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闲人之美女如云2:婚姻需要坏女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0:15:45

 

 

婚姻需要“坏女人”,只有女性有了跟男性一样的出轨的机会、文化支持和实践,男性作为一个整体,才会去反思婚姻道德的自律

关于性、爱和婚姻,中国的男性和女性从来都是在两套不同的教化体系中。婚姻,通常被形容为女性的“归宿”,要求女性将婚姻当成“终身事业”来经营。但对于男性,他们人生的目标在于“做一个男人”,升官发财,成名成家;而性爱观念中的性别差异,更是造成中国式婚姻中永远的对立与矛盾。

要解开这个死局,必须打破旧有的……包括性,包括打破一切基于不平等的烂规则,包括对婚姻去魅--总之,婚姻需要“坏女人”,只有女性有了跟男性一样的出轨的机会、文化支持和实践,男性作为一个整体,才会去反思婚姻道德的自律。

性与谎言


二十几岁时,听到的各种分分合合的故事,爱情都还指向婚姻。婚姻那时代表了有圆满结局的故事。过了十年,压抑的、转瞬即逝的、充满伤痛的故事越来越多。这样的感情里,不存在对错,只存在片刻的美丽、无尽的煎熬,这里面的羁绊恰恰就是婚姻。

 

文 _唐度   图_Marc Chagall

我不太会安慰人,尤其是感情问题。很多时候能做的就是当做一个硕大的树洞,沉默地陪伴,沉默地喝酒。

正月十五,陈萌的头像又在MSN上亮起的时候,我问她是不是回北京了,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吃饭。其实,我想问的是,你到底离婚了没有?但没法开口。她还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城市出差。我只好说,那里的干肠不错,买点尝尝。

出轨

陈萌是我初中同学,正经历婚姻危机。我们都36岁,周围朋友结婚浪潮已过,生孩子的都开始忙着生二胎,换工作、离婚的消息听着也都麻木了。

陈萌长得有点像甜妞,五官圆润又性感,肤色略黑,168cm的个子,走到哪儿都无法被忽视。她从小就对自己容貌毫不在意,从不化妆,牛仔裤白衬衫就出门。陌生人群中,她也不爱说话。但这和温婉沾不上边。她只是外表平静、内心狂野,跑百米的速度全班无人能敌,吃零食的速度也是魁首。当初经常一起疯玩的四个女孩,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能吃、爱玩、个性独立、自尊心过强,做事儿单刀直入,不扭捏、不小性儿。早来被夸为爽快大方,后多被讥讽为没女人味儿。

陈萌结婚很早,大一的时候就被一同班男生盯住。之后结婚生子,须臾16年,这期间我们联络不多。她在大学里做计算机系的老师,工作、爱好都和我相差太远,偶尔吃个饭,屈指可数。但如果公司分点东西,她和老公也会开车送点给我。

去年9月里,我看她发了两条微博,觉得话锋不对。私信她:“感情出问题了?”她回“嗯”。“老公出轨?”,又回“嗯”。于是一个电话过去,约了见面。

那天,她穿件蓝色A&F卫衣、levis牛仔裤,依然脸上无妆。我们两年没见。她瘦得惊人,头发短了,眼角有微微的细纹。其实我已多少有心理准备。她有条微博写过:“今天收拾衣柜,发现经过十几天的磨砺,我十年前的裤子也能穿上了。”见了面,发现其实她比十年前还瘦。

我们在银泰大厦一个咖啡馆露台上坐着,慢慢讲起时,她并没有哭诉。在北京极少的艳阳、微风里,我听到的是个很老套的故事。

暑假,她带着儿子回老家避暑。她老公独自在北京,酒后出轨。假期结束,老公回老家接她。他发短信时,不自觉地回头看了她一眼。和她睡惯大床的两岁的儿子,嫌老爸挤,半夜把他轰到了客厅沙发,他手机却放在了她的枕旁。结婚16年,她从没有过念头,翻老公手机、聊天记录。那天,就因为他那个莫名其妙的回头,她看了。

一个月,300条他和另外一个女人的短信记录。“哥,你知道么,我有多幸福。这几年来我一直爱你”,“我也爱你”……陈萌懵住,心绞痛,但没掉一滴眼泪,只是拿起自己iPhone把所有短信都拍下。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一家三口和她父母要一起开车去山里玩,提前订好的。她怕老人担心,一路忍耐,路上还说笑着,晚上在宾馆的床上睁着眼睛直到天亮。回北京的火车上,她才告诉他,自己知道了。

“我问过他,你留着那些短信干什么呢?温习么?他就是不说话。”陈萌吃着水果,和我一起没心没肺地傻笑。陈萌说,他居然有条短信的内容,是炫耀自己手机功能多强大,存储短信多么多。

陈萌问他打算怎么办,理智的、镇定地问。他不知怎么回答。或者说,他更为震惊的是陈萌的态度。他以为凭她对感情的洁癖,她的自尊心,绝不会包容,一定会气疯掉,开口就提离婚。他能想到的,就是反复说一句话——“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你,离开孩子,从来没有。”

陈萌相信他说的。那时,他自己也相信。

昼夜的存在,对陈萌都是折磨。她会忽然想起,她离开北京的那段,水管爆裂,泡了家里的地板,一直漏到楼下。按短信推算,那两天,她老公是去承德幽会,所以才不在家里……陈萌把那些琐琐细细的推算,都倒给我听,那女孩微博上的一言一行,他老公在不同时候的反应,他们在不同时机的短信……在最初的震惊、伤心之后,真正的折磨是不停歇地去还原、拼凑。陈萌甚至不用再看那些短信,都能背出来,那是扎在心口的300根针。

横亘在他们中间的不仅仅是偶尔的一次出轨、300条短信。他和那个女孩是同事,在同一办公室里,朝夕相对,还会经常一起出差。他刚升职,不能辞职。那个女孩儿也刚调入他们部门一个月。他说,她这个时候也不能走。

陈萌的公婆和他们一起都住在北京,帮她带带孩子。她不想老人担心,只是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才能哭。她哭的时候,老公只是在床的另外一边沉默着。

她也能感觉出,老公害怕面对她。他接电话,她问谁打来,他的眼神都不敢看着她;他发短信时 ,永远扭过身去;他连续几天晚归,她问怎么这么晚,他总是不自然。

他答应陈萌,不再和那个女孩子联络。但他会偷偷躲到走廊去打电话,他车里还会有香水的味道,衣服里有冰淇淋店的收银条,信用卡账单上有电影院的消费记录……在她敏感的神经上都又重重击打。于是,她又翻看了他的手机短信。最多的短信来自“95533”,那不是建行发的,他把女孩子在通讯录中的名字,改成了“95533”。

“我看了就气笑了,他怎么那么有创造力呢?”

陈萌赌气的时候,也会说,“离婚!”她老公就说,“真要离了,你把孩子给我,别的东西你都带走”,她反问,“你觉得我会把孩子给你么”,他只好说,“那我的衣服可以带走么?”“不行,你的衣服也都是我买的。”她老公沉默了一阵子,她问“你想啥呢?”他说,“我在想自己到底能带走点什么??只有我的眼镜!”

陈萌边讲,我边嘿嘿地笑,跟讲别人事儿一样。我以为,能拿离婚分财产逗闷子的人,根本不会走到离婚那步。

 

困局

多年来,周边的熟人出现感情问题,我都以劝分不劝合出名。既然讲述的都是无边痛苦,为什么还要勉为其难在一起?相互喜欢,不是要让对方更快乐吗?既然不快乐,为什么不放手?我更说不出来,“婚姻就是那么回事儿,对付着过”,“婚姻要的就是稳定,非要找爱情,婚外情解决”这种话,在我这里找不到这种暂且忍耐的建议。

但还会有人,经常跟我聊聊。大概因为我道德感不强,只要是爱,不分年龄、国籍、婚否,甚至性别,听人相爱的故事总是美的。我从不会觉得谁有过错。

二十几岁时,听到的各种分分合合的故事,爱情都还指向婚姻。婚姻那时代表了有圆满结局的故事。过了十年,压抑的、转瞬即逝的、充满伤痛的故事越来越多。这样的感情里,不存在对错,只存在片刻的美丽、无尽的煎熬,这里面的羁绊恰恰又是婚姻。

喜欢一个人的理由各自不同。可能是阳光下,忽然瞥见的微笑,心就动了;可能是聊着聊着,就觉得有说不完的话;可能是偶尔的一夜情,变得夜夜欲罢不能;可能是工作时的荣辱与共,不知不觉就近了……讲起这些,不再是在聚会时,朋友介绍自己的伴侣。都是在喝了点酒,无法遏制的想念时陡然出现,才会零碎地提起。再糙的男人,讲起这些都会忽然变得柔软、脆弱。

但如果不合时宜问起他们对老婆的感情,男人们立刻就能恢复理性,回答也极其一致:“她?不是不爱,而是感情已经变成了亲情,相濡以沫??”

我最初感觉陈萌可能遇到感情问题,是她有天转了个微博:

@精彩语录: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像左手和右手,即使不再相爱也会选择相守,因为放弃这么多年的时光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许生命中会出现你爱的人,但那终归是过客,你还是会牵着你的左手或者右手一直走下去,幸福真的和爱情无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初是誓言,后来是责任,再后来是习惯??

陈萌加了句评论:“变成习惯后,还能不能改了?”嘲讽之意明显。以她的个性,平时从来都觉得这是陈词滥调,根本不会理会。好端端地转这个,自然是受了刺激。

这段话,有个人这样评论:“为何我们能崇尚'相守’,还能接受'不相爱’,仿佛守卫着没有爱情的婚姻成了一种'美德’。明明身在婚姻中,却给自己不爱对方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相守,是责任,相爱,更是责任!相守与相爱,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陈萌又特意加了“精彩”二字。

男人在说对妻子感情是相濡以沫的平淡时,说得无奈。但凡有些尊严的女人听着也反感。女人既不是没结婚时,上过床就算“搞定”的;也不是给个左右摸右手的空壳,就可以对婚姻满足的。但就算妻子们对“相濡以沫”抱有恶感,也无计可施。

这背后的焦灼,不在婚姻,在于爱的捉摸不定、不知厌足。妻子的幽怨在于,“你不再用当初的眼神看我,不再真的在意我,不再有任何浪漫,除了吃喝拉撒,不再在意我的精神世界……你承诺给我的一生,不只是钱,不只是睡在我身边,而是关怀、爱意。”

丈夫的痛楚则是,“我几十年卖命买房、买车,就不想你吃苦受累,外面的冷暖放自己心里,就不想你操心,我想到的能对一个女人的真心,不都给你了么?你不能让我骗自己,看到了十几年后的脸和身材,我还必须保持十几年前的心跳吧?你不能总把我当儿子一起管了吧?”

更深刻的因由是——无限的花花草草、杨柳春风和有限的“一夫一妻”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原来本能的喜欢、爱意,有了婚姻,就授予对方永远享受无条件的爱的权力了么?爱人,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忠诚,却是后天教化的。发现了一份美好,对另外的美好,真的就能视而不见,再三忍耐么?有了婚姻,再喜欢别人,真的就有错么?

中年婚姻之外的爱情,遭遇的种种尴尬,在于道德上,周遭和伴侣都已经觉得你没了再爱他人的权力,而自己偏偏又生出无法控制的爱意。人类社会发展出“一夫一妻”制度,不是在挑战人性本身么?

在陈萌的事情上,我第一次劝合不劝分。我开始以为,他们的感情之深,根本不会动摇。痛苦只是暂时的。撇开说谎不论,我其实有些同情她老公。

她老公爱了她16年,我都还记得,大一她过生日,在学校门口破馆子里,零下20摄氏度天气里,光着手,拎着蛋糕出现的那个男孩。在理科院校,100:1的男女比例中,追回一个漂亮女孩,是要“杀出一条血路”的。他很多年都在战战兢兢呵护这份感情,读研究生两个人不在一个城市,他的姐姐偶尔向我借书,都还在形容,他喜欢陈萌喜欢得颠三倒四,生怕她跟别人跑了,毕业立刻就结婚。即使前两年见他们,我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恩爱。这样的感情,不该因为偶然的出轨,就认为他极为不堪。

陈萌耿耿于怀,他在短信里那么轻易就和另外一个女孩“爱你”、“想你”的,她就出语讥讽“你们在写言情小说么”?陈萌把她拍下来的那些短信给我看,我在爆笑里看完。我没看到欲言又止、慎重付出的爱情。语言热辣、肉麻,透着互相的蛊惑和轻佻。

“他从来没给我发过这样的短信,说过这样的话”,陈萌怒的是自己没有享受过这样待遇。追她的时候,她老公连跟她说句话都紧张。轻言调笑的放松,都是和不那么在意的人才做得到。短信摆在那里,她老公解释不清楚,怎么解释都觉得是越描越黑。我劝,陈萌听进去几分钟,隔会又开始想起另外一段肉麻短信,“反复引用”。

陈萌其实可以选择,虽然疼痛,但是放下这种折磨,等着它过去。可是,她做不到,想起一句话的时候,她会忽然就问她老公,“你为什么要发这个短信,你怎么想的?”她老公慢慢知道,那不是“一时错误”,而是一辈子的背负,永远没法翻页。他烦了,也会问,“你觉得你自己没问题么,这么多年你有多在意我么?”

陈萌更觉委屈、手足无措。她个性就不是把爱挂在嘴边的人,16年的生活,关怀早都是无声的细节。现在要她来证明自己对他的爱,怎么证明?

陈萌老公现在事业上还顺利,人善良、体贴,不再是十几年前跟在美女后面傻乎乎的穷小子。有女孩子暗暗喜欢他很久,疯狂的、带着崇拜的追求。这种崭新的、热烈的温暖,是他从来没遇到过的,这种感情也是陈萌无法给予的。他抗拒不了这种热情攻势,总不算十恶不赦吧。

但就算是有一万个理解、了解、同情的理由,陈萌老公还一样必须面对一道选择题,这也是很多男人要面对的:

A 选择自己的老婆,放弃爱其他人;B 选择离婚,跟年轻女孩在一起;C 选择留住婚姻,但还暗地交往他人; D 在折磨中厌倦,谁都不选。

老婆们,当然都希望答案是A,潜台词是:“你出轨,我都原谅你,你还想怎么着?”第三方,当然都希望答案是B,潜台词是:“我受够了跟别人分享男人的窝囊气,不能两个你都占吧?”

大多数男人选择是C。理由是让每个女人反感的“相濡以沫、左右手理论”。每个都爱,爱的形式不同。道德背负、情感积累、孩子要照顾,怎么都不能放弃老婆。精神上又放不下新的牵挂,感情,毕竟不是一双筷子,说放就放了。

这一理论背后,又有众多的理由支撑。我听到过的一个说法是。纵然喜欢第三者的多些,但是离婚,就像是改一篇稿子的结构。结构一改,整个人生就等于要重写,太麻烦了。听来荒诞,但又似乎有理。瞬间的吸引容易,但对生活剧烈的改变,谁又不恐慌呢?如果原来的婚姻非常不幸福,也就罢了。只是平淡的,这么折腾,要有多大决心?

需要等待的幸福

我听过,无数个男性朋友,畅想过民国时的三妻四妾的日子。五四之后,既可以新式恋爱,文艺青年们又能未婚同居,糟糠之妻留得,可以照料父母、孩子。新式女青年娶得,可以谈天说地,精神伴侣。戏子,甚至妓女也娶得。只要美,满足性欲怎么了?那不是人最基本的欲望么?三妻四妾的理想国里,他们最大的满足就是——不再需要抉择。

妻妾梦的广泛,只不过是男性爱情观、性爱观的大杂烩的表征。女性也好不到哪儿去。婚姻观、爱情观,每个人都实现着不同程度的穿越。有女人穿越为古代烈女,自己一生要爱得海枯石烂,对方一旦变心就是陈世美。有女人停留在70年代,丈夫对其家暴,再无怜惜,坚持不离婚,理由是怕离婚被同事笑话。也有人回到古代,做小无所谓。宁为英雄汉,不为狗熊妻。也有人留在现代,希望在精神、肉体上都和男人平等。

性的复杂,爱情的复杂,说了几千年都说不清楚。而把不同时代的观念,都混合在同一个时代出现,就更没人能说得清。最神奇的,同一个人的性、爱情、婚姻观,都可能分属不同时代,处理起问题,居然能从容切换、游刃有余,别人看,却荒诞不经。

要真有什么理想国,我自己倒觉得该是在德国。柏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单身城市,有一半以上的单身人群。这种“单身”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很多情侣同居多年,甚至生了两三个孩子,依然是未婚状态。我的一对德国朋友,同居十一年,互相才认定是此生伴侣。同性恋可以公开出双入对,不会有歧视,更产生不了“同妻”这种社会问题。一对年轻人同居不到一年,就要结婚,父母会劝阻,要慎重考虑。在小学读书的孩子,老师要搞清楚他们的家庭构成,也是很复杂的事,几个兄弟姐妹的父母都可能各不相同。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在中国人看来,这更荒诞不经,但起码爱得慎重、坦荡,生不出强颜欢笑、同床异梦。

不过,这一大套理想,都是幻影。我们既不是在民国,也不是在柏林,生活总和所希望的大相径庭。

去年12月底,我又见过一次陈萌,她更憔悴了。和老公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相互的信任已所剩无几,他找各种理由出差,在她生日、甚至孩子生日的时候都出差,即便不出差,也常在凌晨之后才回来。她问,“你跟谁在一起”,他开口就说“我跟谁在一起你不知道么?”她说,“你要再这样,我就去找她谈,平心静气好好谈。”他丢下一句,“你想谈什么?你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变这样?”……终于有一天他说,“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我就离婚了”。

他步步紧闭,陈萌却坚决不想离了。她不希望孩子没有爸爸,不希望这么容易就成全了他和那个女孩。即使有天偷偷发现了他公文包里的离婚协议,她也默不作声。那个离婚协议书上写着:房子给她,孩子给她,50万存款给她,他每个月还会再给孩子6000元抚养费。他每个月工资就一万出头,决心“净身出户”,反而让她更伤心。他想激怒她提离婚,她就是不提。

大多数时候,我听人家讲述这种痛苦,都不会给建议。一方面是倾听本身就是安慰。更主要是,我怎么给和自己价值观不一样的人建议?再亲近的人,都不能代替别人作抉择。所有自己与他人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讲出来就变成对他人的指责。但听多了这种故事,心里总是憋闷。

如果那么爱一个人,为什么不可以再多些包容?不用零敲碎打的语言折磨他,让他越走越远?如果他不再关怀你,真的就是喜欢别人了,为什么不放手,再找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人?

如果曾经深爱过一个人16年,为什么要不断欺骗她?如果真的想离开了,为什么不能直接提出,非用冷暴力来折磨她?

让人心疼的是两岁的孩子。如果离婚,孩子会在单亲家庭成长,少了一方的呵护。不离婚,孩子慢慢长大,难道发现不了父母的感情不和么?对他心智,难道就没影响么?

聚散皆痛楚,进退维谷。这故事绝非特例,每个人身边,都可能有个这样的朋友。而我们自己遭遇这种事情的几率有多大,也很清楚。一遍遍回想,哪个部分,如果重来一次,痛苦会减轻一些?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同。这就像是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局。

每当我听完一个这样的故事,总会想起,小津安二郎的一部电影——《晚春》里的一段。女儿纪子在出嫁前跪坐在父亲面前,笑盈盈地说自己的疑虑:“我清楚婚姻不能给我带来更大的快乐。”

平时少言的父亲,突然非常说了一长段话。他用老派的口气说:

“婚姻可能并不意味着幸福,期望突如其来的幸福,是错误的想法,幸福是需要等待的,是要你自己去创造的,结婚不等于幸福。幸福在于对共同的分享的新生活的锤炼,或许至少一两年后它才会出现,甚至,可能是五年,或者十年……幸福只能通过努力所得,只有那时你们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夫妇。我结婚时,你的母亲并不幸福。我们间的关系不好,持续了好几年,许多次,我发现她在厨房里哭泣,但她还是忍了下来。你们必须互相信任,用心去爱对方。”

我觉得那是去世的父亲想对我说的,在我出嫁的时候,或者感情遭遇波折的时候。我也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经过这样父亲的训戒。

对待感情,我们有没有这么珍重过?努力过?

给坏女人一点掌声

 

文 _李思磐   插图 _周熙

当代纷纭糟杂的婚姻烦恼,其实充满乏味的老戏码。春节前,杭州媳妇肖艳琴难以消化前夫的出轨,选择在结婚纪念日“自杀身亡”,留下“万言遗书”。网友一边倒地“人肉”和痛责其前夫与第三者—这一幕已经在几年前的姜岩自杀事件中上演过一次。不过,由于肖艳琴后来在电视专访节目中“死而复生”,舆论顿时转向对她的炮轰。

这个转折意味深长。这等于说,女性在婚姻中只配给予“哀悼的同情”,当你并没有成为彻底的牺牲品,你就不配得到这种“哀荣”。这真是对婚姻关系中道德义愤的反讽。

 

性道德的幻觉

肖艳琴的遗书有很多典型的婚姻迷信论述。她非常确定婚姻中真实存在公平的“(性)道德”。她说:“……在现在这个社会男人出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我这里,我永远都没有办法接受这种事情……违背道德和原则的错误永远都是错误……是不正常和不应该被接受的。”

是的,妻子们遇到出轨,盯梢、抓奸、一哭二闹三上吊,到处开诉苦会,不就是因为肯定道德站在自己这一边,群众会惩罚失德之人吗?不过,仔细思量,几千年来,又有哪个男人因为跟妻子之外的女人睡觉,而受到道德惩罚、遗臭万年呢? 除了台湾的通奸罪还没去除刑责,起诉权利算是被背叛的原配分家析产的砝码,中国女人无法指望外界的责罚。

有个诚实的男人一百多年前说了实话—恩格斯在他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认为一夫一妻的专偶制只是限制了女性的性自由,而男性则实际上可以继续淫游(纳妾、嫖娼和滥交),“以便用这种方法再一次宣布男子对妇女的无条件统治乃是社会的根本法则”。也就是说,婚姻中的忠贞只是针对女人,男人豁免。

王功权的“微博私奔”是个好例子:王在“私奔”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爱情是一个问题,婚姻又是另外一个事情,或者说爱情、婚姻、忠贞是三个层面的事情。这不是什么惊人之语,男性多半心有戚戚;然而,女人们一直在接受相反的教化,怎能面对对方出轨,不痛苦万分?可是,要把男性千百年来从未被约束过的性,局限在一段婚姻里,这是信念,还是自欺欺人的想象?

肖艳琴的遗书写道:“我想起他曾经说我就像是住在一个童话城堡的公主,而他要当我与外界世俗社会沟通的唯一桥梁,这样他就可以成为我的全部和唯一的依靠了。是的,他确实成为了我唯一的依靠,成为了我童话城堡的大门。”

肖艳琴和之前自杀的姜岩,经济上对丈夫并没有依赖,甚至都在不同阶段独担家计。但她们对婚姻有着严重的精神依赖。但有几个女性可以摆脱这种依赖呢?从懂事开始,关于性、爱和婚姻,男性和女性从来都是在两套不同的教化体系中。

婚姻,通常被形容为女性的“归宿”,在各类妇女心理辅导类读物中,作者们要求女性将婚姻当成“终身事业”来经营。但对于男性,他们人生的目标在于“做一个男人”,升官发财,成名成家;结婚,只是“立业”之前一个必经的小程序:不结婚,哪里有一个终身免费的优质全能劳动力,给他搞定家庭内部的一切—拿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劳动力再生产(吃饭、睡觉、娱乐、休闲)和人的再生产(照料养育下一代)?诚然,婚姻对于两性都是重要的,但对于女性,婚姻更具有宗教性(因为她投入巨大、再婚即“贬值”),而男性则采取更为实用主义的态度(只是人生配置之一,再婚是“第二春”)。

 

被误导的女性

回到70后的青春期,可能当某位女中学生手捧罗曼史小说时,她未来的男朋友也许正窝在一间乌烟瘴气的录像厅,看着粗制滥造的“毛片”。即便男孩子们确实清纯到对录像厅的剧目没有兴趣,如一般青春期孩子那样爱好文学,1980年代以后的文学作品,一大主题就是解放了男人的性。“寻根热”文学和“第五代电影”中,从《红高粱》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白鹿原》和《废都》,那些露骨的性表现,彰显的是男性的征服、享用和收藏癖。二十一世纪,在《康熙王朝》之类的肥皂剧中,阳具已经成为开疆拓土的铁蹄。总之,男性的性,总是正面的,被肯定的。但女性的性,在文学作品中永远遮遮掩掩,如果一个女作家像男人那么写性,她就会因此而出名—作为荡妇或者美女作家被标记出来,这既让她的作家身份打了折扣,又警示女人们不可逾越的雷区:性于女人,是不可言说的,危险的,是好女人和坏女人之间的那条高压线。

70后女青年的青春期,不幸遇见了琼瑶之类的罗曼史作家。那些弥漫着诗词意境的小说,把一种浅薄、没志气的人生经验无限上纲:事业对于女性是累赘,执著于事业、聪明能干的女子,其男友总会将把目光投向其温柔、纯洁而心事重重的妹妹。女人的敌人是其他女人(婆婆或第三者),她们永远为男人争夺,不共戴天。

最要命的是,罗曼史让少女们误以为世间存在这样完善的男性品种:高帅(也许富),体贴、浪漫,会跟女性一样情感丰富并且喜欢语言交流,为爱忽忽如狂,喃喃地告白或独白;而女性只需等待那个人把自己从不完整的人生中解救出来—女孩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各种声音告诉她们,没有那个理想的男人,她们的人生便是残缺的。

罗曼史描绘的乌托邦,和生活中各种老生常谈与监视机制纠缠在一起,让女人们相信,爱是生活的目的,情感是性的前提,交媾是属于婚姻的神圣仪式—性、爱、婚姻三者合而为一,才是完美的人生。并且,以男性为中心的性的“定价系统”,规定性经验使女性“吃亏”,并在婚姻市场上贬值,因此要“守身如玉”,直到有合算的婚姻买卖再出手。恩格斯的描述是:“妻子和普通娼妓的不同之处,只是她不像雇佣女工做计件工作那样出租自己的身体,而是把身体一次性出卖成为奴隶。”

而男人们成长于另一套性的规则。对于他们,性没有神圣性可言,AV无非“爱情动作”,性是“占便宜”, 更有征服、占有等象征意义,因此多多益善。此外,女孩们看罗曼史的时间,他们在看武侠小说和《三国演义》,男性的世界永远充满征战,无论是婚姻还是某一个女人,只是驿站而已。在一个男人的成长史中,他的任何地位提高、收入增加等进步,都使他“更像一个男人”,这些社会资本是他越来越强大的“阳具”,备而不用是不可想象的。从高中卧谈会开始,男人的社交圈子就是一个分享、吹嘘性享乐的共同体,性的共同冒险可能让他们关系更为紧密;但争相认同自己是“好女人”的努力,让女人跟女人之间往往相互监视性越轨。

性爱观念中的性别差异,造成中国式婚姻中永远的对立和矛盾。

不平等的各种规则,永远自相矛盾。女人被要求纯洁和专一,越是纯洁专一的妻子越不能原谅丈夫的逢场作戏。男人必须在外面吃得开,按时回家的男人没面子—越是不爱回家越有机会在外滥交。好女人应该料理好家庭杂务—可这样丈夫更有闲暇温饱思淫欲,而妻子则没有社交机会。“嫁得好”是女性之福,但这也意味着男方更有资源对妻子不忠,要么无惧净身出户,要么能轻而易举金屋藏娇,或隐匿财产。如果遇上一个体贴老实的丈夫,那么可能就不算“嫁得好”,因为他通常不是一个成功人士。你越是像一个典型的好妻子,那么在性上面你可能就越乏味。作为第三者打跑了原配,或者原配打跑了第三者,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是严防死守新的女人。

很显然,徒劳的歹戏拖棚(闽南语,指一部难看的戏还一直演下去),是因为女人们自觉扮演注定要绝望的角色,兢兢业业一辈子。这是一个搭了几千年的台。要改变终局,只能拆解舞台,打乱剧本。除了男女仍然存在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困境最深层的原因是性的不平等。只要女性的性权利还是被各种戒律封锁,被当成危险品,她们就无法在自己的人生中,主动使用它,用它开发出更多可能。

一切都值得尝试……包括性,包括打破一切基于不平等的烂规则,包括对婚姻去魅—总之,只有女性有了跟男性一样的出轨的机会、文化支持和实践,男性作为一个整体,才会去反思婚姻道德的自律。

给坏女人一点掌声。她们终将改变世界。


 

幸福婚姻,不过是化学反应

 

文 _徐小西   插图 _周熙

如果从一夫一妻制的角度看,草原田鼠无疑拥有最幸福的婚姻,这种哺乳动物在交配过后,就不再与“第三者”发生性关系。草原田鼠对爱人的忠贞无关道德或者宗教,源自大脑分泌的一种激素—后叶加压素。

人类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一点,虽然文人穷尽了美好的辞藻来形容爱情, 但对科学家来讲,那些长久的、忠贞的爱情不过是多种激素刺激下,在大脑中的化学反应而已。

这些化学反应产生的爱情固然令人心旷神怡,但它更重要的的作用是繁衍后代。在异性相遇初期,大脑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令你产生对家庭和孩子的渴望;而生下孩子之后,另一些化学物质,就鼓励双方长久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抚养孩子。人类的基因和种族因此得以延续。

美国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博士多年来对人类大脑进行的研究发现,爱情是由大脑内发生的三种类型的化学反应组成的—性吸引、迷恋和长久的依恋。每种反应都伴随着特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就会刺激我们的大脑,产生长久的或短暂的、幸福的或不幸的爱情和婚姻。

性吸引是爱的第一阶段,它让你开始寻找异性。当你还是青少年时,雌激素和睾丸激素第一次在体内变得活跃,激起性欲,让你想要渴望寻找一系列的异性伙伴。生物进化后都会有这种性冲动,这种性冲动会伴随人的大半辈子,让人类的基因尽可能广泛地遗传下去。一般来讲,男性是视觉动物,姣好的容颜对男性更有性吸引力;而女性更倾向于被强健的体格所吸引。

度过最初的单纯的性吸引期,进展顺利的话是热恋。热恋让你专注于同一个对象,你简直无法把她/他从脑海里移开。在热恋期,大脑会释放一些让心情愉悦的化学物质—多巴胺让你欣喜若狂;去肾上腺素令你心跳加速;苯基乙胺更像是一剂兴奋剂,让你手心出汗,脸色潮红,瞳孔放大。

在几种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下,你变得情绪高昂、幸福无边。当你头脑中充满着这些爱情激素时,爱情是盲目的,你看到的全是对方的美好,选择性地忽视了那些不好的品质。

但如此美妙的热恋不会持续太长,这是一个生物学的陷阱,它能确保人类有时间繁殖后代。因为那些激素不可能永远处于高水平上,你的身体也承受不了成天处于心跳加速中。平均30个月之后—最长不会超过4年,这些爱情激素的浓度高峰开始消退,你也就从热恋中清醒过来。

热恋结束了,并不代表爱情的终结。如果你们还在一起,另外几种激素—内啡肽、后叶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开始发挥作用。如果说多巴胺、苯基乙胺、去肾上腺素属于“爱情激素”,内肽腓、后叶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更像是“婚姻激素”。这些“婚姻激素”可以降低焦虑感,让你感觉到一种平静、安定、温馨又亲密。这就意味着,你们可以进入最后一个阶段—长久的依恋,心甘情愿地与另一个人长久的生活,共同养育后代。相比热恋,你拥有的是更为温馨而持久的婚姻。而且跟热恋不同的是,它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苯基乙胺

让你坠入爱河

PEA诱发爱情,当你对某人“来电”时,就是血液中PEA增加的结果。它实际上是一种人体自然合成的一种兴奋剂,让人产生兴奋感,使人觉得心情愉悦、精力充沛和勇敢自信。在PEA的作用下,心跳和呼吸都开始加速,手心出汗,脸红,瞳孔放大。

在面临危险和恐惧时,PEA也会大量分泌,这就是男孩喜欢约女孩看恐怖片的道理了。虽然PEA是在下丘脑中自然合成的,巧克力中也含有不少PEA,可以说是PEA含量最丰富的食物了,怪不得巧克力能荣登情人节最佳礼物的榜首。

多巴胺

传递幸福与欢欣

多巴胺是下丘脑分泌物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当一对男女产生爱慕之情时,下丘脑开始源源不断地分泌多巴胺。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你感觉爱的欢欣与幸福。但人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多巴胺的刺激,因此大脑会调节多巴胺的分泌,让它回到正常水平。

如果你觉得婚姻生活日趋平淡,和你的爱人一起找一些新奇的、兴奋的、充满挑战的事情做—去陌生的地方旅行、换个做爱的姿势、参加《老公,看你的》节目,它们都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这时,大脑内的化学反应和你初入爱河时的反应如出一辙。

血清素

让爱情盲目

这种神经递质能控制你对爱情的感受。它的强大在于,不但能把你的感情固定在一个人身上,还能让你看不到对方的缺点,只看到爱人的美好。

血清素更容易导致一见钟情式的激情和狂热,而这种感觉又随着血清素的减少而迅速消失。

PEA、多巴胺和血清素的高峰多则4年,短则6个月,平均持续30个月。由此而产生的爱情也会开始消退。科学家因此断言:爱情的保鲜期最多四年。

内啡肽

宁静的幸福

当多巴胺和PEA的高峰过去之后,激情开始消退,爱情需要另一种化学物质—内啡肽。和多巴胺类似,内啡肽也能带来欢欣愉悦。但和多巴胺带来的那种兴奋感不同的是,内啡肽是一副镇静剂,可以降低焦虑感,增加活力,让人感觉到安定、温馨和宁静。

你的幸福程度,很大程度是内啡肽浓度的外在表现。如果热恋中的男女能在激情消退之前,分泌出足够的内啡肽,就能让爱情历久弥新,虽然内啡肽不会让人激动和兴奋,但这种宁静温馨的的快乐一样能使人着迷。

性高潮、亲吻、辣椒、适当强度的运动,都能增加内啡肽的分泌。

后叶催产素

长久的依恋感

后叶催产素与内啡肽有协同作用,后叶催产素让你想长久地依恋某人,内啡肽则提供与爱人依恋一起时那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后叶催产素虽然会在女性分娩后分泌,但无论男女,性爱过后,脑垂体都会分泌这种物质。因此稳定、高质量的性爱能让夫妻彼此产生依恋感,成就一段幸福的婚姻。在婚姻中,后叶催产素对女性的影响较大。调查发现,该激素浓度较高的女性,出轨可能性更小。

后叶加压素

忠贞基因

后叶加压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出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负责调节尿量等功能,与大脑的记忆也有密切的关系。

对草原田鼠脑部扫描证明了后叶加压素有助于雄性动物在婚姻中保持忠诚。但其中的秘密并不仅仅加压素本身,还有是它的接收器。拥有较多接收器的草原田鼠就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天生受体缺失的田鼠就变得非常花心。

美国科学家在调查了多组婚姻甜蜜的夫妻后发现,这些婚姻关系中,男性的后叶加压素含量总是高于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