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女人恋爱技巧:认识幻相有助于解脱(转载于毕竟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3:56:28

所谓幻或幻相即是说不是实有的相,如天上的彩虹,虽绚丽多彩,却不可得,因此,大部分人都认同它是幻相。

魔术师的功夫再好,看的人也知道,那只不过是蒙人的骗术,所演示的只是障眼法,幻相而已。

这些是世间所认同的理则,世间人对幻有实有所持的一种认同,佛法教义中把它称为世俗谛。而佛法胜义谛中则视一切现象为幻相,如《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幻],即把世间认同的那些“实有相”皆视为虚幻。

把世人认同的所谓“实有相”视为虚幻,不是佛陀的狂妄,也不是佛陀的无知,也不是佛陀对世间的叛逆,而是由于佛陀具有超人的智慧,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由此而得以解脱生死,证入涅槃。

佛陀证悟后曾有不想说法的想法,有经为证:
[佛所自证的深法感到不容易宣说而有我若说法徒自劳苦的慨叹
传说梵王为此而请佛说法律部都有记载
相应部》(六·一)世尊独处禅思作如是念我所证得甚深之法
难见难悟寂静微妙超寻思境深妙智者乃能知之众生乐阿赖耶
喜阿赖耶欣阿赖耶众生以乐阿赖耶喜阿赖耶欣阿赖耶故是理难见
所谓缘起倍复难见所谓一切诸行止灭诸依舍离爱尽离欲涅槃。」]
阿赖耶a^laya,译义为窟、宅、依处、藏;在『阿含经』裏,也是爱著的一类。
联想到四谛中集谛的内容,是∶「(爱),後有爱,贪喜俱行,彼彼喜乐」。
爱、乐、欣、喜、贪、阿赖耶,以不同名字(约义多少不同)而表示同一内容,
这就是生死不已的症结所在。——《/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一章 「佛法」/第三节 中道正法

若细读经文,可以理解佛陀的感慨与无奈,因为众生乐阿赖耶喜阿赖耶

欣阿赖耶;众生以乐阿赖耶、喜阿赖耶、欣阿赖耶故,是理难见,所谓缘起。

所谓阿赖耶=爱、乐、欣、喜、贪世间人由于爱、乐、欣、喜、贪,倍复

难见,所谓一切诸行止灭,诸依舍离,爱尽,离欲,灭,涅又怎么能见

缘起、证入涅槃呢!

众生对什么产生爱、乐、欣、喜、贪?

——身体,认为这个身体是我,或是我所有的;对此产生爱、乐、欣、喜、贪。

——感受,认为这个感受是我,或是我所有的;对此产生爱、乐、欣、喜、贪。

——认识,认为这个认识是我,或是我所有的;对此产生爱、乐、欣、喜、贪。

——意志,认为这个意志是我,或是我所有的;对此产生爱、乐、欣、喜、贪。

——意识,认为这个意识是我,或是我所有的。对此产生爱、乐、欣、喜、贪。

而偏偏不认识这些都是缘起的幻相或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

对不愿意接受事实的人,就不必多费口舌了,然对很想见真相的同修,还是
愿意在此作一些探讨——
[空]是无自性的意思,一切法的本性如此,从众缘生而没有自性,即没有常住
性、独存性、实有性,一切是法法平等的空寂性,这空性,经中也称为法无我
法无我与有情执我的略略不同。实在的、常住的、独存的,这个
[我]的定义是同的;但有情所执自我即在此意义上附入意志的自由性
这即不同从实在、常在、独存的意义说,有情是无我空的,诸法也是无我
空的。本性空寂,也即是涅槃。这样,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
三法印,遍通一切,为有情与世间的真理。——《/佛法概论/第十二章 三大理性
的统一/第一节 三法印/三法印的真实性
      一切法的本性如此,五蕴身心岂可例于一切法外?
——从当下的观察可以体会到身心的变化不居而没有常住性;
——从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理解可以体悟识依身住、依感受住、依认识住、
依意志住,体会到身心的相依相缘而没有独存性;
——从六根触六境缘生六识、具生受、想、思,生命的当下就在迁流变化,
可以体会到一切法没有其实有性。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以经文解释:凡所有相。不是所谓的'有为’与'无为’,'
起心动念是有为,如如不动是无为。’若作这样的理解,即错解经义。
——如同的意思
梦幻泡影——梦:可以理解,人一般晚上都会做梦,梦里真真切切,醒后
才知是梦,世间常说人生如梦,即是说人生不是真实的;幻:最难体悟,
世间人视身体为实有,视感受为实有,视认识为实有,视意志为实有,
惟见闻觉知是从,而起染著,贪爱执取,所以不得解脱。若能体悟当下
所现身心即是缘起的幻相,则去佛不远;泡:水泡、肥皂泡,刹那生灭,
五蕴身心就如同水泡一般;
影:阳光下的身影,似有还无,实体不可得五蕴身心即是如此。
露、电——晨朝的露水,晶莹剔透,宛如珍珠,可经不起阳光的照射,
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电:古时没有人工发电,因此经中所指分明是
雷电,雷电能量无比,若成霹雳,可霹千年古木,能击杀牲畜人等。
但所经历只在刹那间完成,便无踪影。
经以种种譬喻说明五蕴身心非实如幻,这能感受到的真真切切其实
是幻相,我们可以接受吗?可曾认识否?
应作如是观——应该作这样的观察啊!这里的[如是]即是[如实]的
意思,只有如实观察才有如实的体悟,如实体悟就是如实知。
还有一层意思是:观察者应该以四句偈所揭示的真理法则去作观察,
才能得到如经所说的结果。如果以世间智作观察,结果当然不一样,
结论也就不同了。
经文如是说,佛陀如是说,导师如是说,恩师如是说,已经说得够明白
了,剩下的是我们是否按照所说的去做,去观,去体会了。
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在闻法时觉得很认可,很欢喜,但回到生活中又落在
实有感里了,因此而苦恼不已!关键在于:
1、理上还没有悟透。比如说,为什么说当下身心所现的一切皆是缘起的幻相?因为这
切现象无常故。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这是需要经常作深入思维的,同时也要在
平时对身心活动(根+尘+触>受、想、思)多做观察。
2、不知道如何实践。导师在论著中说:众生日坐缘起而不知。
——身体是缘起的幻相,
——感受是缘起的幻相,
——认识是缘起的幻相,
——行为是缘起的幻相,
——意识是缘起的幻相。
你认同吗?
当下举一下手,抬一下腿,扭一下脖子,弯一下腰,换一个姿势,回忆一下过去,计划
一下明天,乃至早上起床,叠被,穿衣,穿鞋,便厕,洗脸,刷牙,吃饭,行住坐卧
语默动静,哪一种身心状态不是因缘在变化?它们有常住性、独存性、实有性吗
即没有常住性、独存性、实有性,一切是法法平等的空寂性,这空性,经中也称为
法无我
那么说它们是缘起的幻相,能接受吗,可以体会吗?有那么难吗?只要愿意,
随时可以在身心活动的当下体悟缘起,从缘起中体悟无常无我、法性空寂。
多做这样的思维与观察,身心决不会无缘无故地开展活动,一定有当下的因缘,
这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就在一举一动中找出它们的因缘,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会那样?把平时所学的三处观结合实践慢慢体悟,体悟会越来越深,
真理会越来越清晰,真相会越来越明朗,就在日常生活中洞见缘起,
日常生活就是我们修行的地方,开悟的地方,解脱的地方。
就把这些心得作为新年礼物,与有需要的师兄们分享。若有偏颇处,还望各位超前学友提出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