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天下发布会:地下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30:45
地下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初探余晖

  内容提要:宗教以隐秘的方式渗透到大学校园,致使部分学生盲目信仰,对大学生尤其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我们必须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把握问题、积极应对,了解并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德育对策,以保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宗教问题虽然是公民个人的信仰问题,但宗教问题又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同国际斗争和国际冲突交织在一起,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借口,披着宗教外衣,从事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的活动;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不允许宗教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中也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这清楚地表明,宗教信仰自由是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自由。

  那些在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合法的宗教组织都自觉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会在学校传播宗教,发展信徒。然而,笔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仍有一些宗教组织(笔者称之为地下宗教)以各种方式渗透进我们的校园,这些地下宗教致使部分学生盲目信仰,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摸清情况、把握问题、积极应对,了解并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

  (一)宗教文化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现象,宗教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优秀且多样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民族文化多样性更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成为经济和谐发展的思想源泉和推动力,成为民族平等和保障人权的基础。这种多样性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在追求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人们积极向善, 与人友好和睦,讲求和平与宽容等美德。诸如佛教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的“慈爱和同, 济世度人”,基督教的“平等”、“博爱”,伊斯兰教中有很多鼓励和要求人们坚韧、正义、和平、宽容等方面的教诲。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展、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面对越来越多的自然和社会未解之谜,大学生有可能为宗教文化的魅力所折服。

  (二)部分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同时又缺乏宗教方面的知识,对宗教认识存在表面化倾向。

  相当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和崇高之处,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导人类社会正确发展的科学理论。再加之其宗教知识匮乏,往往被宗教的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不能厘清宗教教义的本质。宗教大多教人弃恶从善,提倡“诚实”、“善良”、“尊重他人”、“互助互爱”、“不偷盗、不淫邪、不贪财、不妄语”等等思想,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这些诫律在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尤需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面对当前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的状况,部分学生片面夸大宗教的教化作用,把希望寄托在宗教的救世作用上,错误地认为社会上的人包括自己在内都应以宗教教义来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错误地认为宗教教义比马克思主义理论还重要,错误地认为宗教教义比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有价值。

  (三)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引发人们的信仰危机,很多大学生存在信仰真空,给宗教信仰以可乘之机。

  从国际环境看,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各种政治势力重新分化组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冲击。西方敌对势力加强对我国“西化”、“分化”战略,加大了思想文化的渗透力度,而大学生正是他们争夺的重要对象。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还有广泛的影响,封建文化、殖民地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将长期存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重大的转型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日益复杂,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错综复杂、多元交织的状态。在高校,由于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不再包分配,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些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使得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深感迷惘,一部分人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转而祈求万能的神拯救世界,保佑自己。

  (四)学生的个人经历也是促使其选择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学生家庭里有亲人信仰宗教,逐渐影响到学生的信仰;有的学生是结交的朋友是宗教信徒,受朋友影响进而信仰宗教;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当众向学生宣讲宗教教义,为宗教唱赞歌,诋毁党的方针政策,还有一些学生干部甚至学生党员向周围同学尤其是向新生传播宗教,部分学生转而信仰宗教。

   加之今天的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环境压力等“五大压力”,心理已不堪重负,一旦生活出现重大变故,往往导致心理障碍,产生情感严重创伤,为了排解、释放这些心理压力,摆脱情感创伤,转而信教以寻求心灵上的寄托和慰籍。

  (五)艺术院校学生的独特性格,更易接受宗教思想。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正是世界观、价值观成熟、定型的阶段,是对于任何未知世界都充满好奇的阶段。宗教及宗教文化,对于好奇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再加之在艺术院校里,一些宗教披着艺术的神圣外衣,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社团、讲座甚至课堂,导致部分不谙世事的学生,由好奇到开始涉猎,由涉猎到研究,由研究到信奉。

  艺术院校学生思维活跃、观念开放、叛逆心重,宗教教义中的“平淡”、“与世无争”、“无欲无求”等思想更是对艺术院校的学生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加之对党和国家的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法律纪律观念淡薄,越是党和政府认定不可为的事情越要为之,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导致部分学生认为信仰宗教纯属个人的私事,甚至可以在学校开展宗教活动,校方不应干涉。

  二、地下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部分学生因信仰宗教而导致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

  在信仰宗教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部分学生党团员在入党与宗教信仰的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宪法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所以入党以后仍可以信教。在我看来,这些人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入党,因为他们不懂得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行最彻底的无神论,而所有宗教都是坚持“神不灭”的。所以,共产主义与宗教是两种截然对立的世界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与宗教教徒在信仰方面是截然对立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只能信仰科学共产主义而不能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信仰共产主义与信仰宗教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两种不同信仰的最终选择。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和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比之后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而宗教则是以“神不灭”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共产党员信仰宗教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扭曲的典型表现,长此以往,甚至将导致人格或精神分裂的严重后果。我们党也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

  (二)宗教信仰会导致部分学生的人生态度变异,社会交往不畅。

  近年来大学生因信仰宗教导致精神异常而退学的情况时有发生。宗教教义中的“平淡”、“与世无争”、“无欲无求”的思想,会极大挫伤一些学生的进取之心,使他们的积极人生态度变得消极起来。特别是一些极端宗教思想甚至邪教思想,会造成信徒偏听偏信,心灵和行为封闭,对其他思想观点一律排斥,与非宗教信徒的交往易发生障碍,甚至精神失常。

  曾有学生给我反映,说他们寝室的同学因信仰宗教而导致精神异常,常常一个人呆着发愣,时而自言自语,时而傻笑,变得神经兮兮,同学都因害怕而敬而远之,最后这个学生完全无法学习,自动退学了事。

  (三)接受宗教教义,排斥本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成为西方宗教扶持的代言人。

  大学生正值思想活跃的年龄,也处于一个极易受到新事物诱惑的年龄。许多宗教极端势力正看准这点,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宣扬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奢云艳雨,有反党反人民的违法乱纪,还会有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暴力凶杀等,给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把青年学生变成西方反华势力的代言人。

  地下宗教向学生们灌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文化理念,诋毁我们自己的优秀民族道德文化传统,淡化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最终造成本国优秀道德文化传统的扭曲或流失。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地下宗教腐蚀而渐渐抛弃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转而信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使享乐、奢侈、刺激、无政府、无组织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羡慕、认同、模仿的生活方式,极易动摇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会受一些不良信息或一些反华言论的煽动,造成思想偏激、行为极端、心理畸形,参与打着宗教旗号的非法活动,走向了犯罪深渊,与祖国、人民和社会为敌。

  三、抵制地下宗教侵蚀的对策

  宗教问题是高校工作不可回避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校园和谐,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注重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在“宗教升温”的大环境中处变不惊,自觉作出正确选择。面对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影响日益扩大的严峻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要让大学生明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宗教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消失了,但宗教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开办的高等学校来说,宗教极有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成为西方国家西化、分化中国的工具。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并不是对宗教活动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还必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高校要善于用唯物主义观点向学生阐释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培育起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反对迷信、反对盲从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尊重客观规律,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觉地防止和抵御宗教观念以及各种有神论的侵蚀,最终成长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

  (二)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

  对大学生宗教徒正常的宗教活动予以保护,对各种势力利用宗教在大学校园内外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制止和打击。

  一方面,在尊重大学生宗教徒信仰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到经过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正常的宗教活动,并在活动中接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神学思想,淡化不同信仰的差异,以实际行动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内容,为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打击校园内外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明确要求大学生宗教徒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尤其是大学校园内)传教、布道、宣传有神论,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组织,不得到未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联合公安机关,清理校内及周边的地下宗教活动场所,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并由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部门加强管理;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否则容易成为境内外宗教势力向大学校园渗透的基地。

  (三)把传达学习国家宗教政策列入班主任、辅导员培训计划。

  结合开学前班主任、辅导员培训,组织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包括宿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政策,充分认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学习,明确搞好教育管理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主动地把教育引导工作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中去。

  向高校全体教职员工传达国家的宗教政策,关注宗教课程开设情况,对违反宗教政策和教学纪律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查处。要求所有任课教师严守教育教学纪律,严禁在教学过程中传播宗教信仰或其他有害思想、理论和观点。据我所知,学校开设的与宗教有关的课程较多,相关部门必须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要求任课教师把握好政策尺度,以传播知识、传播文化为主,切不可放任自流,任其在课堂上传教布道,教唆、鼓动学生信仰宗教。

  (四)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纳入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教育。

  新生入校时应对学生信教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学生信教情况,以增强教育引导工作地针对性和实效性。入学教育时要引入宗教政策教育,要引导新生认清当前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本质所在和严峻形势,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自觉用户和支持党的宗教工作政策,不参与任何宗教活动。平时,在各班班会、团组织生活中也要加强宗教政策教育,时时给予学生提醒。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关心大学生的生活。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读好书,好好读书,推进校园读书活动,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创作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作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去享受真善美。加强对以宗教研究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的管理,要求社团成员的工作中心是研究宗教文化艺术,而不是传播宗教教义,不能让这些社团成为传教布道的工具。

  同时,班主任、辅导员及所有高校教师要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尤其是对那些遭受到重大情感创伤的学生,要重点帮扶。辅导员或相关管理人员要高度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注意他们的行为、动向和心理状态等,及时到位地为遇到困难的大学生解决各种难题,从心灵深处去关怀、抚慰他们,防止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和情感压力过大转而在宗教上寻求寄托,做到不给宗教侵蚀以可乘之机。

  (六)加强对外籍教师、留学生和境外来访人员的管理,依法规范其在华宗教活动。

  对聘任的涉外人员要进行审查,了解其文化背景和政治倾向,聘任后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要求其严格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外籍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后的辅导活动应有监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