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财险上班怎么样:第一次作文导学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1:30:01

第一次作文导学案

三维目标

1、初步了解写人记叙文的方法,通过刻画人物把人物写活、写真、写神。

2、了解小标题结构法在作文结构中的作用,并能很好的掌握。

3、作文作文标题、题记、开头、结尾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小标题的拟定方法。

教学难点:细节刻画的把握

教学课时:两课时

范文引路

老  黄

老黄其实并不老,才40来岁,鼻梁上跨着一副大大的眼镜。他是我们的语老师。

老黄的教学方式,可说是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挺有特色的。

他的脑袋简直就好比一台“电脑贮存器”,每次轮到他的课,他总是空着手走进教室,从来不带任何资料。一讲起课,那些文字便滔滔不绝地从他嘴里吐出,讲的内容可比一般参考资料讲的还详细。尤其是他自创的板书,更是让人一目了然。所以同学们都很乐意上他的课。

老黄的口才好与他的作文教学是分不开的。

同学最喜欢的算是口头作文训练了。老黄说:“当今社会,需要的就是口才,具备良好的口才,以后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在老黄的影响和教导下,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的作文教学,更是与众不同。

那天早上,上课铃刚响,老黄就提着两袋像书一样的东西步入了讲台。他身体的一侧靠在讲桌上,两只手抱着放在胸上,用深切的眼光望着同学们,看上去似乎有些忧伤……

大家都觉得很异常。于是,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相互猜疑着可能要发生的事。但是,没有一个人讲话,教室里很静,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甚至感到这样的静,让人有些受不了。许久,老黄终于开口了“同学们,我…我们就要离别了……”他的声音显得低沉而缓慢。过了一会儿,他又说道:“昨天,我收到铜仁二中的通知书,叫我明天去上课……”

开始,大家都不相信老师这些话真的。可老师是从来不撒谎的,况且……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如同晴天霹雳。顿时,安静的教室立刻变得一片喧闹。有的掉下了热泪,有的傻傻地盯着老师,有的直嚷着:“老师别走”就连平日那几个跳皮的学生,这下子也被愣得一言不发。

接着,老黄将那两袋东西拆开,不快不慢地说:“同学们,我走了以后,你们要好好学。我会记着你们的,我很幸运能与你们度过这将近两年的时光。下面我给你们组个人发一个笔记本,作为纪念物。今天就用这个笔记本来进行最后一次作文训练。这次训练特殊点、题目,体裁、内容等均不限制。”

教室里又变得静极了,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

时间到了,老黄叫同学们上去念,上去念的都不是平时写得好的。但这回却都写得很不错,写了对老师要说的心里话,写了对老师的留念和感激,写了老师承诺的话……

快要下课了,老黄要对这次作文训练进行一次点评,他说:“大家的文章都写得不错,这次作文训练很成功。所以,以后我们就应该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实事,说真话、讲真情,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老黄望着同学们那一张张仍然忧伤着的面孔,他笑了,“同学们下去预习一下《时间的脚印》这篇课文,我们明天上这一课”。说完他喜滋滋地走出了教室。

此时,同学们都被愣得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唉,这个老黄呀!

范文引路

我的三位语老师

您是我的老师

  您传道授业

  育我成才

  交给我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您是我的朋友

  您最理解我

  您与我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不时地为我鼓劲和加油

                                                  ——题记

  2000年,母校宁阳一中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在这里,我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师长,他们或持重严肃,或活泼热情,或幽默风趣,不仅能出色地完成授业解惑的重任,更以朋友般的热情感染着我,让我受益匪浅。是啊,有什么能比在生命中遇到亦师亦友的人更幸福的呢?情感的波涛已经不可抑制地汹涌澎湃,三位恩师的面容已浮现在眼前……。

                     认真负责的老师

  老师教我高一语文,那时的他已是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了,但从他那满头黑发中看不出来,依然站三尺讲台教导着我们,我有幸做他的课代表,真切地感受到了他“认真负责”的精神,那是非笔墨可以形容的,备课认真,上课认真,不放掉一个知识点;批改作业认真,不规范的书写,错误的标点符号难逃他的“法眼”,恩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学习、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认真”二字虽简单,但要做到事事皆认真并非易事,他却做到了,他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的确令人仰视,高一时经他批改过的作文,至今还保存在我的书橱中,因为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圈点和篇篇习作后那长达半页的批语曾令我深深感动。

  恩师后来虽不教我了,但对我的教导却贯穿了整个高中阶段,当我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总会躲着他,生怕辜负了他的笑脸,但好多时候都会是逃不掉的,被他鼓励教育一番。课余之时,师生相对而坐,谈笑风生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有幸拜读了他的散文集,了解到他坎坷的青年时期,但那篇篇文章中却洋溢着爱国情怀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幽默风趣的文风和乐观进取的精神着实震撼了我。

  “为攀高峰自蹄腕,化雨人间自着鞭。”这是我对他的景仰,也是我用以学习的铭言。真心祝愿他健康快乐!

                      虚心有节的老师

  老师是我高二时的老师,他是位年轻的老师,经验与能力都有限,但从他的身上可以找到两个字----虚心,那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我很能问语文题,他作为我的语老师,自然是难逃我的发问,有时候,我问的题会令他难以招架,那时的他会抱歉地冲我笑笑,说:“这个问题我没考虑过,等我回去问问其他老师,下节课再回来给你讲。”或者他会摆摆手,笑着说:“跟我走,让其他老师给你讲。”我很惊讶,缘于他的坦诚相告,缘于他的虚心有节。

  可能是因为年龄相差不大的关系吧,他总是很理解我们,在课堂上他会穿插一些我们感兴趣的知识,印象中的他有一双大眼睛,睫毛很长,忽闪忽闪地,很有意思,讲起课来更带劲。那时的我与他的“交情”不错,他一直都在鼓励我,有段时间曾因语文成绩的优秀而沾沾自喜,他很及时地找到了我,那促息长谈的场面至今难忘。

  国庆回去见他了,他说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刚一岁多)学好语文,像我一样。这让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并非他优秀的学生。

                     个性飞扬的老师

  读高三时,老师教我语文,不知我用“个性飞扬”四个字是否冒犯了恩师?但那的确是我对他发自内心的评价。高二时老师不教我,但我每次见了他,都会很礼貌地和他打招呼,而他都会打量我一番再答应,而当他真正教我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是怎样个性的一个人。他的课不失常规却完全不是照本宣科,他有极开阔的教学视野,古今中外,东西南北,全在胸中;他讲题时可以完全否定参考答案说出令我们心服口服的观点来;他要求学生做的学生必须做,不要求做的如果做了,他不会表扬,因为他要的是“少而精”并非“多而滥”,我还曾因此挨过他的不少批评呢!

  我不是他的课代表,但是和他接触很多,有时会找我谈心,但更多的时候是我为一道道题跟他争辩,否定他的观点,终于有一天,他说:“你太‘拧’了,明明是自己错了,却要老师来证明是对的,说得难听一点,你是自以为是啊!”这无疑是再直接不过的批评了,当时的我是不服气的,但是现在想明白了,总会因为自己常惹他生气而觉得对不起他。

  国庆回去也见他了,看着恩师忙碌的身影,心里便想:他不会再碰到我这样难缠的学生了吧?

  云山苍苍,洸guāng水泱泱yāng,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有幸认识我生命中亦师亦友的人,他们带给我的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将来我会用实际行动回答他们的教导,以认真负责的精神,虚心有节的态度,不断发展自己,使自己个性飞扬,这是我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方法指导

人物描写

    刻划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说:"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

   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首先,我们来研究正面描写。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一)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行为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侧面反映了人物的品行。

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的方法:

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4、借助他人眼睛;5、相关人物对比;6、一人几幅肖像;7、结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写的要求是:

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其关键在于:

第一,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能每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不必要的。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的,因为眼是心灵之窗。他曾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物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

   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

   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

  (二)心理描写: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

  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快出太阳;这是人本能的常态的要求。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

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三)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写。

  为什么要进行人物行动描写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维愿望的具体体现。文学作品中,人物行动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艺的高强。书中写他采取先防御、后进攻的策略,又显示出他的谋略与机智。作者正是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全过程的生动细致描写,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所以,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艺术的技巧》)

行动描写应掌握三个原则

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四.描写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目的明确。我们写文章,不能为描写而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什么地方需要描写,什么地方不需要描写;什么地方需要详细描写,什么地方不需要详细描写;都要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出发,而不能兴之所至,就大肆描写一番。
     第二,特点突出。不论描写人物还是景物,都要抓住特点、突出特点,这样,给读者的印象是鲜明的、突出的。如果泛泛而谈,虽然具体、细致,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使人感到烦琐、累赘,写得多而没有特点,结果等于什么也没有写。
     第三,鲜明而生动。描写要力求鲜明、生动。作者的感情,要在描写中显露出来,表现出鲜明性。通过描写来抒情的文字,自然是饱含感情的;一般的描写,也要把倾向性表现出来。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褒贬、爱憎,态度力求鲜明。描写人物、景物,都力求使读者得到生动、具体的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种生动性,并不是借助于过分的雕琢、堆砌,而是在朴实自然中再现事物的形象。

外貌描写片段

1、……“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鲁迅抓住了“清国留学生”的“大辫子”,这一外貌特征,把一群胸无救国之志,生活糜烂庸俗的“清国留学生”描绘得入木三分。“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是比喻,“实在标致极了”是反语,表现了对他们腐朽生活的极其厌恶和辛辣讽刺。 

2、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从外貌描写入手,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处处透露人物的遭遇和性格特征。“青白脸色”,这说明他生活贫困,营养不良。“时常夹些伤痕”是为下文“偶然偷点东西,结果被殴打”埋下伏笔。“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说明他穷酸潦倒,命运悲惨。

  3、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鲜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中年与少年判若两人。在痛苦生活的煎熬下,饱经风霜,极度贫困,整日在磨难中挣扎。“灰黄”“很深的皱纹”的脸,“又粗又笨而且开裂”“松树皮”似的手,这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真实写照。

4、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孙犁《芦花荡》

5、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

6、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掏了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中年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7、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睛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

我的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她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

……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8、至于体格,他身高五尺,臃肿,横阔,腿肚子的圆周有一尺,多节的膝盖骨,宽大的肩膀;脸是圆的,乌油油的,有痘瘢;下巴笔直,嘴唇没有一点儿曲线,牙齿雪白;冷静的眼睛好像要吃人,是一般所谓的蛇眼;脑门上布满皱裥,一块块隆起的肉颇有些奥妙;青年人不知轻重,背后开葛朗台先生玩笑,把他黄黄而灰白的头发叫做金子里搀白银。鼻尖肥大,顶着一颗布满着血筋的肉瘤,一般人不无理由地说,这颗瘤里全是刁钻捉狭的玩艺儿。这副脸相显出他那种阴险的狡猾,显出他有计划的诚实,显出他的自私自利,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和他唯一真正关切的独养女儿欧也妮身上。而且姿势,举动,走路的功架,他身上的一切都表示他只相信自己,这是生意上左右逢源养成的习惯。所以表面上虽然性情和易,很好对付,骨子里他却硬似铁石。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教师”肖像描写片段:

1、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小老头,戴着一副深度近视镜,走起路来一步一晃,慢悠悠的,就像是在酝酿一篇大作,加上平时说话满嘴“之乎者也”,以及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倒真有点老夫子的味道。别看他这样,但上课真有两下子。

2、 张老师实在太平凡了。他今年三十六岁,中等身材,稍微有点发胖。他的衣裤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他脸庞长圆,额上有三条挺深的皱纹,眼睛不算大,但能闪闪放光地看人,撒谎的学生最怕他这目光,不过,更让学生们敬畏的是张老师的那张嘴,人们说薄嘴唇人能说会道,张老师却是一对厚嘴唇,冬春常被风吹得爆出干皮儿。从这对厚嘴唇里迸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

作家刘心武《班主任》

3、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鲁迅《藤野先生》

4、杜老师也就3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着他。

5、此夫子海拔不高,头顶原本葱葱茏茏的丛林,因岁月的侵蚀,水土严重流失,树木纷纷流离失所;将他脸上的皱纹比作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之地貌的缩影,绝对不过分;一副大号花镜支在鼻梁上,对阳光的反射作用,相信比南极的冰盖一点儿也不逊色;本来挺拔的背,而今却背上了一个不小的丘陵。同学们本欲称之为薛老,但又觉不妥,故将两字换位称之为老薛,以示亲热。

八、肖像描写的目的和要求归类整理

1、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1)客厅里有许多东西,她不及细看;还有许多客,只见红青锻子马褂发闪。在这些中间第一眼就看见一个人,这一定是七大人了。虽然也是团头团脑,却比慰老爷们魁梧得多;大的圆脸上长着两条细眼和漆黑的细胡须;头顶是光的,可是那脑壳和脸都很红润,没光光地发亮。爱姑很觉得稀奇,但也立刻自己解释明白了:那一定是擦着猪油的。(鲁迅《彷徨·离婚》)

  [简评]维妙维肖地勾勒出七大人这个表面知书达礼、道貌岸然,实际上却是男盗女娼、杀人不见血的魔鬼的丑恶面目。

   2)穿一件花旗袍,镶着灿烂的金边,颜色鲜艳夺目,紧紧地箍在她的身上。走起路来,小鲸鱼似的,……她脸上的皱纹很多,但是她将脂粉砌成一面墙,把这些深深的纹路遮藏着。……说起话来总是指手画脚,摇头摆尾,于是小棒锤似的指头上金石能及耳环,光彩四射,惹得人心发慌。她着实是心广体胖,结实得像一头小牛。

  [简评]用新鲜而耐人寻味的语言,三言两语就逼真地刻画出一个俗不可耐的胖女人的形象。

  3)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青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杨沫《青春之歌》)

  [简评]作者抓住一个“白”字,映衬出小知识分子林道静文雅、恬静、纯真无瑕的性格。这种捕捉特点,反复点染的手法新颖、独到。

  4)一个小小的、胸脯丰满的年轻女人,贴身穿一套白色的布衣布裙,外面套一件灰色的囚大衣……她头上扎着头巾,明明故意的让一两绺头发从头巾里溜出来,披在额头。这女人的面色显出长久监禁的人的那种苍白,叫人联想到地窖里储藏着的蕃薯所发的芽……两只眼睛又黑又亮,虽然浮肿,却仍旧放光(其中有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睨),跟她那惨白的脸儿恰好成了有力的对照。(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简评]这段描写,不仅准确地抓住了卡丘霞·玛斯洛娃的外形特征,而且写出了她深常驻沙皇制度迫害和贵族阶级侮辱的善良劳动妇女的遭遇。两只又黑又亮的眼睛,显示了卡丘霞青年时代的善良和智慧,而那故意让它留在头巾外面的一两绺头发和苍白的脸色,却又告诉人们,黑暗腐败的社会生活对她的摧残和毒害是多么严重。

  5)他的两腮红红的,两目低垂着。他是一个十八岁到十九岁的少年,表面看来,文弱、清秀、面貌不同寻常。他的鼻子好象鹰嘴,两眼又大又黑。在宁静的时候,眼中射出炎一般的光辉,又好象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是在一瞬间,他的眼睛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的表情。他的头发是深栗色的,垂得很低,只看见一点儿额头,在他生气的时候,更显得他有的是坏性情。(司汤达《红与黑》)

  [简评]作者对主人公于连的这段描写很有特色。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于连的外貌,交待了这个低贱的知识分子的身份。然后,通过“眼睛”这个心灵的窗户,让笔触由表及里深探到人的内在,把可见的外貌和无形的内在结合起来描写,这无疑有助于表现于连既仇视上层社会,又竭力攀附上层社会的复杂性格。

  6)在一个难以形容的优美的鹅蛋形脸上,加上一双黑眼睛,眼睛上面是弓形的,纯净得象是画上去的眉毛;很长的睫毛遮住了这双眼睛,当眼睛低垂的时候,睫毛就在双颊的玫瑰色上投上一层阴影;再添上一个纤细的、笔直的、机灵的鼻子,鼻孔因为对肉欲生活的热烈的渴望微微张着;脸上还画出一张匀称的嘴,嘴唇在牛乳一样白的牙齿上优美地张开;再用盖在没有人用手能摸过的桃红色面颊上的柔毛给皮肤染上颜色。于是,你便得到了这人迷人的头的外貌。

象黑玉一样的黑的头发,天然或非天然地成为波浪形,在前额分为宽阔的两条,消失在脑袋后面,让两只耳朵的尖端露了出来因那儿两只各值四五个法郎的钻石耳坠在闪闪发光。(小仲马《茶花女》)

  [简评]玛格丽特原是一个贫穷的农村姑娘,不幸陷入火坑,做了妓女。但是她从内心里厌恶这种生活,向往着真正的爱情生活。小说写出了她一生饱受侮辱和迫害的悲剧,目的是为了抨击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作者对玛格丽特这样的妓女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作者既没有忘了表现出茶花女整个面容的美,也没有忘了表现茶花女被摧残但仍是纯洁的心灵:“没有人用手摸过的桃红色面颊”,这个绝妙的细节完成了作者的全部意图。

    2、揭示人物的身份和境遇

  1)这位出纳员年纪四十上下,光秃秃的脑壳在桌上的卡赛尔灯的照耀下闪闪发亮。灯光使他黑白相间的鬃发闪烁着,圆圆的面庞把脑袋勾勒成球状。脸色象砖瓦一般发红。蔚蓝的眼睛嵌在几道皱折之内。他有一双胖得圆滚滚的手。蓝呢服在肘关节突出的地方稍微磨损了,加以油光可鉴的裤子的皱褶,显出穿旧的样子,尽管努力掸刷也无济于事。肤浅的人见了会以为他廉洁节约,过于豁达或过于贵族气才穿旧衣。……出纳员的上衣扣缝里别着荣誉军团的绶带,因为创面皇帝麾下龙骑兵里当过中队长。(巴乐扎克《改邪归正的梅莫特》)

  [简评]在描绘卡斯塔尼埃的容貌的同时,结合介绍他的职业、经历,更容易使读者看清他利用职权谋私的伪善面目。

  2)在她那件用极薄的白绸制成的短袍上,密密地织满了银色的小星星,折着优雅的褶襞,这位姑娘的雕像一般的体态,不但可以从这些褶襞上揣测出来,有时还可以透过薄绸隐约地看到。在短袍上面,罩一件淡兰色绸缎制成的披风,也织满了小星星。一个不大的束发金冕,笼住了她前额上面的头发。她那小巧的耳坠,戴着两颗巨大的珍珠,珍珠下面垂着两个青玉琢成的星状坠子,发上闪闪烁烁的光芒。她的脖子上围着一串珍珠项圈,一颗巨大的青玉星星从她那项圈下端直垂到她半裸的胸脯上。她的手腕上面套着两对雕着花朵与树枝的银镯,她的腰间束着一道末端是尖的带棱角的腰带,这也是用贵金属制成的。她那双纤小的玫瑰色的小脚穿着一双厚底短靴,那是用两条横过脚踝的淡兰色软皮和靴底制成的,脚踝上套着两个精雕细刻的银脚镯。

  [简评]这是生活淫荡、内心恶毒的妓女爱芙姬琵达的肖像。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她华丽而贵重的服饰,点明她是一个靠出卖自己灵魂和肉体而爬上上流社会并深受宠爱的女人。作者通过人物的服饰,揭示人物的身分,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3)我开始端详她了。她有多少年龄?四十岁?对的,四十岁。她并不老,这个姑娘,她不过是把把打扮得象个老人罢了。我忽然被这个注意之点打动了。她的鬃髻衣饰固然都是可笑的,然而她本身却很保存着简单的天然风韵,遮掩得好好儿的,真的!我何以从前总没有好好儿观察过?她满头滑稽地盘着许多小发鬈,那都是形状可笑,并且使人增加老态的;在那种圣母式的发鬈下面,我人又看见了一个被两条表示深愁的皱纹划分的大而平的额头,随后便是一双大而温柔的蓝眼睛,那样羞怯,那样畏葸,那样谦恭;那双神光四射的眼睛依然是非常天真的,其中充满着幼女式的惊讶,充满着少年时代的感觉,并且充满着从前在里面经过使之感慨而没有使之糊涂的伤心事。(莫泊桑《珍珠小姐》)

  [简评]我们看见了一个发髻、衣饰都很古怪的女人。她并不老,而且身上还“保存着天然风韵”,那么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原来,她——珍珠小姐是一个被遗弃了的私生女,几十年来都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主人全家“友谊地对待她”,但她明白自己的地位,她在生活中不能象别人一样有自己的追求、渴望和爱情。在这种生活中她度完了自己的青春时光。

   3、透露人物的内心世界

①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是空中寻找,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鲁迅《伤逝》)

  [简评]子君和涓生虽然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而自由结合,但社会布下的罗网却终于使他们破裂。子君骤然听到涓生不爱他的告白以后,作者抓住了她脸色的变化,写出她内心的痛苦。但她眼里“稚气的闪闪的光泽”,“射向四处”,说明她仍向往新生活。而现在连唯一能给她幸福的涓生也将离开她,所以,她的眼光“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子君刹那间的痛苦、希冀、幻灭以至绝望的复杂的内心活动,被表现得非常充分。

  ②最令人惊奇的是,刘勃卡竟然打扮得好象要上俱乐部似的,悠闲自在地站在门边的丁香丛中。她的玫瑰色的小脸总是保护着不让日晒,金黄色的头发精心梳过,卷成一个圆卷,小手好象是象牙雕成的,指甲闪闪发光,仿佛刚刚修过,健美匀称的小脚上穿着轻巧的奶黄色高跟鞋,——这一切都显示仿佛刘勃卡马上就要登台表演歌舞。

  但是使邬丽亚更为吃惊的却是她那盛气凌人的、同时又是非常单纯、非常聪明的神气,这种神气在她的鼻子微翘的玫瑰色的脸上,在她的脸上略微嫌大的涂着唇膏的饱满的嘴唇上,主要的是在那双眯缝着的、非常灵活的蓝眼睛里,都流露出来。(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

  [简评]这里的外形描写是处处联系着刘勃卡的内心特征的。刘勃卡是美的,然而那是一种特别表现得灵巧而轻快的美,活泼而奔放的美。看了这样的肖像,我们就会更深刻地认识刘勃卡在敌军压境的形势下所表现出来的机警和豪迈的性格;也只有了解了这样的肖像,这个后来不断设计痛击德寇的火焰似的姑娘,才会活灵活现地浮在我人的脑海里。

  ③叶琳娜的面庞,自从离开莫斯科三日以来,并没有多少改变,可是那表情却大大不同了:它变得更沉思、更严肃,而她的目光变得更勇敢了。她的整个身体更娇羞了,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花,头发也似乎更浓密、更丰艳,低垂在雪白的额和鲜红的颊上。只是她的唇际,当她没有笑容的时候,却有一抹几乎看不见的线痕,表现出一种隐密的、永在的焦虑。(屠格涅夫《前夜》)

  [简评]叶琳娜冲破阻力和英沙罗夫结了婚,他们离开故乡,只得在海外漂泊。这幅肖像准确地透露了叶琳娜既愉快又焦虑的复杂心理。

  ④他瞧见一个年轻的人儿,有金栗色的头发,体态匀称,非常秀丽,她走来恰好坐在他的对面,然而她一点也不使他喜欢。在他的仔细观察以后,他思忖着他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美丽的眼睛。但是这双眼睛透露出一种内心的可怕的残酷。随后,于连发现它们有抑忧的表情,它在考察别人,但是它们总记得应该威严可畏。……于连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分辨出玛特儿小姐——他听见别人这样称呼她——的眼睛蠕时时刻刻闪耀着的是一种机智的火花。(司汤达《红与黑》)

  [简评]作者着力描写人物的眼神,深刻地揭示出玛特儿小姐喜爱浪漫蒂克,追求出人意外的爱情生活的具有资产阶级高傲性的内心世界。

   4、反映文章主题和时代特点

  ①早过了六十岁的祖父躺在床前一把藤椅了,身子显得很长,长脸上带了一层暗黄色。嘴唇上有两撇花白八字胡。头顶光秃,只有少许花白头发。两只眼睛闭着,从鼻孔微微发出来一点声息。(巴金《家》)

[简评]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高太爷的形象。作者从面色、声息着笔,抓住老年人最显著的生理特征,刻划出他风烛残年的相貌,暗示出封建统治阶级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②然而当他在洗脸盆的水中照见自己的面相时,却也忍不住叹了口气。那脸盆里的面影难道就是他么?那是高撑着的两根颧骨,一个瘦削的鼻头,两只大廓落落的眼睛,而又满头乱发,一部灰黄的络腮胡子,喉结就象小拳头似的突出来;——这简直七分象鬼呢!(茅盾《秋收》)

  [简评]这是老通宝在“丰年所得不够还债”的冷酷现实打击下,大病一场后的肖像画,从中可见旧社会带给穷苦农民的灾难。

  ③……在一个寒冷的清晨,这个小姑娘却坐在一个墙角里;她的双颊通红,嘴唇带着微笑,她已经死了——在旧的年的除夕。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她小小的尸体:她坐在那儿,手中还捏着火柴——其中有一束几乎都烧光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简评]在寒冷的除夕之夜,可爱的小姑娘冻死了,但她却在“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临死前她梦见自己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去了。这告诉我们,这个卖火柴的女孩在人世间是痛苦的,离开人间倒是幸福的。这幅肖像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女孩的命运和对美好生活天真纯洁的向往。

  ④他是个很小的、体格匀称的瘦人,几乎可以说是个矮子,黑头发硬得象鬃毛一样,那双黑色的大眼睛老是泪汪汪的,没有睫毛,那张天生的很可爱的小嘴是非常愉快的。他的络腮胡子很短,头发也并不长,衣服又简单又寒伧。他很脏,褴褛不堪,晒得很黑,总之,他有一幅劳动者的外表。与其说他是个艺术家,不如说他是个贫穷的小买卖人。只有在他那双老是湿润的、亮晶晶的眼睛里和他那抿着的小嘴上,有某种独创的和令人感动的地方。看起来,他的年龄在二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其实,他三十八岁。(列夫·托尔斯泰《琉森》)

  [简评]作者着力刻划了一个到处流浪的歌手的肖像。透过他那又脏又烂的衣饰,透过那老是湿润的眼睛,人们不难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

    5、 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

  ①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象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鲁迅《风波》)

[简评]《风波》围绕赵七爷辫子的收放,展开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生活图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这幅肖像画是失去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②赵连荣使劲揉了揉眼,仔细这么一看:喝!好大的个头儿,足有一冒手高,赵连荣要看他,都得仰着脖儿。只见他膀扇儿有门扇那么宽,胳膊有小檀条儿那么粗,四方脸盘儿又红又黑,两只眼睛又圆又大。浓眉毛,高颧骨,高鼻梁,宽下巴,看样子也就是二十七八岁,可是长了有半寸多长的稀稀拉拉的连鬃胡子。他满脸都是灰尘,就象刚打破窑里钻出来一样。在他的左眼窝儿下边有一个小洞,一条紫红的血线从里边流出来,顺着鼻窝儿流到嘴角儿,又流到脖子下头去。身上的衣服满是血浆泥土,已经看不清他穿的军装是什么颜色了。他手里没有武器,紧紧地攥着两只象油锤一般大小的拳头,怒目横眉,咬牙切齿,全身都带着杀气。他笔直地站着,动也不动,活象个铁打的金刚。(刘流《烈火金刚》)

  [简评]这段工笔描写,不仅使一个魁伟高大、勇猛刚强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扣人心弦,使读者情不自禁地急切追问:这个英雄是谁,他是哪个部队的,左眼窝下是怎么受伤的?于是以此为线索引出了“史更生死而复生,赵连荣舍身成仁”的故事情节。

  ③苏冠兰透过嵌花格的窗玻璃,漫不经心地打量着这位装束华贵、器宇不凡的女客人。她穿淡咖啡色裙装,敞领中衬着乳白色印度绸纱巾,别着一枚硕大的红宝石胸针,披着深紫色镶里格呢绒斗篷,身材修长,仪表端庄。她那璧玉般皎洁的面庞上,嵌着一对引人注目的丹凤眼,乌黑发亮的长长的卷发,在脑后盘成一个隆起的高髻,显得别有风韵。然而,她的整个面庞却显得淡漠、冷峻,毫无表情。(张扬《第二次握手》)

  [简评]这段别具匠心的肖像描写,既表现了丁洁琼的性格特征,又构成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正是由于这位“装束华贵、器宇不凡”的女客人的突然出现,才使苏冠兰心中涌出某种不安的预感。随着他的回忆,故事情节便生发开来。

  ④他的制服不是绿的,而是一种红褐带灰色的。他的领子又窄又矮,因此他的脖颈虽然不长,却从领子里耸出来,显得特别颀长,好象是侨居俄国的外国小贩十来个一大堆顶在头上的摇头晃脑的石膏小猫的颈脖一样。(果戈里《外套》)

  [简评]作者对亚卡基·亚卡基耶维奇的肖像是从他的外套写起的。他这件衣服已经由原来的“绿”色变成了红褐带灰色,说明这件衣服由于长期穿着睡磨损,已经很旧了。领子又由于他经常剪下来一些缝补到别的地方,所以变得“又窄又矮”,和衣服也很不相称了。接着,作者对他的脖子比喻描绘,进一步反衬了他这件外套的不合身。这样的描写,成了以后亚卡基·亚卡基耶维奇重新做一件外套的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铺垫。

    6、与人物的语言、心理、行动描写和环境描写配合运用

  ①……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个厉声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其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三威风凛凛。玄德就邀入同座,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寿长,后改云长,……”(罗贯中《三国演义》)

[简评]这段描写不是将人物放在静态中描写,而是放在一个具体的生活场面中表现出来。通过刘备对张飞、关羽的观察及跟他们的谈话,将张飞、关羽的勇猛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②最恼人的是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处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因为他讳说“癞”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地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鲁迅《阿Q正传》)

  [简评]这里分不清是写心理还是写肖像。特别是别人一犯讳,“阿Q便全疤通红地发起怒来”,更是把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合而为一,既突出了肖像的特征,又通过癞疤“发红”的变化,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而人物的肖像特征——癞疤,也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林宛芝产到梳妆台面前去,她准备给自己打扮一下。可是她一坐下去,望到镜子中的,两个腮巴子红润润的,亮的发光;额头上那一卷头发披在淡淡的眉毛上,长着长长睫毛的眼睛里放射出强烈的喜悦的光芒,青春的活力从眼睛里透出来。她把那一卷头发用钢夹子夹在额角上,望着镜子里的林宛芝,她发痴一般地轻盈地笑着,许久许久不说一句话。忽然,她的左手的食指指着镜子里的林宛芝,象是警告她要小心,但又象是毫无意义,不过是人在得意忘形时的一个快乐、兴奋的动作。希望的火焰在她心中燃烧,血液在她周围赛跑。赛跑的终点是她的面孔。一会功夫,仿佛浑身的血液都集中到她的脸上,热辣辣的,碰上去就要烫手似的。她陶醉在镜子里,几乎把整个世界都忘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简评]作者细腻地描写了林宛芝在梳妆镜前的一系列动作、表情、心理变化,活画出一个既信赖丈夫的金钱,又需要情夫温暖的青年女子的真情实感。

  ④这女子穿一件紫丁香色的上衣,在宽阔碧绿的河面,象一朵荷花似的漂移过来。四周围的景色,仿佛因此而越发显得秀丽、迷人。在这夏日的晌午,镜子般的水面,反射着银色的光。岸边的绿柳和白杨,灵化了似的耸立着,给还乡河投出凉凉的阴影。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一阵微风穿过树林,掠过她整个脸部俊美的轮廓。(管桦《葛梅》)

  [简评]作者运用清新、舒畅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了葛梅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子的美貌。两者和谐统一,极为动人。

  ⑤一个年青美丽的姑娘正斜靠在壁板上。她的头发象乌玉般地黑,眼睛似膻羚羊眼睛般的柔润,她那象希腊古代雕刻一样纤细的手指,正在抚弄一束石南花,把花瓣撕碎,散播在地板上。她的手臂裸到肘部,露出被日光晒成褐色的一段,这两条美得象生在阿尔的美神象身上一样的手臂,正在焦躁不安地摆动着。她那柔软好看的脚上穿着足踝处绣着灰兰色花朵的纱袜,一只脚正在轻轻地拍着地面,好象故意要展露她那丰满匀称的小腿似的。(大仲马《基度山伯爵》)

  [简评]这个姑娘名叫美茜蒂丝。她是邓蒂斯的未婚妻。作者描绘她的外貌的同时,着力渲染她的细微动作,透露出她盼望邓蒂斯平安回来的急切心情。

     7 、描写不同时期的肖像,表现人物思想和性格的变化

1、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广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

  ……那孔乙已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条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鲁迅《孔乙已》)

  [简评]孔乙已第一次出场,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站着喝酒,写出他这样一幅穷酸相,突出地表现了他是一个穷困潦倒,但又死要面子的人。他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有伤痕,又暗示出孔乙已好喝懒做的习气,时常偷窃遭人毒打的不幸境遇。第二次外貌描写却完全变了样子。对照孔乙已外貌描写的前后变化,要看出他的命运更加悲惨了,他那精神、肉体上备受封建社会摧残性格,他那被旧社会培植而又被旧社会杀害的遭遇,都进进出出揭示出来了。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体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的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是松树皮了。(鲁迅《故乡》)

  [简评]同一闰土的肖像,前后判若两人。作者正是通过人物脸色、毡帽、手、衣服等等的变化,表现出人物性格、思想的变化,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从肉体到心灵的摧残。

  ③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彩,但当他缓缓的回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鲁迅《在酒楼上》)

  [简评]这里,吕纬甫的一幅肖像画实际上起了两幅肖像画的作用。作者给他画像时,随时和过去的吕纬甫作对比。通过这一对比,精炼而传神地显示了人物精神性格的变化。

  ④父亲死了十个月,约翰·雅各居然面目一新:惨白的死灰般的脸,被长满肉刺的脑门和太阳穴弄得不成样子的脸,变得开朗干净,红红的有了血色,流露出快乐的神气。(巴尔扎克《搅水女人》)

  [简评]约翰·雅各对待侍女沸洛尔百般爱慕,其父亲死后,沸洛尔成了管家婆,她为了图谋财产,掌握着家庭大权,使出了她那女性的特有的手腕。这种虚伪的爱情,却使约翰·雅各信以为真,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幅肖像,使我们既看到了约翰·雅各的肖像变化,也了解了约翰·雅各的“脓包”性格。

  8、简笔勾勒

  ①……小栓坐在这里排的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贴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起,印成一个阴文的“八字”。(鲁迅《药》)

  [简评]只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少年肺病患者的形象。

  ②照例是那鲇鱼须的老东西的脸又紧贴在脏的玻璃窗上了,连鼻尖都挤成一个小平面。(鲁迅《伤逝》)

[简评]一嘴“鲇鱼须”,可见他的“刁”、“尖”。他窥视涓生和子君这对自由恋爱的青年时的丑态,是寄托着作者憎恶感情的。以“小平面”形容挤紧的鼻子,形象风趣。

  ③水英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她那晒得又黑又结实的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两片薄薄的小嘴唇在笑,疏疏的眉毛和细细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深的酒窝也在笑。(崔前光《打鱼的人们》)

  [简评]笑是人们愉快、兴奋的外露。作者扣住一个“笑”字,把水英这个小姑娘欢乐的性格再现了出来。

  ④老人脱下帽子,站起来行礼;不料衬在帽子里面的那圈皮油腻很重,把假发粘住了,揭落了,露出一个赤裸裸的脑壳:一条可怕的伤痕从后脑起斜里穿过头顶,直到右眼为止,到处都是鼓得很高的伤疤。……(巴尔扎克《夏倍上校》)

  [简评]选择人物出场的有利时机,利用偶然机会描绘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不是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吗?

  ⑤她是一个年轻的女人,长着一对碧蓝的眼睛,两片鲜明、湿润的嘴唇,一个细巧的、看上去很有刚毅气概的鼻子和一头蓬蓬松松地堆在头顶上的浅色头发。只有她嘴角边那不健康的皱纹,虽然不容易看见,却使娇嫩的脸露出一种会咬人的小兽似的神情。(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

  [简评]这是一个堕落的女性,虽然年轻,漂亮、娇嫩,但嘴角边不健康的皱纹却无法掩盖她遍身沾满的白卫军的兽行。

   9、运用修辞手法

  ①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

  [简评]漫画式的几笔,杨二嫂这个刻薄的小市民的形象就活生生地立在我们面前。“薄嘴唇”,很容易使我们想起巧舌如簧、尖刻刁钻的妇人;“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的姿势,则表现出一种泼辣放荡的样子。本文由南昌作文网整理发布

  ②伊凡尼基福罗维奇穿着褶襞这样大的灯笼裤,如果把裤子吹臌起来,可以把整个院子,外带谷仓和房屋,都一起装下去。(果戈里《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

  [简评]这里,对一条肥大的灯笼裤的夸张描写只寥寥数语,我们就见到了一个脑满肠肥,贪得无厌的剥削者的模样。

  ③审判官史太勒先生是一个极其出奇的矮人,却又那么胖,所以仿佛他只有面孔和背心似的。他用两条小小的变了形的腿摇摇摆摆滚也似的走进来,庄严地向律师们鞠了个躬,他们也向他庄严地鞠了躬,他就在桌子下面放了小小的腿子,在桌子上面放了小小的三角帽子,这么一来,所能看到的审判官史太勒先生就只剩下了一双古怪的小眼睛、一张阔大的粉红的脸和大约半副又大又很滑稽的假发。(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简评]“出奇的”“矮”“胖”,“小小的变了形的腿”、“古怪的小眼睛”、“阔脸”、“假发”,作者抓住了这些主要部位,进行夸张丑化,收到了毕肖的效果。

  ④天空中两颗最辉煌的星星要出门,就请她的眼来代替他们闪耀,候着他们回来。真的,如果她的一双眼睛悬在天空,星星就会代替她眼睛,那会怎样?那她脸上的明媚一定盖过星星的亮,如同白日的光压倒灯光,在天上她的眼一定耀满天的光明,鸟儿乱中以为白昼已经降临。看,她悄悄把手托着她的脸!(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简评]这里用拟人等手法,用星星的“明”和“亮”来表现朱丽叶的双眼。摆脱了“象……”、“如……”一类的俗套。

  ⑤鼻子尽量发展,近乎一个三倍大法规的大写A字,布满血筋的面颊象葡萄叶,红里带紫,长着许多小瘤,往往还有细毛点缀;整个脸庞仿佛秋天的葡萄叶包着的一只其大无比的鸡崇菌。两道浓眉好比两簇堆着雪花的小树,底下一双小灰眼便是喝醉的时候也很精神,显出一付贪婪成性的狡猾。(巴尔扎克《幻灭》)

  [简评]作者抓住了尼古拉·赛夏肖像的缺陷,进行夸大,并用人们熟悉的东西来进行比喻,十分形象。

   10、侧面描写

  ①……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看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译文]行路的长者见到罗敷,情不自禁地放下担子,摸着胡须观看。少年见到罗敷,脱下帽子整理发巾,用故意做作的举动来炫耀自己。耕地人忘记了犁地,锄草人忘记锄草。耕者、锄者归来彼此抱怨,只是因为看罗敷而耽误了劳作。

[简评]作者用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让采桑女子秦罗敷一出场就以她的惊人的美丽吸引读者和观众。写罗敷之美,不从罗敷本身实写,却从旁观者眼中、神态中虚摹,极富有独创性。

  ②小芹今年十八岁,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的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在洗衣服,马上青年们都去洗;小芹在树上采野菜,马上小青年们也都去采。吃饭的时候,邻居们端上碗爱到三仙姑那里坐一会,前庄上的人来回一里路,也并不觉得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简评]这段文字没有一处直接描写小芹的美,然而通过渲染人们处处、时时想和小芹接近这一点,说间接地将小芹的美丽表现了出来。

  ③她那生有仅仅可以看得出的细黑毫毛的好看的小上嘴唇,短得遮不住牙齿,不过翘起来的更加可爱,在偶尔伸下来碰上嘴唇时,那就格外迷人了。正如通体漂亮的女人常有的情形,她的缺点……她那太短的上唇和并开的嘴……似乎是她自己特具的难得的美的形态。这个那么快要作母亲、那么充满生命和健康、那么轻松地负起她的担子的漂亮少妇,每个人一见到就快活起来了。老年人和无精打采的青年人,一经同她接近,同她谈过一不会儿,都觉得好象他们也变得像她一样,充满生命和健康了。每一个同她谈过话、见过她每说一句话时那爽朗的笑容和经常闪光的雪白牙齿的人,都觉得他们那一天的心情特别和蔼。(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简评]从开头的描写中读者就已看到小包尔康斯加亚王爵夫人是美的,但究竟有多美呢?瞧,她的美竟能唤起老年人和没精打采的青年人的生命活力。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巧妙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动人了。

  11、寄托作者的爱憎感情

  ①一个姑娘从小河边上的柳丛里探出身子,这样说道。她穿着雪白的上衣,有波纹的黑发梳成两条辫子,一双非常美丽的水灵灵的黑眼睛,突然放出强烈的光芒;她本身就象是这朵倒映在暗色河水里的百合花。(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

  [简评]看了青年英雄邬丽亚的肖像,人们就自然而然地从外貌联想到她的纯洁的性格,人们会深深感到她是一个内心和外形同样美丽的女孩子。

  ②她个儿不高,但是她优美的身材看起来这样细长,她的皮肤略带棕色,但人家可以想象它在阳光下一定和安达路斯女人一样是淡金色的。她的小小的两脚也是安达路斯式的,它们正舞着一个两脚相并的步法。她在一张随便铺在她脚下的波斯地毯上跳舞着,旋转着;当她每次转过身的时候,她光辉的脸经过你面前,她乌黑的大眼睛朝你一闪。(雨果《巴黎圣母院》)

  [简评]吉卜赛少女爱斯梅哈尔达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体现了雨果心目中最崇高的感情和最美的形象。作者把爱斯梅哈尔达外表与内心的美作为一个统一体来描写。作者一开始用清新形象的语言,从身材、皮肤、两脚、舞姿等方面着笔,把她美丽的外表象放电影一样地显示出在读者面前,随后又来一个近镜头,把爱斯梅哈尔达的脸和眼睛向读者推出,使人感到她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她有着善良的心。

  ③(琼玛)原来以为他的脸纵使不讨人喜欢,也一定显得动人和有力,现在看上去,外表最显著的特点只有一种服饰华丽的倾向,至于神情态度上陷伏的傲慢,那就不仅仅是一种倾向而已了。此外,他的皮肤是微黑的,象一个黑白种的混血儿,而且他虽然是个瘸子,举动却矫健得象只猫一样。他的全部性格非常容易使人联想到一只黑色的美洲虎。他的前额和左颊上面带着长长一条弯曲的刀伤的疤痕,使那一张脸显得非常可怕;她已经注意到,当他开始吃吃说不上话来的时候,面孔的那一边就要起一种神经性的痉挛。假如没有这些缺陷,虽然带点儿飞扬浮躁的神气,他的相貌也还是很漂亮;现在呢,那一张脸当然不好看了。(艾·丽·伏尼契《牛氓》)

  [简评]这幅肖像描写,概括了牛氓一生的身世和遭遇:卡尔狄的告密,蒙太尼里的欺骗,琼玛的一记耳光,妓院里洗碗碟,农场里当马夫,杂耍班里受屈辱……。作者在表现牛氓的坚强和威武时,并没有脸谱化的赞美,而是在用粗丑的外貌来映衬出他那内心的美。

  ④……身材不高,风姿翩然,是个美男子。手和指甲都十分清洁;他的红润的嘴唇和面颊上显示着健康。他的笑声响亮而轻快,和蔼地眨着明亮的、褐色的眼睛,他的服装体面而有风格;……说话用柔和而愉快的声音,很有顿挫,仿佛每一个字都乐愿从他的美丽的,涂香水的口髭中吐出来;他又常常应用法语的辞句。(屠格涅夫《村吏》)

  [简评]作者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了地主阿尔其卡·宾诺奇金表面文雅而实际残酷的肖像特征,突出地显示了这个年轻的曾经当过近卫军官的地主的伪善残酷的本质。作者虽然写了他的外貌“美”,但对他的憎恶之感仍然溢于笔端。

  ⑤这位不相识的姑娘的脸庞可以说是属于普鲁东画派的那种纤细而娇柔的类型,同时带有吉络德所绘画的人物脸上的那种诗意。两颊的鲜丽,眉毛的匀称,线条的明晰,脸部轮廓上处处显现出来的处女的纯洁,使这位年轻姑娘成为最完美的典型。她的身材柔软窈窕,体态纤弱。服饰简朴洁净,使人猜不出她到底是富有还是穷困。(巴尔扎克《钱袋》)

  [简评]在一位青年画家的眼里,这位少女具有两个画派不同的绘画特点的脸庞,这是一个美丽而又纯洁的女性。不难看出,作者在让主人翁的眼睛摄下姑娘明晰生动的形象的同时,也融进了自己的赞美之情。

    12、两个相关人物的对比描写

  ①他的碧眼——老是认真而严厉的那双眼睛,现在竟变得这样柔和,这样亲切,——这使她很高兴,在她颊上的皱纹里,虽然还有眼泪在那是颤动,但是在她的嘴唇上,已经露出满足而寂静的笑意……巴威尔看见母亲嘴唇上的微笑,脸上注意的表情,以用眼里爱慕,以为他已经使她了解了自己的真理,于是年轻人那种对自己的言语力量的自豪,提高了他对自己的信心。他谈得兴奋起来,一会儿微笑,一会儿皱眉,在他的说话里常常流露出憎恶的感情。

[简评]这两幅肖像的交互描绘,反映了两人心理的相互作用。母亲革命觉悟的逐步提高,给了巴威尔以很大的鼓舞;而巴威尔后兴奋神色,更使母亲尼洛夫娜了解到儿子所从事的革命斗争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

  ②世上从来未有两姐妹生得象伊索尔和玛尔维娜那样的不同。姐姐身材高大,褐色头发,伊索尔矮小而头发金黄;妹妹轮廓纤细优美,姐姐健壮粗大;伊索尔以柔弱无力见胜,甚至一个中学生看见了也想加以保护,玛尔维娜则是《你是否在巴塞罗那看见过》一诗中的女主角。伊索尔在她姐姐旁边,就象一幅肖像油画旁边的一张小画片。(巴尔扎克《纽沁根银行》)

  [简评]作者着力抓住两姐妹体格和风度上的差别,进行比喻和夸张的对比描写,鲜明地体现出她们具有不同的性格:姐姐强悍、泼辣;妹妹柔弱、温顺。

  ③奥寥尔省的农人身材并不高大,背有点驼,神气阴郁,蹙着眉头看人,住在白杨木造的蹩脚的农舍里,服着劳役,他们不做买卖,吃得很不好,穿着草鞋,卡卢加省的代役农民就不然,他们住的是松木造的宽敞的农舍,身材高大,眼色勇敢而愉快,面孔清爽而白皙;他们贩卖牛酪和柏油,每逢节日总穿着长统靴。(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④克莱莉亚·康梯是一个稍嫌苗条的年青姑娘,我们可以拿她来和基多的那些美丽的形象相比。我们不必隐瞒,按照希腊美的标准,可以批评她的头部有些线条稍嫌显眼,譬如,她那最妩媚动人的嘴唇就稍许饱满了一点。

她脸上闪耀着天真无邪的魅力的心灵无比高尚的美好的标志,但是最惊人的一个特点却是,尽管它的美是极难得、极罕见的,但是和那些希腊雕像的头部没有丝毫相似之处。相反,那种公认的理想中的典型美,公爵夫人却太我了一点,她有着真正伦巴第型的面部,使人想到列奥那多·达·芬奇笔下的、美丽的希罗底的妖艳的微笑和温柔的忧郁。(司汤达《巴马修道院》)

  [简评]克莱莉亚·康梯是个外表平静,内心充满热情的少女;桑塞维利纳则是个外表活泼机智,内心喜欢忧郁的公爵夫人。作者通过想象和比较,用素描的方法,勾画出她们各人特有的面部表情,反映出她们的性格上的差异。

  13、夹以作者的议论

  ①她年龄虽小,但悲惨的经历,使她懂得事件不少。她头上绺乌而发亮的刘海短发从额头披下,显得鸭蛋型的面孔更加红润,那一对机灵的大眼睛,明镜一般,好象啥事体经过她这对眼睛都可以看得透彻。她比他矮不到关个头光景,身子很灵活,虽没有他的身子那样结实,却十分健壮,苗条而不虚弱,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她穿着一身浅蓝的布衣布裤,背上拖着两条辫子,脸上没有一点脂粉,也没有任何修饰,可是朴素天然,出落大方,保存着农村少女的那种自然风韵。她的性情象水一般温柔,可是她的意志却比钢铁还要坚强。她仿佛是一块吸铁石似的,把张学梅这个铁牛一样的人深深地给吸引住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简评]汤阿英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工人阶级先进分子。作者通过细腻的刻划和热情的议论,赋予了人物朴素的美。在大量的议论中,作者采用转折的句式,让人物的形象在各种对比中自然显现出来。

  ②只有四十五岁,他仿佛已近六十,在结束十八世纪的大动乱中,他一下子衰老了。……他的脸孔颇象一只白狼,嘴巴红殷殷的,就象生命受到自身原则的影响而消蚀的人一样,他的鼻子火一般红,他的胃十分羸弱,种种旧病使他的脾气变得很坏。他的脸下部尖尖的,因而平板的脑门显得太宽敞了,上面布满了参差不齐的横皱纹,表明他过惯了露天的生活,而并非是思想的疲惫;表明他经受过长年的不幸,而并非反映控制不幸的努力。……他的黄眼睛明彻严峻,活象冬天的阳光一样,虽然明亮,却没有热力,透露出不安,却不包含思想,疑虑不决,却毫无目标。(巴尔扎克《幽谷百合》)

  [简评]这幅肖像把一个被资产阶级大革命驱逐出法国,多年过着流亡生活的大贵族莫尔索夫伯爵的生平、思想、精神状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种效果又是结合着作者的议论来实现的。

  ③她是一个窈窕的少妇,长得丰满合度,端正秀美,她年轻的时候,曾经是本地的美人儿,山村里都这么说。她有某种纯洁的仪态,而且有少女般的娇艳。根据巴黎人的眼光,她这种天然的风致和美貌,流露着无限的活泼和天真,使人想到她生就是温柔的,甜蜜的。……这是一颗天真烂漫的心,她从来没有高傲地去批评、责备她的丈夫,或者明白表示她讨厌他。她假定夫妻之间,本来不过如此,根本就没有更温柔更甜蜜的关系存在。(司汤达《红与黑》)

  [简评]作者用美好的语言,托出了小说女主人德·瑞夫人的容貌,但作者并没有具体地给她写生,而是通过议论概括地介绍了她的美貌,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

  ④只在不久以前她才满二十岁。她身材修长。面色苍白带暗,弯弯的眉毛下面闪着一对灰色的大眼睛,眼周略有细小的雀斑,前额和鼻子全都端正,嘴唇紧闭,下颏稍显尖削。栗色的发辫低垂在她的纤细的颈上。在她的全身,从那专注而微似惊怯的面部表情,那清澈而变幻莫测的目光,以至那似乎勉强的微笑和那柔和而又似急促的声音,全可感到一些神经质的,电似的,匆遽而又激烈的什么,总之,是不能使人人都心爱,甚至还会使某些人发生反感的什么。(屠格涅夫《前夜》)

  [简评]叶琳娜是个贵族阶层转变到平民知识分子一边的典型。她身材纤弱,外表沉静,但内心充满热情,性格十分刚强。为了很好地表现这些,作者夹进一段对她表情、声音的议论,并有意地欲言又止,用两个“什么”使读者自然会联想到她在竭力压抑和隐瞒自己的内心活动。而实际上她心中正在翻滚着追求自由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的激情。

    14、 借助他人的眼睛或其它事物呈现出来

  1)她们看见这位巾帼英雄是高条身材,上身穿一件藕荷色紧身短袄(没人想到她内穿锦甲),束一条鹅黄丝绦,腰系宝剑,外披紫羔皮猩红斗篷,头戴紫红贡缎出风帽,前缀一块碧玉,脚穿黑绒双梁云粉底马靴,面貌端庄,眉眼英气照人,神态大方,步履矫健,与夫人和丫环、仆妇们原来所想象的人物大不相同。跟随经娘子前来的四名健妇都换了新绸箭袖短袄,紧束战带,腰插短剑,背插宝刀,一律红绸包头,雄赳赳,精神饱满,犹如英武的男兵一般。夫人和所有的内眷、仆婢们都感到十分新鲜,吃惊,两厢有人不觉发出来轻悄的啧啧声,而没人不暗暗在心中肃然起敬。(姚雪垠《李自成》)

[简评]这幅肖像不仅让大家看到了红娘子的英雄外貌,也使人们看到目击者的见解、思想、感情。红娘子被请到李府时,夫人、刘氏以及丫环、仆妇一伙人,在未看到红娘子之前,出于阶级偏见,对红娘子的模样,有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猜想:有的想着这个敢于挥剑杀人的女豪杰一定是一个膀宽腰圆、黑不椤高敦的母夜叉;有的风闻红娘子生得不丑,但想着必定是戏台上的山大王那种装束,头上插一双雉鸡翎。然而在灯烛的辉煌中,夫人和大家的眼睛忽然一亮,原来猜想中的印象全跑光了。

  2)凭着社交界中人的眼力,瞥了一瞥这位妇人的风姿,渥伦基就辨别出她是属于上流社会的。他道了声歉,说走进车厢去,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这并不是因为她非常美丽,也不是因为她全部姿态上所显露出来的端丽和温雅,而是因为在她走过他身边里她那迷人的脸上的表情带有几分特别的柔情蜜意。当他回过来看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注意地盯在他的脸上,好象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象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渥伦斯基已经注意到了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弯曲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简评]这段安娜的肖像描写,巧妙地采取借别人的眼睛来描绘的手法,表现出安娜憧憬幸福,向往美好的精神状态。在当时上流社会充满虚伪的环境下,她不满足于她的精神生活,这使得她眼睛里流露出“一股被压抑的生气”,“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这为以后渥伦斯基了解、追求安娜并终于赢得她,作了很好的铺垫。

  3)罗欣往镜子里照了一照。他那亮闪闪的脑瓜,样子好看了,也有余地来容纳那些卓越而崇高的思想了。脸蛋儿狭溜溜的,从那有点儿突出的颧骨微妙地转变到那不太显著,可也不见得瘦弱的下巴颏。两条在鼻梁上靠拢,却又反常地朝太阳穴弯上去的黑黝黝的眉毛,削弱了那双伶俐而不大的眼睛的威势。因为眸子睁得很大,这双眼睛看上去仿佛是乌黑油油的。象这样一张脸,人也用不着害臊得用手把它捂起来了!只有那张嘴,却把一切都毁了。眼睛会撒谎,眼睛是虚伪而隐蔽的,可是嘴却不善于装假。……你瞧吧——它一直在动着,没有个形态,象个鼻涕虫一样。……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

[简评]作者借助镜子来照出人物的模样,手法新颖、独特,全段描写因此就显得别有情趣。

动作描写

名著中动作描写精彩片断欣赏

  1、《守财奴》中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箍桶匠葛朗台弥留时,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他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抓”,送了暴发户的老命,也使守财奴至死不改的贪婪本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2、《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

  至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得意。

3、《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在得知水生“明天要到部队去”时,手指不禁“颤动”——苇眉划破手指,亦是其内心思想的颤动,写出了水生嫂没有思想准备,舍不得丈夫离去的细微心态。

4、方纪在《挥手之间》中,着力刻划毛泽东在机场向延安人民告别的动作: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象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也不动了。

     这一特定的、富有历史性的动作,表现了领袖和同志、战友以及广大群众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表现了无产了阶级革命家在历史转折关头断然作出的伟大气魄,以及为国家民族而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大智大勇。

  5、鲁迅笔下的阿Q在《阿Q正传》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法庭画圈,“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就在这“画圈”中糊里糊涂结束了自己生命……

6、严监生的两个指头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了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我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吴敬梓:《儒林外史》)

7、葛朗苔的眼睛和手

    未了,终于到了弥留时期,那几日老头儿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他要坐在火炉旁边,密室之前。他把身上的每一齐拉紧,裹紧,嘴里对拿侬说着:

  “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

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

  “在那里吗?在那里吗?”问话的声音显出他惊慌得厉害。

    “在那里呢,父亲。”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子上,他几小时的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的敲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給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态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努力送了他的命。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苔》)

8、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大约是大模大样,或者生了鹤膝风罢,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鲁迅:《理水》

9、他站得累了,想歇一歇,先在一把空椅子上吹了几口气,又郑重地揽起长褂的后幅,恐怕脏了皱了,然后慢慢地坐下来。叶圣陶:《饭》

10、“我们应该给云报个信”,佩珠忽然想到这件事情就说了出来。……

“不要紧,让我去!我就去!”慧摇动着头,让她的浓发在脸颊上飘舞。她马上把包裹递给贤,说,“贤,你把这个拿去。”她又对佩珠说:“你叫影回去收拾东西,准备搬家。”她不等佩珠说别的话,便昂着头,红着脸,甚至带了得意的神情,掉转身子走了。佩珠回头去看她,只见她大步走着,两只手不停地往前后甩,风吹动她的浓发,她的短裙也跟着风飘舞,她好象是被风吹走了一般。                                                                     

巴金:《电》

11、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右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肖红:《回忆鲁迅先生》

12、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鲁迅<风筝>

13、他已在客厅里,衣服上全是褶皱,我突然地朝他大吼:为什么不脱衣服就睡?!吼完了才愚蠢地意识到,为什么我就忘记了临睡前帮他脱呢?我无比羞愧地转过身去,给他拿了梳子梳头,他顺从地坐下来,任我帮他整理黑硬的短发,又将毛巾浸了水,笨拙僵硬地给他擦脸,刮掉新长出来的胡子。《终于承认你已经老去》

14、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朱自清《 背影》

15、广场上放风筝的人可多了,有站着放的,坐着放的,还有跑着放的。只见他们个个张口仰视,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长线,眼睛紧紧地盯着自己放飞的风筝。1.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架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   肖复兴——《荔枝》

   16、.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去。

陈慧瑛——《梅花魂》

   17、.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何其芳——《一夜的工作》

   18、.每天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一跃,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的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费奥多罗夫——《童年的发现》

19、例如《水浒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中的三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打得眼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却似作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钵儿、铙儿一齐响。

20、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圆圈的细节,更人见不忘。一个死刑犯人要画押,被逼无奈画上一笔也就算了。可阿Q是独一无二,一方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方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他开始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感到羞愧,而后来却又一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这一传神的细节,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并得以鲜明到极至。可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鲁迅——《阿Q正传》

21、(正当欧也妮母女欣赏查理留下的梳妆匣时,葛朗台闯进屋)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 葛朗台 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搬上银幕,这是一组绝好的电影镜头:“瞪着金子的眼光”,这是 从葛朗台 太太的角度看到的一对闪着攫取猎物凶光的眼睛的特写;伴随着“救救我们”的一声大叫,肯定是 葛朗台太太那张极端恐怖的脸的特写;老头子“一纵”“扑上”,则又是一个由近景推成的以双手抓梳妆匣的特写。“纵”“扑”是猛兽(如狮、虎、豹、狼等)扑食弱小动物的动作,作者以之状写已经“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守财奴的敏捷、迅猛,看似与年岁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怎么成其为葛朗台?因此,“纵”“扑”的细节,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体现了动机的真实。  

再如:(葛朗台快要死了)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这个“抓”的动作,十分传神,寓意深刻。原来他把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黄金”,于是不要命地“抓”了起来。见钱眼开,拼命聚敛钱财,才是他信奉的真正教义!在他的心目中,惟有金钱,基督圣像是不占地位的。这就是“抓”十字架细节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含。这个细节,以含蓄的笔法,形象地勾勒出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者的典型特征。如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22、《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在社会最地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鲁迅——《药》

23、闰土捕鸟:扫开一块雪,露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 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鲁迅——《故乡》

24、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胡屠户站在一边,不想那只手隐隐的痛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该细节描写,寓讽刺于夸张,传神的把胡屠户的市侩无耻,趋炎附势和迷信无知的品性表露出来,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             吴敬梓——《范进中举》

25、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 ”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 、“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 ”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即高兴,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 传达出无限的情思,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孙犁——《荷花淀》 

心理描写

名著中心理描写欣赏

1、 “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於法度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这段心理活动中传递出两个信息: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灭九族的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疏忽和闪失,心中有种隐隐的操心。这是一对矛盾,从理上讲,晁盖等人于法度上饶不得,从情上讲,却不愿他们出现闪失。这是宋江很真实的的心理,也是宋江复杂人格的外在表现。环境描写: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

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

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 施耐庵《水浒传》

2、祥子没言语,也没生气。他好像是死了心,什么也不想,给它个混一天是一天。有吃就吃,有喝就喝,有活儿就作,手脚不闲着,几转就是一天,自己顶好学拉磨的驴,一问三不知,只会拉着磨走。

他可也觉出来,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很高兴。虽然不肯思索,不肯说话,不肯发脾气,但是心中老堵着一块什么,在工作的时候暂时忘掉,只要有会儿闲工夫,他就觉出来这块东西──绵软,可是老那么大;没有什么一定的味道,可是噎得慌,像块海绵似的。心中堵着这块东西,他强打精神去作事,为的是把自己累得动也不能动,好去闷睡。把夜里的事交给梦,白天的事交给手脚,他仿佛是个能干活的死人。他扫雪,他买东西,他去定煤气灯,他刷车,他搬桌椅,他吃刘四爷的犒劳饭,他睡觉,他什么也不知道,口里没话,心里没思想,只隐隐的觉到那块海绵似的东西!         老舍:《骆驼祥子》

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觉得,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只是耳朵却分外地灵,仿佛听到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从中便有子君的,而且橐橐地逐渐临近,──但是,往往又逐渐渺茫,终于消失在别的步声的杂沓中了。我憎恶那不像子君鞋声的穿布底鞋的长班的儿子,我憎恶那太像子君鞋声的常常穿着新皮鞋的邻院的搽雪花膏的小东西!莫非她翻了车么?莫非她被电车撞伤了么?……

我便要取了帽子去看她,然而她的胞叔就曾经当面骂过我。

蓦然,她的鞋声近来了,一步响于一步,迎出去时,却已经走过紫藤棚下,脸上带着微笑的酒窝。她在她叔子的家里大约并未受气;我的心宁贴了,……

鲁迅:《伤逝》

林黛玉,不想刚走进来,正听见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些混帐话,要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

曹雪芹:《红楼梦》

语言描写

 

一、人物的语言描写一般有五种:

一、提示语在前面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二、提示语在后面

如:“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三、提示语在中间

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四、提示语在两边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心疼地说。

五、没有提示语,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

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我们在作文时,不要只用一种描述形式,可以几种描述形式交替使用。这样在表达形式上才不会显得单调。

名著中精彩的语言描写片段:

  1、林黛玉进贾府一段就十分精彩,先是凤姐的开场白——“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人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也只有凤辣子才可能、才敢如此放肆,其性格可见一斑。而后她的一番说词更是可圈可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黛玉初进贾府就赢得贾母如此欢心,凤姐自是要大拍马屁,但当时迎春、探春、惜春等嫡系孙女都在座也不好后此薄彼,所以只是’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而不是其他,凤姐的窍玲珑刻画的淋漓尽致。     《红楼梦》

  2、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县官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骂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不同。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文采;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愁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人。

  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几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

  众人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拿他的痛苦来取乐。通过语言描写勾画着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孔乙己的一段话表明了想清白,但清白不了,又偏要争面子。可见孔乙己生活在矛盾之中而又成为取笑的对象。

   4、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故乡》

一声“老爷”,“我”与闰土少年时代的纯真友情,完全被封建的等级观念所代替了。

5、鲁达对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  淋漓尽致地体现其疾恶如仇的性格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6、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他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荷花淀》

     7、雪纷飞,我一个劲的敲着宿管科的门,当门终于被我敲开时,我必恭必敬地说道:“您能不能给我开一下门?”老蔡怒道:“你比谁特殊些是怎么的?学校规定6:00开门就得6:00开。”说完,门“砰”一声关上,他竟又回到屋里,留下我一个人傻愣愣地立在那里。

     8、“孩子们饿得抱着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唉!真不好意思,我怎么到了这一天!”“您给我这么多!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

    三年后

   “再赏一点吧,太太,这点钱买个烧饼都不够!”“你再给我一点我就走,免得我把您的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吧!”

    9、“我本来走我的路,长官,没招谁没惹谁,……”“我和别人说话,忽然间,这个坏东西无缘无故的把我的手指咬一口。请原谅我,我是个干细致活的人。……我的活儿细致,这得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我也许一个星期都不能动这根手指头了。……法律上,长官,也没有这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得忍着。…..要是人人都遭狗咬,那还不如别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好……”

    “嗯!好!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狗出来闯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等到罚了款,他,这个混蛋,才会明白把狗和别的畜生放出来有什么下场!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警官对警察说,“你去调查清楚这是谁家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得打死才成。不许拖延!这多半是条疯狗。……我问你们:这是谁家的狗?”

    “这条狗是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个人说。

    “将军家的?恩!……你,……难道它够得到你的手指头?它怎么会咬你的?指头多半是让小钉子扎破了,后来却异想天开,要人家赔你钱了。你这种人啊……谁都知道是个什么路数!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魔鬼!”   《变色龙》

10、爸朝我这边走来,我咧着嘴躲在被角里偷偷地笑。“哦,醒了。”爸惊诧的表情让我知道我是多么爱睡懒觉。“嗯,可是老爸,您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地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了点头。“昨天还和你妈商量着买什么,后来你妈说你喜欢康乃馨。一大早我就到花店拣了几束新鲜的,只是店主将它包装得太鲜艳……”爸停住了,他可能真的不习惯这种送花的场合。   《滴露的康乃馨》

以上的语段,考生巧妙的运用了语言描写。“哦,醒了。”虽然语言描写很简洁,就三个字,但它将父亲生怕打扰“我”在病床上休息的心理表现了出来。“嗯,可是老爸,您这花是给我的?”通过疑问的语气,表现了“我”的疑惑,因为“我”不会想到父亲会给自己送花。同时,也为父亲的爱蓄势。“昨天还和你妈商量着买什么,后来你妈说你喜欢康乃馨。一大早我就到花店拣了几束新鲜的,只是店主将它包装得太鲜艳……”这里的语言描写非常传神,它浸透着父母的爱,并将这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11、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着点头儿。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的通红了,登时竖起两道似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指着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了!好好儿的,把这些淫词艳曲弄了来,说这些混账话,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       曹雪芹:《红楼梦》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常见方法

1、简笔勾勒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2、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既高兴,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传达出无限的情思,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3、前呼后应

《百合花》写小通讯员衣服挂破的细节,前后有三次:第—次,借被时“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第二次,去前沿阵地,“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膀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第三次,包扎所里,“我看见一张十分稚气的圆脸,……军装的肩头上,落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三次描写,其效果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对小通讯员的印象一次比一次加深。这样的细节安排,自然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4、详略有致

细节,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生活的真实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时可以写得详细,有时可以写得简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偷听”的细节有两处:一为店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二为林冲在山神庙无意偷听,谈话者同是陆谦、富安、管营、差拨等人。但前者写得简略,惜墨如金;后者写得详细,泼墨如云。从“偷听”者角度讲,店小二妻虽在门外,但心里紧张,既要偷听,又要防止被人发现;而后者林冲,身在暗处,无须防备,尽管细听。从谈话者角度讲,前者心怀鬼胎,怕人听到,密谋声低;而后者自以为阴谋得逞,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因此,店小二妻子只能听得藏头落尾,似是而非,而林冲当然听得真真切切。正是作者这样详略有致的细节安排,才使故事悬念迭生,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5、对比展示

鲁迅的小说《祝福》在刻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有多处描写祥林嫂眼神的细节。从祥林嫂眼神前后不同的变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了解她被迫害的经过。她初到鲁镇时,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当过了两年,她第二次“站在四叔家堂前”时,“她顺着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她“没有神采的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再嫁、再寡、夫死子亡的极度悲痛之后,她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然而,灾难仍向她袭来。同情的人与冷酷的人、自私的人一起,把她往死里赶,残酷的精神折磨,逐渐使她精神失常,到后来,在别人冷冷的笑容里,她只是“直着眼,和大家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从“顺着眼”到“直着眼”,这眼神前后差异的对比中,读者不难发现,是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宗教制度,使她失去了做人的资格。细节的对比描写,还可以用来展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鸿门宴》刘邦献礼情节,项羽与范增两人态度各异,一个安然收下“置之坐上”,一个则“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显示出前者幼稚,轻信,缺乏心计又自视不凡,后者则显得独具见识又急躁易怒。

6、运用修辞

运用修辞手段,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鲁迅的《药》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于读者眼前。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衰,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7、运用反复

读过契诃夫小说《变色龙》的读者,一定会记得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因为小说反复四次描写那件大衣,这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精心设计的“道具”。小说开头写“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他一副威严的神态。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向首饰匠训斥一通之后,“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如此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鹰犬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8、借用标点

鲁迅的小说《故乡》塑造了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淳朴农民的典型形象——闰土。小说在闰土的语言细节描写中,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来表现闰土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共有六句,其中却用了9个省略号,给人印象特别深的有两处:

1. 见到“我”时,“闰土态度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2. 当“我”问他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不好’”。第1句写闰土的变化,一声“老爷!”破坏了他们往日的黄金般的友谊,在他们感情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个省略号,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闰土矛盾、痛苦的心理及令人为之惋惜的悲哀的变化。第2句分明是写闰土性格变化的社会根源,省略号显示了他的声音低微,又断断续续,正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把他折磨成一个“木偶人”,使他走向痛苦的深渊。这省略号里,浸透了闰土的血泪,包含了人生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