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Tool:炒米黄加苡仁米煮汤治疗小儿腹泻53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7:41:57
1楼 发表于 2007-2-8 10:5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于2002年2月~2003年1月采用炒米黄加炒米仁煮汤口服治疗轻中度脱水的小儿腹泻5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男23例,女30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18个月;病程2~5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为大便呈蛋花样或黄水样,每日大便次数3~10余次不等,伴发热17例,腹痛21例,呕吐15例。病情程度:轻度脱水34例,中度脱水19例;中医辨证:寒湿困脾型48例,肠道湿热型5例。临床西医诊断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标准[1]拟定,中医诊断及辨证依据小儿泄泻的诊断辨证标准[1]拟定。

  1.2  治疗方法

  配制方法:炒大米50g,用文火炒黄;苡仁米50g用文火炒黄,磨细成粉,服用时加水1200ml,煮沸5~10min,再加入食盐4g,拌匀,即可服用。治疗中度脱水,可再加碳酸氢钠(小苏打)1.5g/500ml.服用方法:轻度脱水约50ml/kg(体重),中度脱水约70~80ml/kg(体重),在8~12h内分次喂服,每次量不宜过多,以免引起呕吐,一般不超过10ml/次,间隔5~10min喂1次,直到脱水纠正,以后视腹泻及脱水情况酌给维持量50ml/次。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脱水完全纠正,大便次数正常;有效:脱水基本纠正,大便次数比治疗前减少50%或者粪便含量明显变稠;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结果

  本组显效34例(64.2%),有效14例(26.4%),无效5例(9.4%),总有效率90.6%。无效病例3例为细菌性肠炎(肠道湿热型),另2例为呕吐频繁的秋季腹泻,后给予静脉补液。

  3  讨论

  小儿腹泻多发于婴幼儿,属中医学泄泻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泄泻的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多由外感时邪、内伤乳食、脏腑虚弱引起,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感受六淫之邪,寒、湿、暑、热均能使人发生泄泻,但多与湿邪有关,直接影响脾、胃而引起泄泻。本地区民间素有用米汤及苡仁米治疗消食腹泻和疳积的习俗,祖国医学认为炒米黄加苡仁米有健脾、助消化的功效,故可用于治疗虚寒型腹泻症。近几年来国内外实验研究表明,腹泻的发病机制与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转运肠腔内钠、水的功能障碍有关,服用含电解质的炒米黄加炒苡仁米煮汤后各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经淀粉酶的作用,缓慢分解为葡萄糖分子,葡萄糖和类同微绒毛内载体结合,通过偶联转运被吸收,为血液补充了因腹泻丢失的钠、水,有助于体液失衡的过多,炒米黄加炒苡仁米汤的这一功能与WHO推荐的口服盐(ORS)的治疗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患儿对ORS液常有拒饮现象,而炒米黄加苡仁米汤味香,汤中的各物淀粉属于大分子聚合物,在消化道内需要通过一系列水解过程才成为葡萄糖分子,这种缓慢的释出过程可使米汤的治疗作用较ORS液更持久。此外,炒米黄加炒苡仁米煮汤所含的热卡较高。50g大米可产生732kcal,还含有较多种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等,故比ORS液更富有营养。腹泻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营养支持又可以阻断腹泻。综上所述,炒米黄加炒苡仁米汤对小儿腹泻脱水病例有确切的疗效,制作经济方便、价廉,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