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艺术代表人物:反腐研究的迷失:没有真诚直面现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3:53:47
2008年11月21日 08:53: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现在有一种反腐研究,是按落马者级别搞一些统计数字。又有一种按年龄进行统计的,似乎是掌握了腐败的某些规律性。然后,把腐败分门别类,总结成几种“惊人现象”或几个“突出问题”,提请“认真解决”。这样的研究价值有多大,值得研究。
有一位反腐败专家日前在广州搞讲座,说到九成落马贪官都有情人,甚至有多个贪官共用一个情人的惊人现象。这90%的比例,想必是统计得来的,但这个数据有什么意义呢?也许有人认为,包养情人是官员腐败的原因,反腐就要管住官员的“八小时之外”。有的地方管过一阵子,现在不知效果怎样,反正没了下文。全国官员数以千万计,把他们的“八小时之外”都管起来,不现实。
怀疑这个数据的价值,还因为,包养情人跟腐败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肯尼迪有情人,密特朗有情人,但并没有发现他们有经济犯罪问题。反过来说,未涉经济犯罪的官员,也有可能包养情人。至于比例多大,数据是无法获取的。预防官员包养情人,并不比预防官员经济犯罪更容易,实际上它更私人化,预防更难。
现在又有人大谈“处长现象”,说“处级干部职务犯罪有愈演愈烈之势”,案值动辄上千万元。县处级干部本来就多,不是有人开玩笑说,在北京上厕所时旁边站的都是司局级,处级干部是给司局级跑腿的,人数可想而知。有统计说,2003年至2006年,全国共查处县处级职务犯罪10431人,地厅级763人,省部级29人。各级官员犯事的比例,其实大致符合其职数之比,可能会有出入,但也在合理范围内。县处级机构多,犯事的县处级数量多一些,其实不足为奇。
腐败,简言之就是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其用途是为人民服务,兴公利。有些掌权者却把它出租给商人们,为其谋取非法利益,而自己坐收租金。有的官员“生活作风”不好,好色,其实还是以权谋私。表现形式不同,归根结底本质则一,即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脱离了人民的掌控。
就说最近,矿难和工程事故频仍,豪华政府办公楼接二连三被曝光。可以说,这是中央治权向下传递时发生衰减,地方权力获得放任,变为社会乱象。基层权力也是来自人民,按理应当受到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但现在有的地方政治生态失衡,民权不彰,而公权力过度膨胀,正如深圳海事局前党组书记林嘉祥说的,老百姓“算个屁呀”。反腐研究必须直面这些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但有些专家迷失在统计数字里,迷失在对某些比例的好奇中,说某一年龄段容易腐败,某一级别问题突出,某种嗜好特别危险。如果真能发现若干规律,然后顺势而为,反腐防腐,自然是好事一桩。但那些所谓规律,先是被发现,后又陆续被颠覆。反腐研究失去了整体性,变成一溜“专科门诊”,所开“专科药方”也是热闹一阵,无果而终。
反腐研究的迷失,在于它没有真诚直面现实,没有提出真问题。跟数字捉迷藏,讲贪官的笑话,以抖内幕、爆猛料吸引注意力,最后连一点理论的趣味都丧失了。所谓研究成果,不仅无益于治道,且通过官民的阵阵笑声消解反腐理性,把反腐大业付之一笑,最终一笑了之。(杨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