窝猪并一栏。若遵循图20.1的推荐,每个宽1.83米×长3.20米的圈内能放16头猪,则每周每断奶96头仔猪就需6个圈。6个保育猪圈需要一间宽7.31米×长5.49米的猪舍。每个面积为宽2.44米×长7.62米的生长猪圈或肥育猪圈能放3窝猪(3×8=24头),则每间猪舍需有4个圈。这4个圈需有一间宽8.53×长4.88米的猪舍。
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不同年龄的猪群并不放在同一间猪舍里。因此,同窝内所有的猪都养在一起;同样地,它们被一起转移至保育猪舍、生长猪舍和育肥猪舍。结果,为了将所有的不同年龄组的猪分隔开,总共需要保育猪舍、生长猪舍和育肥猪舍各8间。
配置猪场内各建筑物时,须考虑猪舍间猪群搬迁的便利性。母猪的周转是从配种怀孕猪舍迁到产仔舍,然后返回配种舍。仔猪则从产房转到培育舍,再到生长舍、肥育舍,最后被出售。建筑物和各间猪舍的布置即需符合这种动迁流。产仔猪舍通常置于配种妊娠猪舍与保育猪舍之间,以有利于母猪和仔猪分别向两个方向迁移。
每个圈总应提供至少两个饮水器,以防止某头猪独霸一个饮水器。对于体重达34千克的仔猪, 每个圈应安装足够的饮水器,应使每个饮水器负担的猪不超过10头。对于体重34~100千克的,每个饮水器负担的猪不超过15头。为减少采食时的竞争应激,每个圈应配置的饲喂器(槽位),数量请参见表20.6。
表20.6  每个圈推荐的饲喂器槽位数量
  自动饲喂器每头母猪的槽位宽度0.3米
 群饲时每头猪的槽位宽度0.6米
培育前期仔猪(5.5~13.5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2头猪
培育期仔猪(13.5~23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3头猪
培育期猪(23~34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4头猪
生长、育肥猪(34~100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4~5头猪
环境控制
人们根据养猪的需求和本地的气候来设计不同环境控制水平的猪舍。各生长阶段的猪,为获得最佳的生产力,需要不同的环境;因此,每幢猪舍,都需要专门设计,以适合其所养猪的类型。越年幼、越小的猪对环境越敏感;在提供更精细环境控制的、高度绝热并实施机械通风的猪舍里的生产成绩最好。较大的、成熟的猪养在未绝热的、较敞开的自然通风的几乎无气温控制的猪舍里常常也能获得优良的生产成绩。炎热气候中的种猪群是个例外,尤其是种公猪,热应激会大大降低其受精率,对它们往往要用降温系统。中等大小的猪群常饲养于良好隔热、自然通风的猪舍里,在这里对气流稍加控制,从而使气温也稍受调控。由猪舍提供的环境控制越精细,则购置设备及维持其运转就越费钱。当地当时的气候对控制环境到何等程度有重要的影响;越是严酷的气候,与温和的气候比较,就越需要环境控制。
生长猪、肥育猪、母猪和公猪在气温16~20℃左右表现的生产性能最佳。保育前期仔猪(3周龄)在断奶后常圈养于约30℃温度中数天。保育仔猪(约5周龄)养在约26℃温度中较好;然后的数周内保育温度应逐渐降低,直至8周龄时降至约21℃为止。如用褥草,舍内温度可降至约5℃。流经猪体的风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控制参数。小猪应该置于风速很低的环境中,尤其是当气温较低时。较大的猪在温热天气里需要一定的风速流经身体以散体热。猪越大和/或天气越热,需要的风速越大。大猪在热天需要高达每秒1米的风速。为提供约40~70%的相对湿度,还应调整通风率。相对湿度较高会促使病原体的生长,并引起建筑物表面的冷凝作用。相对湿度高对炎热气候中的猪特别危险。相对湿度低于40%,则空气中的灰尘量容易增多。
隔热
控制猪周围环境的首要手段之一是在猪舍的屋顶、天花板、墙壁及地基装置隔热层。在想要控制温度的地方,诸如寒冷气候中饲养小猪和中猪的猪舍,总是需要隔热的。隔热可将猪体散发的热量留在猪舍内,有助于增温。隔热对饲养成年猪的猪舍也是有帮助的,因为它减少辐射热对猪的负担,并减少水汽冷凝在猪舍的内表面上。从屋顶或天花板投射到猪体的辐射热是个重点问题,特别是在炎热的烈日当空的天气。当太阳照射到屋顶表面时,可使屋顶表面温度达到65℃之高。这种热量传到屋顶内面,然后直接辐射到猪的身上。如在屋顶下面安装隔热层,就能大大减少抵达猪体的热量。假如猪舍有天花板,则屋顶将热量辐射到天花板,天花板还会将热辐射到猪体;除非天花板是绝热的。
表20.7列出推荐的不同猪舍类型和不同气候的绝热水平。除了屋顶、天花板和墙壁的隔热之外,猪舍周围的地基设置隔热层也是有帮助的。对隔热来说,这是个重要的区域,因为猪就生活在这个区域而混凝土或砖块地基的隔热性能很差。在紧靠地基外侧地面下约60厘米处设置防水泡沫绝缘体(厚约5厘米)有助于使猪的睡眠区域保持一定的温度。在猪睡眠的区域上方约1~2米处安置一套保温器,使得猪在寒冷的气候中更为舒适;这样可减少贼风及减少冰冷建筑物表面辐射给猪体的寒气。
表20.7  推荐的猪舍绝热水平(绝热值为所示建筑物部位的传热系数)。单位:W/(m2-°K)
气候  无温度控制的
完全敞开的猪舍  带温度控制的
自然通风的猪舍  机械通风的猪舍
冷  屋顶=0.91  屋顶=0.23  天花板=0.17
  墙=0.48  墙=0.29
温和  屋顶=0.91  屋顶=0.33  天花板=0.23
  墙=0.91  墙=0.40
热  屋顶=0.91  屋顶=0.40  天花板=0.26
  墙=0.91  墙=0.40
通风
所有的猪舍都需要不断地通风,以移除热量、水汽、灰尘、气体及病原体;在寒冷的气候中亦然。欲达到良好的通风设计,需考虑两个重要的因素:(1)通过猪舍的恰如其分的气流(通风)速率;(2)均匀地散布清新空气到猪舍的所有区域,并使新鲜空气与室内原有空气充分地混合。通风率必须足以移除热量、水汽和污染物,而又不至于使室内气温降幅过大。换气率取决于舍养猪的种类、大小和数量,以及外界气温。
换气靠两种方式实现,一为自然换气(风及温差气流),二为机械换气(电风扇)。自然换气的猪舍,建造和运作的价格较底廉,但不能精确地控制猪的环境。自然换气的猪舍对进出建筑物的气流率控制较少;与机械换气的房舍相比,建筑物的绝热性也可少讲究些。其结果,温度和气流速率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剧烈变化,这样,对幼年娇弱的猪是有害的。机械换气的猪舍具有精细的气流控制,良好的隔热性,并往往拥有加热和/或降温系统,因此能够提供均匀和精确的环境条件。当然,机械换气的猪舍建造和运作时费用多一些。所以,机械换气的建筑物仅用于产仔猪舍和培育仔猪舍内幼年娇弱的猪;有时也用于炎热气候中的配种猪。带有若干可调节通风孔门、它们启或闭可调控气流的、绝热良好的自然换气猪舍被典型地应用于生长猪和育肥猪,特别在严酷的气候中。隔热性很差的或根本无隔热的敞开的自然通风的猪舍可用于配种猪群。
自然通风的设计
自然通风猪舍主要依赖于穿越建筑物的气流,即风,所以猪舍设计和安置必须考虑充分利用自然风,尤其是在炎热的气候里。猪舍要安置在开阔的高处,远离任何可能挡风的高大障碍物。建筑物、墙及树木等障碍物会大大地减少气流,直接影响到障碍物下风处距离相当于障碍物高度2~3倍远的地方,在距离相当于障碍物高度的地方风速降低达10倍。例如,一道高3米的无缝隙的栅栏将影响远离至少6~9米的猪舍之自然通风,甚至会影响远离30米的猪舍。在经济上可行的前提下,应把猪舍设置得尽量隔开些,猪舍之间的距离较大既可改善自然通风,并可减少不同猪舍之间疾病传播的机会。应将猪舍的方向定为:使其长轴与当地的主风向相垂直。为增加炎热天气时穿越猪舍的气流,这一点尤其重要。自然通风的猪舍宽度应不超过15米。如果猪舍太宽,处于下风侧的猪群就会比上风侧的猪接受更多的热量、水汽和污染物。
通风口的设计至关重要。通风口的大小务必合适,以给猪群提供适量的空气;并且必须安置在正确的位置,以便进入的新鲜空气均匀散布,并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对于寒冷天气的通风,最好沿着屋顶脊部和屋檐两侧连续设置较小的换气孔。吹经屋脊的风将猪舍内高处的空气抽出,而猪舍高处聚集了舍内温暖和潮湿的空气。接着新鲜空气就沿着屋檐两侧的孔道被吸入猪舍;屋檐两侧的孔道应该开得高些,以令进入舍内的冷空气与舍内温暖的空气混合之后再沉流到猪体。如果猪舍有隔热良好的天花板,则可不开屋脊换气孔,整个冷天的换气就只得靠屋檐侧开的孔列来实现。
对于温暖和炎热天气的换气,则由沿着两边墙壁连续开的风槽来实现。在炎热的天气里,沿着端墙开孔也很有用。应用表20.8可设定换气孔的尺寸。屋脊和屋檐侧开孔通常没有门或其它可调节其大小的关闭物。但若年幼的小猪舍养于自然换气的猪舍内在冷天可能需要某些类型的关闭物,以减少寒冷且风大的日子里穿越猪舍的气流。切勿完全关闭所有的换气孔,即使在寒风凛冽的日子里;因为要移除热量、潮气和污染物,一定程度的换气总归是需要的。边墙的大开孔应该有门或幕帘,以便对开孔进行调节或关闭,请参见图20.2。在温暖的气候里舍养成年大猪是这种情况的唯一例外。这些换气孔随着外界温度和风势的变化需要经常地调节。已有自动窗控制系统,可使调节更为精确。
表20.8  自然通风猪舍的最小通风开口
猪舍宽度(米)  屋脊开孔(厘米)  屋檐侧开孔(厘米)  边墙开孔(厘米)  边墙高度(米)
6  10~15  6  76  2.5
7  13~15  7  92  2.5
9  15  8  108  2.5
10  18  9  122  2.5
12  20  10  150  2.75
13  22  11  154  2.75
14  23  12  180  3
15  25  13  185  3
为了把新鲜的空气均匀地散布到所有的猪身上,进风口应尽可能做成连续的。像窗户之类的间断开孔,相隔较远地排列,靠近窗孔的区域会换气过度,而两窗之间的区域则通风不足。如应用窗户,所有的细纱窗都应撤除;因为细纱窗可使气流减少达50%。纱窗对猪舍控制苍蝇侵袭没有多大裨益,反倒会使猪舍过热。大网眼(1.5~2厘米方孔)纱窗常被用来防止鸟类的入侵,鸟类可能携带病原体;而且这样的大网眼纱窗不会阻档气流太多。绞链式翻窗必须能够对着猪舍的墙壁转向180度。如果只能转向90度,则它们会在相对于猪舍的某个角度阻挡风的进入。最好有围绕换气孔的光滑的圆形边缘的窗缘。可转到相反方向的窗缘(半径至少5厘米)比直角窗缘可增加穿过换气孔的气流达35%。
为了在热天让畅通的风吹遍猪身,务必限制猪舍内的各种障碍物。温暖天气时从一侧边墙开孔流入的通风气流穿越猪舍的宽度直达对侧主墙的开孔。任何沿着猪舍长轴走向的实体圈壁或大型饲槽,都会减少靠近猪体的地面区域之气流量。要有直立的钢管制成与猪舍长轴平行走向的开放式的圈栏,以让气流轻易地穿越右猪圈。与猪舍宽度平行走向的圈栏可以是无缝隙的,除非使用管道式通风降温装置。
机械通风的设计
机械换气系统需要适当地选择风扇,以提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通风率;适当地选择进风口,以令进入的新鲜空气均匀地散布和混合。通风率必须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动。外界气温低时,风扇或风扇组应该如表20.9所示,实施最低的通风率,以移除舍内的湿气和污染物,但不至于丧失大量的热量。随着外界气温逐渐上升,需要较多的换气以使猪舍凉爽,因此应开启较多的风扇组,逐渐地将换气率从最小增至最大。通常选用1台或2台较小的风扇实施最小的换气率,全年连续运转。另需2台或更多台的温度调控电扇,其启闭由恒温自动控制装置来控制。当舍温超过所需舍温约2℃时,第一台温度调控风扇即行启动,所有其余的风扇随着舍温每升高约2℃逐一被开启。当猪舍内所有的风扇运转时,其总气流应该符合或超过表20.9所列的最大通风率。恒温自控启闭装置应放在接近猪舍中部高于地面约1.5-2米处;这样,它们就能测得具有代表性舍内温度。不要把恒温自控启闭装置放在墙上或天花板上。因为墙面或天花板表面的温度有别于猪舍内的气温。所有的风扇和控制器都需要精心设计,以对付猪舍内恶劣且具腐蚀性的环境。对于用于贮粪区排气的风扇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风扇的功能和能量转化效率可能变幅颇大,甚至是同样大小的风扇。我们宁可使用被某单位试用过的风扇,不要单凭制造商的担保,仅按其说明书的指示来操作而使用其风扇。
表20.9  机械通风系统的通风率
猪的类型  猪的体重(千克)  最小换气率,(立方米/小时、头)  最大换气率(立方米/小时、头)
带仔母猪  180  34  850
培育前期仔猪  5.5~13.5  3.5  43
培育期仔猪  13.5~34  5  60
生长猪  34~68  12  130
育肥猪  68~100  17  205
怀孕母猪  145  20  255
公猪及配种母猪  180  24  510
* 对于母猪和公猪,应有较高的通风率上限,以便让这些成年猪在热天降温。对于成年母猪和公猪,若除了换气系统之外,还提供了良好的降温系统,则表列的最大换气率可降低至如下数值:如果猪舍内安装了合理设计的空气循环风扇系统或蒸发降温系统,其最大换气率可降低至40%;对于带机械空调空气的局部降温系统,其最大换气率可降低至50%。
现有的用于猪舍的进风槽在市场上有多种类型,选择一种优良的进风系统是很不容易的。进风装置务必能将新鲜的空气分配到整幢猪舍,使得每头猪都能获得等量的清新空气。它们也必须使进入的空气先与舍内的空气充分混合,然后才抵达地板上的猪体,以减少寒冷天气时凉气直袭猪群。进气口还必须是可调节的,如此就能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需改变通风率时可控制不同的气流速率。气流速率从最小至最大可提高10~20倍。一种常用的进气孔是沿着猪舍两边侧墙天花板上的连续式进风槽,在风槽的上方有可调挡板,如图20.3。进风槽通常安置在猪舍的两侧,这样可均匀地将空气分布到整个猪舍。调节进风槽挡风板使得进入的空气沿着天花板以高速(3~5米/秒)产生许多乱流,并与温暖的舍内空气相混,然后再沉降到猪在地面居住的区域。这些挡风板必须很易调节,以便进气孔的开张程度能随换气率的变化而调节。每次通风速率改变时调节进风槽是很重要的。否则,从进风槽出来的气流速度不正确,从而导致空气混合不良和/或直吹猪身。挡风板必需是隔热的,以减少水汽凝结在挡风板上,此处为外界冷空气与舍内暖湿空气的交会点。不要把灯、进料器、管道或其它天花板上的障碍物置于进气孔的前方,因为这些障碍物会将冷空气直接偏转吹向猪体,使猪受冷。任何天花板上的阻挡物应该放在离进气孔至少2米远处。
另一类常用的进风孔是一系列断续的箱式进气口,均匀地安置在天花板区域的周围。这些箱式进风口让空气从猪舍的顶室进入舍内,并沿着天花板使空气分布至四面八方。许多这类进气箱装有有挡板,挡板上挂有起平衡作用的重物,从而挡板能随着换气率的变化自动调节开口的大小。箱式进气口的主要缺点是顶室的空气被屋顶上的太阳照热。还有一类进气口是带孔眼的薄壁塑料管道,空气沿猪舍的长度轴降下。管道内有一风扇,将进入的新鲜空气与大量舍内空气相混,然后再吹入管子去分布。这些管子是非绝热的,这样,进来的冷空气就需与部分舍内空气充分混合,以增高气温和减少水汽冷凝。
加热与降温系统
加热系统通常提供给较小的猪,特别是在寒冷气候里。较大的猪需要降温系统,即使是在暖和的气候中。给猪加热和降温的第一步是提供隔热良好的猪舍和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加热及降温系统可以是整舍式,也可以是局部式。全舍系统依靠房式加热器或湿帘降温系统控制整个舍内的温度。局部系统包括箱式或辐射加热器,它们只控制猪周围的环境而不是整幢猪舍,因而显得更加有效。对较大的猪可能只需要取暖器、垫草和/或舍式加热器就行了;而小猪最好是其全身表面(背部和腹部)都被加热。地板加热或垫草,从上投下的辐射热和小室圈栏等都能给小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使猪降温的首要步骤之一是通过合理设计的通风系统,可能是空气循环风扇,为猪提供流经其身体的足够的空气流速。空气循环扇可以悬吊在天花板上,把风水平方向横吹到猪身上;它们也可以是天花板上的桨片状风扇,把空气向下吹到猪体。水平状风扇可使猪舍的空气流动循环。这些风扇之间所留的间隔应为风扇直径的25倍左右,直径约1.25米的天花板浆片状风扇能够增加风扇周围半经约4米处的气流周转率,因此,全方位上能波及约8米的区域。当应用空气循环扇时,应尽可能地减少气流吹向猪体的各种挡风物。
纵向通风降温系统
纵向式通风是一类并非全年运行换气的降温系统。装有纵向降温系统的猪舍还需把换气系统与寒冷天气时猪舍内的换气区分开。在同一座猪舍里往往是自然换气系统与纵向降温系统联合应用。某幢猪舍在一年的冷季和温和季节用自然换气;当天气趋热时,即关闭自然换气的开口,令纵向降温系统运转,以提供流经猪体的高速气流使之凉爽。
运用纵向降温系统,即在猪舍的一端装有几台大型风扇,而在猪舍的另一端设置几个大开口。空气以高速沿猪舍的长轴流动,犹如气流穿越隧道一样。当这种气流穿越猪舍长轴时,它带走了热量、湿气和污染物;因此最靠近排风扇的猪比靠近进风孔一端的猪要经受较高的温度相对高的湿度和较严重的污染。如果某猪舍太长和/或没有足够量的空气吹遍猪舍,那末,上述三种状况就会发展到不可忍受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纵向降温系统不能用于冷天猪舍换气的原因。在暖和(或)寒冷的天气里所用的气流比热天要少得多,因此就没有足够的气流穿越猪舍来控制靠近风扇端的温度、湿度和污染水平。纵向降温系统的气流速率在夜间或较凉天气时不应降至最大速率的50%以下;当外界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用另一类换气系统了。纵向降温系统对无分隔间的长猪舍最适用,因此对全进全出管理系统不能用。全进全出管理系统需将猪舍分隔成若干小室,以减少猪群间的疾病传染。纵向降温实际上会增加病原体的传播机会,因为它通过气流将病原体遍布到整幢猪舍。
选择用于纵向降温系统的风扇,要使吹到猪身上的风速约为每秒1米。家禽的纵向降温系统常提供比推荐给猪的高3倍的风速;但研究证明,猪对高于1米/秒的风速并未获得多少额外好处。在地面水平靠近猪体的风速由于磨擦而降低,所以流经猪身的风速比整个猪舍横截面的平均风速要慢些。平均风速至少要提高10%,如此,靠近猪体的气流速率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此外,沿着猪舍长轴的任何漏洞(墙帘、窗户)都会降低猪舍进气孔一端的进风速率。猪舍末端接近排风扇处的风速会提高,因为更多的空气穿越漏洞进入猪舍。对于还有自然换气系统的猪舍来说,通风孔应尽可能地密闭,以减少空气渗漏。为了补偿空气渗漏,可能不得不增加风扇的功率。许多隧道降温系统将风扇尺寸加大,以使猪舍横截面的平均计算风速达每秒1.5米,以弥补磨擦和渗漏。
建议换气率为每分钟1~1.25个猪舍容积的空气量;即使在较寒冷的天气里,决不应该把这空气交换率降至50%以下。进气口要建得足够大,以限制通过进气口的风速为2.5~3米/秒,以避免压缩气流。为了减少温度、湿度及污染物的升高,要使气流被运送的距离不超过150米,最好是纵向降温猪舍的长度不超过150米。在较长的猪舍里实施较高的空气交换率有助于减少温度、湿度和污染物的升高。气流通道要尽可能地建造得平直,以避免产生对猪有害的空气呆滞死角,最好把进风口开口和风扇安置在猪舍的端墙,而不要安置在边墙。从边墙进入的空气都会转向猪舍的长轴向。因而就增加了呆滞区域。将风扇安置在边墙也阻碍连续的自然换气开口。
实体隔栏和大型饲槽会大大降低纵向降温系统的有效性。任何横断猪舍宽度的隔栏均应用栅栏制作,而不要用实体混凝土隔墙。饲槽应使其长轴与猪舍的长轴平行。纵向降温系统如能与滴水或喷淋降温系统联合应用,则效果更好;因为高速气流大幅度提高猪皮肤水分的蒸发率。
喷淋/滴水降温系统
当气温开始趋热,猪就必须加强蒸发途经以散发其体热。猪不象人那样会大量出汗,因此必须依赖喘气或设法用外界的水分将皮肤弄湿来散热。在自然界里,猪感到热的时候就会找水或到泥桨潭去纳凉。当猪不得已用喘气来散热时,它们食入的饲料能量就要增加15%以支持喘气过程,所以这种散热方式是非常不经济的。因而,当猪群被圈养于猪舍中时,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把它们的皮肤弄湿。喷水系统是把猪皮肤弄湿的最佳方法之一。下述方法是非常有用的,即当猪被喷淋时,已有高速气流吹经其身,因为这样可提高水分的蒸发速度,并直接使猪散热。诚然,在猪圈中喷水时,总要考虑多余的水如何排出圈外的问题,尽管避免产生不卫生状况。
喷水器的喷嘴需要产生较大的水滴,这样水才能透入猪毛渗到猪的皮肤上。喷雾器对猪没有多大作用,它们有助于降低气温,但不能像喷水器那样直接使猪散热。间歇开与关的喷水器系统效果最令人满意,也就是让喷水器开启仅约2~3分钟,接着关闭半小时,任水蒸发。许多养猪场主用温度自控喷淋器系统。无论何时当生长肥育猪舍的气温到30℃时,或配种舍气温达到24℃时,温度自控仪就会启动喷淋系统。定时器则操纵喷淋系统每隔半小时开启2~3分钟。每个猪圈用一个喷淋器,置于离地面上方约1.75米处。位置应放在能使多余的水容易排走的地方,如漏缝地板上面。对于每圈养10头猪的圈要用一个每分钟喷水1.7升的喷嘴,每圈20头猪,用每分钟喷水3.4升的喷嘴,每圈30头,则用5.1升的喷嘴。
应用滴水系统可以弄湿禁锢于圈栏中的母猪或公猪的皮肤。供水管道铺设于圈栏顶部,其开口位于离圈栏的前缘后退约50厘米处的圈中央上方。这样能让水滴到每头猪的颈部。颈部有大量的热血流过,颈部是猪降温的非常有效的部位。水滴必须要大,滴水速度应该是以保持猪的颈部湿润,却又不至于使过量的水流淌到地板上,至关重要的是多余的水尽快自圈中排出,尤其是带仔的母猪圈。长期潮湿的地板会导致疾病蔓延或使十分幼小的仔猪寒颤。

图20.1 猪舍建筑设计图举例
 
设计图取自《猪舍及养猪手册》
 
 
图20.3 机械通风猪舍的带可调节挡板的连续式漏缝进风槽
 
 

三、猪舍模式选择

1.传统式单、双坡猪舍
单坡传统式猪舍,结构简单,便于施工,舍内光照、通风较好,但冬季保温性较差,适合于小形猪场;双坡式可用于各种跨度,一般栏舍布置双列式,若设吊顶则保温隔更好,但对建筑材料要求较高。 单、双坡传统猪舍,适合于投资少,较简陋的中小型猪场。规模一般在3000--5000头之间,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猪场。
2.装配式猪舍
装配式猪舍是近年来在南方地区新建的,一般为框架结构,跨度在12-15米之间,多设四列五通道,长度为100米左右,侧墙上装有轴流式风机,两边为卷帘幕,舍内湿帘降温,集约化程度高,一栋猪舍饲养规模在3000-5000头,配套设施先进,有的采用机械刮粪,自动饲喂等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此类猪舍适合同5000头以上的大型猪场,投资额多在150万元以上。在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新建一栋此模式的猪舍,说明如下:
新猪舍的建筑模式:钢混结构,跨度15.24m,全长136.24m,檐高2.7m。屋顶:由外向里,由塑料隔水膜、铝合金波纹板、塑料泡沫、石棉板和支撑钢架组成,具有隔热、保温、的特性。两侧为塑料卷帘 、金属网、塑料卷帘结构,运用导热性小的空气作保温层。山墙:外层为彩钢板,内层为钢丝网水泥白灰混合砂浆粉刷,中间夹保温隔热泡沫层,两侧各安装轴流风机两台,根据猪舍的长度和布局特点(大跨度,峡长型四通道布局)选择9FJ-1250型节能型轴流通风机,功率为0.75千瓦,风量为40450立方米每小时,此种型号通风机换气量大,速度快,较适宜集约化装配式猪舍。 在猪舍的中间横断面位置安装两道蜂窝状湿帘降温系统,此系统由吉爱赛农牧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此系统具有独特的泡沫状水介质及自制功能,在介质板底部的循环管把流经介质的循环水聚集起来,通过整体集水泵进行再循环,波纹式的介质设计,使更多的水和空气混合,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1)降温系统:气温在37℃以下时,打开地窗、塑料卷帘,猪舍敞开,利用自然风除湿降温,或利用安装在铸铁漏缝地板正上方的加压喷雾系统进行降温。气温在37℃以上时,对于分娩床、公猪栏、限位栏内的猪只,关闭地窗及封闭隔板上的门,密闭纵墙上的塑料卷帘,向蜂窝湿帘内注水,开启轴流风机,进行负压降温。
(2)保暖系统:关闭地窗,封闭塑料卷帘。在仔猪保温箱内装有两根红外线取暖器,箱外装有温控器,根据仔猪的出生日龄,在温控器上设定温度数字,对箱内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对于培育猪,用保温板进行取暖。定期打开轴流风机除湿、换气。
(3)通风系统:冬季寒冷,猪舍呈密闭状态,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大,每天必须开启轴流风机通风换气。春、秋两季,猪舍为敞开式,采用自然通风。夏季严热,猪舍密闭,采用负压通风降温系统。
3.楼房式猪舍

为节约土地资源,在土地比较紧缺的地区可以采用楼房饲养,楼房建筑承重强,结构复杂,猪场建设成本高。楼房饲养密集度较高,要求管理严格,防疫消毒到位,通风采光要好,猪群尽量不串层。楼房猪舍适合大型猪场,投资额多在500万元以上。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建筑规模和对建筑设施的技术要求,确定了猪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中、小型集约化自繁自养的综合性商品肉猪生产场。其他种类的养猪场建设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82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
GB/T17824 2—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经济技术指标
GB/T17824 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
GB/T17824 4—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与及环境管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集约化养猪场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实行高密度、高效率、连续均衡生产的专业化养猪场。
3 2 自繁自养的商品猪场种公猪及后备公猪从种猪场引进,后备母猪可从本场所产仔猪中选留培育,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商品育肥猪。
4 建设规模
4 1 集约化养猪场的建设规模以该场年出栏商品猪头数表示。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饲养量按 GB/T17824 2执行。
4 2 养猪场的建设项目按功能分为:
a)生产建筑:配种猪舍(含种公猪),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和装卸猪斜台;
b)辅助生产建筑:更衣、淋浴消毒室,兽医、化验室(含病猪隔离间),饲料加工间,变配电室,水泵房,锅炉房,仓库,维修间,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及焚烧炉;
c)生活管理建筑:办公室,生活用房,门卫值班室,场区厕所,围墙大门等。
4 3 养猪场的生产建筑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需0.8-1.0平方米计算。
4 4 养猪场的辅助生产及生活管理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的规定。
生活用房按劳动定员人数每人4平方米计。
5 场址选择
5 1 根据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便于排污的地方建场。
5 2 在城镇周围建场时,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5 3 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5 4 场址应选择在位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以防止因猪场气味的扩散,废水排放和粪肥堆置而污染周围环境。
5 5 养猪场总占地面积参数应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不超过2.5-4.0平方米计算。
6 总体布局
6 1 猪场生产区按夏季主导风向布置在生活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焚烧炉按夏季主导风向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各区之间用绿化带或围墙隔离。
6 2 养猪场生产区四周设围墙,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人员更衣消毒室,车辆消毒通道和装卸猪斜台。
6 3 猪舍朝向一般为南北向方位、南北向偏东或偏西不超过 30 ,保持猪舍纵向轴线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呈 30-60 角。
6 4 猪舍间距一般为7-9m,猪舍排列顺序依次为配种猪舍、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和育肥猪舍。
6 5 场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开,利用绿化带隔离,互不交叉。
7 猪舍建筑
7 1 猪舍建筑形式可选用开敞式或有窗式两种。开敞式自然通风猪舍的跨度不应大于15m。
7 2 猪舍的饲养密度用每头猪占猪栏面积表示,各类猪群饲养密度均不应超出表 2的规定。
7 3 猪舍的栏面积利用系数用猪栏总面积与猪舍总面积之比表示,各类猪舍的栏面积利用系数应不低于下列参数:配种、妊娠猪舍,65%;分娩哺乳猪舍,50%;培育猪舍,70%;育成、育肥猪舍,75%。
7 4 猪舍围护结构应能防止雨雪侵入,保温隔热,能避免内表面凝结水气,猪舍内表面应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7 5 猪舍屋面必须设隔热保温层,猪舍屋面的传热系统 k应不小于 0.23W/(平方米?K)。
7 6 各类猪舍内小气候环境按 GB/T17824 4执行。
7 7 猪场防火等级按我国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级三级设计。
8 饲养设施
8 1 饲养管理设备的选型配套应符合 GB/T17824 3的要求。
8 2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最大限度降低人为传染的危险,应尽量选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饲喂设备。
8 3 任何种类的猪舍,都必须设有通风换气设备。
9 劳动定员
9 1 养猪场的劳动定员按每人每年平均可生产商品猪头数确定:小型猪场为 225-250头 /(人?年);中型猪场为 275-300头 /(人?年)。其中饲养员应不少于全场定员总数的 70%。
9 2 养猪场一般可按年每出栏2500头商品猪配备一辆机动装载车计算全场需配备机动车的数量。
10 公用工程
10 1 养猪场可选用水塔、蓄水池或压力罐给自来水管网供水,保证供水压力为 1.5-2.0kg/cm2。
10 2 养猪场平均日供水量按表3给出的参数估算。
10 3 场区内的生产和生活污水采用暗沟排放,雨雪等自然降水采用明沟排放。
10 4 养猪场粪尿排泄量计算按日饲养的繁殖母猪总头数乘以48kg/(头?日),即为全场平均日排泄量的估算值;计算每栋猪舍平均日排泄量按该舍养猪总活重乘以 0.065kg/日估算。
10 5 养猪场电力负荷等级为民用建筑供电等级三级。电力负荷计算采用需用系数法,需用系数为 0.4-0.75,功率因数为 0.75- 0.9。
11 防疫设施
猪场防疫设施按 GB/T17823执行。
12 环境保护
猪场环境应符合 GB/T17824 4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