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一个励志的故事:以开发性金融促进健康财政和金融的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48:10
以开发性金融促进健康财政和金融的建设 陈国裕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答本报记者问 记者:陈元行长,2月9日,您在上海举行的财政、金融管理与开发性金融论坛上作了主题演讲,提出建设健康的财政、健康的金融,在与会人员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我想问,建设健康的财政、健康的金融有什么重要意义? 陈元:对这个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财政和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相辅相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财政和金融处于社会再生产的不同环节,职能分工各有不同,但一直密切配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这两者的健康安全问题往往相互交织,处理不当,不仅影响着融资的效率,甚至可能造成经济社会的剧烈动荡。因此,实现健康的财政、健康的金融以及两者良性互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安全甚至政治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驾驭市场能力的重要体现。 记者:请您谈谈财政和金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陈元:从历史的演变来看,财政和金融的关系在我国一直处于紧密交融之中。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融资以财政方式为主,由国家直接调配各方面资源,政府财政拉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时期,财政支配金融,金融只是财政的出纳,充当“第二财政”的作用。这就导致财政的职能和风险向金融传导,造成大量的金融风险。1994年,随着金融体系改革逐渐深化,中央银行保持独立,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开始分离。这个时期,银行信贷虽已成为融资体系中的绝对主体,但是仍承担过多中长期投资的责任,信贷融资的财政化色彩仍然很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发生危机国家的金融风险使得财政难以为继。人们开始强调银行风险控制,银行逐步脱离财政融资,明确要商业化,但究竟如何商业化和市场化,认识上并不明确。这时,国有商业银行沉淀了巨额坏帐,大量不良资产的剥离、处置和资本金的补充,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金融运行的风险又大量向财政传导。因此,总的来看,我国财政、金融职能一直相互交织,但未形成良性互动,造成融资能力和效率低下。 记者:中国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如何使财政金融在支撑经济持续高效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陈元: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逐渐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持久、最根本的动力。第三产业也正在加速发展,已经成为支持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前一段时间,报刊曾刊登了一篇西方报界的评论,认为世界上技术分为科学技术和社会技术两类,社会技术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效率问题,最终是法律、会计、咨询、物流、供应链、贸易、金融的发展,这些领域的加速发展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对于我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诸多矛盾和问题还亟待在发展中加以解决。财政和金融既要承担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众多任务,又要面对防范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挑战。因此,建设健康的财政、健康的金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紧迫任务。 记者:当前我国融资体系在支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 陈元:当前我国融资格局具有“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信贷融资占据融资的主导地位,规模远远大于财政融资和证券融资。信贷规模虽大,但大量的不良资产、信贷资金“以短贷长”的期限错配,以及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竞争等,使金融安全面临挑战;流动性过剩也严重制约了银行体系运营的效率。2005年中国银行业存差资金达到9万亿元,是2000年的3.7倍。尽管如此,由于商业信贷的逐利性特点,大量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仍然得不到金融的支持,还主要靠财政资金。而财政资金十分有限,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多方面的需求。资本市场则仍处于起步阶段,作用还极为有限。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发达的市政债券市场,而我国证券融资占当年总投资的比重不到1%,还无法满足重大项目建设的筹资需要。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地方财政能力和政府信用还有欠缺,无法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今后,以资本市场为主要渠道的证券融资会加快发展,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信贷主导的融资格局还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重新配置、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改变脆弱的融资体系,加快建立财政、信贷、证券三种融资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健康体系。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这个健康体系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陈元:建设健康的企业、健康的财政、健康的金融,进而促进健康的经济,是发展的四项重要目标和内容。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健康,没有健康,发展就毫无意义,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这四项目标中,健康的企业,是规范运作的市场主体,也是健康财政、金融乃至宏观经济的微观细胞;健康的企业和健康的市场,包括一系列法人治理结构、会计、法律等制度基础,共同构成了财政金融、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和动力源泉;而健康的财政和健康的金融,两者必须形成合力,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发挥出体制的力量、体系的力量和系统的力量,才能形成更高的效率,为健康经济提供强劲有力的支持。 记者:在建设这个健康体系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陈元:建设市场贯穿着四项建设的全过程。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融资问题,实质上是我国市场缺损、体制机制落后等深层次问题的反映。在大量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出现“融资失血”,缺少完整的信用链和融资链支撑,市场建设、制度建设就是一个主要矛盾。因此,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环境,促进健康经济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进行市场建设、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否则,就好似建在沙滩中的楼阁,经不起风吹草动,容易大起大落。 记者:在目前的条件下,如何加快市场建设、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呢? 陈元:加快这三方面的建设,需要发挥政府的高能量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市场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依靠社会各方的力量,把政府、金融、市场和企业等要素资源整合起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使市场发挥调控和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数百年的演进发展过程中,政府曾经发挥了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当然,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当前中国只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就行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有着自上而下的政治文化制度优势。与这个制度优势相结合,实行公众参与、公众受益的原则,市场建设就会出现自觉的、主动的、赶超的、高效的局面。这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谋求发展的惟一正确选择。实践证明,市场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容。发挥政府的高能量,实现社会各方共建市场,这也是国际惯例。如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等机构,就是政府把财政和金融资源相结合,加速市场建设的典型例子。 记者:您刚才关于健康的财政和健康的金融的一番阐述,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给人以启发。那么,国家开发银行在这方面有什么探索,或者说,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陈元: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发银行几年来立足全局和长远,坚持走开发性金融的发展道路,以市场建设为出发点,积极开展与政府合作,配合和支持财政资金,培育合作各方的信用,在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财政金融相互促进、有效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1998年以来,我们先后经历了与地方政府开展金融合作、信用合作和开发性金融合作的三个阶段,目前省级合作覆盖面达到了94%,与政府有关部门、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也在逐步扩大。开行与政府合作的实践充分表明,健康金融与健康财政具有良性的互动作用,两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能够形成合力,可以产生明显的放大作用,对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记者:您认为,开发性金融的办法既是可行的,也是高效的,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元:近年的实践证明,开发性金融的成效十分显著。第一,有利于支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开行1998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万亿元,弥补和缓解财政融资链的不足和波动,有力地支持了重大项目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宏观调控落实。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微观制度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使企业成为按照市场化规则规范运作的主体,从根本上构筑了健康经济的内容,并且支持和促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三农”、中小企业等社会发展瓶颈领域,以融资推进市场建设,发挥政府、市场、金融和企业的合力,为社会发展建设一个融资体系,使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平等的融资机会,弥补了财政资金在社会瓶颈领域投入的不足。 第二,有利于建设健康的地方财政,降低财政风险,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在工作中,一是支持地方政府做好发展规划,针对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弥补地方政府的融资缺口,在综合考察地方可支配财力、财政收入增长率、建设支出占比等因素的基础上,审慎授信和贷款,实行信用与债项双重评审,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杠杆作用,扩大了融资的规模,维护了地方财政的健康安全。二是实行大额贷款承诺,搭建资金平台,利用综合收益还贷,注重长期现金流效果,同时,培育市场资金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促进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合理有效配置和良性循环。三是通过地方政府推动市场化的平台企业建设,进行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建设,使其成为独立承担责任的市场主体。 第三,以建设市场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建设健康的金融。开行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注重信贷资金带动经济社会运转深层次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力量的整合,用于加强信用建设。不仅保持了自身先进的市场业绩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健康力量,而且通过和商业金融合作,发展管理资产和管理资金业务,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开行进行市场建设的领域,也为商业银行建设了一片新的市场, 降低了金融风险,促使金融资源的健康高效使用。截至去年底,开行表外贷款余额已达4643亿元,并已成功发行了国内首单信贷资产证券41.77亿元,推出了CDO、CDS等新的金融合作产品。 第四,因地制宜,创造了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良性互动的具体模式。如芜湖市是我们第一个运用金融合作,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城市。1998年以来,开行向芜湖市承诺贷款21.75亿元,发放贷款17.75亿元。通过与芜湖市政府的合作,建立企业融资平台,加强信用建设和风险防范,与财政资金共同发挥撬动作用。之后,芜湖市因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的投资,每年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近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20%左右;直接带动全市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增长7个百分点,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贡献率均超过35%。 记者: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对此,开发银行有什么打算以及如何有所作为呢? 陈元:总体来说,我们将以建设市场的方法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也就是,继续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使财政资源与信贷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良性互动,加速市场建设,改善整体运行的环境和效率,建设健康的企业、健康的财政、健康的金融、健康的经济,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把政府组织优势与开行的融资优势结合起来,扩大开发性金融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共同推进市场建设。我们愿进一步继续立足“两基一支”重大项目和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创新科技、国际合作、节约环保、社会瓶颈、金融合作等重要领域的建设。针对融资失血、自身“造血”机能缺乏的问题,我们把开发性金融覆盖到县,与财政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融资推动,配合财政资金,依靠地方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建设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环境,使人民群众都能得到平等的融资机会。 二是把化解地方财政负债作为开发性金融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后我们将立足于当地的发展,密切配合政府做好发展规划,使市场建设对地方财政增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力。重点是加强信用平台建设,提高各地平台的健康性、承受力和覆盖能力;通过管理资金、管理资产以及地方债务重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金,寻求债务化解的市场化方法,建立市场资金的进入和退出良性机制。 三是积极配合财政转移支付的利用。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中,我们将积极以开发性金融配合政府转移支付和支持的领域,引入市场建设的方法,把转移支付作为完善信用结构的一个新的重要内容,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配合财政资金,发挥融资发动机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继续推进开发性平台建设。目前开行已经基本完成了以城市建设为基础的平台建设,下一步将把平台建设向县域经济、工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并把过去单纯借款关系推向健康发展的平台。对平台中的企业,我们将以市场化的方法,推动企业发展目标与行业发展目标、政府发展目标相结合,而不仅限于利润目标。 五是进一步加强与商业金融的合作。我们将不断推进业务与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发挥跨越信贷融资和证券融资两大功能的优势,逐渐形成开发性金融机构直接接通资本市场的新格局。重点是做好管理资产和管理资金业务,使商业金融能够分享开行优质的项目开发、评审、管理的成果,使社会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领域,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