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多玛的120天哪里看:让杭州的地名成为一道风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1:17:07

让杭州的地名成为一道风景

提 案 人:民盟浙江省委会 主办单位: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随着浙江省经济建设的发展,杭州——这一千年古都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政治文化交通经济的中心,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近年来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要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已经不满足于小桥流水式的发展模式了。前不久,余杭、萧山两县正式划入杭州市区,给杭州腾挪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杭州要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成为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地名规划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地名象一扇窗口,象一个标志,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和品味。一个人对一个地方的最初印象往往从地名开始,一个好的地名应该是既能反映地域特色,又能让人回味无穷,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杭州地名有很多精彩之笔,给杭州增添无限魅力。如著名的西湖十景(包括新十景),就成为旅游业的重要依托,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杭州人也为之骄傲。可以想象,没有西湖十景如诗如画的名称,西湖的美妙将会逊色许多。     但是目前杭州地名管理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部分,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杭州城市的发展步伐,出现了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败笔在城市的各个地方出现;而一个地名一旦生成,就很难更改。所以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我们淘汰了一些旧的地名,改换了一些新的地名,但是由于地名工作没有参与到城市规划和有关的管理工作中,缺少前瞻性和统筹规划;或者有的单位在取名时,考虑商业行为较多,考虑与杭州地域文化相协调的较少;有的单位命名随意,临时性的多,全局性的少,地名管理部门又无力管理,造成取名混乱,缺少章法,造成了许多问题,不利于树立杭州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不符合杭州作为一个国家级旅游城市的应具备的文化底蕴;有些也直接妨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历史上的旧地名,有的不够文雅,与杭州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相左:如有“混堂弄”,又有“混堂桥”,更有“茅坑弄”、“牛污弄”、“棺材弄”之类,这些地名虽然是历史遗留的产物,但与浣纱路、东坡路、菜市桥、直大方伯等容易引发人们思古之幽情的名称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可否用谐音的方式加以改造?如据说“文一路”等的“文”原是“坟”,因坟地而得名,改造后就文雅多了。     二、近几年来,杭州住宅建设发展迅猛,有的开发商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崇洋心理,取名欧化严重,于是杭州出现了许多诸如“罗马公寓”、“米兰公寓”、“普希金广场”、“银座公寓”等等,似乎总与杭州的历史文化不相协调,远不如“白荡海人家”、“临江风帆”、“春江花月”、“山水人家”等更符合杭州的历史文化氛围和江南特色。     三、新的街巷与大型建筑物的命名缺少方位感。这方面最显著的例子可算钱塘江上的几座桥,三座桥是以建造时间的先后来命名的,由西向东依次叫做:钱江一桥、三桥、二桥,待建的几座据称还是以数字排位,这会给驾驶员,尤其是外地初来杭州的驾驶员带来诸多不便。再说以一、二、三这样简单的数字排列,似乎也委屈了这些桥梁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们应该有更响亮的名字。     四、不同的道路网和不同的区域没有遵循一定的命名原则,不方便寻找。这主要是地名规划和城市规划不能同步造成的。     从前杭州的一些主要街道大体遵循着“横街”、“直路”的习惯,解放街、庆春街、清泰街、延安路、中山路之类,几“横”几“直”勾画出杭州街道的基本轮廓,很好找路。现在一律以“路”名之,让人摸不清方向。借鉴外省市的经验,济南市路名命名有“经”“纬”之分;上海南北、东西走向的路分别用省名和市名来区分;北京的城市路名和古城门有关,以人人都知道的古城门来划分城市的道路。杭州也有十大城门,在杭州的路名上留下了一些遗迹,但已经很不连贯了,应当在新取名时充分利用十大城门作为坐标。     同一条路有不同的路名,有的路甚至有三到四个路名,彼此之间也缺乏联系。如艮山东路、艮山西路、环城北路、天目山路居然是一条路,这让外地人匪夷所思;文三路、文晖路、文苑路,文二路,潮王路、文新路也是同一条路,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和地名管理脱轨的问题在这些路名上可窥一斑。     五、个别路名命名不合事理。如艮山西路居然在艮山门的东面。“河坊街”的前身应该是“清河坊”,“坊”为南宋时街区的通名,如“南瓦坊”、“保和坊”、“吴山坊”之类,清河坊的出典,源于南宋王俊被封为清河郡王,并在此建郡王府而得名。因此仔细考校起来,“河坊街”更应该称为“清河街”。     六、重名、近似名较多,一条体育场路上,有“海上明珠”、“海上明月”两个大酒店;“人才大厦”和“人寿大厦”在杭州话里很难分清楚,“丹桂花园”和“兰桂花园”,“桂花园”和“桂花城”,常常使司机朋友南辕北辙。“之江饭店”、“浙江饭店”、“浙江宾馆”、“浙江大酒店”、“浙江国际大酒店”常让外地游客徒添烦恼。而“浙江宾馆”和“浙江饭店”的英文译名,都是“Zhe Jiang Hotel”,外宾未必称便,司机跑冤枉路,客人花冤枉钱。     七、标牌管理较为混乱。首先是个别公交车站的标牌编排缺少一定的标准。一名多站,一站多名的现象不在少数。大凡公交车站名称一般以停车靠站的主要建筑物或邻近的街道取名,以方便乘客。同名多站最突出的是“武林门”站。同是“武林门”站,有些停在市中医院门口,有些停在湖墅南路口,有些停在环城西路,有些停在莫干山路密渡桥路口以北,有些甚至停在天目山路东海宾馆和煤气大厦旁……一站多名的现象也不少,如天城路的皇冠大酒店与杭州湾大酒店两店门口这一站,有的站牌标着“濮家新村”,有的站牌标为“天城路口”;“六公园”一站,有的叫“东坡路口”,有的叫“小车桥”;还有“金都新城”,有的公交车却取名“丰潭路口”,“金都花园”,事实上,“金都花园”离“金都新城”还有至少一站路的距离。 其次是门牌号码,一般情况总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编排。但是由于旧城改造,新的门牌与老的门牌编排实行双重标准,造成混乱。如新建的复兴街(地图上标为“复兴大道”),是在原来复兴里街的基础上拓宽的。它在闸口与六和塔之间,与旧的复兴街重合,如今旧的门牌尚未全部清除(还有几家住户和单位),这些门牌是从六和塔、进龙桥方向为起编的,而今新的门牌则是从南星桥开始编。复兴路北口车站一带已编为复兴街111号、121号,这样同一个门牌就有两个单位。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一些单位漏编门牌,给群众造成很大的不便。还有相当一部分路和街道没有路牌;有一部分路牌没有方向指示,也没有英文说明;还有路牌残损现象;杭州市大多数单位没有门牌号,有人随意自编门牌,杭州人已经养成了不按照门牌找路的习惯。凡此都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不符。     八、地名命名过程中的商业行为,往往造成名实不符。企业有兴有衰,使新的地名与企业的名字息息相关,往往会出现企业已经消亡了,而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地名依旧存在。如东宝路是原来东宝空调厂前的一条路名,现在东宝厂已经不存在了,在原来东宝厂的厂址上是伊莱克斯电器集团,那条路仍旧叫东宝路,显得很不合适。如果眼光放远点,似乎不应以企业命名为好。     地名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名称,就象汽车离不开路标、红绿灯一样。区域、街道命名,建筑物命名、广场、道路命名,商厦、车站命名,人们出行一刻也离不开这些名称。所以地名是一个城市给人的第一直观印象,是外地人的眼睛,本地人的脸面。西湖边原来有一个“二我也”照相馆,取名精妙,曾引得外地游客赞叹不已,可惜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     名称好坏,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历史积淀的显现,如果做好了,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对于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很有帮助,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所以地名在城市建设中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的工作,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     事实上,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地名管理和规划的法令法规,杭州也相应出台了有关的法规,问题是有关部门是否真正在地名管理和规划上按照有关法令法规办事,还是形式主义地走过场。地名管理流于形式,档案式管理多,规划决策少。地名管理投入不够,水平不高。还是陈旧的帐簿和手工登记,没有利用计算机,管理手段相当滞后。有鉴于此,我们建议:     1、严格按照有关法令法规办事,赋予地名管理工作部门实权,让地名管理部门参与城市规划。     2、政府增加地名管理的投入,包括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向国际一流的地名管理水平看齐,提高地名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建议成立一个地名专家委员会。命名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门学问,需要历史与现代文明的结合。这个委员会由相关专家学者组成,其主要工作就是为地名工作出谋划策,搜集材料,评判优劣取舍。重要名称必须由专家委员会集体通过才行,防止命名过程中的长官意志。地名也是千秋大计,一旦定下来就难以更改了,所以取一个新的地名一定要慎之又慎。     4、建议杜绝地名命名过程中的商业行为。 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历史上的杭州曾有许多美妙的地名;现代的杭州命名同样不应辜负这秀丽的山水。我们希望杭州的地名工作提高一个档次,让杭州的地名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