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派戏剧情节:《论语》日知录之一-“无友不如己者”和“无宴不与”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7:43:32

“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很容易使现代人困惑——这话是不是有点看不起旁人呢?事实不是这样的:孔子强调的是,在生活中你不可能不与他人打交道,但你不要和那些生命境界低下的人关系过于密切,以免受到不良影响。

      将孔子的这段话叙述完整了,就是“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大致意思是:“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杨伯峻语)      这段话显然是孔子对“君子”提出的要求。你如果是一个“君子”的话,就应该做到“无友不如己者”。当然,这不是让你拒人于千里之外。你应该和所有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但这种“良好的关系”是有度的,不能因为所谓“良好的关系”,就丧失了君子的节操。      孔子讲完“无友不如己者”后,又加了一句“过,则勿惮改”。可见,非要友“不如己者”不可,就很可能带来一个“过”的问题。      讲到这里,忽然想起了孔子的另一句话:“见贤思齐”。相形之下,“无友不如己者”与“见贤思齐”恰好是孔子交友思想的两个方面。      余有一亲戚,人倒也不坏,是个曾经读过《论语》并想做君子的人,但却喜欢每天与一群道德低下者喝酒聚会。时间长了,语言粗鲁,举止失仪,身体也搞得很糟;甚至常常被拉到不良场所去。余多次劝阻,终归无效,只好由他去。      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到“无友不如己者”,你必须将所谓的“情面”抛在一边。这是一种可贵的勇气,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余的亲戚,既然不能将哥们的“情面”抛在一边,便只得把《论语》抛在一边了。      让一个本来可能成为高尚的生命变得鄙俗起来——这样的“情面”不要也罢!      与圣贤、君子在一起,你会时时发现自己的过失;但和那些“不如己者”相比较,你会越发崇拜你自己。      莲花自可出淤泥而不染。但你根本就不是什么莲花,硬要自己往淤泥池里跳,不染一身泥才怪呢!而且,污染时间久了,还会自得其乐呢!      托尔斯泰讲过:“当一个人生活在一群有罪孽的人中,既看不到自己的罪孽,也看不到别人的罪孽,这是件糟糕的事。”(托尔斯泰《生活之路》,王志耕译,人大出版社,第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