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对不起gl:迷你丝竹演绎通达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4:05:16
  鹤发童颜的冯国男在制作小乐器 精心装配小乐器 迷你乐器不及巴掌大   

  

  一把镊子,一把锥子,几根丝线在针眼般大小的孔间飞快地穿梭……一会儿,一把精致的迷你小琵琶诞生了。

  这并不是玩具工厂中的一幕,而是出自一位叫冯国男的老先生的手。多年来,他沉浸在制作这种迷你民族乐器模型的世界里,乐在其中。冯先生年已六旬,鹤发童颜,满脸花白的络腮胡,熟悉他的人,都说这位老人是一个“潇洒”的人;初次见面,听他说他与这些迷你乐器的不解缘分,谈他走南闯北的惊心动魄,其看透世事的豁达与爽朗,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偶结丝竹缘

  冯国男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到要做这些小小的民乐乐器的,他退休前是一名塑料厂的技术人员。1998年春节,我国中央民族乐团首次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中国新年音乐会”,反响巨大。一向关注民乐的冯国男意识到,我国的民乐必将走向世界,他灵光一闪:我能不能做有关民族乐器的工艺品?

  有了这个想法,冯国男坐不住了。他自己也清楚,做这种小工艺品,到时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让喜欢民乐的朋友留作纪念,但这并不能为自己带来很大的收入,反而前期的设计、购买材料等工作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然而,一向做事认真的冯国男,韧劲来了。利用大半辈子积累下的技术功底,2000年,他开始了制作迷你小乐器的历程。

  冯国男以前对乐器所知甚少,最后,他选择了三种他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乐器作为制作对象:古筝、琵琶、扬琴。为了使迷你版的模型与真实的乐器更接近,他三天两头往大乐器行里跑,仔细观察这三种乐器的构造、外观、纹饰等,一段时间后,古筝的典雅,扬琴的古朴,琵琶的精巧,他已了然于胸,决定按照10∶1的比例制作他的作品。

  市场上没有合适比例的现成外壳,他必须首先设计模具。为此,冯国男费尽了心思。他专门找来一些书籍,包括一些古书,揣摸这三种乐器的设计样式;对某个部位的设计没有把握,他不厌其烦地反复琢磨,并与实物进行对比,一再修改自己的设计……

  终于,模具做出来了,冯国男把它交给塑料厂压制了几千件坯。望着这些心血的结晶,他开心地笑了。但接着的工作更为精细和繁复,他用刀、锥子等简单工具和家里的微型车床,制作乐器的其他部件,买不锈钢丝做乐器的弦,买弹簧装在乐器里面把弦固稳……

  钻孔、拉弦、上码、上准、上色、包装,工序繁复,在巴掌大的物件上干活,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还需要耐心和细致,冯国男却做得津津有味。

  “我不为钱而工作,这是我的兴趣所在,不会觉得累。”他笑着说,花白的络腮胡包围着的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闪烁着通透的抖擞的光芒。    

  巧手非自天生来

  到目前为止,冯国男已经制作了5000多件迷你小乐器。它们在陈家祠等地方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品,供喜爱民乐者选购。一些厂家也纷纷订购,原来他们在做一些人物,如王昭君的工艺品时,往往缺少这种逼真的乐器模型。一些琴行也向他订购,作为纪念品送给顾客。

  冯国男从事手工艺制作可谓半路出家,他的巧手是如何练成的呢?

  冯国男1945年出生于肇庆四会,父亲是广州人。那段动荡的岁月,他在四会和广州之间来回躲避战火,直到1953年重返广州,此后就一直定居荔湾区。1964年高中毕业后,他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1966年~1986年在当时的塑料二十厂担任技术员,这段经历使他懂得了包括物理、化学方面在内的很多知识,他也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手工技术。

  “青年人,多动脑筋,凡事要肯学肯动手,什么都试一试,做一做,就能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养,使自己的能力更全面。”冯国男说。

  在塑料厂时,他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但他不满足于只呆在设计室里,每次引进新设备,他一定参加维护工作。有一次,厂里引进一部液压机,用了不久就出现了问题,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把坏了的胶圈拆下来,结果机油一下子倾泻而下,把他全身里里外外全浇湿,衣服全要扔掉,不得已用碱粉洗油污,差点没蜕一层皮。

  还有一次,厂里买回一辆汽车,与他的工作毫不相关,但求知欲很强的他硬要跟维修师傅钻进车底看个究竟,出来时全身上下又脏又臭,大家差点认不出他来。

  年轻时的冯国男,总感到自己“什么也不懂”,因此总利用一切机会去学习和实践,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养分。他常说,自己做的这些迷你民族乐器,只是“闲来无事,玩玩而已”,然而,没有长期积累的技术和练就的很强的动手能力,怎能做出如此精细的工艺品?

  无悔丝竹情    

  这些迷你乐器不能为冯国男带来很多的收入,他现在的养老金也只有600多块,但他说,不会停止做这种工艺。

  “一个人,兴趣很重要。60多岁了,很多事都‘睇化’(看开)了。人没有一定的阅历不能明白一些事情,但仅有阅历还不足够,还要细心观察,拥有思辨能力,吸收好的思想,剔除不好的思想,才能使自己看待世事更通达。”

  冯国男在塑料厂工作时,和推销员穿州过省,开拓市场,曾沿着成渝铁路考察市场环境,足迹遍布华东、华中数个省大大小小城镇的大街小巷;离开塑料厂做别的生意时,走南闯北,北到内蒙古高原,西到中缅交界的腾冲,九州大地,风火闯荡。

  对此,冯国男颇为自豪:四大高原除青藏高原,三大水系除黑龙江,他都走遍了。时至今天,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四游三峡的不同感受;上个世纪80年代在茫茫内蒙古草原坐车,司机分不清东南西北到处转悠的兴奋;在承德避暑山庄喝小米粥、啃硬邦邦的窝窝头的难忘记忆……

  如此丰富的阅历,是冯国男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以此为傲,却不自满,他希望,也相信后辈能活得更精彩:“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在前行,我们以前无法想象的事情现在很多都发生了,像电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年轻人要有这种勇气和激情,可以比我们做得更好。”

  冯国男很健谈,古诗词随手拈来,像辅证着他对世事的看法。听着听着,竟觉得他通达世情的言辞,仿佛手中小小的琵琶发出的琴音,叮叮咚咚,悦耳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