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涛和爸妈的相片:石家庄批发市场少见本地大棚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9:26:24

石家庄批发市场少见本地大棚菜 本地菜盼直供

  记者一路从菜地、批发市场到城市菜摊追踪菜价发现,蔬菜从收购到批发一般加价25%左右,从批发市场到城内的零售市场加价往往超过50%,有的价格甚至翻倍,因此也就有了困扰蔬菜价格的所谓“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事实上,在蔬菜登上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之前,从田间到城市这数百甚至仅仅几十公里的距离,对于菜农和收菜的菜贩来说,也是一段难以逾越的障碍。

  现状
  家常菜批发价跌了两成多

  “最近两天大葱价格一直上不去,国家政策看来有效果了。”12月2日,石家庄市区突然刮起了风,但气温并未明显下降。来自邢台柏乡的郭师傅,守在自己的一车大葱边上晒太阳,顾客寥寥无几,郭师傅对记者说,“最好能下一场雪。”

  据商务部监测,11月22日-28日,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批发价格平均为3.50元/公斤,较前一周回落5.9%,较11月初回落9.1%。

  同一时段石家庄桥西蔬菜中心批发市场监测的19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连续两周呈下降趋势,本周的平均批发价格为2.06元/公斤与上周相比下降16%。监测的19种蔬菜全部下降。其中长茄子、生笋、西红柿、青椒、黄瓜、白萝卜、菜花等家常菜大幅下降,降幅均在20%——— 30%之间。

  从数据上看,国务院稳定物价的16条意见出台之后,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石家庄市桥西蔬菜批发市场工作人员分析说,上一周蔬菜批发价格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近日山东等蔬菜产地天气晴朗,有利于蔬菜的生长,蔬菜产量增加,经营户的收购价格降低。此外河北周边蔬菜产区天气也比较晴好,本地大棚菜还有存量,降低了运输成本。

  工作人员介绍说,往年这个时候外地蔬菜已经能占到整个市场供应量的60%以上,而今年本地菜和外地菜比例差不多为各50%。“本地菜运输成本较低,一定程度上可以拉低菜价。”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稳定物价的通知,河北省和石家庄市也陆续出台了落实政策。比如我省对于高速公路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了优惠范围,桥西蔬菜批发市场也对进入市场内销售车辆的收费标准降低了10%,并且减免市场摊位费,根据铺位不同标准,减免水平最高可达50%。

  菜贩
  成本在涨赚钱不如去年多

  菜价高企,一直有一种说法是流通环节加价过高,对此,菜贩们并不认同。“菜价再高,也不是咱们赚钱,今年我觉得还不如去年。”郭师傅拍着身上的土告诉记者,“菜市场价格是没下来,但是我们在地里收菜的价格也高啊。”郭师傅蹲在地上,掰着手指头给记者详细算了算自己的成本账。

  一车大葱6000斤,最近两天的桥西蔬菜批发市场的批发价一直在0.6元一斤左右,理论上平均下来一车大葱能卖3600元。郭师傅当天的报价是每斤0.8元。“但是我们收购价一斤就是0.4-0.5元,算上去土去烂叶子的损耗,成本就得3000元,一斤赚不了几分钱。”此外,郭师傅告诉记者,他的农用车从邢台到石家庄,油费要花去300元左右,按照现在行情,一车大葱可能要卖上1-2天,在石家庄的住宿和吃饭也要花钱,雇人整菜每小时6元钱……“一车葱卖下来,挣的不到1000元。”

  郭师傅回忆说,去年11月石家庄大雪,一段时间内菜价比较高,今年虽然菜价总体上比去年要高,但作为中间收购商来说,并没有从高菜价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而来自行唐县的李师傅也有同样感触,“一斤大白菜加价几分钱,能保证不亏钱就可以。”在李师傅算来,今年菜农应该稳赚不赔,但收菜的菜贩却和往年利润相差无多。

  “油价涨得太快了,谁也控制不了。人工一天80元,去年才50-60元。”李师傅表示,而且收菜之后进城进批发市场,还需要缴纳摊位费,“核算下来成本太高。”

  怪事
  批发市场少见本地大棚菜

  在石家庄市桥西蔬菜批发市场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虽然工作人员介绍说本地菜比例仍然不小,目前能占到批发市场供应量的五成。但来自石家庄周边的本地菜贩眼下已经偏安东北角,且品种都比较单一。市场内大部分“旺铺”,基本上都是来自外地的多品种蔬菜。

  桥西蔬菜批发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的4月中旬到9月底10月上旬,是本地蔬菜上市集中期。而到了11月下旬至次年的3月份,基本上都是外地蔬菜唱主角。商贩们有的来自山东,更有来自广东、广西甚至海南的商户。“本地的大棚菜数量有限,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一部分菜并不在本地消化,而是外调出去了。”邯郸市永年县南大堡一位蔬菜经纪人王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以永年为例,为了追高价,当地大棚内的一些蔬菜往往会被外地客商收走,本地只消化低价的应季大路菜。

  期待
  大流通格局下呼唤蔬菜直供

  一方面,本地的大棚菜通过层层收购发往外地,另一方面,本地蔬菜批发市场内,来自遥远的广东、海南的错季菜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些广东甚至海南来的菜,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一般的途径是收购商———多级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农贸市场、早市、社区蔬菜供应点、超市蔬菜供应点等”,有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少的要五六个环节,离谱一些的,经过多道收购商和区域市场,可以多达十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层层加价,推动菜价居高不下。“蔬菜大流通绝对是好事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局部出现灯下黑的现象。”采访中一位业内专家这样告诉记者。如此形成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本地生产的蔬菜到外地转一圈之后再回来,价格翻了几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部分品种价格,尤其是反季节蔬菜的价格。”上述人士表示,这跟当地的蔬菜市场不发达有一定的关系。

  观察
  菜农进城卖菜不容易

  11月30日早晨,行唐县的刘师傅夫妇俩坐在市区新石中路的一个早点摊上吃早饭。路边停着的农用货车上,还有多半车白菜没有卖完。“0.55元一斤,买点菜吧。”见到记者翻看车上的大白菜,刘师傅赶忙放下手中的碗,小跑过来,“现在菜不多了,我这点虽然不太精神,但是卖价比市场便宜多了。”

  刘师傅告诉记者,昨天下午在行唐收来的这一车菜,早晨4点就被他们拉到了新石北路的早市上卖。不过因为品种和品相差一些,直到8点早市收市还没卖出三分之一。这让刘师傅很沮丧。“我家里有地,也种白菜,前几天大部分已经卖出去了。昨天从别人家里收了一点,加上我地里剩的一点菜凑够一车进城来试试。”刘师傅对记者说,“家里有农用车,自己偶尔也收菜来卖。虽然自己拉菜进城可以多赚几角钱,但是大多数菜农不愿意出来,嫌麻烦。”

  刘师傅所说的麻烦,首先就是没有交通工具,大部分农民没有适合运菜进城的车辆,也就是具有营运资格的货车。多数农民自家的农用三轮、拖拉机,因为速度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既不能上高速,也不能进入城区以内。

  再就是进城怕被查。刘师傅说,一般市区内对农用车和货车通行有一定的限制,道路情况不熟悉的菜农贸然进城很容易被交警处罚。

  即使能进城,也很难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刘师傅说,如果能直接进生活小区卖菜肯定受欢迎,因为自己的菜跟零售摊贩比至少有价格优势。“但大多数小区从安全考虑,都不让外面的车进,再恶劣点的,倒是让你进,但你得先掏个三五十块钱的进门费给门卫”。刘师傅说,自己只能是在城乡接合部找找机会,通常都是在路边或者临时的早市,至于大型蔬菜市场,那里的商户都是固定的,而且需要缴纳一定的进场费和摊位费。

  信息渠道不畅也是困扰菜农们的一大难题。菜农们对城市的市场行情无从知晓,大老远赶来了,就得看运气,行情好,当然高兴,行情不好,运费都搭上了,也只能忍痛贱卖。“去年大雪时,从电视上看到城里买菜难,就拉了一大车白菜,想着能卖个好价钱。等一身泥水地赶到了才发现,白菜价已经降到一块钱以内了”,刘师傅现在提起这事还心有余悸。

  “所以我们这的白菜都按块儿卖,收菜的来了看上这一块地,就全包下来,采摘和搬运都由他们负责。”行唐县羊柴村的大白菜种植户老张说,“咱只管种菜,别的不操心。”

  来自行唐的刘师傅,农用车前脸上贴了“蔬菜快运”四个大字,至于这几个字能不能起到“护身符”的作用,刘师傅心里也没底,“只能早上或者晚上走,白天不敢进市区里卖菜。”

  -快评
  人为藩篱亟待打破

  “现在这菜价高,都是流通环节多、层层批发零售给闹的”,采访时,一位前辈对此深感不平,“我们刚工作那会儿,都是菜农拉了车直接到家属院来卖菜,价格不算高,农民也可以多挣些。”

  说的也是,多一道环节必然多发生一部分费用,菜贩们“鞍马劳乏”忙活半天,至少成本和饭钱得挣出来吧。更何况,正常情况下,谁会满足于只挣吆喝不赚钱呢?“物价上涨只是前期制度性弊端的集中性爆发,市场分割、物流成本过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制度性弊端”,这是著名财经评论人叶檀在其博客中的感慨。与此观点差不多如出一辙的是媒体关于“城市蔬菜自给率”的说法,比如杭州这样快速扩展中的城市,前行的脚步匆匆,往往忽略了周边农产品供给的配套建设,最终导致蔬菜自给率偏低,物流成本过高抬高菜价。

  跟杭州比,省会石家庄的情况要好得多,在距主城区交通距离半小时以内的藁城,蔬菜种植是当地农民的主业。来自桥西蔬菜批发市场的数据也表明,本地市场五成的蔬菜来自郊县。

  在此背景下,蔬菜流通依然有诸多人为藩篱有待打破。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民不能进城自己卖菜,因为依据城市交通管理的规定,城市的道路上不能有农用车行驰。哪怕是周边县市的菜,也只能运到三环外的批发市场,然后再通过菜贩进入城区零售,人为增加了诸多环节和成本。

  人为加大物流成本的还有市场流通格局的错乱,因为流通渠道依赖自发形成,以致于本地大棚菜不远万里跋涉到山西等地的市民餐桌,而本地市民餐桌上,错季菜往往来自广东、海南等地。当我们刚刚告别供应短缺年代之时,我们也曾为这一“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带来的物质丰富而欢呼。如今,农业科技带来的种植技术进步,早已让北方冬天错季菜的种植成为常态,也为我们理顺蔬菜物流格局提供也可能。

  如何畅通供销对接信息、缩短错季蔬菜的运输半径?如何在城市道路上,合理规划一些郊县农民进城的线路,让他们在冬日农闲时进城卖菜,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对于完全市场化的蔬菜供应而言,只有打破这些体制性的藩篱,才是降低菜价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