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阶梯28:经典案例故事36以强凌弱的爱德华低头认错(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9:29:52

十几年前的一天,在英国伦敦哈姆雷区中学,八年级的男生爱德华和低年级的一个男生打架,并打伤了对方。校长惩罚爱德华的方法是让他给来访的几位外国客人做临时讲解员。

爱德华不是个好讲解员,他只会指着一间间教室说:这里是食品技术教室,那里是舞蹈教室……总是他先开个头,校长再做详细讲解,爱德华十分难为情。

快走到体育馆的门口时,校长停住了脚步,让爱德华去给客人们讲讲那里的陈列品。爱德华兴奋不已,跑上前,指点着陈列品,滔滔不绝地告诉客人们哪个奖杯是哪次比赛获得的,哪件球衣是哪个校友在哪场大赛中穿过的……当客人们问他对这些信息为什么能如数家珍时,爱德华得意地一笑说:“我是学校橄榄球队的。你们看我领带上绣的这个图案,就是橄榄球队的标志。”

等客人们再度与校长会合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校长急于把客人们带回办公楼,但是,爱德华小声地向校长建议,再让客人们去看看琼斯的椅子。这时,校长的眼睛一亮,赞赏地点点头。爱德华于是带着客人们来到小喷泉旁边琼斯的椅子前。他告诉客人们:五年前,琼斯在这所学校读八年级。有一天,在来上学的路上,他被一辆汽车给撞死了……为了纪念琼斯,学校在这里安放了这把椅子。

爱德华讲到这里,校长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突然开口对他说:“汽车没有眼睛,也没有理智,所以,它对琼斯犯下了那样的罪过。而我们不是汽车,我们有眼睛、有理智,应该懂得爱和尊重,懂得保护弱小者和无辜者——你以为呢?”爱德华使劲地点头,羞愧和自责使他的双颊变得绯红。

【心灵感悟】惩罚也可以曲径通幽

以强凌弱一向为人们深恶痛绝,八年级的爱德华打伤了低年级的小同学,为师者大发雷霆,声嘶力竭地训斥也不为过。可是,这位校长不是简单地处理,而是采用了巧妙的教育方法,达到了曲径通幽的效果。

尊重是前提。对即使犯错误的学生也要尊重。从头到尾,校长没有对这个以强凌弱的爱德华说过一句过火的话,惩罚他的方法是给客人们做临时讲解员,优秀生才有这种资格的呀!到体育馆时,更把酷爱体育的爱德华走上前,让他得意了一把。后来,爱德华提议让客人们看看琼斯的椅子,校长这时是赞赏地点点头;他讲得头头是道,校长用慈爱的目光注视他。处处体现出尊重。而这是教育走进学生心灵的前提。

了解是基础。校长让爱德华讲解体育馆里的陈列品,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了解他的体育特长。爱德华提议带客人们看琼斯的椅子,也是了解爱德华内心已经发生变化,所以才会“赞赏地点点头”。为师者必须深刻地了解学生,特别是了解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让教育达到实效。

掌握火候是关键。在爱德华把琼斯的椅子的来龙去脉讲完后,校长对爱德华的一席话说得他感动羞愧和自责。这个火候掌握得恰如其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务必要掌握好火候。火候不到,只能做夹生饭;火候过了,经不住咀嚼体会。“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掌握火候也是教育的艺术。

重在心罚,不是体罚。惩罚应该重在“心罚”,“罚心”而不是罚身体。这位校长没有声色俱厉,没有急风暴雨,而是轻柔地引导爱德华启迪爱德华,最后才是进行心灵的教育。让“爱和尊重”他人、“懂得保护弱小者和无辜者”这样高贵的思想走进他的心灵。体罚,变相体罚,惩罚的是肉体,只会有瞬间的作用。而“心罚”触动的是心灵,这样的教育不会水过地皮湿,而会让他刻骨铭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财富外化而来的和谐的交响曲中,最微妙、最温柔的旋律当属于人的心灵。”结合这个案例,我们对这句话理解会更深刻。

(选自《德育智慧源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