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升职记27集免费:《养性延命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33:42

《养性延命录》原题陶宏景辑。陶宏景,生于公元456年,于536年去世,享年81岁。陶氏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他通过自己养生的心得体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养生学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目录
  • 1 概述
  • 2 序言
  • 3 内容
  • 4 作者
  • 5 养生之道

      《养性延命录》 - 概述

      《养性延命录》

      《养性延命录》。养生专著名。南朝齐梁时陶弘景撰。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教诫、食诫、杂诫忌穰害祈善等3篇;下卷为服气疗病、导引按摩、御女损益等3篇。

      作者总结了古人的养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养生医药知识,论述了养生延寿的理论与方法。本书推崇道家养生学说,内容较为广泛,是中国较早而颇有影响的一部养生专著。

      书中还收存了五禽戏,六字诀等珍贵养生文献。收入《道藏》572册,《云笈七签》摘入卷三十二。

      《养性延命录》 - 序言

      夫禀气含灵,惟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于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候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贵,得丧萦于怀抱,躁挠未能自遣,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余因止观微暇,聊复披览《养生要集》。其集乃前彦张湛道林之徒,翟平黄山之辈,咸是好事英奇,志在宝育,或鸠集仙经真人寿考之规,或采摭彭祖、李聃长龄之术,上自农黄已来,下及魏晋之际,但有益于养生,乃无损于后患。诸本先皆记录,今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号为《养性延命录》。庶补助于有缘,冀凭以济物耳。(孙思邈亦有一书名养性延命录)

      《养性延命录》 - 内容

      谓此书是据前人所撰《养生要集》删节而成。该书收有“上自农黄以来,下及魏晋之际”诸家养生要语,内容繁多,陶弘景“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分为上下两卷,每卷三篇,号为《养性延命录》”。

      上卷三篇:《教诫篇》《食诫篇》《杂诫忌禳害祈善篇》。《教诫篇》引《神农经》《庄子》《列子》《混元妙真经》及其他道书,总论养生的必要性。谓“人所贵者,盖贵为生”。但“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要使人却病延年,以至长生,就必须“养神炼形”,使神、形得到合理的保养与锻炼。从而引录诸书关于修养身、心的诸多要语。其中心思想是“游心虚静,息虑无为”,使神不劳;去声色,远名利,善摄养,使体不疲;加上服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食诫篇》讲饮食卫生。谓“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为益亦多,为患亦切”。因声色可绝之逾年,而饮食却是不能一日或缺。有了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有莫大益处,而坏的饮食习惯和方法,则会有损健康且引起诸多疾病。特别强调饮食有节,食不过量;提倡多用素食、淡食、熟食;饭后散步等。《杂诫忌禳害祈善篇》讲日常起居的注意事项及禁忌。包括行住坐卧及沐浴等方面。提出不宜久视、久卧、久立、久行、久坐。夜卧不覆头,勿以湿头卧,宜屈膝侧卧。主张冬季温足冻脑,春秋脑足俱冻。大汗勿脱衣,湿衣、汗衣不可久著。醉饱、远行归还,大疲倦,不可行房事等。


      下卷三篇:《服气疗病篇》《导引按摩篇》《御女损益篇》。讲用行气、导引(加按摩)、房中等方术以养神、炼形。《服气疗病篇》讲行气术,记录其法十余条,包括调身、调意、调息等“三调”内容。特别提出行气治病之法:“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时气中冷,可闭气以取汗,汗出,辄周身则解矣。”又提出了吹、呼、唏、呵、嘘、呬等“六字诀”,谓“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导引按摩篇》讲导引按摩术,记录其法近二十条。包括摩面、熨眼,搔目四眦、揩摩身体(干浴)、扣齿、漱津等。其中还记述了华陀“五禽戏”,谓行此法,“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能行之者,必得延年”。华陀弟子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御女损益篇》讲房中术,记录其法十余条。指出男女房室不可不有(阴阳不交,则致病),又不可不慎。谓“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强调“凡养生,在于爱精”,“精少则病,精尽则死”。故要讲求房中节欲,注意交合方法,还要遵行房中禁忌。只有如此,才有益无害。特别强调节宣之道,以之“还精补脑”。

      这是一本采摭前人养生言论,加以系统归纳提炼而成的养生著作,引录之书,多达三十余种,是汉魏时期养生学之精华。其所谈养生理论和方法,虽出于长生不死的宗教要求,难免有不少糟粕,但其中许多内容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具有某些科学成分,值得今人借鉴。
      《养性延命录》 - 作者 作者 陶弘景

      陶弘景,陶氏字通明,号贞白、华阳陶隐居,孝昌县令陶贞之子。自幼好学,年四五岁以芦管为笔学书, 10 岁得葛洪《神汕传》,爱不释手,遂有学道修仙之念。刘宋末年,萧道为相,荐弘景为诸王待读,时弘景不足 20 岁,虽生于朱门大户,然不与纨绔交往,唯以展读是务。永明十年( 492 )脱朝服挂于神武门,上表辞官,请入山修道,齐武帝许之,并赐以布帛,敕命所在州县月给茯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其服饵,隐居于句容县句曲山,立馆于其中,自号华阳陶隐居。初从东阳道士孙岳游,习符图、经法,后历名山,遍访仙药,漫游山水之间。永元初年( 499 )建三层楼,居其上层,唯其一家童能至其所,进益与世尘隔绝。粱武帝即位,慕其超凡脱俗,甚器重之,屡召不至,每遇大事,则遣使咨询,时人誉之为“山中宰相”。天监四年( 505 )移居积金东涧,以避谷、导养诸法养性。大同二年卒,享年 81 岁。著《神农本草经集注》 、《养性延命录》、《效验方》 、《太清草木集要》、《太清玉石丹药要集》、《药总诀》、《肘后百一方》等。

      《养性延命录》 - 养生之道

      在静养方面,本书强调益气、保精、摄神是养生大法。认为“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还指出养生宜顺天时、适地理、和阴阳,取其中和,无太过,勿不及。例如“勿大温消骨髓,勿大寒伤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惊魂魄,勿久泣神悲戚,勿恚怒神不乐,勿念内志恍惚”。只有这样,“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在动养方面,本书指出气功、导引、服气、吞津诸法,都有利于健康。有关方法介绍,如《服气疗病篇》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命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口四,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吹以去风,呼以除热,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口四以解极。”《教诫篇》引《黄庭经》说:“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名曰饮食自然。自然者则是华池,华池者口中唾也……漱而咽之,溉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支(肢)节毛发宗之而生也。”现代研究表明,唾液分泌障碍会引起皮肤萎缩,弹性减弱,色素沉着,脱发,皮脂腺分泌减少等。可见在进行气功、导引的过程中,将口中唾“漱而咽之”,有助于改善发、皮、骨、筋状况,增进功力。
        
      在食养方面,书中提出“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饱食即卧生百病”的观点。因此,在《食诫篇》中要求人们食不应过饱,饮不应过多,不要夜食。该书还指出,饥饿之后进食,“食必多”,大渴之后饮水,“饮必过”。因此应当在出现饥渴感觉之前,“先饥乃食,先渴而饮”,才会使身体受益。书中提出,为了防止“饱食即卧”引起的疾病,应“食毕当行,行毕使人以粉摩腹数百过,大益也”。

      古代中医基本典籍(十一)

      祖国传统医学典籍是中国科技遗产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医药典籍又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和开发利用中医药典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养性延命录》
      《医方集解》
      《医林改错》
      《医门法律》
      《医钞类编》
      《疡医大全》
      《养病庸言》
      《医门棒喝》
      《疡科心得集》
      《医说》
      《医灯续焰》
      《医法圆通》
      《药鉴》
      《医方考》
      《医贯》
      《医级》
      《医经溯洄集》
      《医经小学》
      《医经原旨》
      《医垒元戎》
      《医理真传》
      《叶选医衡》
      《医林绳墨》
      《医林指月》
      《一得集》
      《医门补要》
      《养老奉亲书》
      《医述》
      《医彻》
      《医学编》
      《医学传灯
      《医学粹精》
      《医学读书记》
      《医学汇海》
      《疡科纲要》
      《医理元枢》
      《验方新编》
      《疡科选粹》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药性纂要》
      《医略十三篇》
      《医方简义》
      《药症忌宜》
      《医方论》
      《医门要诀》
      《医方全书》
      《医故》
      《医暇卮言》
      《医效秘传》
      《医心方》
      《要药分剂》
      《医学便览》
      《也是山人医案》
      《医学传心录》
      《杨氏家藏方》
      《杨氏提纲医方纂要》
      《医学发明》
      《医碥》
      《药要便蒙新编》
      《医经允中》  《药按》
      《医理发明》
      《药治通义》
      《医法心传》
      《药总诀》
      《医方丛活》
      《医方大成》
      《医林纂要探源》
      《医略》
      《医略稿》
      《药材学》
      《养生月览》
      《医方捷径指南全集》
      《医门初学万金一统要诀》
      《医方经验汇编》
      《叶氏女科证治》
      《医权初编》
      《医事问答》
      《医方类聚》
      《叶氏医案存真》
      《医悟》
      《叶天士家传秘诀》
      《医方易简集》
      《叶天士女科医案》
      《羊毛瘟症论》
      《医贯砭》
      《医学辨正》
      《一草亭目科全书》
      《医寄伏阴论》
      《医家心法》
      《医阶辨证》 《药盦医案》
      《药言随笔》
      《医学汇函》
      《叶氏录验方》
      《药性通考》
      《养生要集》
      《医法征验录》
      《医方便览》
      《医家四要》
      《疡医证治准绳》
      《医事启源》
      《药材资料汇编》
      《杨敬斋针灸全书》
      《药品化义》
      《医方捷径》
      《药谱》
      《医经正本书》
      《医镜》
      《医学白话》
      《一见知医》
      《药味别名录及续录》
      《医便》
      《医学初阶》
      《杨仁斋著作三种》
      《野菜博录》
      《医学从丛录》
      《医方选要》
      《医方一盘珠》
      《医灯集焰》
      《医方易简新编》
      《医纲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