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xunlei:夜深风竹敲秋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1:55:42
',1)">
竹清高有节,既是花木中的逸品,又经历代文人墨客品题、鼓吹,更升华成一种精神与人格的象征。古人爱竹,是将竹的生命状态作为自身写照,以寄托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今人爱竹,更多的则是为秉承古风,以求得在精神上与古圣先哲的息息相通。
较之古人,今人与竹则实在又是疏远了些。倘家在乡村山野,欲与竹亲近,做到“居有竹”,好说。环宅一片竹林,有小鸡觅食于其间,有画眉放歌于其上,正是许多农家共有的风景。如栖身都市,居处除非独门别院,谁能于十丈红尘之中,万丈高楼之上,手植数竿修篁于窗前,当清风徐来之际,听露滴清响,看叶筛月影,以游目骋怀,托物寄兴,品尝那份清雅呢?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敧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这首《木兰花》是欧阳修早期作品。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它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愁别恨。但词人并没有一个字述及思妇的外貌形象或体态服饰,而是着力刻划、揭示思妇的内心思想感情,这是欧阳修与以往花间派词人的不同之处。
想体味这首词,偶以为从思妇的“恨”入手,即可悟其绝妙。词的上片:“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不知行踪之恨。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 渐 ”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这是音讯杳然之恨。“无书 ”应首句的“ 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 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是夜间风竹之恨。深夜里大风吹得竹林敲击着凉秋的声韵,千万片竹叶千万种声响全是怨恨。借风竹之声诉离怨别恨,很有艺术感染力,尤其“敲”字,极赋神韵,有使此两句字字敲心,声声动魂的神力。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是梦中难寻之恨,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欧词婉约深沉,以此词而言,这种风格表现得极为明显。全词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突出“恨”字,层层递进,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思念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受,在熟悉的地方,无尽的守望。吾爱可知?夜深,听风的呼啸,多少次,泪悄悄涌出,再轻轻拭去?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它是一种怎样的煎熬?
欧阳修这阕词本意实是哀怨无比的,描述的是幽怨深沉的离愁别恨,尽写切切相思点点泪的凄楚悲凉,但是在《花间梦事》这儿的夜深风竹敲秋韵,却展现了不同于原词里的风貌。借以潺潺的溪水声,表达出空气间的流动,是风,正在轻轻拂动夜间林稍... 嘎嘎的竹林声响,带来秋凉的气息。竹笛婉转撩动相思,扬琴却告诉你,这腔相思愉悦而甜蜜,非是声声恨的久别凄凉,而是小别胜新婚,牧笛的首段间奏旋律,欢快的揭开一日清晨,愉快的情绪中,思念的那人,继续的在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