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警力量观后感100:【奇幻文学中常见兵器溯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9:44:50

奇幻文学中常见兵器溯源

在浩如烟海的奇幻文学中有出现过人类、精灵、矮人、兽人、恶魔、龙等等诸多人物,其情节也包含了亲情、友情、爱情,出现过战争、和平、传奇和诗史。但所有这些情节都要靠主人公的命运来铺垫开来,多数主人公都无一例外的有一件自己喜爱武器,无论主人公是骑士,战士还是魔法师、牧师,他们手中的神奇武器都是他们书写自己传奇人生最好的笔。
我们在诸多的奇幻文学中看到几乎所有欧洲中世纪出现过的武器,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我在东方文化中闻所未闻的,但这些武器在现实世界中都是曾经存在过的,他们的存在和出现都有着其自身的客观原因,在历史上都发挥过他们独特的作用,有着不为人之的秘密。在这篇文章中,我想用一种简明易懂的方式来尽量解释一些常见的奇幻文学作品中兵器的来源和故事。我想这在我们解读奇幻作品和创作奇幻文学中都是很好的帮助。

刀剑类,这一类武器中包括剑、刀、匕首,是比较常见的挥砍-穿刺类武器,在奇幻文学中经常出现,在历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剑:
剑不仅仅是奇幻文学中常见的武器,也是诸多设计战争、传奇的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的武器。剑,即古代一种随身佩带的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剑身上各个部位都有其特有的名称,如我们熟悉的刃,指剑口、剑锋;脊,指剑双刃之间突起的一道梁;舔,指剑尖;格,指剑的护手;持,指剑的手柄;首,指剑柄末端的突起部分;樱,指剑首悬挂的装饰。当然,关于剑的各个部分名称还有不同的说法,在欧洲中世纪的称呼也不尽相同。不过了解剑各个部位的称呼对我们讲解和了解剑的来龙去脉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据考古分析,剑的出现在我国可以上溯到商代早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最早可能是出现于两河流域新时期时代晚期,在古希腊时期开始盛行。从器物形态学上来分析,剑的形制应该是来源于新世界时代的一种“双刃刮割器”,在伊拉克境内曾经出土过有柄无格的双刃条状石器,这种石器除了在长度和宽度上于双刃刮割器有所区别以外,其他并无二制。
真正意义上的金属剑在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无论是西方世界还是东方文明早期的剑都有一下共同点:一、剑身较短,一般在25-40公分之间;二、剑格短小,有一些根本没有剑格,这时的剑格还没有起到在搏斗时抵挡对方进攻作用,但在剑格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图案会像徽;三、质地多为青铜。四、均为浇铸铸造而成,还没有出现锻造工艺。
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剑是古希腊的青铜短剑,我们在很多奇幻文学中都可以看到这种青铜短剑的身影。由于剑身短小,它在战斗中主要起到刺杀的作用,在近身肉搏中能起到致命的作用。由于青铜的质地相对柔软,在对人身体骨骼进行挥砍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卷刃的现象,所有这种青铜短剑主要进攻的部位是相对较柔软的胸腹部。想斩首这样的工作不是它能够胜任的。希腊式(有些著作中称之为马其顿式)短剑到古罗马时期经过罗马人的改进变成了罗马式短剑,其剑身一般为30-40公分,也是一种近身肉搏武器,我们在电影《特洛伊》、《亚历山大大帝》和《角斗士》中分别可以看到希腊式和罗马式青铜短剑的身影。
由于奇幻文学多以欧洲中世纪为大历史背景,所以青铜短剑在奇幻文学中出现的几率相对较小。不过很多武士或骑士都会随身携带一把短剑,它不一定是青铜的,也不一定是真正用来战斗的,可以说这种武器已经成为了一种荣誉的象征;另外我们在拥有古典美的精灵手中以常常可以一瞥它那被精细化了的身影。
在铁器出现以后剑还是作为一种近身肉搏武器出现的,但是由于铸造工艺的进步和作战战术的改进,这一时期的剑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得到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我们所说的这段时期主要指铁器时代到来到火器被广泛引用于战争的一段时期,主要是欧洲的中世纪时期,也是奇幻文学最热衷描写的一段时期。从此开始,东方和西方的剑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从而开始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由于我们主要谈的西方舶来品——奇幻文学——中出现的武器,所以这里对东方世界的剑就不再臃述了。此时西方的剑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开始出现特化的趋势,有的变为又重又长的挥砍类武器,有的变为细小精致的穿刺类武器,有的变为华丽精美的装饰-礼仪类武器,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剑的长短不一、重量各异,从一人高的双手巨剑到只有手掌长短的双刃短剑无所不尽其极。二、无论是剑的哪一个部位都变的越来越华丽,变的越来越特化,有具有奇形怪状剑刃的火焰剑,有剑格特化为攻击武器的类似三叉戟一样的格剑,有在剑首上镶嵌美玉宝石的宝剑。三、多数为铸铁或锻铁剑,也出现了部分刚剑。四、浇铸工艺成为辅助手段,主要使用锻造法,后期还出现了合金锻造工艺。
正是由于剑在欧洲中世纪的空前发展,剑成为了奇幻作家最喜爱描写的武器之一,从阿拉贡到坦尼斯,从亚瑟王到圣乔治都拥有自己传奇般的宝剑,而这些战士手中的剑往往又反过来左右了他们的命运,让奇幻故事更加扑朔迷离。由于剑的分化,我们有必要拿几种有代表性的剑来分别讲述这一时期剑的性质:
巨剑,这是一种巨大的挥砍类武器,一般长120公分左右,宽20公分左右,剑身厚重。战士使用巨剑时主要依靠剑身的重量和挥舞的惯性来给对手致命一击,剑刃较钝,不能进行精准的刺杀杀伤。由于巨剑过于笨重,持有者无法进行有效的闪避,在一击不中的情况下往往成为对方的活靶子,这种剑在实战中被使用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由于巨剑巨大的身形能充分地体现出主人公的强壮和威猛,它在奇幻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机会并不少。明斯克、卡拉蒙这一类的蛮力型人物是它最好的主人。
宽刃剑,也就是单手剑、长剑,奇幻小说中最常见的兵器,实际上,亦是中世纪欧洲军队最普遍的装备。长3英尺左右,单手挥动。剑有两刃,一击不中,不用翻腕即可回击。十字形把手多为铁或黄铜所制,剑柄末端常有一圆球,非为装饰。注铅,以维持用力砍劈时手腕的平衡。直到14世纪,锁子甲取代简易的皮甲,沉重的宽刃剑逐渐失去用武之地,退出历史舞台。由于它适中的长度和重量,比起巨剑和短剑来更属于实战,这种剑常常配合盾牌使用,在骑马冲锋时可以一边挥舞一边冲锋,在马下作战时也可以配合盾牌或单用,必要时甚至可以投掷出去。也正式由于宽刃剑的实用性,它为它的主人们履历战功,也使它的主人们成为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人物,渐渐的宽刃剑演变为了一种英雄和骑士的象征。像今天美军士兵不能放弃手中的M4一样,中世纪的骑士们即使失去生命也不愿意放弃他们手中的剑,查理曼大帝的骑士罗兰在遭到摩尔人袭击时,临死前为了不让他剑落入穆斯林之手敲断和他生命一样珍贵的佩剑。在奇幻文学中那些具有重要地位的角色——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方面角色——往往手持这种平衡、使用的武器,亚瑟王从石头中拔出的是它,史东的传家宝是它,罗德岛骑士们的挚爱是它,博罗米尔临终前手中握的还是它。可以说宽刃剑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已经成为了一种荣誉的象征,一种身份地位的标志,它可以在细节上更好地诠释角色的个性,可以让故事的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可以让读者更好地和作者产生共鸣感。
短剑,其实我们在前面起到的罗马式短剑就是这种短剑的前身,只不过由青铜变成了铸铁。短剑发展到中世纪更多的是作为装饰品或礼仪用品而存在的,已经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虽然我们在很多历史故事中和文学作品开始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但是它和失落的罗马帝国一样已经泯灭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了。这时的短剑上出现了宝石、珍珠、玛瑙、琥珀能贵重的装饰品,铸剑工匠们把他们所有的想象力都用在了这种几乎没有实用价值的武器上。也正式因为没有使用价值,这种短剑才得意别修饰的如此华美,是否能让剑刃痛饮敌人的鲜血已经不是它们的主人们考虑的首要问题了。在这里我想提一下“双刃剑”,这种剑也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的短剑,它本身的名字似乎就是一种矛盾——既然是剑,那么就必然会是双刃的。这种看似矛盾的名字其实是翻译上的问题,在汉语中剑特指两面有刃的刀剑类武器,而在拉丁语系和斯拉夫语系中剑可以是单刃的!如此一来,我们见到的双刃剑这样的名字也就不足为怪了。由于双刃剑特有的名字,也赋予了它在文学作品中特有的地位,它往往被指代为“在伤害敌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还记得弗罗多手中的那把双刃剑吗?想想双刃剑的含义,再想想弗罗多多桀的命运,想来托尔金这种安排绝对不是一种巧合。
这里要说一句的是,在很多奇幻类游戏和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诸如“双手巨剑”、“单手巨剑”、“单手剑”之类的字样,但是在世纪中单手持剑和双手持剑只是战士个人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定的,虽然有一些剑过于沉重,但是从来没有什么硬性规定这些剑是否一定要双手或者单手持用。这些规定多半是作者为了使游戏或故事更有趣味性而设计的规定,在这里不再分别论述。
欧洲进入文艺复兴以后火器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战场上,近身肉搏已经不是战场上的主要作战方式了,因此这一时期剑的使用地位每况愈下,而它的象征意义却是蒸蒸日上。锁子甲、重甲、长戟、火器的接连出现和欧洲封建社会体制的渐变使得骑士渐渐失去了他们的光辉岁月,长枪、巨剑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剑也随着这种变化变的越来越精巧。这一时期剑的主要特征是:一、剑身变的细长,剑锋锋利,舔的使用价值越来越突出;二、剑格防御价值突出,演变为护手,表面光滑,成流线型,形成护手盘。有的在格的一端有钮,能使剑更牢固地固定在剑鞘中,在战斗中也有实用价值;三、质地多为锻铁,钢铁或合金;四、淬火法被广泛使用,剑的柔韧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时有很多剑都是单刃的,因为在英文中无论是“sword”还是“falchion”都是“刀剑”的意思,也就是说西方不是按照单刃或双刃来区分刀剑的,而是按照剑身是否为细长状来区分的。我们这里遵循西方的分法。剑发展这一时期又变为了一种以穿刺为要进攻方式的武器,剑术的发展也变得系统化、模式化了。除了绅士的决斗,剑在火器世界中已经没有多少实战价值了,因此剑术和剑本身也就变为了一种绅士的运动。我们今天看到的击剑运动就是又这个时期开始发展成形的,时至今日这种运动仍然是一种高雅的绅士运动。这时的剑可以按照今天击剑运动的分类来分为三个大类,即花剑、重剑和佩剑。
花剑,制式花剑长110公分,重500克。剑条长90公分,钢制,横截面为长方形。剑柄长20公分。剑身与剑柄之间有护手盘,圆形,直径12公分。由于无刃,其主要进攻方式为刺。古代的花剑主要也是按照这个样式来制作的,剑身弹性很好,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武器。曾经是欧洲贵族们的一种防身武器,很少用于实战。
重剑,类似花剑。制式重剑长110公分,重770克。剑条长90公分,钢制,横截面为三棱形。剑身与剑柄之间有护手盘,圆形,直径13.5公分。进攻方式也以刺为主。古代重剑有的有刃,但由于剑身过于单薄,其挥砍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最早出现的重剑并不是武器。而是为了检验铠甲的质量,用剑在上戳刺看能否贯穿。后亦成为装饰品,成了欧洲剑客的标志。
佩剑,制式佩剑全场105公分,重500克。剑条长88公分,钢制,横截面为梯形,单面有刃。剑柄长17公分,护手盘为月牙形。进攻时可以刺,也可以挥砍。古典佩剑样式很繁杂,有的近似与我们现代的腰刀,它的前身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宽刃剑。我们在《佐罗》系列电影中可以看到它上下飞舞的身影,佩剑是西班牙人的最爱。随着伊比利亚的船帆,佩剑漂泊到了世界很很多角落,我们在《金银岛》、《加勒比海盗》、《怒海惊涛》等反映海盗的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佩戴各种佩剑的海盗或者军官。
相对来说这三种剑在奇幻文学中出现的机会并不是很大,但他们在大航海时代文学中却是大行其道,甚至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作品也都或多或少的提到了它。如果您熟悉“黑岛工作室”(Black Island)的作品的话,您会发现他们把这种些武器大范围地移植到了奇幻世界中,就连3DO的《魔法门》系列中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多数作者在叙述到有关海洋的时候,潜意识中大航海时代文学作品的影响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在那些船长、海盗手中塞一把佩剑,让他们看上去更符合读者心目中海员的形象就连格丽特•魏丝和崔西•西克曼也难脱俗套。其实在中世纪的大背景下这种剑还没有出现呢,不过我们也不必在本就是虚构的奇幻文学中吹毛求疵。


刀,兵器名,即具有把手和锋利的刃的切割工具。不过正如上文所说,在西方刀和剑的界限是很模糊的,东方文化中一般按照单刃和双刃来区分刀和剑,下文所记录的刀主要是指英文中带有“knife”字样的有刃兵器,或者是指有“falchion”字样,但是却明显为单刃阔背兵器的利刃。
刀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不必剑晚,旧石器时代的很多单刃刮割器就可以被看作是刀的雏形。在考古上我国在夏代就已经出现了骨刀,但是直到商代晚期才有青铜刀(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是青铜匕)出现,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匈奴文化特征,所以很多观点认为刀并非我国主体文化的产物,而是北方草原文化的典型器物。在西周到三国这么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刀在中原文化中一直很少被作为主战武器使用。(三国著名人物关羽使用的其实并不是刀,而是矛、朔一类的穿刺类武器,“青龙堰月刀”完全是艺术加工的产物。)直到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草原民族的南下,刀才逐渐开始登上中国战争历舞台。
在西方文化中,刀也很少出现,希腊-罗马时期的刀都是匕首一类的小型工具,在战场上基本找不到它的身影。日尔曼民族南侵之后才出现了用刀作为战斗武器的记录,但是比起其他类武器来说也是凤毛麟角。对西方人提到刀在历史上的作用,他们首先联想到是三个代给他们巨大伤害的“蛮族”人——匈奴王阿提拉、苏丹阿拉丁和成吉思汗铁木真。这三个人带领他们的军队,挥舞着游牧民族特有的马刀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基督教神权的权威,让欧洲人第一次领略了刀这种武器的可怕。因此在起源与西方的奇幻文学中,手持大刀的不是凶悍的野蛮人就是邪恶的异教徒,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金盔银甲的骑士手持一柄扑刀的景象。
因此,刀在奇幻文学中出现的几率远远没有剑多,但是也还是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
弯刀,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马刀、阿拉伯人的月牙弯刀。这种刀被锻造成月牙形,这种形状更容易加工刀锋,在高速奔驰的战马上也有利与战士更好地切断敌人的喉管。往往在两马错镫的一瞬间,寒光四射的银色曲线就能借助冲力让敌人脑袋搬家,刀刃的曲线也不会使得骑手在被冲击拖下马。由于西方世界接触到的弯刀使用者都是游牧民族,所以弯刀在他们眼中就成了东方文明的代名词,我们经常可以在奇幻文学作品中看到使用弯刀的灯神、火怪。不过有一种“大马士革钢刀”却是地地道道的基督教文明产物,这种武器在枪剑如林的西方世界中不能不说是一个特例。
短刀,其实就是小号的弯刀,长约7-10公分,但是弯曲度要小余弯刀,主要用于近距离贴身格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佩剑和短刀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楚,主要看刀(剑)刃的宽窄,宽一点的往往被称为短刀,窄一点的往往被称为佩剑。同样的,和佩剑一样,短刀也常常出现在海岛的胯下。
双刃大砍刀,苏格兰人用的双手兵器,长达120-150公分,刀身很重,两面有刃,锋刃蜷曲。这种武器看上去有点像我们的柴刀,只不过两面都有刃,它在中世纪武器中并不是很重要,只有苏格兰高地地区使用。与其说它是一柄巨大的武器,到不如说它是一种身份和权利的象征,因为在苏格兰只有部落酋长才有权利使用它,而且是代代相传的。不过和巨剑一样,双刃大砍刀也是很多奇幻作者的挚爱,用它来武装一个愤怒的半兽人是再好不过的了。
武士刀,这种刀本来并不是欧洲的武器,只是这几年日本奇幻文学兴盛,忍者、浪人、和尚不断的出现在很多以欧洲中世纪世界为大背景的奇幻文学中。笔者在此也就不得不提一下频频出现的武士刀了。武士刀可以说是刀中的极品,经常有百锻、五十锻的武士刀,一般一米余长,刀背经过抛光处理,如银月皓雪,刀刃经过碳化处理,如子夜深潭。这种刀融刀锋的坚硬锋利与刀背的柔韧与一身,一般的武器无法与其相比。顺便提一下,和武士刀配合使用的往往还有一把武士短刀,样式与武士刀一致,但只有30公分左右长短,是武士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匕首:
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单独讲解一下匕首这种小型武器,匕首其实就是短剑的一种,也包括短刀。《史记•吾太伯世家》:“使专诸置匕首于炙鱼之中以进食,手匕首刺王僚。”司马贞索隐:“刘氏曰:‘匕首,短剑也。’按《盐铁论》以为长尺八寸。《通俗文》云:‘其头类匕,故曰匕首。短刃可袖者。’”可见我国古代的匕首只是一种不到60公分长的短剑。而所谓的“匕”在我国指的是勺、匙之类取食物用的工具,基本和武器没有什么关系。
在英文中,无论是“dirk”、“stylet”还是“dagger”都是指有尖锐尖端和锋利刃口的短剑。可见在匕首这一点上,东西方的认识达成了共识。匕首在近距离作战或偷袭战有独特的作用,有趣的是英国14世纪有一种称为“Misericord”的匕首,长度两掌,弹性好。可以轻易的插进胸甲的接缝中,刺进心脏就结果一名重装骑兵。我们今天喜爱的瑞士军刀其实也是一种匕首。
在奇幻文学作品中,匕首往往是刺客、盗贼等神秘人物手中要命的武器。一把蘸了毒的匕首往往就是一个阴谋的计划,一个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故事的开始。如此一来这种毫不起眼的小心武器就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为奇幻作家笔下难以割舍的尤物。

远程武器,在火器出现以前,弓、弩等远程武器无疑是一种可怕的杀人工具,它们不但可以轻易地取材、制作,而且携带方便使用简便,更要命的是它可以在百步之外轻取敌人性命,真正做到“零伤亡”。几乎在每一部奇幻文学中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远程武器。

弓,也就是弓箭,古代的弓都是木质、藤质的,弓弦多为动物的皮、筋或弹性很好的植物纤维制作;作为弓箭的另一部分——箭镞——也就是弓的弹药,这是一种一次性的武器,主要杀伤部位是箭头,也就是镞,早其的镞大多是石质、骨质和角质的,当然,在某些地区也有用木质的;进入文明社会之后镞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青铜箭镞、铁质箭镞、钢质箭镞纷纷出炉。由于弓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上都是由有机物组成的,因此在考古发现上多数为箭镞。石质的箭镞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这种石质箭镞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发明弓箭,并且开始普遍使用了。弓箭的出现是人类制造的第一种复杂的机械工具(复杂机械,具备两个以上的部件,且在制作、使用过程中利用了物理的或化学的原理以增强工具的实效性的机械构件。),弓箭使人类在远离危险的情况下捕杀大行动物,从而增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相对投石器、抛矛器和吹箭来说,弓箭的杀伤距离更远,杀伤精度更高,人类的这个发明甚至可以和现代发明原子弹或者计算机相提并论。
在奇幻文学中弓是继剑之后又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武器,一群训练有素的弓箭手往往就是改变战局的关键。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无声无息的精灵一箭封喉的惊险场面,弓箭手给人以一种沉稳、睿智、敏捷的感觉,而这些素质往往就是奇幻文学中某些特定人物所必须的素质。在那些人物手中放一把百发百中的弓可以让人物更加性格化,弓箭已经成为精灵等敏捷型人物的标志性工具了。
在奇幻文学中比较常见的弓有一下几种:
短弓,有一些时候也被叫做猎弓、轻弓,或者干脆直呼为弓。射程常在50-80米左右,弓体用紫杉木或岑木弯曲烘制。这种弓虽然攻击力相对较弱,射程也不是很远,但由于弓本身成本低廉,制作方便,在战场上经常被作为范围杀伤性武器来使用——一群弓箭手站成一排,呈45度角向天空射箭,射出的箭通过重力和加速度的作用下落,最后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一种不精确的范围杀伤。在实战中这种弓箭往往是配合骑兵使用,在骑兵发起冲锋之前给予敌人一定的打击。
如果您还是不能理解这种弓在战斗中的样子的话,可以想一想《英雄》中那种“箭雨”的场面,虽然那时经过艺术夸张了的。而在奇幻文学作品中,短弓往往是作为一种辅助武器出现的,多数是握在一些喽啰手中,这也印证了它范围杀伤的特点。
长弓,也叫英格兰长弓,长弓也是用紫杉木或者岑木制作的,但弓体长达1.8-2.2米。如此长的弓身是为了增强弹射力,用长弓射出箭有效杀伤距离可达300米以上,铁镞可以贯穿重装骑兵的胸甲,在冷兵器时代长弓无异于现代的巡航导弹。但长弓也有缺点,它的制作相对比较难,过长的弓身加工起来十分费力,而且在烘制过程中经常断裂,成品率极低;要使用长弓也同样不容易,很难想象身高1.60米的弓箭手如何拉开2米多长的长弓,在1279的征兵告示中就有明确的规定一名长弓手的身高不能低于1.75米;此外拉开这种长弓还需要很强的臂力,一把1.8米长的弓弦张力高达170磅,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是很难在费力拉开长弓的同时保证准确性的。长弓的诸多特点使它成为了战场上的致命武器,同时也成了战场上昂贵的奢侈品。
在奇幻文学中,长弓是游侠的最爱。这显然是受到了《罗宾汉》的深刻影响,不过同时也特现出了使用长弓者的特点——融力量与精确于一身。看看《英雄无敌III》中的幻影射手,那些标准的长弓手更是体现了长弓的致命杀伤力和昂贵的价格。
合成弓,顾名思义有多种材料制成,通常核心还是岑木等柔韧性好的材料,也有用角质;外面捆绑较硬的木片如椐木,用荆棘的内层粘合;最外包以牛筋。制作工艺要求极高,工序复杂。筋腱和角质具有正反两面相等的弹性,故制成的弓柔韧性极好,不易折断,两端可以弯到一处。其实这种弓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很常见的,中国古代多数弓都是用木、藤或竹与动物骨、角以及动物筋健合成制成的。合成弓和弯刀一样可以所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象征性武器,无论是阿提拉还是成吉思汗都是靠着这种适合骑射的远程武器征服世界的。在西方这种游牧民族使用的弓被称为斯基泰弓,张弓宽度50公分左右,箭长45公分左右,最佳射程为60-80米,有效射程可达200米,射出的箭在近距离内能穿透一头野牛,而且射速很快。据说威廉•忒尔使用的就是这种弓;同样是东方游牧民族的亚述人和波斯人使用的合成弓相对较长,张弓后宽达1米左右,箭长70公分,射程相对较远,不过杀伤力相对较弱,也是一种适合游牧民族骑射的武器。亚述人手中的它让法老们寝食难安,波斯人手中的它让罗马帝国瑟瑟发抖。
在奇幻文学中出现的合成弓往往都有自己的名字,它每一次的出现都是披着宝物的豪华外衣,使用它们的不是救世英雄就是王公显贵。高贵的精灵手中经常握着一把合成弓,不过它更多地是出现在有游牧民族特征的野蛮人手中。
箭,作为弓箭的一个整个杀伤过程的总结者,箭是弓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没有箭的弓不啻于一堆废物。箭由箭镞、箭杆、和箭羽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都有固定的比例,这样才能让箭更远,更准确的在空中飞行。箭镞上的棱角叫镰,早期的镞只有两个镰,金属箭镞出现以后出现了三、四甚至六镰的箭镞,这时的镞上也开始出现倒钩、锯齿等增强杀伤效果的设计。后期有的镞上甚至有可以灌装毒液的细管,能血液的流动把毒液带入敌人的身体内;箭杆多为木、竹等材料制成,要求质地坚硬,重量适中,精致的箭杆上甚至篆刻有主人的姓名或族徽;箭羽是保持箭飞行平衡的重要构件,一般为粘结在箭杆末端的四根鸟类羽毛,也有使用芦苇或树叶代替的,有一些比较长的箭在箭羽后还有相应的配重。
还有一些如响箭、火箭、烟雾箭等特殊用途的箭,其实就是在箭杆或箭镞上加上不同的追加装备后制成的,在这里不再多说了。

弩,也叫十字弓。弩比弓更多的利用了机械原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远程武器的杀伤力和射程。我国古代战国时就已经发明了弩,之后又出现了可以连续发射多发箭失的诸葛连弩。弩最复杂的机械部分是弩机,努机由“郭”、“望山”、“牙”和“悬刀”等几个部分构成,“郭”是指整个金属弩机的外壳部分;“郭”中有“牙”,“牙”就是钩住弩弦的钩子;“郭”上有“望山”,就是弩的瞄准器,有的望山上还有可以根据风向、距离调节刻度;“牙”下连接有“悬刀”作为扳机;精致的弩机上还配有保险栓。弩身一般由木质构成,弩机镶嵌于弩身后端的弩臂中,弩前部有一把横放在弩身上的弓,弩身上有一条光滑的凹槽。发射时把弓弦挂在“牙”上,搭上失,用“望山”瞄准目标,扣动“悬刀”就可以命中目标。
弩发射时上弦和搭箭是两个独立分开的步骤,这就使得弩的弹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必要时努手可以借助身体的重量用脚拉开弦后再搭箭,如此一来弩的杀伤力和射程都被大大地增强了,普通弩的有效杀伤距离可达350米,可以贯穿但是最坚硬的盔甲。同时由于“望山”的设计,加上努手发射时通过机械手段,弩的精确度也被提高了。弩的弹药一般被称作失,其实这种称呼在文化上并没有什么说法,箭和失在汉语中本来就是同意的,为了区分弩和弓的弹药姑且称之为失吧。失相对于箭来说区别并不是很大,主要表现在体形在,失一般比较短,杆也粗壮一些,二者在结构上基本相同。
在欧洲,弩的出现要比东方要晚的多,但一出现就成为威力强大且使用方便的致命武器,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弩在欧洲都是被禁用的,任何一个没有受到过系统训练的农民都可以很好地使用它——“最低贱卑怯的手可以夺走最英勇高贵的生命。”——这显然违背了但是的骑士精神。
还有一种大型的弩,也就是弩车、弩床、重型十字弓,它的基本构造和普通弩一样,只不过体形更大,威力更猛,可以同时发射一捆矛或者一个足以撞开城门的尖头原木。这种装备虽然笨重,但是在攻城和守城战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奇幻文学中出现的弩常常是拿在骑士或者博学的发明家、炼金术士手中。大量的弩手很少能出现在奇幻文学中,不过在奇幻题材的游戏中却屡见不鲜。但无论如何弩永远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出现在奇幻世界中的,它也许能在关键时刻救主人公一命,但不会在最后的决斗中成为故事的总结者。

矛,我们这里提到的矛是指“投掷矛”。在汉语中矛可以是枪一类的武器,为了同一称呼,我们在这里把投掷的此类武器均称为矛,非投掷的此类武器均成为枪。矛一般由矛头和手柄两部分组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远程投掷武器。它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很早,从尼安德特人手持顶端削尖的木棍开始,矛就被发明了;其后石矛、青铜矛、铁矛相继出台,不过木质的柄一直被保留下来。还有一类较长较轻的矛往往称为标枪,标枪较矛射程更远、更精准,但是杀伤力不如矛。有点标枪上还附带有羽毛尾翼、金属配重等能使飞行距离更远的辅助装备。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投矛勇士,从阿珂琉斯到亚历山大、从斯巴达克到安东尼都留下了挥舞长矛的矫健身影。就算在今天的奥运赛场上我们还是能看到它的身影,只不过原来的鲜血四溅变成了观众兴奋的掌声。
同样的,在奇幻文学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它的身影,虽然没有其他类型武器出场几率那样频繁,但是它的出现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作为一种上古武器,矛往往被野蛮人、半兽人等野蛮部落使用。
此外还要提一句的是,有一种“投矛器”在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也常常出现。投矛器有名投掷器、抛矛器,一般为骨制、木制,也有石制和金属的,普通投矛器长30-50公分,末端有一个机关,可以卡住矛的顶端,其他部分是光滑的滑道。使用投矛器时先把矛固定在投矛器中,之后手持投矛器借助跑的冲力把矛投掷出去,可以大大提升射程。到罗马共和国时代又出现了有辅助皮带的投矛器,矛的射程更远了。不过这种器物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很少,其实它在历史上被使用的也不是很多。

投石索,这是一种原始的远程武器。两条相同长度的皮带中间系一皮囊,囊中放置投石。投掷时抓住皮带做圆周旋转,当速度达到最大时放开其中一根皮带,石块随即飞出,最远可达200米,但是精确性很差。投石索在人类早期历史中经常出现,最著名的就是《圣经》中有关大卫用投石索击败巨人的故事。事实上人类战争史中使用投石索的记录并不是很多,罗马帝国曾经组建过投石索军团,在《高卢战记》有有关投石兵团的记载:几百名投石手排成方阵集体发射经过打磨的圆形石块,落下的石块有如石雨一般砸在敌人头上,但除了个别倒霉的人以为,大多数石块不是落到地上就是被盾牌挡住了。可见投石索在古代是一种范围杀伤性武器,不过效果不是很好。直到今天我国西藏和南美安第斯山麓的牧民还在使用这种原始的武器打猎。
在奇幻文学中,投石索往往被那些不是很擅长使用武器的人物使用,比如矮人、侏儒或魔法师之流。究其原因,想必是因为这种武器使用起来比较简单,携带比较方便,而且它并不灵光的杀伤力也能体现这些本就不擅长使用武器的人物性格。

其实远程武器还有很多种,飞镖、飞斧、飞刀、弹弓,一些诸如炸弹、燃烧瓶之类的类似火器的投掷类武器也可以归纳到远程武器中。这些武器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机会都不多,在原理上也可以归纳到以上几种远程武器中,所以在这里就不单独讨论了。

长枪类武器,长枪类武器包括枪、戟、钩枪等等,这类武器除了长枪以外基本上都是给步兵使用,而这些步兵往往是用来对付骑兵的。长枪类武器能很好地在骑兵冲到阵地之前把骑士掀下马来,有一些甚至是专门用来对付马匹的,可以说长枪类武器是人类在捕猎大型动物的漫长历史中发明的,而最终也是用来马这种战争中最重要的大型动物的。

长枪,这种武器是欧洲中世纪重装骑兵发展到极至的产物,它的前身就是长矛,它是骑士的标志性装备。一根标准的长枪长2米左右,其中手柄长60公分左右,整个枪身成细长的圆锥形,顶部有并不是很锋利的尖,圆锥底部有护手,有的手柄后有配重,有木质的,也有金属的。骑士冲锋时一手持长枪,一手持盾牌,把长枪的手柄夹在腋下,依靠马匹的冲力杀伤敌人。这种武器只有在马上能发挥作用,骑士落马之后这种武器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在15世纪火器开始在欧洲战场上出现之后,骑士的实战价值被大大的削弱了,不久就推出了历史舞台,长枪也既随之隐退,成为骑士时代的美好回忆了。
看过《龙枪编年史》的读者一定不会对这种武器陌生,修玛的龙枪其实就是一种长枪,只不过骑士的做起由马变成了更加神奇的龙了,而屠龙者圣乔治手中挥舞的也是一柄长枪。在其他奇幻文学中只要是出现骑马的骑士,长枪往往就会在他们手中奕奕生辉,长枪俨然就成了正义与荣誉的象征。

长戟,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方天画戟不同,欧洲的戟可谓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一般为长3米左右,木质柄,金属头部,头部形状各异,有的像矛与斧钺的结合,有的像矛与戈的结合,有的像矛与钩镰的结合,有的形状无从稽考。无论他们的形状如何,他们都是在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戟上面各种奇形怪状的利刃都是用来对付敌方骑兵的,与手柄平行的尖刺可以刺杀骑士和马匹,与手柄垂直的部分可以用来钩、挑马腿使骑士人马分离,从而失去战斗能力。长戟发展到极至出现过长达6米,10米的特长戟,这种长戟被成为枪矛。使用枪矛时用粗大的末端抵住地面,后排的士兵把长戟搭在前排士兵的肩膀上,俨然一个会移动的鹿止。在骑士推出历史舞台之后长戟也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和它的敌人一起走进了博物馆,不过它还有一个苗裔——刺刀。
这种武器也是奇幻文学中喽啰手中常见的兵器,这和它在历史上世纪的作用几乎一样。喽啰在小说中经常是被一笔代过的,在讨论他们的兵刃时最好还是不要打破这个惯例吧。

钝器,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从非洲南猿手中的动物股骨到矮子丕平手中精致的战锤,从米诺牛手中的双刃斧到提拉手中的铁锅都可以算是钝器。我们在这里只说一说比较常见的一些钝器。

斧,这种武器在东方和西方都很流行,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使用的手斧,可以说人类使用斧的历史已经有5百多万年的历史了。当然,最早的斧是石质的,旧石器时代的手斧没有柄,直接用手抓握就可以使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带柄的斧,不过那时的斧还没有銎,(需要安装其他质地手柄的金属工具用以固定手柄的凹槽。)只是简单的用绳索把木柄或骨柄捆绑在石质斧头上,当时很多石斧上都有一个用来固定绳索孔。金属铸造斧出现以后斧的形制才被确定下来,斧可以是单刃的,也可以是双刃的,可以是长柄的,也可以是短柄的,可以近战使用,也可以作为投掷武器,但大体上都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
英语中有很多种的斧,如“hatchet”是指短柄的斧子,“ax”专指伐木用的斧子,“tomahawk”专指北美印第安人用的一种可以投掷的斧子,而“axe”指的是战斧。
战斧有一定的重量,可以起到敲击的作用,虽然不是很锋利,但是也可以起到批砍的作用,有些顶端有尖的战斧还可以做刺的动作,经过配重的手柄还可以帮助战斧成为投掷武器。这种武器可以说是一种多功能的兵器,不过使用这样一个“大家伙”没有千钧之力是不行的。
在古罗马,象征专制和权利的“法西斯”就是查在一捆木棒中的一把战斧,而在英国人的记忆中,战斧就是野蛮入侵的象征,无论是诺曼人还是维金人手中拿的都是沾满鲜血的战斧。诺曼人使用双刃战斧,战斗时双手持用,左右开弓,如虎入羊群;维金人使用带有倒钩的单刃战斧,战斗时一手利斧,一手坚盾,所到之处,肝脑涂地。
正因为以上原因,战斧留给西方人一种蛮力的印象,双刃大战斧是米诺牛的典型标志,矮人、野蛮人或者反面角色手中也常常挥舞着呼呼生风的战斧。

战锤,战锤的概念很广,基本上可以包括平头锤和钉头锤两个部分。平头锤和我们平时用来钉钉子的锤子差不多,可以用您能找到的任何坚硬、沉重的材料制作,一般为金属锤头,木质锤柄,不过我们在《麦克白》中也可以看到带铁箍的木锤的威力。平头锤主要靠重量击打敌人,可以透过坚硬的钢铁盔甲打碎敌人的骨头,起到刃器不能起到的作用;钉头锤其实就是平头锤的加强版,有些文献也翻译做节杖、钉锤,它看上去有点像中国的“六棱金瓜锤”,在锤头有一些凹凸的棱,这些棱能更有效地杀伤敌人,有些还附带有铁钉,步兵、骑兵都可以使用。无论你是否穿着盔甲,一锤下去轻者骨断筋折,重者脑浆迸裂。平头锤来源于最普通的石块,关于钉头锤的由来却是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指出钉头锤是由古罗马权杖演变来的,但这种说法未必可信,姑且为之一说。
形制完善的平头战锤很少能在实战中一显身手,这种武器过于笨重,且对使用者力量的要求过高,杀伤效率不是很高。传说高卢雄鸡矮子丕平善于使用战锤,而且乐于用战锤敲碎敌人的头骨,观看四溢的脑浆,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强壮残忍的统治者。钉头锤的使用在史料中确实屡见不鲜,中世纪欧洲的贵族们经常把钉头锤悬挂在身后来作为身份的象征。
在奇幻世界中从小说《魔戒》、《龙枪》系列到游戏《博得之门》系列、《魔法门》系列,平头战锤都是出现在矮人的手中,也许这和矮子丕平有这某种潜意识上的联系吧;与平头战锤相反,钉头锤往往出现在那些牧师类的神职人员手中,如此看来,钉头锤起源于权杖的说法也不无道理。

链枷,有时翻译做流星锤。链枷是由手柄,铁链和刺猬球三个部分组成的,手柄连接一到三个铁链,铁链顶端链接带有尖刺的铁球——刺猬球。使用时手持手柄,做圆周运动,借助惯性用刺猬球打击敌人。它虽然没有战斧、战锤那样的重量,但是借助惯性的打击也是致命,另外作为一种“软兵器”,链枷在敌人用兵器隔挡的时候也能杀伤敌人。一些文献中经常把铁链较长的链枷翻译做流星锤,这种武器在中国古代也出现过,这样翻译也属于“有中国特色”之列。
关于链枷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链枷由钉头锤演变而来,把钉头锤的锤头和手柄用铁链相连就成了链枷,后来发展出有多个铁球的链枷;另一种说法称链枷原本是一种叫做连枷的打谷用的农具。连枷有很长的木柄,顶端有铁链和很小的铁钩相连,可以方便地去除谷物的外壳,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武器,但顶端还是小的铁钩。这种铁钩链枷在古罗马刑具中经常出现,耶稣基督在被犹大出卖之后就受到过这种刑具的蹂躏。后来人们为了增加链枷的杀伤力把铁钩换成了铁球,也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由于链枷在使用时难以控制,技术不好常常会误伤友军甚至伤及自己,所以在大规模正式战争中很少能看到它被使用,但很多骑士都装备这种武器以备不测。不过在英雄传奇和奇幻文学中,这种“声势浩大”的武器却常常出现,不过与事实正好相反使用这种武器的以反面角色居多,也许这是人们对它在耶稣身上犯下的罪行的惩罚吧。

其实奇幻文学中还有很多奇妙的武器,但是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在这里一一讲述了。
了解这些武器的形制和来龙去脉对于我们解读以中世纪为打背景的奇幻文学作品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一瞥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和文化。很多读者在阅读奇幻文学时总是觉得有障碍,一些作者精心设计的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往往由于文化的差异被读者一带而过,这是读者的一大损失,也浪费了作者的辛勤劳动。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抱怨作者,也不要抱怨译者,(前者不一定有错,后者也需要理解。)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实自己,多了解一些西方的文化。如果您是一个真正的奇幻迷,那么您应该上的第一课就是欧洲古代史。希望我这篇短文能在给大家一些帮助,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写作奇幻,让这个我们喜爱的文学在遥远的东方生根发芽。

附: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会有一些疑问,我们经常可以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看到诸如长戟、长枪、长矛、枪矛之类的字样,有时同一件武器在不同的翻译中有不同的名称,有时候不同的武器却有一样的名字,这些问题常常会让一些读者头痛。
造成这样的困惑主要有一些一个原因:
首先,有一些武器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很贴切的名字,比方说骑士的长枪,也就是英文中的“lance”。虽然形状类似中国的枪,在细节上和使用方法上却和中国的枪大相径庭,于是“lance”就有了长枪、矛枪、马枪、枪矛等名字,笔者甚至看到过称之为长剑的。
第二,我国的翻译界目前缺少同一的规定和赞成,在没有约定俗成或者先例的情况下,很多不负责任的译者往往望文生义或者断章取义,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客观事实——来给以前没有见过的武器“取名字”。还是说“lance”,在《龙枪编年史》中被称作“长枪”,或“龙枪”,而在《魔戒》中出现的“长枪”却是实实在在的矛,在某著名网络游戏(因某些原因隐去真名)中“长枪”又变成了长戟的代名词。这种翻译的不规范是给读者造成困惑的主要原因。
第三,欧洲中世纪兵器种类繁多,样式复杂,很多武器在西方人眼中都很容易混淆。拿长戟(halberd)来说,有时为矛和斧的结合体,西方人称之为斧(axe),有时又称之为长戟,还有称之为长矛(spear)的。就像普通中国人搞不清蛟、龙、夔、鼋一样,西方人自己也有犯糊涂的时候。
第四,在个别粗糙的国产奇幻类文学作品中,作者不经过深入的调查就想当然地给兵器命名,给怪物命名,给魔法命名,给他认为正确的一切命名。奇幻文学虽然是一种充满幻想和浪漫色彩的文学作品,但他是基根于西方历史文化中的一种有着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文学形式,任何脱离这个大背景的作品都是不会被读者真正接受的。
综上所述,面对这种纷乱复杂的局面,笔者也只能尽量按照大多数典籍上的翻译方法来撰写这篇文章了,希望没有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