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达作品:文之明史还物之本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51:36

鉴玉之道讲究的是求真、求精、求美。一件老器物在玩家手中称之为骨董,而陈列在博物馆即是文物。文物首先是一种由古至今的文化承载,其后才是器物价值与审美视觉的享受。我国玉文化的精髓在于其独有的文化、艺术、工艺、理念、造型、材质得到了世代先民的崇拜和爱慕,并且绵延传承了数千年还方兴未艾。玉与文化相系,玉与其温润含蓄表达了一个民族的道德风范。

而今,相当一部分玉器爱好者是明了玉文化之概念的,但真正细嚼品味的恐怕不多,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其价值趋向与市场动态,即便是研究也是大都停留在浅层的真伪辨别之上,未能真正去体会一枚玲珑剔透器物的灵渠。现在各种鉴别书籍泛滥,抄来抄去就是这些内容,实实在在做点功课难,浮华嘘噪之声将古玉这个神圣之灵亵渎,专家抛弃了专家的操守,充当了伪古玉的吹鼓手。金奖银奖变成换取金钱的商品,鉴定证书更是成了垫脚的废纸。这种现象的存在吾惊诧不已,数年之后果有玉将不玉之感!哀矣!


   中国产玉之多之精,在世界上是首屈可指的。中国人们爱玉之情之切在世界上也是首屈可指的。伴随几千年的璀璨文明,每个历史时期,由于受到统治理念、人文环境、地域经济、生产工具等等诸多因素的共鸣,所出现的玉器在形制、纹饰、材质也会不相尽同。又由于成器后的保存地点、方式、环境各有差异,因此古玉在经过风化和氧化,应力释放和人工碾琢后其表现形式在解理构造和表面氧化层都发生了千变万化。这对初涉玉的朋友会感到一头雾水。如何迈过这第一道坎,笔者认为其一必须充分了解玉文化的发展和内涵;其二,一定要了解和熟悉各种玉材玉质的产地和特性,研讨古玉的人,更要弄清古玉与历史的关系,古玉与材质的关系。千种玛瑙万种玉,亘古至今,岫岩玉、和田玉、蓝田玉、独山玉、绿 松石、青金石、木变石、孔雀石、水晶、玛瑙等等,在其每件器物的表现形式上均会为我们鉴别时提供一条线索与细节。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大多就地取。当时基本上是玉石不分的唯美及佳主义。史前我们在探讨和研究玉器范围时笔者认为应该摆脱中国这个概念。当时玉器形制的变化,应该是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交流,是某些部落生存条件变化形成理念变化的产物。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渔猎文化、在从母系社会进化到父系社会和奴隶社会的进程中,从实用中反映了人类爱美的天性,进而演变成一种财富与权力的象征。这个地域涵盖了中国包括台湾以及外蒙古、俄国部分地区、日本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就目前所知红山文化玉器可能取材于辽东半岛岫岩玉系统,其玉质接近于现在还广泛使用的岫岩玉(俗称宽甸玉或细沟玉水料);良渚文化取材于茅山山脉和天目山脉,地质部门已在江苏溧阳小梅岭发现角闪石软玉矿。除此之外,这一时期因就地取材还较多的使用了玛瑙、水晶、绿松石等。对此我们应该关注兴隆洼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马家浜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大溪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薛家岗文化、石峡文化、大溪、屈家岭、台湾圆山卑南文化以及凌家滩遗址玉器。
      
   商周时期,由于玉痴妇好对新疆和田玉的痴迷,在武丁发动了三年西征的战争后,被征服的鬼方部落不得不低头称臣,并向中原王朝供纳新疆和田玉,使之昆仑美玉大量流入中原。此时礼仪玉、把玩佩饰用玉多为和田玉,而丧葬用玉较多采用地产玉。此时和田玉的概念以及从单独的财富与唯美转变为具有神圣含义的象征,殷商所代表的中原文化已经形成了中国这个概念的雏形,早前蚩尤部落和东夷部落的没落和消亡,以及羌族部落的退却已建立了周王朝的统治地位。礼制的概念真正地以统治阶级的意志附加于玉器之上,玉制开始凸显其等级法度和王权的尊贵。对此我们应该了解和关注安阳殷墟、滕州前掌大、江西新干大洋洲等遗址出土的玉器。另外我们对草原文化的夏家店,巴蜀文化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也应该引起关注。

春秋战国关于玉德的儒家学说,以和田玉为依据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和维护形成了一套极为严格的制度。但是由于诸侯纷争使之治玉变成了霸权和篡位的含蓄,越制造成的礼制崩溃集中显示了地方诸侯实力和财力的厚薄。在割据与吞并之中形成了楚式、秦式、吴式等多种反映各自风格的纹饰造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碾琢工具进入了铁器时代,故整个玉器的工艺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形成了灿烂辉煌的治玉巅峰。这个时期由于目前发掘遗址较为丰富,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器就是一例。

      
   秦汉时代代由于西域的道路通行得到改善,运输工具得到进一步发展,和田玉开始大量进入中原地带。汉代大量使用的是和田玉,甚至葬玉中的玉猪,都有用羊脂白玉制成的。与此同时,西安的蓝田玉,河南的独山玉,由于开采运输方便,也陆续开采使用并逐渐形成规模。(由于本人对秦汉往后时期玉文化的学习尚未详研,故在此略微带过,敬请原谅。)
      
   盛唐之后降至明清,主要玉材都以新疆和田玉为主。由于迅速开发,再加上通商日盛,各种玉材及宝石等普遍被使用。根据文史记载其实到了明末清初真正优质的和田玉籽料已经资源开始匮乏。山料已为宫廷接受,达官贵人使用和田青白玉籽料很为普遍。民间村野匹夫也就是青玉把玩一二。

直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使和田玉重发勃机。大量机械设备进入和田玉籽料产地进行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掠夺性挖掘,对生态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破坏。大量埋在河床底部的籽料重见天日形成了籽料产出的有一个高峰。应该注意到我们说新疆和田玉资源的枯竭并不是指所以新疆和田玉的资源枯竭,而是和田玉籽料资源的枯竭。故所以新疆和田玉籽料价格的飞涨这是由于籽料的不可再生造成的。而山料资源应该讲是比较富裕的不应该随着籽料价格的波动而跟风。许多滚料、做皮的现象就是为了仿制籽料牟取暴利。
      
   以上笔者简略地阐述了玉文化与玉材料的关系,纯属个人观点,可能有许多纰漏和不当之处欢迎朋友们斧正指教。

玉润墨香拙笔

辨玉小知识1

 

耳闻已久的超声波模压产品。 因为是初次见过类似伪古玉,对方要价也不是太高,便欣然买下,作为标本了。

如上图这类东西最大的欺骗性是:

     1、原料主要采用玉粉,利用超声波加压合成,比重与玉器差不多,所以敲之有声,类似玉石。

     2、器形采用真古玉翻作模具,所以成品形似度高。

     3、模铸后,工艺进行二次加工或打磨,并且刻意模仿老的工艺,对初学者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4、颜色丰富,酷似很重的沁色,让人难断真赝。


如下图因为采用模铸工艺,所有会出现气孔、气泡。

工艺虽然模仿老工艺,但是刀工内部加工痕迹清楚,无任何包浆而言。(如下图)

   5、颜色普遍较重,单调,并且玉器透光性差,把玩后也无任何变化。

  6、如果用开水烫后闻之,常有刺激性化学产品气味。

  7、有的玉器表面还会还会留下明显的合模痕迹。(多见于仿明清的玉牌子)

     综合上述,赝品无论怎么高技术仿造,终究无法达到真品的特性。只要我们细心研究,自会破绽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