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14 中文输入法: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40:10
文渊二阁 文渊二阁欢迎您的光临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内容介绍            在过去的40年间,曾经在美国和日本任教授的张炳慧博士,在经历了教育生涯之后,她总结出了东西方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写出了这本教育子女的经典之作。它不是长篇大论的讲述,而是像一种生活随笔一样短小精炼。书中最典型的实例是向读者介绍了她是如何把自己的三个孩子都培养成美国的主流人才的教育秘诀(3个小孩都分别进了哈佛、耶鲁大学)。作者讲述了她教育子女的秘诀是非常单纯的。她认为父母在生活当中堂堂正正的生活姿态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在本书中作者给读者强调了“好的孩子是从好的父母中产生的”这样一个单纯的真理。如果想培养好孩子的话,问题的原因不要从孩子身上找,而要追寻父母自身的原因。       本书一经出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它的版权已经出售到日本等多个国家,使很多的家长获益匪浅。               孩子的发展靠父母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教育领域工作了整整40个年头。在大学里,我是培养学生的教授;在家里,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一生从事的是一份“授人以知识、教人以德行、强人以体魄”的工作。         在将懵懂无知的孩子抚育成人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言行举止决定了孩子们的习惯及成长。正如每一位父母所熟知的那句俗语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父亲的教诲使我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我的父亲是已故的前总理张泽相,我是他的第三个女儿。我的家族是当时的三大豪门之一,可谓声名显赫;而父亲一生都致力于独立运动。         出生于如此一个显赫的家庭,我自然被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当时我像普通的女性一样,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结婚,那么我会度过一个衣食无忧、平平安安的人生。           父亲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受父亲的影响,19岁那年,我怀着满腔热血踏上了留学美国之路。临行前父亲叮嘱我说:“在美国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祖国效力。”带着这样的嘱托我离开了深深热爱着的祖国。           早在来美国之前,我就宣布将不花家里的一分钱,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学业。长满茧子的双手见证了我的诺言,靠着打工维持生活,我最终拿到了学位。           就在我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迈进的时候,我遇到了我的三个孩子。我现在的丈夫曾经是我的同事,他的前妻去世后,他带着三个孩子过着独居的生活。可以想象一个男人带着三个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三个孩子经常被托付给别人代养,因此他们非常渴望能够拥有一个完整而又温暖的家。           在和丈夫交往的过程中,三个孩子对我显得非常依恋,他们需要我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最终,正是因为这三个孩子,我才下定决心同丈夫结婚。           结婚后,我和丈夫、三个孩子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同时这也预示着我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征程。由于从小失去了母亲,孩子们一直过着不安定的生活,他们对突然拥有的新家很不习惯。三个孩子从小就不知道互相谦让,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吵。做起事情来,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十分散漫。第二个孩子还被医生诊断为因小时候心理受过刺激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无边的困扰中,我甚至感到有些绝望,但是对父亲的回忆,使我重新振奋起来。           父亲从来不强迫我们做事。但是,他要求我们必须遵守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无论你的年龄多小,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他让我们分清了自由与自律的区别。           在艰苦的留学期间,有很多留学生因为做出越轨行为而被淘汰,而我却坚持努力学习并最终完成了学业,这正是托了当年父亲教我们的“基本原则”之福。           在那一段社会动荡时期,父亲曾留学英国,他十分热衷于学习,但是他从不强迫他的儿女们学习,只是在看到我们不用功读书时,才会说一句:“不学习就赶不上祖国前进的步伐。”           正是父亲这种“行动靠自觉”的教诲,使我在留学期间即使喝咖啡时都坐在图书馆里学习。           父亲常说:“所谓养育子女并非照顾好他们的衣食起居那么简单。”如果你认为父母的作用只是让孩子们吃饱穿暖那就完全错了。           想起了父亲的教诲,我开始努力争取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别人对你的信赖,成为孩子们人生的榜样。           然而,当我真正下定决心要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时,我在孩子们面前却表现得十分紧张。因为我现在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日后孩子们的所作所为,因此我做事开始谨慎起来,连吃饭这种小事都变得小心翼翼,力图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我的行为最终获得了回报,孩子们就是以我为榜样成长起来的,想一想,世上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迫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图成为他们的榜样。在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那段时间里,我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原则。           在希望孩子们做什么事之前,我总是自己先起到表率作用。我推掉了各种社交酒会,连一些正当的娱乐活动我也尽量避免参加,因为我知道我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们看在眼里。           在看电视或者休息的时候,我也会特意坐在书桌前装出学习或者写论文的样子。孩子们看到我的举动,也都纷纷丢下玩具,拿起书本认真地读起来。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习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三个孩子回忆起幼年的时光,都感觉当时对他们来说学习并不是一种任务或负担,而是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很幸运,我的孩子们分别考上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并最终步入了美国上流社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栋梁之才。但是,我从未按照什么所谓的教育理论对他们进行过教育,也没有找到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我深信,我们夫妇在生活中的表率作用才是他们茁壮成长的秘诀。                 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在妈妈心中       我深信,优秀的父母会教育出优秀的子女。当有的父母问起我教育孩子的秘诀时,我总是告诉他们这样一条不是秘诀的秘诀:“问题的原因不应该从孩子身上去找,而应当从父母自身找起。”         在父母身上出现的问题也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父母不以身作则,而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做这做那,孩子是不可能做好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父母坐在客厅里一边不停地变换着电视频道,一边强迫孩子去学习,有哪个孩子会心甘情愿乖乖地坐到书桌前去读书呢?           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父母首先就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在大谈开发孩子创造力之前,首先要给孩子打好基础。           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孩子需要什么。因此,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人选。然而,有些父母过于患得患失,因此反而不相信自己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其实,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就在父母心中。           父母不应该受外界所谓正统教育理论的干扰,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孩子的身上,而且要努力和谨慎地确立起自己的教育方法。从所谓的理论和规则上是找不出培养孩子的本质方法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主要来自母亲的本性和直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的理论全盘否定,而是要像我上文所说的那样,首先相信自己的力量,然后去博采众长。在学习别人的理论和学说时,要坚持自己正确的原则。这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父母一定要具备准确的判断力,能够分辨哪些方法适合自己的孩子、哪些方法可取、哪些方法应该摒弃。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父母在对孩子的长期观察和不断理解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与其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将时间花到研究理论上,不如仔细留意一下孩子的行动,观察一下孩子在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特长是什么,有什么不足……然后,通过这些观察,总结出一个自己的教育框架,确立自己的教育方法。           我在美国和日本逗留期间,通过和孩子们的接触,逐渐明白了一个事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和开发,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错误的种子,那后果就非常严重了。                 美国和日本的父母首先教给孩子最基本的东西       在美国新泽西州生活的时候,受许多韩国侨民的委托,我创办了一个韩国人学校。当时,我问这些侨民为什么背景离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受苦,他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         “虽然我们已经过了半辈子,人生基本定型,但是孩子们正年轻,他们的未来充满了种种可能性。这里比起韩国来,成长条件要好得多。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们也不会到异国他乡来受苦呀!”           但是,我却没体会到这个教育先进的国家的成长条件有多好。           韩国父母的思想中其实存在一些误区。美国虽然被称为“美”国,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尽情地享受自由,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从一个美国普通中产阶层家庭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马上看出美国人的生活现状。在这里,应当遵守的规则依然必须遵守,美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同我们的教育方式一样令人感到有些古板。美国的孩子一样要遵守时间,按时坐到书桌前学习,一样有自己的烦恼,哪怕是交朋友这种事情父母都要过问。           有人不禁提出疑问,这不依然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吗?没错,确实是这样的,然而这却是美国人以数十年的时间为代价,换来的最终正确答案。在摆脱了清教徒式的伦理教育后,美国人埋头写下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将自由与创造力的内涵加以延伸。但是带来的结果却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基本的人性教育和基础教育,致使街头上出现了大量的嬉皮士。彻骨之痛使美国人认识到,21世纪的教育方法依然是“坚持基础”教育。           经受了失败的教训,美国人深知,没有基础教育,潜力和创造力就无从谈起。在纽约一所著名的学校里,孩子们每天早晨7点就要上课,晚上过了9点才能回家。孩子们的指导老师表示,如果孩子们只通过自己学习,是打不好基础的,那么也就谈不上将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所以,需要通过严格的授课方式,为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打好基础。           在日本,我也亲身感受到了日本的教育方式同美国的相似之处。虽然日本人提倡抛弃旧的教育体系,向可以激发更大创造力的教育模式转换,但他们始终坚持要做好基础教育。           为了开发孩子的潜力,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固然重要,但美国和日本的父母却非常清楚,在此之前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然而,韩国的父母却没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父母,他们在努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同时,却忽视对基础内容的教育。                  把孩子培养成品行端正的人才       每个孩子的体内都蕴藏着无限的才能,同样,每位父母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而且这种教育方法与父母所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条件是没有关系的,每一位父母都可以也应该做到确立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         本书记录了我在培养三个孩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在美国、日本、韩国同许多孩子接触后所经历的一些内容。           不知道一些父母会不会把这本书也当作一本教育孩子的理论。但无论如何,我相信只要你坚持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吸取一些你认为有用的内容,抛弃那些没用的内容,那么对你完善自己独一无二的教育方法就会有一定的帮助。           希望通过本书,使你成为一位坚持自己教育方法、注重基础教育并以身作则的母亲。同时,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张炳慧                 不能强迫孩子       最近,“良师益友”一词被广泛远用到各个地方。在企业里为了有效的组织管理,不断强调“良师益友”的必要性。在宗教团体、社会团体以及国家单位中,许多人面临的困难恰恰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良师益友”,因此现在要求社会各层的领导都要有一个好的良师益友即顾问。         “良师益友(mentor)”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一位叫做孟托(mentor)的人。公元前1200年,古希腊伊塞卡国国王奥德修斯在出战特洛伊战争之前,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他最信赖的朋友,那个朋友的名字就叫做孟托。           孟托在奥德修斯奔赴战场的足足十年当中,既是王子亲密无间的良师益友,又代替奥德修斯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同时他还是和王子一起探讨人生的倾听者。战争结束后,当奥德修斯回来时,在孟托的悉心照料下,王子已经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青年。           这时良师益友(孟托)已经成为智慧与信赖的象征,他意味着引导人生方向的指路人。也就是说,良师益友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就是值得信赖、追随和模仿的对象。           每次听到良师益友这一词时,我总是想起我的父亲来。           小时候有一天,父亲将刚从小学放学回来的几个孩子叫到一起说:“你们已经长大了,今后在外边的时候会用到钱。我现在把钱放到篮子里,你们需要多少就拿多少。”           接着,父亲把钱放到我们面前的篮子里,又把篮子放到了客厅一边的桌子上。           这对当时我们幼小的心灵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我们的心里一阵迷乱,将一捆钱放到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我们应当怎样面对这个现实呢?           那之后,我们兄妹每次需要花钱的时候,就去篮子里拿。渐渐的我们已经熟悉了这种生活,“从现在开始我们想要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去买了。”           但奇怪的是,每次真的想去买的时候,那种欲望却消失了。人们看到好东西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种占有欲望。但是真的下决心去得到它时,不知什么原因,那股占有欲忽然变得微不足道了。           每当我心里有这种变化时,就会想起父亲对待钱的态度。在我眼里,父亲不是那种吝啬钱的人。幼时的我们感觉父亲对钱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似乎在说“那不过是一张纸片,不能让它成为生活的枷锁。”           不久后的一天,父亲问我:“炳惠呀,你不想买点什么吗?”           如果是在以前,我肯定会脱口而出要这要那。但是,这次我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父亲没有说话,微微的笑了笑。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从没有因为篮子里的钱而出过什么问题。既没有人要求,也没有人监视我。我们几个孩子都是需要多少拿多少,谁也没有更多的欲望。           我们学会了自制与自立。当我们开始了各自独立的生活后,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在经济上我们对自己负责,在其他方面我们也不依靠他人。           虽然父亲在英国有过留学的经历,但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下,辛苦学来的东西一点派不上用场。回国后,父亲积极的帮助独立运动家进行独立活动,被日本警察定为可疑人物,连外出都不自由。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从来没有放下过手中的书,父亲总说:“不学习就赶不上祖国前进的步伐。”           这就是父亲对我们采取的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他从没有强制要求他的子女们去学习。只是我们经常能在他堆满书籍的书房里,看到他在灯光下读书的情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父母当作镜子       受父亲的影响,我在不满20岁的时候,就来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独立求学生活。父亲深深的了解:与其强迫性的教育孩子,不如以身作则。孩子们现在已经明白了父亲在篮子里放钱的用心良苦,明白了父亲孜孜不倦读书所起的表率。尽管父亲连一句强迫的话都没有说过,但是,正是在父亲的这种潜移默化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意识。         宣布不要父母一分钱的我,在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瞬间,就宣告所有的事情今后都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了。           我马上就判断出自己需要什么,应该怎样做。我的坚强令许多人瞠目结舌。对于没有意志力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很艰苦的事,但是对我来说,对我的留学生涯不会造成任何障碍。           我经常在图书馆学习到凌晨,有时因为学的太苦也曾想放弃,但是每当想起爸爸在深夜读书的样子,我就立刻重新振作起来。           伴随着对父亲的记忆我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同丈夫邂逅结婚后,养育孩子成为我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孩子面前我总是小心翼翼。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日后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想起这些我甚至会惊出一身冷汗。但是,我也有机会得到回报,我就像一面明亮干净的镜子一样,照出孩子们的影像。将懵懂的孩子培养成才,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           为此我坚持两个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求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求成为他们的榜样,在生活中,我竭尽全力做每一件事。           就像我的父亲那样,除了要求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生活规范外,我从未强制要求他们做什么。而且我在生活中,努力的做每一件事。我想只要让孩子们看到我努力的样子,他们就会变得勤奋。           在饱受艰苦生活折磨的那段时光里,每当我想打退堂鼓时,是孩子让我的心平静下来。那时,白天我是一名教授,晚上我是一个主妇和妈妈,还得作为一名学生写论文。我咬紧牙关,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因为过于辛苦,我的健康状况日益下降,每年都要住一两次院。           在希望孩子们做什么之前,我总是自己先起到表率作用。我从未出去喝过酒,下班后我就呆在家里。就像当年父亲那样,我总在书房里学习到很晚。           绝不强制要求什么,对未来的生活努力拼搏。这些对孩子的影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渐渐体现出来。           当我学习的时候,他们在我身边一起看书,并且打赌看谁读的书最多。很快,他们成为附近图书馆里有名的“书虫”。南希在我写论文的时候,将打字当作一种游戏,最后,我所有的讲义都是她打出来的。因为她跟我呆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她成为读书最多的一个孩子。           每次已经长大成人的三个孩子回忆起幼年的时光,感觉当时对他们来说学习不是一种任务,而是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到晚上,当他们看到妈妈默不做声的坐在书桌前看书,他们也会很自觉的去学习。就像我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中成长一样,他们也是在我的潜移默化中成长起来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就像一面镜子。                 父母首先成为孩子的榜样       每个孩子都蕴藏着无限的才能,同样每位父母也都有自己的一套宝贵的教育方法。而这种教育方法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条件没有任何关系。         我对我们现在的社会,以及今后孩子们生存的社会感到很是忧虑。我们在高喊榜样的重要性的同时,却意识不到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榜样。           在孩子的心智稳定之前,孩子在学校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在母亲身边的时间。在没有给孩子展示正确的生活态度之前,怎么能强制要求他们成功,超越别人呢。           许多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信心。我们生活的时代和条件使母亲们感到不安。           无论是几千年前、现在,或者今后,教育好孩子的方法就在父母本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孩子整天围绕在父母身边,会效仿父母不同的行为。就算是早晨起来看报纸的样子,在孩子的脑海里也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在父母苦口婆心讲学习如何重要,解释什么行为是正确的时候,有几个孩子能够理解并真正的遵守呢。如果孩子能够接受,那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但对一个九、十岁的孩子来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与其苦口婆心的说服孩子,不如妈妈先给孩子做一个表率,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妈妈的用心良苦。           作为母亲,不能只考虑孩子怎样做才能长大成才,还应该考虑如何做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21世纪—发挥个人能力的时代       孩子们小的时候,我经常和他们一起玩提问游戏。提问没有正确答案,孩子们非常喜欢玩。我们先假定一种情况,然后,大家一起想,如果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怎么做。比如说有时候我会问这样的问题。         “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他急着向我借10美元,可是我只有5美元,而且这5美元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孩子们歪着头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也很需要钱,我不能借给朋友。有的说,朋友比我急着用钱,应该借给朋友。还有的说,朋友比钱重要,我应该给朋友凑十美元钱。我没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个人应该怎样做,要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来决定。不能说哪一种做法就肯定对。           我经常向孩子们提一些类似的问题。在这种“如果是我怎样做的”假设中,孩子们对自己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           当年,我离开了关爱我的父母,宠着我的哥哥,只身来到美国,在这里人生地不熟,什么都需要重新适应。从睡觉的床,到在阳台上晾衣服,就像小孩子学步一样,我慢慢的摸索着。           无论什么事情,一旦做熟了,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最困难的是,在许多突如其来的情况下,你必须自己做出判断。在不能做出正确判断时,我总在问自己:“我究竟应该怎么做?”我经常为哪种是最好的选择而绞尽脑汁。           在上学期间,我就需要考虑许多应做出的选择。甚至我还考虑到,如果在美国生活怎么给孩子入美国国籍,孩子在这里可以获得怎样的机会,这些事情都要由我自己去做主。           每到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自己。如果不相信自己,在面对选择的岔路口时,很容易产生不安,将自己陷入彷徨之中。           幸运的是,我的孩子们在我随时的提问中,渐渐认识到了自己,明白了自己希望做什么,怎样做最好。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所领悟。           现在,已经能切身体会到全球化的趋势。每天的新闻,大部分内容都与国际形势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将目光只局限于韩国而要从全世界的角度去思考事情。           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当中。从小学开始,英语已经成了必修课。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互联网发展更加迅猛。从前感觉很遥远的国外,现在通过互联网,就像到邻居家串门一样可以很快了解这个国家发生的事情。因此,现在不能只把孩子关起来闭门读书,应该让他们放眼于世界。全球化的浪潮,也让父母们变得不平静起来。因为,人们可以施展的舞台更加宽阔,选择的方向更加多样。           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在机遇里也暗藏着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个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果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所谓的机会也就不成为机会了。不能真正的认知自己,面临选择时,就难以做出正确判断。一旦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孩子们需要做什么呢?                 从认识自己的处境开始       和丈夫结婚前,我总和三个孩子一起玩,一起聊天,就像一家人一样。渴望母爱的孩子们对我十分依恋,总是紧紧拉着我的裙摆让我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在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第一天,我把孩子们叫到跟前问他们:“你们觉得自己可怜吗?”         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他们有些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后,三个孩子都点了点头。我又平静的问他们:“你们觉得爸爸呢?”         “爸爸也很可怜,妈妈那么早就去世了,只留下我们。”         听完爱丽丝坦率的回答后,我又最后问他们:“那么我呢?”         孩子们含着泪水,呜咽着说:“和爸爸结婚后,要照顾爸爸和我们三个,妈妈也是可怜的人。我们家全都是可怜的人。”         我一边流着泪一边拉起孩子们的手说:“对,我们都是可怜的人。但是可怜的人在一起就要更加珍惜生活,对吗?我们在一起就要努力好好的生活,变成幸福的人。”         孩子们在遇到我之前,足足有三年的时间是生活在别人的家里。和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生活在一起,孩子们所经历的痛苦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表达的。帮着带彼得的那家人,连吃一粒阿斯匹林都要丈夫在请示书上签字。         我在有着痛苦回忆的孩子面前,残忍的说出了“我们都是可怜的人”。这是我们成为一家人的第一天。         我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般情况下这种话是不会轻易说出口的。但是这只不过是瞬间的痛苦,我是在心里斟酌了很久,才说出来的。         我们应当忘记过去,畅想未来的生活。但是对孩子来说,应当对现实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自己现在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虽然这未免有些痛苦,但是正确的认识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种认识,今后的计划,目标不过是空中阁楼罢了。         我们现在的家庭就是这样的。还没有断奶就分开的孩子们感受不到兄弟姐妹间的爱。爸爸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因为参加学会而不在家。妈妈是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外国人。         虽然一起生活之前,和孩子的关系很好,但是成为一家人后,难免不会发生问题。我希望孩子能够正确的面对现实。如果不能正确面对现实,那么今后真的出现问题后,矛盾有可能进一步激化。         我很了解自己的处境,之所以要求孩子们也这样,是因为我们的家庭和别的普通家庭不一样。如前所述,在充满机遇的美国,为了有一个安稳的生活,我必须这么做。         孩子们考上大学离开家的时候,我都要给他们一双他们小时候穿过的毛袜。这些毛袜都是曾经补了又补的。         “在穿这双袜子的时候,要感觉一下脚底粗糙的感觉。这样你无论在哪都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想让孩子们去体会自己所处的环境,意识到自己在美国还处于相对弱小的现实。然后让他们做出一个计划,怎样超越这个现实,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孩子们最后在美国一流的大学以优秀的成绩结束学业,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这一基础之上,冷静的把握机遇,去开拓一条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路。         我现在也经常对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儿女的孩子们说:“对现实没有认知,就描绘不出未来,未来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如果希望孩子自己成功的开创未来,那首先要让孩子正确认识所处的现实。               让孩子树立国家的观念       2002年的六月份,整个韩国成为欢乐的海洋,举国上下全都沸腾起来。在群星汇聚,举世瞩目的世界杯足球赛上,韩国神奇的打入了四强,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在世界杯期间,大街上掀起了红色的浪潮。连太极旗还不知是何含义的小学生也脱口而出:“为作为韩国人而感到自豪。”所有国民对自己的祖国有了重新的认识。         但是,当世界杯留下的兴奋渐渐冷却后,面对韩国目前困难的经济状况,人们还对金融危机会不会再卷土重来而心有余悸。这时如果再问“你还为是一个韩国人而骄傲吗?”有几个人还能点头呢?相反,有人可能会讥笑,在这个已经全球化的世界上,还分什么国家?           但是,我认为越是在国家困难的情况下,越是在全球化浪潮汹涌的时候,国家的概念越重要。我属于哪里,我流着哪个民族的血,这是一个人的幸福和情结所在。当所有的人团结在一起时,国家才能富强。           深知此中滋味的美国,正在外国市场暗暗的进行着新殖民政策。他们宣扬全球化,地球村正是为了让人们在脑海中淡化国家的概念。而孩子们受这种影响,也渐渐的不知道国家为何物。孩子们从小就喝着可乐,吃着汉堡,穿着国外名牌,这样下去怎么会爱自己的国家呢?           当然我所说的国家观念并不是像二战时的日本,强调先民思想的军国主义观念。我希望韩国的孩子们无论在哪里都为自己是个韩国人而感到自豪。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让所有韩国人陷入水深火热的金融危机。当时国家无力偿还外债,还在拼死挣扎时,我们的孩子却依然在街上吃着麦当劳的汉堡包,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穿着耐克的运动鞋。           但是,在那段生活困苦的时期,以特许经销方式进入韩国的每一个名牌,不知道卷走了我们多少外汇。所以我们也不能单纯去指责孩子们如何。我们的所作所为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惩罚。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重新树立国家观念,可以坚定我们的信心。           我在抚养孩子的时候,当时美国人很歧视在美国生活的东方人。在这种氛围中,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东方人对自己的血统很模糊,造成了很多内心上的矛盾。           为了让我的孩子在美国能够健康的成长,不失去作为中国人的根本和自豪,我倾注了很多心血。           我找到了一张可以一目了然的世界史图表,让孩子首先了解中国在世界史中所处的位置。我还把学校中被美国歪曲的中国历史部分一一加以指正和说明。           当然,我也让他们了解了韩国的历史,使他们对韩国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知道了自己的根在中国,知道了养育了妈妈的韩国是什么样子。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真正的知道了自己的根在哪里。在高中毕业时,他们在毕业证上的名字写的是南希张杨,彼得张杨,爱丽丝张杨,这是他们自己提出这么做的。           虽然他们起的是美国的名字,但是他们知道他们是属于中国和韩国的,所以他们决心把爸爸和妈妈的姓都加在名字上。实际上,他们同韩国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他们表示从妈妈那里学到东西,就相当于是韩国所馈赠的,在他们身上同样有着韩国的烙印。           孩子们的国家观念,一直伴随着他们长大成人,他们始终坚持着这一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保持着这样的自豪感。这种自豪心成为他们肯定自我,发展的动力。           就在数十年前,国家观念还等同于爱国。尽管随着国家间界线的模糊,现在连民族的区分都已经不是很明确,但是国家观念是一个人在这个世上必须拥有的要素。越是全球化,国家观念越重要。           随着发达国家的新殖民政策,现在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吃的穿的都几乎相同。在中国肯德基的牌子随处可见,去俄罗斯你也可以吃到麦当劳的汉堡包。这种现象使人们淡忘了自己的国家,忽视了自己的血统。这样以来将每个人多样的个性掩埋起来。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人们穿着相同的衣服,吃着相同的食物。           明确树立自己的国家观念,明白自己属于的地方,有了国家做后盾,会树立起你的自信。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个人能否有一定的发展和成功的重要因素。           妈妈们不要总通过教科书和伟人传记去教育孩子的国家观念。让孩子们对着生活着的这片土地大声说:“我是韩国人”吧。将国家观念深植于他们的脑海里。即使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动摇自己的国家观念。           有一个童话是这么说的。           小象非常羡慕爸爸的长鼻子。“我为什么这么难看?没有爸爸那样漂亮的象牙,也没有妈妈那样高。我为什么这么矮?吃不到野果,也不能在瀑布下玩水……”           小象问过往的其他动物:“我怎么样才能像爸爸那样?”           过往的动物这样回答它:“不要在外面徘徊,好好想一想你现在所拥有的东西,仔细去体会这其中的价值。”           对自己的认识是教不来也学不会的。只有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和创造。           作为父母不是去强迫孩子认识自己,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感觉,父母起到辅助作用就可以了。    文渊二阁祝你快乐每一天  
文渊二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