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条铁路在哪:我的父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51:02

我曾经写过并且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发表了《我的母亲》。现在又觉得还应该写《我的父亲》。不然就有失公允、公平了。

    我的父亲姓名刘喜和,1935年出生于长春市二道区,1937年因为家族在双阳县购买了耕地谋生,随迁到双阳县石溪公社石溪大队第十生产队。

    爷爷刘忠之是个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精打细算特别会过日子的农民。爷爷和家族一起在石溪大队第十生产队辛勤劳作,积攒下一定财富,耕地面积也逐步扩大,家族便把第十生产队北面的大面积耕地都买下。后来爷爷自己的财富有所增加,就在现在的鹿乡镇常家大队西边买下了23公顷耕地,大家后来就习惯性地称之为“西大排”了。家也随之由石溪村第十生产队迁移到现在的常家村七社(常家沟)居住了。随着解放和土改的进行,爷爷发现个人拥有大量耕地与共产党当时政策不合拍,便立即出售甚至是无偿赠送了自家的全部耕地。家境也随之变得一贫如洗。由于父亲在家身上有两个兄长和两个姐姐,这样家庭就只能集中财力供养父亲自己读书了。

    父亲学生时期因为政策原因,家境已经败落,但因为父亲是么子,得到了全家族的关爱,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劳动。加上父亲天生惠根所至,着人爱怜。全家族集中全力供养父亲读书。父亲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高小毕业考中了吉林省卫生学校。因为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没能去读这个学校。

    不久,供销社系统招收营业员,由村上推荐变被录用参加了工作,被录用安排到了太平供销社做营业员。不久派到长山分销店做营业员和记帐员,后又到二道梁子煤矿分销店做记帐员、经理,1958年任太平供销社副主任。1959年县供销社保送父亲去吉林省财贸干校离职进修。1960年结业后便任双阳县商业局秘书股副股长,1963年商社分家,随之任县供销社人事股科员分管职工教育工作。1964年因为工作需要,双阳县供销社调父亲到泉眼人民公社供销社任主任。之后发生了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定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被批斗,并下放到泉眼公社岗子大队任分销店经理改造。随后,随运动进展又回到原领导岗位工作。1974年被调动到土顶人民公社,任供销社主任。1979年调动到佟家人民公社任供销社党支部书记。1980年调动到东风公社任党支部供销社书记。1982年,调任县生产资料商店书记,1983年任县生产资料公司工会主席直到1985年退休。

    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工作,父亲的工作走到哪儿,就以哪儿为家,扎根拼命地为人民干事。这些年来南征北调的频繁调动,从没听过父亲发过一句怨言和牢骚话。更没有听他老人家因为一把手、二把手地轮换说过什么不符合原则的话。记得一次老乡给供销社推销食用碱后,送给我家一袋200市斤的大米表示感谢。父亲急眼了,无论人家说什么就是不要。为此,家里人说三道四说了不少埋怨嗑。父亲无奈地用“匣子里又广播了,又要搞运动了”来吓唬全家。

    总之,父亲是个大实在人,是一个一心塌实干事,不想歪门邪道,一身正气干净的中共党员。会打麻将,玩扑克,会吸烟、喝酒,也生得一副好模样好身材,可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看见过父亲喝酒多的时候,没有参加过赌博,吸烟也是心情不好偶尔吸上几口。特别是不近女色,不贪便宜,不贪占国家集体财务。亲哥仨独立承担了爷爷早年的胃癌手术费,在县供销社的手术借款分期偿还达20年之久,也压了家庭20多年。还抚育六个儿子,家境贫困了许多年。我们家认了许多贫困的农民干亲戚。记得父亲总带领我们去深山里走这些亲戚的。尽管有了这么多农民亲戚,可从来没有求助过他们。每年家用的烧柴全考我们兄弟去劳动支撑。

    我们兄弟练就了一把好活计:拣粪积肥,拾粮食,打柴草等农家活做了许多。这些农家活非但没有累坏我们,反倒磨练出一副硬骨头硬肩膀,塑造出不服输的韧劲和不向困难低头乐观的人生观。养育了6个儿子。只有老三读初一时玩水不幸溺水夭折。健在的五个儿子两个从政的口碑特别的好。三个经商的也都是如鱼得水,成为百万、千万富翁。我曾经和朋友介绍我的家庭和思考。我说我们家兄弟五个没有一个残疾的,没有一个贫困的。不都在于兄弟们自己的努力和修为。那是父亲积下的阴德、大德滋养了我们儿孙的大福报啊!

    父亲今年已经78岁高龄,虽然有一点老年人的通病,可没有大碍。耳不聋,眼不花,也不驼背。即使2011年春天突发脑梗晕倒,治疗后几乎没有什么后遗症。昨天和父母一起玩扑克牌打升级。二老精神状态和思维特别的清晰灵敏。

    母亲年轻就百病缠身,父亲从未发过牢骚。我就父亲的人生编了一句小诗,祝福父母亲:“携手人生走百岁,耄耋人生青春萌。”二老年轻时还曾经红过脸,但没有听到父母吵过嘴。老年了二老就什么都看开、放下了。只要母亲身体稍有不适,父亲就急得不行,张罗去医院救治。母亲一生家里家外是出了名的巧手,厨房技术麻利过硬;裁减技术更是远近闻名。这样就什么都不让父亲做。前些天母亲有病不能下床,父亲就下了厨房忙活起来。制作的鸡蛋糕被母亲说为蒸“鸡蛋水”(原来是汤大了)。看到父母老夫老妻如此和谐,做儿女的心里尤其温馨且感到无比的幸福。

    祝福我的老父亲,老母亲身体康健,万事如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2012年2月)

 ——写于2012年父亲78岁生日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