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猫头鹰改灯店:从“圆周率谣言”看民间舆论独立思考的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01:17

从“圆周率谣言”看民间舆论独立思考的空间

(2012-02-11 09:17:18) 转载标签:

吴驾

中国

圆周率

宋体

楷体

杂谈

分类: 时事新篇

 

最近有一篇很火的网络文章,标题为《圆周率真的等于3.14吗?我们的教科书真实率低于5%,连数学也不例外》的帖子在各大论坛和微博人气很多,人们纷纷转载,这是一篇极富隐藏内涵的文章,不知道你能看出多少呢?(结果附文章结尾)现呈现原文如下:

“我们的教科书真实率低于5%,连数学也不例外,年轻人要敢于怀疑。越是从小学习,看起来理所当然的知识越值得怀疑。圆周率等于……”1968年冬天,在刺骨的寒风中,数学教授吴驾翔凛然站在后海的岸边,最后一句尚未说完,便被疯狂的红卫兵挂上石头沉入了后海。

在我们的少年时代,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因为圆周率3.14这样一个诡异数值无法心算,去列复杂的竖乘式而耽误时间。很多人因此算错乘积,点错小数点,遭到父母的责打,乃至与梦中的重点中学、大学失之交臂。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我们所使用的圆周率,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并不是真实的值,而是为了禁枪的目的而刻意修改的。真实的圆周率等于4,在中国却是绝密。

圆周率最早是古埃及人用“割圆法”得到的。在直径为1的圆外作一个边长为1的外切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等于4。然后将正方形的四个角向内折,使直角的顶点接触圆的边,这时,这个粗十字形的周长仍然为4。进一步将这个粗十字形的所有向外突出的90度角向内折,使直角的顶点接触圆的边,形成的齿轮状多边形的周长仍然等于4。这样无限折下去,最后形成一个带有无数锯齿、无限紧套圆形的齿轮形,周长仍然等于4。所以,一个直径为1的圆周长等于4,即圆周率等于4。

其实,让我们抛却荆棘丛生的数学推导,摒弃一叶障目的机械思维,带着对宇宙万物的人文关怀,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自然规律的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圆是世界上最简洁的形状,任何词汇都难以形容它的朴素。作为圆周率,注定只有干净纯粹、不带任何杂质的自然数,才配得上圆的纯净。没有繁花似锦,只有举重若轻的一抹纯色,如同普罗旺斯一望无际的淡紫,香格里拉历经千年不化的雪白。没有无理数,没有无限的不循环,圆周率注定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4。

从古到今,几乎所有国家的数学书上圆周率的值都是4。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推行禁枪的同时,所有数学课本上的圆周率改为了3.14159…近似为3.14,并被故弄玄虚地描述成一个难以认知、难以记忆的无限不循环小数。

同时,所有民国时期的数学课本均被销毁。这样做的真实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圆周率计算管状物体的用料,成功造出枪管和炮管,给政权带来不稳定。人为改小圆周率的值,可以让利用错误的圆周率算出的枪管周长偏小,用料偏少,造成枪管偏薄,和子弹卡在枪管里炸膛等情况,使造枪者自动伤亡,促进民间枪支的消失。

1973年,民间造枪爱好者,中科院某研究所钳工车间职工王克利在用自造的手枪射击时,发生炸膛事故而死亡。60多年间,更多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却理所当然地永远不可能见诸报端。与之相反,在美国等国家,民众不但拥有拥枪的自由,宪法还赋予了公民使用武器对抗和谐的权力,因此,和谐从不把圆周率的真实数值当作绝密,而是坦然教授给民众。

对圆周率被如此大规模改成错误的数值,大多数中国人选择了失忆和沉默,只有一个人站了出来。

吴驾翔,1909年2月11日生于广州,1928-1936年就读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年少时即表现出天才般的数学造诣,其博士论文《实数在(e^11.9223 , e^11.9232)区间的非线性加性》引起国内外数学界的震惊。吴与同一时期在清华大学暂露头角的华罗庚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数学界的两大青年才俊,并称“南吴北华”。两人成为惺惺相惜的挚友。

建国后,华罗庚内敛、现实的性格使他在历次运动中采取了随波逐流、明哲保身的无奈态度。而吴驾翔固执地遵循着在民国故都接受的道德教化,使他保留了坚持真理、敢怒敢言、不向任何威权妥协的君子遗风。

50年代末,吴驾翔无法接受所有数学课本上的圆周率从4被改为3.14的做法,坚持传授和使用圆周率的真实值,在反右运动中被打倒。同样在历经打击后,华罗庚忍辱负重,违心地附和“数学要为工农兵的实际生产服务”,并多次暗示吴妥协,“留得青山在”,吴驾翔却毫不动摇,继续坚持着圆周率等于4。

最后,在文革中,不明真相的红卫兵被煽动起来,将吴驾翔插上“反革命学术异端”的牌子,游街批斗后沉塘。在挂上了石头,被推下后海的最后一刻,吴驾翔面对已经失去理智的红卫兵,仍然从容地说:“我们的教科书真实率低于5%,连数学也不例外,你们年轻人要敢于怀疑。越是从小学习,看起来理所当然的知识越值得怀疑。越早让你们学,越是有人迫切地希望你们在没有辨别能力的时候学进去。因为你们大了就不那么好骗了。真实的圆周率,就是等于4。”

在一片“打倒反革命疯子吴驾翔!”的喊声中,吴驾翔被扔进了水中。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华罗庚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一直不敢公开表达对吴驾翔的悼念之情。1978年吴驾翔被平反,华罗庚第一个来到吴的墓前。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流,“驾翔兄,我来晚了……”

吴驾翔之后,中国再没有人敢公开支持圆周率等于4。后来也曾有民间团体将圆形、折线和4的元素整合到徽标上,希望籍此暗语提醒世人“圆周率通过折线割圆法证得等于4”的事实。甚至通过自残等乖张怪异的举动吸引注意,未料无人知其苦心,意图却被官方首先识破,不得不流落异乡。从此,圆周率的真实值也就渐渐不为人知了。

圆周率等于四?我想这个问题在小学生那里都能找到答案。但是此文一出,依靠“教科书造假”等关键字引起了许多人的阅读兴趣,也引来如潮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一开始便树立起一个文革中坚持“真理”而被迫害致死的悲情角色,然后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常识性”论断:“从古到今,几乎所有国家的数学书上圆周率的值都是4。”

接着说,圆周率从4改到3.14是因为政府怕人民用圆周率的规律造出枪管来。上纲上线,只要搭乘社会普遍不满心态的顺风车,贴上对政府阴谋论化的品牌标签,什么样的私货都好卖出去,这叫包装。为了让这一荒唐命题令人信服,造谣者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论据”。

他杜撰了一个敢为真理而献身的数学教授“吴驾翔”,竟然与华罗庚并称为“南吴北华”。说他坚持“圆周率值为4”,“在刺骨的寒风中”,“凛然站在后海的岸边,最后一句尚未说完,便被疯狂的红卫兵挂上石头沉入了后海。”连华罗庚都“一直不敢公开表达对吴驾翔的悼念之情”,声称“吴驾翔之后,中国再没有人敢公开支持圆周率等于4”。

吴教授受到的“民国范”教育使他成为一个正气凛然的君子。这是迎合当下流行的对“民国范”和“民国式教育”的褒赞,迎合了读者的立场就利于抓住读者的心,把想说的东西塞进他们的脑子。

最后,选取声称“来自美国小学数学课本”的几幅图例,论证“通过折线割圆法证明圆周率等于4”。不能不说,这几幅图例具有迷惑性,而且还是“来自美国小学数学课本”,让一些人不得不信。

然后,圆周率原本的数值顿时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动摇了,“教科书又骗了我们!”已被删除的原微博下面这样类似的观点层出不群,令人吃惊的是,不少人竟然选择了相信,还有人将信将疑频频发问:“是真的吗?”很多人很愤然,这又是中国教科书的一大“原罪”!

看着这条微博,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皇帝的新衣》。一样的经过,一样的结果,人云亦云之下,一个荒唐可笑的谎言堂而皇之地以假乱真。

稍加思考便知,如此论证纯属胡扯。因为只有第一次折角两边边长相等,此后的折角两边边长就严重不等,最后得出圆周率为4的结论,类似于愚人节的搞笑。如果想不清这种论证也不要紧,不妨动手实际测量一下,也能很容易得出圆周率到底是多少。

为什么这样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新衣”,却能引发如此之大的反响,甚至很多人信以为真呢?我想这与现在民间很流行的一种思潮有关,就是指责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打压坚持真理者、用教科书愚弄百姓的行为。这种思潮在民间很有市场,渐渐地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观点。

而压倒理智导致判断失常的致命稻草是什么呢?就是文章取材的美国小学数学课本。在现在的许多宣传之下,大陆的教科书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变成伪科学的代名词,很多人喜欢拿国外的教科书作对比,因为在他们眼里,国外的教科书更具公信力。

再加上一个活灵活现的文革被迫害者,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就得出了文章想让他们得出的结论——“教科书欺骗了大众”。

按照以往的剧本,应该是新挖掘出来的悲剧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只能长叹一声别无他法。但是有意思的是,事情的发展很有戏剧性。文章原作者在帖子被热炒,评论上千后不久立即出来辟谣,当时许多在那里“抒情”的同志就像唱到高潮被切了歌。

当事情的真相揭晓后,很多人默然了。

网友们惊叹:真是一枚“钓鱼贴”啊,利用这样一个很唬人的伪命题,将那些按照自己思维定式人云亦云的“鱼”钓出来,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打自己的脸。

从“圆是最简单朴素的形状”,就能推出“圆周率也必然是简单朴素的”。这种写法叫“用伪文艺逻辑耍流氓”。文科是需要逻辑的,但当文科耍起文艺范儿时,往往就便于天马行空了。此种思维的产生也与中国古代文人轻科学论证、重视用“道”、“德”、“理”等玄乎的东西解释事物、指点江山、甚至用作治国理论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关系的。

现在在媒体领域,“用伪文艺逻辑耍流氓”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兜售私货和搅歪理手段,在最近几年的“请你慢下来等等你的人民”等鼓吹去工业化的文章中时常有着良好的煽情和忽悠效果。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篇类似的钓鱼文《高铁魔盒》一文中,“自2009年下半年起,中国的地震灾害变得异乎寻常的频繁。”“这些突然增多的地震灾害,冥冥中仿佛有一种必然。”一个“冥冥中仿佛有一种必然”就把高铁建成与地质灾害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偷换成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了。

这个心理魔术就是用“伪文艺逻辑耍流氓”的手法变出来的。另外,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段与其它部分的文字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理科的作者承认他没这么好的文笔,这一段是托了一个文青朋友帮他润色加以文艺化的。在此一并致谢文青。

这条微博揭示了一些很深刻的社会现实。就是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在一些宣传下已经形成思维定式,看见一些符合思维定式的新观点就不假思索地用自己过去的认识“对号入座”,反驳那些质疑者。

许多人认为这就是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却不知道这种思维定式才是挤压真正独立思考空间的罪魁祸首。因为人的精力主要用于为符合自己认知的“新观点”找依据,对这个新观点是不是真的,反而缺少考虑,也就是俗称的“立场”大于真理。

无独有偶,在美国同样也因为圆周率做了一些荒唐的事情。

1897年,美国印第安纳州试图通过一项“愚蠢的法律”,规定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之比π,约为3.14)的数值是4除以5/4,即3.2。这项“246法案”先后被送到该州的湿地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以及禁酒委员会征询意见。

该州差一点儿就通过了这项法案,谢天谢地,一位数学家偶然看到了这项法案,并以充足的证据游说该州有关法学家,这项法案最终被否决了,否则,在印第安纳州,除“3.2”之外,任何一个其他的圆周率都将被认为是非法的,会受到惩罚。

今天,众所周知,“π”已精确到小数点后1011196691位,这项成就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如果全部写出这个由十多亿个数字组成的数,《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做不到的,因为地方不够。无法想像,如果圆周率真的变成了3.2,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

就像这样,“皇帝的新衣”依然在不断上演,其实不管从互联网时代到微博时代,再到将来的手机时代,都不应该是盲从与盲信,而是首先应当学会思考与判断。不论什么信息,如果都是不假思索地相信,并疯狂地转发,那么,谣言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就可能对现实世界秩序带来破坏性的冲击。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各种“新观点”、“新认识”的轰炸下,在各种披着“教授”、“专家”的权威思想的挤压和裹挟下,我们真正的独立思考空间在哪里呢?(文/刘典)

 

附:原文隐藏内涵你看出了多少?

1. 这个教授名……有点调侃了自由派某公众知识分子的意味。

2. 主人公便当的方式:因坚持自己的数学发现,被当作异端,拴上石头扔进水中淹死,这是发现无理数的古希腊数学家希伯索斯的遭遇。希伯索斯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弟子,因发现了无理数,引起相信世上只存在有理数的老师和同门的震怒,被师门捆在巨石上投入爱琴海。

3. 用几何法推出圆周率等于4的歪证明:来自暴走漫画,本就是恶搞。虚构的来自美国小学生数学课本《The wisdom of arithmetic》译为《智慧算术》。

4. 吴教授生于广州,生日1909年2月11日。可巧的是,《南方周末》的生日也是2月11日,看来2月11日是“讲真话的人”和“讲真话的媒体”共同的生日啊!