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座图片:收藏心得之二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9:42:05

自古到今大家都说收藏是一门眼学,行里有句俗称一眼货。那看的是一件器物的神韵以及器物本身携带的沧桑。眼学是什么?那是收藏过程的积累和总结,它建立在教训、折磨、甚至是痛苦之上的。我们几个朋友曾在饭后茶余谈到到底需要花多少银子才能够达到入门的眼学积累,结果成了各自的自我批评。这种带有真实场景和实物的自我批评,可以使参与者互惠受益。但这种批评也就是在三两好友之间方能进行,超出这个范围恐怕是“羊肉吃不到,反弄了一身骚”。

您如果有机会和一些真正的学者或者收藏家交流学习,在这些人身上得到的气息,告知您必须具备一定相应的知识方能理解那些仿佛不经意,却能一语道破天机的所在。我有一个经验,求教少找那些经常抛头露面的大家。因为这些老师经常忙于走穴,往往会把原先积累的那分丰厚掩埋在在杯光交错、亨通三江之中。

首先古物永远是自己的老师,而且是最好的老师。但这就需要一个先决条件,您必须认识或者拥有真正的古物。要现在有一个奇怪现象,谁的“收藏”多谁有话语权,谁有所谓头衔证书,谁有话语权。就此点,我想业内朋友恐怕都有同感,往往收了一屋子的都有惨不可睹的尾巴。现在各个院校、机构、名人、境内、境外挂着各种旗幡搞培训,发证书,动辄数万学费,到底其水平天知道。有一个观点本人不敢苟同,藏品少不代表收藏者本身就会眼力差,关键在圈子要好,见到就是缘分。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一生如有一件或几件真品时有把玩足矣。数量代表不了真品,更代表不了精品这两个概念。

故我请先要多多少少学一点基本的玉文化历史,故我请大家先捂住口袋(这个东西有瘾)。花钱逗乐对广泛阶成是不可为之的。看真的难,就学习看假的,学会了火眼识假,也就能看真的了道理一样。要对玉文化的历史有一个基本概念,有的朋友说玉文化我也会讲,就是那么一点点东西。错了!就有文字记载的玉文化历史而言,从商代甲骨文算起至今至少也有3600年。一个人一辈子可以读多少书,又能将所读之书消化吸收多少呢?读了并不意味着懂了。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了要用,在实践中体会理论也就是实践出真知。学习就要找好的老师,为什么现在学子都期盼靠“清华”、“北大”,就是因为哪里有好的老师(俗称师资)。好的老师是在娓娓道来的诱导中让您自己去体会的,不是推销员。

我和我的老师们朋友们之间有一条界定相互之间可以赠送互换,绝不买卖(至少我是这样做的)朋友确实喜欢,自己尚有宽松知根知底原价转让。这样可以找到真正的老师,也可以避开共识以外的不必要。不伤感情,友谊天长地久。要看书,但要多看考古,分析、解剖、的基础理论书籍。不买那些到处汇总图录的书籍(相片与实物有距离,拿自己藏品按图索骥更是不可能)这种感觉在您真正上手后才会体会到。不能被现有的鉴赏方式束缚,造假的技术随着技术、资金、知识的积累和注入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笔者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有些所谓揭露造假过程技术的文章其实居心叵测,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一定要到实地考察,不能走马看花,要带着钻研解读古物的精神深入其内。要开动脑筋多方位、全视角地联系实际考虑再一件器物上反映的种种蛛丝马迹和问题。也有具有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否则,怀抱《古玉考》、《玉雅》、《玉记》那么几本古籍岂不是可以走遍天下全无敌了。

细节决定大局,古器物的每一个细节痕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信息,当您将其与自己轻驾熟就掌握的知识交融之后,那种回味会使您彻夜难寐。这就是我的心得,一份来自内心的心得,希望有助于您。

玉润墨香拙笔

11.07.04

我收藏的一件有疑存的玉器,请大家分析斧正。

 






上图是铁锈与玉之间在古玉上融为一体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