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绽放第5集:杨百万:“中国股市第一人”输赢18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46:49
杨百万:“中国股市第一人”输赢18年
2008年06月14日14:54民主与法制时报我要评论(8)
字号:T|T
提要: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挂牌,两年后,上证所发行了第一批股票认购证,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无数个一夜暴富的神话。中国股市从无到有,诞生了一批股市的弄潮儿,杨怀定就是其中之一,他在1988年买了100股真空电子开始,就被众多股民牢牢记住了……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挂牌,两年后,上证所发行了第一批股票认购证,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无数个一夜暴富的神话。经过一轮一轮牛熊股市的大浪淘沙,当初赚到第一桶金的大户能够从容进退股市的所剩无几。自称是“散户工会小组长”的杨怀定,见证了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他十多年炒股经历充满传奇色彩,被人称为杨百万。他曾在1998年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20年风云人物,可以说是中国股市众多投资者的一个缩影。
风起云涌的中国股市
1986年9月26日,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一个不到10平米大的地方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了,也就在这个小小柜台上,被喻为中国第一股的飞乐音响(600651行情,股吧)(小飞乐)股票上市了。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开业当日有30种证券上市,仅半个小时就成交49笔,金额近600万元。那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只有8只,人称老八股。它们是飞乐音响、延中实业、爱使股份(600652行情,股吧)、真空电子、申华实业、豫园商城(600655行情,股吧)、飞乐股份(600654行情,股吧)、浙江凤凰。在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而委托单也不是随便可以拿到的,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委托的人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当时的成交稀少,没人愿意抛出,而抛出的只是大户们为了抬价到涨停板的寥寥几手。当时有人统计,从上海证交所开业到1991年12月6日,共267个交易日,“老八股”平均60%的天数成交流量不足千分之三。
1992年5月,随着上证所取消涨跌停限制,股指更是一发不可收,冲向云霄。从5月18日到22日,上证综指从544.35点涨到1339.99点,单周涨幅146%;其中,21日这天,指数从616.99点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达105%。这个至今无可逾越的纪录,在老百姓心里熊熊燃烧的财富烈焰里,再添了一把柴,中国人第一次领略资本市场的魅力,都为之惊叹。
同年8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了500万张新股认购抽签表,中签率约10%。消息一经公布,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涌向深圳,广州至深圳的火车票很快售完;外地打到深圳的长途电话严重堵塞;深圳邮局的包裹里满是一捆一捆的身份证……
8月8日,数十万人在深圳303个发售点通宵排队,每个发售点都是人潮鼎盛,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没人愿意错过发财的机会。结果,8月10日上午,抽签表很快售罄……
此时,上海发行每张30元的认购证,摇中号码的认购证,可申购1000股股票。从此,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无数个一夜暴富的神话,股票大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据了解,2000年,沪深股市总市值仅4200亿元。在中国股市发展的20年间,股市起起落落,也经历过漫长的熊市,但还是得到飞速发展,两市挂牌交易品种也从原先单一的A股发展到B股、国债、企业债券、基金等,目前沪深市场已有1600余家上市公司。
2008年,中国平安(601318行情,股吧)、建设银行(601939行情,股吧)、中国神华(601088行情,股吧)、中国石油(601857行情,股吧)、工商银行(601398行情,股吧)等相继完成了上市,股票市值最高时达到了20万亿元,上证指数也曾创6124.04历史新高,A股账户数达1.3亿户。2007年底,香港《亚洲周刊》刊出“史上人数最多的封面”,“一亿内地股民赢得了2007年度风云人物”的桂冠。中国证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广大投资者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同时也让国内企业通过融资不断扩充规模,逐步向做大做强的目标发展。
中国股市从无到有,诞生了一批股市的弄潮儿,杨怀定就是其中之一,他在1988年买了100股真空电子开始,就被众多股民牢牢记住了……
 
 
毅然辞职和“第一桶金”
5月28日14时30分许,在杨百万工作室里聚集着10多人,他们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台电脑,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各种股票的图形。“杨威(音),中国神华49.39元,先抛1万股。”“收盘前,49.39元,再抛一万股。”一位年近六旬的男子微微眯着眼睛,目光不停地在办公桌上3台电脑显示屏上来回巡视,俨然一位作战室里的指挥员,口中不断地发出指令,洪亮的声音不时地在房间里回荡。杨百万对记者开门见山道:“要采访自己的记者实在太多,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很多是国外的记者,我现在一般都会拒绝,《民主与法制》我80年代就看了,所以我要帮你完成采访任务。”
讲起如何起家的,杨百万对记者回忆起了当年往事。1988年3月前,杨怀定在上海铁合金厂当工人,每月53元工资整整拿了5年,之前还拿过每月36元的工资。在工作期间,杨百万连续5年获得厂里颁发的优秀生产者、五好职工等奖状。令杨怀定意想不到的是,有一段时间里厂里连连失窃,他竟然被厂里当成怀疑的对象,让他郁闷了很久。幸运的是不久后小偷被抓住了,冤情被洗刷了,但他心里总有点不舒服。1988年3月28日,杨怀定辞职了,告别了铁饭碗尽管有点不舍,但没有回头路,杨怀定说当时年轻有点鲁莽和狂傲,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
几天后报纸上有一条新闻: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这彻底改变了杨怀定的人生。
1985年期的国库券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站在交易所门口的杨怀定,心里开始盘算起来,今天带来了两万元,如果两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利息。而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远远超出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果断地把带去的两万元钱都买了国库券。
“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打听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以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两万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万多元。跑了几次以后,杨怀定尝到了甜头。
之后,杨怀定来回穿梭于山西、福建、河南等地,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把国库券源源不断地搬到上海。
一年就赚100万,在80年代里对许多人来说成为万元户都是遥不可及的目标时,杨怀定发了,杨怀定这三个字渐渐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杨百万却名动天下。
手捧这么多钱,而且又是现金,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中生活,杨怀定是又怕又喜。喜的是终于有钱了,杨怀定拿1万元钱放秤上一称1斤2两重,后来他又花1000元到银行买了台点钞机,这是第一个上海市民拥有的点钞机。一捆捆的钱往上一放,“哗……哗……”点钞机的声音成了杨怀定耳边最美妙的乐章。
钱多了有时也是烫手山芋。杨怀定怕的是这些钱赚得是否合法,于是想了很多办法去求证。他首先请了两名公安当保镖,为的是去外地收国库券时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万一自己被抓时好有个“垫背”。杨怀定笑着说:“在写辩护词时我可以说“警察都不知道违法,我又如何知道“。”之后,他又去人民银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一听是杨怀定,眼睛马上亮了起来。
“我们早就注意你呢,这么多的国库券从哪来的?”
“我买来的,央行行长李贵鲜在报上说了,公民可以随时买卖国库券。”杨怀定一晃手中报纸。
 
杨百万的投资理念
在杨百万炒股的18年中,中国股市经历了4次牛市和熊市。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倾家荡产,经过一轮一轮大浪淘沙能够从容地从股市进退的人实在不多。现在杨百万常用一句话来教育新股民,不做多,不做空头,要做滑头,就是说不要贪心,要学会审时度势。证券市场是放大镜,它可以放大人性中的弱点。
股市的风险和波动不言而喻,尽管杨百万有着不同常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极具前瞻性的判断能力,但他并不能掌控股市将要发生的一切,杨百万也有过失败的难忘经历。
没必要把楼市升量看成洪水猛兽
1992年5月至12月是中国股市开市以来第一次最大的熊市,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落至300多点,仅半年时间跌幅达72%。上证指数400多点时,杨百万认为指数已见底,马上进去抄底,不想抄在半山腰上,股指又跌至300点左右,杨百万被套牢30%至40%。杨百万捂牢不割肉,随着每天股指和股价不断下跌,他越来越感到绝望。此时,杨百万对妻子说自己还有20万元现金,不买股票了,拿这些钱过日子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杨百万手中的股票被套得牢牢的,越发感到绝望。1994年7月31日,杨百万从报纸上又敏锐地感觉到政府即将出台救市政策,这天他把股票资金账户中最后的子弹??两万元打进股市。果然,第二天证监会宣布了三大救市政策,股指一路飙升,从300多点上涨到1500点。在两个星期中杨百万手中的股票市值翻了4倍。
之后,股指一路上扬,杨百万出人意料地抛出了手中的股票,以每平方米1300元买了两套商品房,很多人开始笑话他,股市这么好却退了出来。股市中的变化瞬息万变,没过多久,杨百万的预感应验了,股市又大跌了,股指跌了300多点。而杨百万买进的房子房价多年不涨,直到1999年才由每平方米1300元上涨到1500元。杨百万没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动,手里的房子捏得牢牢的。到了2005年,房价由每平方米1500飞涨到7000元,此时杨百万卖出了这两套房子,又将这些房款买了30万股股票。
当时,股市正处近10年的熊市,指数长期在底部徘徊,不少证券公司大厅里稀稀拉拉只坐了几个人,杨百万此举被有些网民认为不可思议,网上立即有网友灌水??杨百万终于被套牢了。而杨百万却调侃道:“我是金戒指套手上。”而事实证明此后2006年的一波大牛市,杨百万超前的预判又应验了。
永远在股市干下去
如果你打开互联网在搜索引擎中打入杨百万,可以看见上千条有关杨百万网站的内容。杨百万工作室、杨百万股票研究中心、杨百万博客、杨百万俱乐部、杨百万网??证券决策系统等网站对外推荐股票,令股民难辨真假。而网站上公布的地址很多都是假的,股民一旦被骗,根本无法找到骗子。
正因为杨百万有名有利,不少不法之徒想方设法傍上了杨百万。杨百万再三关照记者,一定要告诉股民网络上所谓的“杨百万研究会”、“杨百万工作室”、“杨百万博客”、“杨百万俱乐部”、等内容统统都是假的,这些网站打着杨百万的旗号,目的是引诱股民上钩。
杨百万的精明使他挖到了第一桶金和成为几乎立于股市不败之地的“牛人”,而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战略步骤的重大转移,从一个证券市场投机者成功转化为投资者,又从投资者转化为证券市场服务业的提供者。杨百万除了创办炒股软件公司,开发炒股软件,还将自己18年的炒股经历和经验传授给股民。
杨百万表示他永远会在股市干下去,目标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因为再过两年自己就60岁了,不动脑筋地生活就会很快脑萎缩,容易得老年痴呆症。与其这样不如炒股,炒股是对抗老年痴呆症最好的办法,而且杨百万对中国股市美好的明天充满了希望。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图)
2010年10月12日09:52腾讯财经我要评论(0)
字号:T|T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榕基出席上海证券所开业典礼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此前的中国人,只是从茅盾的小说《子夜》及据此改编的电影中依稀对股票交易所有一点印象。
',1)">视频:《中国股市记忆》1992年上交所开业
 
开市那天,来自上海、山东、江西、安徽、浙江、海南、辽宁等地的25家证券经营机构成为交易所会员,分专业经纪商、专业自营商、监管经纪商和自营商几种。交易所采用现贷交易方式,不搞期货交易,开业初期以债券包括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交易为主,同时进行股票交易,以后逐步过渡到债券和股票交易并重。
12月19日上午,交易所举行开业典礼,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朱榕基出席了开业典礼。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李祥瑞授权总经理尉文渊在交易大厅敲响正式开市的第一锤,半小时后前市收市时已成交49笔,面额力5879008元。
股市真正火起来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当年5月21日上海股票交易价格全部放开,由市场引导,结果从2 1日至23日,股票价格一飞冲天,3天内暴涨570%,这一天被称为中国股市真正诞生的一天。8月,深圳股票交易所发生了抢购股票风波,这是后话。
新中国第一家证券营业部诞生记
2008年12月05日14:42腾讯财经我要评论(1)
字号:T|T

上海第一家证券营业部老照片(图片来源:腾讯财经)

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翰·凡尔霖先生拜访静安证券业务部 左起:黄贵显、李祥瑞、凡尔霖(图片来源:腾讯财经)
',2)">视频:《中国股市记忆》静安营业部
 
1984年11月,新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公开发行1万股股票(每股面值50元),1985年1月延中实业也发行了股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两家公司发行了股票。一个现实的问题很快摆在了第一批股票购买者的面前,遇有出国、离婚、装修房子、生病住院等情况,需要将股票变现或者分割却找不到地方交易。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股票持有者如要出让股权,可委托银行信托部代为销售转让,或者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于是许多股票持有者纷纷到经手发行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的工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部打听股票是否可以转让?如何转让?
从发行经办者而言,第一只股票发行时他们就想有朝一日让它上市,所以,飞乐音响股票的印制非常精美。为了防伪,董事长的印章是逐张加盖上去的,股票发行时,每张股票上都写有持股人的姓名,工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部还有每张股票持有人的档案。由于有市场需求,工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部经理黄贵显、副经理胡瑞荃筹划让已发行的股票上市流通。想不到这一信息被抢新闻的记者在《经济新闻报》上捅了出去,这篇发表于1985年9月24日的文章标题为:“全国第一家股票交易市场将开业———静安信托公司经营股票买卖;延中实业公司股票被批准上市”。
这篇文章给黄贵显他们这批想吃螃蟹者带来的结果是写检查,从当时的大气候看,股票上市的时机尚不成熟。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表示,“最近我国为促进国内经济所采取的诸如积累资金和发放债券、股票等措施,并不意味着中国计划开办证券交易所。就目前来看,中国尚未考虑允许股票自由买卖的问题。”1985年9月,股票上市计划胎死腹中。
1986年的政治气候与1985年相比有大的不同,这一年国家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央同意在5个中等城市搞股份制改革试点。当年夏天,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又增加上海这个特大城市作为股份制改革试点城市。1986年8月中旬,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召开上海有关部委办负责人会议,听取了关于股份制改革的情况汇报。筹划股票上市的黄贵显此时正在深圳考察,他的副手胡瑞荃奉命向江泽民作了汇报。他汇报的内容主要有“股票发行给企业带来好处”、“光有一级市场不行,一定要有二级市场”、“股票的生命在于流通,不流通就会丧失生命力”、“买卖股票利大于弊,不会有很大的投机”,以及去年他们策划股票流通结果受到人民银行有关领导的批评还写了检讨书等等。这次会议后,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领导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盯着黄贵显、胡瑞荃筹办股票上市事宜,当时有关股票上市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打电话到上海市政府。由于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催得紧,黄、胡等人就把股票上市时间定在1986年9月26日。为什么要选这一天?原来,一年前的这一天,他们因为策划股票上市而写检讨书;事情过去一年,没人给他们平反,但既然允许股票上市也就事实上给予平反,所以他们特意选择9月26日这个日子,算是自己给自己平反。
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访华,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了他。凡尔霖向邓小平赠送了一枚纽约证券交易所证章,作为回赠,凡尔霖得到的是一张飞乐音响股票。当时飞乐音响股票每张都有持股者的名字,送给凡尔霖这张,上面的名字是时任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周芝石。凡尔霖收到这一特殊礼物很高兴,由于写有持有者的名字,作为业内人士,他要求将股票过户。凡尔霖专程从北京飞上海办理一张面值50元的股票过户,他要求警车开道,上海市有关部门没有同意。作为折衷处理,让凡尔霖自掏2000美元,等于他租用警车为自己开道。
1986年11月23日下午,凡尔霖来到新上海第一家证券营业部———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806号的工行信托公司静安分部办理股票过户手续。静安分部工作人员为其办理过户,并免收了当时1元钱的过户手续费。凡尔霖这次活动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一些报纸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参观世界上最小的股票交易柜台。确实这个柜台是够小的,接待客户的店堂只有14平方米,但与1792年美国人在一棵梧桐树下进行交易相比,可谓是“登堂入室”了。(上海金融报)
证券市场诞生基本前提条件:股份制兴起
2010年03月22日01:42第一财经日报陆一我要评论(0)
字号:T|T
陆一
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股份制改革的兴起;而股份制改革则是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伴生体
尽管在投资者的集体记忆中,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是和1990年证券交易所的设立、1992年认购证的疯狂和证券公司门庭若市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中国证券市场并不是一下子凭空冒出来,而是实实在在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同时孕育、发生和发展的。
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股份制改革的兴起;而股份制改革则是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伴生体。
农村改革和知青回城
我国的改革最初切入点并取得最大成功的是农村改革。
在农村改革上,中央政府给予的资源,主要是对长期“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关系进行了针对农村实际的部分调整。实际上,在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农业和农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原有的社队企业转型对资本投入的需求,迫使农村开始寻找新的资本投入来源。
因而早在1979年,我国农村就有了以集资入股的社队企业,这即是我国股份经济的萌芽。1983年7月,中国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宝安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时名为“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在农村改革的同时,中国的城市却面临着严峻就业压力问题的考验。到1979年,回城知识青年大约1700万,再加上320万没有就业的留城青年,总数达到2000多万,大体上相当于当时中国城镇人口的十分之一。
为了解决知青回城的就业问题,1980年4、5月份,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和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召开了劳动就业座谈会。在这个会上,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提出股份制设想,认为可以号召大家集资,兴办一些企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扩大经营,以此来解决就业问题。
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绝大多数人对西方经济学不熟,对资源配置的理论也不熟。实际上,许多人仅仅把股份制作为一个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而没有认识到股份制将重新构造微观经济的基础。但这却是众多学者第一次公开呼唤中国建立股份制。
改革进入城市
1984年4月,国家体改委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小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的办法是“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样的共识;并阐明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股份制也由此开始进入了正式试点阶段。
在中央决策者的鼓励下,1984年,北京、广州、上海等地进行了股份制试点。广州、上海等地的少数企业进行了本厂职工发行内部股票的试点。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11月,上海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成立。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上海爱使电子设备公司发行了股票。这些股份制试点企业诞生,并发行股票,引起了众多投资者的兴趣,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打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条块分割的束缚,大中型国有企业开始采用“横向联合”的改革办法,开辟了向股份制改革发展的另一条途径,成为萌发股份制的土壤之一。
国务院1986年12月《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指出:“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因此,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在这一阶段快速地在国有企业中展开。
这阶段,在国务院批准下,上海、深圳两地开始加快企业股份制试点工作。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第一家全民所有制试行股份制的大型企业。北方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5月正式成立,标志着一种股权式企业集团的崛起。
这一期间,股份制试点从工业企业发展到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金融企业。上海豫园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兴业房产股份有限公司和新世界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与此同时,经国务院批准,总部设在上海的交通银行,恢复重建为一家股份制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万国证券公司为第一家股份制的证券公司。上海浦东还组建了第一家以乡镇企业为发起人的公开发行100万股股票的申华电工联合公司。至此,上海比较规范的股份制企业为11家,股本金总额为8.8亿元。深圳股份公司达80多家。
据不完全统计,到1988年10月底,全国已涌现了股份制企业16000多家,股份集资额为60多亿元,但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
还需要什么?
就这样,农村改革后乡镇企业兴起和城市集体企业的发展,以及寄生于原有体制下所出现的筹融资困境;企业改革由承包、经营责任制、产权改革一路走来所扩张的企业经营和投融资自主权;一部分在股份制试点中已经发行股份的流通上市欲求;在几年放权让利的改革之后逐渐复苏的民间财富积累……这一切使得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具备了经济上的基本前提条件。
至此,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只剩下两个条件:一个合适的契机和中央政府的介入形式。
(作者供职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著有《正本清源:中国股市基本概念辨误》)
杨百万早年“倒卖”国债 数钱数到手抽筋
2008年04月08日15:27齐鲁晚报我要评论(7)
字号:T|T
杨百万的第一桶金来自国债买卖。
“我是1988年3月28日从工厂辞职的,把自己的铁饭碗扔下之后,在家里躺了两个礼拜,琢磨该干哪一行。”在杨百万回忆中,那两周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看报纸——他订了市场上所有能买到的报纸,一共73张。在4月初的一天,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
“我看过电影《子夜》,只要有证券交易,就有高低价。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经济,但证券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存在,就一定会有高有低……”杨百万称,当时他就“傻”想,或许能从差价中赚上一笔。
在首个交易日,杨百万,不,是杨怀定,拿着两万元钱到了交易所,站在交易所的门口,他算了一笔账:国库券1985年的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如果2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当时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早已超出我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国库券。
“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要打听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但是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依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0000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000多元。跑了几次以后,杨怀定决定借钱,在把所有亲朋好友的钱都借了之后,他手头有了14万元现金,开始背着更多的钱往返于合肥和上海之间。随着投入的钱越来越多,杨怀定每一个往返所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每次到家,就是和老婆头对着头数钱。
“那时候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那时候没有点钞机,我们哗啦哗啦地数钱,真的数到手抽筋,而且神经高度刺激。当时我吃4粒安眠药,晚上也只能睡两个小时。钱的力量太大了!”而通过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一年之间,杨怀定变成了杨百万。
专做“傻事”只为吃颗定心丸
钱给杨怀定带来了兴奋和激动,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身家超过百万半年之后,杨百万便声名在外了,因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每天80万的成交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杨怀定,证券所纳闷:他究竟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国债券?
“查一查制度上是否有什么漏洞,为什么杨百万赚得比我们证券公司还多。”当时上海市高层领导的批示,让杨百万一度感到不安。“当时最大的担心是有一天有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如何才能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杨百万天天想,之后做了其他“倒爷”眼中的几件“傻事”。
“我先去了税务局,那天正好是局长接待日,我说,我是小平同志说的先富起来的人,我要交税。”报上“杨怀定”的名字,局长惊叹:你就是杨怀定啊,我们早就注意你了。但是国库券的税是免掉的,从事国库券交易也不用交税。
杨怀定又跑到人民银行,要求接受党和国家的教育。买卖国库券到底合法不合法?接待的同志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而是反问杨百万“你觉得呢?”杨百万随即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金融时报》,指出在开放国债市场首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的“欢迎公民随时买进随时卖出”的鼓励。“我是公民,我做的事情就是随时买进随时卖出,那就应该是‘合法的’。”
以上是杨百万为赚到的钱所做的工作,而为了确保自己之后的买卖有理有据,他跑到公安局,以每月600元的工资请了两名公安人员为其当保镖。“说实话,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哪怕今后真有什么状况,也能说是在人民公安的监督下所做的事情,总不至于给太严重的处分。”
对于自己最初的百万身家,杨怀定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这几件“傻事”,却是杨百万引以为豪的。“我的战略步骤把人震撼了。”
“1993年到2002年,从事证券交易不再是外人眼中的‘投机行为’。当炒股成为养家糊口的工具,我研究市场,分析心理,真正转变为一个投资者。”
杨百万早年“倒卖”国债 数钱数到手抽筋
2008年04月08日15:27齐鲁晚报我要评论(7)
字号:T|T
杨百万的第一桶金来自国债买卖。
“我是1988年3月28日从工厂辞职的,把自己的铁饭碗扔下之后,在家里躺了两个礼拜,琢磨该干哪一行。”在杨百万回忆中,那两周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看报纸——他订了市场上所有能买到的报纸,一共73张。在4月初的一天,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
“我看过电影《子夜》,只要有证券交易,就有高低价。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经济,但证券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存在,就一定会有高有低……”杨百万称,当时他就“傻”想,或许能从差价中赚上一笔。
在首个交易日,杨百万,不,是杨怀定,拿着两万元钱到了交易所,站在交易所的门口,他算了一笔账:国库券1985年的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如果2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当时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早已超出我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国库券。
“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要打听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但是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依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0000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000多元。跑了几次以后,杨怀定决定借钱,在把所有亲朋好友的钱都借了之后,他手头有了14万元现金,开始背着更多的钱往返于合肥和上海之间。随着投入的钱越来越多,杨怀定每一个往返所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每次到家,就是和老婆头对着头数钱。
“那时候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那时候没有点钞机,我们哗啦哗啦地数钱,真的数到手抽筋,而且神经高度刺激。当时我吃4粒安眠药,晚上也只能睡两个小时。钱的力量太大了!”而通过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一年之间,杨怀定变成了杨百万。
专做“傻事”只为吃颗定心丸
钱给杨怀定带来了兴奋和激动,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身家超过百万半年之后,杨百万便声名在外了,因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每天80万的成交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杨怀定,证券所纳闷:他究竟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国债券?
“查一查制度上是否有什么漏洞,为什么杨百万赚得比我们证券公司还多。”当时上海市高层领导的批示,让杨百万一度感到不安。“当时最大的担心是有一天有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如何才能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杨百万天天想,之后做了其他“倒爷”眼中的几件“傻事”。
“我先去了税务局,那天正好是局长接待日,我说,我是小平同志说的先富起来的人,我要交税。”报上“杨怀定”的名字,局长惊叹:你就是杨怀定啊,我们早就注意你了。但是国库券的税是免掉的,从事国库券交易也不用交税。
杨怀定又跑到人民银行,要求接受党和国家的教育。买卖国库券到底合法不合法?接待的同志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而是反问杨百万“你觉得呢?”杨百万随即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金融时报》,指出在开放国债市场首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的“欢迎公民随时买进随时卖出”的鼓励。“我是公民,我做的事情就是随时买进随时卖出,那就应该是‘合法的’。”
以上是杨百万为赚到的钱所做的工作,而为了确保自己之后的买卖有理有据,他跑到公安局,以每月600元的工资请了两名公安人员为其当保镖。“说实话,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哪怕今后真有什么状况,也能说是在人民公安的监督下所做的事情,总不至于给太严重的处分。”
对于自己最初的百万身家,杨怀定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这几件“傻事”,却是杨百万引以为豪的。“我的战略步骤把人震撼了。”
“1993年到2002年,从事证券交易不再是外人眼中的‘投机行为’。当炒股成为养家糊口的工具,我研究市场,分析心理,真正转变为一个投资者。”
管金生和杨百万开始参与倒卖国债
2008年08月21日10:38新浪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1988年年中,上海先后组建了三家证券公司,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后来转给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上海分行)的申银、交通银行(601328,股吧)的海通和股份制的万国。前两者受体制内管束较多,而股份制的万国则天然地显出它的优势,其总经理名叫管金生,他后来有“证券教父”的名号。管金生出生在江西一个小山村的贫寒之家,1983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获商业管理和法学两个硕士学位。毕业归国后,在很长时间里他无所事事,被派到上海党校的一个“振兴上海研究班”里去“深造”。
等到万国证券创办之际,41岁的管金生总算被挖掘了出来,出任这家拥有3 500万元股本金的证券公司总经理。万国创办,管金生第一眼瞄上的是国库券。中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按国际惯例称为国库券,在相当一段时期里,由于缺乏流通性,所以很不受欢迎,不少地方政府以党性为号召,要求所有党员和公务员必须购买,有的政府和企业索性在工资中强行摊派发放。到后来,很自然地出现了国库券地下交易,一些人以五折六折的低价收购国库券,还有的企业用国库券变相降价,来推销积压产品。由于各地的收购价格不同,便形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黑市”。这些行为虽属违法,但却日渐蔓延,已成无法遏制之势。
到1988年3月,财政部被迫作出《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允许国库券上市流通交易。4月,上海、深圳、武汉等七城市率先试点开放,6月又开放了54个城市。管金生是第一个从国库券流通中嗅出商机的机构券商。当时,全国银行并无联网,所以各地的国库券价格相差很大,万国只有十多个人,管金生率众倾巢而出,跑遍了全国250个大中小城市和偏远乡村,到处收购国库券。有一次,他亲自到福州去采购,一出手就吃进200万元的国库券,这些从无数散户手中收来的券额都是5元、10元的,足足塞满了几个大麻袋,他租了一辆汽车直送上海,装不下的两个大旅行袋,他一手拎一个坐飞机回去。在机场安检入口,他好说歹说硬是没有让安检人员打开旅行袋检查,到上海的时候,袋子的底部已经撑破了,他连拉带抱地总算出了机场。
到1989年,万国的营业额做到了三亿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其中绝大部分的业务来自国库券的倒卖套利。如果说,双硕士出身的管金生是一个商业高手的话,那么,上海城里一个姓杨的仓库管理员则算得上是“天才”了。 1988年4月,上海铁合金厂的仓库管理员杨怀定一气之下辞职了。春节前后,厂里仓库丢了一吨多铜材,因为杨怀定的妻子承包的电线厂所用原料是铜材,所以他成了重点怀疑对象。很快案子破了,跟杨怀定没有关系,不过,受了一肚子气的他却决定不干了。杨怀定订了26份报纸,那时还没有互联网,所有的信息都悄悄地藏在一行行枯燥的官样文字里。他在报纸上看到,从4月开始,中央相继开放了七个城市的国库券转让业务。他的眼皮狠狠地跳了一下。第二天,他就凑了10万元直奔安徽合肥。
他的算盘是,当时各地的国库券价格都不同,只要有价差就能赚到钱。果然,他在合肥银行的门口吃进10万元国库券,然后倒给上海的银行,前后三天获利2 000元。杨怀定收进的国库券上有合肥银行的标志封条,他怕上海银行看破其中的诀窍,进行银行间互相调剂,便很有心机地撕掉封条,把编号弄乱,让迟钝的银行摸不到他赚钱的法门。在随后的一个月里,杨怀定日夜兼程,把上海之外的其他六个开放城市跑了一个遍,当时上海银行国库券日成交额约70万元,他一人就占去1/7。就这样,一条匆匆出台的中央政策成全了一个仓库管理员的致富梦。杨怀定是中国第一个靠资本市场发财的普通人,他后来以“杨百万”闻名早年的中国股市。早在1988年的秋天,杨怀定就已经结识了年长三岁的管金生,对国库券异地套利的共同嗅觉让他们成为上海滩上的“亲密知己”。他在2002年写的自述《做个百万富翁》中,讲到过当年的一个细节: 1989年元旦刚过,管金生告诉杨怀定,他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管处串门,看到处长张宁桌子上压着一份文件,内容是1988年国库券准备在不久后上市。如果谁知道这个消息,黑市价75元买进,一上市可能就是100元,暴利25元,这是个发大财的机会。于是,杨百万成了万国证券的授权代表,拿了一台万国的点钞机,在海宁路1028号自己的办公室内大张旗鼓地收购,短短时间内竟买走了上海市面上一半1988年国库券。
管、杨的狂收行动引起了金管处的注意,张宁在某日赶到万国突击检查,管金生想出了个绝招,把所有的国库券从地下室的金库转移到自己的办公室里,从地上一直堆到天花板。张宁来检查,一无所获而归,万国证券躲过一劫。数月后,1988年国库券上市,价格为104元,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两只“国库券鼹鼠”,管金生的万国证券和杨怀定完成了惊险而丰厚的原始积累
杨百万与“牛”“熊”共舞20年
2008年08月21日10:01大众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1990年3月,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出访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抵达最后一站我国香港时,他在记者招待会上不动声色地说,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成立。6月,35岁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处副处长尉文渊受命筹建证交所。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朱镕基致开业词,尉文渊敲锣开市。有目击者称,尉敲完锣后,激动得当场晕倒。
近20年间,股市让中国股民尝到了天上掉馅饼的滋味,也让许多人尝到了“割肉”的痛苦。在当年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经有8位“大哥级”的人物,备受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如今,只有杨百万硕果仅存。
2008年3月12日,在上海闸北区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区内,找到了杨百万炒股工作室,见到了有“中国股市第一人”之称的杨怀定。
当他在1988年通过国库券买卖得到第一个100万的时候,万元户都还是稀罕物。作为第一批投身证券市场的代表,他的每一步,都刻着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烙印。
发迹:痛并快乐着
“1988年到1993年,是我最兴奋的5年,但同时也是我最痛苦的5年。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但没有社会地位,思想上也很彷徨,我每天都担心自己被列入'投机倒把’的黑名单,担心自己的活干不长久。”
——杨百万评早期生活
倒卖”国债数钱数到手抽筋
杨百万的第一桶金来自国债买卖。
“我是1988年3月28日从工厂辞职的,把自己的铁饭碗扔下之后,在家里躺了两个礼拜,琢磨该干哪一行。”在杨百万回忆中,那两周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看报纸——他订了市场上所有能买到的报纸,一共73张。在4月初的一天,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
“我看过电影《子夜》,只要有证券交易,就有高低价。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经济,但证券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存在,就一定会有高有低……”杨百万称,当时他就“傻”想,或许能从差价中赚上一笔。
在首个交易日,杨百万,不,是杨怀定,拿着两万元钱到了交易所,站在交易所的门口,他算了一笔账:国库券1985年的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如果2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当时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早已超出我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国库券。
“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要打听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但是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依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0000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000多元。跑了几次以后,杨怀定决定借钱,在把所有亲朋好友的钱都借了之后,他手头有了14万元现金,开始背着更多的钱往返于合肥和上海之间。随着投入的钱越来越多,杨怀定每一个往返所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每次到家,就是和老婆头对着头数钱。
“那时候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那时候没有点钞机,我们哗啦哗啦地数钱,真的数到手抽筋,而且神经高度刺激。当时我吃4粒安眠药,晚上也只能睡两个小时。钱的力量太大了!”而通过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一年之间,杨怀定变成了杨百万。
专做“傻事”只为吃颗定心丸
钱给杨怀定带来了兴奋和激动,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身家超过百万半年之后,杨百万便声名在外了,因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每天80万的成交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杨怀定,证券所纳闷:他究竟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国债券?
“查一查制度上是否有什么漏洞,为什么杨百万赚得比我们证券公司还多。”当时上海市高层领导的批示,让杨百万一度感到不安。“当时最大的担心是有一天有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如何才能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杨百万天天想,之后做了其他“倒爷”眼中的几件“傻事”。
“我先去了税务局,那天正好是局长接待日,我说,我是小平同志说的先富起来的人,我要交税。”报上“杨怀定”的名字,局长惊叹:你就是杨怀定啊,我们早就注意你了。但是国库券的税是免掉的,从事国库券交易也不用交税。
杨怀定又跑到人民银行,要求接受党和国家的教育。买卖国库券到底合法不合法?接待的同志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而是反问杨百万“你觉得呢?”杨百万随即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金融时报》,指出在开放国债市场首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的“欢迎公民随时买进随时卖出”的鼓励。“我是公民,我做的事情就是随时买进随时卖出,那就应该是'合法的’。”
以上是杨百万为赚到的钱所做的工作,而为了确保自己之后的买卖有理有据,他跑到公安局,以每月600元的工资请了两名公安人员为其当保镖。“说实话,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哪怕今后真有什么状况,也能说是在人民公安的监督下所做的事情,总不至于给太严重的处分。”
对于自己最初的百万身家,杨怀定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这几件“傻事”,却是杨百万引以为豪的。“我的战略步骤把人震撼了。”
“1993年到2002年,从事证券交易不再是外人眼中的'投机行为’。当炒股成为养家糊口的工具,我研究市场,分析心理,真正转变为一个投资者。”
——杨百万评10年转折
 
转身:从投机到投资与“牛”“熊”共舞
如果说成为杨百万有一定的偶然,但在股市的一路起伏中岿然不动,确实是需要智慧的。杨怀定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嗅觉,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是买国债、玩股票、买房产能赚到钱,甚至在大哥大、车牌这些生活用品上,他也总能在高低价之间找到最合适自己的点,完成华丽的转身。
1988年,杨怀定以19800元的价格买了大哥大,用了4年之后,1992年,以3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台湾老板,那年年末,大哥大的价格就掉到只要几千元一部了;
悲剧!楼市新政完全是本末倒置
在1993年股票的第一个熊市到来之前的最高点,他卖了很大一部分股票买房子,在2005年6月的大牛市到来之前,他又卖了房子杀入股市;
1992年,杨百万买了一辆夏利车,当时连车牌总共花了8万元,但是这块Z字打头的私家车牌照,因为比较稀缺,后来卖了20万元;
2007年5月,杨百万高调宣布,自己已经全部空仓,几天之后,股市遭遇印花税调高之后的盘整,一度跌破3700点;
2008年1月21日、1月28日连续两个“黑色星期一”,两周10个交易日,几度出现千余只股票齐跌行情,上证综指直落千余点,而就在此前的1月20日,杨百万在沈阳的讲座上把这样的预测传递给了当时的听众,并宣布:“1月8日,我就清仓了。”
对于自己大多数情况下的好运气,杨百万称只因自己比别人多一个心眼儿。
“当年'大哥大’一度是身份的象征,且买卖还要登记,价格一路上扬,但在1992年价格达到6万元一部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家开始安装固定电话了。电话是一种很容易生产的东西,它的出现肯定会影响到大哥大的价格。”
“2005年我之所以卖掉房子炒股票,是因为在2005年1月,印花税从2%下调到1%,这明显就是政府鼓励老百姓买股票。”
而对于被股民们称为“神来之笔”的准确预言“5·30”大跌,杨百万说,道理说穿了也很简单,把最后的利润留给别人,同时把风险也留给别人。“人挤得水泄不通,就要出事了,因为贪婪的人进来了,好比房子卖得发疯了,就离下跌不远了。”
 
“八大金刚”中唯一幸存者
在当年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经有8位“大哥级”的人物,备受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如今,只有杨百万硕果仅存。“这么多年我能不倒,重要的一点是信奉'落袋为安’,赢了钱就从股市抽出来,而不是全投进去,这需要抑制自己的贪欲。”这是杨百万对自己在股市近20年遨游的一个总结。
当然,哪怕是股市“常青树”,也有“发黄”的时候。1993年股市大跌前,虽然杨百万卖了大部分股票买房子,但留下的股票,在大跌第二天开盘就亏了8万元,“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一晚上亏8万元。”而在去年,他也有失手,中了4000股中国石油(601857,股吧)之后,杨百万又在低位买入了一点,而后中国石油继续下跌,不断破位。但在谈及失败时,杨百万很坦然,“我们老股民有句话,牛市挣钱,熊市挣股,这样想,心里就坦然。”
如今:炒股就像养宠物
“我快60岁了,钱是花不完的了,我现在炒股,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因为兴趣,就像别人养宠物一样。”——杨百万评而今炒股心态
3月12日下午2点,杨百万两室一厅的工作室内坐着十几个跟他炒股的“学生”,他们眼睛盯着各自屏幕上的股票信息,时不时交流几句。
杨百万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的面前有3台电脑,一台显示股票大盘走势,两台监控他所关注的股票的行情。在接受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他的电脑不断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据说是“杨百万炒股软件”根据个股走势发出的警报。杨百万称,“现在炒股不为钱了。”
事实上,而今的杨百万,确实也不用靠炒股赚钱了,他和儿子成立的软件公司开发的“杨百万炒股软件”,从2003年开始投入市场,“现在有专门的代理商,4000元一套,卖得挺火。”老杨目前生活中另外一个工作重心,就是接听软件使用者的电话,通过答疑解惑,让他们更好更熟练地运用软件。
问到何时“退休”,杨百万称自己没有考虑过,“会一直炒下去,老年炒股可是对付老年痴呆症的良药。”他笑称,而今不是单纯的百万了,把下半生的钱都赚好了,“解决了吃饭问题后,炒股就是爱好了。”
此外,杨百万提醒广大股民,股票不是人人能炒的。证券市场是放大人性弱点的。历经几次熊市和牛市,太多的人因为贪婪、急躁而起伏,对于那些有专职工作的老百姓,他建议将钱去买基金,规避风险。
杨百万做客央视讲股经 孙子小名起为涨停板
2009年10月15日12:37CCTV我要评论(1)
字号:T|T
核心提示:早在18年前,只有小学文化的杨怀定就通过证券市场成为百万富翁,有人称他为"炒股大王""中国第一股民",甚至还称他为"股神"。和新股民现在高涨的热情相比,杨怀定反而表现得很平静。
杨怀定
在炒股大军中,杨怀定算是资格最老的一位,也是众多股民中最坚定的一位。早在18年前,人们还在渴望成为万元户的时候,只有小学文化的杨怀定通过证券市场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也成为股市上的风云人物,所以更多人愿意把他叫做杨百万,也有人称他为"炒股大王""中国第一股民",甚至还称他为"股神"。日前,杨百万走进《新闻会客厅》接受了主持人李小萌(以下简称李)的采访。和新股民现在高涨的热情相比,杨怀定(以下简称杨)反而表现得很平静。
难忘股市
孙子小名涨停板
经历了18年股市风雨之后,股市杨百万是如何看待此次股市热潮的,他又是如何以平静的心态面对这一切的呢?
李:您给您孙子的大名起的是杨线,小名起的是涨停板,是不是说明对股市非常有感情?
杨:对,股市已经融入到我的生命,因为十八年的股市养育了我,造就了我。
李:最近这段日子股市这么火,我想很多股民都会来向您咨询,您现在最希望别人问您什么,又最怕人家问您什么呢?
杨:最怕的是一无所知的股民,我称为三无,即没有理念、没有技巧、没有方法的股民来问你现在买什么好。因为现在这个股市已经和往常不一样了。以前股市有句话,叫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现在已经给新股民演绎成股市没风险,入市要大胆。
李:当股民向您咨询买哪只股票好的时候,您怎么回答呢?
杨:保持沉默,一般都劝他准备好了再来。不要因为红眼病而匆忙入市,抱着赚钱的愿望来,最后亏损而去。
李:但是这几个月的行情给人看到的结果是不懂照样挣钱。
杨:还没到说这个话的时候呢,这个股市当你离开的时候才能说我挣了。我在以前看到好多人挣了好多好多,最后还是一无所有地离开了股市,所以没有离开股市,永远不能说挣和赔。
李:现在有人说叫您杨千万都叫少了。
杨:没这个话,股市没有那么好,这样叫我的人鼓动人家盲目地挣钱,这个股市没那么好挣。
李:您在哪一年就有了杨百万这个称号?
杨:1989年。我是1988年辞职的,辞职了以后就从事国债交易,当时我们的市长朱镕基在文件上做了个批示,叫杨百万怎么怎么怎么,然后经中外媒体报道,所以这个名声是不胫而走。
李:但是我想(百万)应该变成您的一个底线,就是永远不会低过这个底线。
杨:那当然,你说又经历了将近二十年,放银行都不会低于这个底线了,何况我们在享受中国经济的成长。
大浪淘沙
他是股市不倒翁
杨百万见证了中国股市沉浮十几年,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倾家荡产,经过一轮一轮的大浪淘沙,同时代最早那批最活跃的股民当中,现在几乎只剩下杨百万一人。作为股市上的不倒翁,杨百万又是靠什么做到现在的呢?
李:有人总结您能够十八年都不会从股市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您有一个像隐士一样平静的心态,确实如此吗?
杨:对,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讲,炒股是六分心态、三分技巧、一分运气。
李:您的这个心态也是股市把您摔打出来的吗?
杨:摔打出来的。还有一个是我比较看得穿。
李:看得穿什么?
杨:钱是身外之物,你千万不要为富而来,为富而来的结果往往是贫。我和失败的人的区别就在于我期望值不高,是以一个下岗职工的心态在买股票。
李:为了养家糊口而买股票和为了一夜暴富买股票,心态的不同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杨:想暴富的一定是急功近利,为了养家糊口,他就把股票放着。你心态好了以后,可以用一句老话,叫宁静致远,比如这个行情涨两年了,谁越傻越放得住的,越赚大钱,这个放得住要什么?要心态。
李:可是您不是提倡做短线吗?
杨:我以前不提倡做短线,最近我在提倡做短线,像我从2005年最低迷的时候,我把股票一直拿到今年才抛掉,今年我也已经撤退完毕了。
李:您经历过股市的牛市、熊市,您跟我们讲讲在大涨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在做什么?大跌的时候又是怎么样?
杨:我经历过四个熊市、四个牛市。以前,我大量地翻阅了国外的牛熊市的书籍,每到一个牛市差不多了,我不求跑到顶、跑到最高,所以股市上我创造了一个理念,叫吃鱼不吃鱼头和鱼尾,吃中段,所以每一年我到相对的高点就逐步撤退了。特别是最近证监会发布了风险提示以后,我基本上不做长线了,这不过是逢大跌买一点,涨起来了就还给它。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引申到股市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疯,没有无缘无故的跌。
李:有人对您有很多猜测,比如说您是不是知道消息呀。
杨:我从来不看消息,早期我很注重官方的消息,比如说1992年、1993年,证券没有书籍,也没有消息,仅仅靠什么?官方的证券报--上海证券报。
李:怎么能控制住自己的那种买卖欲望呢?
杨:控制得住,我们成熟就成熟在这里,所以股市上有一句话是没经过熊市不是成熟的股民。我从3月份开始,分批买入。
李:您晃得最厉害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杨:晃得最厉害时在2005年,一千两百点跌到一千点,照样晃了18%。
李:当时您被套了多少钱?
杨:四十万。
李:是第一次最大的损失吗?
杨:是最大损失。我那个时候试探性地用两百万元,亏掉了四十万元,卖了三十万股股票,每股亏损1.3元。
李:碰到自己炒股生涯当中第一次最大损失的时候,你的心态还是那么平静吗?
杨:还是那么平静,我相信后面会翻倍。
长袖善舞
小学未毕业的教授
如今杨百万有大量的粉丝,而小学没有毕业现在已经是国内某财经大学的教授,定期为学生讲解理财知识,成为不少学子和老师追捧的对象。
李:有人说除了良好的心态之外,您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
杨:对。我在没有进入证券市场前,那时候工资很低的,六十几块,我每年要订一百多种报纸。
李:这个学习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今天?
杨:持续到现在。现在我很骄傲的,前个礼拜到北大上课,我说我今天给你们大学生上课,我不鼓动你们做股票,但你们应该打好基础。
李:您带着电脑是为了看盘吧,是为了学习吗?
杨:学习,我目前这个学习和以前的学习不一样了,我现在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了,睡觉前不上一下网、看一下及时更新的新闻,睡不着觉的。
李:这个新闻不仅仅是财经新闻吧?
杨:三方面:国际的、国内的、财经的,比如说我订阅的百度国内新闻、财经新闻、国际新闻,每天浏览一遍,送到我的信箱,然后再有时间,在互联网去浏览一下。
李:也许有新股民会说,我进股市就是为了通过一买一卖赚钱,怎么还有这么多的麻烦事情要做呢?
杨:一买一卖赚钱是眼前的,这个运气绝不会持久。他这样稀里糊涂地挣钱,我在这里今天做个预计,也会稀里糊涂地赔钱,除非他是什么?赚了一笔永远金盆洗手,不干了,但是不会的,人的欲望会膨胀的。
李:另外,也有人说,我也重视学习,比如说听股评家的讲座,看所有的股票类节目,听证券分析,这个学习足不足够呢?
杨:不够,因为股评家的讲座,没有一个超过我。
李:您能谦虚一点吗?
杨:不能谦虚。因为我今天讲这个话,就希望他们引起警觉。为什么?因为政府规定了,做股评的不能炒股票,不能做股票,又何来经验去指导股民?
李:我们在节目之前议论您的时候,大家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您投资的地方都能赚钱,据说您以前一万多块钱买了那种砖头的大哥大,三万块钱出手的;买一辆车,那个车牌照又挣了很多钱,大家都不炒房的时候您买房。
杨:不是财运,是学习的结果。我的汽车申请牌照的时候不要钱,因为当时成为杨百万了,交警总队批了我一个C字头的牌照,后来这个牌照炒到十六万元,我决定抛了,你想当时的汽车也不过十万元,牌照比汽车贵,你说能维持吗?
李:是,您虽然说这里边有信息和分析,可是我总觉得像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生。
杨:不传奇,我不赚股市的最后一笔钱,把利润卖给人家的同时,也是把风险卖给人家了,哪一个人想吃到最后一笔利润的?
李:我们总听见说股市有风险,这个风险应该说对人人都是平等的,因为风险就在那儿,但是您却说永远不可能有一天赔光。
杨:对。
李:为什么您不会?
杨:比如我今年赚的钱已拿走了,现在股市上只留了250万元。你只要有钱,永远不会赔的。
李:您的现金和在股市里边这些钱的比例是怎么分配的?
杨:现在就是50%都不到,留在里边只有250万元了,赚的钱拿走了。
告诫新手
赚钱后先撤本金
近几个月来,股市的总市值、成交额、市盈率、增长率,所有的数字都在不断刷新证券交易的纪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蜂拥进入股市,有人卖了房炒股,有人贷了款炒股……见证了18年股市变迁的杨百万,又有什么难以忘怀的经历?针对不少寻求一夜暴富的新股民,他又有什么话对股民讲呢?
李:您在股市中经历了这么多年,自己走得还是很稳当,但是您见到过的大起大落应该相当多。
杨:太多了,我有一个朋友跟我一起进入股市,也是两三万块钱,最多的时候达到3500万元,我跟他讲,你3500万元差不多了,可以先花500万元买一套别墅,然后再存银行500万元,还有2500万元,但他没听。他在跌到第一个325点的熊市时,认为已经到底了,于是向证券公司又借了3000万元,用6000多万元来炒,结果股市往下一跌3000万元也没了。
李:他这是赌博的心态了。
杨:结果妻离子散,房子到现在都没有,现在还在做股票,上瘾了。前两年我看见他不敢用自己的名字做股票,为什么?他还欠着证券公司的债呢,用他姐姐的名字在做。
李:败在哪儿?
杨:一个是太自负!2001年,也像这么风光,上海有动迁,有的人就把动迁拿到手的六十万元拿到股市滚一下,希望变一百万元再去买套大房子,结果进去以后,六十万元变成了十万元。
李:看到别人的这些沉浮也会让您更加谨慎?
杨:更加谨慎,更要回头看,我们已经走过来了,不要把到手的轻易丢掉。
李:现在据说股市当中的股民三分之一都是新股民,对于这些新股民,以您这么老的资格,给几句提醒,要有实用价值的。
杨:现在入市的新股民如果以后赚了,应该把本金撤回去。比如说三万元入市的,现在变九万元了,你把三万元撤回去,用六万元在里边倒,即使倒成零,也不伤元气,如果输光了,连做股民的资本都没有了。通过这个磨炼以后,一定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不要以为靠运气就能挣钱,我见得多了,成千上万股民都在我们面前倒下去,不要自己碰得头破血流才作为教训。
李:我想今天的朋友看了我们的节目可能会觉得有点不解渴,因为大家想知道哪只股票能挣钱,牛市还能走多久?我没有问老杨,我想即便我问了,老杨也不一定会告诉我,因为确实股市有风险,风险需自担,但是我想有些人能从老杨的话当中听到有价值的信息,谢谢您今天来到我们的节目。
杨百万简历
姓名:杨百万性别:男
国籍:中国出生年月:1950年
籍贯:上海
杨怀定,人称"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当时与其同时代的那批大户现在只剩下杨百万还活跃于证券市场。杨百万具有上海人特有的精明与金融意识,从而成为中国证券历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后来其故事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并在1998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鲁豫有约:股神杨百万“挣钱靠小市民的狡猾”
2008年10月21日16:27凤凰网我要评论(9)
字号:T|T
陈鲁豫:今天的嘉宾,说他本来的名字,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可说他的绰号,知道的人会很多,特别是炒股的人,他就是上海滩鼎鼎大名的股市明星杨百万。今年57岁的他,在中国能算得上是资格最老的股民。
“中国股市第一人”
杨百万真实姓名叫杨怀定,但与他的真名相比,更多人还是愿意把他叫做杨百万。因为早在18年前,人们还在纷纷渴望成为万元户的时候,只有初中文化的杨怀定通过证券市场,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也成为股市上的风云人物,他也因此有了“杨百万”、“炒股大王”、“中国股市第一人”甚至是“股神”的美誉。如今的杨百万,依然生活在股票的世界里,他的家和他的证券工作室,都位于上海市闸北区的一所环境优雅的住宅小区里,工作室里都是跟着杨百万学炒股的股民。在他的办公桌上,同时摆放着三台笔记本电脑,一台记录着股市大盘的走势,两台监控着他所关注的股票行情,时时地提醒学员要注意的情况。每天早上股市开市之前到达工作室上班,3点股市闭市后下班,这就是老杨一天的生活。而到双休日的时候,老杨又会接受到全国很多地方的邀请,飞到各地去做讲座,股票成了他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
陈鲁豫:我们欢迎杨百万。跟你们说说杨百万每天都怎么生活的。每天早晨8点钟起床,然后听电台的财经新闻,9点15分打开电脑看行情,11点半到1点钟午饭休息,因为那个时候股市也休息,然后1点到3点钟看行情,3点以后看电脑咨询,晚上5点钟看《晚报》,5点50看中央台财经报道,晚饭,8点钟看书,10点钟盘面复查。每天花在股市的时间不少于8小时,有意思吗这样?
“我引起了朱镕基的注意”
公元1990年12月19日,对于一般的上海人来说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然而对于上海的金融业发展而言,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我在这里,预祝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张大吉,生意兴隆,发展顺利,为振兴上海、发展中国的经济服务。”这是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时候的情景,此时的杨怀定,已经是股票交易的大户,成为中国第一代证券投资者的标志性人物。然而,说到杨百万的发家史,还要追溯到1988年,当时国债刚刚开始开放交易,在大多数人梦想着成为万元户的时候,比别人多一个心眼的杨怀定发现了国库券市场中的商机,于是他开始进入国债市场投资买卖,并在短短一年内赚得了百万元的巨款,为上海收入最高的个人。正因为此,名声大振的杨怀定有了杨百万的称号,甚至还引起了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关注。
杨百万:朱镕基当时还在上海当市长,那个年代和这个年代不一样,18年前,那是1989年,我挣了一百万以后,朱镕基就在文件上批示,看我们的制度上有什么漏洞,让个人赚了那么多的钱。这个批文到了我耳朵里边,我吓得赶紧要自我保护,第一,我到税务局,正好那一天是局长接待日,我就说我是小平说的先富起来的人,但是我要加税,他说那你就填一个人民来访吧。我一填“杨怀定”,他说,你就是杨百万啊,我们老早就注意你了。后来他跟我讲不要加税,因为国库券的税是免掉的。那我就放心了,因为我那时候赚了钱,怕以后被人说是偷税漏税。
请警察当保镖
陈鲁豫:那个时候的一百万等于今天的好几千万吧?你当时一百万是放在一个存折,还是几个存折呀?
杨百万:全部现金,没有存折。当时没有一百,没有五十的,都是十块的。
陈鲁豫:我很好奇,十块一张的,然后一百万得有多大啊?
杨百万:一封是一斤二两,我都秤过,一封就是一万块一叠。
陈鲁豫:一万块是一斤二两,一百万就一百多斤,比我还要重呢!那你们家都放哪儿啊?
杨百万:挺简单的,往橱顶一放就行了。那时候我最担心的就是坐火车,这个箱子往火车上一放,就怕它那个手柄裂掉以后掉下来,肯定散落一地。现在这个社会治安,如果有人知道你这一箱是一百万,至少五个城市都跟着你,把你杀了。我带着一百万麻烦特多,因为当时进出火车站要检查危险品的,一打开多危险啊,他X光一照,哇!都是人民币!所以我老在火车站被人家扣留下来,他想这个人非偷即抢。坐飞机都给人家盘查,因为X光照出是人民币。
陈鲁豫:你的样子鬼鬼祟祟吗,那个时候?
杨百万:我的样子很坦然的喽,但是他都是以貌取人的。我那个时候吃得肥肥的、胖胖的,他认为我一定是一个贪官,准备外逃的。后来扣留的时候,我总跟他讲,我在上海很有名,叫杨百万。回到上海以后,我马上就跑到公安局,说我挣了钱了,想请两个保镖。请公安当保镖,在那个年代是非常轰动的新闻。
宣传片:其实谈到请公安,除了保卫安全,杨怀定有着更深层次的想法。因为在当时,国库券异地交易是杨怀定首创的,而这种买卖国库券的方式是否合法,尚有争议。对于已经成为杨百万的杨怀定来说,最担心的就是政策的变动,担心若有一天,有人来割他的资本主义尾巴,自己会不会被带上法庭,会不会被没收财产,所以他想到了聘请公安当保镖。因为公安的参与,就是对自己行为合法性、财富来路正当性最有利的证据。杨怀定的深思熟虑,也无不透露出上海男人的细致和精明。
陈鲁豫:你请警察当保镖啊?
杨百万:对呀,公安局就给我配了两个保镖,600块钱一个月,两个人1200。配了保镖以后,第二天上海的《解放日报》就发社会特大新闻,上海出现了第一个请公安局当私人保镖的先富起来的人。我到税务局去的事,第二天报纸也报道了,说公民的纳税意识在提高。这两份报纸我都买了一份,一直藏到现在,就是怕政策变化,我有证据了。现在没用了,但成为非常珍贵的史料。
杨百万:我会一直炒下去
2010年07月06日18:46证券时报网我要评论(2)
字号:T|T

股民杨百万
“最初,我是一个投机商;后来,我转变为一个专业投资者;而今,炒股于我而言,是事业不是职业。”2008年3月12日,在上海闸北区一座环境优美的小区内,找到了杨百万炒股工作室,见到了有“中国股市第一人”之称的杨怀定。
当他在1988年通过国库券买卖得到第一个100万的时候,万元户都还是稀罕物。作为第一批投身证券市场的代表,几经起伏,岿然不到,他的每一步,都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烙印。而今的杨百万,依旧生活在股票的世界里,但用他的话说,“虽然每天花在股票上的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但只是为了兴趣,就像别人养宠物一样。”
第一阶段“1988年到1993年,是我最兴奋的5年,但同时也是我最痛苦的5年。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但没有社会地位,思想上也很彷徨,我每天都担心自己被列入‘投机倒把’的黑名单,担心自己的活干不长久。”
——杨百万评早期生活第一桶金 数钱数到手抽筋杨百万的第一桶金掘自国债买卖。
“我是1988年3月28日从工厂辞职的,把自己的铁饭碗扔下之后,在家里躺了两个礼拜,琢磨该干哪一行。”在杨百万回忆中,那两周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看报纸——他订了市场上所有能买到的报纸,一共73张。在4月初的一天,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主意: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
“我看过子夜,只要有证券交易,就有高低价。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经济,但证券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存在,就一定会有高有低……”杨百万称,当时他就“傻”想,或许能从差价中赚上一笔。
在首个交易日,杨百万,不,是杨怀定,拿着两万元钱到了交易所,站在交易所的门口,他算了一笔账:国库券1985年的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如果2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当时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早已超出我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国库券。
“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要打听一下其它城市的行情。“但是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以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0000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000多元。跑了几次以后,决定借钱,在把所有亲朋好友的钱都借了之后,他手头有了14万元现金,开始背着更多的钱往返于合肥和上海之间。随着钱越来越多,杨怀定每一个往返所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每次到家,就是和老婆头对着头数钱。“那时候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那时候没有点钞机,我们哗啦哗啦地数钱,真得数到手抽筋,而且神经高度刺激。当时我吃4颗安眠药,晚上也只能睡两个小时。钱的力量太大了!”而通过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一年之间,杨怀定变成了杨百万。
做“傻事”觅定心丸
钱给杨怀定带来了兴奋和激动,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身价超过百万半年之后,杨百万便声名在外了,因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每天80万的成交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杨怀定,证券所纳闷:他究竟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国债券?
“查一查制度上是否有什么漏洞,为什么杨百万赚到比我们证券公司还好。”当时上海市高层领导的批示,让杨百万一度感到不安。“当时最大的担心是有一天有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如何才能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杨百万天天想,之后做了其他“倒爷”眼中的几件“傻事”。
“我先去了税务局,那天正好局长接待日,我说,我是小平说的先富起来的人,我要交税。”报上“杨怀定”的名字,局长惊叹:你就是杨怀定啊,我们早就注意你了。但是国库券的税是免掉的,从事国库券交易也不用交税。
又跑到人民银行,要求接受党和国家的教育。买卖国库券到底合法不合法?接待的同志并没有给明确的答复,而是反问杨百万“你觉得呢?”杨百万随即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金融时报》,指出在开放国债市场首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的“欢迎公民随时买进随时卖出”的鼓励。“我是公民,我做的事情就是随时买进,随时卖出,那就应该是‘合法的’。”
以上是杨百万为赚到的钱所做的工作,而为了确保自己之后的买卖有理有据,他跑到公安局局,以每月600元的工资请了两名公安人员为其当保镖。“说实话,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哪怕今后真有什么状况,也能说是在人民公安的监督下所做的事情,总不至于给太严重的处分。”
对于自己的最初的百万身价,杨怀定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这几件“傻事”,却是杨百万引以为豪的。“我的战略步骤把人震撼了。”
第二阶段
“1993年是一个转折,邓小平说,股票市场要大胆地试,他的话给了我一颗定心丸。1993年到2002年,从事证券交易不再是外人眼中的“投机行为”。当炒股成为养家糊口的工具,我研究市场,分析心理,真正转变为一个投资者。” ——杨百万评10年转折。
熊市牛市间华丽转身 投机者变为投资者
如果说成为杨百万有一定的偶然,但在股市的一路起伏中岿然不动,确实是要智慧的。杨怀定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嗅觉,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是买国债,玩股票,买房产能赚到钱,甚至在大哥大、车牌这些生活用品上,他也总能在高低价之间找到最合适自己的点,完成华丽的转身。
1988年,杨怀定以19800元的价格买了大哥大,用了4年之后,1992年,以3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台湾老板,那年年末,大哥大的价格就掉到只要几千元一部了;在1993年股票的第一个熊市到来之前的最高点,他卖了很大一部分股票买房子,在2005年6月的大牛市到来之前,他又卖了房子杀入股市;1992年,杨百万买了一辆夏利车,当时连车牌总共花了8万元,但是这块Z字打头的私家车牌照,因为比较稀缺,后来卖了20万元;2007年5月,杨百万高调宣布,自己已经全部空仓,几天之后,股市遭遇印花税调高之后的盘整,一度跌破3700点;2008年1月21日、1月28日连续两个“黑色星期一”,两周10个交易日,几度出现千余只股票齐跌行情,上证综指直落千余点,而就在此前的1月20日,杨百万在沈阳的讲座上把这样的预测传递给了当时的听众,并宣布:“1月8日,我就清仓了。”
对于自己大多数情况下的好运气,杨百万称只因自己比别人多一个心眼。
“当年‘大哥大’一度是身份的象征,且买卖还要登记,价格一路上扬,但在1992年价格达到6万元一部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家开始安装固定电话了。电话是一种很容易生产的东西,它的出现肯定会影响到大哥大的价格。”
“2005年我之所以卖掉房子炒股票,是因为在2005年1月,印花税从2%下调到1%,这明显就是政府鼓励老百姓买股票。”
而对于被股民们称为“神来之笔”地准确预言“5 30”大跌,杨百万说,道理说穿了也很简单,把最后的利润留给别人,同时把风险也留给别人。“人挤得水泄不通,就要出事了,因为贪婪的人进来了,好比房子卖得发疯了,就要离下跌不远了。”
在当年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经有8位“大哥级”的人物,备受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如今,只有杨百万硕果仅存。“这么多年我能不倒,重要的一点是信奉‘落袋为安’,赢了钱就从股市抽出来,而不是全投进去,这需要抑制自己的贪欲。”这是杨百万对自己在股市近20年遨游的一个总结。
当然,哪怕是股市“常青树”,也有“发黄”的时候。1993年股市大跌前,虽然杨百万卖了大部分股票买房子,但留下的股票,在大跌第二天开盘就亏了8万元,“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一晚上亏8万元。”而在去年,他也有失手,中了四千股中国石油之后,杨百万又在低位买入了一点,而后中国石油继续下跌,不断破位。但在谈及失败时,杨百万很坦然,“我们老股民有句话,牛市挣钱,熊市挣股,这样想,心里就坦然。”
第三阶段
“我给自己算了一笔帐,我每天忙于炒股,并没有什么花费,按照每月10000元的花销计算,一年12万,50年就是600万。我快60岁了,活不了50年了,钱是花不完的了,我现在炒股,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因为兴趣,就像别人养宠物一样。”——杨百万评而今炒股心态。
我会一直炒下去
2008年3月12日午2点,杨百万工作时内的两室一厅内坐着10几个跟他炒股的“学生”,他们眼睛盯着各自屏幕上的股票信息,时不时交流几句。
杨百万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的面前有3台电脑,一台显示股票大盘走势,两台监控他所关注的股票的行情。在接受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他的电脑不断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据说是“杨百万炒股软件”根据个股走势发出的警报。
“动了,它这么动总是有道理的,3毛6了,看到伐?!3毛5!3毛7了!”2点40分左右,杨百万开始用洪亮的声音和他的学生们交流。从电脑屏幕上显示,其在22.01元价位买了1万股中石油,当中石油的股价涨到22.36元的时候,杨提醒:“不着急,不着急。”此后3分钟内,又有一些反复。“抛掉!”在22.37元的时候,他打开界面,按下确认键,卖出1万股。之后,最高有22.38元,但杨百万称,这一笔有2000多元的收益,可以了,“现在炒股不为钱了。”
事实上,而今的杨百万,确实也不用靠炒股赚钱了,他和儿子成立的软件公司开发的“杨百万炒股软件”,从2003年开始投入市场。“现在有专门的代理商,4000元一套,卖得挺火。”这使老杨目前生活中另外一个工作重心,就是接听软件使用者的电话,通过答疑解惑,让他们更好更熟练地运用软件。
问到何时“退休”,杨百万称自己没有考虑过,“会一直炒下去,老年炒股可是对付老年痴呆症的最好的良药。”他笑称,而今不是单纯的百万了,把下半生的钱都赚好了,“解决了吃饭问题后,炒股就是爱好了。”
此外,杨百万提醒广大股民,股票不是人人能炒的。证券市场是放大人性的弱点的。历经几拨熊市和牛市,太多的人因为贪婪、急躁而起伏,对于那些有专职工作的老百姓,他建议将钱去买基金,规避风险。
杨百万关键词
8小时
杨百万的一天是从8点开始的,起床后听广播财经新闻,9点打开电脑开始监控,11点至1点吃饭休息,1点至3点看行情,晚饭后散步,看财经新闻,晚上10点进行盘面复查。总之,每天花在股票上的时间不少于8小时。
120斤
20年过去了,对于自己的第一个百万依旧记忆犹新。“那时候还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我专门称过重量,10000元一封,是1斤2两,100万,120斤,兴奋得睡不着觉。”
最幸福的事
杨百万坦言,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自己成为百万富翁,是兴奋,但没觉得幸福,因为那时候,倒卖国债、炒股都还是赚钱手段,是以此谋生的。觉得幸福是这几年的事,因为股票不再是赚钱工具而是兴趣。“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志趣所在,才会感到幸福。”
最苦恼的事
杨百万,大大的耳朵,小小的眼睛,看过得人都会觉得很福相。然而,性情直率达观的他也有苦恼。他指着百度上搜索出的杨百万博客、杨百万网站、杨百万研究所、杨百万股票俱乐部等机构连声叹息,所有这一切统统都是冒名的,“但是我也没有时间去打假,只希望读者不要上当。”
记者手记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20年前的百万身价,在当时意味着什么,恐怕只有那个时代的人能说得清楚。
采访杨百万,时间不长,但是印象很深刻。他话不少,但是有自己的尺度,提及具体股票,一律不讲。用他的话说,是要对买了他的炒股软件的股民负责,只有他们才能得到“点拨”。
对于卖软件这件事,可以说是杨百万财富路上的又一个崭新的路标。毕竟,而今的股市,风云变幻,得失并不可控,而每卖掉一套炒股软件,得4000元人民币,是实实在在的。当人竞相“扎头”股市的时候,杨百万已经变身“指导者”,不可不说是先人一步。而他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才能在这20年间继续活跃在财富的道路上。
采访完杨百万之后,他的“第一桶金”就不停地在我的脑子里翻滚,在几个年轻的朋友畅谈创业的时候,我忍不住把杨百万的故事和他们分享了一下。一朋友听后仰天长叹:我们晚生了20年!想想,确实,20年前,那个往返两个城市倒卖国库券都能一夜赚上几千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随着市场的越来越规范,所谓的“空子”越来越小,想挖金全靠真本事。
然而,话说回来,20年前,倒卖的钱也没那么好赚,在最初的那些日子,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发现了它,而所有实践了的人,被挂上“倒爷”的名头,也是惴惴不安地过日子,生怕哪一天要被纠出来割了资本主义尾巴。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商机的时候,利润空间日益变小,以至最终消失。
所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发现“先机”,才意味着财富的可能。当然,时至今日,即使是杨百万,也要高唱“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通过开发炒股软件这样的副产品,才能在而今的股市体系中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不倒翁”。(新闻晚报2008年4月20日发表)
杨百万:一个普通人的传奇
2008年10月21日17:36中国证券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他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而他则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他的故事曾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等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成为世界舆论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的“著名散户”,这个经历了二十多年风风雨雨仍然活跃在市场上的“不倒翁”,他已成为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和证券市场发展历史时绕不过去的“象征性人物”。
他叫杨怀定,他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熟悉——杨百万。
2007年下半年,沪深股指冲上高位后,杨百万曾多次向散户发出警告。9月12日,上证综指在走出“5·30”大跌后一路向上,冲破了5000点大关,许多人都在议论7000点、8000点甚至一万点,杨百万却在接受中证报记者采访时提出“股市风险加大,又到克服贪婪时”,特别强调绩优股群体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泡沫,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散户一定要克制住贪婪心态,不应盲目理解所谓绩优股的价值投资,而进入“价值投机”的怪圈。
这篇文章见报后,杨百万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但19个交易日后,上证综指就在冲高6124点后掉头向下,至今跌幅已超过60%,蓝筹股群体更成为下跌的主力。
杨百万因此再度备受关注,其作为中国成功的散户投资者代表的形象再次得到确认。杨百万说:“我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散户站岗放哨。”
但他同时声明,他现在只对自己决策软件的客户作指导,不会随意对公众发言,不会滥用自己的影响力。他说:“我没有自己的网站,也没有博客,只是偶尔,特别是在大盘走势的关键时刻,接受记者的采访。目前互联网上的所谓‘杨百万’网站或博客,全部是假冒的。”
从1988年参与国库券买卖算起,经过柜台交易阶段,再到沪深交易所正规的竞价交易市场,杨百万参与了至今为止中国证券市场的全部历史,也是其中的幸存者和成功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走过的心路历程,堪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的一个缩影。
1998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评选“改革开放20年20人”,杨百万入选。如今已到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当年的“20人”中不少人已经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翻船落马,杨百万却活得挺好,并不断有新的收获,这不能不说与他成熟理性的心态和稳健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
十年前他就曾对记者说:“我始终保持独立,不参加任何联盟,不管是券商的、庄家的还是上市公司的。”记者与杨百万相识多年,深切地体会他不仅有胆而且有识,他最大的长处就是能独立思考,在关键时刻能够把握住自己,他有自己的明确的生存之道,这已化为他的生存智慧,虽然从学历上来说,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
早期经历已成传奇
杨百万的“精明”在他踏入投资之路的第一步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百万最早是从买卖国库券开始投资生涯的。这事说起来有点偶然。1988年,因为遭遇一些不公正待遇,杨百万从工厂辞职,自寻生计。这以前他已经通过业余搞“第二职业”赚了一点钱,银行存款有2万。
辞职后,他当然得更留心赚钱的机会。有一次,他看到上海某报说温州实行利率开放,利息可以高到13%。他给温州人民银行写信,确认了真有其事后,就想把钱存到温州去。他算了算,2万元,每年利息就是2600元。而辞职前他每月工资68元,一年也就800多。这在当时已经算不错了。年息2600元,这不是可以不用上班了嘛?不过到温州去的船票刚买好,他又从报纸上看到另一条消息:上海要开放国债交易。杨百万说:“我读过《子夜》,知道这里面会有‘花头’”。他立刻算了一笔账:当时上海银行利息每年5点几,三年期国库券,年息超过15点,比去温州存银行还划算,还免了奔波之苦。为啥不买?
国债交易开市的第一天,一大早他就去了。买进后,看看旁边的人,看的多买的少。到当天下午,有人想明白了,开始买进,结果价格立刻上冲。冲到110元以上,他就抛掉了。转手之间,利润超过10%。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之后,他开始研究国库券。很快,他发现全国8个试点国债交易城市的国库券差价很大,而人民银行却禁止金融机构之间流通国库券。于是他想到了个妙招:做国库券的异地买卖。这个念头一转,他在不知不觉中开创了我国国库券异地交易的先河。
他没日没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各地之间的差价甚至可以大到超过10元,利润极其丰厚。他总结出来,什么地方穷、经济落后,什么地方的国库券就更便宜。当时中国人的金融意识还相当淡漠,国库券发行阻碍重重,很多时候要靠摊派,买了国库券的老百姓急于兑现,打八折抛售给银行,而银行也普遍缺乏资金,有些银行国库券业务的启动资金只有十几万,一下子就胀死了。杨百万说:“我带着现金去买进,当地银行把我当救星。银行给我的价钱是九折,90元。到上海差价起码十元。靠这2万多元本钱,出去一趟能有几千元进账。我的本金快速膨胀。”
他向记者透露其中的奥秘:其实那时国务院有文件,规定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上海执行得最好,从没有低于面值。正是这一点保证了杨百万国库券异地买卖的价差。“我实际上赚的就是这个政策的钱。”他说。
杨百万的交易金额越做越大,很快达到上百万,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都开始注意他。
当时对他的行为有很多争论:一、这种行为是否属于经营金融?按国家规定,个人不得经营金融。二、算不算投机倒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看法无疑使他承担了一定的政治风险。这时杨百万采取了一个聪明的举动,他主动到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去“人民来访”。他对接待人员说:“我有些金融法规搞不清,想主动接受党和政府的教育。我可以买卖国库券吗?”接待人员反问他:“你看呢?”他说:“可以。”接待人员问他有什么依据,他拿出一份《金融时报》,当时的上海分行行长在报纸上接受采访时表示:欢迎公民随时随地买进国库券,随时随地卖出。
做了一段国库券异地交易后,他心里还是不踏实,怕政策变化,同时也怕大笔现金带在身边不安全。当时个人不能使用本票,只有现金。杨百万说:“我特地称过,一万10元钞是一斤二两。我带50万出去,就是60斤。分量重,体积大,十分惹眼。”正好当时上海公安局开放保安业务。于是他跑到上海市公安局,询问能否请保安,结果如愿以偿。上海《解放日报》为此曾发过消息:上海出现第一例私人聘请公安人员当保安。这以后他出门买卖国库券,就由保安开好执行公务的证明,还带着枪,一路免检,通行无阻,少了许多麻烦。外地银行也因此更认可他的交易行为,愿意把国库券卖给他。
1989年,他又特意到税务局咨询买卖国库券是否要交税。当时的背景是:一些私营个体户不愿意交税,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结果税务局的人表扬他主动上门报税,报纸还发表了“上海市民杨怀定主动报税”的消息,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和好感。后来杨百万对记者坦率承认,其实那时他心里很明白,根据国库券条例,买卖国库券是免税的。或许,制定国库券条例时,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杨百万这样频繁地跨地区买卖国库券的情形吧。
到人民银行咨询、请公安人员做保安、到税务局报税,这三件事让杨百万出了名。其实,这中间也隐藏着他自我合法化、自我保护的“狡猾”安排。
 
从国库券转向股票 资金量做大以后,他不再亲自到外地跑了,雇了几个人在全国各地跑,他坐在上海用电话遥控。
这些人每到一地,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听当地的国库券行情。杨百万说:“用现在的话讲,我就是买信息。我变成信息中心,知道哪里价格最低。我指挥他们从最低的地方开始依次买进,越买差价越小,最后回到上海卖出。人换班休息,资金不闲着,每天在滚动、膨胀。”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杨百万开创国库券异地买卖,称得上是一个即有魄力又有头脑的“吃螃蟹者”。而紧接着他见好就收,转向更具潜力的股票市场,更显示了他的眼光、魄力,特别是超前的金融意识。
他说,那时他订了70多份报刊。这个数字着实令人吃惊,远远超过了一般单位阅览室的规模。他每天读报,分析金融形势和经济状况,寻找新的机会。在关注国库券信息和买卖的同时,他的眼界就已放得更宽,留心着当时上海刚开张不久的股票柜台交易市场。说是市场,其实就是一间原为理发店的小小门面,这就是1986年9月26日开张的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
很快,他发现股票市场的机会来了。
1989年,他在《中国金融》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面临亏损的边缘。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立刻决定抛掉国库券,买进股票。抛掉国库券的另一个原因是看到当时国库券价格实在太高了,达到120多元。而他手上的国库券成本都在100元以下。
当时上海股票市场非常低迷,交易者寥寥无几。营业部的员工好心地劝他不要买。但他坚信自己的判断。他说:“我有一个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就是坚信自己经过分析研究后的判断,而不愿理会证券公司或专业机构的话。”
他第一次买入的是电真空。电真空面值100元,此前最高曾到过140多元,当时跌到91元。杨百万说:“在买入电真空之前,我实际上已观察它一年多了。当时股票分几种,一是甲种,红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二是乙种,下保底上不封顶;三是非甲非乙,既保底又封顶。电真空是非甲非乙,规定最高红利率15%,最低不低于银行利息。也就是说,买电真空的收益率最差不会低于存银行。第一次买了3000股。算一算,如果每股一年能分15元红利的话,一年4万多元,我可以做食利阶层了。那时的工资水平一般是每月100多元,一年才1000多元。当时倒也没有想到股票后来会这样大涨。”
他当时对营业部的人说,估计利率要调低,所以买点股票放着。结果没多久,利息果然下调了。许多人都传说他有背景,知道内幕消息。杨百马说:“我哪有背景?我就是读报分析出来的。”
半年后股票开始暴涨,电真空涨到800元。他让助手化整为零不动声色地抛售。抛完后他就带着助手到普陀山旅游了一个月。因为他知道,下跌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要克制自己,避开这个下跌过程。结果一直跌到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电真空的价格是375元。交易所开业第一天,成交1000多股,他一个人买进了500股。后来涨到500多元,他又抛了。他抛后电真空又跌回370多元。于是有人到市政府去告状,说杨百万操纵股票价格。杨百万真觉得不理解:“我每股已赚了100多,总共赚了5万多了,为什么还不抛?后来有关部门经调查后为他辟谣。而他则又在370多元时再次分批买进。电真空后来涨到2500元。”
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一大神话是认购证。但杨百万却没有参与认购证的盛宴。许多人对此疑惑不解,认为他这回是看走眼了。杨百万说:“我没买认购证的原因简单,那时我满仓都是股票。我怎么会抛掉股票去买还是未知数的东西呢?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很多人买认购证发财是发在黑市上。我已经名声在外,就不要做黑市了。”
不过他话锋一转,说:“也不能说交易所开业以前我们买卖股票就是做黑市。早期无所谓黑市白市,而且我们的交易都是有法律依据的。1987年上海出台《上海市股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股票交易价格可由交易双方自行决定、股票不能中途退股,投资人需要转让变现时,一般可以自找对象转让,并到代理发行机构过户。规定就是要自找对象,自由定价嘛,怎么叫黑市?后来赚钱了,人家就说我们是‘黄牛’,搞场外交易,而不想想当时根本就没有场内交易。实际上是我们在帮助政府形成市场。1992年市政府请我去开会,讨论第二年股票发行的事。我在会上说,以前你们讲电真空炒到300元,太高了,是黑市价格,现在新股发出来就是6元7元,相当于当时的600元700元。这怎么讲?”
另一件让他得意的事情,是1992年12月上证所实行股票拆细,10元拆到1元,但交易所收印花税时小数点没有相应调整,仍按10元面值计算。“我拿到交割单,一看不得了,要出大事了,就从上海大厦跑步到交易所,说快点找尉文渊总经理,发通知一律作废,明天再交割。交易所的人发现了问题后都很紧张,说我立了大功。”
投资已成为终身事业
杨百万第一次出门讲课,是1993年去南京。
当时他在1500点的高位抛完了股票。他在南京对股民讲,经过一轮快速上涨之后,大盘要调整了,大家千万要冷静。当时整个市场气氛热烈,同去南京的许多上海股评家也都在说要涨到1800点,杨百万的话并无多少人听进去。结果一个星期之内大盘开始暴跌。杨百万这一炮打响全国。
从1993年开始,杨百万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讲课作报告。他注重讲授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也在大势的关键时刻对散户作出提醒,加之他的讲课风趣生动,颇受欢迎。此后,他又开始应邀在全国各地报刊上持续发表文章,评论大盘走势,宣传投资理念。他在全国散户中的影响力和名声随之越来越大了。
1993年,杨百万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专题节目中畅谈股份制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随后他应邀在沈阳财经学院担任了十年的专职教授,期间还应邀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云南财经学院等高等学府演讲。令他最感荣耀的是2000年10月,以一介平民和一个从未进过大学的初中毕业生的身份,他走上中国名校学术殿堂——北京大学的讲台,为研究生和MBA讲授证券市场的理念和实务。至此,杨百万在股市上不仅收获了财富和知识,而且收获了此前未曾预料到的荣誉,在很高的层次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杨百万很快就冷静下来。经历了市场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他深知股市波谲云诡,市场上没有神仙,没有妖怪,没有人能够完全把握市场走势。从1994年起,他就尽量减少出去讲课的次数,并尽量不接受采访。特别是经历了从2001年开始的漫漫熊市的折磨后,杨百万的心态变得更加成熟了。
2003年底,他专门写下《告别散户》一文,宣布不再撰写股市文章。此文也是夫子自道,浓缩了他十几年的炒股体验和几十年的人生阅历,颇含哲理,也体现了他的性情与个性。文中强调,市场青睐于对其有深刻了解之人,散户一定要理解风险和机会共存的真切含义,证券市场成功与否是六分心态三分技巧一分运气,缺一不可。他告诫散户只有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散户一定是最终的失败者。只有学习才是成功的基础。语重心长,言词恳切。
之后,他的路越走越宽。
早在2000年之前,杨百万就开始致力于总结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对大盘、个股走势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开发一套技术分析软件。为此,他成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投入了主要的精力。
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作出版了五六本书。配合软件的销售和学员培训而写的《股市赢家》一书被评为2007年最佳商业图书。这些书的写作和出版让他颇感自豪。这是一项重要的自我肯定,其分量不亚于赚钱。
杨百万的成熟也表现在生活方面。他一直过着相当简单朴素的生活,越来越从容淡定。他说,炒股已经成为我的事业和生活方式。
回顾二十多年的炒股经历,杨百万总结了一句话:“从一个投机者转变为理性的投资者。”
他向记者反复强调:“我们是市场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在这个市场上我们不仅赚了钱,而且找到了发挥才能、实现价值的用武之地。所以我们最知道应该如何爱护这个市场。我们是最坚定支持改革开放的人,也是最希望市场健康发展的人。我现在所作的工作,包括到处讲课,培训学员,都是为了宣传、培养成熟理性的投资理念,为了支持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他说:“过两年我会退休,不再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地讲课,也不再参与软件公司的业务。但我不会放弃炒股。炒股已成为我的终身事业。况且,炒股还能防止得老年痴呆症呢!”
老八股之一:电真空股票的历史
2010年10月12日10:12腾讯财经


股民在股票交易处交换电真空股票(图片来源:腾讯财经)
90年代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而在此之前,1984年上海就已公开发售了新中国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又陆续发了6只票,7只票全部共6000万股(还比不上现在的一只小板),最大的电真空(现为"广电电子")流通盘不足5000万股;爱使电子(现为"爱使股份")不足80万股;豫园商场(现为"豫园商城")不足130万;飞乐音响不足320万股.
',3)">视频:《中国股市记忆》老八股和老五股
 
这段时间股市真就成了另一种银行储蓄,另一种国债.7只股票的价格也始终在面值附近徘徊,股市在这段时间里几乎静止了,所谓的市场也是一潭死水.,在90年的春夏,一批深圳的资金开始进入上海.于是,这7只票的价格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冲天而上!电真空,800元!;豫园,1200! 当新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是1983年成立的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1984年“飞乐音响”股票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开业典礼,上市股票共有8种,称之“老八股”。1991年7月15日,开始发布8种股票价格指数,同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时的股票已被许多人所认识,股票由强制推销变成了抢购,深圳出现了全国人民抢买认股权证的风潮,150万股民涌入深圳,成麻袋的身份证从全国托运到深圳,总计达2000万张之多,出现因抢购挤死挤伤人的事,史称“8.10”事件。。
1992年的武汉,唯一的一家证券公司“武汉证券公司”座落在江汉路上。人们已经从武汉商场的大橱窗上见到过一万元一张的“武汉商场”大股票。毕业不久的我们也从此知道了股票这种像钞票又不是钞票的东西,是耶酥又是撒旦的物事。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放开股价涨幅限制,三天时间,股价一飞冲天,指数由1990年12月19日的基期指数100点,狂飙至1429点,一年半时间上证指数暴涨1329%.真空电子每股涨至2500多元,延中实业等五只新股几乎都上涨3000%。5月26日后开始暴跌,时间长达5个月。这是第一轮暴涨暴跌。
到1992年8月,股价已跌去近半。从此时起,我开始了我的股海生涯。当时须存款二万元方可开户,托熟人五千元开了个上海交易帐户。。于是全仓买进共买了5股真空电子(即今广电电子,老八股之一)然后满怀希望坐等股票飞升。却不料自从买入之后几乎没见过红盘。到11月16日指数一路狂奔至300点,真空电子也跌到了每股400元,短短两个多月,股价竟然跌去了70%。
当时,诺大武汉只有江汉路一家武汉证券公司,人在鲁巷上班,无电话交易之说,更莫谈网上交易了(因特网尚不为人所知),买了股票就只能作中长线。每天下班后听收音机,在笔记本上记录股价变动,然后自己绘制日线图。后来股票越来越多,笔记本写了几本,记录愈发困难,只好作罢。
1992年11月23日前后,政府采取措施救市,股票拆分交易,一股变成100股,又迎来一波暴涨暴跌。股票开盘即成倍成倍上涨,两天指数上升几乎三倍。上涨当天,我所买的真空电子就已解套。当天凌晨5点赶到江汉路排队领取当天交易号码。但证券公司当时为电话人工委托证交所场内人员交易,整个武汉市一天只能成交三四百笔,所以当天没有拿到交易排序号。
深圳8.10抢购股票事件始末
2010年09月29日14:54中国证券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新股超额利润的魔力,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对新股的疯狂抢购。哪里发行新股哪里就爆发一次排山倒海的抢购狂潮。到1992年8月,当深圳发售新股抽签表时,一百多万股民汇聚深圳,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购战,最后酿成让人痛心而又回味无穷的深圳“8.10”事件。
',4)">视频:《中国股市记忆》(第21集)810事件
 
1992年8月7日下午,深圳市的各种传媒分别播发、刊登了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市工商局、公安局、监察局联合发布的《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发售公告》,从而正式拉开了深圳市1992年新股发行序幕。
根据该公告规定:深圳市将向社会公众发行面值5亿元的新股票,采用认购抽签表的方式认购。8月9日至10日两天集中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共500万张,中签率为10%,每张表100元,每一购表人可持10张身份证购10张抽签表。中签者可买1000股新上市股票。
据称,当时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共制定了5套发行方案,在听取了股民代表的意见后,最终决定采取这种发放认购新股抽签表的方式。
1992年深圳特区新股认购,抢购股民证的长队秩序极度混乱,众男女只好前胸贴后背,一个紧抱一个,在利益面前放弃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尊严。
消息传出,7日下午便有人开始排队。到了8日人与物的长龙便将深圳街道分割零碎,许多人倾家出动,带着小凳子、床、席子、自行车、纸箱、报纸、砖头等排在了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龙之中。
事实上早在两个月前,就有许多人得到了即将发行新股的消息,首先就在深圳之外进行了一场身份证收购大战。买抽签表需要身份证,于是深圳街头遍地都是打电话的人,一个个都对着三江五湖拼命地喊:“赶快寄身份证来!”顿时有的邮局收到的包裹竟是装有重达7公斤的身份证。大量的身份证涌入深圳,特快专递的蓝皮信封满天飞。有的嫌电话联系不可靠,干脆自己搭火车坐汽车到全国各地的农村去租去借甚至干脆就是买!有个能人从内地一次搞来了7200张身份证,还有一部人瞄准备了身份证“生意”的利润可观,便当上了身份证“收购专业户”。到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农村,以每张20至50元的价格租借甚至购买,然后拿到深圳以100至200元的高价出售。据当时有关部门估计,大约有320万张居民身份证飞到了深圳。
深圳人摩拳擦掌准备大搏一场,全国各地的股民与准股民也嗅觉灵敏。他们按往常的经验估计,这次深圳发行的新股上市后至少价格可翻10倍,此等的发财机会到哪里去找?于是,7月下旬开始,各地的股民与准股民便一手提着装满钞票的密码箱,一手提着装满身份证的旅行袋,纷纷南下深圳,汇成一股势不可挡的人流。在抽签表即将发售的前几天,广州至深圳的火车票被炒到400元一张,超过正常价格的10倍以上,汽车票甚至炒到了上千元一张,全国各地的股民峰拥而至。据估计外地来深圳的股民至少70万人,深圳市的大小酒店、旅馆、招待所全部爆满,仍容纳不下潮水般而来的人流,致使许多人不得不露宿街头。
8月7日新股抽签发售的公告一见报,便有许多人赶到发售网点前排起了队伍,至8月8日,各个发售网点前就已经出现了排队的长龙。8月9日上午8时,遍布深圳市城乡的303个网点开始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各个发售点已是人山人海,能供应50万人的抽签表,实际上购买的人数达120万人之多,可以说是“世界之最”了。
由于这次发售的组织工作存在重大失误,致使许多网点发生严重舞弊行为。有的发售点开门营业仅仅两三个小时便宣布抽签表卖光,数千人的长队中,竟只是三十多人买到了抽签表;有的发售点在刚刚宣布卖完抽签表,数千名投资者悲观失望之时一些“黄牛”便手握数以百计的抽签表登台亮相,以每张700元至1千元的价格兜售。
深圳8.10抢购股票事件始末
2010年09月29日14:54中国证券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1992年8月10日之后,国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停止了新股发行工作
由于舞弊现象严重,导致了广大排队购表股民的极度不满。8月9日售表当天,一些发售网点的秩序就开始混乱,一度阻碍了发行工作的继续进行。当晚9时许所有303年发售网点的抽签表已全部发售完毕。8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发布通告,宣布原定于8月10日下午6时的截止收表时间,推迟到11日11时。这一通告如一颗火种,一下子点燃了悲愤万分的广大投资者的怒火。因为他们有理由推测,银行推迟收表截止时间是为了给那些舞弊者创造方便条件以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高价卖出那些从后门买走的认购表,于是,表示愤懑、揭露舞弊行为的小字报陆续上墙。
8月10日傍晚,排了两天两夜买不到表,又发现有人舞弊的几千股民开始聚集、围观,继而打着“坚决反对作弊”、“反对贪污”、“我们要公平,我们要股票”的横幅,沿着深南中路向市政府方向游行。晚上8时左右情况恶化,数万人围在市政府周围,并阻塞了深南中路,造成交通中断。随着事态进一步发展,少数人开始行使暴力,砸汽车、砸摩托、攻击执勤干警,一些在红荔路交通银行附近烧毁了两辆汽车、四辆摩托,推翻四辆汽车。在武警去维持秩序时,有多名干警被打伤。在混乱中出现了伤亡。事件一直持续到次日清晨,围观者两三万人。
深圳最主要的交通干线深南中路以及深圳市政府门口的大道被堵塞,有关部门不得不动用催泪弹和水炮驱散人群。
专程从江西赶来的小伙子在发售前半小时被挤出列,他手上揣着身份证和钱绝望地喊道:“我排了两天两夜的队啊……”。
当天夜里,市政府及有关方面召天紧急会议,决定第二天增发50万张新股认购抽签表兑换券,每券9月份以后可兑换抽签表10张,中奖率不变,并于当晚10时左右出动数台广播车播发了这一决定,事态很快得到平息,11日凌晨,深圳市一些印刷厂开始赶印新股认购表兑换券,下午2时起开始陆续发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等4部门贴出公告:原有的500万张新股认购抽签表已经全部发售完毕。印新表时间来不及,故此先赶印抽签表兑换券……对利用职权私下拿券和送券的要从严处理。
抽签表加倍,中签率不变,此举意味着:或是增加一倍上市股票或是每张中签表由买1000股股票降为500股。
人们又排队买兑换券,不舍昼夜。
1992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宣布了对“8.10”事件中舞弊者的调查及处理情况,清查出内部截留私买的抽签表达10万多张,涉及干部、职工4180人。
震惊中外的“8.10”事件终于平息。
“8.10”事件的发生,在国内外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它既损害了我国的形象,也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产生了负面影响。1992年8月10日之后,国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停止了新股发行工作。与此同时,此次事件也促使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开始考虑探寻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新股发行方式,从而导致了以后我国新股发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也许是“8.10”事件带给我们的惟一收获。
对于股民来说,暴富固然是梦寐以求,但对于股市来说却不是正常的。虽然价格与价值背离在世界各国股市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中国股市诞生之初的这种股票价格严重脱离股票价值的现象,却也是不利于股市正常发展的,以通常评价股票价格与价值比例关系的市盈率(股票市价与每股税后收益之比)来看中国股票市场,则当时其股价不是偏高,而是畸高。如上海股市,1992年“延中实业”股票市盈率高达620倍,“大飞乐”则曾达到1350倍。至1992年6月,上海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约为200倍左右。深圳股市的市盈率相对上海低一些,约为60倍左右。这样高的市盈率远超出成熟股市的一般标准。
坐着火车去炒股 投资一万算大户
2010年08月09日01:12中国证券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1986年8月5日,沈阳市信托投资公司主办的沈阳市证券市场开业,这是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西安、太原、武汉、郑州等地随后也建立了证券市场。但这些证券市场只能交易债券,不能交易股票。
准确地说,当时的沈阳股市属于一级半市场,俗称“黑市”。那时,每个人都会带着以前的老雨衣,叠得方方正正放在地上,就算给自己占了个地方,然后互相沟通开始买卖。“你手里有什么股,多少钱卖?”“我想要什么股,多少钱买?”两个人一商量定好价钱后,就可以到当时的登记公司进行交易了。
当时交易的股票大多是天津股票和山东股票,以股权证(俗称小蓝本、小红本)为交易对象。1990年,国家成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沈阳很多股民就坐火车去上海,进行柜台交易。也是从那以后,股票交易终结了买卖双方见面的情况。那时,股民是没有什么参照价钱来买卖股票的,只能办理一个资金账号、在交割单上注明“多少钱买(卖)哪只股票”,交给交易所托管,如果交易成功,资金账号中就会有钱了。那时的交易是T+0,当天就可买卖,而且不限涨跌幅,有的股票一天甚至股价翻倍。那时候大家都挣的少,投资一万元以上就算大户了。(供图/沈阳 肖野)
杨百万“五一”不歇厦门讲课 自揭遭过学生骂
2008年10月21日09:44厦门网我要评论(1)
字号:T|T
高高胖胖的杨百万。中国铝业18元时,我说有投资价值,赶快买,到了61元时,我说有泡沫了,要走了。而现在真到了20元左右了,就有人骂我,说中国铝业的股价是我忽悠下来,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并不对外推荐股票
杨百万明确对记者说,一般他接受采访时,并不对外推荐股票。很多关于他买入卖出股票的说法都是假的。
最近,有一家重庆媒体曾撰文说,杨百万吃进绿大地和邯郸钢铁,“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回事,全是编的。”杨百万估计,是写稿件的记者自己买了这两只股票,报道出来后,第二天,这两只股票股价大涨。
昨天一下飞机,看到紫金矿业在厦的大楼,杨百万就半打趣地说:“0.1元的发行价,我对紫金矿业没什么好感。现在买紫金矿业,不如买厦门钨业(。”
目前有很多打着杨百万旗号的网站和软件,杨百万说,我已经公开发表声明,这些网站全部不是我开的。不过,这回来厦,杨百万还带着自己的新书——《要做股市赢家——杨百万股海实战》,随书还带着一套杨百万炒股软件。
这本书价有点高,不过杨百万说,这里面的知识值这个价。“我们还送了一套软件光碟,是我自己研发的,要是其他人来卖,怎么也要卖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了。” (厦门网)
散户第一人杨百万:不做死多空 要做滑头
2008年10月15日11:16凤凰网我要评论(1)
字号:T|T
“大家都清楚,进股市就是低进高抛,但是为什么现在股市里有一首歌叫'死了都不卖’,那都是庄家骗散户的。哪有股票买了死了都不卖的。所以我讲了,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要做滑头。什么叫滑头,就是股票买进后,要及时抛掉。”
应生活日报邀请,有着股市“常青树”美称的中国股市散户第一人杨百万,7日上午9:30出现在历山剧院,立即引起了现场1200余名“粉丝”的热烈掌声。已经八次来济南“布道”的杨百万,这次除了带给省城股民一本书外,更多的是看空的预言。
唱“空”的杨百万——年内不会创新高
戴着大眼镜,穿着粉红色短袖上衣,倒背着一只黑色挎包,58岁的杨百万往台上一坐:“好,开始!”自己就这样开讲了。“股市永远不缺傻瓜,傻瓜像韭菜一样,是割不完的。许多股民抱着美好愿望,天天等着赔钱。这段时间,大家问我最多的问题是,股市能否创新高?我看,年内再上4335点,不可能了。”拖着浓浓的江浙话,杨百万上来就给众股民一个下马威。
“但我在上周五10:45的时候,全部杀进去了,又一次满仓了。为什么?很简单,大盘跌了700多点,许多股票已经跌了40%以上,股市的自然规律是有跌必有涨,做短线,这个时候可以炒一把。在这个市道里,我建议大家炒短线,所有的盈利还是落袋为安。”
杨百万泉城唱“空”腔,有他自己的理由。“这个股市已经70%的股票有泡沫,还没跌到位。许多人在强调牛市基础没有改变,奥运会之前股市没有危险,其实这些与股市都没有关系。这波行情从998点起步,按照股市理论,只要股指没有跌破998点,就属于牛市。可事实上是,如果现在股市跌到2500点,别说新股民受不了,绝大多数股民、机构都会受不了。”
“滑头”杨百万——孙子名叫“阳(杨)线”
在全国各地演讲过无数遍的这句话,杨百万还带在身边——“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
“大家都清楚,进股市就是低进高抛,但是现在股市里有一首歌叫'死了都不卖’,那都是庄家骗散户的。因为我是中国最老的股民,也是最早的散户,哪有股票买了死了都不卖的。所以我讲了,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要做滑头。什么叫滑头,就是这个股票买进,要及时抛掉。”杨百万如此解释自己对“滑头”的理解。
“我生为散户,死为散户,股市已经成为我的生命,为了表示这个决心,我孙子出生后取名,我说我们一家人吃的、用的都取之于股市,股民爱什么?阳线,所以孙子就叫杨线,小名就叫涨停板。”孙子的名字就这样敲定了。
 
 
赚钱杨百万——卖书狂赚100万
今年四月刚刚上市的杨百万写的《要做股市赢家》,自称两个月卖了8万本,每本28元。业内人士估计,杨百万这两个月卖书至少赚了100万。
“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但永远没有毕业生。每一种正确的方法都可以赚钱,赢就是高手,他们之间没有矛盾。虽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方法,但是赢的结果却是相通的。”这是杨百万今年四月份出的新书上的“前言”。
经典语录
悲剧!楼市新政完全是本末倒置
●炒股要有平常心,知足方能常乐,不能太贪。
●稀里糊涂赚钱的人,一定会稀里糊涂地赔钱。
●看大势赚大钱,看小势赚小钱,看错势要赔钱。
●忍耐是一种等待,忍耐是酝酿盈利的一种高超手段。
●先求保本,后求盈利是目前投资精神、投资理念健康的一个标准和象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比财富更重要。
●股市里不是看谁笑得最好,而是看谁笑到最后。
●只要用点心思,炒股是很好学的。
●不经过熊市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股民。
杨百万其人
杨百万,本名杨怀定,个人投资者典型,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在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
其故事后来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1998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这一年 他们跑赢CPI
2008年10月21日09:46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说过:投资股市有风险,但不投资股市风险更大!坊间则把这句话通俗化为: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
为了跑嬴CPI,2007年的理财市场空前火爆:无论是股票、基金、银行理财品,还是黄金、房产、艺术品,都是热潮涌动———而在这股热潮中,成都人的生活也被悄然改变。
2007
重出江湖的“中国第一股民”
真名杨怀定,中国第一批散户股民。股海十八载,杨百万从2万元起步,在人们渴望成为万元户时,他已成为百万富翁。
杨百万是谁?在“5·30大跌”前很多新股民可能并不认识他,但在其成功预言“5·30大跌”后,杨百万“再次从考古堆中爬了出来”。
今年下半年,杨百万已然成为2007年中国股市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无论是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还是陈鲁豫的“鲁豫有约”……人们不断能从各类电视报纸、各种论坛演讲中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成功预测两次大跌
杨百万在今年有两场漂亮仗,分别是成功预测“5·30大跌”和在6100点成功逃顶!
今年5月19日,一个历史上曾创出井喷行情的特殊日子,沉寂了3年之久的杨百万重出江湖,高调宣布自己已经全部空仓。10多天后,股市遭遇到了印花税调高之后的盘整,最低一度跌至3400点附近。杨百万的成功抽身被很多新股民看成“神来之笔”,但是在老杨看来,这只是他众多得意作品之一。
9月28日,杨百万再次预言:现在又到了“5·30”前夜,“我手上的股票已经全部走完了”。之后的10月、11月,股指从6000多点的高位一直调整,最低跌破了4800多点的半年线,调整点数甚至超过了“5·30”。
“人性有两个弱点:贪婪和恐惧。‘5·30’之前,人们是多么贪婪,之后人们又是如何的恐惧! ‘5·30’之前,我在央视做节目时叫大家卖票,可是又有几个听得进去?”对于股市涨落的预测,杨百万自称预言大多会百发百中。他说这么多年他能不倒,重要的一点是信奉落袋为安。赢了钱就从股市抽出来,而不是全投进去,这样可以抑制自己的贪欲。
杨百万将其操作比喻为老鹰叼肉,叼一块就走,而不像麻雀,只顾埋头吃,等着网罩下来。
“三无”股民最可怕
在杨百万炒股的18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4次牛市和4次熊市。“从来没看到像今年这么疯狂的!以前股市疯牛,还是懂一点股票知识的人在股市上炒作,今年的新散户多数是什么都不懂,就想进来赚钱了。”杨百万说,“我称他们为‘三无’新散户,无理念,无技巧,无方法,这是很可怕的。股市投资是需要专业技术的,不是谁都能来的,全世界出了几个巴菲特?以前的股市箴言是‘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今年被新散户演绎成‘股市没风险,入市要大胆’!”
“现在的新股民没有一点风险意识,非要看见损失才知道股市有风险”,杨百万戏称现在一些新股民是“不见黄河心不死、见了黄河要游过去、游到一半沉下去”。对于这些新股民,他奉劝“还是记住一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了一点基本常识之后再进股市”。
目前还不是抄底最好时机
上周末,央行史无前例地将存款准备率上调了1%,引来市场恐慌。杨百万表示,这表明了政府的态度:不想让股市涨得太快,对股市还是要适当调控。
杨百万表示,在弱市的情况下,上调存款准备金对市场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加上近期将有大盘股发行,估计仍将是振荡态势。“近期还要继续往下走,可能调整到4800点左右,目前还不是抄底最好时机。”
在杨百万看来,目前市场已经酝酿着反弹的力量,有些个股已经可以适当增仓。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将有一个振荡调整,经过下跌、再反弹,最后才能找到真正的底部。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抄底“早一步不如晚一步”,为了资金安全,没有确定上涨态势的情况下,还是要走一步看一步。
展望2008年,杨百万认为应该是一个慢牛格局,股市将呈区间振荡。 本报记者 刘锋
杨百万:炒股要听党和政府的话
http://news.QQ.com  2007年08月20日10:43   南方报业网评论1条
第 12 页
18年间自己明白一个道理,中国股市说到底,是政府主导的政策市
■《南方都市报》对话杨百万
记者:经历了中国股市18年的风风雨雨,当初的大户只有你还在做,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杨百万:一句话,在中国炒股票,要听党和政府的话,跟着党和政府走。
■炒股心得
“以投资的眼光买,以投机的观念卖。”
“证券市场上,我始终认为,法无禁止就能干!”
“ST股票,我从来不买,除非重组注资了。”
■人物简介
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真名杨杯定,人称杨百万,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原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1987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1990年进入股票市场,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如今,与其同时代的那批大户,仍活跃于证券市场的,仅存杨百万一人。
《南方都市报》记者 姜锵 摄影记者徐文阁 广东报道

气定神闲杨怀定(姜晓明摄,南方人物周刊供图)


昨天,杨百万在深圳回首18年炒股心得。他认为,中国的年轻人都应该参与股市,分享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
“18年的中国股市,是英雄造时势的时代!”这个周末,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拥有着众多“第一”头衔的杨百万,在深圳格外忙碌———先是出席中国证券市场18年庆典煮酒论英雄;昨日又在深圳录制电视节目,回首自己18年的炒股心路,展望中国股市未来。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缴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得意】
“5?30”前清仓逃离
“5?30之前两周我就清仓了,5月27日我在外地讲课,就劝股民赶紧清仓。当时很多人怀疑我,接下来就发生了夜半鸡叫的事情(财政部决定从5月30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编者注)。”杨百万最得意自己今年这次对股市的准确判断。
杨百万称,从1990年买卖最开始的“上海老八股”和“深圳老五股”起,18年间自己明白一个道理,中国股市说到底,是政府主导的政策市,“在中国炒股,一定要听党和政府的话,跟着党和政府走。”杨百万说。
对于接下来股市的走向,杨百万显得非常乐观。“现在的中国股市,老百姓出钱,政府就是收税,政府肯定要大力发展股市。”杨百万还劝诫年轻人,呼吁中国的每一个年轻人都参与到股市中来。
【自嘲】
我不是神仙不是妖怪
“现在国内股市投资机会远比10年前更大。”前天,杨百万在出席中国证券市场18年庆典时表示,尽管市场规范减小了暴利存在的可能,但发展后逐步扩容,呈现出了“海阔凭鱼跃”的局面。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杨百万为代表的一批大户曾主导中国股市,当时的股市也被喻为“大户时代”。如今,那批人中却只剩他孤身奋战。“这两年的行情,我肯定跑赢了大盘。”杨百万说,尽管股指从998点到现在临近5000点,但能全程分享股市上扬的投资者少之又少。
尽管记者和股民数度问起近期股市走向和投资策略如何,精明中带着狡黠的杨百万则拒绝回答。“我不是神仙不是妖怪,也不喜欢吹牛皮。”杨百万自嘲。

【回首】
拎钱拎到手起老茧
“1987年倒卖国债,我一个晚上挣了6000元,当时月工资是63元,一晚上挣了10年的钱!”在电视节目中回顾自己当年的“创业史”,杨百万有自己一套早已娴熟的“剧本”。
如今年近60岁的杨百万,回忆当年赚大钱的日子,“那时候我手上起了老茧,很多人以为我是打铁的,其实是我拎钱拎出来的。”杨百万当初倒卖国债的套路很简单:带着全部的积蓄前往全国其它省市,在当地银行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国债,然后再带回上海,以较高的价格卖给银行,赚取差价。
“那时候我至少赚了四五百万,在上海滩和全国都出名了。”杨百万称,多年之后自己才知道,时任央行行长的陈慕华曾说,“杨百万这样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后悔自己当初没能放开手脚大干。
【感慨】
“誓与股市共存亡”
1990年,杨百万作为中国第一批股民和第一批大户开始涉足股市。“那时候就13只股票,我们几个大户怎么弄股价就怎么走,做小庄。”杨百万说,现在的庄家的操作手法,自己一看就能清清楚楚,都是当年自己玩过的花样。
“那个时代,乱世出英雄!”杨百万感慨,如今自己成了草根股民,对股市感情依旧,“誓与股市共存亡”。
■对话
“太紧张赚不了钱”
记者:经历了中国股市18年的风风雨雨,当初的大户只有你还在做,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杨百万:一句话,在中国炒股票,要听党和政府的话,跟着党和政府走。
记者:你在“5?30”之前清仓了,避开了那一轮的下跌行情,当时是如何判断的?
杨百万:我当时基本上从四个层面判断出来:散户的从众心理最狂热了,党和政府的意图已经三令五申了,自己的获利程度也不小了,报纸上还在天天鼓吹狂热。我就知道确实是膨胀了,就要跌了。
记者:上周的全球股灾和接下来可能的宏观调控,对大盘的影响会多大?
杨百万:炒股不要风声鹤唳的,太紧张赚不了什么钱。这些东西对股市的影响都不大。
记者:下周的大盘行情你怎么判断?
杨百万:短期的行情没办法回答,把握住短期的风险,大的(方向)肯定看好。
记者:如何看待如今的全民炒股?
杨百万:股市肯定是要发展的。中国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加入股市中来,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不要在乎那些两三个月的短期数据之类的。
杨百万实战要诀:炒不如藏
2008年10月15日11:22证券日报我要评论(2)
字号:T|T
2008股市如何?散户应该如何操作?且看杨百万的第二本《要做股海赢家——杨百万股海实战》。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真名杨怀定,被广大股民誉为“散户工会小组长”。杨百万能够笑傲风云变幻的中国股市数十年不倒,不仅源于他对政策的正确把握,他面对风险时平和的心态,更源于他过人的智慧和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与技巧无疑是值得投资者借鉴的。这里给读者介绍一些杨百万二十年股海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投资方法,供读者一睹为快。
坚持投资组合多样化
选股票首先要明确投资期限、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股票相对于债券等其他资产的长期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者配置在股票中的资金就应该越多。但仅仅明确股市的长期收益和风险收益,并不能决定投资股市中的具体金额。投资者还需结合自己目前的财务状况和未来资金需求等情况,确定投资期限、最低回报率以及可承受的最大风险,进而确定用于股票的资金分配比例和投资方法。
尽管金融投资要求实现整体资产的总收益最大化,但是,实际上每个投资者都会将不同数额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并对该部分资金有着不同的投资期限、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要求。例如,为子女设立的助学储蓄账户投资期限和要求的回报基本固定,但是该项资金不能承受下跌风险,因此不能被投资于股票市场。同样,大部分用于退休的储蓄是为了保障基本生活,如果投入到股市,风险也是很大的。还有些投资者是用买断工龄的补偿金、房屋拆迁款以及借来的资金进入股市,如果出现亏损,结果是很可怕的。尤其是在一个狂热的市场上,各种资金纷纷加入,很多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单边市场,一旦股票市场出现下跌行情,就必然会遭受巨大损失。所以,投资者应该仔细审视自己的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以免造成投资损失。
在投资股票时还要实现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在股票市场投资策略中,大多数投资机构都是进行多样化组合投资,这样不但可以化解各种风险,而且可以获得更高收益。例如国际投资机构充分多样化体现在,将资金按市值构成比例分散在全球各个投资市场上,这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能接受的。根据多年的股市经验得出,投资者只需将股票投资资金分成大小两部分,金额较小的一部分被称作短线组合,主要用来投资那些可能带来意外惊喜或超额利润的个股,这样不但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而且还可以满足一些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较大的一部分资金被称作长线组合,主要投资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市值股票,如在股市发生逆转时还可以抗拒下跌风险。在投资方式上,短线组合主要采用的是主动投资策略,长线组合主要采用的是被动投资策略。
另外,投资者在进行长线组合投资时,可以考虑银行、保险、能源、电信等产业领域里的大型国有上市企业,因为它们在逐步控制着国内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以及国民经济命脉,这种长线投资组合方式是值得个人投资者借鉴的。对于短线组合来说,是将少部分资金用来交易,满足个别短线操作的虚荣心,同时也可以调整一下长线投资带来的寂寞。
坚持长期、定期投资
股票的长期收益率相对于中短期国债而言,存在着巨大的优越性,这就是股票抵御通货膨胀内在的特性。而且,如果投资期限足够长,从理论上讲股票投资只有溢价,几乎没有风险,从历史上很多股票的复权价格可以看出这一点。由于股票最终可以反映出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因此长期持有的股票在大涨后抛出必然盈利,这就意味着,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国家的经济成长,不仅是长期投资,而且还要坚持在这一过程中定期投入更多的资金。以中国的A股市场为例,如果一个投资者从1993年12月31日起,坚持每年定期投资10000元在成长性好的股票上,经过分红、送配股后,平均每年达到的收益都在50%左右,到现在的利润可想而知,已远远大于同时期内短线投资者的收益。只要善于长期投资,才可以让大多数的投资者以宁静致远的心态参与股市,分享其长期回报。
“炒家”不如“藏家”
十几年前,当投资大众还不知股票为何物时,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投资者已经从中挖到了第一桶金。如今,当人家从万科原始股东、苏宁电器(002024行情,股吧)原始股东成为亿元户的时候,这才认识到股市的魅力。1993年,股票大师邱永汉先生访问上海,杨百万有幸受到邀请并共进晚宴,席间交流并体会到:股票不是炒的,是用来捂的。炒家不如藏家,藏家不如捂家,这才是股市箴言。
当投资者准备长期持有一只股票时,首先需要对这个企业进行全面考察。企业如同人一样,也有生命周期,只是有的长寿、有的短寿而已。这个周期必将经历青少年期、中壮年期、老年期三个过程。长线投资的特性决定了投资者只能在青少年期介入,此时它的业绩可能一般,但却拥有一个不可估量的未来,这样的股票持有时间越长,增值潜力也就越大。
另外,考察企业的成长性还要考察其主业的经营能力,即主业是否处在一个社会长期需求或独特的行业,主导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否持久,市场前景是否广阔;企业是否具有很强的产品创新、更新换代能力;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现金流量和流动度是否正常;企业收益和利润是否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而不是靠副业或其他投资收益;股本扩张是否有较强的欲望和经济能力;企业是否有一个积极开拓创新的领导者等。
从股价运行趋势上分析,进行长线投资应该在一个相对的底部区域分批建仓,这样可以将投资成本摊薄,同时减少一次性投入的风险。如果在一个大牛市中,股票市盈率已经超过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再大谈特谈长线投资,无疑是自寻短见。我们要发掘的绩优成长股是价值被低估,绝对股价偏低,市盈率在30倍以下而潜力又极大的股票。它还要具有如下特点和特征:知识产权和行业垄断型、企业发明的专利能得到保护,并且有不断创新的能力、不可复制和不可模仿性。
跟庄顺庄的技巧
庄家就是在股票市场中掌握大筹码,能够控制局面的大户,庄家能够控制局面的发言权和主动权。要想战胜庄家其实是不可能的,杨百万告诉我们,散户的唯一选择就是跟庄顺庄。
但是跟庄顺庄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这里杨百万给我们讲述一些跟庄顺庄的技巧供我们参考。
庄家操作股票一般有以下法则:市场人气状态决定股价的涨跌;供求关系变化是股价变动的根源;股价的操作必须灵活,不能一味做多或者做空;必须有能力控制筹码;操作必须理性,对散户心理的了解必须透彻。
除了了解庄家的操作法则外,还要学会捕捉庄家的行踪。这里杨百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
首先,要跟着龙头股走。成为龙头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须有较大的流通市值,占指数的权重较大,对大盘走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符合当前的炒作潮流,有较吸引人的题材;从走势看,要有实力机构的大规模介入。
其次,跟着成交量走。通过成交量可以看到主力的吸筹,一般也有三种方式:突峰式量能,多为短线庄家;高举高打式进货量能;散兵坑式吸筹量能。
再次,要跟着基本面走。基本面包括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把握好基本面才能为以后的选股做好准备。把握好基本面后就要找出庄家操作该股的理由,比如新股上市无套牢盘等。
最后,要跟着技术面走。
杨百万:炒股要懂生存之道
2008年10月15日11:24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我要评论(1)
字号:T|T
近日,杨百万在总结自己18年不败的经验时反复强调,在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更要懂生存之道。
其表示,目前中国市场还是“政策市”,股民一定要关心国家政策,抓住时机。其次,炒股要有节制,盈利后不迷沉于股市,要集中研究股市的规律和趋势。最后,控制炒股冲动欲,严格控制入市资金,只投入总资金的1/3到1/4。
杨百万将股市的生存之道总结为“上下左右”。上看管理层对股市的态度,要客观实事求是地看待新闻,就会看到新闻背后的故事。下看散户,散户狂热的时候就是失去理智的时候,但要记住一句话,“人群当中不是涌现大智慧,就是诞生大蠢蛋”。左看个人判断,左其实就是代表自己。右看媒体反应,这个右作出的反应就是报纸、媒体、股评。对于股评家说的话,要加以判断。
杨百万与“牛”“熊”共舞20年
2008年08月21日10:01大众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1990年3月,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出访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抵达最后一站我国香港时,他在记者招待会上不动声色地说,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成立。6月,35岁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处副处长尉文渊受命筹建证交所。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朱镕基致开业词,尉文渊敲锣开市。有目击者称,尉敲完锣后,激动得当场晕倒。
近20年间,股市让中国股民尝到了天上掉馅饼的滋味,也让许多人尝到了“割肉”的痛苦。在当年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经有8位“大哥级”的人物,备受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如今,只有杨百万硕果仅存。
2008年3月12日,在上海闸北区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区内,找到了杨百万炒股工作室,见到了有“中国股市第一人”之称的杨怀定。
当他在1988年通过国库券买卖得到第一个100万的时候,万元户都还是稀罕物。作为第一批投身证券市场的代表,他的每一步,都刻着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烙印。
发迹:痛并快乐着
“1988年到1993年,是我最兴奋的5年,但同时也是我最痛苦的5年。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但没有社会地位,思想上也很彷徨,我每天都担心自己被列入'投机倒把’的黑名单,担心自己的活干不长久。”
——杨百万评早期生活
 
“倒卖”国债数钱数到手抽筋
杨百万的第一桶金来自国债买卖。
“我是1988年3月28日从工厂辞职的,把自己的铁饭碗扔下之后,在家里躺了两个礼拜,琢磨该干哪一行。”在杨百万回忆中,那两周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看报纸——他订了市场上所有能买到的报纸,一共73张。在4月初的一天,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
“我看过电影《子夜》,只要有证券交易,就有高低价。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经济,但证券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存在,就一定会有高有低……”杨百万称,当时他就“傻”想,或许能从差价中赚上一笔。
在首个交易日,杨百万,不,是杨怀定,拿着两万元钱到了交易所,站在交易所的门口,他算了一笔账:国库券1985年的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如果2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当时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早已超出我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国库券。
“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要打听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但是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依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0000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000多元。跑了几次以后,杨怀定决定借钱,在把所有亲朋好友的钱都借了之后,他手头有了14万元现金,开始背着更多的钱往返于合肥和上海之间。随着投入的钱越来越多,杨怀定每一个往返所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每次到家,就是和老婆头对着头数钱。
“那时候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那时候没有点钞机,我们哗啦哗啦地数钱,真的数到手抽筋,而且神经高度刺激。当时我吃4粒安眠药,晚上也只能睡两个小时。钱的力量太大了!”而通过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一年之间,杨怀定变成了杨百万。
专做“傻事”只为吃颗定心丸
钱给杨怀定带来了兴奋和激动,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身家超过百万半年之后,杨百万便声名在外了,因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每天80万的成交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杨怀定,证券所纳闷:他究竟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国债券?
“查一查制度上是否有什么漏洞,为什么杨百万赚得比我们证券公司还多。”当时上海市高层领导的批示,让杨百万一度感到不安。“当时最大的担心是有一天有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如何才能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杨百万天天想,之后做了其他“倒爷”眼中的几件“傻事”。
“我先去了税务局,那天正好是局长接待日,我说,我是小平同志说的先富起来的人,我要交税。”报上“杨怀定”的名字,局长惊叹:你就是杨怀定啊,我们早就注意你了。但是国库券的税是免掉的,从事国库券交易也不用交税。
杨怀定又跑到人民银行,要求接受党和国家的教育。买卖国库券到底合法不合法?接待的同志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而是反问杨百万“你觉得呢?”杨百万随即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金融时报》,指出在开放国债市场首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的“欢迎公民随时买进随时卖出”的鼓励。“我是公民,我做的事情就是随时买进随时卖出,那就应该是'合法的’。”
以上是杨百万为赚到的钱所做的工作,而为了确保自己之后的买卖有理有据,他跑到公安局,以每月600元的工资请了两名公安人员为其当保镖。“说实话,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哪怕今后真有什么状况,也能说是在人民公安的监督下所做的事情,总不至于给太严重的处分。”
对于自己最初的百万身家,杨怀定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这几件“傻事”,却是杨百万引以为豪的。“我的战略步骤把人震撼了。”
“1993年到2002年,从事证券交易不再是外人眼中的'投机行为’。当炒股成为养家糊口的工具,我研究市场,分析心理,真正转变为一个投资者。”
——杨百万评10年转折
 
 
转身:从投机到投资与“牛”“熊”共舞
如果说成为杨百万有一定的偶然,但在股市的一路起伏中岿然不动,确实是需要智慧的。杨怀定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嗅觉,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是买国债、玩股票、买房产能赚到钱,甚至在大哥大、车牌这些生活用品上,他也总能在高低价之间找到最合适自己的点,完成华丽的转身。
1988年,杨怀定以19800元的价格买了大哥大,用了4年之后,1992年,以3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台湾老板,那年年末,大哥大的价格就掉到只要几千元一部了;
悲剧!楼市新政完全是本末倒置
在1993年股票的第一个熊市到来之前的最高点,他卖了很大一部分股票买房子,在2005年6月的大牛市到来之前,他又卖了房子杀入股市;
1992年,杨百万买了一辆夏利车,当时连车牌总共花了8万元,但是这块Z字打头的私家车牌照,因为比较稀缺,后来卖了20万元;
2007年5月,杨百万高调宣布,自己已经全部空仓,几天之后,股市遭遇印花税调高之后的盘整,一度跌破3700点;
2008年1月21日、1月28日连续两个“黑色星期一”,两周10个交易日,几度出现千余只股票齐跌行情,上证综指直落千余点,而就在此前的1月20日,杨百万在沈阳的讲座上把这样的预测传递给了当时的听众,并宣布:“1月8日,我就清仓了。”
对于自己大多数情况下的好运气,杨百万称只因自己比别人多一个心眼儿。
“当年'大哥大’一度是身份的象征,且买卖还要登记,价格一路上扬,但在1992年价格达到6万元一部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家开始安装固定电话了。电话是一种很容易生产的东西,它的出现肯定会影响到大哥大的价格。”
“2005年我之所以卖掉房子炒股票,是因为在2005年1月,印花税从2%下调到1%,这明显就是政府鼓励老百姓买股票。”
而对于被股民们称为“神来之笔”的准确预言“5·30”大跌,杨百万说,道理说穿了也很简单,把最后的利润留给别人,同时把风险也留给别人。“人挤得水泄不通,就要出事了,因为贪婪的人进来了,好比房子卖得发疯了,就离下跌不远了。”
 
 
“八大金刚”中唯一幸存者
在当年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经有8位“大哥级”的人物,备受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如今,只有杨百万硕果仅存。“这么多年我能不倒,重要的一点是信奉'落袋为安’,赢了钱就从股市抽出来,而不是全投进去,这需要抑制自己的贪欲。”这是杨百万对自己在股市近20年遨游的一个总结。
当然,哪怕是股市“常青树”,也有“发黄”的时候。1993年股市大跌前,虽然杨百万卖了大部分股票买房子,但留下的股票,在大跌第二天开盘就亏了8万元,“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一晚上亏8万元。”而在去年,他也有失手,中了4000股中国石油(601857,股吧)之后,杨百万又在低位买入了一点,而后中国石油继续下跌,不断破位。但在谈及失败时,杨百万很坦然,“我们老股民有句话,牛市挣钱,熊市挣股,这样想,心里就坦然。”
如今:炒股就像养宠物
“我快60岁了,钱是花不完的了,我现在炒股,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因为兴趣,就像别人养宠物一样。”——杨百万评而今炒股心态
3月12日下午2点,杨百万两室一厅的工作室内坐着十几个跟他炒股的“学生”,他们眼睛盯着各自屏幕上的股票信息,时不时交流几句。
杨百万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的面前有3台电脑,一台显示股票大盘走势,两台监控他所关注的股票的行情。在接受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他的电脑不断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据说是“杨百万炒股软件”根据个股走势发出的警报。杨百万称,“现在炒股不为钱了。”
事实上,而今的杨百万,确实也不用靠炒股赚钱了,他和儿子成立的软件公司开发的“杨百万炒股软件”,从2003年开始投入市场,“现在有专门的代理商,4000元一套,卖得挺火。”老杨目前生活中另外一个工作重心,就是接听软件使用者的电话,通过答疑解惑,让他们更好更熟练地运用软件。
问到何时“退休”,杨百万称自己没有考虑过,“会一直炒下去,老年炒股可是对付老年痴呆症的良药。”他笑称,而今不是单纯的百万了,把下半生的钱都赚好了,“解决了吃饭问题后,炒股就是爱好了。”
此外,杨百万提醒广大股民,股票不是人人能炒的。证券市场是放大人性弱点的。历经几次熊市和牛市,太多的人因为贪婪、急躁而起伏,对于那些有专职工作的老百姓,他建议将钱去买基金,规避风险。
资本市场回顾展望:回首二十年 记住这些人
2010年06月18日14:53投资与理财我要评论(0)
字号:T|T
供稿/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
编辑/《投资与理财》 孙晓宇
刘鸿儒: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他是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落幕却并不落寞。如今,他依然活跃在资本市场。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兼任主任,其办事机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是中国股市的最高直接管理当局。而证监会首任主席即是刘鸿儒。
其实,刘鸿儒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关系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刘鸿儒就大胆提出,“中国要发展股票市场,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985年的全国党代会吸纳了刘鸿儒在人民银行工作时提出的“建立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金融市场体系”和“促进资金市场的形成”等建议,列入“七五计划建议”。后来,刘鸿儒在文章中表示:“股份制是80年代以来唯一经受住了实践检验的国有企业改革形式”。
直到1992年深圳“8·10风波”发生,刘鸿儒终于来到了资本市场的最前沿,身份是中国证监会的首任主席。
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3月,刘鸿儒去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退休后的刘鸿儒,很是恰当。
刘鸿儒对资本市场一举一动总关情,只不过方式有了变化。在任上,他以一线监管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卸任后,他以一名学者、专家的身份为其摇旗呐喊。
厉以宁:“股份制改造”第一人
“厉股份”的名号,久传中国大地。
当年,厉以宁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它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这一思路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被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重要的影响,他也因此被称为“厉股份”。
厉以宁出生时,父亲曾祈愿儿子“凌厉而出以宁静”,遂取名“以宁”。这位卓有建树的经济学家因改革开放凌厉而出,但如今并未一味寻求宁静,而是在时代的洪流中,笔落狂飙,引领激流飞浪。
自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厉以宁便开始了长达60年的经济学术研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厉以宁不仅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上是一位大家,在教学实践上也是一位良师。“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怀鱼自游。心寂寂,念休休,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一首《鹧鸪天》,表达了他执著求索的情怀。
成思危:“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在中国资本市场20年历史中,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事业之父”的成思危。
成思危1935年6月出生,湖南湘乡人, 1951年参加工作,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思危就努力将风险投资的概念引入中国。从1998年开始,他每年都要主持召开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为我国风险投资业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事业之父”。
他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被列为“一号提案”。由此,风险投资在中国才真正开始引起政府和国人的关注和重视,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他指出,根据现有国情,中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可采取“三步走”战略: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二板市场。
2004年6月正式开盘的深圳中小企业板,正是深交所接受他有关“三步走”的建议设立的。2010年推出的创业板,时下如火如荼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很多想法也发韧于此。
成思危有着与同时代人相同的经历,还有与无数仁人志士相同的报国之心,所不同的是他经历的磨难比一般人更多,使得他能勇敢地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矢志不渝地向着自己确立的目标迈进,并总能在关键的时刻发出清晰的声音。
尚福林:“开弓没有回头箭”
证监会主席一职,历来有“火山口”一说。在中国,做证监会主席一定要有耐心,因为讽刺和批评经常会加在头上,尚福林也不例外。作为证监会第五任主席,他很可能是得到批评最多的部级干部,这在中国官场极为罕见。
尚福林是股权分置改革提出并将其付诸实施的第一人。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证券市场在2006年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推出第一批4家试点公司进行股改后,股市出现持续暴跌的走势。在一片谴责、质疑声中,尚福林公开表态:“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承受巨大压力,务实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基本解决了中国证券市场最难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随后,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进入全流通的新时代。
按理说,尚福林应该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在过去几年里,中国股指既有跌破千点的黑暗,也有屡创新高的辉煌;而尚福林的名字,在这跌跌涨涨中,潮落潮起。股民对其称谓从“福临股市”到“上幅零”(上涨幅度为零)再回到“福临”,走过了一个轮回。
 
吴敬琏:“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
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
吴敬琏始终鲜明地坚持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主张,他和刘国光、董辅礽、赵人伟等经济学家共同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创建了中国的比较制度分析学科。80年代末90年代初,吴敬琏和他“整体改革学派”的同事阐明了现代公司及其治理结构,走到了企业和企业管理研究的前沿。
他曾经提出中国股市“赌场论”,主张维护市场规则,保护草根阶层生计,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是媒体和公众眼中的学术明星。
2010年,吴敬琏迎来80寿诞。对于这位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来说,他所经历的80年,正是自己的国家图强求富、蹒跚前行的80年。吴敬琏对这个转型国家的贡献,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创新外,还在于他那份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
夏斌:不断引领金融思潮
他主持的分析报告几乎个个是“重磅炸弹”,两年前,一份《中国私募基金报告》就震动了证券界。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北大评价他是“国内少有的横跨货币、资本两个市场,兼有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金融专家”。他,就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一个不断引领金融思潮的人。
从被称为“金融黄埔”的央行研究生院的首届毕业生,到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再到央行、证监会官员,他总是在向更远、更高的目标挑战,并时时刻刻凭着自己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去发现、研究、引领、解决金融运行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2001 年,任职中国人民银行非银司司长的夏斌,面对日常繁重的整顿信托公司和金融秩序事务,“不在其位但谋其政”,写下了《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唯一中介目标》一文。这篇文章不但在央行内部引发了争论,在决策层、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反响。事后,该文被评为当年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这篇论文对其后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之后,夏斌的著作《中国私募基金研究报告》、《当前中国企业资金确实偏紧》、《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对“投资基金法”立法的七项建议》等文章,在决策界、学术界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管金生:证券界“教父”
20世纪80年代,一个名字响遍大江南北。他被称为证券界“教父”,名叫管金生。1988年,上海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公司开张,意气风发的管金生出任总经理,那年他41岁。
有人评价,管金生是国内第一个对证券有真正认识的金融家,他的很多思想可以说是超越时代。在万国发展的初期,管金生四处演讲,走遍全国各地,把银行、政府各个部门都拉出来,进行免费的培训,做了大量市场培育工作。
管金生是第一个从国库券流通中嗅出商机的机构券商。万国证券有十多个人跑遍了全国250个大中小城市和偏远乡村,到处收购国库券。从无数散户手中收来的券额都是5元、10元的,被塞在麻袋、旅行袋里运回上海,倒卖套利。这种生意让管金生挣得盆满钵满。到1989年,万国的营业额做到了3亿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此。
但1995年的“3·27”国债事件中,他倒下了。巨亏之后,万国证券被迫和申银证券合并,成了今天的申银万国。
在缔造自己金融王国的过程中,管金生在中国证券业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中留下了一笔。
在中国早期股市,管金生名声很大,他和尉文渊以及阚治东被称为中国证券业三大“猛人”。
尉文渊:上交所首任总经理
1990年12月19日,尉文渊站在上海浦江饭店改建后的上证所交易大厅里,敲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之锣。这一锣,也敲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
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首任总经理,尉文渊当时只有35岁,他因此被称为“全球交易所中最年轻的老总”。自此,他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进程。
在此后的几年中,尉文渊对上交所的运行进行了多项尝试和改革,大力推行股票无纸化交易,尝试取消股票价格管制,扩容市场,完善中央结算系统。
1992年,尉文渊大胆地推出了一个金融创新工具:国债期货。这是对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一次勇敢尝试,但也正是3年后的一起国债期货事件,让尉文渊因负监管不严之责而离开了他倾注多年感情和心血的上交所。在引咎辞职后,尉文渊下海经商,逐渐淡出了公众视线。
尉文渊目前是新盟集团董事长。集团从广告业做起,已拥有庞大的资产和投资,创业投资特别是风电项目的投资是最让人瞩目的一块。
“在中国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下,搞出一个证券交易所发展资本市场,绝对是一项重大的制度突破,这个政治智慧和决策应该得中国经济改革大奖。”这样说的时候,历经了几多风雨的尉文渊,豪情不减当年。
阚治东:悲情英雄
提起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阚治东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阚治东历经证券市场足足20年,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正如证券市场这20年的缩影一般。
1990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组建申银证券公司,阚治东出任总经理。在他执掌申银证券期间,公司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诸多“第一”,成立当年便盈利500多万元,第二年2500多万元,第三年1亿多元,第四年近3亿元……一时间,阚治东名震江湖。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成长期,而申银、万国、海通“三驾马车”的激烈竞争,推动着中国证券业的不断成长。申银合并万国后,阚治东出任申银万国总裁。
那时的阚治东俨然成了上海证券界的第一号人物,但已不可能驾驭自己的命运。在“沪深之争”中,随着狂热炒作风潮得到扼制,阚治东也被免去了申银万国总裁的职务。
南方证券陷入困境之后,深圳市政府召唤阚治东出来收拾残局,没想到最后却把他也给“兜”了进去。2006年3月1日,在清算南方证券遗留问题过程中,阚治东被深圳公安机关逮捕,直到2007年4月30日取保候审。阚治东最后被免予起诉。
随后,继申银证券、申银万国证券、深圳创新投、南方证券之后,阚治东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创业。阚治东复出后没有选择证券业,而是选择了PE。
方风雷:第一代本土投资银行家
在众人的视线里,方风雷始终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先锋人物。
投身投行十多年来,他一直站在资本市场的最前沿。从中金到中银,到工商东亚,再到高盛高华,以及如今的厚朴基金,在这些领域里,方风雷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今年58岁的方风雷,是内地资本市场的“猛人”,有“第一代中国本土投资银行家”之称。他原本是公务员,就职中国外贸部,曾任河南外贸部门要职,负责外贸体制改革,故对于国企改革甚为熟悉。
20世纪90年代初,他参与组建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并出任副总裁。作为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的老大哥,过去很多年里,中金几乎主导了大型国企境外上市的保荐人工作。
至2000年,方风雷转任中银国际的行政总裁。之后,他又曾出任工商东亚行政总裁。2004年,他自立门户,与高盛在内地成立合资证券公司高盛高华并出任董事长。2007年,他筹组厚朴基金,但仍维持与高盛的合作关系,并留任高盛高华董事长一职。
方风雷所经历的每个职业点,都有着或显赫或神秘的背景,或复杂或棘手的难题,而他所做的每件大事又都充满了想象力。
史美伦:掀起监管风暴的“铁娘子”
想当年,“铁娘子”史美伦叱诧中国股市,颇有令人闻风丧胆的气势。然而,一如磕磕绊绊成长的中国股市一样,她也在这个过程中黯然离场。
2001年初,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和中国证监会力邀史美伦加盟证券监管,当时她刚刚离任香港证监会副主席一职。2001年3月,史美伦到中国证监会走马上任,成为第一位由中国政府正式聘请的、由香港人担任的副部级官员。
2001年之后,股市黑幕相继曝光,亿安科技案、中科创业案、博时基金案、银广夏案受到查处。中国股市的监管理念、政策与手段,都越发显现出与国际规范接轨的特征,媒体由此把史美伦称为“掀起中国监管风暴的女人”。
股市是一个众多利益集团博弈的地方,是个市场游戏规则变幻莫测的是非之地。当时股市的每一次风吹草动,潮涨潮落,人们都归咎于史美伦。
2001年3月史美伦上任,当年夏天股市就大跌。3年过去了,股市仍是一蹶不振。“铁娘子”还能呆下去吗?尤其是2004年,德隆事件爆发、券商危机重重、上市公司种种违规现象频频出现,就连史美伦非常重视的保荐人制度也问题迭出。对此,“铁娘子”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选择离开。
2004年9月,史美伦去职。但是,“铁娘子”的“不偏不倚”及“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为中国的证券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新而规范的气息。
刘姝威:戳穿“蓝田神话”
20世纪末,蓝田股份被誉为中国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用600字的一篇内参文章终结了“蓝田神话”。
刘姝威所依据的材料全部是公开资料。当时,她经过分析,一下被吓呆了:“我没去过蓝田,就能看出这么多明摆着的毛病。怎么就没人吱声呢?”这时,银行已经给了蓝田20亿元贷款。出于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刘姝威觉得应该提示一下银行。于是撰写了600字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发表在印数仅有180份,读者为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司局级以上领导的《金融内参》上,对自1996年上市以来,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的“蓝田神话”直接提出了质疑。
刘姝威无意中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使她成为第一个说出皇帝没有穿衣的孩子。刘姝威自称那600字的文章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这意味着“蓝田神话”之所以长期不被人揭露,是因为良知和勇气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稀有资源。她戳穿了一个“蓝田神话 ”,更给证券市场、给一个国家和民族敲响了警钟。
这篇短文及在它之后发生的一切,成为2002年最重要的财经事件之一,刘姝威也因此成为感动中国人物。但她所受到的种种干扰和压力,今天仍然令人深思。
王亚伟:最牛基金经理
华夏大盘精选是中国最赚钱的基金,成立5年多来的回报超过10倍。也正因为如此,基金经理王亚伟有了“中国最牛基金经理”的称号。
作为公募基金的“一哥”,王亚伟在投资上有他的绝活,并且屡试不爽。在2007年到2009年这3年时间里,股市经历了从牛市到熊市再到牛市的转换,不少明星基金纷纷“落马”,唯有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独领风骚。2007年,华夏大盘精选以226%的收益夺得冠军;2008年,中国股市经历了惨淡的大熊市,而华夏大盘在股市暴跌中成为基金抗跌亚军;2009年,华夏大盘精选马上华丽转身,收益率达到116.19%,以微弱优势力压银华价值优选,再次夺得年度冠军基金。
王亚伟目前担任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和华夏策略混合基金经理。他1971年9月11日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市,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1998年加入华夏基金公司。2005年12月接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后,第二年即以154.49%的业绩排名第12位。
华夏基金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共有23只开放式基金,2只封闭式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500亿元,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超过1300万。
赵丹阳:阳光私募大佬
A股市场曾有过很多赚钱神话,赵丹阳在经历过“与巴菲特共进午餐”、“2008年清仓解散私募基金”等话题炒作后,也逐渐被视作资本市场的一个神话。
如果说赵丹阳是中国阳光私募大佬,恐怕一点不为过。这位出身君安系的投资剑客是中国最早借道信托公司发行产品的私募基金经理人,他于2004年和深国投合作发行内地首只信托私募产品,被认为是中国阳光私募的开山之作。此后的一年时间,大盘从1700点急剧缩水到1000点时,他的信托私募产品却实现了25%的正投资收益。
2008年1月,赵丹阳主动解散了旗下规模达15亿元的私募基金,退出A股市场,在市场上引起巨大震动。此轮牛市之前,赵丹阳在熊市中的投资业绩骄人,但在牛市期间,却远远跑输大市。2008年年初,赵丹阳认为市盈率过高、其团队已经找不到有安全投资价值的A股,把赤子之心作为顾问的所有信托清盘,此举轰动一时,也招来许多讥讽。当时上证指数还在5000点之上,而后来却跌到了1664点。
赵丹阳以投资理念严格追随巴菲特而著称。在解散基金之后的2008年6月,赵丹阳以211.01万美元竞得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机会,引发更大争议。
曹德旺:股权捐赠慈善家
曹德旺是全国著名的“玻璃大王”,他执掌的福耀玻璃是中国同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缔造了“玻璃王国”的神话。曹德旺也是一位慈善家,他用公司上市取得的财富回馈社会,历年来累计现金捐款达人民币13亿多元。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福耀玻璃的前身是创办于1976年的福清市高山镇的乡镇企业高山异形玻璃厂。1983年4月,曹德旺承包了这家连年亏损的小厂,当年就赚了20多万元。1985年,高山异形玻璃厂合资,曹德旺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而在处处是诱惑的中国市场创业20年,曹德旺却能始终坚持不炒房地产、不搞经营多元化,而是执著在自己的主业上,倾全力将福耀玻璃打造成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汽车玻璃品牌。
如今,福耀公司生产的汽车玻璃占中国汽车玻璃市场71% 的市场份额,在国际汽车玻璃配套市场,福耀已经取得了世界8大汽车厂商的认证,并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汽车玻璃厂商。
但就在福耀玻璃沿着曹德旺设定的轨道全速前进时,他又成了“中国股权捐赠第一人”。曹德旺希望将曹氏家族持有的福耀玻璃股份的60%过户给以自己父亲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这笔捐赠规模高达43亿元人民币,引发社会热议。
林左鸣:引领军工大整合
2008年,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中国一航、二航合并,这一举动可能成为日后一段时间人们持续关注的焦点。林左鸣,正是这次整合的策划者和执行者,自此,他开始了军工大整合的浩大工程。
面对巨额资产和复杂的业务格局,组建不久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林左鸣的主持下,从2009年开始了一系列并购重组操作。他计划以旗下十多家子公司为核心平台,打造专业业务板块,涵盖军品、民品、汽车、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通过整合21家上市公司(包括18家A股、3家香港上市公司)完成核心平台公司整体上市,并在未来实现中航工业的整体上市。
截至2009年底,中航工业集团麾下包括航空动力、洪都航空、贵航股份、ST昌河、ST宇航、东安黑豹、中航三鑫、中航地产、西飞国际等9家公司,已经踏上了重组整合之路。业内专家认为,中航工业系将是今后两年整个行业注入资产最频繁的板块。
2009年7月8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航工业排名第426位,成为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和中国军工企业。
杨怀定: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
杨怀定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杨百万”这个称谓你一定不陌生。他,就是人称“中国第一股民”的传奇人物。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杨怀定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这个原上海铁合金厂的普通职工,因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而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并一举成名。随后,他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的风云人物。据说,与其同时代的那批大户们,现在只剩下“杨百万”一人还活跃于证券市场。
1994年,“杨百万”被沈阳财经学院聘为金融学教授。一个初中文化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财富和声名的双丰收。
“杨百万”具有江浙上海人特有的精明与金融意识,从而成为中国证券历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后来其故事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他在1998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李锂:中国“创业”新首富
一个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一个肉联厂的技术员,一个小公司的小老板,这些是李锂曾经的身份。如今,他是头顶光环的创业板天王,凭借海普瑞上市短暂登顶中国首富。
1998年4月,李锂创立了海普瑞实业。海普瑞是一家专业从事肝素钠原料药研究、生产及销售的药业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肝素钠原料药供应商,而且是中国国内唯一一家取得美国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和欧盟CEP(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企业,被誉为该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2010年5月6日,深圳海普瑞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开盘价即为每股166元,盘中最高涨至188元,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公司掌门人李锂、李坦夫妇按照开盘价计算,身家已经达到478亿元,成功超越持股市值396亿元的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 ,接棒中国新首富。
但是,好景不长,在次日股价冲至188.88元后,连续3天都出现大幅跳水,累计跌幅近30%。到5月12日,海普瑞收盘价已经跌到132.22元,最低时为130.28元,李锂、李坦夫妇近百亿元身家蒸发,“A股最贵股票”、李锂夫妇“首富”的头衔也迅速易主。
吕梁:神秘庄家自揭面纱
吕梁被称为2001年中国“最具新闻价值”的证券人物。由于吕梁的亮相,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隐藏在市场背后的“神秘庄家”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第一次听到了跌宕起伏的“坐庄”故事。他近不惑之年才步入证券市场,亲手导演了“中科系”从大牛股到大崩盘的股市世纪悲剧。
吕梁本名吕新建,本属文化人出身,早年间既画画又搞文学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河北进北京后一直是自由撰稿人。他的命运转折,源自上世纪90年代与朱焕良合作,将“烂得无可救药”的康达尔公司包装成“中科创业”,继而开始了“坐庄”生涯。
那时,人们不知道吕梁是何许人也,人们熟悉的是“大话市场”、“先知先觉”的K先生。“3·27国债事件”、“人民日报评论员事件”、“5·19行情的预测”,从风险投资大讨论到国企大盘股行情,K先生都在大势分析和预测方面与媒体一起发难,经常发出牵动市场神经的声音。
时至2000年下半年,中科股价平稳,吕梁可谓春风得意。但他已敏感地意识到早年间与康达尔联合阵线的重大裂痕,他嗅出了“0048危机”。最终,K先生从幕后走到台前,主动联系媒体,讲述中科创业股价跳水后面的庄家故事。
之后,吕梁神秘失踪,至今不知其下落。
黄光裕:沦为阶下囚的“中国首富”
今天的黄光裕是凄凉的,但曾经的黄光裕却辉煌无比。他创业22年,铺就零售网络,2004年名下资产就突破100亿元,连续3年蝉联中国首富。2010年,他获刑14年,沦为阶下囚。小时候的黄光裕家境清贫,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也因为家境困难,他16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跟着20岁的哥哥从老家广东潮阳北上内蒙古做生意。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连贷带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在那里,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
1987年元月一日,国美电器在北京创立了第一家以经营各类家用电器为主不足100平米的小店。目前,国美电器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位居全球商业连锁22位。
但是,“国美神话”的缔造者黄光裕,最终却因非法经营、证券内幕交易和单位行贿3项罪名,落得个身陷囹圄的下场。
黄光裕的故事,宛如当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手机》,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数年奋斗,虽得名满天下,依然没有逃脱欲望的制约,落得一声叹息。
杨百万 这个名字已成为一种象征
2008年08月21日10:07中国证券报我要评论(3)
字号:T|T
几次采访杨百万,他都会表达这样的意思:我是市场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股市不仅让我赚了钱,成了我的谋生之道,而且让我找到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的用武之地。我们这些人,是改革开放的最坚定的支持者,我们最希望市场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也愿意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说这些话,有时是回答记者的提问,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之间把话题扯了过来。显然,这番话不是虚言饰词,确实是有感而发,是他真实心态的自然流露。
杨百万出身贫寒,初中毕业就在一家工厂上班,因为受到了有辱人格的不公正待遇而愤然辞职。在当时,这实在既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又是冒着大风险的无奈之举。杨百万成名之后,国外有媒体评论他进入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是具有超前的金融意识,这话固然不错,但他却更直截了当地对记者说,不是先知先觉,不是超前意识,简单地说,就是生活所迫而已。而此事如推前十年,将是不可能的。是伟大的改革开放,给了杨百万,以及像杨百万那样的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
杨百万是个普通人,是不平凡的时代成就了他,而他也幸运地成为这个不平凡时代的某种象征。有些人,特别是一些陷入误区的散户朋友不断追究杨百万现在究竟身价几何,是否外号应改成“杨千万”、“杨上亿”了,或者猜测他是不是在某个股票上栽了跟头,亏损严重,身价缩水。记者认为这些都是不重要的。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关注的不是一个人之成败荣辱。重要的是,“杨百万”三个字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转折时代的象征与缩影。而这一时代转折对于国家民族之未来、对于十几亿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希望,意义重大。
对于这个问题,杨百万曾经回答记者说:我到底有多少钱?肯定超过百万。但我不会说,反正这辈子够花了。他强调说:不管我赚了多少钱,我还是叫杨百万。这不是我自己叫出来的,这是广大散户股民赋予我的名字,也是那个时代的国家领导人叫出来的。哪怕有了一个亿,我还是“杨百万”。
杨百万知道自己这个外号的意义。“杨百万”并不只是表示个人的财富和身价,其中有更深的纪念与象征的价值。
除了时代赋予的机遇之外,杨百万取得成功并保持不败,也有其个人素质方面的因素,据记者观察,他极其勤奋,努力学习,特别是始终保持着清醒和理性。名满天下而不失平常心,这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他说,他经历市场近二十年,从不参与坐庄,始终保持一个散户的本色。虽然近年来他行事低调,不再频繁地在报刊上写文章指点江山,也很少接受记者采访,但在这两年股市大起大落中,他总是选择在一些重要的转折点上向散户发出提醒和警告。他说,他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散户站岗放哨,这是他回馈市场的一种方式。他多次向记者表示,他愿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市场上宣传、培养成熟理性的投资理念,为支持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略尽绵薄之力。他说,经过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之后,自己已经完成了从一个投机者到理性的投资者的蜕变。
杨百万的经历,值得投资者们揣摩。
股民杨百万的文化启示意义
2008年08月21日11:04光明网我要评论(1)
字号:T|T
“浸淫于股市18年而不贪,天天与钱打交道做股票且能兼顾做人品。”前几天杨百万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回首自己经历的18年股市风云,一席话不禁让万千股民受益,而且又能让时下急欲出名的学者文人们好好想想了。
不要带着红眼病匆忙入市。有些股民抱着投机的心理跟风而动或者看别人发财眼热而来,幻想着一夜暴富的成功。这正暴露出时下人们不成熟的投资心态与资本市场相脱节的症状。比如近期很多知识分子看到“说”史、“读”经典出名快,就一窝蜂地随风而上;殊不知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说论语”的启示意义,应该是学者文人借助日益发达的传媒迅速实现知识的网络传播,满足了大众更深层次的思考或在几种较有趣的答案中做出自己的选择,达到雅俗共赏。而不是随意地敢“说”乱“品”,借以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而忽视人们的精神需求;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的综合因素才促成一些学者文人的迅速走红,只是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必须告诫人们应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否则,人就只剩下不平和郁闷:都是学者、教授,你能红,我为什么不行,以此红眼病跟风而来,就算你有机会站在电视前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讲者的因循守旧加上大众的审美疲劳可能会让你十分尴尬。倒不如站在自己的大学讲台上多收获一些学生的景仰和灵动。
保持平常心,宁静方能致远。杨怀定讲他自己的成功不是靠财运,而是不断学习的结果。这不仅对股民有提示作用,对知识分子更有警示作用。知识分子不能丧失应有的气节,站在电视前“讲”史“说”文,一定要有自己的平常心,一定要传达和满足视听大众更高一层的心理诉求。所谓术业有专攻,应该有自己对古学多一点的深刻认知,而这种认识是切中时弊而非哗众取宠的;是剖析问题而非只唱赞歌的,是根植于大众的土壤而非自娱自乐的悬空。
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既然是电视传媒提供了让学者成为传奇人物的平台,就不要再加些噱头去搅动视听大众的情感了。倘若让书本“附上”作者的手感和体温,也并非示人尊重,不过是因为签售的面对面而增加了销售量罢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战国时代就知道做任何事都应有“可为”和“不可为”之别,关键是取决于你的人生境界。那么哪些事情是古人不屑去做,而今人竟然争着去做,时下的知识分子应该有自己的坚守了。面向大众“品”书“论”道,是显得很有学问,但学问是和做人密不可分的,做人是做学问的根本。
一个小学文化的人虽说学历低,但是有学问,人品也做得好。他不把任何事都说成运气,却认为是学习的结果。尤其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是自己不断地掌握并运用经济规律的结果。可见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老老实实的科学精神,千万不要哗众取宠。
按常理说,知识分子远离了铜臭而浸淫于书香,不管怎么说是清高的;但是单就做学问而言却显得有些不足,而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尽管书读得少,却在做事的过程中显示自己做人的学问。可见学问和人生才是相辅相成的,而从事思想领域的文化精英们尤其要在做人的过程中体现出应有的人格精神。

杨百万买的首张股票真空电子

杨百万成了媒体追捧的对象

杨百万与原证监会主席刘鸿儒

杨百万:我会一直炒下去

杨百万收徒讲课










股民成长史的缩影“杨百万”

杨百万七岁时的照片

杨百万的年青时代

杨百万成功背后的女人

杨百万买的首张股票真空电子

杨百万成了媒体追捧的对象

杨百万与原证监会主席刘鸿儒

杨百万:我会一直炒下去

杨百万收徒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