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夹子张碧晨钢琴谱:八仙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0:49:21

[原创] 八仙的传说 [复制链接]

htxfhtxf

举人

散淡道人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cb{margin-right:0}本帖最后由 htxfhtxf 于 2012-2-11 10:31 编辑

八仙的传说
"八仙"一词,可追溯之东汉三国。牟融《理惑论》说:"王乔赤松,八仙之录,神书百七十卷"。但此"八仙"并无实指,似泛指列仙。又有所谓"淮南八仙",是指汉代淮南王刘安的八个门客,即苏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八人,世称"八公"。他们都是《淮南子》的作者。淝水之战时"草木皆兵"的八公山,即因八公和刘安曾登过此山而得名。魏晋以来,《神仙传》《录民记》等道家著作以刘安好方伎,遂附会八公为''八仙" 。 晋代有"蜀中八仙",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晋焦秀《蜀记》称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唐代也有"八仙",为"酒中八仙",即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皆好饮酒赋诗,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咏其事。
今人人们熟知的道教八仙,是指铁拐李钟离汉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他们的传说故事先后见于唐宋文人的记载,但他们凑成一个班子是在元朝,而且班子的人选也不是一下就定好的。元代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就没有何仙姑,而多了个徐神翁。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何仙姑还是缺席,却又多了个张四郎。明代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缺少张果老何仙姑,却多了风僧寿玄虚子。明代的《列仙全传》有用刘海蟾顶替了张果老。一直到明代吴元泰写了《八仙出处东游记》,才确定了以上八位,并沿用至今。这正显示了民间造神的随意性。
铁拐李(或李铁拐)是传说中的八仙之首。但其来历却是永远理不清的一笔乱帐。有关他的姓名和年代众说纷纭,根本无法统一。他的姓名就有七个之多,而他所处的年代,也有六七种说法。《历代神仙通鉴》卷一说:"长淮有忂神氏,亦善修炼之学,出驾六蜚羊,头弯一角,肋排六翅,其行若电,巡行天下,人民从其化,治世三百岁,亦隐而不现"。这位"其行若电"的古忂神氏,赤松子曾对仙人宛邱说,"其善导出元神之术,更姓名曰李凝阳,惜未得真道"。这个李凝阳,就是从老子修行而得道的铁拐李先生。按此说法,所谓"古忂神氏"即铁拐李的前身,与赤松子同时,赤松子是传说中的仙人,神农时代的雨师。忂神氏------铁拐李也就被说成为远古时代人了。忂神氏更名为李凝阳后,从老子学道而成仙,为李铁拐,老子乃春秋时人,如此铁拐李又成了春秋时人。据《续文献通考》,说法又有不同:"李铁拐,或云隋时峡人,名洪水,小字拐儿,又名铁拐。常行丐于市,人皆贱之。后以铁拐掷空,化为龙,乘龙而去"。此说较前边所引诸书的说法稍可靠一些。大概隋朝时候有个要饭的李洪水,常拄一铁拐杖,行为怪诞,被视为异人。后道徒编出了一些仙迹,将其神话。明吴元泰所撰《八仙出处东游记》述李铁拐出处谓:铁拐姓李,名玄,铁拐乃其后假身别名也。李玄慕老子之名,往投华山向老子求道。大体与《历代神仙通鉴》的说法相似。
汉钟离,即汉代钟离子,姓钟离名权。京兆咸阳人。钟离权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王阳子,又号云房先生。其父钟离章是东汉大将,以征北胡有功,封燕台侯。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全传》为其编造了武将世家,将其打扮为"将门虎子",完全是道教宣传的需要。钟离章与钟离简纯属子虚乌有,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钟离权其人有"天下都散汉"之称谓,意为天下第一闲散不羁之人,全真教将其奉为道派祖师。全真教与正一道为元以后道教的南北两大派。全真教的真正祖师爷创始人是金世宗时的王重阳。全真道为尊崇其道统源远流长,又立几位道派祖师,凡有第一祖王玄甫(号东华帝君、紫府少阳君)第二祖钟离权(汉钟离)第三祖吕岩(吕洞宾)第四祖刘操(刘海蟾)第五祖王重阳,合称"北五祖"。
张果老是唐代道士,姓名张果,老,是人们对他的尊称。民间小戏《小放牛》中描写张果老倒骑毛驴与柴荣走过赵州桥差点把桥压塌,如今桥面尚留有几处圆坑和驴蹄印车道印。张果自称是帝尧时代的侍中,至唐初隐居恒州中条山。他得宛邱铁拐诸仙道法,往来汾晋间,长生不老。张果出入常乘一匹白驴,每倒骑之,日行数万里。唐太宗高宗闻其名召之,皆不去。后武则天召之,乃出山,但半道佯死也未去成。至唐玄宗时,派使臣裴晤去中条山请他。裴晤一见张果老齿落发白,是个不起眼的糟老头子,有点瞧不起他,态度傲慢。张果老不动声色,当时来了个气绝身死,吓得裴晤赶紧焚香诵念天子求道旨意。一会儿张果老渐渐醒了,裴不敢相逼,驰还奏之。玄宗愈加奇异,又命中书舍人徐峤带玺书迎之。张果老的轶事载于《旧唐书》《新唐书-方伎传》等史书中。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对张果老的事迹有详述。
何仙姑,一说是广州增城人氏,一说为湖南永州(零陵)人氏。《续通考》说,"何仙姑,广州增城人,何泰之女也"。增城当地的传说更为具体,说他是增城小楼区新桂乡人,原名何秀姑,生于唐武后某年农历三月初七,中宗时八月初八升仙。父亲何泰是做豆腐的,何仙姑是位"豆腐西施",帮助父亲卖过豆腐。宋人曾懆《集仙传》刘贡父《中山诗话》魏泰《东轩笔录》记载,何仙姑是湖南永州人。何仙姑得道经过,据《续通考》云:"年十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因饵之,誓不嫁。往来山顶,其得如飞。每朝出,暮则持山果归遗其母。后遂辟谷,言语异常。武后遣使召至阙,中路失之,景龙中白日飞升"。《集仙传》则说她13岁时入山采药,遇纯阳仙师,赐之一桃,道:"食此尽,他日当飞升"。自是不饥不渴,洞知人事休咎,后尸解。宋曾敏得《独醒杂志》则谓:何仙姑放牧野中,得仙人赐枣而食之,遂绝粒,能前知人事。增城小楼区建有何仙姑家庙(今改为学校),此庙至今尚存,大门两侧写有一幅楹联:千年履迹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履迹遗丹井"是传说何仙姑父母给她找了婆家,并择定了良辰吉日。何仙姑不肯嫁人,便悄悄从家门口的水井里"问仙"去了,去时只穿了一只鞋,另一只绣鞋遗留在井台上。
蓝采和,是一个有点才气的流浪汉。据南唐沈汾《续仙传》云: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烂衫,纨绔黑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蓝采和的这套行状,颇似布袋和尚和颠僧济公,不同的是他还是位流行歌手,歌不离口。最有名的是那首《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东游记》第十九回《采和持板踏歌》载其歌词十二首。但上引踏歌,据宋陆游《南唐书》和龙兖《江南野录》称,此歌为南唐隐士陈陶所作。元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则说蓝采和是艺名,原名许坚。他在勾栏里唱杂剧,中有"雪拥蓝关马不前"一本,年50岁做寿。因失误官身,为官府扣打四十大棒,后为钟离权所引度成仙。许坚实有其人,字介石,庐江人。《全唐诗》收有其诗。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曾有诗《题蓝采和像》云:"自惊白鬓似潘安,人笑蓝衫似采和",则认为蓝采和决非姓蓝,是因其常着蓝衫,故名。
吕洞宾是八仙中影响最大,传说故事最广的一位神仙。全真道奉其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他是唐蒲州永乐县人。又有说他是河中府人(山西永济),又说是九江人,还有说是京兆人(陕西西安)。明代流传的《吕仙自叙传》说:"吕仙本唐宗室,避武后之祸,携妻而遁,因易吕姓。以山居多岩,字洞宾。妻又死,号纯阳子"。据《武当山志》,吕洞宾本唐宗胄父姓李,母姓吕,因武后歼唐子孙,乃从母姓。其实,吕洞宾本来就是个民间神化的一个道士。所谓《吕仙自叙传》为后人附会。明人邓志謨在其所撰《吕仙飞剑记》中,对吕仙名号之来历解释为:其诞生时乃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初四日巳时(《历代神仙通鉴》载"天乐浮空,一白鸿似鹤,自天入怀而生"),因其掌心之文有"一山三口"之异,乃取名"喦"(岩)表字洞宾;以此生年月日时并属其四皆是阳数,因号为纯阳子。《唐诗鼓吹》注说他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及第,做过两任县令,碰上黄巢造反,全家搬到终南山,修行得道,不知去向。但更多的说法是,他幼年即通晓典故百家,可是考了20多年三举进士不第,直到46岁(一说64岁)又去赴试,在长安酒肆遇云房先生钟离权,被点化而得道。吕洞宾传说故事中最有名的有"黄粱梦""云房十试吕洞宾""吕洞宾三戏白牡丹""飞剑斩黄龙"等。从宋代至元明民间出现了大量的吕仙戏,著名者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吕洞宾三度城南柳》《吕洞宾桃柳升仙记》《吕洞宾花月神仙会》《吕洞宾戏白牡丹》《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吕洞宾九度国一禅师》等。专门敷演吕洞宾仙迹的小说也很不少,除《上洞八仙传》外,尚有明邓志谟的《吕仙飞剑记》清汪象旭的《吕祖全传》及《吕祖全传后记》清无垢道人的《八仙得道》等。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等写有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又名《开坊阐教黄粱梦》),即演钟离权度吕岩事,与《枕中记》不同,梦中经历亦不全同。剧情当出自《列仙传》,而《列仙传》这一内容似源出于唐代沈既济之《枕中记》。同一题材的还有宋元南戏《吕洞宾黄粱梦》和明苏汉英《黄粱梦境记》传奇。钟离子以黄粱梦破除了吕岩功名利禄之心,吕岩感悟慨叹,乃拜钟离为师,求度世之术。钟离骗他道:"骨节未完,志行未足,要想成仙,今世难成",要等几辈子才成,钟离子想考验他是否真心学道,于是安排了"十试洞宾"的把戏。吕洞宾除了"三戏白牡丹"有色仙雅号外,还有剑仙酒仙诗仙的称号。据《宋史-陈抟传》载,吕岩为"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看来这位大名鼎鼎的纯阳祖师的原型,应是一位会剑术有点法术云游四方的老道。后人不断加以附会,为其编织了丰富多彩的众多仙话,终而成为诸仙中之卓著者......(未完待续)(本文摘引编辑自马书田的名著《中国道教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