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六组季然妹妹结局:邓小平和特区的故事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0:02:02

 

    创业是艰辛的。没有资金,深圳人首先大胆提出了向外商搞土地有偿使用的想法。可是土地对中国人来说太敏感了,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史常伴随着割地求和,现在要把土地出让给资本家,会不会背上“卖国”的罪名?

    深圳出租土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香港。土地对香港人来说比黄金还金贵。一河之隔的深圳却以低得多的租价,加上简化一切手续、一年免税、三年免关税、免税进口必需的生产资料等优惠政策,吸引着香港人的投资目光。

    “这个特区是邓小平试验用的,将来地皮肯定看涨。不买,可惜机会了。”在这样的想法和优厚政策的吸引下,香港人纷纷过河来,签订租地、办工厂、开商厦的合同。有了资金,深圳建设中的水、电、路都可以通了,山可以移,洼可以平了。这就是被深圳外贸办称为“金钱”逼出的“土地出租”。终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深圳人闯出了一条特区建设的路子,其发展速度可称为“一夜崛起一座城”。

    继深圳经济特区动工建设后,1980年10月,设在滨海渔村的珠海经济特区正式动工兴建。1981年,厦门经济特区动工,1982年汕头经济特区动工兴建。至此,四个经济特区的建设全面展开。

    从特区建立之日起,邓小平就十分关注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1981年,国家处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期,拿不出钱来支持特区。邓小平在这年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语重心长地对广东省的领导说:“经济特区要坚持原定方针,步子可以放慢些。”“放慢些”是出于对国家经济暂时困难的考虑。但是,原定的方针不能变,特区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这是最根本的。1982年初,深圳蛇口工业区拟聘请外籍人士当企业经理,遭到一些人的责难。邓小平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拍板道:可以聘请外国人当经理,这不是卖国。

    特区建设一晃几年过去了,特区的面貌有什么变化?邓小平很想知道。他曾说:“办特区是我首先提议,经中央批准的,办得怎么样,我当然要来看看嘛!”对特区几年来的发展,是肯定还是否定?深圳特区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对了还是错了?特区还要不要办下去?在关系特区能否继续前进和全国改革开放能否继续深入下去的关键时刻,特区的“拓荒牛”们也翘首期待着听到邓小平的声音。

    1984年1月的南疆,鲜花盛开,春意盎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邓小平,在王震、杨尚昆的陪同下,乘专列来到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试验场”——深圳经济特区。邓小平的到来给南粤大地增添了一抹浓郁的春色,也带来了几分神秘。盼望已久的深圳人,此时此刻正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等待着邓小平一行。1月24日中午12时30分,邓小平的专列从广州开到了深圳火车站。邓小平身穿涤卡灰色中山装,脚穿黑色皮鞋,红光满面,步履稳健地走下了火车,他与月台上前来迎接的深圳领导人一一握手,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笑容。下午3时30分,邓小平在他下榻的迎宾馆桂园稍事休息后,便听取了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的汇报。梁湘谈到,办特区几年来工农业产值、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很快。特别是工业产值,1982年达到3.6亿元,l983年猛增到7.2亿元。这时邓小平插话说,那就是一年翻了一番了?梁湘说,是翻了一番……邓小平满意地点了点头。四十分钟的汇报,邓小平聚精会神地听着,还不时地插话提问。汇报结束时,梁湘说,请小平同志给我们做指示。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中,你们谈的这些我都装到脑袋里,我暂不发表意见。说完,邓小平望望大家,手一挥道:“到外面看看去。”

    下午4时40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来到深圳当时楼层最高的国商大厦,登上了20层的大厦天台。居高临下,俯瞰市容。邓小平沿着天台四周缓缓地走了一圈,环视正在建设中的罗湖新城区。60多幢18层以上的高楼群大部分正在紧张的建设中,工地上到处是吊机伸出的机械巨臂,运输建筑材料的载重汽车穿梭其间,一派繁忙的景象。一月的深圳,寒气尚存,气温只有摄氏11度。八十岁高龄的邓小平站在高台上迎着寒风毫不在意。随行的工作人员几次要为他披上大衣,都被他拒绝了。邓小平站在天台上,仔细聆听市领导汇报罗湖新城区的规模、设计、施工情况。梁湘告诉他,罗湖区计划兴建100多幢高楼,是目前全国高楼群最集中的地方。梁湘还指着对面正在兴建的国贸大厦说,这幢楼要建53层,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建筑物,建筑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那里的建设者们曾创下三天建一层楼的速度记录。听到这些,邓小平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邓小平一行从天台上下来的时候,大厦门前已经聚集了大批闻讯赶来的深圳市民。当他们看到邓小平的身影出现时,立刻爆发出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直到邓小平登上车离开,人群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1月25日上午10时30分,邓小平来到深圳河畔当时富甲全省的渔民村。他参观了村党支部书记吴柏森家的别墅式住宅和毗邻的住宅新区。这是渔民村人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依靠集体力量于1981年统一兴建的。邓小平看到这些喜人变化,非常高兴,他拉着吴柏森坐在自己身边,还让记者给他们拍照留念。邓小平问吴柏森:“你现在什么都有了吧?”吴柏森回答说:“都有了,我们渔民村有今天,全靠邓伯伯,我们十分感谢邓伯伯。”邓小平接过话说:“这是党中央的政策,应该感谢党中央。”

    走出渔民村已近中午,阳光照得人感到特别的温暖。

    1月26日上午,邓小平在梁湘的陪同下参观了蛇口工业区。蛇口工业区的袁庚向邓小平汇报了蛇口的住房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的相关情况。邓小平认真听取后非常高兴,随口说:“好!”应袁庚的请求,邓小平为蛇口的明华轮题写了“海上世界”四个字。

    从邓小平来到深圳那天开始,深圳人就准备好了一卷上好的宣纸,放在他居住的桂园别墅的办公台上,希望他老人家能写点什么。可是直到邓小平离开,这张纸上仍是一片空白。深圳人心里觉得有些不安。

    26日下午,邓小平结束对深圳的视察,乘海军军舰由蛇口开往珠海唐家湾军港,再转乘车往中山温泉。此后三天,邓小平每天在住处散步、休息。了解他的人知道,此时的邓小平正在反复思考这几日来的所见,他要从看到的现象中,找出本质的东西。27日,邓小平登上中山温泉后面的猴山。下山的时候他说什么也不肯从原路下山。硬是选择了另一条陡峭的路返回。邓小平说:“我不走回头路。”一语双关。工作人员似乎从这句话中品出了一些道理。

    1月29日上午,邓小平从中山返回珠海,并在珠海会见了澳门知名人士马万祺及珠海的领导,还为珠海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

    邓小平为珠海特区题词的消息很快传到深圳,深圳人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失落,深圳的领导们心里也有了很大的压力。深圳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中的头号特区,许多大胆措施都是由深圳开始的。当时社会及国际舆论对特区的评价尚未形成共识,而争论的焦点多集中在深圳的改革上。尽管邓小平考察深圳期间表现出极度满意的神情,但毕竟没有语言文字上的评论。深圳的建设究竟该打多少分?深圳人急于知道。于是,深圳市领导经过商量,决定委派市接待处处长张荣赶往广州,请邓小平题词。邓小平于29日傍晚回到广州,入住珠岛宾馆。张荣于30日一早到达广州,广东省委接待科副科长李天增到车站接站。一见面,张荣就告诉他:“小平同志给珠海题词,肯定了珠海,可首长对深圳没有评论,我们想请他题个词。”李天增特意将张荣安排在珠岛宾馆新6号楼,和北京来的工作人员住在一起,与邓小平的住处仅隔着一条有桥相连的小河。张荣通过有关渠道,将题词的请求汇报给了邓小平,邓小平说,回北京再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