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头像作品欣赏:汉寿净照寺(香积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1:46:09

1.龙阳(今汉寿县)第一座佛教寺庙为净照寺,位于县城西郊西竺山,始建于东晋。

西竺山并没有山,何称为“山”?因这里树木葱郁、竹林茂密、花鸟繁多;绿阴深处庙宇幽静,亭塔错落,胜似人间仙间。西竺原是印度的古称,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因此人们借此而将此地取名“西竺山”,以结佛缘。

据《龙阳县志》记载:净照寺始建于东晋,原名香积寺,相传为印度沙门金色头陀所初建。香积为一古佛名,梵言“乾陀罗耶”。〈维摩经~香积佛品〉曰:“上方世界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如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寺名由此而来。

唐咸享年间(670——674)寺庙年久失修,风雨剥蚀,有些损毁,加之规模不大,后由雪峰长老重建。宋淳熙年间(1174——1189)赐名“净照禅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寺为丛林,接纳十方衲子来此学道参禅。殿内“大雄宝殿”四字为唐长史张旭书。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乾隆四十二年(1777)知县栻之又重修,咸丰四年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湖南交兵备道杨翰过此捐数百金,重修洗墨池,并建观音阁。光绪元年(1875)龙阳知县黄教镕又重修。

民国时期,净照寺已是全国第七佛教道场,香火旺盛,庙宇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在山门一座,大殿三起,分别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配套房舍齐全林园布局典雅。常有百名以上僧徒来此受戒。同是也是著名的旅游胜景,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易君左曾来此瞻仰。抗日战争期间,该寺曾被学校占用一部分。“文化革命”(1968)时期,佛像全毁,寺庙被折除殆尽。

2. 汉寿县净照寺地方志

汉寿,春秋战国时楚地,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始皇时期治郡,,东晋时有庙,名曰“香积寺”

宋朝理宗皇帝改“香积寺”为“净照寺”。

净照寺为禅宗修行道场,古有“十方佛国,此为西竺”之说。

唐朝书法大家张旭曾题墨宝“大雄宝殿”四字,后毁于兵火。

净照寺盛于南宋,名于明清,

清乾隆至光绪为中国佛教第七大圣地,

其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为全国仅存三尊之一,

现画像存于北京历史档案馆。

净照寺全盛时,有庙产良田山地百亩有余,

常遇水荒旱灾之年做功德以救汉寿之民。

公元二零零八年中国四川五一二大地震,

汉寿县净照寺援资两万人民币。

公元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三日,

汉寿县净照寺迎请南岳高僧宝昙长老舍利。

以上资料均节选于《汉寿县志》和《中国佛教新闻网》。

西竺山的净照寺,建于隋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闻名全国。抗战时期,西竺山曾招日本飞机轰炸,受到严重破坏,但主体部分还在。土改时,1958年,西竺山都曾受到破坏,但遗迹尚存。此时破“四旧”之风盛行,那些觊觎西竺山这块风水宝地的人,便顺了这个势头,将西竺山的遗迹彻底地毁灭了。这在当时并不显眼,一般人并不觉得可惜,但是从现在或从将来看,这实在是对汉寿文化的一次沉重的打击。

3.洞庭湖滨之西,古曰“龙阳”,今汉寿县,城西郊,一山岗,茂林修竹,鸟语花香,岗下小溪环绕,流水潺潺,实乃佛家修身养性之圣地。东晋时,天竺高僧来此建寺,名“香积寺”,南宋赐名净照寺。

朝代更迭,寺庙几经兴废,然佛法久住,精神长存,历朝都有高僧发大慈悲心,不忍古刹荒废,几经重修,至清末民初,古刹气势雄伟,庄严肃穆,有山门一座,大殿三起,配套房舍齐全,园林布局典雅,香火鼎盛,常有百名以上僧众、信士来此受戒修禅。

抗战时期,寺庙又遭兵火,僧侣离散,荒草萋萋,仅有殿内圣像俯视人间疾苦,殿宇残败凋零,不忍久视,“文化革命”中圣像全毁,殿宇陆续拆除殆尽。

三十年后,国民兴盛,和谐政治,遂有佛教人士,提议重修净照寺,政策开放,民众自由,经有志之士几经奔走,得省市县各级政府支持与关心,应允离旧址八百米重修净照寺。

县委统战部与佛教界人士前往南岳迎请当代高僧宝昙长老来我县主修净照寺,然大师年事已高,不能亲自前来,遂派其徒欣平法师来我县主持修复净照寺的工作。

法师来我县后,尊释迦之遗教,询大师之风格,积极开展宏法利生,教导群生之工作,为重建古刹净照寺努力不懈的工作着。

4.龙阳之城自古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喜文化之明经,信善恶之果因,今有僧人欣平法师领盛事之开局,重修西竺山净照寺大雄宝殿于城西郊,奠基之时,千里之外,亦传佳音,峻工之日,四方信众,乡绅名流,竞相祝贺,都来此新丛林。保平安,佑事业,一时车如流水人如潮,此汉寿百年不遇之轰动景象。

大雄宝殿为今日汉寿之人文胜地,以其深厚的禅宗文化底蕴和气势恢宏、典雅唯美的建筑风格而雄踞龙城标志性建筑物前列。

公元二零零八年一月十一日上午九时许,在彩球满天,檀香如烛,鞭炮长鸣中,盛大的庙会庆典就进入了仪式高潮,不身临其境就难以感受佛法庄严、人心震撼,不身临其境就难以感悟佛教文化的影响力,不身临其境就难以体会今日百姓的富足和民众安康的喜悦,不身临其境就难以觉察人性向善祈福的力量。

人生有缘,聚首龙城,活在当下,几经风雨洗礼,终成宇宙心灵。感今日盛世之盛事,思来功德无量,归去同证菩提,想百年千里之后,谁可复记,此生此日此庙堂,一花一叶一菩萨。

          5.  网页: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0c1a8c0100d2db.html

         6.

佛教胜地:汉寿西竺山净照寺


发布日期:2010-12-14

访问次数:73


字号:[ 大 中 小 ]

 

  

  在汉寿县城西郊,有一片佛教胜地,那就是西竺山净照寺。其实那里并没有山,只是平地上的一个土坡。为什么唤作西竺?因为“西竺”原为印度古称,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人们借此取名,以结佛缘。称其山则是此处庙宇巍峨,亭塔错落,竹木葱郁,花鸟繁多,具备了山的特征。

  净照寺始建于东晋,原名香积寺,相传为印度沙门金色头陀初建,宋淳熙年间赐名“净照禅寺”。寺里原有两座庙,人们习惯称它为“老庙”和“新庙”,“老庙”于1935年拆除了。老庙有三尊佛像,其中一幅塑图是由飘海观音、善才童子和龙女组成的,由于没留名姓的大师们的精湛技艺,那一群塑像形态非常生动,善才与龙女彩带飘拂,恍欲乘风飞去;观音菩萨端丽凝重,真如迎面走来。塑造结构上,塑造者又别出心裁,使善才童子一只脚独立于风火轮,另一只脚悬空翘起,龙女赤足危立在一个侧面莲蓬的边缘上,凭想象,它们是一分钟也站不住的,说来也怪,它确已在人间屹立过一千多年。

  “新庙”气势雄伟,在全县庙宇中是首屈一指的,有山门一座,大殿三起。山门外有对联一副,上题“古今明月沧浪水,新旧桃花西竺山”二句。是本县名士黎丙寿撰写的。门上方有长方石刻一块,上刻“西竺山”三字。

  进山门过厅,再前行三十余步是关羽殿。殿檐下悬“义冠古今”木质匾一块。中柱上有对联一副,上联是:“赤面秉赤心,赤兔嘶风,千里常怀赤帝” ;下联是:“青灯对青史,青龙偃月,一生不愧青天”。据说这副对联其他地方也曾看到过,因而没有款题。关羽塑像南向坐,文静威壮,右手捋须,左手执书一卷置膝上,右脚向前,左脚微缩,双目微睁。关平含笑捧印立右后侧,周仓怒目持刀立左后侧,层次分明,令人起敬。

  第三进是“大雄宝殿”,此四字相传为唐朝金吾长史张旭书写。迎面三尊大佛,必须仰面才能看到他的眉目,莲台下十二尊黄巾力士,栩栩如生,个个赤膊披巾,裸露处肌腱突起,从这点上就可以说明他们是名不虚传的力士。他们的面部表情怒目蹙额,似嫌莲台太重,不得已而肩此重任。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同殿面北塑有观音像一尊,法像是千手千眼,背后上、左、右三方,众手层出,有持幡幢宝盖的,有拿兵器乐器的,凡百物件,莫不具备;没有拿物件的手,各有眼一只,明亮有神。凝视的时间一久,令人眼花缭乱,无法数清那些象孔雀羽尾似的手到底有多少。很多外地游人都说:“第一次看到!”同殿的十八罗汉,坐立俯仰,虽各具神态,相比之下,只能说是一般化了。

  大雄宝殿后面,还有两处建筑,一座是卧佛殿,原是“老庙”的一部分,“老庙”拆除后,纳入“新庙”版图了。另一座是和尚们的祠堂,房屋高大宽敞,里面供着开山以来在寺中圆寂的和尚神主,他们的神主上写着:“临济正宗上X下X大和尚”的字样。可以说明这里是中国佛教临济宗传戒修行的处所。

  大雄宝殿之前、关羽殿两旁,还有东西长廊,西廊是和尚打坐参禅的地方,东廊是斋堂和知客僧住房。斋堂内有长桌一方,可坐四十八人,据说和尚最多时达百余人。斋堂上方楹柱间,有两块大木匾,一书“唯舌不烂”四字,字态俊秀舒展;一书“XX古刹”四字,笔力雄浑劲拔(记不清“古刹”前面两个字了)。匾的正中有两方金印,好像是篆刻的“乾隆御笔之宝”字样。

  由东廊经嵌有“云烟深处”石刻的小门,就到了西竺山的园林区了。园内有亭、有池、有塔,树高、竹密、花多,互相掩映,又互相衬托,构成一幅望不到边的园林画。

  亭有两座,一在平地,一在五、六米高的土基上,它叫“来鹤亭”。亭呈等边六角形,六柱承顶,六柱内约一米处,砌有砖墙,五窗一门,形成亭内室,六柱间连以栏杆,游人可以凭栏倚窗,欣赏亭外景色。迎面的两根亭柱上,悬有一副对联:“江上回龙,似尔几时腾爪甲”;“亭前古鹤,知我平生惜羽毛”。上联指的是这庙里的“回龙井”,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条龙来去不定,栖息井内,因此这口井就叫“回龙井”。下联指的是“来鹤亭”上的白鹤。以龙与鹤抒写作者的情怀。亭内室的门口,有木质对联一副:“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据说在这副对联以前,还有过这样的一副:“草圣已寻人去后,林亭几见鹤归来”。另一座亭,琉璃碧瓦,六角飞檐,空无一物,游人很少到那边去。不过,亭前的桂花树在金秋时节,香飘数里。亭四周有兰、菊之属,按时着花,疏密有致。

  来鹤亭下有池一方,用大块方石砌成,上有石栏,约占地四十平方米,西南角有竖石一块,上刻“洗墨池”三字,字体端正,惜无款题,从字的间架和运笔的工力上,看得出是名家手笔。池水已不十分清湛,却还是能映出天光云影。关于这个池,说来你可能不相信,它还有一个争论了长达七百年之久的归属问题:有的说是晋朝征士伍朝的遗迹,有的说是唐朝张旭的洗墨池。揆情度理,伍朝是本县人,在这茂林修竹的古庙里读书写字,极有可能;草圣张旭身为金吾长史,又是富庶繁华的江苏人,一未贬官,二未出使,要来到这里写字,那就可能有点附会了。名胜古迹处,我们现代人总要牵扯点文人韵事进去,达到“相得益彰”的目的。不过,现代作家郁达夫、易君左1938年夏末来此游览倒是实在的。

  除了两座亭子,一方墨池以外,点缀园林的还有七八座石塔,大小高低,各得其宜,隐现于竹林中。

  在西竺山净照寺看到的是巍峨的庙宇,精美的雕塑,亭亭塔影,翠翠竹丛;听到的是暮鼓晨钟,红鱼青磬,叶间鸟语,邻村犬吠。没有闹市的烦嚣,也会忘却人生的不快。这片曾经风华过一千余年、长存在我儿时记忆中的佛教胜地,现在是看不到了,难免令人生出惆怅。回忆中的景物固然美好,但是,从幽深的历史长廊中走进滚滚红尘,拥抱时代的璀璨春光,享受富于诗意的生活,不是更为美好么?

  [来源:常德统战网]

  [作者:朱能毅]

         7.

汉寿恭迎宝昙长老舍利来净照寺供奉

作者:贺维初 日期:2010年07月13日 来源:互联网  

      2010年6月23日上午9点9分,汉寿县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恭迎南岳南台寺原长老宝昙法师舍利来汉寿县净照寺供奉。汉寿县委书记刘定青,常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李学明,汉寿县政协主席谢贵爱、县人大副主任王立芬,常德市佛教协会会长、乾明寺方丈明禅大和尚,南岳南台寺方丈怀辉大和尚,常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太阳山普光寺方丈旦领大和尚,衡山白云寺主持松良法师,汉寿县宗教主管部们负责人和佛教协会负责人及佛教信众若干人参加了安奉仪式。安奉仪式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海波主持。
        安奉仪式上,汉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海波向参加仪式人员介绍了宝昙法师生平事迹。怀辉大和尚和明禅大和尚分别作了讲话。
        汉寿县委书记刘定青在安奉仪式上说,县佛教协会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我国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要严格管理妥善解决寺庙混乱局面。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保持佛教的清净庄严和正信正行,爱护佛教的形象和声誉,引导佛教界人员洁身自爱,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要很好的组织全县广大信教群众努力学习,党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服务社会。把佛教文化圆融于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寺庙之中。要加强团结,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佛教界居士和教职人员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爱国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四众弟子思想觉悟和整体综合素质,注重修教、严守清规,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社会诱惑,以大局为重,为汉寿人民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