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到武汉航班时刻:孔子的教育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40:19
  孔子的教育思想
  
  推荐孔子的哲学思想:
  
  世界观:
  
  孔子的世界观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孔子认为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承认客观存在,适应客观规律,具有唯物辩证思想。
  
  天命观:
  
  孔子重人道,轻天道,对天有自然主义色彩,对命运:“知其不可而为之”,敢于对命运抗争,对鬼神敬而远之。
  
  认识论:
  
  虽然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但他从未推许过谁生而知之,也不承认自己生而知之,而是主张通过不断地学习去掌握知识。
  
  方法论:
  
  孔子提倡执两用中,提倡和而不同,这种中庸之道的方法论,是孔子研究历史和实践观察中,以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经过多方面的对事物发展变化基本原因的分析综合得出的。
  
  孔子的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
  
  孔子从“仁”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出发,以怀古的方式憧憬未来,以“天下大同”作为最高理想,以“小康”作为近期目标。
  
  政治主张:
  
  维护宗法特权,同时考虑照顾人民利益,想改变社会现状,但不愿进行武王式的革命,而是希望统治阶级“克己复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实行仁政、德治。
  
  政治家修养:
  
  孔子强调政治家的重要作用,主张政治家应当以德修身、行为中正、坚持原则、选举贤能、多才多艺、勤政廉洁。
  
  孔子的伦理思想:
  
  忠:
  
  孔子强调对人竭心尽力、诚实负责的态度,也包括对君主的态度,但孔子主张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阻止君王的错误、抛弃昏君、推翻暴君,与后世的“君为臣纲”是有很大差别的。
  
  孝:
  
  奴隶社会靠血缘关系维持统治,孝既是伦理道德,也是政治道德,进入封建社会后,孝主要的内容是人伦道德,孔子的孝不仅提倡尊师、顺从父母,也是提倡对父母的错误言行进行劝谏,这与后世的“父为子纲”是有很大区别的。
  
  信:
  
  孔子提倡的诚实无欺,不仅是交友之道,也是仕进和治国之道,一个正直的人必须主忠信、敬事而信、谨而信、言而有信,但守信要有原则,只遵守合乎道义的信。
  
  义:
  
  义者,宜也。本来就表示合理性,义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道德原则,人们以义为中心,唯义是从,见义勇为,但孔子并没有将义与利绝对化,而是要求人们“见利思义”,“义然后取”。
  
  恕:
  
  孔子倡导推己及人、人己统一的情操,人们在立身处世时,自己想做到的事情也使别人做得到,自己不做的事情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让:孔子提倡“礼让为国”“温良恭俭让”,就是教人在功、名、权、利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
  
  恭:
  
  恭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自己容貌举止的庄重严肃,一是对别人的谦虚和顺,它是孔子极力提倡的伦理道德之一,与温、良、俭、让被后人称为“五德”。
  
  敬:
  
  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工作、对事业的严肃认真,一是对人真心诚意,执教敬、事思敬,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职业道德理论。敬父母、敬上级、敬朋友,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原则。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主张:
  
  孔子认为,后天的环境决定了人的思想意识,人类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掌握丰富的知识,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教育目的:
  
  孔子主张仁政、德治,创办私学的目的,就是培养推行仁政、德治的政治人才,通过培养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和贤臣去实现“小康”社会,创造“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教育内容:
  
  孔子要培养能实行仁政德治的人才,非常重视人品的内在素质和济世才干,教育以德为重,德智体和美全面发展。
  
  教育方法:
  
  孔子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循循善诱、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菲不发,创造了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法:
  
  孔子学无常师、敏而好学、发愤忘食,一生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总结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举一反三、不耻下问等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