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到新加坡有直飞吗:内家拳(太极拳)导论 / 太极拳不传之秘 / 极拳的“六封四闭”指的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8:38:46

一、内家拳(太极拳)导论
  太极拳为全球第一大拳种。中国武术国粹代表拳系。中国三大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它是用身体诠释和表达中国传统哲学的学问。
  武术区别于其他门类学问的本质,就是具备克敌制胜、强身自卫的功能。任何一种拳法,都是从实战中创来,太极拳更不例外。
  一般人认为,与人相争,胜在力,所谓力强胜力弱;胜在速度,所谓以快打慢。
  而中国拳术更注重,巧胜,智胜。但不代表不注重力量与速度,而是强调对力量和速度的过程控制,以期达到最大的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对抗效果。
  战争,贵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太极拳的精髓,也充分体现知己知彼的功夫。在一定法则规范中从内修炼体味,达成知己功夫,从而反推衍生,具备知彼能力。
  通常我们看到的太极拳,都是慢腾腾软绵绵,于是乎大家就认为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慢”“绵软无力”,误解也,偏见也。
  而真正的太极拳,其劲力刚猛无比,无坚不摧;其速度迅雷不及掩耳,一触即发。其所以“慢”,在于其重视力量自始至终、此消彼长的感应控制和因势利导,而实际应用要求慢来慢应,快来快应实现更精确的战力投送;其所以“绵”,在于重视力量的隐藏和储蓄,而实际应用表现出绵里裹铁以逸待劳的玄妙。
  那么,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高手少有,有缘见之者则更少;太极拳到底好么?那为什么高手如此之少,出功夫如此之慢?真的是“十年不出门”吗?既如此其优势又在哪里?
  “有用才有价值”,相比其他,有大用而且见效快,才算真的先进,才算占优势,否则,便是落后,该淘汰了。太极拳,要说好,那就该做到,克敌制胜优于其他武功;练习得法,进步当一日千里,无需太刻苦太劳累,无需皮肉痛苦打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自然而然成就绝世武功,可在谈笑间克敌制胜,而且随着年限的增长,功力可以与日俱增,老当益壮。能做到吗?能!因为太极拳是真功夫,真学问,先进文化。
  
  阴阳论------中国式相对论
  中国传统的文化核心就是阴阳五行学说,(而八卦学说(易学)本身就是阴阳学说),由此而包罗万象和阐述其内在的联系。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各自独成体系,又可相互兼容。中国三大内家拳分别以阴阳五行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太极拳理论主要运用的是阴阳学说,形意拳理论主要运用的是五行学说,八卦掌理论主要运用的是八卦学说。
  说到太极拳就不能不了解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包括了几个内容:
1、阴阳可分,一分为二,以至无穷。
2、阴阳互根,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为阳之体,阳为阴之用。
3、阴阳可易,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阴阳学说,实际就是表述的几个哲学问题:矛盾统一论,普遍联系观,物质和意识(功用)观,事物的运动观。增强对阴阳各观点的理解,将有助于太极拳的正确体会。
  欲,掌握太极拳的奥妙,必先破解太极拳的密码,即太极拳的总法则规范。得此,即为得法,所练举手投足皆太极拳,不得此法,所有拳架即为太极操。
太极密码
一、太极基础密码
1、三维支架:身体站立时,有三个轴,即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三维立体的保持身体的支撑和平衡。具体要求,上下悬拉(悬顶---五趾抓地,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分拉),前后扳机(吸胯--敛臀,使骨盆在肌肉拉力下翻转扳紧,形成弹簧扳机),左右相挣(扣膝---圆裆,大腿骨内旋形成下部膝内扣,上部股骨头部位外撑从而裆圆撑)。如此身体在上下、前后、左右三维,都具备了矛盾统一的控制力量。
2、脊柱三关: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骶椎部。其中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在骨盆支撑以上。它们的作用是缓冲上部力量,但同时也消解腰腿部上传的力量。要求含颌立颈、含胸拔背、收腹立腰,以此来使骨盆以上脊柱树立笔直,已达到减少缓冲,腰臀部力量可沿脊柱直线上传,减少力量的损失。
3、任督连接:督脉起于会阴经过肛门沿脊柱上行至百会,任脉起于百会经过口下行至会阴。在肛门处、口腔处断开,于是就需要收撮谷道(肛门)----舌抵上腭这两个动作来连接督脉和任脉。从力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动作主要是起调节腹腔和胸腔的内部压力,以便于力量的更好的收发传递。从生理学角度看,这两个动作还有调节植物性神经和促进腺体分泌的作用。
  以上三部,即为太极拳的基础密码,是太极拳所有动作的总法则和贯穿始终的总规范。是破解太极拳奥妙的总法门,是进入太极拳大门的钥匙。此为武道一式,诸式之母。不了悟此间奥妙,打一辈子太极拳也是徒劳。

二、太极拳的上肢运动密码:
  沉肩坠肘,是太极拳对上肢运动状态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在于肩胛骨的松沉与外展,也就是说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坠肘”。肩胛骨的基本运动为上提、下沉、内对缩、外展四种,所谓力走后背,实际就是指腰腿部大肌肉群发力时,力沿脊柱上传,至肩胛骨部,通过肩胛骨的支撑传导作用(肩胛骨处在沉下外展状态),传递给臂、手。要求在发力之前手臂先到,所谓稍节起,根节催。

三、太极拳的下肢运动密码:
  迈步如猫行,是太极拳对下肢运动状态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是吸胯敛臀和大腿的提、落。所谓根节起(中节曲)稍节随,腿部的根结是腰胯,中节是膝,稍节是脚。即动意在腰胯,起步在大腿,小腿以下当“木杆”,如踩高跷。
   以上即为太极密码。以此可以破解以下太极拳的奥妙。
   破解太极劲力
1、破解整体发力:
  太极拳重视丹田发力,而丹田实际上在这里应该这样理解:腰、腹、臀、大腿等部的身体最大肌肉群协调发力,下蹬上顶(蹬腿顶头,腰髋膝关节由屈而伸),是为身体主力。力,快发如爆炸,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两头弹崩(腰为主宰,腰不仅仅只是转动主宰),上沿直立的脊柱刚性传导直达颠顶,下沿小腿直达根底。从而表现出全身整体、弹簧、爆发力;力,慢发如顶簧,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两头弹撑(腰为主宰),不丢劲不顶劲。整体劲(身体主力)存在于一切发力之中,为万劲之始。
2、破解螺丝劲与缠丝劲:
  所谓螺丝劲,即腰脊、腿、臂等在旋扭中顺直发劲。应该这样理解,旋扭,并不要旋转很大,有旋扭之意,而旋转的幅度以自然为度,往往幅度都很小。即,攻进时旋转必伴有顺直(顺着主干轴直向)发力推进才有意义,此劲即为螺丝劲(如同上紧螺丝钉)。同理,抽退时,如同退螺丝钉。无论进退,顺直方向的劲力为主力,旋扭为副力。
  缠丝劲,稍复杂一些,加进包卷缠绕的动作,由螺丝变成螺母,不过原理相同。
  此劲,必由整体劲催动(身体主力),不可丢了下蹬上顶之意(虚灵顶劲,如踩高跷)。
3、破解力走圆弧:
  凡力必发直线,整体主力必顺轴线(腰脊)向上,而同时有以轴线(腰脊)为轴的旋转,从而表现为力走圆弧。而局部力相应配合整体主力,如腿脚、臂手,理同螺丝与缠丝。
4、破解弸捋挤按採挒肘靠劲:
  太极有弸捋挤按四正劲,採挒肘靠四隅劲。以应八卦,以应和东、南、西、北四正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维向。
  弸劲为横张劲,横中带顺直之意;捋劲为顺向我劲,直中带卷(腰轴转带);挤劲为对挤劲,挤中带旋(螺丝式进退);按劲为顺向敌劲,直中带曲(肘似直非直,腕似曲非曲);採劲为向外顺带;挒劲为向内顺带;肘劲为以肘进击;靠劲为以肩靠击。
  此八劲,也必由整体劲催动(身体主力),不可丢了下蹬上顶之意(虚灵顶劲,如踩高跷)。
5、破解粘、连、跟、随:
  所谓粘连跟随实际是一种状态、一个过程,是敌我双方的相对状态的描述,而不是什么劲力。只要如上所述规范运用好,加上步法的运用(稍后再述),其身体对力量的感应与表达自然就是是这样的状态。
  
太极基本练习法
一、桩式基本运动【密码与引导式】
1、养生桩式:双脚平开[三维平衡支架、通背部三关、接任督二脉]
2、呼吸法:(上体)提吸----沉呼,(下肢)降吸----升呼,曲吸----伸呼,缩吸----开呼,蓄力吸-----发力呼,起步吸----落步呼等等。
3、肩胛骨运动:提-沉-缩-展,练习体会四种。用其沉--展两种,以保持背部打开(拔背),以利于腰腿劲向上肢的传递。
4、无极式-太极式:无极者,混沌未分也,太极者,天地始分,清轻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取其意,做升降(腰腿蹬伸---下沉曲)----提按(臂手提起--按下)
5、抱球式(混元桩)---体会五弓形【身弓(指躯干与头、臂弓(2只)、腿弓(两只)】
6、按手式(向下、向前)---开弓法【总弓:肩扛横弓,腰腿蹬伸头上顶,双手抓弓弦向下按。身弓:脊柱背竖弓,腰背拔伸向后靠,双手合力向前推】
7、技击桩:双脚站成丁八步(三体式或三七式),练习1-6法。
8、辅助强化法:
①:吸胯、敛臀法:体会翻转骨盆和脊柱的前后弯曲的运动,吊裆的感觉。熟练腰胯部大肌肉群的运动。
②:摇头摆尾法:体会骨盆与脊柱的侧曲运动感觉。
③:胯圈:体会骨盆的环转运动感觉。熟练腰胯部运动姿态的精确控制。
④:抖胯:体会骨盆的纵轴线前后摆动运动感觉。
  
二:实用技基本模式
1、螺丝手擒拿:手臂只有外旋与内旋两种螺丝形式。
  
外旋要领:肩胛推送手臂内旋---出手,身体抽带手臂外旋---收手。
内旋要领:肩胛推送手臂外旋---出手,身体抽带手臂内旋----收手。
  
2、太极圆圈:只有外划圆与内划圆两种圆圈形式。
  外划圆圈:外切手式,云手式,肘外切式。
  内划圆圈:内切手式,猫洗脸式,肘内切式。
  
3、缠丝手:外缠丝与内缠丝两种。
 外缠丝:小缠丝手(腕尺侧切),抄肘缠丝,大缠丝手(单鞭手式)
 内缠丝:小缠丝手(腕挠侧切),包肘缠丝,大缠丝手

三:实用技发挥模式
1、大崴桩:半马步变半弓步。臂手配合有撕拧式。撕拧式即双手一前一后产生撕劲同时随扭腰产生拧劲。
2、长腰大崴:撕拧式和拉别式。拉别式即一手拉回随扭腰产生拉力一手向后别。
3、搂腿独立式:一腿搂抱敌腿,做崩(向上)---拧(旋转)。
4、采挒手式:类似涮的动作。
5、抱崩式:双手抱敌腰,做崩(向上发力)
6、背崩式:半马步蹬伸-----折叠臂----低头----脚下拉擦
7、推冲式:手持小棒子放胸前,做马步推冲,大崴桩推冲,长腰大崴推冲。

四:太极发力 基本力
1、基本力:由屈胯屈膝-----伸胯伸膝,以腰胯部(丹田)为中心上下分别传出,上传给上体上肢,下传经小腿足至地面,最终形成支撑反作用力。
2、阴阳力:向内为阴,向外为阳;慢为阴,快为阳;柔为阴,刚为阳;横为阴,直(纵)为阳;圆为阴,方(直)为阳,等等。
3、三轴力:纵轴螺丝,水平轴包卷,矢状轴轮转。
4、四正力:弸(横)、捋(顺向我)、挤(相对挤压)、按(顺向敌)
5、四隅力:採(顺向外)、挒(顺向内)、肘(肘斜撞)、靠(肩斜靠)
6、四跤力:崩(向上蹬伸劲)、拉(顺向我)、撕(相对错撕)、冲(顺向敌)
7、五行力:劈(自上向下,取斧劈之意)、崩(直前,取木顺直生发之意)、横(侧横如斜面,取土横挡水之意)、钻(旋转钻出,取水流曲转之意)、炮(自下而上,取火性炎上之意)
8、直拳:散打直拳的改进,拳形全程采用立拳直出直回,发力时采用整体发力方式中的爆炸式发力(伸胯蹬腿--抖胯),利用肩胛骨的外展撑推,把劲力传到臂拳。李小龙的日字冲拳与此差不多。
9、摆拳、勾拳:如上法改进,唯加上同侧腿腰胯肩膀的向内转动。
10、鞭手、鞭拳:如上法改进,唯加上同侧腿腰胯肩膀的向外转动。
11、砸拳:如上法改进,唯加上同侧腿腰胯肩膀的向内、前转动,手臂由上向下砸压。
  以上是一些武术的基本劲力,包括了整体劲力,擒拿的劲力,摔跤的基础劲力,拳打的基本技法劲力等,此基础打好后,关于踢法的劲力技法,便一带而出了。

二、太极拳不传之秘—偈语集锦 
       
      太极拳的偈语,亦隐语。是大师们的心得体会之精华,历来为不传之秘。读懂他就像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如能对他的心得正确理解,对练拳帮助匪浅,但是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只有吃到螃蟹才知道螃蟹的味道。别人的描述,自己理解可能有所偏差,何况他的意识有些不能用文字表达的尽善尽美。象佛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能死理解,断章取义,更不能无端瞎琢磨。只要练得对,时间长了,功夫到了,自然能理解其中含义。如能理解领会了,在这个起点再提高自己,对练功毕竟也是一个捷径。本人以后逐渐收集这类精华,如能理解,也谈一下心得。欢迎朋友参加讨论。如有好的理论提供最好。

一: 陈鑫《太极拳轮》:
       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着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圭角

二: 

孙禄堂先生一生 无形物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水净。翻江播海, 尽性立命。(相传此诀为唐李道子所授武功出神入化。爱好武术的人们看这首诗会有启发的。
                            道本自然一氣遊,空空靜靜最難求;
                            和來萬法皆無用,形體應當似水流。
                                                            ——孫祿堂
       三: 无名大师

空手把锄头,行路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水走船不走。

四: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写到:

所谓棚劲者,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遍体弹簧似,开合 一 定 间, 任凭千 斤力,漂浮并不难

五:太极拳论:

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

六:杨露禅:  

一代宗师太极拳名家杨露禅对全佑说过:“圈内打,圈外推人”。

七: 内家拳讲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见真意”,

八:陈鑫《太极拳轮》:
         
      每势将成“迹似成,气却不停,必待内劲徐徐运到十分充足,下势之机跃跃欲动,方能上势与下势打通,中无隔阂,一气流行,不但一势如是,拳自始自终,每势之末,皆如是。”彦云:“接骨斗荀,细心揣麽。理精法密,条理缕析。层累曲折,胥致其极。”

九:陈长兴:《用武要言》

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十:郝为真说:
             
      “初练(太极拳)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十一:陈鑫《太极拳轮》:
        
      顶劲领起来,顶劲何在?在百会穴,其意些须领住就算,不可太过,过则下堋上悬,立而不稳,此是一身关键,中气之所通着,不可不知。中气上通百会,下通二十椎,此处一通则上下皆通,全体之气脉胥通,自无倒倾之弊。脑后二股筋是佐中气之物,二筋之间其无筋处乃中气上下流通之路,下行脊骨之中至二十一椎止。即前后任督二脉亦皆是辅吾之中气。

人之一身,以腰为中界,气往上下行,中间以腰为界

十二: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       
           
      无贪无妄:习练太极拳最忌贪多,尤戒妄动,凡运用与姿势均求其正确,庶练成后不致犯病,而精进自易,若贪若妄者,成就终鲜,此弊初学十九难免,切宜注意。

十三:打好太极拳,先从简单易记的口诀说起

无形无象 (忘其有己),全体透空 (内外如一)。
       应物自然 (随心所欲),西山悬磬 (海阔天空)。
       虎吼猿鸣 (锻炼阴精),水清河净 (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 (气血流动),尽性立命 (神充气足)。

十四:  
            ◆太极拳口诀
                       直线为攻,曲线为守;近身短打,慢练体会。
                       以意领炁,以炁领形;虚灵顶劲,无中生有。

     ◆“太极拳”心法
                       太极阴阳玄理明,万变千化不离宗。
                       不偏不倚守中和,悟透松紧功始成。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
                       骨撑筋伸肉要松,松撑圆沈臂如弓。
                       头领足蹬中间空,坠肘松肩两手挣。
                       吸胯开裆膝自挺,虚腋坐胯必起胸。
                       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涌泉通。
                       捧劲不离贯始终,周身似簧遇力应。
                       意不紧来又不松,不即不离不离中。
                       道法自然自然法,勿求勿追悟中行。
                       心松形松神亦松,似松非松松松松。
                       臂撑膝撑意亦撑,不撑自撑撑撑撑。

十五: jgrjgr123: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找到这根绳子,功夫也就快练成了

不错,很贴切,松紧本是一根绳,还是个有弹性的绳,这个绳要有意念虚领两个绳头,不然就丢了,找不到绳了
      (这个是我的亲身体会,网友正好留言讲了,所以我认为很重要希望朋友留意)

 十六:董英杰                  

提起精神、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手与肩平、胯松膝平、尻道上提、尾闾中正、内外相合。不强用力、以心行气、步如猫行、上下相随、呼吸自然、一线串成、变换在腰、气行四肢、分清虚实、圆转如意。

 十七:  棚捋挤按世间稀,十个宜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沾粘连随俱无疑。采冽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得沾粘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十八:无形物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水净。翻江播海, 尽性立命。(相传此诀为唐李道子所授)

十九:  套路如套,有为所造,如不跳出,时光空耗

二十:  杨澄甫:“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

三、极拳的“六封四闭”指的是什么?

                                  ---孙国玺

    此招的技术特点是:防中有攻,攻中有防,攻防兼备。它充分反映了太极拳的虚虚实实,虚实相互转化的阴阳学说. 六封四闭,在陈式太极拳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招法。此招在具体的散打实战中,和很多其它的招法一样,不仅可以采用打法、摔法,也可以变化成拿法。不仅可以拿敌,也可以将此招的运用化成反擒拿,来解脱敌之拿法。在打法中,不仅可以化解敌方的手法,也可以破解敌方的各种腿法的攻击。因为太极拳在打法中,是敌变我变,随机而动。其势不管是来势凶猛,还是出乎意料,其基本的原则永远都不会改变,它的防守和进攻的法则永远都是遵循“而理唯一贯”的准绳。只要我们把最基本的手法学懂,不管是遇到任何手法还是腿法,都可随势而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招”的境界。六封四闭的单手收捋之法。不管是内圈或外圈,在打法和摔法上,都有不可思议的神奇技击效果

    然而,博大的太极阴阳学说,总有其神秘性。数千年的民族文化总是给后留下这样和那样的推测和猜想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某位太极拳大师在其太极拳的著作中,提到了太极拳的“六封四闭”的有关学说。原文载入如下

   每当提起太极拳拳法运用中的‘六封四闭’,封的是哪‘六封’,闭的是哪‘四闭’,历代前辈先师都没有文字诠释。所以,后人有的教者怕问起自己时无法诠释,就干脆将‘六封四闭’改成‘如风似闭’。并风马牛不相及地自圆其说:此势似如大风刮闭大门一般,是防止有人进攻之术。”

   其实,‘六封’是通过太极拳拳法的技术,达到让对手失去判断能力,出现进攻、退守两难‘六神无主’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效果就是‘闭其四肢,使对方四肢被动调遣’。这就是‘六封四闭’的内涵,也是太极拳拳论中‘我顺人背’的技术概括。”

    看后,我的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是酸甜还是苦辣。我深深感到:中国武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资深功高的大师去推广更需要有高深的文化素质去弘扬!中国武术的发展史之所以给后人留下了种种难以解析的疑云,第一,是由于某个历史时期特定情况下的技术保密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在古代,很多武术高手都做不到文武兼修,所以,才产生出很多水平高低不等的书籍或作品。很多秀才文生,学过几天拳脚后,自以为登堂入室,有的卖弄笔墨,著书立说,看之,虽然词章华丽,但其内涵却空洞、浮浅。即使武功高手,也不见得对古人留下的拳法理论,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有时仅凭自己一时的臆想、猜测,盲目给一些技术和理论下定论,使后学者难以适从,有甚者,往往使后学者误入歧途。但大多的武林高人,而又常常由于水平所限,就像葫芦里装东西,有口倒不出来,所以,形成了两极分化。更有一些传人为了某种利益的需求,将自己的门派的拳法和功法渐渐地演绎或神秘化,大肆夸张,这岂不是武术发展的悲哀

    对于此作者的论述,我不敢苟同。其上所提到的“六神”,在道家是指: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的主宰。如按上述所论,“六封”是通过太极拳拳法的技术,达到让对手失去判断能力,出现进攻、退守两难“六神无主”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效果就是“闭其四肢,使对方四肢被动调遣”。我认为似有牵强之意。“通过太极拳拳法的技术”,这是修炼的程度问题,每个人的技术高低不同原因,又怎能都达到相同的效果呢?另外,拳法的每招每式都有攻防,就针对六封四闭而言,此式攻防兼备,阴阳相济,防守且不谈,若进攻对手,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是让对手“六神无主”,而是给对手造成伤害,甚至受到重创。这仿佛与“六神无主”似乎大相径庭!其实,太极拳拳法技术达到一定的高度之时,其每一招一式,甚至一个小的手法或螺旋转换,都能调动对手,使对手失去正确的判断,这就是太极拳所谓的阴阳虚实

    还有的人认为:六封四闭,是“如封似闭”的误读。这一动作是以两手自腮部两侧向前向下按出,如关门状,因此称为“如封似闭”,由于方言的关系,“如”与“六”、“陆”音相近,“似”与“四”音相同,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有人理解成了“六封四闭”。如果在网上查查,所论更是不同,可谓百家争鸣

    六封,其实就是暗指要封住对手的:手、足、肘、膝、肩、胯的六个进攻部位。武术讲究的内三合和外三合,此招就是破坏对手的外三合的典型范例

四闭,在过去练气有这样的一句话:“三元归一,四门紧闭”。四门紧闭,就是要做到在用意行拳之时,嘴不要张开着,要闭住自己的呼吸,眼、耳、鼻、口都闭合着,内向丹田。即所谓的“四门紧闭”。达到意气贯穿的忘我境界。《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就是这个意思

    三元,是一个养生学术语。即:天之三元为日、月、星之三光;地的三元为水、火、土之三要;人之三元是精、气、神

    既然人的元气,就是精、气、神。所以,内家拳特别注重讲究的“培元”,其实就是如何增加人体的元气精气神而已。一元精固,交感之精自不泄漏;二元气住,呼吸之气自不出入;三元神凝,思虑之神自然泰定。在内丹术中,“炼精化气”而成者,叫人元;“炼气化神”而成者,为地元;“炼神还虚”而成者,叫天元

    在行拳走势之时,要意注丹田,在练拳时,达到无人视有人;实战时,有人视无人的一种忘我的高超境界,将人体的精、气、神聚集起来,合而为一,这就叫做“三元归一”。如果想要达到三元归一,必须通过“四门紧闭”方法来修炼而成。太极拳的修炼法门,就是意气贯穿,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缘故。此式的命名,不仅讲了怎样做到意气贯穿的练法,同时,又讲到此招的意义所在,目的是封锁住对方的手、足、肘、膝、肩、胯等各部位之攻击。所以此式用“六封四闭”而命名,是在恰如其分不过的

    此文之论,我没有想伤害谁或想恶意攻击谁之意,只是“见招拆招”、就事论事,于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不同见解。更企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转载自阳光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