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莘课堂实录:从蒋经国和慈禧的政治改革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1:16:31
有话要说 从蒋经国和慈禧的政治改革说起 [原创 2009-10-30 06:53:54]    字号:大 中 小

 

    1975年蒋介石走后,蒋经国接班。小蒋接老蒋的班按理说也是世袭,但小蒋不是金正日,临终前顺应历史潮流,不仅没将权力交给小小蒋,而且,开放党禁报禁,使台湾走上政党政治。

    同样也世袭,老金走后的小金不一样了,独裁专制的比老金还邪乎。老金闻之朝鲜人民的真实生活后,真的假的不说,还掉几滴眼泪,小金如何?前不久快不行了,将儿子弄了出来。这回缓过劲儿来了,立即停止宣传儿子。你说这种共产党人怎么将权力看得这么重,你已重病过了,你不怕哪天嘎崩没了,弄得儿子措手不及吗?

    同样也世袭,蒋经国走得很从容,沒像一些独裁者,死前只能嘎巴嘴,咕噜些谁也听不明白的声音。

    关于蒋经国,我常想:这个人年青时也曾共产党人,和邓小平都莫斯科过,但为什么晚年不将政权交给自己的孩子们,却将政权留给李登辉?而且还开放党禁报禁,使台湾走上政党政治。他不怕国民党因此垮台,父辈的革命事业毁在他手里吗?

    说起小蒋,想起老蒋和他的“老朋友”毛泽东,两个老对手一前一后走了,将两岸合分扔给后人。当年美国人极智慧,你反对两个中国,好呀,他来个:“海峽两岸的中国人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邓小平后来也很智慧,用“一国两制”收回港澳。

    如果说中国和港澳是“一国两制”,中国和台湾应该是一国两府或一国两党,这是现实。你不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但你得承认那里有另一个政权,得承认那里有另外两个大党,所以说中国目前也是多党制。但除了执政党,多出来的党应该是台湾的国民党、民进党和其它党。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是多党制就得有竞争。那么,共产党和国民党、民进党没有竞争吗?李登辉时,陈水扁时,共产党和他们没在竞争吗?现在没在竞争吗?竞争得相当激烈,不仅文争亦武争,1996年导弹没飞过去吗?

    也许还会有人说,我们说的竞争是指大选,指全民公投。那么,台湾没大选没全民公投吗?大选和全民公投沒出结果吗?我们得承认:陈水扁上台和马英九上台,都不是用刺刀逼着投得票。

    也怪,李登辉也好,陈水扁和马英九也好,不怕老百姓一公投,投成两岸统一吗?台湾相对大陆不过一叶扁舟,人口不过两千多万,但李、陈、马谁也不怕将台湾公投给强大的共产党。相反,大陆非常担心台湾人将台湾给投走了。

    那么,同是中国人,为什么台湾人可以大选和公投而大陆人则不可以呢?台湾人的政治素质比大陆人高吗?不能这么说吧?台湾开放党禁报禁也不过二十多年。

    有人说台湾只所以有今天,是台湾出了个蒋经国,或者说国民党出了个蒋经国。那么,大陆就不能出个蒋经国,或者说共产党就不能出个蒋经国吗?目前,这种可能没有。将来这种可能有没有?可能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私有制的经济基础还能决定出个“公有制”的上层建筑来?

    目前,这种可能为什么没有?不多说。

    以大陆目前的政治态势,即使共产党里出个蒋经国,立即开放党禁报禁,行不行?恐有大麻烦。这也是执政党最担心的,前不久曾号召全体党员居安思危。

    但这就出现一个悖论:今天改革开放的成绩归功于谁?执政党嘛!中国人民拥护改革开放不?热烈拥护嘛!你执政为民这么深受拥护,你又是一个拥有七千万党员的大党,除了几个“民主党派”,即使你让国民党和民进党登陆,你还怕它们不成?

    也许即使执政党不怕,操作起来还真不行,为什么这么说?改革开放虽然几十年,但政治体制攺革方面的力度和步伐,甚至连慈禧晚年的体制改革都不如。另外,不论党內党外,官方民间都没有这个准备,30年前的那次大事件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里,批评政治体制攺革连慈禧晚年的体制改革都不如也许有些重了,但请看慈禧晚年的体制改革步伐。

    “1908年8月,滿清宣布了宪政时间表:预备立宪以9年为限,计划在1909年召开各省的立宪会议,1910年召开全国立宪会议,1917年召开国会。”

     慈禧生前颁布的最后一道谕旨是:“至开设议院,应以逐年筹备各事办理完竣为期,自本年起,务在第九年内将各项筹备事宜一律办齐,届时即行颁布钦定宪法,并颁布召集议员之诏。”

    你看,百年前连专制了中国近五十年的这个老女人还有个九年改革时间表,而我们一些人至今还在那“决不”。

    满清末年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是:

     1、考察西洋宪政

     派遣载泽、戴鸿慈、端方、徐世昌、绍英5大臣出使西洋,考察宪政。编成《列国政要》133卷及《欧美政治要义》18章,供立宪参考。

     2、设立专门的政治体制改革机构“考察政治馆”,职责是研究各国宪政,提供朝廷宪政改革咨询。

     3、成立资政院

    明确提出:“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中国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光绪朝东华录》总第5736页)。

     4、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限制皇权,规定皇帝“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但“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协议。”在与《大纲》同时颁布的《议院法要领》中规定:“国家之岁入岁出,每年预算,应由议院之协赞”。

     5、推行地方自治

    “接连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和《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推行民主自治。辛亥革命前,很多省区的地方自治机构已经成立过半,遍布全国的地方自治局、自治研究所、自治讲习所等官方机构,培训了大批推行民主选举的骨干。”

     6、改革官制

    “以三权分立原则,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了改革。废除了隋朝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立法属资政院,行政属内阁各部,司法属法部。地方则仿照中央,以省咨议局为立法机关。各府、州、县的机关也按“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

     7、实行君主立宪

    “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宣布采取英国宪法的‘虚君共和’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对君主的权力作了很大限制,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

    看看吧,即使是今天,这些改革如实施不让人心动吗?

    但满清末年进行的这一系列政治改革为何沒有成功?它是满清在奄奄一息的状态下推出这些政治措施的,是时,这个行将就木的王朝,已没有气力来完成领导这一巨大的社会改革。大规模社会反抗的板机己经勾动,子弹已经射出来了它才想起政治改革,太晚了!

    满清末年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早也好,晚也好已是百多年前的事了,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有一个问题需要问问:百多年前,病入膏肓的满清政权不怕的事,我们今天这么“盛世”,有什么理由害怕呢?我们可以经济特区深圳,可以政治特区“南街”, 为什么不可以政治特区个“西街”呢?为什么不可以将老百姓关注的一些事,比如反腐放进“西街”试试呢?

    其实,政治特区“西街”早就在那儿,它就是台湾。

                                                           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