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旅游地图中文版:蛔虫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5:09:58
蛔虫病

蛔虫病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蛔虫病
英文名称:ascariasis
定义:感染蛔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内科疾病(二级学科);内科其他疾病(三级学科)

蛔虫病,病名。九虫病之一。蛔,古称蚘、蛟蛕;蛔虫病又称蚘虫病、心虫病。是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多见于小儿。以杂食生冷或不洁之瓜果菜蔬、肥甘饮食所致。《诸病源候论·蚘虫候》:“蚘虫者,……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或因府脏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发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去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贯伤心者则死。”(引文中所说之“心”,实际系指心下之上腹部,包括胆囊部位)《张氏医通》卷四:“……蚘闻酸则静,得苦则安,遇辣则伏而不动。”治以驱蛔为大法,方用乌梅丸、化虫丸等。

概述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此外,犬弓首线虫(Toxocara canis,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

诊断

自患者粪便中检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对粪便中查不到虫卵,而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用驱虫治疗性诊断,根据患者排出虫体的形态进行鉴别。疑为肺蛔症或蛔虫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检查痰中蛔蚴确诊。

治疗措施

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治疗既可降低感染率,减少传染源,又可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构橼酸哌嗪(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

病原学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简称蛔虫,人体经口误食感染期蛔虫卵。

病理改变

幼虫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病灶常有游走现象;成虫致病期可损伤肠粘膜、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发生胆管坏死、穿孔、以及肠扭转和肠坏死。

流行病学

蛔虫的分布呈世界性,尤其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蛔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农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达60%~90%。
 
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此时孩子由于会行走,活动范围扩大,而父母对孩子也开始放手,孩子容易接触到各种不卫生的东西,而感染蛔虫病。那么,孩子是如何感染蛔虫病的呢?
 
蛔虫的成虫形似蚯蚓,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并产卵,雌虫每天可产卵达20万个,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分。自粪便排出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3周即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这种虫卵能在土壤中生存5年,一般调味品如酱油、醋、辣椒、生拌蔬莱和盐水泡菜都不能杀灭虫卵。人如果吃了带有成熟虫卵的食物即可得病。小儿由于喜欢玩土,手上可能沾有蛔虫卵,如果饭前不洗手,蛔虫卵即可以通过手而被吞入胃内,所以儿童更易得蛔虫病。虫卵被吞人体内后,孵化发育成幼虫、孵出的幼虫并不能立即发育成成虫,必须在体内经过一番“旅行”,它首先是侵入肠壁,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内,以后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喉部,再进入到胃,最后在小肠内定居而发育成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在1年左右。就这样小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蛔虫病。
 
蛔虫病对妊娠的影响。 (1)少量成虫寄生于小肠对妊娠影响不大。 (2)大量成虫寄生于肠道,可致孕妇营养不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3)短期内吞食大量感染性虫卵合并严重感染,可出现蛔虫性出血性肺炎、咯血及呼吸困难,可致胎儿宫内窒息和发育迟缓。 (4)妊娠合并胆道蛔虫症、肠穿孔、腹膜炎、阑尾炎及肝脓肿等,均可导致流产、早产及死胎等。 (5)妊娠合并蛔虫病并发严重感染,母胎死亡率增高。

损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组织的损伤和机械性刺激。感染初期,幼虫侵入小肠粘膜时可损坏上皮细胞,并引起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浸润。幼虫移行至肺时引起点状出血、渗出和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的浸润,甚至形成肉芽肿。成虫寄生在小肠,也可引起肠粘膜的损伤。蛔虫钻入胆管、阑尾时,除损伤局部粘膜外,还可引起继发细菌性感染。蛔虫在肠内扭结成团,可引起肠梗阻。   
 
②代谢产物的作用。成虫的代谢产物有毒性作用,浓度高时可引起肠管痉挛性收缩,致阵发性腹痛。   
 
③对寄主营养的影响。蛔虫的寄生可引起空肠粘膜的损伤,导致消化和吸收障碍,其程度与蛔虫感染轻重成正比。感染重的患儿常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甚至发育迟缓。   
 
④引起寄主的变态反应。蛔虫,特别是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寄主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现象。

临床表现

因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蛔蚴移行症
 
蛔蚴在寄主体内移行时引起发热、全身不适、荨麻疹等。抵达肺脏后引起咳嗽、哮喘、痰中带血丝等症状,重者可有胸痛、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X射线检查可见迁徙性浸润性阴影,临床上称为过敏性肺炎或勒夫勒氏综合征。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约10%的患者痰中可查到蛔蚴。中国浙江等地曾多次报告蛔蚴引起的暴发性流行性哮喘,发病率高达20~50%。   
 
肠蛔虫症
 
常见症状有脐周陷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一旦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时,蛔虫可在肠腔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患者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以脐部为甚,伴有恶心、呕吐,并可吐出蛔虫,腹部可触及能移动的腊肠样肿物。有时蛔虫性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蛔虫也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即可死亡。   
 
异位蛔虫症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肠道寄生环境改变时可离开肠道进入其他带孔的脏器,引起异位蛔虫症,常见以下几种:
 
①胆道蛔虫症,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女性较常见。诱因有高热、腹泻、妊娠、分娩等。妊娠时胃酸减少,膨大的子宫迫使肠道移位,分娩时强烈的宫缩诱发肠蠕动增加,均可促使蛔虫向胆管逆行。此病发病骤然,右上腹偏中有剧烈阵发性绞痛,钻凿样感,患者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可吐出蛔虫。发作间期无疼痛或仅感轻微疼痛。若蛔虫钻入肝脏可引起蛔虫性肝脓肿,必须及早手术治疗。
 
②胰管蛔虫症,多并发于胆道蛔虫症,临床征象似急性胰腺炎。
 
③阑尾蛔虫症,多见于幼儿,因小儿阑尾根部的口径较宽,易为蛔虫钻入。其临床征象似急性阑尾炎,但腹痛性质为绞痛,并呕吐频繁,易发生穿孔,宜及早手术治疗。

并发症

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或蛔虫性肉芽肿等。

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 粪便涂片法或盐水浮聚法可较容易查到虫卵。近年来常用改良加藤法。该法虫卵检出率较高B超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助于异味蛔虫症的诊断。
 
2血常规 幼虫移行时引起的异味蛔虫症及并发感染时血液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出现乏力咳嗽或哮喘样发作,肺部炎症进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厌食、腹痛、体重下 降等应注意患蛔虫病的可能性。 粪便检查发现蛔虫卵,胃肠钡餐透视发现蛔虫阴影或有粪便排出或吐出蛔虫史者,均可明确蛔虫病的诊断。 在出现绞痛胆管炎、胰腺炎时应豪华蛔虫异位症的可能性,并通过B超逆行胰胆管造影进行诊断。蛔虫性肠梗阻以儿童为多见,腹部的条索状肿块结合放射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由于蛔虫产卵量大采用直接涂片法,查一张涂片的检出率为80%左右,查3张涂片可达95%对直接涂片阴性者,也可采用沉淀集卵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效果更好。

辅助检查

由于蛔虫产卵量大,采用直接涂片法,查一张涂片的检出率为80%左右,查3张涂片可达95%。对直接涂片阴性者,也可采用沉淀集卵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效果更好。

致病

1.胃与十二指肠蛔虫病   胃与十二指肠蛔虫病是胆道蛔虫病的前驱或其发展过程中的初期表现临床症状主要是阵发性上腹痛,蛔虫被吐出后,症状即行缓解。 
2.胆道蛔虫病  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人与儿童较多,儿童发病率占总数18.7%-38.3%,但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女性较男性略多。临床上起病急骤,上腹或右上腹突然发生阵发性钻孔性极为难受的绞痛,可放射至右侧肩背部,致使患者辗转不安腹痛程度较胆石症引起者更为强烈,常伴有恶心、呕吐;蛔虫全部钻入胆管后腹痛可稍缓解在胆管内死亡后腹痛可消失,故腹痛与蛔虫活动有关。约半数患者吐出蛔虫腹部体征,无腹肌紧张,仅在剑突下偏右有局限性压痛点。绝大多数患者蛔虫可自动从胆管退出,仅极少数患者需外科手术治疗胆道蛔虫病患者如果腹痛等症状不缓解则提示有并发胆道细菌性感染,尤其蛔虫全部钻入肝外或肝内胆管后可引起化脓性胆管炎与蛔虫性肝脓肿,患者出现发热局部腹膜刺激征,肝脏进行性肿大与压痛,白细胞显著增多等。可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与中毒性休克个别病例并发胆道大量出血,出现便血或兼有呕血等症状。 
 
3.蛔虫性肠梗阻  多见重度感染的儿童患者由于大量蛔虫在小肠内相互缠结成团而致机械性阻塞,大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上起病急骤有阵发性腹痛,位干脐周,伴频繁呕吐常吐出胆汁与蛔虫,腹胀明显,约半数患儿可见肠型与蠕动波腹部柔软。约70%患儿可们及条索状肿块,有活动性绳索感为本病的特征。腹部调线平片可见多数液平面与肠充气。由于患儿呕吐与厌食常发生失水与代谢性酸中毒蛔虫性肠梗阻如时间过长,肠壁循环障碍、缺血坏死可并发肠穿孔、肠坏死与肠扭转。蛔虫进入腹腔可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如不及时手术,病死率较高。
 
4.蛔虫性腹膜炎  蛔虫可从小肠或阑尾穿孔进入腹腔穿孔一般很小,故极少数患者有气腹存在。临床上表现为亚急性腹膜炎有腹痛、腹胀、全腹压痛但腹肌痉挛不明显。腹腔穿刺液中有时可发现虫卵。手术时可见蛔虫外并有许多灰白色粟粒状虫卵肉芽肿结节。  此外蛔虫钻入阑尾可引起阑尾炎,钻入胰管可引起急件出血性胰腺炎。  自患者粪便中检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对粪便中查不到虫卵,而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用驱虫治疗性诊断,根据患者排出虫体的形态进行鉴别。疑为肺蛔症或蛔虫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检查痰中蛔蚴确诊。

预防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 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治愈标准

经过治疗,经3~4个月后检查粪便无虫卵即为治愈。

预后

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 蛔虫病治疗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腹部热敷法。食盐500克,食醋50-100毫升,放人锅内炒热,用两层纱布包裹,令病人仰卧曲膝,放于腹部热敷,冷时再加温,连续热敷1小时左右。适用于蛔虫引起的关格证。
2.针灸疗法 (1)指压灵台、至阳两穴。方法是:病人俯卧,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由轻至重,直至疼痛缓解为止。 (2)耳针,在耳郭相应部位针刺。 (3)拔罐,对应腹痛部位在背部拔罐,或腹痛局部拔罐亦可。 以上诸法,皆适用于蛔厥引起的腹痛

感染途径

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此时孩子由于会行走,活动范围扩大,而父母对孩子也开始放手,孩子容易接触到各种不卫生的东西,而感染蛔虫病。那么,孩子是如何感染蛔虫病的呢?
 
蛔虫的成虫形似蚯蚓,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并产卵,雌虫每天可产卵达20万个,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分。自粪便排出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3周即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这种虫卵能在土壤中生存5年,一般调味品如酱油、醋、辣椒、生拌蔬莱和盐水泡菜都不能杀灭虫卵。人如果吃了带有成熟虫卵的食物即可得病。小儿由于喜欢玩土,手上可能沾有蛔虫卵,如果饭前不洗手,蛔虫卵即可以通过手而被吞入胃内,所以儿童更易得蛔虫病。虫卵被吞人体内后,孵化发育成幼虫、孵出的幼虫并不能立即发育成成虫,必须在体内经过一番“旅行”,它首先是侵入肠壁,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内,以后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喉部,再进入到胃,最后在小肠内定居而发育成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在1年左右。就这样小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蛔虫病。
 
蛔虫病对妊娠的影响。 (1)少量成虫寄生于小肠对妊娠影响不大。 (2)大量成虫寄生于肠道,可致孕妇营养不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3)短期内吞食大量感染性虫卵合并严重感染,可出现蛔虫性出血性肺炎、咯血及呼吸困难,可致胎儿宫内窒息和发育迟缓。 (4)妊娠合并胆道蛔虫症、肠穿孔、腹膜炎、阑尾炎及肝脓肿等,均可导致流产、早产及死胎等。 (5)妊娠合并蛔虫病并发严重感染,母胎死亡率增高。

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是蛔虫进入胆道引起胆道及奥狄氏括约肌痉挛的常见外科合并症。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多发。胃肠道功能紊乱、高烧、驱虫不当等均可致蛔虫上行,间接构成发病诱因。随着卫生条件改善,蛔虫感染已明显下降,外科并发症也随之减少。 占异位蛔虫病的第2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