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vs2013: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教育局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建设意见的通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2:50:42

发文单位:西安市人民政府

文  号:市政发[2003]140号

发布日期:2003-12-3

执行日期:2003-12-3

  西安市教育局制定的《西安市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建设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3年12月3日

西安市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建设的意见

  西安市教育局
 2003年11月27日

  为确保我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如期完成,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环境西部最佳的目标,根据《西安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西安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意见》和《西安市普通高级中学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精神,提出西安市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建设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创新道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工作方针:坚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整合现有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重点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努力缩小校际差距,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普及与提高、规模与效益、速度与目标的统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坚持以改革和创新促发展,完善管理体制,以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坚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普通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进取,合理规划高中教育发展

  (三)按照基础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办学,以县为主”的体制,坚持积极进取,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区县为单位,统筹地域内高中教育资源,合理规划普通高中发展。城市社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在城市整体规划指导下,合理安排好教育用地,科学地做好学校的布局规划。

  各区县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着有利于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不同类型教育管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完全中学高、初中分离,优化普通高中和初中的资源配置。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根据学生居住和生源情况,结合当地区域发展规划,合理、科学地布局高中学校,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学校总体建设和每一个单体建筑物的建设,确保校点布局和投资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充分发挥规模效益的原则,结合校舍容量和教育教学要求,确定各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规模。本着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加快普通高中发展和建设的速度,着力办好规划定点的学校,重点扩大优质高中规模。在办好公办高中同时,稳步推进企办普通高中的改革工作,积极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形成政府办学、企事业办学、社会力量办学等多种体制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四)加快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为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我市现有普通高中192所(其中完全中学120所、12年一贯制学校23所),到2005年,全市共100所普通高中达到省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标准(新城区14所、碑林区18所、莲湖区10所、灞桥区10所、未央区11所、雁塔区13所、阎良区2所、临潼区4所、长安区5所、蓝田县3所、周至县3所、户县5所、高陵县2所),其中8-12所达到省级示范校标准。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基本消除薄弱高中。

  ——到2008年,全市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标准。充分体现教育公平性原则,使普通高中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同时建成5-8所国家级、20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30所普通高中基本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

  (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要保持大体相当的比例,稳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到2005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达到65万人,在校生达到19万人,在校生比2002年增加33万人。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以上。到2008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

  ——碑林、新城、莲湖、雁塔、未央、灞桥6区(简称城郊6区),200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要达到90%以上。2008年力争达到95%以上。

  ——周至、户县、高陵、蓝田4县和阎良、临潼、长安3区(简称4县3区),200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0%以上。2008年力争达到85%以上。

  (六)采取有效措施,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到2005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优质高中人数占普通高中招生总数的50%以上,2008年达到70%以上。城郊6区优质高中在校生占本区域内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2005年达到70%以上,2008年达到85%以上。其他4县3区优质高中在校生占本区域内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2005年达到40%以上,2008年达到60%以上。

  (七)分区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

  城郊6区工作重点:

  ——到2005年,确保有76所普通高中(占城郊6区普通高中总数的543%)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2008年,所有普通高中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高标准改善现有重点中学的办学条件,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从2003年到2008年,每年创建3-5所市级以上重点中学,进入优质高中行列。

  ——企办学校教育资源是国家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允许流失,要认真保护,充分利用。企业办高中,要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促使其发挥更大效益。

  ——积极支持、正确引导所辖民办高中发展,切实加强对民办高中的管理,促使民办高中扩大规模,规范办学行为,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

  4县3区工作重点:

  ——加大普通高中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到2005年,有24所普通高中(占4县3区普通高中总数的462%)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2008年,所有普通高中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改善现有10所重点中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高中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办学效益方面的提高。

  ——到2005年,每县区力争新创建2-3所市级以上重点中学,促使全地区优质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

  ——加强对辖区内企办高中和民办高中的管理,把企办和民办高中的教育资源纳入本地区普通高中发展规划中,合理统筹,充分利用。

  三、开拓创新,促进普通高中均衡发展

   八 对市级重点中学进行评估验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发挥重点中学的扩张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扩大重点中学规模。

  ——重点中学在本学校占地面积允许的基础上,可通过挖潜改造,增加校舍、教师、仪器设备等,扩大学校招生规模。

  ——重点中学可通过改建、扩建和迁建等办法,增大校园面积,扩大规模,提高档次。

  ——鼓励强弱联合,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实行联合,尤其鼓励与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学校的联合,取长补短,真正发挥优质高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重点中学可通过有效途径,改造利用一些中专、技校的闲置校舍,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作用。

  ——历史悠久且教育质量高的公办学校在保证本校规模和质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在实行与原校“四独立”(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经营管理、独立教学管理)的前提下,可单独举办或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公办民助高中或民办高中。

  (九)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优质高中,积极支持民办高中的发展。可以个人办学、团体办学、企业集团办学、中外合资办学。公办学校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原则下,本着“不求所有,但求发展”的理念,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可以国有民办、企有民办或民办公助。

  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和引导。一方面要支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健康发展,同时民办学校要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办学行为。

  (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薄弱高中改造。

  ——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维修和增加校舍、设备,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校生源改善,促使学校社会声誉提高。

  ——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教育资源不流失的前提下,进行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不同形式的改制。

  ——依托名校、重点中学,或与之合并,或联合办学,重组教育资源。

  (十一)切实做好企办学校发展和建设工作。

  ——企业办学单位要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学校办成职工和社会满意的学校。

  ——企办学校可通过联办、合并、兼并、改制等形式,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保障学校发展。

  ——积极进行政府接收企办学校的论证与调研工作。

  (十二)探索“普职沟通”的路子,建立起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二者相互沟通、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机制,在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毕业升学、就业制度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实现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共享。

  (十三)普通高中学校发展与建设要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把“设备设施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作为学校建设和管理的目标。要以经济、实用、安全、高效,满足教师和学生需要为首要原则。学校建设还要体现教育特点,注重文化品位,提倡俭朴大方,反映课程改革要求,保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对教育教学有效的项目中去。

  四、深化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十四)大力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新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张扬和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改变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满堂灌、注入式、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教育方式。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适应高中新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要求,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十五)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针对高中学生身心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寓德育于教学活动和管理之中,坚持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十六)充分发挥重点中学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高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重点中学要主动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与优秀的管理和教学经验,要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教育改革实验任务,要成为当地教学研究的基地,培养和输出教学与管理骨干的摇篮,要在教师培训、教研、教学设施等方面为其他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提供支持帮助,要在推动当地经济与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十七)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按照《西安市中小学、师范院校(含进校)、职业学校2000—2005年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按时完成任务。加快实施“校校通”工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在硬件建设基础上,抓好普通高中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育形式、教学方法的变革。

  (十八)切实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美育工作质量,使受教育者素质得到全面提升。2005年全市普通高中高标准达到两个《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要求。

  (十九)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树立“科研兴教”思想,加强与发达地区和兄弟城市之间交流,采集国内外教育科研信息,制定教育科研规划,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为宏观决策、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市、区县教育科研机构要在教育理论探索、教育教学指导中充分发挥作用,围绕普通高中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验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对课改实验过程评估、指导和监测,促进我市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积极推行以校长负责制和校长任期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二十一)充分发挥西安高校林立的优势,加快构建开放的教师任用体系。接收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吸纳非师范类高等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积极聘用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的社会人员,到我市普通高中学校从教。到2005年,全市所有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数量要按照省编发〔2002〕65号文件精神,参照市编办〔1999〕3号文件规定的编制标准,结合地区实际认真核编。

  (二十二)加强在职教师培训,按照《西安市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全市现有普通高中教师进行职务胜任培训、计算机全员培训和其他培训,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和硕士研究生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到2005年,全市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80%以上,其中城郊6区平均达到90%以上,4县3区平均达到70%以上。全市普通高中在读和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5%以上。所有教师达到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初级水平,其中50%的教师达到现代信息技术培训高级水平。

  ——到2008年,全市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在读和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0%以上。力争80%以上教师达到现代信息技术培训高级水平。

  (二十三)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师德教育,建立健全教师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把师德水平作为教师评价和考核的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端正教育思想,遵纪守法,遵循教育规律,依法执教,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二十四)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能进能出的教师全员聘任制。通过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重点中学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等办法,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六、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普通高中发展经费需求

  (二十五)进一步加大市、区县财政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投入,在切实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各级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市、区县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每年至少提高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财政要向普通高中教育倾斜。市级财政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每年划出一定数额的高中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各区县财政也要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同时,市、区县财政已开辟的危改和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资金也要向普通高中发展与建设倾斜。充分运用金融、信贷等手段,提高高中教育融资能力,改进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模式,加快高中教育发展与建设步伐。

  (二十六)实行普通高中后勤服务社会化。今后,学生宿舍、食堂等后勤服务设施必须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建设,市、区县财政不再给予补贴。学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通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投资、捐资、联办或承建工程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国家财政投资不足的压力和建设负担。

  学校后勤管理要以学校为主体,管理不能社会化。特别是学生公寓、食堂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要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规范化管理。

  (二十七)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教育拨款与成本分担机制。完善收费政策,增加个人在普通高中经费中的比例,努力构建政府、社会、个人三方面承担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政府办普通高中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基础上,学费收入要全部用于办学和发展,与财政资金统一管理,捆绑使用,各级政府不得用以充抵政府教育拨款,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

  (二十八)对新建、扩建学校,各区县政府要提供优惠用地,免收校舍建设配套等费用。对旧城改造、工厂搬迁的土地和其他资源,通过“退厂进校”等形式扩大普通高中资源。

  七、落实政府责任,强化管理措施,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普通高中发展

  (二十九)各区县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普通高中发展与建设的领导责任、管理责任、教育经费投入责任和教师队伍建设责任。把普通高中发展与建设列入议事日程,要在对高中教育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规范地确定普通高中校点布局和发展规模,制定本区县普通高中发展与建设规划,把普通高中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十)各区县政府要充分发挥本级财政、计划、规划、建设、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作用,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形成统一的政策规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形成声势较大的普通高中发展势头,以确保普通高中教育在本地区的发展。

  (三十一)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既是各区县政府在普通高中发展与建设中的参谋,又是具体组织实施者,要确实发挥作用,为普通高中发展与建设出好主意,确保本区县普通高中发展与建设规划按期完成。

  (三十二)加强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中发展与建设的宣传报道。各级新闻媒介要以正确的舆论积极引导,促使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了解、关心、支持、参与普通高中的发展与建设,为普通高中的发展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十三)切实加强对普通高中发展与建设的督导评估。市、区县教育督导部门要对辖区内普通高中发展规划的落实、目标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指导、检查、评估。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普通高中发展与建设中的经验和问题。特别要对普通高中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办学效益的统一问题,普通高中发展与义务教育巩固提高的协调问题,普通高中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问题专项督查,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反馈信息,提出建议。对普通高中每3年进行一次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督导学校在发展与建设中自觉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效益;督促区县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解决普通高中发展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发展目标、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西安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