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城市排名:“哥们儿文化”与“久而敬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0:34:32

      《论语·公冶长篇》有一则孔子的语录:“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意思是说晏子善于对待朋友,即使交往日久,仍然敬重有加。

      初看这话,似乎没有什么,但细细思索,便发觉问题的所在了。因为现代人在交往日久的情况下,常常不分彼此:既然是“哥们儿”了,勾肩搭背,烟酒不分,难道还需要什么“距离”吗?为了证明彼此间感情,就免不了酒桌上推杯换盏,大呼小叫一番:“感情深,一口闷。你想不喝下这杯酒都不成!要不拿你当朋友,谁还用酒“灌”你呀?你不叫人“灌”,分明是不想跟我等做朋友!”      真不知这是什么逻辑!明明不尊重你,却非要你去尊重他。你必须取悦于他,他才把你当朋友。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生命意愿,干吗非要人家委屈自己而依从于你呢?      既然是好朋友(姑且这样解释“哥们儿”一词),为什么非要彼此为难呢?非要相互不尊重、久而不敬呢?这样做还是好朋友吗?难道这不是坏朋友吗?      看到孔子论述,才知道只有“久而敬之”的晏子才算得上“善与人交”,因为这才是古代人心目中真正的“君子之交”。      相形之下,当代中国流行的是与“君子之交”完全相悖的“哥们儿之交”。      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君子间的关系是有“距离”的,也就是有一种相互的尊重存在。君子与他人关系皆能保持和睦,这是“和”;但又要保持生命个性,此谓之“不同”。但按照“哥们儿文化”——都是朋友,何必分“彼此”呢?那不疏远了吗?      问题不是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在“和”(即和睦)的大前提下,必须分出“不同”(即彼此)来。这是群体生命存在的良性规则。人际间的许多矛盾都起自这个“不分彼此”。没有距离时,生命就可能碰撞、摩擦,原先的友谊就可能消失。为了保持生命间的永久友谊,就必须做到“久而敬之”,而不能强加于人。生活中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粘如漆。      事实上,当人们“久而不敬”的时候,朋友反目是常有的事。珍惜友情,不在于一杯酒、一支烟,而恰恰在于日常行为的“维护”之上。但在“哥们儿”看来,为了稳固“哥们儿”义气,非酒席不可。你喝不喝“哥们儿”的这杯酒?——这就是试金石!结果,搞得别人酒醉失态,搞得自己也下不了台。孔子讲过“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是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君子相交,“久而敬之”本身就有一种威严在,但所谓的“哥们儿”是没有威严可言的。      不尊重别人,最后结果只能是搞得别人也不尊重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