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的女儿叫什么:极乐愿文大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39:04
极乐愿文大疏 1 乔美仁波切简介
 
[索达吉堪布] 录入:2007-11-29 

  

        乔美仁波切简介

  藏传佛教中涌现出的历代高僧大德,无一不是为了继承、发扬、广弘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沥肝披胆光前裕后,树立起一座座明彰显著的里程碑。在层出不穷的无数持教大德中,噶玛乔美仁波切以其卓越的实证功德脱颖而出。为如今的修行者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楷模。并将宁玛噶举两大宗派的法源汇融成一支,创立内多噶举派,成了这一派系的开山祖师。从此,声誉威振四海,名扬天下。

  乔美仁波切约于公元十七世纪(具体生卒时间、地点不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里,父亲名为班玛旺扎,母亲秋炯杰。他生来便具有强烈的慈悲心与非凡的智慧。由于前世的宿缘善根。从小就对三宝有猛烈的诚信,对正法有迫切的希求心。从孩提时代就对观修心性有浓厚的兴趣。小时候经常在草坪上打座,寻找心的来踪去迹。五岁时已对心的本来面目有了一定的认识。

  六岁开始学习文字的读诵与书写。由于天资聪颖,没用多久,便运用自如,流利阅读经论誊写典藉。七岁的时候,在仲巴上师前剃度出家,从此以后,谨持净戒,修持六度万行。

  与其他修学者不同的是,他并未进行广泛的闻思,而几乎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注在修行上。精进实修,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彻夜不眠。他追循前辈苦行的足迹,历尽风风雨雨,为修法所付出的努力和经历的艰难困苦,实非我们常人所能想象的。

  二十岁那一年,在被公认为阿弥陀佛化身的红帽金刚上师前恭听了"兰结即约"修法引导,并且潜心专研了因明的入门《摄类学》,同时也认真背诵许多经典论著,也听受了噶举派、宁玛派的诸多教言及窍诀,尽管如此,但大部分时间仍然用于观修心性上,行住坐卧无时无刻不在修行的境界中,无论身居闹市,还是独处静处都是一模一样,自心不为外缘所转,修证不断提高,日臻究竟。此后,也时常到俗家作经忏,超度亡灵,随缘度化众生,摄受有缘弟子。

  高僧大德的品行,有时从一件事情中也可表现出来。一次,当地的人们染上了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部分人不幸身亡,许多人祈请乔美仁波切慈悲加持消除这场灾难,他亲自到患者家中念经加持,丝毫未考虑自己时刻有被传染上此病的危险。而被他挽救了生命的那些人却没有感恩戴德之心。对此乔美仁波切并未放在心上,而是真挚祈愿生生世世救度他们摆脱更大的疾患--业惑。诸如此类的事例有许多,恐繁不述。

  到了晚年,他一如即往地勤奋实修,隐居幽境闭关,期间也为部分有缘眷属传授修法窍诀,指导他们修持。弟众中获得共同、殊胜成就的人,为数不鲜。与此同时也著书立传,为后代的学人留下了《山法论》《转经轮功德》等许多无价之宝--修法窍诀。其中最为广泛弘传的是《极乐愿文》。文句优美流畅,意义深奥,具有不共的加持力,可谓是雅俗共赏的杰作。尤其是在雪域,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能背诵,诸大尊者以此在各地举行极乐法会,无量众生依此趋向解脱的彼岸。

  乔美仁波切圆满人间的事业后,不舍肉身携母亲、家犬等一同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他真正实践了受持证法,为佛教作了卓越的贡献,实为我们这些后学效仿的典范。

 

 

 

※※※※※※※※※※※※※※※※※

 

  乔美仁波且生活小趣

  (本段文字经丹增嘉措活佛开许可公开流通,引自活佛著作《乔美仁波切密传》)

 

 

  他不敢打上师


  在乔美仁波且小时候,当地来了一位修习格萨里法获得成就的瑜伽士,名叫嘉觉巴。传闻他的成就与神通非同凡响,引起了人们的哄动。

  一位喇嘛和乔美仁波且商量:“我们是去好还是不去好呢?如果去了,上师曾经教诲我们说,在末法时期,对于示现神通的人,要慎重对待。再说他十分厉害,在人群中动不动就打人,我们要是挨打了怎么办?那也太丢脸了!不过,其它所有的人都去了,我俩要是不去,那肯定会有人说我们不懂礼貌,不恭敬瑜伽士……这怎么办好呢?”

  乔美仁波且说道:“我倒是有个办法。我们不妨可以把自己观想成他的上师——玛吉拉准空行母,不是他的神通特别大嘛!他肯定不敢打上师。”同伴喇嘛听了频频点头说:“这真是一个好主意!”他俩把自己观想成玛吉拉准空行母,就去拜访瑜伽士。

  果不出所料,瑜伽士一见到他们,感到亲切无比,笑逐颜开,十分盛情地款待他们。相互间开着玩笑,畅谈了许多佛法方面的问题……


  疼得要命


  在小时候,乔美仁波且在一次闭关期间,要完成诵咒的定量。其间因有急事必须出关。于是,他昼夜精进诵念咒语。

  由于整夜未睡,不由自主地打起盹儿来。他本想起身活动一下,但依照闭关的严格要求:一定要用体温保持座垫的温度,身体不能离开座垫时间久了……不过,要是不活动,一直坐在垫子上,那肯定会睡着的。

  他想了一个办法。在座垫上放了一个高木凳,用衣服盖住垫子——它可别凉了。他坐在凳子上,如果睡着的话,就会从凳子上摔下来,这可以避免磕睡……虽然这一方法暂时奏效,但因连续几天没有睡觉,仍然抵挡不住困倦的进攻,终于从凳子上摔了下来。不得了,头撞在了床板角上,真是疼得要命……这可好,再想睡都睡不着了!


  打杂工


  在楚布寺的时候,乔美仁波且与几位喇嘛共住。这些喇嘛象用仆人一样使唤他,经常让他干一些杂事。

  乔美仁波且暗想:真是千恩万谢,为了消除业障,他们给了我一次绝好的机会!我可以利用打杂去修行……

  有时,他去提水。在去的路上,他念诵心经和度母祈祷文;在回来的路上,他观看自己的心性。

  在晚上,轮到他们值班,他大声地念诵前行仪轨——这可惹恼了仲然晋美喇嘛,招来了一番猛厉的喝责:“你大嚷大叫的,真象一个在家蛮种。”他听了以后,吓得再也不敢出声念,只好默默地念诵。

 


  我决不会杀人


  当地有一位贝约王爷,性情凶残,时常干一些伤天害理的坏事儿。听说他杀了许多出家人,但仍不罢休,总想杀够他所要达到的杀人数量……于是就暗地派了一些杀手,企图谋害高僧大德。

  当时,为了保护乔美仁波且的人身安全,有一位亲友送给他一杆长矛以便自卫。乔美仁波且想了一下说道:“我获得了暇满人身,这一人生的意义在于得到清净的比丘之身。因此,我是根本不可能伤害他人的。为了保护短暂的生命而破犯清净的戒律,反倒不如守持清净的戒律而死为好!”说完,他毫不犹豫地折断了长矛。


  不怕传染


  当地流行起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赤痢,致使许多人病死。人们谈病色变,纷纷祈请乔美仁波且加持禳灾。他冒着生命危险,不怕传染,有求必应,亲自到病人家里念经加持。

  不久,大多数人脱离了危险,病体康复。但是,这些人却把救命恩人根本不放在心上,没有感恩报德之心……对此,乔美仁波且并未耿耿于怀,而是从内心中真诚祷告:愿生生世世度化他们!


  搭救小偷


  有一次,一个小偷偷了乔美仁波且的两匹马。真倒霉!在两天里,小偷始终没能找到路,在森林里兜圈子,总也出不去。

  两天后,人们发现小偷仍在林子里打转儿,引起了乔美仁波且信众们的极度愤慨。他们义愤填膺,组织了有六十几人的队伍,各拿刀枪,身骑骏马,争先恐后地去搜捕小偷。即使乔美仁波且怎样劝阻都不行,非要抓住小偷杀了不可……乔美仁波且万不得矣,只好回到房子里,下定决心要保全小偷的生命。他就观修护轮,搭救小偷。

  结果,六十几个人把那片森林包围,差一点就抓住了,可小偷在众目睽睽之下却突然失踪了……


  讨厌的妈妈


  有人虽然非常重视修习慈悲心,但对于自己的父母却并非慈悲。这一状况本身就违背了慈悲心的宗旨。因为,父母是修习慈悲心的最佳选择。

  对于乔美仁波且本人来说,最难调化的莫过于自己那位令人讨厌的妈妈……

  他的妈妈是位喜欢说长道短,嘴巴尖酸刻薄的人。时常动不动就对周围的喇嘛们破口大骂……许多人向乔美仁波且提出建议:她应该到山下的居士林去住……

  乔美仁波且考虑着——如果将妈妈送到山下居士林去住,她年岁这么大了,恐怕难以照料自己。要是找一位保姆,保姆也受不了妈妈的气,她们过得也不会愉快。而且,妈妈也会想着天天到我这里来,她的腿脚不便,来回上山下坡,一定很困难……要是妈妈仍然呆在我身边,也很难办,妈妈的言行真令我难堪……

  但是,为了照顾妈妈,报答她的养育之恩,乔美仁波且依然决定:这位令人讨厌的妈妈还是留在自己身边……


  富户人家不喜欢


  有时,乔美仁波且出外作经忏法事。

  经常有一些有权势的施主和很穷困的施主在同一时间里祈请他。那些富户人家邀请乔美仁波且——“一定要赏脸光临,应先到我们家来!”乔美仁波且听了不以为然,反而先到贫苦人家去念经……

  富户人家的人们感到十分不满,悻悻地责怪说:“他老人家看不上我们呀!……”乔美仁波且就利用这一大好机会修习忍辱波罗蜜。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901)
------------------------------------------------------------------------
极乐愿文大疏 2 喇拉曲智仁波切略传
堪布索达吉 著
[索达吉堪布] 录入:2007-11-29 

  

        喇拉曲智仁波切略传


  堪布索达吉 著


  缘 起


  在精神园地荒芜贫瘠的世界上,每个人在阅读、学习、研究一部著作时,首先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当然,作为佛教徒对于绝非世间凡夫俗子"纯属虚构"之作品、犹如甘露般的此殊胜论典《极乐愿文大疏》,大家更会迫不急待地想了解其作者的事迹、功德。诚如大智者谛洛巴所说:"欲趋入金刚乘,相续中生起甚深胜义智慧,即生成佛,必须对上师生起恭敬心,而这种恭敬心完全依赖于信心,要想产生强烈的信心务必知晓其功德,其功德唯有通过其传记才能了知。"故此,我将此论作者喇拉曲智仁波切的生平事迹奉献给您。尽管文中既没有精辟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一鸣惊人的妙语。然而,我所希望的是您能通过朴实无华的词句,对尊者不同寻常的功德一览无余,生起敬信。这也是我撰写此文的意旨所在。


  前 世

  尊者是文殊菩萨、莲花生大士亲自摄受、加持的大成就者。据伏藏大师嘎托卡萨授记中言:"胜士索南曲智尊,你本来为圣境处,陈那论师之化身"。认定其为因明创造者陈那论师之化身。法王嘎玛巴也曾如此赞誉过。秋嘉朗巴的未来授记中写道:"喇拉曲智仁波切是莲师二十五位大弟子之一吉哦琼尊者的转世。"此外,卡托堪仁波切也作过如是授记:尊者是吉哦琼之化身,所结缘有情一万,弟子中广弘佛法者千余众,获殊胜成就者八十人。彼遇到违缘时,观修莲师、金刚橛,本来年寿七十余岁,依此亦可住世八十几年,后将成为铜色吉祥山刹土空行主尊。尊者在自传中说:"我自幼便对闻思修十分感兴趣,这也是宿世的因缘所致。"一次,尊者讲经时对弟子们说:"我自己虽然无有广大的功德可言,但从小就对正法有强烈的希求心,对闻思修有浓厚的兴趣,这完全来源于生生世世祈祷本尊文殊以及莲师的善缘,你们若如此而行,也定会开显广大智慧。"


  童 年

  尊者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境内莲师伏藏神山库路扎嘎的附近,宛如绽放的莲花一般的吉祥圣地--那朗地方。父亲才望南嘉是一位颇具修证之士,母亲班玛秋措是一位心地善良、温柔慈悲的女性。公元一八六二年(十四胜身周水狗年),伴随着遍地盛开前所未有的绚丽多彩的鲜花等诸多瑞相,一个相貌庄严、聪颖伶俐、十分可爱的童子诞生了。他生来便诚信上师三宝、悲悯慈爱众生,并具有无伪的出离心,对正法与解脱有浓厚的兴趣。孩提时代,经常在游戏玩耍过程中显出种种与众不同之处。

  不幸的是当他年仅一岁时,新龙人与拉萨人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斗,最后新龙人失败了。父老乡亲们迫不得以离开故土,流落他乡,他们一家也同样未能摆脱这种厄运。

  五岁时。父亲又惨遭暗杀。不久,家中所有的财产几乎被一抢而空,只剩下几头牦牛,贫困已极,后来迁移到了拉库地区居住。当时,生活十分拮据,仅仅依靠母亲挖虫草、卖草药、卖木柴等维持生计。一次尊者为弟子传法过程中面带伤感地说:"我在幼小之时生活非常贫穷,母亲含辛茹苦地精心哺养我长大,历经了种种苦难。当时我没有饿死,也是母亲的恩德。"

  也许有人会问:尊者既然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为何还会遭受如此不幸呢?对于这一问题,稍微懂得佛法教理的人都会理解。例如,大慈大悲的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降生七天,母亲就离开了人世。即生成佛的米拉日巴尊者童年时历经各种不幸遭遇,父亲身亡,家产被夺,……依止上师修行时更是倍受艰辛。一生获得虹身成就的班玛登达尊者也惨遭家破人亡等种种痛苦。著名的虚云老和尚在永泉寺时仅以松子、溪水充饥解渴,二十四岁时又身染重病被送往新加坡传染病院医治……凡印、藏、汉的诸位大成就者中许多人求法时都历尽苦行,此类实例举不胜举。

  尊者八岁时开始学习文字,由于智慧超凡的天赋,很轻松地精通了文字的念诵书写、绘画坛城、击鼓吹螺……工巧明,尤其是其书法精妙绝伦,在藏地是人们有目共赏的。就象义成王子一样,尽管身在尘世,却丝毫未沾染世俗的习气,宛如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一般。


  受 戒

  尊者十六岁时,对整个三界轮回生起了根深蒂固、极为强烈的出离心,于是前往罗桑赤诚堪布处剃发出家,法名为罗桑秋吉札巴。正如《三百颂》中所说:真正受持教法的是比丘。年至二十岁时,于根桑金刚持上师前受近圆戒。从此之后,对别解脱戒的一切学处守护如眼。这在当时的藏地雪域实在难能可贵,宛如群星环绕的明月放射出清凉皎洁的光芒。我们从尊者给后人留下的教言中不难看出其何等重视戒律。他平时也经常对弟子们说:"一切庄严之中戒最胜。"

  在大善知识根桑索南仁庆前受菩萨戒。他对无偏的一切众生具有不共的大悲心。大乘的菩提心是尊者的最主要传记。如同智悲光尊者的传记中所说:"我自幼便具有无伪的慈悲心、菩提心,此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传记。"又如:根桑朗巴大师的马匹被盗时,诸弟子请上师念恶咒降伏窃贼。大师厉声呵责道:"你们不要造恶业,我绝对不会用多生累劫所积累的资粮去换几匹马的。"正象许许多多高僧大德的言行一样,尊者无论遭受任何损害,从未反唇相讥,以牙还牙,而以大慈大悲心来对待加害者,真正体现了大菩萨的高尚品行。

  要持密宗戒律首先必须获得灌顶,也就是说密乘戒只有通过灌顶才可得受。尊者在大瑜伽士晋美秋旺前依靠影像坛城获得了外、内续的全部灌顶。从此之后精勤修持生圆次第,尤其是对光明大圆满的一切窍诀全部通达无碍。他对于诸续部的三昧耶均十分重视,清净受持誓言,从未违背过上师教言,扰乱过上师的心。


  求 学

  在家乡期间,已于堪布嘎仓座下听闻了《入行论》《宝性论》《丹珠尔》等诸多经论传承。并于三个月中在诺洛丹增仁波切前听受宁玛巴续部。

  到了二十二岁,尊者远离故土奔赴异地,寻求殊胜妙法甘露。在竹青西日桑哈依止洋彭塔意的化身闻受大圆满心滴教言,又先后依止数位成就者上师广泛地听闻《功德藏》《真实名经》《四心滴》等等数不胜数的密续。在江扬西绕尊者前研学了《释量论·大疏》等因明以及历算、诗学、医学、词藻学等,特别是对于医学极为精通,以高明精湛的医术令无数众生摆脱了身体的疾患,遣除了病苦。

  他对麦彭仁波切十分仰慕,在其前获得了《文殊赞》的传承,本想祈求其它许多甚深法要,但因当时麦彭仁波切正在撰著诸多大论典,而且法体不佳等缘故,未能如愿。

  为了求得般若法门,尊者也经历了千辛万苦。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冬季,一次前往石渠的途中,北风呼啸、凛冽刺骨,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他的脚几乎冻僵了。然而,他却依然继续向前行进……就象昔日的常啼菩萨百般苦行依止法胜菩萨那样,最后在蒋花益西前获得了般若波罗密多妙法及噶当派诸多教言。

  于色西寺格拉达吉尊前听闻了《俱舍论》及格鲁派的教法。于堪布根华座下听受了《中观庄严论》为主的中观法要。于贡秋洛诺前听闻《三戒论》等律藏,求得了五部大论为主的殊胜妙法。尤其是当他听到窍诀上师邬金丹增洛诺的尊名时,与米拉日巴尊者听到马尔巴译师尊名时相仿,不由自主地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强烈信心,见面后将上师视为真佛,在其座下恭听了无垢光尊者著作有关的大圆满法,以及恰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等净土法门。上师对他说:"你要时时祈祷华智仁波切,在他与你之间只有我一人,所以具有近传加持。"他以对金刚上师及顶乘胜法的猛烈信心而完完全全地证悟了大圆满的实相密意。尊者常说:"我幸遇了这么好的金刚上师,得此人身实在有意义。"

  总而言之,其依止了麦彭仁波切等功德等佛的十九大上师,竹庆哲仁波切等恩德胜佛的七大上师、邬金丹增洛诺等如目、心、命般的三大上师共二十九位殊胜具相上师,均以三喜依止,获得了意传加持,乃至听闻四句法义以上的善知识皆恭敬承侍。

  可是,如今有些人由于缺乏佛法的基本知识,已在某位上师前闻受了许多法要,还要重新拜师。这实在是荒唐可笑的事。尊者正象往昔的诸佛菩萨一样仅为一偈颂妙法"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


  事 业

  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讲法、辩论、著书是智者的三大事业。佛法必须通过此三者才可抉择通达。因此,尊者十分乐衷于讲经说法,慈悲摄受有缘徒众。由于他智慧非凡,来自西藏、青海等地的求法者络绎不绝、纷纷涌至,其座下的四众弟子日益增多。上师从《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开始传授了许多加行、正行法。诸多弟子发愿十三年中精进修持,开悟的高僧大德不乏其数。后来,尊者在竹青西日桑哈重建佛学院,深入细致地传讲《文殊赞》等许多显密教法。嘎托堪仁波切的授记中说:"尊者的弘法利生事业在东方。"这里的东方是指新龙札宗寺。尊者于该寺传法长达十三年之久。每年安居期间均传授《三戒论》等,总共于此地传讲《三戒论》二十一遍、《入行论》十三遍、《经观庄严论》三遍、《中论》三遍、《入中论》五遍、《大幻化网》五遍、《俱舍》两遍,总之,以五部大论为主的经论多次传授。尤其对不超过十人堪为法器的有缘者传授《法界宝藏论》等大圆满窍诀,共传八次《无上智慧》。上师屡次传讲亦毫不厌烦,耐心细致、举一反三直到弟子理解为止。一次,他为一个弟子讲解了十三遍《智慧品》。最后说:"我已为你讲了十三次,如果你还不懂,那么你可能没有缘份了。"

  传法时其声音宏亮,吐字清晰,深受闻法者的欢迎。有一次,红原地区的一位官员来此处办事,他带着好奇心来听尊者传法。结果被他那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吸引住了。延误了去办事,完满听受了一法要。凡是听到他的法音之人都会觉得受益非浅。无论地位高低、供养多少,只要是虔诚的求法者,他都会授以相应的法要。

  其辩才也是无与伦比的,因想到未法时期的众生很难以接受辩论而未现场施展辩才。但是,我们从其论著中很容易看出:他的辩才犹如狮子吼声,令一切邪见邪说的野兽闻风丧胆。

  由于已完全证悟了法性实相,以自然觉性中流露出的智慧所著的论典词句优美、意义深奥,《宝鬘论大疏》《大幻化网摄义》《大圆满基道果密要》等现仍留世,广为修学。


  弘 法

  尊者经常云游各个寺庙,为不同根基的出家僧人传授相应法要,为在家信众讲授《极乐愿文》等净士法门,定期举行极乐法会。他常说:"恰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是大圣者的金刚语,你们要时常持诵具有不共的加持。"为了广利有情,尊者不吝笔墨,撰著了通俗易懂的《极乐愿文大疏》,博得了诸多高僧大德的好评。自此以后,净土法门在藏地犹如明媚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一般广泛弘扬开来。如今我们五明佛学院每年定期的四大法会之一的极乐法会也完全是遵照这一传统。

  尊者平时极力劝人断恶行善、戒杀放生。通过他大慈大悲的加持,整个藏土的男女老幼纷纷发愿受持五戒。

  一般来说,尊者从不宣扬自己的成就与神通。但是,我们从其作品中便可推知,他具有不共的成就。一次,新龙地区遭受严重的干旱灾害,尊者让僧众们念诵《大云经》。第二天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当地的人们个个笑逐颜开,欢喜雀跃,都说这是尊者示现神通所致。但尊者却谦虚地说:"这是三宝的加持"。尊者极为注重僧规,他要求僧众日常绝对不能食用不净肉,应身著法衣……。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其总共去过一百多寺庙着重宣说戒律,据其《广传》记载:他已创办了一百二十多所寺院和法会,其中真正学习律藏的有十三所。他虽然未曾涉足于汉、蒙等地,但那里修学彼之法门的弟子也颇多。

  总之,尊者以其大慈大悲力所行的弘法利生事业,成绩斐然。


  行 为

  尊者的见解虽然是超越因果、高深的大圆满之见,但在行为上却始终如一地守护小乘戒律。自出家以后,一直坚持过午不食。本来戒律中对于外出、生病之时有开许。然而,为了不使不良习气滋生蔓延,他在任何特殊情况下也从未开过午进餐的先例。

  在取舍因果方面更是谨慎入微,从不享用亡财,所有的亡财全部让僧众念经超度亡灵或建造佛塔等作回向。信财中也只是以少许来充腹蔽体,其余都用于上供下施及作其它佛事。甚至对于饱经沧桑、恩重如山的年迈老母也只给过两袋青稞并要求母亲作许多小泥塔。除此之外,从未将信财赠送给官员、亲眷等。终生过着知足少欲的简朴生活。他不仅以阿底峡尊者的教言"必须细微取舍因果,万万不可肆意妄为,否则将感受难以想象的果报"来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也如是教诫弟子。一次,他对众弟子说:"我依止上师言教奉行,身上从未带过较多钱财。老父我过世后,你们也要如理如法行持!"

  一次尊者闭关修金刚橛一百天。出关后,有些弟子问:"上师,听说你老人家己面见本尊了。"上师说:"你们不要道听途说,世人没有什么可信赖的。不过,这次闭关期间,从梦境、净现来看,的确获得了些许成就,所有的本尊中金刚橛是最殊胜的。现在,我立刻给你们灌顶,希望精进诵修金刚橛,依此可遣除一切违缘障碍。"


  喜 静

  尊者从小就由衷向往无有愦闹的寂静圣地,一生中从未掺杂世间八法为人宣说佛法,始终乐于安住寂静之处闻思修行。

  一次外出求学回来时,金刚上师邬金丹增洛诺对他说:"你以后不要任寺庙住持,不要广摄眷属,不要享用信财亡财,不要离开寂静圣处。"他依教奉行。在四十五岁时于当地建造一处闭关关房,观修所有本尊、诵持心咒,精进修行生圆次第及大圆满。而且每月初十、二十五空行节日时不间断会供,每月初八药师佛节日诵药师经。如同金州大师一样其极热衷于灯供、花供。每晚坚持作大礼拜,一有空闲便念诵百字明,供修蔓茶罗等,心不外散、稳如山王。他经常教诫弟子说:"内心杂念纷纷,修法不成;经常与人交往,增上贪嗔。"

  六十五岁时又在卡刚静处建一闭关房。于此闭关久至七年。期间,远离一切散乱,夜以继日地专修加行至正行法门,自始至终毫不松懈。无论任何高官要员一律不予接见,谢绝一切来访客人,也未因任何琐事外出过。与此同时也常告诫众弟子:"从古至今,依止静处的修行者从未出现过饿死冻死的现象。我自己也是追循前辈诸高僧大德的足迹一心安住于寂静处。希望你们不要到处乱跑,闭关不应只是口头上的漂亮言词而应落实到行动上。"尊者真正为如今我们这些修行人树立了榜样。

  现在的有些人口口声声说是要闭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修了一间闭关房,一切就绪之后,在门外扣上一把大锁护关,自己跑到喧嚣的城市滚滚的红尘中去搞世间八法。真不知道房中谁在闭关,也许是他发心为小老鼠修建了一所闭关房吧。


  入 灭

  八十二岁时,尊者示现生病。弟子们请求他长久住世时,他说:"功德圆满的佛陀也趋入涅槃,难道在这个世界上有生而不死的吗?"在患病期间,眼前所现均是大圆满任运自成的成就证象。之后将所有的财产全部上供下施,并嘱咐弟子:"我死后不留任何财产,你们也不必为我念经作佛事。"

  接近八十三岁时再次身染重病并且在人来人往时大声叫喊,他问身边的弟子阿索喇嘛:"我这声音外面的人能否听得见?"弟子说:"听得一清二楚,上师啊,您老人家忍着点吧!""听见了很好,应该让大家听见。"在无人往来时上师却平静安祥而住。一日,上师以狮子卧式入定良久。旁边的许多弟子都认为上师已圆寂了,惊恐万分。上师出定后说:"我的意识在铜色吉祥山,现在你们把我的身体捆绑起来搁置一旁。众弟子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上前。上师显得很不高兴,呵责了他们。弟子们只好遵命。之后上师说:"现在可以了,你们给我供茶吧。"喝茶时,上师凝视着杯中的茶水,面带微笑地说:"这哪里是茶呀,这都是光明自然法界。"

  一九四五年(木猴年)十二月初(药师佛节日),朝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之时,他对一旁的阿索喇嘛说道:"你不要坐在这里,莲花生大士来了。"阿索不敢再呆,便到一边偷偷地看,只见上师满面笑容地对着他那幅珍藏的金刚橛唐卡注视了很久很久……。然后以狮卧式神态安然地圆寂了。此时,室外晴空万里,虽然正值寒冬腊月,天气却异常地暖和,虚空中到处呈现彩虹、明点等圆满成就之征象。后来,众弟子为上师建造灵塔以作人间供养之处。

  尽管尊者的色身已趋入了法界,但他为佛教所培养的高僧大德不断将其弘法利生之事业发扬光大。他为后代所撰的论著及其美名必将流芳百世。


  后 记

  我们虽然无有缘份亲见尊者金颜、亲聆其法音,但是,如果我们以虔诚猛烈的信心专注祈祷则一定可获得意传加持。诚如恰美仁波切所说:"虽然未见得法,自视彼为根本师,专心一意而祈祷,亦可证悟获加持。"当然这方面的实例也不胜枚举。如智悲光尊者未曾见过全知无垢光尊者,拜读其《七宝藏》后生起无以言表的信心猛励祈祷,结果蒙受无垢光尊者先后三次以幻化身摄受、加持。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也没有亲见依止过麦彭仁波切,但依靠其所著的《大圆满直指心性》获得了意传加持,从而澈证了诸法的本来实相。因此,我们这些后学者也应相似效仿而行。

  通过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我们就会发觉:自诩为修行很好的人与他们相比也是相差十分悬殊。尤其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修行人的思想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修行人走入繁华的都市,他们手持大哥大,腰挂BP机,出门叫的士,……这似乎与前辈高僧大德们精勤修持的情景差得太远了。不能不令人发出慨叹,深为忧虑。尽管我们不能象泰国那样仍保持托钵乞食这一优良传统,但也不要随波逐流,被迷乱的外境冲昏头脑,时时刻刻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位修行者。作为修行人,最好能追循往昔的成就者依止静处,反观自心。若不能做到这样,也应修持正法、取舍因果、祈祷三宝,力求身在尘世不为垢染。愿我们共勉,终获具德上师的果位。


  于漫山遍野鲜花盛开的色达喇荣草原上的银白色帐篷里恭书

   公元二000年七月一日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900---------------------------------------------------------------------------------

 极乐愿文大疏 发清净愿
 
[藏传净土法] 录入:2009-4-1 

 

极乐愿文大疏

发清净愿

现在宣讲往生极乐世界的第四因——发愿回向,也就是将一切善根回向众生,愿自他一切有情往生极乐世界。

丁四(发清净愿)分四:一、思维自身而发愿;二、思维刹土功德而发愿;三、思维主尊功德而发愿;四、发愿自己最终成佛。

戊一分四:一、发愿临终面见佛菩萨;二、发愿死时断除对轮回之贪执;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四、发愿往生后所获之功德。

己一、发愿临终面见佛菩萨:

与我结缘众,愿临命终时,
化身无量光,比丘僧眷绕,
亲临吾等前,见彼心欢悦,
无有死亡苦。          

根据历史记载:乔美仁波切的母亲、仆眷、门犬等也随他一同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也应力求做到这样。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只是带贤善的(亲友等)而舍弃恶劣的(仇敌等),那是贪嗔之心。因此,我们应当这样发愿:凡是与我有法缘、财缘等善缘或以抢夺、摧毁、病魔等陷害自己的怨敌等结恶缘的一切父母众生,当他们即将步入后世之时,在奄奄一息的弥留之际,也就是说,诸如由于得了不治之症而使身体有气无力,无有食欲,被褥衣服等如何也不舒服,而出现如坠入坑中或被重物所压般的沉重感;双目模模糊糊,看不清色法;耳朵听不到声音;感受生命几乎要中断的剧烈痛苦。这时,作恶之人会出现罪业的景象,行善之士会出现善妙的景象。罪业深重的人心识迷乱,几乎发疯,语无伦次,甚至身不由己瘫在屎尿之中等外相全部现前,体内四大隐没次第逐渐出现。此刻,若是现在修持往生极乐世界四因的人,就一定可以见到化身阿弥陀佛由比丘僧众眷属所围绕亲自降临到自己面前虚空的彩虹光芒中。并且,祈愿在此极乐法会中结缘之人为主的一切众生也清净恶业的迷乱显现,面见阿弥陀佛及其眷属。亲见佛尊颜后依靠如今修持的善习力,犹如儿子熟悉母亲一般认出,满心欢喜,于安乐、明清、喜悦的状态中死亡,解脱于光明中而无有丝毫死亡的痛苦。

临终时如果遇到一位上师,该是何等的喜悦,如若面见阿弥陀佛,那无以言表的欢喜之情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现在的什么善习、恶习临终时都会回想起,因此平时串习此往生极乐世界之四种因至关重要。如《养生篇》(古印度龙树所撰,劝诫首陀罗种姓、讲述世道的一部论著名)云:“一切众生之功过,皆以串习为根本,习惯悉皆依自己,是故串习德最胜。”

从前,在北方的牧民中,一位宰杀过许多旱獭的人临死时口中喊着:“请杀掉这些旱獭,快把它们赶走!”另有一个猎人在说“给我拿火枪来,这些鹿子要杀我”的惨叫声中死去;一个喜欢吸鼻烟的人作吸鼻烟的姿势而死;一个裁缝作缝纫的姿势而死;一位商人说“拿帐本来”,他边数帐边死去了;竹青寺的一位老僧人平时常念施水仪轨,因此念诵着施水咒“桑巴……”而逝;一位法相师边说“给,杰达秋坚(给,是拟声词;杰达秋坚,辩论时开头语,义为诸法由……生)”边作辩论手势而圆寂等等。耳闻目睹的此类实例不胜枚举,因此我们要养成(随时随地祈祷观想阿弥陀佛)的良好习惯。

所谓的死苦,对于舍弃今世的高僧大德而言,只有断尽寿命的痛苦而无有其他苦恼。而对于罪业深重的人来说,(那就是苦不堪言了,)诸如:感受气息分解的痛苦;显现迷乱习气的痛苦;虽畏惧死亡却无法再继续生存,虽然对亲朋好友、财物依依不舍,但他们也不能跟随自己等离开今世的痛苦;如同要赴刑场的囚犯一样畏惧来世的痛苦;因下等人事后追悔,对自己以前未取舍善恶极端后悔,以致于手指抓胸、嚎啕大哭、泪水盈眶、满心报怨,却必须感受孑然一身、赤身裸体、赤手空拳地离开人世的痛苦。关于诸如此类的无量痛苦在《教王经》等佛经中有宣说。《入行论》中云:“因忧眼红肿,面颊泪双垂,亲友已绝望,吾见阎魔使。忆罪怀忧苦,闻声惧堕狱,狂以秽覆身,届时当如何?”至尊米拉日巴也曾说:“若见罪人之死亡,开示因果善知识。”

愿八大菩萨,神力临空中,
指示极乐道,接引得往生。

所以,在危在旦夕之时,即将出现中阴的恐怖景象之际,祈愿文殊菩萨等八大菩萨以神变力降临在自前的虚空中,一边以悦耳的音声说“善男子善来”,一边指示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并在五彩缤纷的虹光中伴随着乐器妙音在前方领路,自己不需见到中阴而被接引到极乐世界。宗喀巴大师说的“愿我一旦命终时,明现佛陀无量光,如海眷众所围绕,信悲遍满我相续。愿现中阴境即时,八大佛子示正道,往生乐刹以化身,接引不净刹土众……”也与此相同。《弥陀经》中说:“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于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普贤行愿品》中也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又《宝箧经》中说:“凡听闻六字真言‘嗡嘛呢吧咪吽’者,命终时由十二佛陀、八大菩萨所引路而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阿弥陀佛的发心力、发愿力与自己积资净障、恭敬诚信力所致。

己二(发愿死时断除对轮回之贪执)分二:一、对轮回之痛苦生起厌离心;二、断除贪执。

庚一、对轮回之痛苦生起厌离心:

恶趣苦难忍,人天乐无常,
愿生畏彼心。无始至今生,
漫长漂轮回,愿生厌离心。

发愿死后断除往生极乐世界之障——对轮回的贪执,首先思维诸多危害之苦:我们如果对此三界轮回详加观察就会发现,它无有丝毫可贪恋的地方,八热地狱烧煮之苦,八寒地狱严寒之苦,孤独地狱近边地狱刹那生死、砍杀断割等苦都极难忍受。

往昔,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不修善法,懈怠度日。这时,目犍连将他俩带到地狱。他们见后惊恐万分,生起了出离心,上午想起地狱,午饭难以下咽,下午回忆地狱,所吃的食物会全部呕出。于是他们勇猛精进,最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亲友书》中云:“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真受异熟果?”仅仅是看见地狱的图案或听到地狱的痛苦也会生起恐怖,何况说亲身感受呢……

饿鬼界也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痛苦,最主要就是饥渴之苦。

昔日,昼辛吉尊者去饿鬼界时,到了一座饿鬼大城市,因为口干舌燥,于是便问:“这里有水吗?”结果聚来了成千上万身如柴烬一般的饿鬼,它们围着昼辛吉吵吵嚷嚷地说:“给我们水吧!”昼辛吉说:“我也渴得要死,怎么给你们水啊?”饿鬼们说:“我们自从转生到这里已过了十二年,期间不用说是喝水,甚至连水的名声也没听过,今天才从你口中听到。”这是由于:它们曾经转生为诸多吝啬的富人时,不上供下施还以傲慢心讥讽他人,以致转生于此。

所有饿鬼共同的痛苦,例如冬季太阳也寒气逼人、夏季月亮也十分炙热等四季颠倒现象,诸如此类的痛苦不可计数。

佛在经中说“当视忆旁生”。我们通过耳闻目睹,就完全能够知道所有旁生都在感受着被人役使、互相啖食等等痛苦,生存在海中或山里的旁生自食己肉,小旁生在大旁生身上筑窝并吃着它们等有许多痛苦。总体来说,旁生恒时遭受愚痴的痛苦。

如果仅仅听到三恶趣痛苦的声音也会觉得难以忍受,那么真正感受时就更无法忍耐了。如果连即生中微不足道的寒热饥渴也忍受不了,就像活鱼落在热沙中一样,那么怎么能忍受得了长达数劫的恶趣痛苦呢?在此之前,我们曾经无数次转生在三恶趣中,从今以后一定要想方设法、精进努力,争取不堕入恶趣中,要生起像阿难的两个外甥那样的出离心。

即使获得善趣天、人的果报也摆脱不了痛苦。所谓的天人死堕之苦是指天人七天之前出现死相,(他们以天眼通)见到自己(死后)堕入恶趣,结果临终前七天中所感受的痛苦比以前数劫中享受的安乐还多;人类则有生死变异、爱别离、怨憎会,疾病、战争、饥荒等苦,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人间、天境的众生由于迷乱而将痛苦执为安乐,其实所有表面上的幸福快乐就好似春天的阳焰一样瞬间即逝,绝对不离无常痛苦的本性。如《亲友书》中云:“帝释堪称世间供,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思维此等道理,我们犹如乞丐果腹般的(安乐)有什么恒久性呢?

总而言之,如《念住经》中说:“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亦无有安乐。”认识到轮回善趣恶趣一切处都如同罗刹洲及无解脱的牢狱一般,而祈愿对轮回生起畏惧之心。了知轮回的痛苦与极乐世界的安乐二者的差别犹如火坑与凉室之间的差别一样以后,就要进行选择。思维漫长的轮回痛苦,从无有初始的轮回开始,迄今为止在此轮回中感受的漫长痛苦,如果一个具有宿命通的人观察,真的会口吐鲜血。也就是说,转生在地狱中所喝的铜汁铁水,转为饿鬼所食的脓液、不净物,成为旁生所饮的乳汁、互相吸食的血液,成为人因哀伤所流的泪水、从母亲体内吸吮的乳汁等如若积聚一处,则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乃至转为蝼蚁以上散落的头颅、手脚、死后散失的骨架等若积聚一处,则会比须弥山还高。热扎(曾为一比丘时,因破密乘戒而堕落,后来得到解脱。此人在《莲花生大师传记》中有广说)回忆起往世后,他作了一首悲哀忏文,其中说道:“骨肉若集等须弥,脓血若集如大海,宿业若积说不尽,辗转生死三界中,仍造无义唐捐事。”

此外,《亲友书》、《念住经》以及引导文中也广述了轮回的过患。如果能够阅览,则可从中了知。

举例来说:华杰比丘到了垂暮之年,仍旧十分懈怠,不能勤修善法。为了使他生起厌离之心,目犍连尊者将他带到海边。在那里有一座坚硬如石的骨架大山,高达七百由旬,已将太阳遮蔽,山的阴影映在大海中使海面成了漆黑一片。他们二位爬上这座山,越过山谷般的肋骨中间。这时,华杰比丘问目犍连尊者:“这座山是怎么形成的?”尊者说:“此山是你前世的骨架。”接着详细讲述起来:“远古时代,你曾是一位名叫法胜的国王。当时,一个人违犯了法律,大臣们将此事呈禀国王。国王正在忙着打牌玩乐琐事,就顺口说:‘依照我的法律处治吧!’众臣对照国法发现此人应处以死刑,于是就处死了他。国王打完牌后问属下:‘那个人犯了什么罪,如何处治的?’大臣们禀道:‘按陛下的旨意,已依法处死。’国王听后追悔莫及,说道:‘我杀了人,成了昏君,以后不想再执政了。’之后便流浪在山中。以此杀人之业,他死后在这个海中转为一条大鲸鱼,身体长达七百由旬。一旦它闭嘴入睡,就长达一百年不醒。当它苏醒时,万分饥饿,因而张开大口,结果海水流入它的口中也好似奔流的海洋一般。凡是造了恶业的大臣等众人都在它的身体中间转为小鲸鱼或寄生虫,并以它的体肉为食,它因此疼痛难忍,于是便在水晶山上蹭来蹭去,结果杀死了身上所有的含生,使海洋一百闻距以内的海水变成血红一片。那条鲸鱼千百年来不断感受这样的痛苦。死后尸体被海浪冲到这里,被烈日晒干,经过雨水淋湿,体肉全部掉尽,剩下的骨架就成了这座山。”

如果杀一个人也要感受这样的痛苦,那么以杀数多人之业而长期堕在地狱(所要感受的痛苦)就更不用说了。

愿我们对有如此漫长痛苦的轮回发自内心生起厌离。如今已获得了人身,并了知正法,此时此刻自己能够认清轮回,应当潇洒地说:“轮回,你安闲而住吧,从今以后我不再陪你,而要前往极乐世界。”必须向轮回挥手告别,否则,过去如水滴般的罪恶将来也要感受如海洋般的痛苦。

庚二、断除贪执:

设使人转人,受生老病死,
浊世违缘多,人天之安乐,
犹如杂毒食,愿毫无贪求。

尽管大多数人希求人生的安乐,但实际上也无有利益。即使可以从人转生为人,然而也要感受最初出生、中间衰老、末了病痛、最终死亡的无量痛苦,这些道理在前文中也已经讲述过。富裕者有谋财、守财、毁财等痛苦;贫穷者有无财、绝望、寻求的痛苦;高官有贪求高位、担忧下台的痛苦等等。无论转生为哪种人都无有安乐可言。

尤其是当今正值浊世,一切变化无常犹如野马翻身(因野马翻身十分迅速以此来比喻浊世一切变化无常)一样时间不定,遇到的常常是不行正法之人。例如,夕阳西下时猫头鹰会到处乱跑。同样,佛教接近隐没时,罪孽深重的丑陋人降生于世,饥馑、疾疫、刀兵的邪教日趋猖獗,安乐、幸福、正法的佛教日渐隐没。诚如邬金莲师说:“空中出现噩星时,偏执宗派起争论,地山发出恶声时,边地刀兵遍中土(藏地),不闻了义真教时,一地兴起一凶魔。”又说:“骤然改变装束时,边地众人皆入藏,饥疫刀兵泛滥时,众生唯有依靠山。”又说:“众生乱行罪业时,出现地震降雷雨,佛教寺宇内争时,边地军队入中土。边地汉人遍境时,藏地毫无自由也……”所指的就是时浊。此外,五毒十分粗大即烦恼浊;人寿短暂不定故为寿浊;具有严重邪见等为见浊;众生相续难以调化称为众生浊。在五浊更为猖獗的此时,无论考虑哪方面都只是生厌烦之处。

特别是(如今)处于佛教浊、众生浊之时,修法会遇到重重违缘,诚如(莲师)所说:“恶魔黑教兴盛时,修持正法违缘多。”阿底峡尊者也曾说过:“魔类擅长谄诳术,以财诱惑大贪者,以假法骗修行人,以自诩诱净戒者,以我慢欺有智者;以歌舞诱散乱者,以韶华诱诸多人,以妙饰诱众多人,以恶友敌骗多人……”

思维这些道理,似乎在如今这样的恶世中获得人身还不如贤劫时转为旁生。因此,我们务必要小心谨慎。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太过分了,不致于这么严重吧。

可是只说好话怎么能治病救人呢?看看这个时代,所有凡愚将痛苦执为安乐。如果稍微说一点真理,那么具有缘分者很容易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可见,人天的幸福安乐也像杂毒的食物一般,苦乐混杂在一起无法分开。所以,但愿我们对此没有丝毫的贪求,现在就完全放下。

食财亲友朋,无常如梦幻,
愿毫无贪恋。          

其实,现在我们的家宅好似虫穴一般,按理来说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可是恶业深重的人却像猪狗贪著不净物一样紧紧抓着不放。这些人真是可怜!我们看看大慈大悲导师释迦牟尼佛曾经如丢唾液般舍弃了王位的一切荣华富贵而成佛、邬金莲师也是放弃了继承父王恩扎布德的王位而获得金刚持果位等等前辈大德的行为吧!古代,新龙的一位长官害怕受害而抛弃家室迁往他乡。想到恶世诸如此类的痛苦及后世的痛苦,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呢?请诸位深思。

此外,如果贪恋亲友们,则(死后)将在他们中转成魔鬼等,因此万万不要贪执解脱的怨敌(指亲友)。

倘若贪著饮食则(死后也会一直贪执着。)有关公案如下:

据说,雅多的寺庙中有一个老僧人,秋天时,他买了一腿肉,舍不得吃,一直藏在柴房里。他死后,其余的财产食物全部被布施了。可是每到晚上,人们就能看到有一腿肉被狗群追着在寺院里到处奔跑,之后又回到那位老僧人家里。当时正在闭关的华智仁波切说:“看来那里贮存着一腿肉,你们把它拿来烧焦烟作佛事。”这样一来也就相安无事了。

另有一个小孩夭折之后,一位具证上师为他作超度佛事时,这个小孩的神识一直往酥油桶里跑。上师对(眷属)说:“看看桶里有什么?”原来有一个别人给他(小孩)的烧饼,当上师把烧饼用来烧焦烟作回向以后,才超度了他。

贪著财产受用的相关公案:

往昔,鹿野苑有一位富裕施主,他通过作大量生意而赚得了七个金瓶,由于吝啬而将七个金瓶埋在地下。他死后转生为一条毒蛇守护着那些金瓶。最终那城市已空。那条蛇经历了许许多多次的死亡,又再度转生为蛇并缠绕在那些金瓶上,数万年之中不断转为金瓶旁边的蛇。终于有一天,它知道了自己因为贪著金子以致于投生为恶劣之身,由此生起厌离之心。于是它隐藏在路边的草丛中喊过路的一个人。那个人四处观瞧却什么也没发现。那条蛇又喊:“到我跟前来!”那人(发现了它,)说:“你是毒蛇,会害我的,我不敢过去。”毒蛇说:“我要是想害你,你不过来,我也能害你。”那人战战兢兢地过去了。毒蛇对他说:“我这儿有七个金瓶,请您带去供养僧众。”那人便将蛇装在箱子里带到僧众面前。用那些金子购买了鲜花和饮食而供养僧众,那条蛇也高高兴兴地抬起头来看,并且听闻了佛法。它死后转生到三十三天。那条蛇即是舍利子尊者的前世;那个人即是世尊的前世。

一位比丘贪著自己的钵盂,死后在钵中转生为一条蛇,眷属将此钵供养世尊。世尊擦拭钵盂时,里面的蛇嗔恼万分,蹿入森林里,口中燃起嗔恨之火将森林焚尽;它的神识被地狱烈火燃烧;那位比丘的尸体在尸陀林里被焚烧。由于贪执一个资具而于一日内燃起了三次大火。

据说,一位比丘贪著自己的一颗精美松耳石,死后转生为一只青蛙。它的四肢紧紧抱着那颗松耳石不让人取,死也不放。人们只好将它四脚朝天,向它身上倒开水,才拿到了那颗松耳石。

从前,哲蚌寺的一位僧人把自己所拥有的许多银币藏在墙缝里,他死后转生为一只蜘蛛在银子上走来走去,并发出“瑟瑟”声。隔壁的僧人们听到声音后,便去查看,(发现了银币和蜘蛛。)他们将银币和罪业深重的蜘蛛带到绕多上师前。上师说:“将它们交给某位屠夫(他是佛菩萨所化现的)。”那位屠夫一口吃了那只蜘蛛,弹一声响指将它超度了。

一位比丘因贪著法衣而转生成蛇。

萨巴施主的妻子长得十分漂亮,她与其他商人一起去海洲取宝时命绝身亡,死后因贪执自己肉身的美色而转为一条蛇,在她尸体的口鼻中钻来钻去。这是目犍连尊者亲眼所见的。贪执充满业惑不净物幻身的漂亮外皮有什么用呢?其实身体就像涂着美色的不净物或用绫罗绸缎包裹的荆棘一样。

一个牧童因贪著石簧(投石簧,蜂蝗石子带。毛绳中间成一小兜,放入石子,双折抡舞,乘势松其一端,将石抛出的工具),死后在床下转生成一条石簧蛇。

一位老人因贪著打火器(古代藏族所用的一种点火的工具,包括火绒、火石、火镰,一般糸于腰间的小袋子),死后转成一只乌龟(形似打火器),铁的两端分别刺入头部尾部。

有许多类似的公案。

贪著家畜死后转生为家畜之中的公案也为数不少:

从前舍卫城的一位贫穷施主因为贪著一头有背伤的牛,死后转生为牛背伤口中的一只小虫,随即便蚀食(伤口中的脓血)。每天它都要经历七次生死。

贪执财产受用是痛苦的根源,甚至在今生中也会遭殃:昔日世尊和阿难尊者去化缘,在路上看到了一个金瓶。世尊说:“这是一条毒蛇,它很快会散布毒气。”说完就离开了。正在那里割草的一位老人听到这话后想:应当去看看那条蛇在哪里。于是便去观瞧,结果看见了一个金瓶。他想:比丘们的毒蛇这么好看啊,被这样的蛇所缠也心甘情愿。于是他把金瓶带回家里。胜光王听说此事后开始追查,那位老人密而不说,差点儿被判处死刑。《因缘品》中也说:“愚者为财毁,不寻求来世,毁愿以贪欲,亦可毁自他。”又说:“如同手持黑蛇腰,将毁彼等非法者。”

贪执知心朋友们也是如此:往昔,一人与他人的妻子行邪淫,结果被那个女人的丈夫杀死了。他的神识因贪恋那个女人而转生到她的胎中。经中说有些贪恋女人的人死后将转生为女人腹中的寄生虫。也有许多在好友中转生为恶魔。

除了善知识以外,轮回中没有助伴。律藏中说:“出生独自生,死亦独自死,独自受痛苦,轮回无友伴。”又云:“若未见凡愚,将恒时安乐。”因此,我们应当如尸体般舍弃好似怨敌一样的凡愚恶友。

身体、受用、眷属、亲朋好友全部被无常的四边所毁灭。无常四边是指生际必死,积际必尽,聚际必散,高际必堕。例如,胜光王是世间第五大王,也是佛教中的大施主。最后他因王位被太子篡夺而到处漂泊。路上,他饥饿难忍,便讨了一把萝卜来吃,又喝了冷水,结果消化不良而昏倒在路上,来来往往奔驰的马车溅得尘土飞扬,他的口中灌满了灰尘,最终呃逆而死去。

明年的此时自他所有人在何处谁也不知道,因此我们必须思维诸法无常、不定的道理。如寂天菩萨说:“一切皆无常,谁贪无常法。”不仅无常总有一天会到来,而且暂时的这些显现也无有实质,如梦如幻。经中说:“三有众生如梦境……”龙树菩萨也曾说:“诸法无常亦无我,无有依怙无可靠,轮回无实如芭蕉,汝当完全舍弃彼。”

思维此等道理后,但愿我们对任何事物也毫无贪执之心,从现在起就全然放下。

故乡属地宅,犹如梦境宅,
愿知不成实。          

如果贪恋自己的故乡、归自己所属的领域,则将来会在这些地方转为小虫以上的含生。如若贪恋家宅,则如下面公案:往昔一个吝啬的老妇女由于吝啬而极为贪执财物及家室,她死后转为自家的一条母狗,它旧习复苏,日日夜夜担心有盗贼来,因此围着家宅保护。如今的大多数聪明的家犬肯定是自己父母家人等吝啬者的转世。所以,愿我们了知这些都如梦中的境域、家宅一样实际不成实有。可见,一切显现都是为愚痴无明大睡眠所遮的梦境。因此,具有智慧的人们对于无而明现的万事万物通过遣除四边执的理智去观察就会认识到一切皆无实义,从而远离贪执,这是解脱道的殊胜要诀。如龙树菩萨曾说:“如同某位绘画师,描绘恐怖罗刹像,彼像令自生畏惧,轮回患人亦复然。”三界轮回的一切显现的的确确无实有、是空性。自己如果心里常常思维“是无实、是空性”,对断除实执或多或少会有帮助,甚至对此仅生起(可能是无实空性的合理)怀疑也有很大的利益。如圣天论师说:“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必须断除对任何事物的强烈贪执之心。经常串习并观想:我什么也不贪恋,一切都没有什么必要,这些无有恒常、无有稳固、无有实质、诱骗凡夫的虚幻法有什么用处呢?现在内心执著实有并贪执这些法,仅说临终时不贪著,则没有任何利益。

梦境中的神识要比白天的神识清晰。进一步说,中阴的神识要比临终的神识清明九倍,因此瞬间忆念立刻就会投生为低劣之身等。从即日起就要放下一切,专心意念观想往生极乐世界,在有生之年一直念念不忘,这一点相当重要,这也是往生(破瓦)法。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修行境界的人来说,除此之外再没有能断绝中阴的其他教言了。或者说,尽管有(其他教言)但如果不实修,则临终结生的教言也无有比这更殊胜的。

己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无解轮回海,如罪犯脱狱,
愿义无反顾,趋往极乐刹。

如是断绝贪执而往生极乐世界之理:对暂时难以解脱用否定词,愿罪业深重的人离开漫长无有解脱之期犹如鲸鱼所居处——恐怖大海般的轮回,就像重罪的囚犯从牢狱中解脱出来一样,义无反顾地趋向西方极乐世界。逃脱监狱的囚犯因畏惧刑法、牢狱的痛苦而不愿回头看一眼。同样,如果想到上述轮回的过患则也不愿意再回顾。

所谓的回顾,是指贪恋世间的资具等。例如,曾有一位上师,他在前往清净刹土时听到僧人们在弹奏他那精美的乐器,于是他回头一看,结果投生为恶魔。

愿断诸贪执,如鹫脱网罗,
瞬间便越过,向西方空中,
无量世界刹,诣至极乐国。

所以,愿我们彻底断绝一切贪执后,犹如鹰鹫从网罗中解脱出来,又如鹅王飞翔或白绫被风吹动一样,中阴神识如急掣之风一般,向西方的虚空中瞬间便越过无量世间界,到达极乐刹土。譬如,虽然徒步行路十分遥远,但是内心刹那便可意念。同样,无有阻碍的中阴意生身被善业之风所吹,以愿力相迎,再加上信心欢喜心的推动,无需经过长途跋涉的艰辛(顷刻就可往生到极乐世界)。

己四(发愿往生后所获之功德)分五:一、愿获得妙相随好身;二、愿断除疑障;三、愿得授记闻佛法;四、愿赴其他清净刹;五、愿游不清净刹土。

庚一、愿获得妙相随好身:

愿面见彼刹,住世无量光,
净除诸罪障。四生中最胜,
莲花蕊中生,愿得化身生,
刹那身圆满,愿获相随好。

愿刚一往生到极乐刹土便立即面见于彼刹中住世的阿弥陀佛尊颜,如同昔日珍珠鬘公主朝拜世尊的画像结果摧毁了见断(证得见道时所断除之障碍)一样净除恶趣之因等一地的所有罪障。

如果依靠现在的这个凡夫身份修持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即生不需要得地。《宝性论》等论中说:死时若是大资粮道者,则面见佛陀尊颜、闻佛语后得见道。佛经中也说:“即使以愿力和善业力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但罪业深重者,于八万年期间,听闻阿弥陀佛宣讲正法,却不解其义,仅能见佛光,而不得亲见佛真身,也得不到佛光照射。尔后净除罪障,方能见其颜、知法义、得授记。”这里所讲的和下文中“于莲花中降生后不得面见佛陀”等道理,可以证明凡夫能往生极乐世界的说法。《佛说大阿弥陀经》中说:“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号,烧香散花燃灯悬缯,饮食沙门起立塔寺,斋戒清净益作诸善,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于一昼夜不绝,亦必生我刹,不得是愿终不作佛。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刹,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惟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是愿终不作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发愿力所致。若是罪障深重者及有怀疑者,则不得面见阿弥陀佛,当面见佛陀时就会净除业障。

化生、胎生、湿生、卵生四生之中最殊胜的是化生,因为对自己及父母无害的缘故。化生也有许多种,其中在莲花中化生最为殊胜。因此,愿我们在珍宝莲花的花蕊中仅以意幻便得以化生。如同在中阴界时想要入胎投生即能入胎一样,专心希求于极乐世界莲花中化生,这一点极其重要。化生不需要像胎生那样漫长,刹那间整个身体全部圆满,但愿获得具足妙相随好的殊胜身体。

庚二、愿断除疑障:

因疑不往生,于五百年中,
虽具乐受用,听闻佛语声,
然花不绽放,延误见佛颜,
愿我无此过,往生花即开。

此外,智慧浅薄、具有贪执、寻思、分别之人会想:到底能不能往生呢?即怀有疑虑、三心二意的人尽管以修持(往生极乐世界)四因之力可以往生彼刹,但因为怀疑之障将于五百年中住在莲花里,并且认为(莲花)是一个乐园和无量宫,虽然具足安乐受用而无有粗大的痛苦,可实际上这里(莲花中)也是一个珍宝牢狱。虽说能够听到佛的法语声,而在此期间莲花不绽放,因此有既延误面见阿弥陀佛和诸菩萨的尊颜又延误听闻浩瀚妙法及修持广大善行等的过失。倘若自己、他人毫无怀疑地修持四因,则不可能出现此类过患。愿自他不出现这类过失,往生极乐世界后,莲花立即开放,面见阿弥陀佛具足妙相随好的尊颜。经中说:“弥勒菩萨请问世尊:‘我见彼刹有些众生住于莲花中,有些于莲花上金刚跏趺而坐,其因为何?’世尊答言:‘前者怀有疑心修持善法发愿往生,后者无有怀疑修持善法故……’宣说了诸多喻义。这种过失也是由于对佛语不诚信而导致的,具有坚定信心的人不会出现此类过失。

因此,(我们平时)也要这样发愿:愿我们诚信佛语。一般来说,佛语有了义、不了义的各种差别,然而,如果寻思观察此等往生法门了义、不了义则不能获得成就。如颂云:“分别观察寻思者,彼将远离诸悉地。”纵有虚空成为有实法、日月坠于地上的可能,但阿弥陀佛的愿力及佛语何时也不可能欺惑我们。对于佛陀智慧力所洞悉之义,声闻、缘觉阿罗汉也不能了知。虽然我们自己不知道能否往生极乐世界等,可是佛陀不可能不知晓,因此我们应以佛陀的遍知智慧作证,遣除犹豫不决的心理而修持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如寂天菩萨说:“牟尼无欺言,奉行必获益。”

佛陀宣说极乐刹土庄严时,阿难尊者说:“世尊,我对彼刹无有疑惑、怀疑、犹豫,我为了遣除未来众生之疑惑、怀疑、犹豫而向如来请问此义。”对此我们应当诚信。

愿见无量光,以福力神变,
手掌中放出,不可思供云,
愿供佛眷属。          

愿我们一到佛陀面前便以如今修持四因的福德力及佛陀的发愿力加持而生的神变力,从双手掌心放射出不可思议的所欲供云供养阿弥陀佛及其眷属。

如今极乐法会中,作供养时,不是两手空空,而是尽力供养,到那时(往生极乐世界后)只要意念手中就会出现供品。依靠这样的神变和福德力也可前往其他刹土而积累广大福德。

庚三、愿得授记闻佛法:

尔时愿如来,展右手摸顶,
得菩提授记。闻深广法已,
愿熟解自续。          

获得八地时,如来伸出他那由百种福德而成象鼻般的右手为我摸顶并说:“善男子,你于未来某时某地成佛,佛号某某。”愿获得殊胜大菩提的授记。

一旦听闻到甚深空性、广大六度万行等无量法门后,愿成熟、解脱自相续。我们从现在开始听闻一句法义而生起一刹那信心也要成熟这个坚固的相续,想方设法使自心相续脱离邪见等粗重的烦恼。到那时听闻法要同时就可成熟解脱心相续。

愿佛二长子,观音大势至,
加持并摄受。          

此外,愿佛陀的主要二大长子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也以正法加持我相续,并以大慈大悲心摄受我。

每日中十方,无量佛菩萨,
供养无量光,莅观彼刹时,
愿承侍彼等,获得法甘露。

每日中,十方的无量佛菩萨以愿力为供养阿弥陀佛、参观极乐世界而光临时,愿我也供养承侍他们,并在其前获得正法甘露。如经云:“为拜导师无量光,圆满佛陀及菩萨,从恒河沙数佛刹,前往极乐世界也。”

庚四、愿赴其他清净刹:

以无碍神变,愿上午前赴,
现喜具德刹,妙圆密严刹。

获得一地时具有一刹那现见一百刹土、面见一百尊佛等无碍神变,愿以此神变力于上午时前往东方现喜刹土、南方具德刹土、北方事业妙圆刹土、中部密严刹土,(加上极乐世界本身)即五部佛刹。

不动宝生佛,不空毗卢佛,
求灌顶加持,受戒作广供,
傍晚无艰难,返回极乐国。

向那些刹土中安住的不动佛、宝生佛、不空成就佛、毗卢遮那佛等五部佛及诸菩萨请求金刚乘的灌顶、加持、戒律等显密数多法要,为表酬谢以众多供品供养他们,在傍晚时分毫无艰难地返回自己的住处——极乐国土。

普陀杨柳宫,邬金妙拂洲,
十亿化身刹,愿见观世音,
度母金刚手,莲师十亿尊。

此外,位于南方的普陀山、东北的杨柳宫、西南妙拂洲中的铜色吉祥山、西方邬金空行刹等百俱胝(十亿)度化众生的化身刹土中安住着观世音菩萨、至尊度母、金刚手及莲师等百俱胝主尊。

奉如海供品,求灌顶深教,
速直返自刹。          

愿我们能面见这些菩萨并奉献内外密如海的供品,请求法相因乘的法门及金刚乘的共与不共灌顶、甚深教言,之后依靠佛陀的加持力和自己的神变力,无有阻碍迅速地返回自己居住的极乐世界。经中说:“以神变力游众刹,供养数俱胝佛陀,于善逝前作供养,傍晚返回极乐刹。”并非见到的只是化身刹土及化身而根本见不到报身,因为获得一地以后也有相应见到报身等的种种情况。

实际上,极乐世界没有日月、星辰、昼夜等名词,只是以佛的智慧安立为昼夜、年月等。虽然没有昼夜的差别,但根据莲花开闭、鸟儿是否鸣叫等也可区分白天、夜晚。极乐世界的上午、下午、年、劫等是以佛的遍知智慧而说的,按照人间昼夜来计算,我们此世间的一劫等同于极乐世界的一天。

庚五、愿游不清净刹土:

愿天眼明见,生前友侍徒,
加持并护佑,亡时接彼刹。

愿那时以清净无垢的天眼明晰见到现在与自己有法缘、未破誓言等遗留下的亲友、侍者、弟子等,保护他们免遭违缘逆境,使之具足顺缘,并以等持等加持他们的相续,待他们命终时再接引到极乐世界。以此(前面提到的众生)为主,发愿饶益不清净的一切众生。如《普贤行愿品》中云:“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这些道理在下文中也有提及。圣者龙树菩萨、萨迦法王根嘎酿波等印藏新旧派的诸多大成就者,如今都住在极乐世界,我们也应当精勤追随他们。

贤劫一大劫,极乐刹一日,
无数劫无死,愿恒住彼刹。

此贤劫中的一大劫相当于极乐世界的一天。愿于以此计算的无数无量劫中连死亡之声也不复存在、恒时在极乐世界具足妙身而安住,当然这里不包括依愿力显示死亡。

弥勒至胜解,贤劫诸佛陀,
降临此刹时,以神变诣此,
供佛闻正法,尔后愿无碍,
返回极乐刹。          

未来从怙主弥勒佛到胜解佛之间贤劫殊胜的导师千佛等降临(出世)于此娑婆世界时,愿自己也以神变力来到此世间,供养这些佛陀,并在转*轮的佛陀前听闻正法,之后再以无碍神通返回极乐世界。

前文中已大量引经据典。

所以说,从现在起必须精进积累资粮,发清净愿。若等待以后死亡时指望一位上师,那位上师也要依靠阿弥陀佛,再看能否将死者引到极乐世界,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到那时,(这样往生)是极为困难的,诚如邬金莲花生大士说:“神识未离肉身勤行法,灵牌之上灌顶时已迟,意识漂泊中阴如愚狗,彼时引导善趣有困难。”

通常而言,虽有发愿能否得以实现要根据贤劫恶劫的说法,但是发愿能得实现之因主要是观待积累福德资粮,所以具有福德的人可以实现一切所愿。如颂云:“具有福德者,成办诸所愿。”尤其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完全依靠自己的信愿与阿弥陀佛如今已得实现的诸多宿愿力,如果这二种愿力和合,那么很容易成办所愿(往生极乐世界)。

若有微乎其微的有漏善根,则发恶愿也很容易实现:往昔,一个叫能空的年青人被许多军兵杀害,临死时他发了恶愿,以他曾供养舍利子尊者斋食的善业力,恶愿成熟,结果他转成了一个牧区的黑夜叉。

邬金莲师、静命堪布、国王赤松德赞昔日修道时,建造夏绒卡绣佛塔过程中一头运土的公黄牛因发恶愿而投生为朗达玛国王。

一位名叫德巴的施主有一位阿罗汉哥哥名为近部。那位阿罗汉在家时曾与德巴的妻子作过邪淫。德巴一直怀恨在心,又有女人从中挑拨。于是,德巴给了一个猎人五百两黄金让他杀死那位阿罗汉。那个猎人不敢去杀,结果放毒箭射中了德巴。德巴临死时想:一定是近部施计杀了我,愿我死后杀死他。因为发了这样的恶愿,他死后在近部住所门下转成一条蛇,近部尊者开门时将它夹死,又在门框上转成一条蛇,不久又丧命。后来在凳子下面转成一条蛇,结果又被凳腿压死了。之后在上方(天棚)的绿板中转成蛇。(这条蛇)落到正在坐禅的近部阿罗汉身上,致使他的身体裂成百瓣而圆寂。

另有一位软弱的老僧人经常受到众人的欺凌,后来他念诵了七亿遍玛哈噶拉心咒,临终时发恶愿说:“我今生被众人欺负,但愿我来世投生为具有势力(慑服一切)之人。”后来他转生为新龙暴君滚波南加(他一生中残杀很多人)。这是多哲钦尊者讲述的。

据说东方有位大官名叫瓦多,他与革蒙的蒋扬夏巴结仇多年,争斗不休,最后蒋扬夏巴也未能制服瓦多。瓦多死后,他的盲眼儿子瓦龙继续与蒋扬夏巴作战,最终瓦龙失败了。后来瓦龙念诵了两亿观音心咒,因临终时发恶愿而转生为一个恶魔,在革蒙兴妖作怪。诸如此类的公案多之又多。

因此,即使做成一件善事也要发善愿,正确回向,万万不能作颠倒回向。

此极乐愿文是因易修、果易成的稀有捷道。当今的人们都能够修持此四因,只要修持,那么任何人往生极乐世界也不会有困难。往生后,无论如何下劣的人再不可能由业力牵引堕入恶趣,因为依靠阿弥陀佛强有力的发愿,最终只会成佛而不会退转。因此,希望大家对此不要寻思观察,否则会断绝随行别人的疑惑者和具信心者的资粮,危险性极大。

一般来说,只有得地以上的圣者才能往生报身刹土。化身刹土中也有诸如五浊泛滥、器情世界十分衰败的刹土,此类刹土,虽然容易往生,但因为这些刹土是业力之地,所以很容易退转。有些清净化身刹土中遍布着大菩萨等器情世界十分圆满,因此除了得地菩萨以外,其他人很难往生于此。

对于极乐世界来说,仅仅依靠积累修持四因的资粮及阿弥陀佛的愿力也很容易往生。对某一(刹土)有信心就容易修成。修此法的人们都是对极乐世界有极大信心的,甚至在家人互相问好也说:“愿你往生极乐世界。(相当于汉传佛教常用的口语“阿弥陀佛”)”如《普贤行愿品》说:“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即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这是相互祝福的吉祥缘起,也是佛陀的加持力。如《入行论》中云:“犹于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哪怕是念诵一句观音心咒的善根也应当诚心发愿:“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从胜解行地到佛果之间的一切修法均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中。其中,初学者也应发愿依靠凡夫身份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因,往生后现前成就一切所愿。

戊二(思维刹土功德而发愿)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己一、总说:

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佛之佛刹,
功德庄严皆合一,愿生胜过诸刹土,
无上殊胜极乐刹。              

往昔,世自在王如来在俱胝年中为法藏比丘宣说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佛的所有佛刹之一切功德庄严。法藏比丘也都铭记于心,在五劫中观想,并将所有刹土的庄严功德合而为一,发愿受持胜过其他一切刹土、圆满殊胜、至高无上的刹土。之后他在多生累劫中积累资粮,圆满修成刹土,就是如今得以现前的极乐世界,愿我们往生彼刹。即使对于此刹土微小的殊胜功德,若加以广说,则佛陀于数劫中也说之不尽。在这里是为了令大家心生欢喜、积累资粮而简明扼要地作了说明。

己二(别说)分二:一、器世界之功德;二、情世界之功德。

庚一分三:一、大地之功德;二、妙树之功德;三、水与花之功德。

辛一、大地之功德:

珍宝大地平如掌,宽敞明亮光闪闪,
压陷抬反富弹性,愿生轻滑舒适刹。

在极乐世界,由许多珍宝组成的大地无有高低不平之处,而是平坦宛如少女的手掌。无论从何处观看都毫无凹凸,面积极其广大,无边无垠,无有垢染十分明净,并且以珍宝自身的光芒及阿弥陀佛身体的光芒照射在地上面而闪闪发光。又不是像石头一样坚硬,一落脚则会陷下四指深,抬足则完全反弹回来,极为柔软,脚一接触就会产生无比的舒适感,犹如丝绸的软垫一般所触十分光滑,无有沉重感而是极其轻柔,愿我们往生彼刹。

想到我们现在所在器情粗糙、痛苦自性的这个不清净刹土后生起厌烦心,观想寂乐功德之自性的极乐世界后生起无比欢喜心,以强烈希求心发愿往生,这一点十分重要。

辛二、妙树之功德:

众宝所成如意树,树叶锦缎珍果饰,
彼上幻鸟出妙音,鸣唱深广妙法音。
愿生极为稀有刹。              

在极乐世界,每一珍宝树木都是色彩缤纷,每一颗树木全是由金根、银干、琉璃枝、水晶叶、冰珠石瓣、红珍珠花、玛瑙果实七宝而成。有些是由一种珍宝组成或者两种、三种等珍宝而成,各不相同。此类树也是依靠阿弥陀佛的福德力和自己所积的福德力所致的增上果,能如愿满足自己心中所想的一切所需。宝树的边缘由许许多多的罗树(达拉树)围绕,由树叶冠冕等各种珍宝饰品和上品锦缎、种种果实及众多珍宝璎珞严饰。树上有不是恶趣旁生而是阿弥陀佛幻化的各种鸟类,如好声鸟、布谷鸟、杜鹃、鹦鹉等,有如海螺般纯白、如松石般碧蓝、如珊瑚般鲜红等各种颜色,令人见而悦意。他们发出如琵琶声般悦耳的妙音,令人一听便心神安谧。鸣唱深广的妙法歌,赞颂三宝的功德等,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从而刹那间可息灭心中的迷乱分别念,产生无比安乐的感受等。所以,愿我们往生到如此极为稀有的刹土中。

辛三、水与花之功德:

众具八支香水河,如是甘露诸浴池,
七宝阶梯宝砖围,芳香莲花具果实,
莲花散射无量光,光端严饰化身佛,
愿生极其稀奇刹。              

在极乐世界,由于天树达玛拉、沉香、汉香、蛇心栴檀等香树的树根浸在水中而使河水妙香扑鼻,又因为遍布金沙而远离泥垢,悄无声息地缓缓流淌,具足本性清凉、味甘美、形相轻、所触柔软、无垢(无臭)、色净、若饮不伤腹、不损喉八种功德的众多河流被千姿百态的鲜花掩映,中间有天鹅、黄鸭、丹顶鹤等竞相嬉戏。那些水深达十由旬,面宽从百由旬到千由旬之间。同样,甘露自性的诸浴池也是由七宝阶梯及红珍珠等宝砖围绕;可顺利进入其内,只要沐浴一次,自相续中便可生起殊胜禅定。浴池的外面四周到处遍布着天界的青莲花、莲花、睡莲、白莲等具有芳香果实的鲜花,面积可达一由旬等。所有莲花都放射出无量光芒,每一光端都有无数化身佛严饰,他们前往佛未出世的其他刹土中饶益众生。因此,愿我们往生具足极其稀奇美景的极乐刹土。

庚二、情世界之功德:

无八无暇恶趣声,病魔烦恼三五毒,
怨敌贫乏战争等,彼刹未闻诸痛苦,
愿生极其安乐刹。              

在极乐世界,连八无暇、三恶趣的名声也不会听到,更何况说真正感受那些痛苦呢?既没有贪心等三毒、五毒烦恼,也没有由烦恼引起的杀生等恶业。在此刹土中,因集谛业惑产生的四病患、八万男女魔、盗窃掠夺的怨敌、财食贫困缺乏、相互发生战争砍杀等一切痛苦的名声也不曾听过,更何况说真正出现呢?愿我们往生如此极其安乐的刹土。

无有女人无胎生,皆由莲花苞中生,
诸身无别金黄色,顶髻等相随好饰,
五眼六通悉具足,愿生无量功德刹。

在极乐世界,甚至连恶业所感的女人名称也不存在,没有从不净母胎中降生的,凡是生就是由莲花苞中化生,并且所有的身体无有大小、美丑等差别,一律具足金黄色,由头上顶髻等妙相随好严饰,因为具备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六通,所以一刹那间便可前往俱胝那由他刹土,现见一切刹土,听闻那里的一切粗细声音,了知那里一切众生的心相续。具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相似的佛眼五眼,而无有自他之想,并具有慈爱、怜悯一切众生的慈悲心及陀罗尼辩才等如海的智慧,因为禅定获得自在使得内心犹如山王一般等等功德无量无边。愿我们往生具足无量功德的刹土。在此对五眼的功德并没有引用教证来说明。

自然众宝无量宫,所欲受用意念生,
无勤任运所需成,无有你我无我执,
所欲供云手掌生,行持无上大乘法,
愿生诸乐之源刹。              

在极乐世界,有不是通过辛勤劳作建造而是由福德力自然显现、由各种珍宝组成的成百上千层殿宇所严饰的无量宫,衣物、饰品等一切所欲受用也仅以意念便可出现,不需勤作,一切所需任运自成,令人心满意足,而且既不存在“你的我的”之说,也无有人我执、法我执。因此,理所应当对现今我们所拥有的、需要历尽积累守护增长痛苦的家室及财物等生起厌离心,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在那里,所需要的一切供云,只要心里一想便出现在掌中,一刹那也能积累广大的福德资粮。而在这里(娑婆世界中)虽然想要积累福德,但因为往昔的业力所致供品极其乏少。在极乐世界没有任何扶亲灭敌、经商务农等事,所有眷属全部是享用无上大乘正法者。《白莲花经》中说:“(极乐刹土)无有声闻缘觉。”《弥陀经》中也说:“净除声闻。”在极乐世界中无有堕入寂灭一边的声闻缘觉,遍满变为大菩萨的声闻阿罗汉及一来大菩萨(指一生中成佛的菩萨)。这里并不存在意想不到的死堕等。因此,愿我们往生于身心安乐、一切功德之源的极乐世界。

香风普降妙花雨,诸树河莲中恒生,
悦意色声香味触,受用以及供云聚,
虽无女人众化身,供养天女恒时供。

此外,上午从四方飘来的香气芬芳的风吹动那些树木时,就会降下相当于站立七人身量许的妙花雨,令人舒心悦意。以前枯萎的花被风一扫而空,鲜花又如前一样铺遍大地,昼夜各降三次花雨。中间也有由大地功德严饰、赏心悦目的寂静处。

所有树木、莲花、河流中,恒时生出悦意而美丽的色法、动听的声音、芬芳的香气、甘美的味道、柔软的所触等一切受用供云。虽然在此无有不清净的女人,但却有佛陀幻化的天子天女众和七千七千等许许多多的供养天女,她们时时以各种供品供养每一位菩萨。

欲安住时无量宫,欲睡眠时妙宝座,
具众锦缎被垫枕。              

想安住时,只要心里意念便可出现珍宝无量殿;想睡觉时,只要心里意念就会出现美妙的珍宝座,上面有天界棉布等色彩斑斓、层层丝绸锦缎的被垫枕等卧具。

鸟树河流乐器等,欲闻时出妙法音,
不欲之时即不闻,              

想听声音的时候,幻化的百灵鸟(梵语为迦兰陀鸟)等鸟类的鸣唱、树被风吹动的声音、河流的妙音以及空中天人的乐器等都会发出宣说三宝、十地、十波罗蜜多等妙法的音声。听后不离随念。假设想入定坐禅等而不想听声,则任何声音也不会传入耳中。

彼等甘露池溪流,冷暖适度随所欲,
愿生如意所成刹。              

那些甘露、池塘、河流也是随自己的意愿想热就热,想凉就凉,沐浴时水仅仅没过身体等,水的多少也随各自的要求而现。愿我们往生于一切称心如意的极乐刹土。

戊三、思维主尊功德而发愿:

彼刹阿弥陀佛尊,住无数劫不涅槃,
愿于此间承侍彼。              

在此极乐世界,圆满正等觉阿弥陀佛的寿量无法衡量,于不可思议的无数劫中不趣涅槃而住世。愿我们于此期间在佛陀身边恭敬承侍。

一旦佛陀趣涅槃,二恒河沙数劫中,
教法住世之时期,不离补处观世音,
愿于期间持正法。              

因为极乐世界是殊胜化身刹土,所以有朝一日阿弥陀佛色身会示现趋入寂灭的法身界中,之后其教法证法在二恒河沙数劫中住世,尔时阿弥陀佛的继承人是法太子观世音菩萨,愿我不离他左右并能于此期间继承、护持、弘扬教法证法。

黄昏法没次黎明,观音现前成正觉,
尔后彼佛名号为,胜光妙聚王如来,
愿供奉彼闻正法,寿量六百六十万,
俱胝那由他劫久,愿恒恭敬承侍彼,
不忘总持受持法。              

当(阿弥陀佛的教法、证法)住世期圆满时,在黄昏时分其佛教正法隐没,到了次日黎明之时,法太子观世音菩萨现前成佛,佛号胜光妙聚王。尔时,愿我供养、侍奉他并在其前听闻、受持、宣扬正法。胜光妙聚王佛寿量长达六百六十万俱胝那由他劫之久。愿我那时恒常恭敬承侍供养他,并能以不忘陀罗尼(总持)受持一切正法。现在我们绝不能对他人讲法制造违缘而要提供顺缘。如果自己也能铭记此《极乐愿文》及一句以上的法义,那么未来就会获得不忘陀罗尼。

涅槃之后彼教法,住世六亿三十万,
俱胝劫间持正法,愿恒不离大势至。
尔后大势至成佛,佛号坚德宝聚王,
寿量教法等观音,愿于期间恒承侍,
供品供养持诸法。              

彼佛(胜光妙聚王佛)示现涅槃后,其教法住世六亿三十万俱胝劫,愿我能在此期间受持一切正法并且恒时不离其继承人大势至菩萨。尔后,大势至菩萨成佛,佛号坚德宝聚王,他的寿量教法(住世期)全部与观世音菩萨相同,愿我于此期间也能恒时承侍供养彼佛(坚德宝聚王佛)并受持佛教一切正法。这些在《大悲白莲经》中有广述,若有兴趣可参阅。

戊四、发愿自己最终成佛:

愿我寿命尽立即,于彼刹或他净刹,
获得无上正等觉。              

祈愿我住在极乐世界的寿命一旦完结之时,以先前圆满的福慧资粮,立即在极乐世界或其他清净刹土中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果位。

成佛后如无量光,仅闻名号熟解众,
化身无数引众生,无勤任运利有情。

成佛之后也与怙主阿陀弥佛一样,具有众生仅闻我名号就能成熟解脱相续、不可思议的功德与智慧,以幻化出无数化身引导十方众生等不可思议的大悲事业,无勤之中恒时以周遍任运的方式饶益无量无边的有情。

这以上已宣说了往生极乐世界的第四因——回向及发愿。

见此痛苦轮回牢狱已,深深生起厌离善缘众,
若以喜心向往清净刹,愿佛对此心愿作证人。

第四因——发清净愿终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8195-----------------------------------------------------------------------
极乐愿文大疏 发菩提心
 
[藏传净土法] 录入:2009-4-1 

 

极乐愿文大疏

发菩提心

丁三、发菩提心:

往生极乐世界的助缘第三因——发殊胜菩提心,在本颂中并没有单独宣说,但它可以包括在前面的回向支中,或者在前文“加行发心殊胜”中也已概括地讲述了。如果想要实际修行,就在前方虚空中观想:自己于现前安住的阿弥陀佛等诸佛菩萨金刚持上师尊众前受持大乘菩萨戒。念诵皈依发心偈“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三遍,或者诵“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再念诵“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展转益增长”。如果每天都这样受菩萨戒,则可通过修炼,生起、增上菩提心,而且可以积累不可思议的福德。如《慧海请问经》中云:“以诸十方妙珍宝,供养无数俱胝佛,生起一次菩提心,前者不可比此福……”《华严经》、《入行论》等经论中也宣说了发心的众多功德。

如果我们以贤善意乐、发菩提心来修炼自心,那么即使因业力所感堕入恶趣,也会因发心的善业力而不会产生邪念,并且依靠恶趣的身份也能净除业障。如大慈大悲导师的本生传中所记载的那样。又如颂云:“业之异熟不可思,大悲主亦转旁生。”

本来,对于声闻阿罗汉乘坐的马车,世尊甚至用脚接触也不应理,(何况真实拉马车?)而对于初发菩提心(菩萨所乘)的马车,世尊以头牵引也未尝不可,因为菩提心是成佛之因。(佛经中说:)与受了声闻自宗的别解脱戒而获得解脱相比,受菩萨戒后毁戒而堕入恶趣更为殊胜。此刹土中的诸位菩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并实现所愿。因此,我们平时励力发心极为重要。

自利声缘亦无此胜心,不思自利愚者岂知晓?
成办二利圆满正觉因,祈愿修习利他菩提心。

第三因——发菩提心终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8196------------------------------------------------------------------------

 

极乐愿文大疏 6 净土教言--开启信心莲花之明日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堪布索达吉 译


[索达吉堪布] 录入:2007-11-29 

 

净土教言--开启信心莲花之明日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堪布索达吉 译

顶礼上师文殊师利菩萨

那摩格日玛吉果卡亚

  佛号入耳之刹那,菩提道中不退等,

  能赐无量胜德者,阿弥陀佛护此众!

  在此,凡是与阿弥陀佛具有缘份者,最殊胜的所求即是不住有寂之涅槃,轻而易举便可获得此所求之义的殊胜方便即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其原因为:依靠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很容易往生极乐世界;已往生的所有菩萨,全部是一来菩萨;诸善逝之无垢圣教中宣说:住于无量刹土中的一切佛陀,都再三地赞颂了极乐世界具有超胜于其他刹土的无量功德。

  所以,对于要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佛在(经中宣说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如《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云:"阿难陀,若诸众生再三观想如来身相,积累众多无边之善根,发菩提心,为往生彼净土而发愿、回向,彼等临命终时,如来、应供、正等觉阿弥陀佛为诸比丘众围绕现于其前。彼等众生见出有坏 阿弥陀佛后,以极其清净之心而死去,即能往生极乐世界。"此经宣说了观想阿弥陀佛、积累无量善根、发菩提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回向善根--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

  其中,忆念阿弥陀佛与欲求往生极乐世界此二者最为重要,其助缘为积累善根与发无上大乘菩提心二者。所以,主要为了宣说对阿弥陀佛起信心极为重要,佛在《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中云:"阿难陀,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即生现见善逝阿弥陀佛,此人应发无上真实圆满菩提心,并以殊胜意乐为往生彼佛净土发清净心,积累善根,圆满回向。"特为宣说欲求往生净土的重要性,此经云:"阿难陀,何者常观想善逝之身相,并积累无量广大之善根,自心恒时专注佛刹,彼等临命终时,与如来、应供、正等觉阿弥陀佛身色、形相、大小、随从比丘僧众完全相同的佛化身现于其前。彼等因现见善逝,以极为清净之等持及不忘失正念为因死后即能往生彼净土。"

  总之,对阿弥陀佛起信心及欲求往生极乐世界此二者极为重要。为宣说若具足此二者则能往生的道理,《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云:"阿难陀,若有众生,甚至一发心随念如来,欲往生彼刹,于讲授甚深妙法时,苦行及不懈怠,不怯不畏,甚至一发心观想善逝阿弥陀佛,生起意乐者,彼等于梦中能见善逝阿弥陀佛,终将往生极乐世界,于无上真实圆满菩提道中不退转。阿难陀,彼诸善逝照见实相故,于无量无边十方世界中,皆已念诵如来阿弥陀佛名号,并称扬赞叹阿弥陀佛。"《无死鼓声经》中也说:"自此向西方,极乐世界刹,彼处住如来,善逝无量寿,何人诵彼名,将往生彼刹。"如是等佛经中已再三明说,因此应当生起定解,也就是应当了知极乐世界的殊胜功德。

  如是功德全部是善逝阿弥陀佛的发愿力与智慧力幻变的,所以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生起胜解是主因。《无死鼓声总持经》云:"具信善男或善女,谁有信心、胜解及恭敬心,将往生净土。"又如《净土经》云:"诸众成善逝,净智通胜义,彼等数劫中,虽说极乐赞,而彼赞颂时,纵尽俱胝劫,不尽极乐赞,亦不尽辩才;何人尘数界,粉为细微尘,较彼多世界,满宝作布施,何人已听闻,阿弥陀佛名,极乐胜功德,欢喜而合掌,此福胜前福。故闻佛德后,当喜生诚信,为生极乐刹,猛厉起胜解,何人若能闻,极乐世界名,彼福诸胜刹,不及无法喻,较通达佛语,智者福更多,为得胜义谛,信心为极本,是故闻此已,断除诸怀疑。"又说:"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即得如是果。"及"佛说诸善法,根本为胜信。"因此说,生起信心至关重要。

  生不起信心的障碍有三种,即未知、邪知、怀疑。心须断除这三种障碍。

  未知:如果未了知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就不会希求往生彼刹。例如,劣种愚人不知道珍宝的价值,也就不会问津它的情况费力寻求。为此,首先应当听闻或遵照无垢经教中称叹极乐世界的一切功德并为人宣说,如佛在经中说:"弥勒,若闻如来、应供、正等觉阿弥陀佛名号,则彼等众生获得一切善妙,任何众生甚至对善逝阿弥陀佛生起一次信心,对此法门生起坚定不移的诚信将不会对劣法生信解;弥勒,汝应生胜信,汝应知此义。诸天、魔、梵天、比丘、婆罗门等一切世众亦应受持、读诵、精通此法门,并应为他众广泛宣说,也应欢喜修持;弥勒,甚至一昼夜受持、读诵、精通此法门并应诚心诚意为他众广泛宣说,乃至缮写经函后应当受持并对之作本师 想。何人若想迅速将无量众生安置于不退正等觉菩提果位,欲见善逝出有坏无量寿佛,并希望完全受持极乐世界殊胜圆满庄严的功德,则为了闻此法门,应当跨越遍布火焰的三千大千世界而听闻。听受之后,当从内心深处生起欢喜心。也应当为获得、精通、受持、缮写、修持此法而发猛厉精进。甚至在挤牛奶这样短暂的时间里,也应为他众宣说。越过布满火焰之三千大千世界,亦不应生一后悔心。何以故?弥勒,如是众多俱胝那由他菩萨众皆因曾听闻此广妙法门,而获得无上真实正圆满正等觉不退菩提果位。"

  邪见:虽听闻了如此殊胜的法门但若往昔未曾积累资粮,也不会对此生起信解,对其义生起邪见者即等同于外道。尽管他们不承认圣教为正量,但应为了使之通达真正的教义而示现神变等方便调伏;或者以说理的方式进行调伏,即依次以示现神变令他们趋入佛门;或者通过真实的理据证明世尊为量士夫 ,正确建立佛教为解脱的津梁从而使他们对佛陀不可思议的誓愿力和智慧生起定解而趋入佛门,以三观察 证明《净土经》等佛经是清净的正教,也是推知、衡量最极隐蔽所量的无欺圣教。对此必须生起诚信。

  怀疑:假设虽有承认自己是佛教徒却因信仰劣乘而听闻极乐世界的广大功德后,心想:除了菩萨以外,一般的凡夫人仅以持佛号等,不能够往生吧。心生怀疑并且口中也这样言说,应当了知此人已失毁了重大意义。此理由圣教可推知:凡夫人可以凭借信心与意乐心之力往生极乐世界。如颂云:"既达第三处 ,依论即有理。"对于极隐蔽之所量,只有通过无欺的圣教来了解其广大实义,这是一切圣者的传统。因此说,极乐世界的器情功德极为广大,并且凡听闻善逝阿弥陀佛号并欲求往生者都定能往生。这是因为:往昔,在善逝世间自在王如来前,名为法藏的比丘发愿受持比功德圆满的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庄严佛刹更殊胜的刹土,为圆满所发的这些宏愿而修学无量菩萨行,如今圆满实现了往昔的一切誓愿。于名为极乐世界的刹土中成佛,恒时宣说正法。因此,我们依靠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很容易往生彼刹,若往生则有重大意义。佛在经中说:"出有坏,吾证菩提之时,于无量无边佛刹中,任何众生闻吾名号,彼等为往生彼佛刹,发心并回向诸善根。除被五无间罪及舍法罪障所覆外的一切众生,彼等甚至一发心,愿生彼佛刹,若彼等不能往生,尔时愿吾不现前成就无上正等觉菩提果位。"以及前面所说的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应当通过这些教证生起定解。

  对此,若有人认为:此极乐世界胜过其他净土,而且所有往生者,全部具足总持、等持、神通等无量功德,因此不是圣者不可能往生极乐。

  驳斥:既然你承认圣教中所说的:已往生者具有如是功德等,那么,为什么不承认圣教中所宣说的往生之因呢?不费吹灰之力所成就的如是广大功德,完全是凭借佛陀的愿力与智慧力,而不是由众生各自之力而形成的。

  如果有人说:"经典中所说的念诵佛号便可往生净土等义,乃是别时意趣 ,其密义为一旦获得圣者果位(一地以上)后方可往生。"

  驳斥:如经中说:"仅以念诵佛号便可往生净土。"有些人念诵佛号虽然死后并未立即往生,但最终必定会往生,佛陀所言始终无有欺惑,如有些具足信心者死后立即得以往生。因此说,死后往生彼刹的圣言是真实语。也可说成别时能往生。否则,谁能够说:所有持诵佛号者均可往生等绝对是指他时将成熟之义?因为人的业力、缘份、根基次第无量无边,对此佛陀的幻变也无量无边。以听闻佛号,也会有死后立即往生极乐世界者。对此无有任何理证(依据)能破。

  若有人认为:假设生起了修行等圣者的证悟(死后可立即往生)。可是,现在根本没有这些殊胜功德。所以死后也不能立即往生极乐世界。

  驳斥:若今生修道已现前圣者的证悟境界或不久将现前,则虽然未重新加上以听闻佛号等便能往生这样事半功倍的其它因,但无疑能够往生。对此,佛经中说:"除造五无间罪及舍法罪外,皆可往生,仅闻佛号者,虽有怀疑亦可往生,仅以发清净心也可往生等。"所以经中已宣说了凡夫人如果听闻佛号并发愿能往生极乐世界而没有说圣者闻佛号发愿才能往生。

  若有人认为:此经之密意是指凡夫时发愿为因,直到获得菩萨果位后,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驳斥:如果是这样,那么经中为何说:仅以信心、愿力便可往生呢?

  若有人认为:"虽然依靠信力愿力,还不能往生。但是如果生起信心、希求心则逐渐获得圣者的证悟智慧,之后可往生极乐世界。此经为不了义(具有密意)。"

  驳斥:佛经中所言,唯以信心愿力,即能往生。此教义,无有任何直接能害的理证。因为以佛陀发愿力与智慧力如果听闻佛号并生起希求心,那么仅依靠此等因之力,临命终时便可现见善逝化身,对他生起信心后,增上不忘正念等五根,在短时间内,即可生起圣者的道智。例如,咒语加持的种子,立即便可成熟。同理,不费力也可推知:会有顿超而获得圣道智慧者。否则,一切密咒的甚深方便、明咒的甚深功德以及善逝的高深幻变等也应成了怀疑之处,因此等不经辛勤不能顺利成办重大事业,若能成办大事业,则凭信心愿力便能往生,也可成立。譬如,相传有母女俩死在恒河与雅穆奴河的汇合处,死后转生到色界天。他们虽然未曾修成生色界天的禅定之因,但由于相互生起猛厉的悲愍心、善妙意乐之力,尔时立即成就禅定,而往生到天界。在灭劫之时,人们通过法性力无勤便可成就禅定。以及仅以善逝、菩萨摸顶便能成就数劫中也难成就的等持等殊胜功德。此理与上述的道理相同。

  若有人认为:经中也宣说了:需要积累无量资粮。成就誓愿的因主要依靠积累资粮,如果不具有广大资粮,虽然发愿等,也不能往生净土。

  驳斥:一般来说,成就誓愿的因是积累资粮。积资也因众生业力、根基、缘份的差别而有死后立即往生或者他世往生的。然而,如果具足强烈的信心、希求心,不依靠其他,便可圆满一切广大资粮之因。因为凡是听闻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名号者,往昔必定积累过广大的资粮。经中说:"未来时,至佛法隐没之间,于此广大法门,诸佛亦赞叹,诸佛皆称扬,诸佛皆恩赐,此法能速成一切种智。耳闻此法的一切众生获得极妙善、生起诸善根,往昔侍奉过如来,得到佛陀的加持。耳闻佛号,应当生起欢喜心,获得广大殊胜的喜乐。并且受持、讽诵、精通、为他众广说、欢喜修持,甚至以缮写作供养也会获得诸多福德,不可胜数"又如佛经云:"若不积福德,不会闻此法,成就菩萨者,彼将闻此语。"又云:"何人听闻此胜法,忆念善逝得欢喜,何人诚信佛菩萨,彼等过去为我友。"根据此等圣教所说之义,可推知如今耳闻佛号等十分难得,如获宝藏,由此可知往昔积累过广大资粮,并可推知将来必定会往生极乐世界。否则,不仅我们这些凡夫人不能了知自己前世后世的情况如何,有无解脱和一切种智的缘份等,而且大阿罗汉也不能如理了知他人的自相续,例如,华杰施主的善根 ,(大阿罗汉目犍连尊者也未能知晓)。由于众生的业力、缘份、根基各有差别,所成就的果也各不相同,但若是具有强烈信心希求心之人,则可知他并非是无有缘份者。对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生起信心,也可成就广大的资粮。如前面经中已宣说了此胜过尘数刹满宝作布施的功德等之理。此外佛经中:又佛经中说:"听闻善逝名号者,菩提道中不退转,乃至菩提果之间,获得不忘陀罗尼。"又说:"不转女身获总持,持梵净行转贵族,获得殊胜三摩地,欢喜受持菩萨行,值遇胜喜善根等,将得无量之功德。"

  总之,极乐世界的殊胜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往生到这里的众生都现见住于菩提树王下的善逝如来,现前圣者之断证功德,均获得不退转果位。全部具足超胜其他菩萨的殊胜功德,通过此种方式在一生中圆满诸道等获得难以思测的功德。所以说,如果以自力修持获得与极乐世界菩萨同等的功德,则需要经过无数大劫,但对于(修净土法)具有信心和希求心的有缘者来说,依靠善逝阿弥陀佛的宿愿与不可思议的智慧力,以及大慈大悲力,如被人牵发般地被接引到极乐世界,并圆满广大功德,犹如贫人长久百般辛苦所寻觅的财富,也无法与突然获得如意宝者的财宝相比。因此依靠众生的善缘与佛陀不可思议的智慧二者因缘和合,极为难修的圣道,也会毫不费力地成就。

  本来,经中也说:"傍生的行道等有快慢五种,(同样,证道也有快慢五种。)"此外,密宗成就者,将粗身变为清净身,便得欲界色界持明果位,此身被殊胜本尊摄受,从而能圆满有学道及无学道的功德。密咒金刚乘道中说;"在浊世之时短暂的一生中,也可成就双运果位。"如果善加观察此理则能了知诸法能力不可思议。依靠这种加持力,能够顺利成办极其广大之事,了知此理极为希有,而不能视此等为非理。同样,毫无费力地往生极乐世界也并非不合理。因善逝如来的无量智慧幻变对此成为事势理 ,并且真实的教证作为此理的正量。

  有些劣种寻思者为何只承认极乐世界具有广大功德这一部分圣教,而不承认依靠广大功德之因,以听闻佛号等即能往生极乐世界之另一部分圣教呢?这些人,对极为隐蔽的所量之义,不以遵照圣教善加观察的智慧力来辨别,而以愚者的胡言乱语来搅乱善逝圣教的意义。世间俗众,本来被粗猛疑惑所逼迫,再加上前者就更增添疑惑了,本来产生合理怀疑的人想往生极乐世界,但听到这样的话,反而生起非理怀疑,使所积累的往生极乐世界等有重大意义的善根都失坏了。智慧尚未稳固随波逐流的人,本来欲求往生极乐世界,听到此话后,只会被毁坏而已。

  实际上,无有任何事势理可以证明仅持佛号不能往生。对于极乐世界的功德与往生之因二者无有任何能害量。所以,没有任何证据说往生极乐世界之因是非理的。假设无有任何理证,仅凭自己的感觉而不信往生极乐世界之因,则对净土的功德、佛陀的智慧、圣道的甚深方便一切法,也会产生怀疑,最终此人将退失道心。如佛在经中说:"弥勒,如是我行善逝之事业,汝莫生疑,而当精勤也,于佛陀无障无碍之智慧,勿生疑惑,否则,汝将进入具极其殊胜之珍宝的牢狱中!"又说:"弥勒,为使此法门不失坏,皆当交付于汝。为使佛法不隐没,汝当精勤也,切莫错乱佛陀教言,否则,将长久遭受损害、不利、不安、痛苦,及堕入邪道。"知道此理后,我们应当说:"这样的道理全是由如来不可思议的智慧力所生。"并且坚定不疑,诚心欢喜,一心希求。

  此外,有人认为:仅仅依靠信心和希求心不能往生。

  驳斥,实际上,他们以为佛的宏愿和智慧无有这样的能力,而对真实的圣教生起疑惑,这是极不应理的。如《梵施请问经》云;"于佛生疑陷入大深渊,世间诸众无法救彼人,浅慧之人退出佛门故,彼者无怙即将堕恶趣";又如《净土经》云:"持有邪见劣种怯弱者,对于佛法不能起信心,何人往昔侍奉佛陀者,彼等即学世间怙主行。犹如盲眼士夫于暗室,不知道路岂能明示之?声闻尚不了知佛智慧,其余一切众生何堪言?佛陀明知佛陀之功德,天龙夜叉声闻不能知,宣说胜妙佛陀之智慧,此亦非为辟支佛之道,设若一切众生成善逝,精通胜义清净智慧者,彼等经劫抑或超劫中,纵然赞说一佛之功德,彼等终将趋入胜涅槃,众多俱胝劫中虽宣说,然亦未尽如来智慧量。如是佛陀智慧诚希有!是故智者应知此等理。何者诚信佛陀我语言,依照如来智慧而赞说:唯有遍智如来知诸法,极为难得暇满之人身,更为难遇如来出于世,信心以及智慧更难得,故为获得实义当精勤。"

  具有善缘、欢喜甚深教言的人能了知:一切众生的业力、根机、缘份的差别,通过无量次第成就果位付出的勤作也有大小等不同,诸法之能力不可思议,这是不可否认的,并知晓依靠善逝如来的智慧力,轻松便可获得如此广大的果报,这也应理。如《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云:"阿难陀,能够了知业之异熟、现行业力不可思议,诸佛出有坏之善根、神变、加持等亦不可思议,谁亦无法衡量思维其量。否则佛的境界成了非不可思议。"譬如,行者以密咒成就本尊时,仅依靠本尊摸顶刹那便可获得神通,依靠密咒的能力,修行者不需先修禅定等成就神通之因,假设以前已成就,那么密咒又有什么甚深特殊的能力呢?同样,经续中所说的仅以成就之物的能力现见诸佛菩萨的身相及获得其加持,或闻法便现见真谛等,不应对所说的这些道理生邪见,凡承认是佛教徒的人都不应对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产生怀疑,这与上述之理相同。

  所以,往生极乐世界者所获得的广大功德也是由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后生起信心而产生的,并且也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殊胜希有之愿力。因此说,此法是极为希有殊胜之法。如经中说:"出有坏,您之诸根,极为清净。"以此为主进行了广说。

  所以,对此经极为恭敬并具有殊胜缘份的人,如同听话的儿子可从仙人父亲的教诲中获得利益。同样,对善逝教言生起信心,随之如理而行者(随行者)无疑能往生极乐世界。那些随法者依此理证之力对佛语生起诚信并对佛陀不可思议的智慧生起清净定解,此等善缘者犹如明目者依靠阳光可现见色法一般。对所宣说的此极为隐蔽的所量圣教义,毫不怀疑地行持,如此可获得所抉择的无等意义。以一切所知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功德者、获得佛果的因即是行持无量菩萨行。想要修学菩萨行并欲救度一切众生摆脱危难具有大悲心的人,善加观察时,了知一切众生因被粗猛业惑所迫、不具殊胜智慧等,而难以通过一切圣道。令他们轻而易举便可圆满一切普贤行愿的殊胜方便,即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其原因为:依靠佛陀的愿力和智慧力,仅以信心希求心便能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后无勤而获得信力等胜妙功德,不会退转,将圆满一切普贤行。佛彻见此理后在《普贤行愿品》中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所以,修持此法极为容易,并且具有重大意义。

  想要精勤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修法的人应了知昼夜有二种修法。白日修法:在白天,按照经中所说的来观想忆念极乐世界的一切能依所依功德。对此生起清净信及愿往生的意乐信,对佛陀的甚深幻变之理生起猛烈的胜解信,并且不间断地观想极乐世界的形相,尽力积累善法资粮,为往生极乐世界以强烈的希求心作回向。就窍诀而言,能迅速积累无边资粮、净除罪障、增上善法的摄要即是七支供,所以应当勤修七支供,念诵阿弥陀佛名号,诵持陀罗尼咒,祈请圣者勿舍誓愿,并勤祈祷、修瑜伽;夜间修法:临睡之时,观想自己住于极乐世界并亲见阿弥陀佛,在猛烈的希求心不离正念中入眠。有关白日修炼净土法与夜间修往生法的殊胜方便要点,新派、旧派及经教伏藏品的窍诀次第中有广述,应当从中了知。

  总之,首先了知往生的功德和能够往生的道理后,日夜不断生起信心、发起精进并将一切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若能如是行持,上等者今生便能亲见导师阿弥陀佛并得授记,获得往生极乐世界的把握;中等者出现获得加持的验相;下等者也可梦见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形相,这些都是往生极乐世界之验相。因为依靠意乐力,在梦中显现,至少也必定种下了习气的种子,以细微的意乐习气,也能往生,这是佛陀的誓愿力所致。

  假设没有获得如此明显的验相,然而,不用说今生反复生起信心与意乐会往生。甚至在临终时,令其耳闻佛号,并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之心也能往生,因临死时的神识具有极强之力,再加上阿弥陀佛的殊胜愿力。在中阴界忆念佛号也能作为立即往生彼刹的因,因为在中阴界时,神识容易转变,并且阿弥陀佛的誓愿具极强力。所以今生、临终、中阴的这些修要极为关键。

  因此,一切具有智慧的善缘者依靠这样的如来圣教,自相续中无勤便能获得菩萨的殊胜奇妙功德,理应修学如此殊胜的方便法。

  戒律清净闻思已究竟,以强信心勤积广资粮,

  恒时精进修持极乐刹,善妙应行圆满瑜伽要。

  无等大恩上师如意宝,金言劝请造此论文时,

  吾发殊胜无垢清净心,离诸贪嗔破立分别念。

  为遣余众于此实修要,所执微乎其微疑惑障,

  以及著论无边功德故,我思此理精勤造此论。

  彼之善聚犹如妙日光,遣除一切能障怀疑暗,

  显明深广殊胜妙智慧,及与彼因无垢经教典。

  愿诸众生具足胜信德,如理成就无量光寿佛,

  善逝如来广大诸宏愿,以及无边如海之智慧。

  此论是因我等最初之大善知识、圆满三学功德者,行持菩萨行自在畅游极乐世界、无等恩惠名称幢吉祥贤足比丘赐予吉祥哈达、稿纸等,并再三劝请,其弟子麦彭加样那加于达仓静处,为回报上师恩德而造此论作供养,依此善根愿诸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善哉!吉祥!

  译于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汉经堂

  藏历二000年八月十五日重新校正

注释:

  1.麦彭仁波切:(1846--1912)文殊菩萨化身,七岁时便造了归纳整个显密窍诀的《定解宝灯论》,为历史上唯一不经有勤修学而显现究竟智慧的大成就者。一生中著述了大量显密论著及修法仪轨,为宁玛巴教法的大绍隆者,于后世影响及大。

  2.发本师之心:应敬重此法如敬重本师释迦牟尼佛。

  3.出有坏:梵语薄伽梵之藏文意译,汉译为“世尊”。“出”谓超出生死涅槃二边;“有”谓有六功德;“坏”谓坏灭四魔。

  4.量士夫:量指正量,士夫指补特伽罗。因为佛的身口意清净,无诸垢染,故为量士夫。

  5.经三观察:经过现量、比量及圣教量的观察。

  6.第三处:即圣教量。第一处为现量,第二处为比量。

  7.等持:禅定。

  8.别时意趣:佛说法之四意趣之一,指在余时方能得到利益。

  9.巴吉施主之善根:无量劫前巴吉施主曾为一虫身,落入水中时顺水流绕塔三周,以此种下善根。

  10.事势理:法性力,亦即与空性无二之自然规律。

  11.成就之物力:如灌顶时之不可思议加持物等。

  12.善男子聆听仙人父亲的教诲:仙人指婆罗门,以前印度婆罗门教为父子亲传。

  13.能依所依:此能依谓阿弥陀佛,此所依指极乐刹土中之器情世界。   14.等起:意乐。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